卷之四 近代以来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物名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825
颗粒名称: 卷之四 近代以来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物名录
分类号: K825
页数: 117
页码: 205-3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近代以来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物名录的统计概况,内容主要介绍了近代以来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物名录、收录说明、人名索引。
关键词: 江北区 人物 宁波市

内容

附录:
  近代以来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物名录
  马豪(1923—1947)原名冯圣发,慈城镇人。小学毕业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受其大哥冯伯华、二,哥冯舜华(均系中共党员)的影响,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游击队,并担任慈谿县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工作。1942年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5年随浙东纵队撤至江苏涟水,任连政治指导员,曾获三级人民英雄称号。1947年5月13日在华东野战军一纵队二旅围歼敌74师战斗中光荣牺牲。孟良崮战役胜利后,,被部队追认为“纵队模范指导员”。
  王小羽,1962年3月生于江北区,原籍温州。1991年7月赴美国留学,在林肯内布拉斯加大学攻读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王义遒(1932—),慈谿黄山村(今属慈城镇)人,先后在慈谿县立初级中学(现慈湖中学)、宁波中学、效实中学就读。1954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61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精通英、俄、法语。1985—1999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常务副校长(正校级),1997—2002年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常务)。60年代曾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原子钟——光抽运铯汽泡原子频标;以后为我国原子钟和时间频率计量事业的发展作出过许多重要贡献,在激光冷却和囚禁原子方面有许多国内领先成果。在教学改革、培养科技人才、科研组织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也有突出业绩,曾两次荣获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主要著作《量子频标原理》(合著)是我国时间频率标准领域首部奠基性著作。另著有《谈学论教集》和《湖边琐语》等多本教育论文和散文集。现任中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高等理科教育研究会会长、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12年9月,北京大学印行了《雪泥鸿爪集——贺王义遒先生八十华诞》一书。
  王仁乾(1839—1911),字健君,号惕斋,清慈谿黄山村(今属慈城镇)人,出身书香门第。1870年赴日本经商,是当时仅有的被日本政府允许住在外国人居住地的13个中国人之一。后在日本创办“凌云阁”主要经营汉文书籍、文房四宝、古玩、字画、丝绸等中国产品,出版发行过《日,本陆军军制提要》《日本语言文字指南》和《诊病奇侅》等。著有《独臂翁见闻录》等。创作的《无师自通东语录》,简明扼要,实用性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日语学习工具书。
  王凤喈(1860-约1894)字仪廷,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于1873年6月12日作为第二批幼童赴美留,学,是浙江省和宁波市最早的官费留学生之一。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矿业学院就读。中道撤回后被分配到刚创办的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学堂帮教8年,期间有驾驶、管轮各二届学生毕业。1890年至1894年,以侯补翻译官职随同薛福成出使欧洲,曾任中国驻伦敦公使馆随员,成为我国第一代留学生外交官。在归国途中因染黑热病,殁于地中海上行驶的轮船。其灵柩运回后,安葬在慈城镇东悬岭下。
  王幼于(1914—2010)原名勤增,慈城镇黄山村人,先后就读于崇本学校和宁波效实中学。1937年,在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曾在暨南大学、东南大学、宁波效实中学、余姚实获中学、慈谿锦堂师范、上海安心中学和慈湖中学任教。解放初任慈湖中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后去开明书店任编辑,担任过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著译有《星空的巡礼》《什么是力气》《原子能问答》《奇妙的原子》《俄罗斯化学史话》《什么是相对论》《俄罗斯天文数理史话》《生物是怎样进化的》等,合著有《懂一点电子计算机》等。是中国科普创作协会会员、首届常务理事,编审书稿近200部,责编《天体是怎样演化的》和《地球是怎样演变的》分别获第一届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和首次全国地理科普读物优秀奖。还责编《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修订版)和《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前者选入“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后者获1996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并与该书四位作者同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为慈湖中学北京校友会和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的创始人之一。
  王尔康(1903—?),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上海四行储蓄会西区分会经理。
  王本滋(1887—?),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华商证券交易所理事。
  王玉蓉,女,1966年出生,江北人。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1995年10月技术移民至新西兰,在优尼特(UNITEG)学校攻读电脑会计,1999年4月应聘到罗来雅(LOREAL)化妆品(跨国)公司奥克兰分公司任助理会计师。2001年2月赴澳大利亚悉尼市,在一家大型木材家具厂任助理会计师,并攻读硕士学位。
  王江,1967年出生,江北人。北京外贸大学毕业,1993年10月由宁波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赴美国留学,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金融专业,获硕士学位。已加入美国籍。
  王伟明(1972—),慈城镇人。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杭州武警支队,后从事企业活动,现为深圳市鑫灏源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万丰伟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浙江商会副会长、深圳宁波经济促进会(商会)会长、宁波市江北区经济发展联谊会副会长兼深圳联络处主任。个人捐款500万元在慈城黄山建敬老院,向余姚陆埠中心小学捐资50万元人民币。带领20多位商会代表参加在宁波召开的世界宁波帮大会,深圳宁波商会投资10亿在家乡兴建姚江1号深圳宁波商会大厦。荣获第四届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称号和第三届“宁波慈善奖”个人奖。
  王成柏(1908—1999)字寿青,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出生于北京,曾在北京育英中学(现北京四中,)就读。1929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历任北大工学院、北平临时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医学院、北平中法大学教授。解放后,任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化学系教授。编写过多种教材近二百万字。
  王成椿(1906—1979),字寿岩,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历任东北大学教授、中央飞机制造厂工程顾问、贵阳医学院教授兼训育主任、重庆大学教授、教育部科学仪器制作所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兼训导长。后去台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是美国明州大学荣誉研究员。编有50余部大中学校课本,发表过20多篇学术论文。曾发明日光热水器、日光蒸馏器和日光海水淡化器。我国最早从事日光能研究且具有国际影响的专家之一。他在世界海水淡化研究会议上提出的论文,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1977年受聘任沙特阿拉伯日光海水淡化研讨会首席顾问,采用他首创的用日光能将海水转变为蒸馏水的方法及技术在吉达建立了一座海水淡化工厂。
  王仲允(1900—),曾任上海乾一企业银公司经理、中国垦业银行董事兼总行经理、国泰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天一保险公司监察人,上海乾昌祥金号、元兴永金号、润昌裕金号股东。
  王如璋(1866—1938)号梦丹,清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1882年考取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毕业后担任过北洋海军主力舰轮机长。后在杭州浙江巡抚官衙任洋务文案,曾负责筹建从江西萍乡至湖南醴陵的铁路,历任萍醴铁路机务总管兼车务总管、津浦铁路机务总管、金陵水师船厂总办、海军部技正,兼任复旦公学教授。曾获国家颁发的三等文虎章、四等嘉禾章及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章。
  王丽云(1926—2011)女,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市),曾在慈谿尚志小学(今,慈城中心小学)、慈谿县立初级中学(今慈湖中学)就读。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历任科学出版社编辑、化学编辑组组长。从事化学领域学术著作及译作(英、俄、日)的编辑工作30余年。1960年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奖状。1987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荣誉证书。编辑出版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燃料化学等方面的书刊约百种(含英文版),其中《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黄子卿著)、《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唐有祺著)获1987年全国首届高等院校优秀教材评选一等奖。复审化学书刊原稿约250部,其中《有机化合物的同系线性规律》(蒋明谦著)在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获科研成果奖,《配位场理论方法》(唐敖庆著)等4部书获全国优秀图书奖。
  王松茂(1900—),江海银行襄理。
  王治本(1836—1908)字维能,号桼园,清慈谿黄山村人。精通诗文,尤擅骈文,工书善画,具有出色,的文艺素养。清光绪三年(1877)夏赴日结识日本贵族大河内源辉声,双方的笔谈结集为《桼园笔话》17卷。随后开始,“东瀛探奇”的漫游生涯,30年间,足迹遍及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深入中国人很少甚至从未到过的地区。传播中华文化,其旅行路线之长、所到地方之多、交结朋友之众、留下遗墨之丰,在近代旅日华人中都是首届一指的,对于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的贡献良多。
  王建军(1955—2008)出生于慈城镇。1978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国新泽西州州立大学农业工程系、食品系深造。1991年获博士学位。同年起在美国高级食品技术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1992年进入美国亚培(AbbotLabs)跨国公司研究院工作,为该院院士,高级科技项目主持人。曾任美国海外中国学术交流协会会长、全美美中文化教学交流基金会董事长等职。并任全美最大的华人组织“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名誉会长,美国中西部中国科技文化交流协会创始人之一、首任会长、董事长,俄州华人社区发展基金会主席,全美中国文化教学交流基金会主席(中西部),俄亥俄州现代中文学校创始人之一、首任董事长、校长,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第一届、第二届年会共同主席,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第二任会长等职。在任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会长和名誉会长四年中参与和组织了国务院侨办协调,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协作,暨南大学出版的“中文”教材的编写和审核,任“中文”教材编写顾问。直接帮助和参与了美国数个州近十所中文学校的注册,成立和前期运作。总结了在美国办中文学校的法律程序,注意事项和运作方法并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为各地成立中文学校提供了参考。在任会长两年间全美中文学校总数从二十三所增加到九十七所,提高了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在美国政府和民间的组织地位,沟通了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同祖国各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加深了留学生、新移民和华侨对祖国的了解和感情。组织了“庆祝香港回归,遥寄一份真情”万人签名活动。代表全美中文学校协会赴香港赠送了巨幅五星红旗和万人签名册。代表美国新一代移民应国务院侨办邀请赴北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观礼。组织并参与了锦绣中华、上海民乐团、中国民族歌舞团等艺术团体的访美巡回演出。组织并参与了全美中文学校协会首届绘画比赛。2008年在美病逝。
  王品南(1889~1940)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1900年到天津,初在同乡严蕉铭经营的顺金隆洋行,学徒,后人法商洋行充翻译,不久充当华顺洋行买办助手。1914年与英国人费巧尔合作,在海大道(今大沽路)开设永丰洋行,充当买办。在天津猪鬃出口行业中,声名较著,获利甚丰。除购置房产外,并在日租界北旭街(今和平路)开设天宝金店,吸收私人存款。1928年在法租界葛公使路(今滨江道)开设福禄林中西大菜馆和舞厅。
  王盈,女,1972年出生,江北区人。中国科技大学毕业,1997年赴美国留学,在马里兰大学攻读生物专业硕士学位。
  王荫三(1891—),曾任上海金业交易所理事、宏兴永金号股东兼经理,福兴永义记金号、老半斋菜馆股东。
  王勉(1944—),慈城镇黄山村人。1949年2月入慈城尚志小学,1955年考入余姚二中(现慈湖中学),1961年考入北京工业学院自动控制系,1966年毕业。1968年8月分配到国防科委,历任技师、副分队长、副中队长、工程组长、室副主任,参加了我国第一套大型模拟计算机系统的方案论证、研制、生产、调试、使用全过程。1979年4月奉调到国家科委(现科学技术部)外事局,从事对美国的半官方科技交流和合作工作,参与中美科技合作第一次联委会的接待工作,1980年获工程师职称。1980年4月受国家科委派遣,到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历任科技副领事、科技领事,是我国首批派驻美国的四位科技领事之一。1984年5月离任回国,在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交流中心历任副处长、处长,从事民间对外科技交流和合作工作。1986年7月在国家科委国际科技合作局,历任副处长、处长,从事驻外科技工作管理和业务指导;和他人合作,完成《欧洲统一市场及中欧科技合作对策研究》课题,获1994年国家科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3年2月在国家科委人事劳动司任处长,同年5月任副司长,负责驻外科技干部的编制、选派、培训、考核等管理工作。受国家科委派遣,1997年12月到驻芝加哥总领事馆任科技参赞,2001年6月到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任科技参赞。2004年10月离任回国,同年年底退休。20多年来,曾到访亚洲、非洲、欧洲、南北美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在美国工作十一年。现任宁波经促会北京联谊会副秘书长、宁波市慈湖中学北京校友会顾问。
  王家权(1901—?),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上海福兴永义记金号经理兼股东。
  王健,1969年生于武汉市,江北人。河北工业大学毕业,1994年5月赴日本留学,在东京机电大学攻读建筑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王海量,1964年出生,庄桥镇苏冯村人。1983年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化学所,1994年获博士学位,同年7月赴美国留学。现在美国尤尼克斯公司从事化学研究,已获美国专利2项,发表论文20余篇。
  王海韵,女,1964年5月出生,江北人。华中理工大学毕业,1991年8月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留学,攻读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在美国IBM公司从事计算机工作,已发表应用物理学术论文数篇。
  王铭槐(1846—1915)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早年在叶澄衷所开上海顺记五金行学艺,后来逐步,升为高级职员,为叶所信任。1880年赴天津担任天津老顺记经理。后又以叶的关系而成为德商泰来洋行买办。1890年前后任华俄道胜银行买办。由于挪用道胜银行的库银经商牟利,故迅速致富,在天津日租界,购置大量房地产。工商业方面,陆续开设道胜洋栈、久福源绸庄、回春大药房及辽宁铁岭的一处金矿和牛庄道胜金店。银号则是其经营之重点,自北京、天津起沿着铁路线直到沈阳、铁岭、牛庄等地,开设20余家胜字号的专做汇兑生意的银号,与严筱舫的源丰润汇兑庄构成一个巨大的汇兑网。1904年因盗用库银事发,所经营的二三十家银号立刻全被挤倒,其他商号也纷纷倒闭,亏空达100多万两。后在同乡陈协中、张伯龙及孙仲英等人帮助下,方免破产之灾。后来又担任德商天津礼和洋行买办兼沈阳礼和洋行买办。此时正赶上清廷大买军火,于是全力经营军火生意,又积累大量资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商各洋行交易停顿,其事业遂全部陷入困境,不久去世。
  王琯珑(1928—2012),出生在慈谿县慈城镇黄山村。1942年崇本小学毕业。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班本科结业。曾任慈城藕田小学教师、定海大狮乡中心校长、小沙区中心校长、绍兴市第一中学副教导主任、宁波市乍山中学副校长。民主同盟盟员、曾任民盟绍兴市支部委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理事、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会员。已出版《武林十三杰》《谜语故事》《晚清第一奇案》《太监与太后》等。发表中篇小说、散文、曲艺、戏剧评论、教育论文等数十篇。作为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特约编辑,编辑过《汉文皇后》《五女拜寿》《梨花狱》等6部越剧剧本和《林冲演义》《卢俊义演义》等多部通俗小说。
  王勤谟(1929—),别名王显哉,出生在慈谿县慈城镇黄山村人。早年曾在黄山崇本学校就读。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坦克工业局副科长、科长和坦克发动机修配厂改建设计组组长,兵器工业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组织参与了第一代轻型坦克、水陆坦克、装甲履带输送车等设计、实验、定型工作。1991年4月离休后从事文字工作和软科学研究工作。主编过《兵器工业行业技术政策》《兵器工业制造技术“七五”发展规划》和《机械工业“八五”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已发表论文60多篇,著有《依靠科技发展经济论文集》《论增强企业竞争力》《往事随记:上代和我的故事》《中日文化交流先行者:王惕斋》和《中日文化交流先行者王惕斋及嫡孙文集》,合著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兵器工业高新技术》。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高级会员。
  王源章(1908—?)号宗惠,早年在家乡就学,历任上海市五金零件材料商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上海商社理事,上海市商会组织委员会委员,惠泰祥五金号经理,长新五金号、瑞和泰五金号、康泰五金号等监理,兴华金属制品厂总理,义昌企业公司常务董事。
  王勤堉(1902—1951)字鞠侯,慈城镇黄山人。1926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历任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助教,中央大学讲师,暨南大学教授、教务长,又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著译甚丰,出版有《民国以来之中国公路问题》《西藏问题》《蒙古问题》《满洲问题》《地理学史》《地球与地面》《近代地理学》《地球进化之历史》《世界一周》《自然气象学》《青年气象学》《世界气候志》等,为著名史地学家。1951年,发现被英国人在1858年命名为“额菲尔士峰”的世界第一高峰,其实在1717年绘制的清《皇舆全览图》中已经命名为“珠穆朗玛峰”遂率先提出应恢复“珠穆朗玛峰”的名称。1952年5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出版总署的联合通报,正式把“额菲尔士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
  方佐伦(1918—?),高小毕业后长期在上海从事油脂业。历任永丰行经理,上海特别市工业油脂公会监事。
  方恭温(1933—),祖籍慈谿县东乡许方村(现属洪塘街道),出生于上海。先后在费市养正小学、峰山小学、慈谿县立初级中学、效实中学、宁波中学读书。曾在鄞县邱隘区土改工作队工作,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11月调到浙江省总工会组织部任干事,1955年夏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196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当助教,教过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等课程。1974年底调入光明日报社,先后任理论部经济学组组长、部副主任、《文摘报》主编、理论部主任等职,1987年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1991年任《中国财经报》社社长,至1995年底退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等职。研究课题集中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等。主要论文有:《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以及与其他经济规律的关系》《利润是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直接目的》《试论技术成果商品化》《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几点认识》《论我国现阶段商品经济下的私有经济》《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结合》《包干到户是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获光明日报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等。著有《改革大潮中的探索——方恭温经济文选》,合著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
  方起程(1929—),出生在宁波市江北岸。1947年宁波效实中学毕业。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4年考取留苏研究生,1958年10月于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获药学科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回国,分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工作。曾任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家组成员。从事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工作40多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者,与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创制了各类新药,如液体发酵生产麦角新碱、中药麻醉(致麻醉有效成分的研究)、硝酸一叶萩碱(研制和生产)以及葛根的研究(愈风宁心片)等均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1年,“新药氢溴酸山莨菪碱(包括天然品654及合成品654—2)”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987年5月应邀去美国,在北卡罗莱那州三角研究所工作并任顾问,从一种抗肿瘤中药复方中分离出两个对拓扑异构酶Ⅰ和Ⅱ有很强抑制作用的成分,测定了化学结构,获得了美国专利,随后又获得了加拿大、中国、日本、韩国、西欧和北欧等主要国家的专利。1988年7月回国后,继续从事抗肿瘤药和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主持和领导了抗肿瘤新药紫杉醇及其注射液“紫素”的研究,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1996年和1997年先后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培养了10余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20多篇。作为副主编之一参与编辑了《中草药现代研究》一书(4卷),该书于1998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首届地奥药学科技奖(中药)突出成就奖,2001年12月又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中国药学会颁发的2001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药物化学奖)。
  孔子瑜(1873—1926),族名昭宣,又名孔宣,以字行,慈谿庄桥孔家村(今属庄桥街道)人。自幼嗜画成癖,偶得兰花画谱,爱不释手。经长期细心临摹,同时配合写生,画艺日趋成熟。因父亲英年早逝,作为长子,本应承继家业,管理商号店铺,但为潜心钻研绘画而悉数托付给弟弟;可惜弟弟亦亡故,不得不挑起养家重任。由于不善经营,家道中落,只好以卖画来维持生计。工花卉,尤擅兰花写生,由兰及盆,到各类陶瓷、青铜器、秦砖汉瓦拓片,玉石器皿等,配以时花鲜果,工细逼真,画风严正,开创花卉博古画,为孔氏专门特色,名声逾越东洋。画人物、飞禽、走兽,亦描摹尽致。
  孔小瑜(1899—1984)原名宪英,慈谿庄桥孔家村(今属庄桥街道)人,孔子瑜之子。1919年在上海,中华文艺书画学院和行余书画社任教,并参与从事新国画运动,对国画运用色彩、明暗、透视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继承乃父花卉博古画特色的基础上,更求形象逼真,笔意松动逸格,独步画坛。1955年应邀赴安徽艺术学校任教授,曾任安徽画院副院长等职。博览强记,表现力出众,除三代青铜器外,广涉人物、翎毛、走兽、鱼虫,手到形俱,呼之欲出,无所不精,人称任伯年后第一人,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与熊松泉、张大千合作《醒狮图》,与钱瘦铁合作《送公粮图》(陈毅市长题款),与唐云合作《印光法师传》插图。1954年为上海佛教书局作《西方三圣图》,其复制件在全国及东南亚流传至今。1989年《孔小瑜画集》印行面世。
  孔仲起(1934—),名庆福,字仲起。祖籍浙江慈谿庄桥(今属江北区),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绘画世家,祖父子瑜、父小瑜、兄伯容均擅长花鸟博古画,有名于时。孔仲起少年学画,后因家境不济,14岁辍学,17岁入上海英雄金笔厂当工人,其间发奋自学,业余积极参加美术活动。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文化厅高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杭州分校校长、东方博雅社执行社长、西泠印社社员、联合国国际美育学会理事。是当代杰出的山水画大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孔仲起山水画集》《孔仲起画集》《孔仲起画云水》《山水画技法概要》《孔仲起山水写生法》以及《尊受居画谈》等专著,并撰有有关绘画理论研究的论文多篇,与人合著《山水画谱》《百树谱》《百石谱》等著作多种。山水画作品曾多次参加海内外重大展出并获奖,有的为中国美术馆、北京图书馆、中南海怀仁堂、中国军事博物馆、日本美浓市府以及汉堡文化厅、世界银行等收构收藏。
  孔伯容(1932—2002)祖籍慈谿庄桥(今属江北区),幼承家学,喜好书画,题材广泛,但仍以博古、青,铜器、花果为主,尤擅牡丹,素有“孔牡丹”之称。作品风格飘逸洒脱,古器凝重,设色秀雅,画面清新,不尚怪异。《博古》入选1955年上海市第一届青年美展和1956年“北京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岁朝图》入选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
  孔爱菊(1919—2009)女,出生于上海,庄桥镇孔家村人。30年代毕业于上海生生助产学校,后任职于浙江省立产科医院、上海市工部局。1946年从台湾赴香港,1949年举家返沪,1950年任上海卢湾区妇联委员。1956年再次赴香港定居,1957年起参加香港社团妇女工作,曾任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妇女委员会主任、香港甬港联谊会副会长。现为香港妇女联合会负责人之一,并任香港甬港联谊会名誉会长、宁波旅港同乡会副会长,侨民有限公司董事、香港越剧票友协会会长。自1986年以来,独自或与亲友一起捐资在上海创办上海市音乐幼儿园,在宁波助建宝韵音乐幼儿园、爱菊艺术学校,协助宁波旅港同乡会捐资助建宁波文艺培训中心,并助建宁波同乡联谊中心,与宁波甬港联谊会周竹君会长等七姐妹共同捐资在宁波十九中学内建造金兰科技楼。还积极宣传、动员其他宁波籍人士捐资家乡的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热心介绍著名越剧演员尹桂芳、王文娟等到宁波授艺,大力扶植宁波小百花越剧事业的发展。90年代,华东、华南发生水灾,带领越剧界知名人士共赴安徽等地灾区赈灾义演,并多次赴灾区视察灾情,落实捐建灾区的房屋和物资。1993年7月被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市民称号。2008年1月,她和丈夫刘浩清一道捐资500万元,设立宁波大学“刘刘孔爱菊”教育基金。
  孔峥嵘,1968年生于江北,鄞县人。中国科技大学毕业,1990年赴美国留学,在伊利诺州立大学攻读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某药厂从事化学专业工作。
  毛荣贵(1946—),今慈城镇人,出生于江苏镇江。1964年上海南郊中学毕业,1970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后在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外语系进修。曾在浙江玉环县坎门中学、浙江台州师专(现台州学院)任教。1994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任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科技英语学习》(月刊)主编、《上海翻译》编委。1996年应美国驻华大使JamesR.Sasser的邀请,以leadingcitizen(杰出公民)身份遍访美国并讲学。从事英语学习和研究和教学40年,入上海交大后专攻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发表近200篇论文、译文,著有《英语记趣》《英语幽默语言赏析》《英语写作纵横谈》《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评改》《当代美国短文赏读》《科技英语学习丛书》《网上英语短文》《问答美国》《21世纪英汉小词典》《英语茶座》《英译汉技巧新编》《翻译茶座》《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翻译与美学引论》等。其传记式书籍《英语人生》热销全国,反响热烈。
  计亮年(1934—),祖籍鄞县北郊镇湾头甬江街道(今属江北区)。早年父母双亡、辍学打工。1952年,通过自学以第一名考入山东大学化学系,1956年毕业。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核工业部衡阳工学院、广东工学院工作,1975年到中山大学工作至今。他长期从事配位化学及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在人工核酸酶体系、氧化酶体系、超分子体系及其光电特性研究领域,完成国家基金和省部级基金科研项目16项,解决了国际学术界一直未能解决的多项难题。1982—198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F.Basolo院士研究组任访问学者时,首次从实验上证明了“茚基效应”这项成果为用廉价金属锰代替贵金属作为氧化均相催化剂开创了一条新途径,,国内外有近千篇文章和专利引用其研究成果。获科技成果奖8项,包括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译著《空气敏感化合物的操作》促进了国内无氧操作合成技术的推广。主编多部教材,其中的《生物无机化学导论》获第三届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指导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70余名,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又获国家教委教书育人首届“孺子牛”金球奖和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乌一蝶(1894—1965)原名钟毓,又名统远,镇海乌隘(现属江北区甬江街道压赛村)人。早年毕业于,浙江法政学堂。毕业后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宁波《四明日报》记者。1915年,与金臻庠一起主办宁波最早的戏剧报《詹詹报》。五四运动兴起后,与金臻庠等在宁波首先积极响应,组织宁波第一个救国十人团,为全市十人团联合会的主要成员之一。1920年6月,与金臻庠等创办宁波《时事公报》,任主笔,经常撰写针砭时弊的社论。并于1927年主编《苍蝇》杂志,1931年主编《出路》文艺性半月刊。1933年为陈训正编纂的《鄞县通志》撰写“方言”部分。1937年主办国文专修学校并任校长。1941年4月宁波沦陷后,避难乡间。抗战胜利后,《时事公报》于1946年复刋,仍任主笔,至1948年10月该报被封为止。著有《鸱吻集》《水泡》等散文集。全国解放后,曾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并先后任宁波市和慈谿县的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病逝于慈谿。
  乌崖琴(1889—1981)名人壶,晚号履中。镇海乌隘村(今属江北区甬江街道压赛村)人。18岁入县学,,旋即考入宁波师范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以完全科最优等成绩毕业,特奖给“贡生”任教尚志小学。后至江苏教育总会单级教授法传习所学习。学满返甬,筹办模,范单级小学,教学效果明显,使该法在鄞、镇等地得以推广。1915年出任镇海城立小学、县立高小的校长。1921年应聘赴任宁波旅沪同乡会理事,总理学务26年,使原仅有3所的同乡会小学增至10所;同时兼理旅沪同乡子弟大、中学生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受益学生近900人。与傅筱庵有私交,因而曾任中国通商银行南市分行副经理;但抗战期间拒绝傅筱庵投敌劝诱,且辞去银行职务。抗战胜利后重返教坛,任上海储能中学校长,曾掩护校内中共组织活动。建国后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上海静安区政协委员。
  贝芝芬(1934—),女,生于慈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先后在崇本学校、北城小学和慈湖中学求读。1951年7月15日响应抗美援朝号召入伍,1954年毕业于华东空军军医学校,在浙江医学院实习,后分配到南京空军医院内科工作。曾在中医学习班学习二年。长期从事部队医务工作,副主任医师。曾在嘉兴地区参加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任医疗所所长期间,主要从事部队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研究;在大西北整理了《部队在冬季野营拉练中的卫生工作》《一线救治提要》等资料下发部队。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进行了研究,著有《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实用手册》及相关论文。1983年带领手术组到边远部队进行“一环二扎”节育工作。因饮用了高砷井水而致中毒,留下严重后遗症,被评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多次获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立三等功3次,1988年被评为兰州军区空军优秀文职干部。退休后,在慈城老家收集古方、验方,发掘祖国医学宝库,致力于老年病防治方面的研究。所撰“介绍一种防治老年病、延缓衰老的保健药酿”一文入选《第一届国际东西方医学医药优秀成果研讨会论文集》,并录入《科学中国人论文选》、《二十一世纪中国百科知名专家》(理论创新学术文库);“浅说祖国医学与中老年保健”一文编入《中国医学论文汇集》。研究项目:一种防治老年病、延缓衰老的保健药酿(商品名为千佛草)于2000年6月30日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评为国家级研制功臣。参与《血露育雏鹰》一书的编著并负责统稿。
  尹韻笙(1888—?),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常务理事、国信银行董事。
  叶启宇(1894—?),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英商业广地产有限公司华经理、中国三兴烟草公司董事长、天堂大戏院主人,建昌钱庄、杭州泰华药房股东。
  叶起凤(1890—),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中国企业银行协理。
  叶琢堂(1875—1940)字瑜,镇海鹭林三官堂(今属江北孔浦街道)人。早年在上海为瑞和洋行买办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纪人。后与法国人办万国储蓄会。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时资助过陈其美、蒋介石等,1928年被派为中国银行官股董事,同年11月中央银行成立时,又任董事。1932年与宋汉章等在上海分界至中商业储蓄银行。1934年为中国建设银公司常务董事。1935年4月继孙衡甫任四明银行总经理,同时任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常务董事。1934年任中央依托筹备主任,1935年7月该局正式成立时任常务董事,1936年升任局长。在叶的主持下,该局业务迅速发展,当年12月就有28家分支机构。1937年2月又兼任中国农民银行总经理。不久孔祥熙游历欧美,叶主持农民银行和中央信托局,积极发展业务。抗战爆发后,会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组成四行联合办事处,支持工厂内迁。1940年因病赴美求治,不久在美去世。
  叶鸿安(1945—),出生在慈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人,先后在尚志小学、慈湖中学就读。197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五年制本科,同年8月参加工作,1979年7月入党。曾任余姚梁弄中学教师、副教导、副校长,余姚中学教师、副校长、校长兼书记,宁波效实中学副校长、书记兼副校长、正校级调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是浙江省教育学会会员、省德育研究会会员,曾任宁波市德育研究会理事、市督导研究会常务理事、市教育局兼职督学、市中小学心理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宁波市第一、二届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当选为余姚县(市)、宁波市、浙江省的人大代表和党代会代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多年来,在各级各类报刊和教育教学会议、年会发表和交流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两获“浙江省为人师表优秀教师”称号。
  叶翔皋(1893—?),江北人,长期在上海从事社会工作,历任上海党部干事、市参议员,上海市总工会轮船木业公会理事。
  叶菁,女,1961年出生,江北人。浙江大学毕业,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5年10月由该所赴加拿大留学,在阿尔伯特大学攻读化工专业。现在美国费城能源公司任环保工程师。
  叶墨君(1881—?),日本留学生,曾任杭州女子师范校长,天一味母厂董事兼经理、昆明酿造厂董事。
  包荣林(1964—),家居江北,象山人,出生于象山新桥。1979年毕业于象山定塘中学,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后留校任教。1987年在南开大学世界经济系攻读硕士学位。1989年获国家公派至墨西哥经济教育研究中心留学,1994年至今在墨西哥城创办公司,从事中墨间的贸易、投资及相关的生产活动。现为墨西哥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的总裁,中宁墨西哥矿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墨西哥中华企业家协会主席、宁波市侨联海外顾问等。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卢于道(1906—1985)鄞县江北岸(今属江北区中马街道)人。1926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旋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攻读神经解剖学,获解剖学科哲学博士学位,并得金钥匙奖,又成为美国体质人类学会终身会员。1930年回国,任上海医学院副教授,翌年起任中央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对人脑、哺乳动物脑组织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尤其是对大脑皮层的生成发育及各层的机能做了深入探讨,并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有关人体神经系统解剖学的专著《神经解剖学》。40年代,历任湘雅医学院(时在贵阳)教授、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教授(一度代理总干事),复旦大学教授兼生物系主任。1946年参与并发起九三学社,1948年10月赴解放区,受到毛泽东接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执教于复旦大学,并先后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副主席,九三学社上海分社主任委员,第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科协主任等职。开拓了中国近现代神经解剖学领域,是中国解剖学的先驱之一著有《神经解剖学》《自然辩证法》《西洋哲学史》《活的身体》《科学概论》《中国人之大脑皮层》《脑的进化》等。
  卢珊舟(1932—),女,庄桥人。先后就读于庄桥培德小学、慈谿县立初中(今慈湖中学)和宁波效实中学。1951年2月入伍,1956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本科。历任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心内科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聘用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工作36年,于1991年12月退休。曾先后参加野战医院赴浙江沿海执行战备任务(1962年)、上海市医疗队赴农村治疗血吸虫病(1964年)、带领学员赴贫困山区及农村实施开门办学(1970、1975年)及进驻星级宾馆开设对外(宾)服务诊所(1987—1988年),为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军队涉外医疗工作摸索经验。曾获三等功和教学工作优秀奖,并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教员。参与编写《危重患者急救手册》等著作6部。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上发表过“老年急性心肌梗塞85例分析并与63例年轻组对比”、“血管扩张剂在救治SLE心衰中的应用”和“老年急性心肌梗塞112例临床分析”等学术论文,有多篇论文获奖。
  冯力群(1934—),出生在慈谿县城(今慈城镇),曾在中城小学就读,获县小学生乒乓单打冠军。195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1959年去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读研究生,1963年获苏联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从事核燃料方面的研究工作。1976年调上海钢铁研究所,任该所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室主任。1995年退休后自立上海力群金属表面技术开发公司,继续从事表面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曾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荣誉会员,上海市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受聘任宁波市电镀协会宁波籍专家、《现代电镀》杂志编委。主要学术成果、重大创造发明有3项:(1)在国际上首次用电沉积法获得高耐蚀含铬非晶态合金,这一结果发表于第八届国际金属腐蚀会议后引起国际同行的极大重视,国外几家研究机构也随之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2)是我国最早从事研究,开发化学镀镍磷合金新工艺的工作者之一,成功地解决了电镀镍磷合金电镀液化学稳定性差这一国际上长期未能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使电镀镍磷合金工艺达到实用化,获美国专利商标局发明专利,并对此项工艺在我国的推广普及作出较大贡献;(3)在弱酸性电镀锌镍合金工艺的研究中成功地解决了低电流密度区因镀层中镍含量过高造成镀层变黑及难以钝化的技术难关,使之可用于镀覆像电缆桥架等形状较为复杂的工件。该工艺已有多家企业投入生产,其产品已在不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得到应用。曾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上海市、冶金部科研成果数项。
  冯子珮(1914—2010)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6岁就读于城内的中城小学到四年级。1924年春随,家迁居上海,先后在钱业公学、圣芳济学校求读。193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香港大学工程学院,获得香港大学一级荣誉工程科学学士学位。曾任香港黄埔船坞公司九龙船坞设计室工程师兼任香港大学机械系讲师,中国植物油料公司重庆铁工厂副厂长,上海榨油一厂厂长,上海第一油脂厂厂长,上海油脂工业公司总工程师等职。自1952年起,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工厂设计总局太原设计处工程师,第一重型机器厂副总工程师,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现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兼副总编。长期从事重型机械的研究、设计和制造工作。组织生产了3万吨模锻水压机、2800毫米热轧铝板轧机和2800毫米冷轧铝板轧机三套国家首台重大设备,于1978年3月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并研制了多种重型机械新结构,为中国重型机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还担任过机械工业出版社副总编辑、代总编辑,应聘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卷的编委会副主任。参编的《机械工程手册》为我国第一部关于机械工程方面的大型综合性工具书。
  冯士能(1938—),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先后求学尚志小学(城区一小)、慈湖中学。1952年举家迁江苏昆山,在江苏省昆山中学、太仓沙溪中学完成初高中学业。1960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财政信贷系毕业后,任解放杂志记者、中共上海市委政治研究室干部。1965年到《解放日报》工作,历任记者、部主任、编委、党委副书记兼副总编辑、党委书记,并受聘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任客座教授。曾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上海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中国报纸行业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报纸行业协会会长、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上海华夏文化经济促进会副会长。2000年被聘为慈城古城保护开发顾问。
  冯贝叶(1946—),祖籍慈谿县城(今慈城镇),生于江苏省淮安县,冯定之子,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从事动力系统和分支理论的研究工作。从1985年开始研究同宿、异宿轨线的稳定性及其分支课题,获得了不少在国际国内领先的成果。在《中国科学》、《数学学报》和《数学研究与评论》等国内一级学报和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多次被国内外数学专业刊物引用。合著有《稳定性,分支与混沌》《常微分方程几何理论与分支问题》。在应用数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1991年被世界著名数学评论刊物《美国数学评论》聘为评论员,是美国数学会会员。1994年去英国Cambridge大学、Aberystwyth大学和Swansea大学等地讲学、访问。
  冯心言(1929—),出生在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先后就读于中城小学、慈湖中学、宁波效实中学。1954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本科)毕业后调到北京,在军事工业部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第五机械工业部)工作。1979年以后在国家经委、国家经贸会企业司担任企业管理处处长、高级经济师、司局级待遇。曾主管全国企业整顿和企业升级工作。1995年参与设计国家大型企业青铜峡铝厂改制工作,起草并汇总“青铜峡铝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实施方案。”编著有《企业全面整顿经验选编》《怎样当厂长》《改革企业领导制度》《企业升级指导》等书。从1986年至1991年,编辑《中国企业升级年鉴》。在《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企业家》《企业管理》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评论文章多篇。
  冯以圭(1904—?),江北人,长期在上海从事钱业,曾任福源钱庄襄理。
  冯世英(1898—?),慈城人。1915年毕业于广州广孝中学,后入广州商务印书馆任职。1918年后任广州商务印书馆仪器部主任、广东全省屠捐局会计主任、阳春七属缉私运销局总务科长、嘉兴糖捐局会计。1923年在上海创办竞新手帕厂,后兼任工商橡胶厂副经理。1937年创办泰来织造厂、永良制革厂,自任经理,1939年兼任永进出口行协理。1941年与友人发明科学引火器,乃创办永亮制造厂,制造引水器,任厂长。
  冯开(1873—1931)原名鸿墀,字阶青,又字君木,学者称回风先生,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光绪,十八年(1892)补诸生,光绪二十三年(1897)以拔贡参加会试,列二等。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任丽水县学训导,不久调宣平县,因病未赴任。工诗善书,结社唱和,以诗文气节相砥砺,为文华实相资,与陈训正、应启墀、洪允祥并称“慈谿四才子”。参与开办多所学校,曾在效实中学等校执教。后离甬去沪,任上海修能学社社长。长期教书育人,弟子中日后成名的有陈布雷、沙孟海、冯定等。著有《回风堂诗文集》。
  冯作舟(1898—),江北人,长期在上海从事钱业,曾任鸿祥裕记钱庄股东兼协理。
  冯亦璞(1933—),女,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曾在慈城尚志小学、慈湖中学求读。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并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任职,其间曾去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药理系和加拿大阿伯特大学生理系进修工作各一年。长期从事精神、神经药理、心血管生化药理、肾上腺素受体药理、脑血管病和神经药理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著百余篇。兼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药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有“去甲鸟药碱(附子一号)的研究”和“肾上腺素受体放射配基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研究”二项科研成果分别在1982年、1986年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乙级奖。有两项发明专利已获批准,均为第一发明人。在国内开拓了脑缺血药理研究领域,是国家科委1035工程重大项目基金“抗脑缺血药丁基苯酞的研究”(1994—20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光学活性丁基苯酞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1997—2001年)这两大国家级重大项目基金负责人。率领课题组研制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创新药丁苯酞(化学名为丁基苯酞,商品名为恩必普),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化学新药,也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获200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冯寿康(1885—),江北人,长期在上海从事钱业,曾任鸿赉钱庄、成丰钱庄经理,穿山轮船公司监察人。
  冯伯华(1919—1993)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在慈城普迪学校小学毕业后,去上海闸北中国征信所,当印刷学徒工。1932年参加工人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新四军,历任第一支队政治处干事、一师参谋处侦察科长、中共台北县委敌工部长,苏中军区参谋处副处长,参加了黄桥、姜埝、海安、东台、曹甸等重大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三野战军十一纵队参谋处处长兼军法处处长,华中指挥部、苏北军区司令部、苏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参加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市劳动局副局长、民政局局长,化学工业部氮肥局副局长、基本化学局副局长,化工设计院院长、技术司副司长、基本建设总局副局长,燃料化学工业部、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院长,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化工学会第三十一届副理事长。承担的课题《2000年化肥发展战略研究》和《发展我国乙烯工业的若干问题》获国家计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优秀成果奖。
  冯宋彻(1946—),祖籍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出生于大连,冯定之子。1966年毕业于北大附中高中,1967年12月去青海省地质局野外勘探队当钻井工人。1977年恢复高考进入青海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1981年毕业获理学学士,1991年进入北京广播学院任教,1993年9月至1994年7月在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师从著名哲学家黄枬森教授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题研究。曾任北京广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广播学院社科学院副院长兼社会科学系主任、北京广播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著有《平凡的辩证法》《科学世界观的百科全书——〈反杜林论〉导读》《科技文明与世界格局》等,主编《二十一世纪领导哲学》等。
  冯孟颛(1886—1962)名贞群,号伏跗居士,慈县城(今慈城镇)人。清末秀才,早年参加同盟会,支,持辛亥革命,任宁波军政分府参议员。1932年任鄞县文献委员会委员长期间,重修三忠墓、白云庄、钱张二公祠,协助编辑《四明丛书》。1947年任《鄞县通志》编纂,负责修补《文献志》《人物艺文》两编,曾募捐抢修天一阁,迁移尊经阁,又搜集宋元明清碑碣嵌于墙上,曰“明州碑林”。抗日战争期间,移天一阁藏书于内地(方岩、丽水)等处,确保安全。新中国成立后,任宁波市政协委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宁波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等职,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版本鉴定家、文献校注家。主要著作有《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四册十卷、《伏跗室书目》六册、续记刻贴目四卷,汉字简化溯源表一卷,钱忠介公肃乐年谱一卷、续编附录二卷、《鄞城古甓录》一卷等。去世时将伏跗室藏书10万卷古籍连住宅全部无偿献给国家。
  冯明之(1936—),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先后在尚志小学、慈湖中学求学。1950年初随家迁居上海,1955年赴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一年,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包曼工业大学热能动力系燃气轮机专业,被授予机械工程师称号,后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一机部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工作,负责研制成功燃用重油双层多孔壁式燃气轮机燃烧室火焰筒课题任务,提供了一个性能优越国内首创的母型燃烧室。1970年支援三线建设去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筹建产品试验室,建立了燃料喷油嘴试验台和燃烧室试验台。1976年至1997年调南京汽轮电机厂历任燃气轮机研究所室主任、副所长、所长(高级工程师),负责编制燃气轮机行业标准和行业发展规划,发行《燃气轮机技术》行业刊物。长期从事燃气轮机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电厂的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工作,以及对热能动力装置的热工仪表测试和工业节能技术工作,为我国工业燃气轮机发展事业作出了成绩。著有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多篇,合编的著作有《工业节能技术》一书。
  冯明刚,1966年9月出生,乍浦乡双顶山村人。1982年宁波二中高中毕业考入山东大学,1986年大学毕业到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工作。1990年赴法留学,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获硕士学位,又在法国凡尔赛大学取得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于1997年到法国布尔电脑系统(北京)有限公司工作,任该公司金融卡系统部经理,经常往返于法国与北京之间。
  冯定(1902—1983)笔名贝叶,慈谿孝中镇(今慈城镇)人。1920年毕业于宁波师范学校,后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学,1930年毕业回国,任上海赤色总工会秘书、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党刊编辑、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宣教科长、《抗敌报》主编,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传播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建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任副校长。后历任中共淮北区党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淮安华中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马列学院第一分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教授、党委书记、副校长,全国政协二至五届常委,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哲学学会第二届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顾问等职。著有《平凡的真理》《人生漫谈》等,主要论著收入《冯定文集》。
  冯度(1891—1951)字威博,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1911年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在家乡任民团,团长,为辛亥慈谿光复作出过贡献。精通英文和德文,1912年春任效实中学数学、化学、德语教师。1927年春,由学会呈请省政府委任为效实中学校长,直至1949年。任职期间,勤奋工作,身体力行,重视智、德、体、美全面发展。既从严治教,又关心教师生活。学校先后建成懿录舍、日辑所、日就所、三乐舍、纪念舍、中山厅和健身房等。1933年和1934年浙江省组织高中毕业生会考,效实均为全省第一。他爱国爱校,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全学校多方奔走,竭尽全力,为学校的发展、迁移、恢复付出了许多心血。
  冯昭奎(1940—),祖籍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冯宾符之子。1940年8月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65—1983年从事电子技术研究工作,1983年至200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工作,曾任该所副所长、研究员。2006年至2007年在日本爱知县讲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等职。独著有《新工业文明》《日本:战略的贫困》《扶桑杂话——观察与思考》《电子风云录》《经济科技纵横谈》《日本高技术发展问题》《新工业文明》《日本的零售业》《日本经济》《对话:北京与东京》《中国的‘对日新思维’能实现吗?——提倡“对中新思维”》(日文)等,主编合著有《日本的新技术革命》、《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改革》、《走向技术立国之路》等多种。曾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等集体研究项目,发表了有关日本经济、科技及其他国际问题的论文、评论等文章1600余篇。曾于1987、1993、2001年三次获社会科学院优秀报告奖或优秀成果奖以及其他奖项。
  冯根生(1934—),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出身于医药世家。其祖父冯云生、父亲冯芝芳均是声名遐迩的国药老字型大小胡庆馀堂的资深药工。14岁时进入著名的国药号“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做学徒。1972年7月,杭州第二中药厂成立时被任命为厂长。1992年9月,任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同年11月,任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喜欢传统文化,痴迷中药国粹。悉心致力于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期能让中药造福于全人类。是全国首批执业药师,高级经济师。从事中药生产制造、管理53年,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医药系统劳动模范和浙江省劳动模范,是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和中共十三大代表,并获得中国经营大师、中国企业技术经济大师、全国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全国医药行业优秀企业家、浙江省突出贡献企业经营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冯晋臣(1939—2010),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1957年在上海建设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五年制),1962年毕业。先后在国防科委和浙江省国防工办衢州机械厂311工程队从事雷达的设计与研制。1968年发明雷达关键部件“大功率微波两路合一器”,获1978年科学大会奖。1973年因非职务发明——树木吊瓶输液,调到杭州市浙江省林科所,1978年到南京林业大学执教。尔后在南京人口学院、琼州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琼州大学首任科研处负责人。自1963年起,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节水农业。在妻子季静秋(琼州大学数学系教授)的协助下,从物理学角度结合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栽培学和水利学等知识,创造了优于滴灌的“植物根灌节水栽培方法”简称“根灌法”。于1996年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同时也被纳入国家“九五”规划,重点推广指南项目。2004年“根灌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评为海南省第二届“十大专利发明人”,被誉为“根灌之父”。此外还获得过国家颁发的七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其中“从空气中获取淡水的装置”被国家科学技术成果管理委员会授予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成果进步奖,同时也被国家知识产权认证委员会授予2003年度国家专利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国际会议论文集及国家级学报上发表论文20余篇。编著出版二部填补国内空白的专著——《模糊模式识别》和《模糊数学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另出版有《林果吊瓶输注液节水节肥增产新技术》《高效节水根灌栽培新技术》和《自制根灌剂与吸水剂新工艺及配方》(与妻子季静秋教授合著)等。曾任中国电子学会海南省分会副理事长。被评为英国IBC(国际传记中心)20世纪杰出人物、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家级科技成果研制功臣。
  冯海华,1973年4月出生,慈城镇人。199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6年8月去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通讯专业,1999年获硕士学位。现在美国波士顿一家公司任职,并继续攻读通讯工程博士学位。1998年底曾返乡探亲。
  冯菡芳(1935—),女,出生在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先后就读于中城小学及慈湖中学。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5年制)。毕业后留校,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长期从事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因“文革”的干扰,在1990年升为主任医师、教授。担任过内科副主任,肾脏内科主任及内科教研组主任等行政职务,并在内科第一线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内科中肾脏专业有较深入研究,是中华医学会上海肾脏病学会委员。先后参与编写《肾脏病学》《内科疾病肾脏表现》《肝病与肾病》等书籍,撰写了和肾病有关的论文20余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营养治疗及透析疗法有深入研究,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1996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冯都良(1901—1977)原名贞胥,小名喜孙,字都良,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冯君木长子。1920年,毕业于效实中学,先后在上海《商报》、《申报》任编辑,是一位著名的新闻记者和编辑,曾应东吴大学法律学院之聘兼任中国文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初期,任上海新闻图书馆副馆长。后调北京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一直从事编辑工作。著有短篇小说集《怅惘》,上海光华书局1925年初版。
  冯宾符(1914—1966)原名贞用,字仲足,以别号宾符行,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冯开次子,早年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至上海任商务印书馆校对、生活书店编辑,1934年开始发表译著和评论文章。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及复社,主编《译报周刊》,参与翻译斯诺《西行漫记》。1942年遭日军宪兵队逮捕,后获释。抗战胜利后,任上海《联合日报》总编辑与《联合晚报》主笔,设法将《世界知识》杂志复刊并担任主编。1945年底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世界知识出版社副社长、社长兼总编辑,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兼秘书长,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著译有《飞机翼下的世界》《外人眼中的中日战争》《世界新形势》《国际现势读本》《战后苏联印象记》《动荡的欧洲》《列强军力论》《反和平的阴谋》《原子能论》和《德国问题内幕》等,其主要论文已结集为《冯宾符国际问题文选》出版。
  冯漱南(1952—)慈城人。幼时在上海受教育,后随家人移民赴美;肄业于盖特威理工学院工商系。78年婚后相夫教子。曾从事地产和饮食业。现专注于古玩和艺术品的收藏,以及珠宝设计;并协助打理家族生意。现任明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日明(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琪明有限公司董事;立翔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香港江北联谊会副会长。
  冯梅卿(1891—),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福源钱庄协理。
  冯斯仓,生卒年代不详,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寅泰钱庄股东兼经理、国泰商业储蓄银行监察人。冯舜华(1921—1996)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冯伯华胞弟。在慈城普迪学校小学毕业后,去宁波九华,堂药店当学徒。1937年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次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江苏东台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江苏台北县委副书记、华中工委宣传科科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安徽蚌埠市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和市委副书记,建筑工程部直属公司处长,建筑工程部基建局、设计局副局长,国家建委施工局副局长,国家建筑工程总局副局长,中国房屋开发公司党组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副董事长、党组书记(国家机关副部长级)。
  冯骥才(1942—),祖籍慈谿(今慈城镇),生于天津。1961年高中毕业,入选天津市篮球队,因伤转学国画;学画有成,又写小说,1978年调作协天津分会为专业作家。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兼院长、博士生导师,开明画院院长,《文学自由谈》主编。已出版中外各种版本著作百余部,画集多部。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雾中人》,中篇《啊!》《神鞭》《三寸金莲》《感谢生活》《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纪实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雕花烟斗》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啊!》、《神鞭》分获第一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珍珠鸟》获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短篇小说《雪夜来客》和中篇小说《神鞭》双获首届优秀中短篇小说百花奖,不少小说被译成多种外文,并在国外多次获奖。曾先后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以及欧、美、亚一些国家举办个人画展,深获好评,被认作“中国现代文人画”之代表。
  石坚刚,1963年出生,原籍鄞县,家住江北区。浙江大学毕业,1992年10月由宁波高等专科学校赴德国留学,在波鸿大学攻读机械专业,获硕士学位。
  朱旦华(1911—2010)原名姚秀霞,女,慈谿庄桥(今属江北区)人,毕业于上海务本女子中学。抗战,爆发后坚决要求去抗日第一线,1938年1月在延安入党,被选为陕北公学学生会的宣传部长。毕业后由组织分配去新疆迪化女中任教导主任,不久任新疆妇女协会常委兼宣传部长、秘书长。1940年与时任省财政厅长的毛泽民喜结连理,次年生下她唯一的孩子毛远新。1942年,盛世才“翻脸反共”他们全家被抓进监狱,毛泽民被秘密杀害。1946年7月10日朱旦华母子等被,营救回到延安,受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的多次接见和延,安各界的热烈欢迎。1946年10月,到中央妇委工作。1949年初任全国妇联干部科科长,当年端午节与方志纯结婚。婚后不久与方志纯一道去江西工作,历任江西省妇联宣传部长、省妇联主任、党组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共八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朱洪山(1917—1946)原名兆祺,又名树春,慈谿庄桥更楼村(今属庄桥街道)人。家境清寒,少时寄养,上海叔父家,类思小学毕业后入半工半读学校学习,后回乡在鄞县农村任小学教员。1937年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途经武汉,由八路军办事处介绍,改入山西临汾八路军学兵队,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3月回浙江,5月任中共慈谿县工委委员,以县民众教育馆、慈北战时服务大队、县政府兵役科等单位的公开职务为掩护,进行抗日救亡工作。1940年5月至奉化壶潭小学教书,任壶潭自卫队指导员。次年10月任定海抗日自卫队大队附。1942年冬调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在鄞慈一带从事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944年5月任鄞慈县办事处主任,次年7月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勤部副部长兼政治处主任。10月初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任留守处副主任。11月,国民党军“清剿”时,一面派员公开谈判,争取伤病员撤离,一面安排后勤部所属各单位人员及物资,应付事态突变,并隐蔽于慈南孔岙村山中,组织群众反“清剿”。1946年10月任鄞慈县特派员,12月31日在鄞西潘岙遭敌包围。他鸣枪提醒住在后屋2人撤离,自己不幸遇难。新中国成立后,他战斗过的南山乡改名“洪山乡”。墓在江北区慈城镇慈湖畔。
  朱祖祥(1916—1996)慈谿云山乡(现属余姚市)人,自幼随父母迁居慈谿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19,34年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193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任助教、讲师。1948年获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浙江大学教授和浙江农业大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曾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浙江省人大常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委员及浙江省委员会名誉主委,浙江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国水稻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兼学术委员等。从事教育并主攻土壤化学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90余篇,创立的许多理论与技术在土壤科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发展农业生产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土壤学》《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学》《土壤物理化学专题综述》等多种教材,其中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土壤学》,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指导、培养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是我国最早培养土壤化学和土壤物理学方向的研究生导师。
  朱焕文(1891—),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中国通商银行沪行总务科科长、虹口分行经理、华兴水火保险公司董事。
  任士刚(1896—1946)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1924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士木工程系,放弃上海英商,怡和洋行任建筑部监工之职,从事针织业,与4位同窗好友筹资2万银两,创办了上海五和针织厂,并任总经理,专制汗衫。1928年,该厂创立品牌产品“鹅牌”汗衫,质量绝不亚于洋货,顺应当时“抵制洋货,使用国货”的潮流,不仅风靡上海,而且畅销大江南北。“鹅牌”产品曾在上海、青岛、南京、镇江,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等地展览,并多次荣获西湖博览会等全国性展览、博览会的优等奖。至1937年,五和针织厂的规模已在上海同业中首屈一指,“鹅牌”商标在许多地方甚至成为汗衫的代名词。他也被人尊称为“汗衫大王”。1945年抗战胜利后,带病重建厂房,因劳累过度,于1946年逝世于上海寓所。
  许冰涛,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慈城镇人。1986年高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1990年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电子计算机双学士毕业,继进合肥中国科技大学,1993年获硕士学位。1995年去新加坡,在IBM公司工作,后进入西门子公司任高级工程师。许帼珍,女,1961年出生,江北人。浙江医科大学毕业,1995年由宁波市第一医院赴美国留学,攻读药剂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从事药剂工作。
  阮维扬(1902—1989)慈谿福山乡阮家村人。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经济系。1923年在沪开办康元制罐厂,后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设立分支机构。1930年移居香港。抗战期间,曾担任香港商会副会长、宁绍同乡会主席。1946年前后,发起组织苏浙同乡会,任会长。1967年参加首届宁波旅港同乡会,后任同乡会监事长、香港显利有限公司总经理。1984年出资为香港圣公会建造郑梦芹小学。
  阮福康(1924—),出生于慈谿县城南乡大山下阮家(今属慈城镇)。1938年毕业于黄山崇本小学,后又进崇本小学初中补习班读书。1942年10月进上海五和织造厂帐房间为练习生,至1945年三年期满资方提升为货房间主任。194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解放后,历任上海针织工会副主席,上海市纺织工会青工部副部长、秘书长、副主席、主席。1951年和1964年,曾二次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1970年8月任上海国营第七棉纺厂党委书记,后调上海国营第十棉纺织厂党委书记。1985年5月离休,享受局级待遇。曾参加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党史、工运史办公室编写上海纺织党史的工作。
  邬方君,1952年生于奉化,家居江北区。70年代赴香港定居,80年代初,在香港德加拉电子公司由推销员逐步升为经理。约在1990年,该公司与上海一家无线电厂合资,成立上海德加拉电子有限公司,邬方君任外方经理。上海德加拉电子公司是八运会足球赛主要赞助商。
  孙鸣涛,生卒年代不详,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四明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经理。
  孙椿如(1903—?),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中国国光纺织印染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光化学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孙衡甫(1875—1944),名遵法,慈谿半浦村(今属慈城镇)人。1906年去上海任仑余钱庄的账房,后转任升大钱庄信房、浙江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营业主任、经理。1911年4月临危受命,出任濒临倒闭的四明银行总经理。他力挽狂澜,经过10年拼搏,使四明银行偿清历年积亏,且获盈余,并在宁波、武汉、南京等地设立分行,发行的钞票在沿海、沿江城市广为流通,跻身于14家著名商业银行之列。1931年,当选四明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又任百汇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中国企业银行董事长,上海明华商业银行总经理,中国通商银行董事,苏州信孚商业储蓄银行董事,杭州浙江商业储蓄银行董事,上海中国建设银公司监察人,上海各银行联合会准备会委员等职;也是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债委员会21名委员之一。1935年,四明银行被迫官商合办,他于次年辞职退出。上海沦陷期间,不惧胁迫,拒做汉奸。对地方公益颇为热心,曾在家乡兴建半浦小学的校舍,独资修筑半浦乡七华里长的石板路及其沿线的桥梁,并为重建宁波老江桥捐款5万元。
  孙儒泳(1927—),生于江北岸浮石亭,曾在浙东中学(今宁波四中)就读。195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58年获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他是我国兽类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开拓者,其中对鼠类雄性繁殖强度的研究和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在理论上具有独创性。他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从而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先后主持了10项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对于我国高校动物生态学教学也有重大的贡献,所著《动物生态学原理》获第二届高校教材评审全国优秀奖和1992年全国教学图书展一等奖,并被台湾《中国时报》组织专家评选推荐为10本大陆书之一(科学方面仅2本)。曾任中国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态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校理科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现任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虫鼠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师范院校科技教育顾问。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成纪昌(1929—),出生于慈谿庄桥成家村(现属庄桥街道)。先后在庄桥镇培德小学、集成学校读书。1943年进上海市万康宏酱园店当学徒、营业员。1948年参加党的外围组织职业界协会。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担任酱业、山海贸工、伙食业党支部书记,区店员党支部委员。1953年调至中共上海市老闸区委任组织员,区委宣传部职工教育科、宣传科副科长,第十街道党支部书记,酒菜业党支部书记。1955年调任中共上海市第三重工业委员会宣传部科长。1956年调入上海市东昌区人民委员会任工业科副科长、工商科科长。1979年调到上海黄浦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历任南京东路工商所所长、第一工商所所长、合同科兼商标广告科科长、企业管理科科长、局党组成员、处级调研员。兼任市消费者协会理事、黄浦区消费者协会副会长。1989年离休后担任离休党支部书记。
  成朝霞,女,1963年出生,江北人。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毕业,1989年由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赴日本留学,在神户大学攻读视觉传达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在日本大阪株式会社工作,专业画家,其作品在日本多次获奖。
  吴元章(1912—2004),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保黎医院内的一个医师家庭,其父吴莲艇是该院的创建人之一兼首任院长。1932年上海沪江大学医学预科结业后,转入国立上海医学院。抗日战争伊始,编入中国红十字会流动手术队为伤兵服务半年许。1939年毕业后,历任上海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今华山医院),宁波的天生医院、华美医院(今市第二医院)和市第三医院(今宁波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师、医务副主任、副院长、院长。曾任宁波市卫生局副局长、农工党宁波市委主委、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宁波市政协副主席等职。1981年,代表中华医学会总会应邀出席澳大利亚第六届医学大会作报告,是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市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第一人。1991年受国务院表彰为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授予对医学会事业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资深会员称号。著有《实用物理诊断》、《老年人生活和老年病防治》、《咳嗽和气喘》、《吸烟有害》、《农村卫生工作者手册》(合著)、《惨绝人寰的细菌战——1940年宁波鼠疫史实》(合著)、《细菌战之1940年宁波鼠疫》(与日本学者合著,于1998年在日本出版)。
  吴玄飞,1956年出生,慈城镇人。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系毕业,1990年9月由镇海石化三公司赴美国留学,在纽约罗福格斯大学食品工程系获硕士学位,研究开发了食品包装漏气测试仪。现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温斯顿—塞勒姆市香烟公司包装工厂任厂长。
  吴昌永(1967—),江北人。曾任职于宁波大学科技开发公司,1993年创办宁波立新电控设备厂并任厂长,现任香港总商会会员、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理事、香港甬港联常务理事、香港江北联谊会副会长、江北区侨联副主席。
  吴福辉(1939—),祖籍镇海双桥(今属甬江街道),生于抗战时期的孤岛上海。1959年毕业于鞍山师范学校,任中学语文教员近20年。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读研究生,师从王瑶先生、严家炎先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即参加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筹备工作,至1985年万寿寺老馆开放,再至2000年芍药居新馆开放。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三、四十年代文学、左翼文学与京海派文学、现代讽刺小说等。著有:《沙汀传》《带着枷锁的笑》《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京海晚眺》《且换一种眼光》《深化中的变异》《〈围城〉导读》《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等。合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曾多次再版,为教育部核准高等教育重点教材,2002年获首届王瑶学术奖。主要论文有:《现代病态知识社会的机智讽刺》(论钱钟书小说,1981年获十月文学奖)、《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初步成熟》、《大陆文学的京海冲突构造》(1990年获上海文学奖)、《深化中的变异》(论三十年代中国小说理论)、《中国都市的文化错位和海派文学的分流》、《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评价》、《中国左翼文学、京海派文学及其在当下的意义》、《海派的文化位置及与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之关系》等。
  沐久香,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鸿胜福记钱庄、元昌盛棉布号股东。
  严子均(1872—1930)号义彬,慈谿费市村(今属庄桥街道)人,严信厚独子。1906年任上海租界华,商公议会董事,1907年全面接管父亲留下的源丰润票号,又在上海独资开设源吉钱庄,合股(占20%)开设德源钱庄。1908年任源通官银号董事,参与创办四明银行、宁绍轮船公司等,任四明银行首任董事。1909年,在继续经营宁波通久源纱厂等企业外,又投资龙章机器造纸公司(是当时上海唯一的造纸厂,也是全国最大的造纸厂之一)、大有榨油厂、宁波东方造纸厂等,并任龙章造纸公司协理、上海内地自来水厂公司董事,其企业活动遍及北京、天津、河南、汉口、广州、福州、香港、汕头、厦门、杭州、宁波等地。同年,上海商务总会改选时当选为协理,并被清政府授予农工商部员外郎的官职。1910年,因受橡胶股票交易失败的冲击,源丰润票号倒闭。严氏产业仅剩物华楼金店、老九章绸缎局等。1924年出任上海总商会特别会董,1926年任上海总商会会董。1930年在上海病逝。
  严仁英(1913—),女,祖籍慈谿费市(现属庄桥街道),出生于天津,其祖父是南开大学创始人严修。1935年,从清华大学生物系考入协和医学院,师从我国妇产医学界的泰斗林巧稚,194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6年起到北京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工作。1948年—1949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进修女性生殖与内分泌学。曾任北京医学院教授、医学系主任、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等职。现任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妇儿保健研究培训合作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是中国妇幼保健医生队伍的创建者之一。培训大批农村妇幼保健人员,为国家开展优生优育工作、发展中国的妇幼保健医学作出了贡献。是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相继建立的妇幼保健中心的发起者与组织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围产保健之母”。曾主编过我国第一部《实用优生优育》大型工具书,主编和编写的著作还有《实用优生学》《实用优生手册》《妇女卫生保健学》《围产保健高危管理》《优生优育优教百科全书》《妇产科学辞典》《妇女保健顾问》《妇产科身心学》《杨崇瑞博士诞辰百年纪念》等。历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妇幼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全国妇联执委、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1992年起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北京医科大学首届“桃李奖”、宋庆龄中国福利基金会妇幼卫生事业樟树奖、杨崇瑞妇幼卫生奖、内藤国际育儿大奖和首届中国人口奖。
  严以霖(1916—?),慈城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商学院和中华艺术院。历任上海振华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好华产物保险公司监察人,中国第六区机器棉纺织业工业同业公会秘书,自由协会秘书处副主任,自由通讯社社长,上海市会计师公会理事,中华民国全国会计师公会联合会理事,上海参议员公信会计月刊主编,诚明学院商学院教授,台湾省会计师公会常务理事,淡江英语专业学校兼任教授、顾问,“财政部”会计师,“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中华学术元会计研究所所长,“中华民国”会计师公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严开镐(1897—?)江北人。日本东京大学机械科毕业。曾任宁波工厂教育主任,南满铁路、大连沙河口工场实习,四洮铁路机务工程师兼机务分段长,陇海铁路机务段长,吉长铁路长春机厂厂长,中国教育玩具厂经理,中国冶铁厂厂长,省立苏州工业学校、省立上海中学机械科教员,香港捷和钢铁厂总工程师。后任天星化学厂厂长暨华丰铁厂厂务经理。
  严幼韵(1905—),女,慈谿县费市(现属庄桥街道)人,1925年考入沪江大学,1927年转入复旦大学商科,是首批进入复旦的女生,也是该校第一届女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不久,与清华大学教授杨光泩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了婚礼。1930年9月杨光泩任中国驻伦敦总领事时,她随行出洋,开始了外交官夫人的生活。1938年,杨光泩任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时,她曾亲手设计并操办总领事官邸的装潢,陪同出席各种外交活动。“七·七”事变后,任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菲律宾分会名誉主席,带领会员深入工厂、商店、报馆、街道等地劝募。仅1939年7月就募款数万比索,全部汇缴祖国,支援抗战。1942年初日军攻占马尼拉,4月17日坚贞不屈的杨光泩和留守总领事馆的另7位外交官为国壮烈捐躯。她不仅克,服种种困难,抚养教育女儿,还尽心尽责地照料好其他7位外交官的妻儿。1945年,到纽约任联合国礼宾官,干得异常出色,直到1959年10月正式退休。1959年与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结婚,百分之百地充当了“好管家、好护士、好秘书”的角色。顾维钧健康长寿,历时17年完成11000页、长达500万字的口述回忆录,是与其精心照护息息相关的。1990年她向上海嘉定博物馆捐献了顾维钧的155件珍贵遗物,并为建立生平陈列室捐助10万美元。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时,她赠送了两张2004年过百岁生日(虚岁)的照片,祝福母校前途无量。
  严廷桢,生于1868年左右,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病逝,慈谿东乡费市(现属庄桥街道)人,字渔三(有时也写作渔珊、渔山),号辟庸,室名延秋室。是清光绪间诸生,担任过山西阳城知县。能诗善文,工书法。后任宁波通久源纱厂经理、上海四明公所董事和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上海商务总会、上海商务公所、上海总商会书记长(坐办),著有《延秋室诗稿》,编有《江上题襟集》,辑有《上海商务总会历次奏案禀定详细章程》。严修在《延秋室诗稿》序中提道:渔三诗或赋物以写怀,或咏事以见志,或禀经以厉俗,或思古而恫今。为人律身至严,接物至和,至于论人论事则是非皎然。
  严修(1860—1929),字范孙,号梦扶,慈谿费市村(今属庄桥街道)人,严信厚族侄。清光绪九年(1883)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详校官、贵州学政、直隶学校司总办、学部侍郎等职,以改革科举制度而传名于世。一生矢志新学,1904年在天津创办私立敬业中学堂,1907年改名为南开中学堂。1919年创办南开大学,此后又成立南开女中、南开小学,被尊为“南开之父”。学贯中西,通晓书画诗词,是当时津门四大书家之一,同时与赵幼梅、王守恂并称“近代天津诗坛三杰”。著述存稿有诗、文、日记、函札等多种,现辑录出版的有《严氏教女法》《严修日记》《严修诗集》《严修东游日记》《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蟫香馆手札》《自订年谱》等。曾资助周恩来旅欧,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封建教育的先驱者,对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严信厚(1838—1906),原名经邦,字筱舫,亦作小舫,慈谿费市村(今属庄桥街道)人。早年就读私塾,后在宁波恒兴钱店当学徒,继供职于上海宝成银楼,后去杭州“红顶商人”胡雪岩开设的信源银楼任文书,好学上进,为店主胡光墉器重。同治十一年(1872),经胡光墉函荐入李鸿章幕,被李鸿章亲保为候补道,加封知府衔。后任河南盐务督销。光绪十一年(1885)受李鸿章委派任长芦盐务督销,署理天津盐务帮办等职。光绪十二年(1886)在天津自设同德盐号,遂以盐务起家,经营商业,投资近代工业,资财渐厚。继于上海设源丰润票号,在津京等地置分号10余处,经营国内兑汇及商业拆放业务。未几任上海道道库惠通官银号经理,掌管上海道公款出入。此后陆续创办天津物华楼金店,上海老九章绸缎庄、中英药房、华兴水火保险公司、锦州天一垦务公司、景德镇江西瓷业公司等。光绪十三年(1887)投资5万两白银在宁波北郊今江北湾头创办通久源机器轧花厂,为国内首家使用动力机器生产的轧花厂。光绪二十年(1894)又集资45万银两,在轧花厂的基础上创设了浙江省最早的一家纱厂——通久,源纺纱织布局,亦称通久源纱厂,使轧花、纺纱、织布相连为一,而以纺纱为主。光绪二十三年(1897)受邮部尚书盛宣怀委派,筹备创办首家民营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撰《银行条议办法》和《中国银行说》,任总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受命成立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任总理,越两年改为上海商务总会,仍任总理。光绪三十一年(1905)于上海创办同利麻袋厂,并投资面粉厂、榨油厂、内河轮船航运等企业。关心地方公益,曾捐助铁路建设,于故里设立学校及医所诸善举。为近代宁波帮领袖人物。
  严莲韵(1903—2004)女,慈谿县费市(现属庄桥街道)人。1924年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医学化学系,毕业后,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到条件非常艰苦的安徽怀远女子中学任教化学及英文(1925年兼任培真小学校长),后在上海中西女中任教。1932年同曾任沪江大学教授的银行家徐振东结婚。1956年参加基督教女青年会和市妇联等组织,担任过基督教上海女青年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及全国女青年会执委。1979年发起成立金陵女大上海校友会,任名誉顾问。1985年倡议成立“吴贻芳基金会”并任会长。曾获金陵女子学院“杰出贡献”奖,担任过金陵女子学院的校董。还担任过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理事、阿达动画中心名誉理事长。
  严彩韵(1902—1993)女,慈谿县费市(现属庄桥街道)人。先后就读于上海中西女塾和天津中西女,校。1921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并获学士学位。后自费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食物化学和营养的研究,1923年5月获化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系助教,与吴宪博士一起参与了中国生物化学的创建,同时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营养学研究,撰写并发表了《蛋白质的热变性》、《中国食物的营养价值》等学术论著,是国内最早从事生化研究的女学者。1924年10月与吴宪喜结良缘。尔后在美国亚拉巴马医学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食品保藏部和哥伦比亚大学人类营养研究所工作,潜心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生化、营养方面的学术论文,并指导研究生。1971年正式退休后,又应聘任纽约圣路加医院中心医学部营养及代谢组顾问,直到1987年9月,为该代谢中心闻名于美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美国营养协会、自然科学荣誉学会和英国皇家卫生学会会员,其业绩载入《美国科学人名录》《国际文化名人录》《世界妇女名人录》《(英国)皇家蓝皮书》。曾与长子先后共同赠款在北京设立“吴宪生物化学教授基金”和“吴宪图书室”。
  严智开(1894—1942)字季冲,祖籍慈费市(今庄桥街道),严修幼子。1913年去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求学,曾设计美术明信片且热衷使用和收藏。后去法国巴黎美术学校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毕业后职业为报人、教师。1929年主持建立了天津市立美术馆并任馆长,该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向公众开放的美术馆,也是天津人自办的第三座博物馆。曾在天津市立美术馆创办馆刊《美术丛刊》,发起创办天津美术馆邮票研究会。还担任过北京国立美术学校教务长、主任等职务。
  严智怡(1882—1935),字慈约、次约,祖籍慈谿费市(今庄桥街道),严修次子。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科。曾任直隶商品陈列馆馆长。1916年筹组天津博物院,为近代中国人在天津自办的第一座博物馆。1922年后任天津博物院院长、天津广智馆董事长、河北第一博物院院长等职。长期致力于博物馆文物,对天津市早期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特殊贡献。为中国近代博物院事业创建人之一。除了经营天津造胰公司外,他在农商部工商司长、直隶实业厅长任期内,大力发展地方的工商实业经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还担任过河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中华书局天津总经理等。
  严智钟(1889—1974)字季约,祖籍慈谿费市(今庄桥街道),严修四子。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医生、微生物学家、教授,终身服务于创建和发展新式医学卫生事业。曾任北京国立医科专门学校教授、北京隔离病院院长、北京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内务部中央防疫处副处长、国民党政府卫生部医政司司长、卫生署技正、北平研究院生理学研究所研究员等。1945年赴台任教,任台湾大学医学院院长。编纂过《中华药典》。
  严智珠(1900—1982),字联五,祖籍慈谿费市(今庄桥街道),严子均次子。留学英国。曾任永新雨衣厂总工程师。
  严智桐(1915—1965),祖籍慈谿费市(今庄桥街道),严子均三子。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回国后任上海章华毛纺厂工程师。解放后任天津东亚毛纺厂工程师、天津纺织机械厂副总工程师。
  严智崇(1879—1918)字约冲,祖籍慈谿费市(今庄桥街道),严修长子。毕业于日本东京高师。曾任,南开校董、民政部主事、驻日公使馆秘书。1918年病卒于东京。
  何达安,1947年出生,其父何鸣信海南岛人,其母马秀岩为慈城镇人。1948年末随父母去台湾,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台湾金融界工作,现在台北任中华开发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处处长。1998年10月曾陪母亲和妹妹何海珠、何海莉到慈城镇寻亲。
  何育杰(1882—1939)字吟苢,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15岁(1897)中秀才,因受变法图新思潮之影,响,舍科举而习西学,翌年入宁波中西储才学堂,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入京师大学堂,为师范馆格致科数学物理学部学生。1903年,被学校派赴西洋留学,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1907年毕业,继游学法国、德国。回国后历任京师大学堂格致科教习、北京大学理科本科物理学教授、物理系主任,主编物理学教科书,作为我国近代物理学的拓荒者之一,培养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届物理学本科毕业生。严济慈称他为“中国最早而最好之物理学大师”。辛亥革命时期,回甬参与效实学校的创办工作,在效实中学给学生教授过物理、数学、英语等课程,还为家乡的保黎医院捐款。1927年,因病辞去教职,回故里疗养;旋因门生力邀,又出任东北大学物理系主任,主讲相对论和量子力学。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成立,任物理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报》编委,为审定中国物理学名词致力。晚年有译著《波动力学通论》《自然之机构》《物质与量子》等。1939年因贫病交迫而卒于重庆。1940年,中国科学社特设“何育杰物理纪念奖金”系中国首项为物理学设置的奖金。
  沈元发(1941—),别名竹斋,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幼承庭训,十岁起即临池学书,研习各类碑帖,手摹心追,笃学不倦。及长,随同邑名家凌近仁,罗梦石诸前辈,参加市内书画活动,言传身教,得益匪浅。学书注重碑贴兼取,入古出新,能四体书,以行草见长。其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举办的书法展和被选送日本、台湾、香港、韩国及东南亚交流展出,并为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碑林收藏刊石。1991年第一期《书法》杂志《书苑撷英》栏中作专题介绍。1997年在曼谷获《国际现代名家水墨展》书法金奖;1998年获香港国际书画大展银奖、第二届《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精品展》金奖、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览》金奖,并荣获98’全国百杰书画家称号,《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等多部辞书有其传略和作品辑入。曾任宁波市书协副主席、宁波市文联委员、宁波市政协委员。兼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香港世界著名艺术家联合会理事、曼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1987年,与金通达创办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宁波分校,任副校长兼书法部主任,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书画人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宁波书画院副院长。出版《三苑掇英——沈元魁、沈元发、沈师白书法选集》。
  沈元魁(1931—),又名沈韦,号倚天庐,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1960年毕业于上海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曾得郭绍虞、龙榆生等教授指教,又师从钱罕(太希)研究书法,深得其秘,誉为火传。1987年被聘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宁波分校教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理论研究会会员、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宁波书画院特聘书画师、宁波天一阁博物馆顾问、宁波诗社理事。书法对汉魏晋唐名碑精英,尤多深邃研究。故笔法劲挺,气韵典雅。从事书法创作,作风一贯严格,构思慎密。挥毫落纸擅长中锋,结体幽娴儒雅,章法清健超逸,风神灵秀,潜气内转,沁人心脾。书法代表作收录或发表在《中国当代墨宝集》《唐诗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浙江书法篆刻选》《当代楹联墨迹选》《书法》杂志等。在1997年香港回归东方文学艺术创作交流展荣获书法金奖。1998年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览,2009年2月在宁波美术馆举办《沈元魁、沈元发、沈师白书法展》。出版《沈元魁书法集》《三苑掇英——沈元魁、沈元发、沈师白书法选集》等。
  沈成樟(1921—),江北人。武昌中华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抗战时任职于广西柳州经纬纺织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抗战胜利后任职于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国植物油料厂股份有限公司船务局。1949年去台后执行会计师业务,期间曾先后兼任“中国石矿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五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台湾区农药公会常务理事、利华羊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
  应大明(1931—),慈谿庄桥(今属江北区)人,著名戏曲、话剧、电影导演应云卫的长子。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在瑞金医院儿科、新华医院儿科工作,曾任小儿血液科主任,兼任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免疫室主任。1979—1980年赴法国巴黎进修临床免疫和造血干细胞移植,1997年去美国医院考察小儿血液肿瘤。1993年5月发起成立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2000年退休后回聘,担任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和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顾问工作。从事小儿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主要贡献有:(1)对小儿血液病中最为严重危害小儿生命的急性白血病和重症再障进行了研究。所在科室率先在国内应用强烈联合化疗使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生存率从原来的0%提高到70%以上,1992年获卫生部二等奖;在国内率先应用免疫抑制疗法挽救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儿,使生存率从10%提高到60%以上。(2)对小儿恶性实体肿瘤,大力提倡内外各科合作进行综合治疗。使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的生存率有显著提高。并在全国范围内创组了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将国内所有从事小儿肿瘤工作的力量组织起来,曾历任创办以来的二届主任。(3)于1981年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障,获得成功,为国内开展这项新的治疗工作起了带头作用。(4)推动了国内小儿临床免疫工作的发展,1982年参与筹组全国小儿临床免疫学组。此后一直在先天性免役缺陷、移植免疫和各种免疫性疾病方面努力工作。编著有《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主编《小儿肿瘤学》《小儿血液病》。
  应云卫(1904—1967)字雨辰,号杨震。慈谿应家村(今属庄桥街道)人,生于上海。15岁因家贫辍学,,先后在日商古河洋行、英商慎昌洋行、浙商肇兴轮船公司工作。醉心于表演艺术,1921年参与组织上海戏剧协社,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从事左翼戏剧电影运动;1933年组织并导演话剧《怒吼吧,中国!》,反响强烈。1934年辞去洋行职务,加入电通影片公司,导演电影《桃李劫》,获得巨大成功,影片主题曲《毕业歌》流行一时。次年任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教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发起组织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中华剧艺社,任上海救亡演剧队三、四两队总队长,执导《保卫卢沟桥》《放下你的鞭子》《八百壮士》《塞上风云》等抗战名剧,组织演出《屈原》《棠棣之花》《法西斯细菌》等话剧。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江南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电影局顾问等职,仍从事导演工作。代表作有《宋士杰》《追鱼》《武松》《周信芳舞台艺术》等。还曾导演甬剧《半把剪刀》、沪剧《自有后来人》等。“文革”中惨遭迫害致死。1978年11月上海市电影局为应云卫举行平反昭雪大会。1984年夏衍为他题写了“戏剧魂”三个字。
  应平书(1952—),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国语日报儿童版主编、中华日报记者、艺文中心及专栏中心主任。现任台北昆剧团团长;专栏作家协会、妇女写作协会秘书长、台北宁波同乡会会刊主编。出版有《激情手记》、《笑看日出》、《奇奇历险记》及《美芸的两个生日》等书。作品包含童话、故事和小说。曾获教育部文艺创作奖首奖、文建会、省新闻处征文散文创作奖,台湾省政府副刊主奖,主编的中华副刊曾获中兴文艺奖。她写作文类颇多,有访问、童话、报导、散文等,文字隽永,于平实中见真情,除父母、子女、师生、亲友之情外,更兼及社会、同胞的关爱。知名的散文大师琦君曾指出:“由于她细心的观察与体认,落笔之际,常能带出一份人生哲理,值得再三品味”。近年来积极推动昆曲传承,93年获艺术馆甄选为鄉土艺术种子教师,主持的中华戏曲与文学推广协会及台北昆剧团,两度获行政院陆委会颁从事两岸专业交流绩优团体奖。
  应乐平,1957年生于台北,慈城镇人,系应昌期三胞弟应昌仁之子。台北大学毕业后,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贝克莱大学攻读电脑、电机等专业,获双博士学位,现居住纽约。
  应仲艺,1947年生于福建,慈城镇人,系应昌期胞弟应昌立之子。台北大学毕业后去澳大利亚学习建筑学科,获硕士学位。60年代应氏集团在台湾建立利华羊毛股份有限公司,后应氏集团决定在澳洲成立羊毛采购公司,便派应仲艺前去,由一般职员升任为副总经理,使利华公司的羊毛原料价格、品质都有改善,公司成本下降。1993年应昌期投资6000万美元在家乡建立利华(宁波)羊毛股份有限公司,应仲艺又被委任为总经理。现定居澳大利亚。
  应明皓,1943年生于重庆,慈城镇人,系应昌期之子。1946年随父母去台湾。在台北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于60年代末毕业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机电专业。1970年至1989年在美国太空总署任工程师、MEASU公司任生产部经理,后创办生产电子产品的INKO工业公司,任董事长。1989年奉其父应昌期之命回台管理家族企业,曾任国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1992年赴宁波投资兴办多家企业。现任应氏集团总裁,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董事长,现代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宁波环球混凝土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利华羊毛股份有限公司、澳大利亚标准规格(A.S.GUAGE)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董事长。在其父去世后,全面掌管家族企业,主导其父在宁波投资项目的筹建及管理,并代表应氏家族捐巨资在慈城重建中城小学、慈湖中学、慈城保黎医院,新建倡棋幼儿园;还向宁波慈善基金会和建设慈城人民路等社会公益项目捐资。1994年7月被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市民称号,1994年10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爱乡楷模荣誉称号。
  应宏,女,1971年出生,慈城镇人,系应昌期胞弟应昌明之女。毕业于杭州第六中学,2000年赴美国留学,攻读企业管理专业。
  应昌世(1926—),慈谿县城今属江北区人。1938年毕业于中城小学,1938—1940年在慈谿县立初级中学(今宁波市慈湖中学)就读。1946年春去台湾,在台湾大学法商科毕业后,在台湾银行及东亚纺织等企业中工作。后任台湾国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89—1994年,应氏家族捐巨资重建中城小学、倡棋幼儿园、慈湖中学校舍,他出于爱国爱乡之情,具体策划、监督工程,仆仆奔波于台湾、大陆之间,不辞艰辛,使工程高质量完满完成。并筹集资金,设立中城小学围棋教学基金会,为中城小学的发展打下基础。1995年以后,他不仅自己出资,还积极在海外校友中劝募,再建慈湖中学慈安楼、谈妙楼等后续工程。
  应昌期(1917—1997)慈谿慈城(今属江北区)人。早年就读于慈谿中城小学及慈湖商校。后去上海统,原银行当学徒,工作之余自修英语、会计等科。后考入福建省银行任职。1945年转赴台湾银行任职。历任总行营业、业务及国外各部经理,后升任副总经理、中兴纸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60年代初投身实业界,先后参与创办华夏塑胶公司、利华羊毛公司、国泰化工公司、益华食品公司、国华海洋企业公司、国际票券公司及美国印科电子公司等,业绩斐然。同时致力于围棋运动,创办台湾中国围棋会,创立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举办国内外棋赛。1947年参与发起宁波旅台同乡会。积极参与家乡宁波的建设,先后投资1亿美元在宁波设立现代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华(宁波)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应氏棋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同时捐巨资重建中城小学、慈湖中学、慈城保黎医院等多项社会公益项目。宁波市荣誉市民。
  应修人(1900—1933)乳名阿瑞,原名麟德,字德士,笔名丁九、丁休人。慈谿赭山应家河塘(今江北区,慈城镇)人。小学毕业后到上海福源钱庄学业,后任账房。次年任中国棉业银行出纳股主任。1921年,创办上海通信图书馆(初名互助团通信图书馆),倡导青年读书运动。其间先后发表了有关图书馆学文章多篇。1922年,与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在杭州成立我国第一个新诗社——湖畔诗社,编辑《湖畔》诗集。1923年12月合出《春的歌集》,崛起于诗坛,人称“湖畔诗人”。1925年初去上海,主编《支那二月》文学月刊。五卅运动期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上海通信图书馆第一任团支书,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次年底,受遣进广东黄埔军校,任中尉会计。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至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工作。11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秘书处和中央组织部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左联作家联盟。1932年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长。1933年5月14日,在上海北四川路昆山花园七号与丁玲联系工作,不幸遇敌,壮烈牺牲。早年诗作多反映反封建礼教,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著有童话《旗子的故事》和《金宝塔银宝塔》等,著作选编为《应修人潘漠华选集》,所作诗文收入《修人集》出版。
  应峥嵘,1972年出生,乍浦乡后洋村人。1990年宁波效实中学毕业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7年1月留学美国,获波士顿大学奖学金,攻读电子通讯系统工程博士学位,已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应星耀(1893—1968),慈谿县城(现江北区慈城镇)人。1911年,毕业于宁波府师范学堂,应聘来校执教,两年后(1913)举为校长。长校35年,以新学制改革教学内容,增设音乐、体育、手工劳作等课程,提倡男女平等受教育,招收女生入学;制定“诚、谨、勤、俭”之校训。并力求自立、自强、自勉,以爱心为教育重心,学校声誉鹊起,规模迅速扩大。1949年赴台定居。现今慈湖中学和中城小学设有“星耀奖助学基金”。
  应婷,女,1966年生于杭州,慈城镇人,系应昌期第六胞弟应昌明之女。毕业于杭州外语专科学校,1985年起在杭州中日合资的中日友好饭店做领班。1987年去美国餐饮业工作2年,后由其大伯父应昌期资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亚洲旧金山市大学攻读电脑专业,毕业后被加州HP公司聘为工程师,并通过进修,获硕士学位。
  应鹤山(1919—),祖籍慈谿庄桥(今属江北区)。1931年中学毕业后即投身工商界。1946年由上海转赴广州,经营纱布业务,任上海纱布业旅粤联谊会会长。1948年去香港九龙继续经营纱布业,任香港纱布业公会副会长。1957年去台,与王新衡、徐有庠、徐渭沅、李泽民等集资发起创办亚洲水泥公司,历任亚洲水泥公司常务董事兼总经理、远东纺织公司常驻监察人、亚东化学纤维公司常务董事、裕民运输公司常务董事、亚东百货公司董事、富国制衣公司董事、新加坡亚洲水泥公司董事、泛亚工程建设公司监察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监察人、台湾区水泥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等职务。曾捐资设立“财团法人应云岗先生纪念基金会”按期拨发奖学金。2005年向宁波市急救中心捐赠价值30万元监护型急救,车一辆;2006年捐赠500万元建设鄞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楼;2007年捐赠530万元建设宁波康宁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大楼。2008年,被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授予“宁波市荣誉市民”称号。
  应鹤光(1944—),出生在慈谿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自幼酷爱绘画,1963年毕业于上海轻工业学校美术专业。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海墨中国画工作委员会会长、上海书画研究院画师、春江画院副院长、黄浦画院画师。师从岭南派大家黄幻吾先生,擅长中国花鸟画,兼作山水。其花鸟画具有鲜明的个性,观念新、技法新、题材内容新。1989年起先后应邀赴加拿大多伦多、新加坡、英国、美国洛杉矶、泰国曼谷及上海美术馆、青岛博物馆等地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其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各种画展,并选送法国、日本、香港、澳大利亚等地展览。出版有《中国写意花鸟技法》《怎样画花卉》《怎样画禽鸟》《应鹤光花鸟画选》等。
  李廷初(1908—),光华大学肄业,曾任上海大康银行襄理。
  李寿山(1876—?)字贤树,慈城人。1905年苏州程氏顺康钱庄设立时即任经理,长达三四十年,对于货币很有研究,20年代初从事公债买卖,获利颇丰,使该庄成为上海最著名的钱庄之一。曾连任六届上海钱业公会董事或执行委员,同时任交通银行上海分行董事。1916年参与抵制袁世凯的“停兑令”。热心公益事业,对家乡慈善事业多有捐助,还曾巨资捐助中国济生会等慈善组织。
  李伯顺(1891—),曾任上海恆巽钱庄协理。
  李敏华,女,1962年6月出生,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慈湖中学高中毕业考入上海外语学院英语系,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由于教学成绩显著,曾受电子工业部嘉奖。1986年初以访问学者名义赴美国密执安州大学攻读美国文学1年零4个月,归国后仍回原单位任教。1990年赴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攻读美国文学博士学位,在学完全部美国文学课程,仅剩写毕业论文一项时,改学经济管理,并于1995年获密苏里州立大学经济管理硕士学位。后随丈夫工作变动,于1996年5月到路易斯安那州,1998年5月到路易斯安娜州,1998年5月起在明尼苏达州大学从事会计工作。丈夫汪永强,甘肃省陇西县人,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1985年到密苏里大学深造,以博士后留校任教,现在明尼苏达州工作。有2女。
  李浙勇,1969年出生于鄞县,家居江北区。1988年7月宁波四中高中毕业,1989年进宁波市保税区中日合资华旭化学有限公司当工人,1991年7月由该公司派往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技术进修。1992年10月在宁波市农丰蔺草制品公司任日语翻译。1994年4月赴日本留学,1996年4月入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法学部,并于1997年和1998年两次获该校一等奖学金。2000年4月起在日本富士制造株式会社任职员。
  李储文(1918—),慈谿庄桥前孔自然村(现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早年先后就读于庄桥集成小学、嘉兴秀州中学、上海光华大学附中,1937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1939年被推选为上海基督教学生团体联合会主席。1946年受青年会全国协会委派,赴瑞士日内瓦世界基督教青年会任职。1949年去美国耶鲁大学进修。1950年回国后,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广泛从事社会与外事活动。历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中国福利会副主席、新华社香港分社高级顾问、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顾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杉达学院董事长等职。为香港平稳过渡和政权顺利交接做了艰巨细致的准备工作,是一位为香港顺利回归作出重要贡献的知名外交家。
  李楚源(1909—?),上海民立中学校毕业。历任上海市钱商业同业公会监事,顺康钱庄副经理,达丰锡纸厂总经理,华贸进出口公司董事长。
  李澍棠(1885—),曾任上海华兴保险公司经理。
  邱琴珠,女,1959年生于江北区,原籍舟山市岱山县。杭州医科大学毕业,1998年7月由宁波市中医院赴日本留学,攻读医学硕士学位。已入日本籍。1999年曾回乡探亲。
  邵荣,女,1962年2月出生,宁波市江北区人。杭州医科大学毕业,1991年4月赴美国伊利诺州大学留学,攻读医科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芝加哥防疫机构任化验技师。已入美国籍。丈夫席密,1959年7月出生,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州大学,博士学位。现在芝加哥防疫机构工作。
  邵一鸣(1957—),祖籍慈谿庄桥东邵(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1983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曾留学法、德,1988年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艾滋病病原学、免疫学和疫苗的研究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曾获环球艾滋病基金会小西奖,多次获国家和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在国内任中华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主任,在国际上任WHO艾滋病策略和技术委员会顾问、国际微生物联盟顾问、国际病毒学分类委员会委员、比尔盖茨基金会全球卫生重大挑战科学委员会委员、美国马里兰大学兼职教授等职,积极推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医学科技合作和全球的卫生促进事业。
  邵长春,又名景云,曾任上海元一行股东兼总经理,大德成金号、大康成证券号股东兼经理,惠昌钱庄、元一金号股东,乾一企业银公司董事兼信托部经理。
  邵声涛(生卒年不详),庄桥慈谿东邵村(现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长期在上海经营棉纱业,先后创办崇德纱号、崇信纱厂。1920年又与吴麟书等创办统益纺织公司,与徐庆云、吴麟书并称为沪上三大纱业巨头。1920年与徐庆云等发起创办上海棉业交易所。
  邵宝兴(1890—?),庄桥慈谿东邵村(现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14岁来沪习商,1921年集资创设长德檀香行。历任上海海味杂货业同业公会第一、二届主席,中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邵炎忠(1935—1996),江北人,出生于上海。早年就学于上海,1948年随家迁居香港,从香港华仁书院毕业后赴英国攻读纺织技术,再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1958年返港任香港工业专科学校纺织技术系讲师。1964年创办美科电子有限公司,任董事兼总经理。1969年创办益电半导体有限公司,任董事兼总经理。此外历任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名誉会长,香港工业总会分组委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委员,香港职业训练局电子训练委员,企业管理发展中心委员会委员,香港管理专业协会管理委员会委员,消防事务处防火小组委员,港府裁判司署裁审顾问,港中工业合作委员会主席,香港理工学院电子工程顾问委员会委员,工商管理研究社执委,荃湾工业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董理,广州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董事,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理事,浙江省政协委员,香港甬港联谊会名誉顾问。
  邵洛羊(1917—),小名钰刚,字青溪,慈谿东邵村(现属庄桥街道)人。上海中国画院顾问、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7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在上海从事民族民主革命斗争。解放后,曾在政法部门工作八年。中国画得黄宾虹、汪声远传授。1957年受命参与上海中国画院的建院工作。代表作品有《白米要到天上收》《山峻气高》《峡江图》《日长山静水木清华》《海防前沿》《华山》《汉家风范》等。著有《洛羊论画》《中国画应该姓中》《中国山水画技法》等。集画件、画论、画语于一册的《邵洛羊画集》和主持笔政的《中国美术辞典》,于1999年被列入“上海出版界五十年五百种精品图书”。主编的《中国美术大辞典》荣获国家辞书一等奖。2003年元月,“邵洛羊艺术馆”在宁波三江口落成开馆。
  邵荃麟(1906—1971)原名骏远,又名逸民、亦民,以笔名荃麟行,慈洋墅乡东邵村(今属庄桥街道,)人。1920年到上海,先后就读复旦中学、复旦大学。1925年“五卅”运动中参加示威游行,次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江湾区委书记,不久被学校开除。其父送他去日本留学,佯从而留沪参加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任共青团江苏、浙江等省省委常委、书记及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等职。次年7月当选中共第六次党代会代表,后因病未出席。1934年任上海反帝反战大同盟宣传部长,同年被捕入狱。1937年出狱后从事文学创作、翻译。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浙江、福建、桂林、重庆等地领导革命文化工作,历任中共东南局文委书记、国际新闻社金华分社负责人、《东南战线》主编、《力报》社论主笔等职,主编《文化杂志》《中原》《文化生活》《希望》等杂志。1946年受周恩来委派去香港,历任中共香港工委文委委员、南方局文委副书记等职,主编《大众文艺丛刊》,执教生活书店所办函授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宣部副秘书长兼教育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全国文联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编《人民文学》。“文化大革命”前夕,以“中间人物论”、“现实主义深化论”遭批判,后被迫害拘押,逝于狱中。1979年平反昭雪。著有《邵荃麟评论文集》,短篇小说集《英雄》《喜酒》《宿店》等,剧本《麒麟寨》,译著有《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等。
  邵勤(1930—),出生在慈洪塘鞍山村(今属洪塘街道)。1943年,进上海十六铺地区的大丰恒糖行当学徒。1947年,进入由中共地下党开办的“联市”进修班学习,并参加进修班同学会组织的各项进步活动。1949年9月,参加上海总工会举办的“职工干部学习班”学习,并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时参与筹建上海市糖业工会的工作。195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调中共邑庙区委组织部工作;6月,调入上海总工会邑庙区办事处,任机关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等职。1956年起,先后任中共邑庙区手工业总支委员会书记、中共南市区豫园街道党委书记、南市区劳动局局长等职。1989年离职休养。
  张子青,1967年出生,江北区人。1986年3月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获学士学位。现在日本先锋音响公司工作。
  张子钰,1960年出生,江北区人。浙江大学毕业后赴日本东海大学留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朗讯公司工作。
  张仁德(1900—?)字久华,早年弃学就商,习洋货业于宁波,不久任杭州明华玻璃厂经理、浙江海门保和烟公司经理。1932年后去上海经商,历任行远橡胶材料行总经理、丰业原料号经理、大上海浸渍厂经理、六合铁工厂协理、中国炼乳厂董事兼协理、中华南北货土产公司监察人。
  张汝钊(1900—1969)女,字曙蕉,号弘量,慈谿庄桥马径村(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幼年即有,“才女”之称,16岁到上海求学,大学毕业时出版《绿天簃诗词集》,名震文坛。1927年在宁波长老会受洗为基督徒,并在基督教公益机构普益社工作。1928年在章太炎的举荐下,任宁波图书馆馆长。期间广泛涉猎佛教文献,并与近代高僧、净土宗十三祖印光法师交往密切,1932年正式成为佛教在家居士,印光法师赐法名“慧超”。不久,辞去宁波图书馆馆长一职,执教于甬江女子中学,因受雪窦寺太虚法师劝说,开始了云游参访、研究和讲授佛学的佛子生涯,并创作了《般若花》和《海沤集》。后定居慈湖北郭,参农禅。曾在慈谿县立初级中学(今宁波市慈湖中学)执教。1950年,依根慧老和尚剃度出家,授天台正宗,法号“本空”,是现代中国著名比丘尼。
  张成樑,日本名为长尾孝则,1929年出生,镇海路林村(现属江北区甬江街道)人。1932年跟随父母逃难到上海,后到日本定居,1947年只身到横须贺,从做洗衣工开始到自办洗衣店,历尽艰难,奋发创业,后发展到兴建2家酒店,购买波音747客机出租。现任横须贺大酒店董事长。1988年曾回家乡探亲,并捐资新建以其父亲名字命名的士康小学。该校从1989年落成到现在,一直得到张成樑持续的支持。
  张丽和,女,1965年生于江北区,祖籍浙江省江山县。1990年赴日本留学,在京都大学获硕士学位。现在日本某化工研究所工作。
  张良明(1932—),江北区庄桥镇人。1946年去上海学生意。1950年随上海巴黎时装公司老板去香港,一直从事服装行业,现任香港第一公司董事长。大陆改革开放后,曾携带祖孙三代回宁波探亲、观光、祭祖。有三子:长子张国辉定居加拿大温哥华,经营房地产业;次子张国杰定居美国纽约,从事服装设计;三子张国耀继承父业,在香港第一公司任职。
  张宗祜(1914—2007)祖籍慈县洪塘镇后张村(今属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出生在北京。1928,年9月随全家迁返原籍,定居在洪塘镇上灶户弄。1934年在效实中学高中毕业后,从事金融事业共约25年。历任上海、香港、重庆等地交通银行总行(后改为总管理处)稽核处助员、办事员、代科长、科长。其中1938年至1941年在交通银行香港办事处工作时,参加了香港业余联谊社,为东江游击队筹款,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任香港歌咏协会主席,多次组织全港的集体歌咏比赛和大型合唱团的公开演出,扩大了抗日救亡宣传的效果。解放后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办公室科长、副主任,负责文字工作。后调任中央拨款处副处长,分工审拨有关部、委的基建预算拨款事宜。1960年初,调财政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前身)工作,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约26年。先后任图书编辑部副主任、第一编辑室(财政金融)主任、办公室主任等职。1979年,任副社长,分工主管办公室、总编室、出版发行室和经济图书编辑室的工作。共编审书稿86部,约2000万字。1985年退休。1994年1月,受国务院表彰为对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张宗显(1917—),祖籍慈谿洪塘(今属江北区),出生在北京。1928年回原籍在洪塘镇上灶户弄定居。14岁在洪塘小学毕业后,先去上海五金行当学徒,后在无锡、上海、越南海防、香港和重庆等地的银行工作。1949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七年制),并获得与该校建立联校关系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医学博士(M·D)学位。曾任华西医大基础部主任、科研处长、肿瘤研究所所长及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兼肿瘤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1960年至1962年去苏联列宁格勒中央放射医学研究所及莫斯科中央输血研究所进修二年,1987年去加拿大布列颠哥伦比亚省皇家医院、肿瘤研究中心及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及访问半年。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40余年,在急性放射病骨髓移植、实验性肿瘤研究,大肠癌细胞建株及建立裸鼠大肠癌肿瘤等研究获得突出成绩。获得四川省委授予重大科技成果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协一、二、三等优秀论文奖及浙江卫生厅一、二、三等科技成果奖等。曾任我国医学百科全书肿瘤分册的编委,合编过《病理学进展》等专著。共发表论文60余篇,刊载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苏联《放射医学》杂志和《中国科学》、《中华医学》等刊物。1992年获国务院“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及政府特殊津贴。
  张勇康(1967—),乍浦乡新华村人。1984年考入浙江大学,1988年大学毕业继续留校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到杭州中磁公司工作。1994年考取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1998年6月去加拿大留学,攻读工业自动化专业,并在西门子公司工作。
  张斯征(1875—)字朗斎,宁波育英书院肄业。曾任美盛烟叶公司、孔士洋行、立兴洋行华经理,复泰五金号店主、意商义兴洋行人造丝部华经理、国泰商业储蓄银行董事、联华烟叶公司股东。
  张斯桂(1816—1888)字景颜,号鲁生,慈谿马径村(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贡生。1854年任中国,第一艘进口轮船“宝顺轮”指挥员,督船勇。曾在安庆曾国藩幕府中从事帮办营务活动,后应沈葆桢聘到福建船政局总巡各厂,兼管学堂,是近代洋务运动中水雷、电信的国产制造推进者。1864年,作为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的中文老师,为丁韪良完成的《万国公法》中译本作序,所写书序用西方国际法的普遍话语来看待中国与其周边国家的关系,展示了中国人在那个时代非常少见的对国际关系的理解能力。1876年被奉旨赏加三品顶戴,以即选知府出任日本国首任副使。在日本期间,为许多慈谿人旅日经商、留学提供了重要帮助,为近代旅日宁波帮的产生和创业作出了贡献。先后为两部日本有名的医书《皇国名医传》和《先哲医话》写序。回国复命时,从日本将刺槐树树种带至南京试种成功。著有《使东诗录》。
  张斯栒(1842—1898),字适严,慈谿马径村(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曾跟从美国长老会派驻宁波的传教士丁韪良学习天文、算术、舆地、声光、化学以及枪炮机器制造等科学技术和英语。1876年,担任随员兼翻译官,随礼部左侍郎、首任驻英大使郭嵩焘出使英伦,先后任清政府驻英、德、美、西、秘、俄、法、意、比等9国的驻外翻译,驻外工作达17年之久,曾任二等参赞官。1894年回国时,赏加二品顶戴。担任过湖北自强学堂(武汉大学的前身)总办。1898年,奉委护送我国首次向日本派出的30名陆军留学生赴日,日本国天皇曾赠给二等宝星,当年五月,因突然触瘴患,病逝于日本神户。曾将其所见所闻著成《环瀛日记》一书。
  张鲁庵(1901—1962)初名锡诚,后更名英,号幼蕉、咀英,慈谿庄桥马径村(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为杭州张同泰国药号第五代传人,从事中药业经营,爱好艺术,27岁时师从赵叔儒,在篆刻艺术上形成了工秀隽雅的独特风格;研制的“鲁庵印泥”质地绝佳,可与北京徐正庵的“潜泉印泥”比美,有“南张北徐”之雅誉,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生不惜代价搜集历代印章、印谱及有关资料,刻印行世者有《仿邓完白山人印谱》两卷、《鲁庵印选》、《鲁庵印谱》。另辑有《寄黟山人印存》《横云山氏印聚》《金罍印摭》《钟矞中印存》《完白山人印谱》等,时称“海内第一家”。临终遗嘱,将毕生收藏的历代印章1500余方、印谱493部全都捐献给西泠印社。这是西泠印社自创始以来,所接受的最丰富、最珍贵的文物捐赠。
  张曙丰,1964年出生,江北区人。中国科技大学毕业,1985年9月赴美国纽约大学攻读近代物理,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密苏里州大学任物理教授,多次在美国报刊上发表论文和在美国加州以及德国、台湾等地作学术报告。
  张曙军,1962年出生,江北区人。浙江大学毕业,1993年8月由北京外国语学院赴美国留学,攻读民用建筑专业,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新泽西州规划局工作。
  陈光耀(1946—),出生于慈谿庄桥镇北街303号(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1953年就读于庄桥中心小学。1959年至1962年在宁波市庄桥初级中学上学。1962年经宁波市教育局推荐到杭州船舶工业学校上学。1967年分配至天津京字106部队(即海军第七研究院第七〇七研究所)参加工作,1970年入党,1972年到天津大学精仪系航仪专业带薪上学,后转到南京工学院八系84专业(陀螺仪及导航仪器专业)学习,毕业后仍回七〇七研究所七〇工厂上班,历任装配工、装配工艺员、装配车间副主任、七〇工厂副厂长。1986年在承接天津市电冰箱厂“磷化喷涂生产线”这一项目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生产线是中国第一条全部国产化的生产线(喷粉部分由浙江大学配套)。1993年3月筹建七〇七所第十三研究室(即涂装室)并任主任,同年评为高级工程师。1997年至1999年兼任七〇工厂厂长,1998年评为研究员。1999年12月调所部任所长助理(兼十三室主任),2001年3月任七〇七所副所长,2001年2月十三室撤销归到天津七所高科技有限公司,兼任副董事长。曾获天津市总工会授予的“八五”立功奖章,先后被评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青年专家、天津市劳动模范。1996年10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陈训成(1869—?)字德麟,江北人。幼年在家受读,13岁入私塾,学习中西文字。18岁经亲友引荐入上海美记洋行任事。1890年就职于太古洋行,任轮船经理,往来于国内各埠及南洋,历18年。1909年太古洋行在大连设立公行时,被聘为该分行华经理,主持该行事务。1916年中国经济妇孺会大连分会成立,被推为会长。
  陈有运(1909—?),曾任上海市呢绒业同业公会常务委员,上海市骆驼绒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华东泰记棉毛织造厂总经理。
  陈军,1969年出生,江北人。1987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1991年获风景建筑学工学学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建筑设计及原理,1994年获硕士学位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1996年8月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陈帆青,1970年出生,原籍上海,家住江北区。1991年上海复旦大学生化系毕业,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攻读生物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8年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生命科学实验室从事修复基因研究。1998年6月至2000年4月在美国纽约大学比奈山医学院进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研究。现在美国加州的博客来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工作。
  陈泽环(1954—)。1954年6月生于江北区庄桥姚家庙根,1957年随父母移居上海。1979年至1986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就读,获学士、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1989、1995年、2000年、2002年先后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德国汉诺威哲学研究所、德国慕尼黑大学从事学术访问。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精神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哲学—伦理学研究,近年研究重点为经济伦理学。自1983年起至今,先后出版《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功利·奉献·生态·文化——经济伦理引论》《个人自由和社会义务——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研究》《道德结构与伦理学:当代实践哲学的思考》等专著6部,《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敬畏生命》《对生命的敬畏》《文化哲学》等译著多部。
  陈润源(1915—?)慈谿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人)。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专门学校。曾任上海辛泰银行行员3年。1937年后历任四川省合作金库经理、中央合作金库副总经理。1949年赴香港创办永康钱庄及大新银行,出任总经理。1975年辞去大新银行之职,专责推拓“永康”业务,积极推展台港贸易,融通厂商资金,并先后在高雄加工区设立宝利制衣厂,在台北县中和乡设立台新纺织企业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并担任联中建设公司常务董事,兼任香港苏浙同乡会会董,国际基甸圣经会香港分会会长等职。
  陈剡孙(1936—),生于余姚三七市,家居江北区。早年随父去台湾,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贝尔电话公司任大规模集成电路实验室服务经理多年,1987年应邀到四川成都讲学,并回宁波探亲,在宁波市政府召开的座谈会上介绍有关大规模集成电路知识。1992年应邀为新加坡筹建实验室,并在该实验室任职;同时,被上海复旦大学聘为顾问,经常回国讲学、探亲。
  陈莲卿(1911—1988)原名正德、忠德,慈谿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人。因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只读,过三年书。12岁时经人介绍向南词总柱林云棠老先生学南词。14岁那年因患眼疾致使视力丧失,成为“半盲人”。先后拜评话艺人李汉章和南词老艺人陈世卿为师,博采众长,演唱口齿清晰、委婉动听、丝丝入扣,曲调运用自如柔和,在南词艺人必备的“一白、二唱、三弦子”中深见功夫,别具一格,是四明南词艺人的第一个行会组织——新街崇德社的成员。解放后,自编自唱《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娘子军》和《51号兵站》等现代书目。先后任戏曲改进会曲艺部主任、曲艺改进协会主任、宁波市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省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和名誉理事等职。还担任过宁波市第一至七届政协委员。创作的短篇评话《包公断寿礼》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演唱的节目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保存。
  陈润水(1894—),曾任恒隆钱庄协理,统原商业储蓄银行常务董事兼经理、同余煤号总经理、长城砖瓦厂董事长,五和织造厂、南京鼓楼冰厂等董事。
  陈晓邨(1890—),曾任英商汉弥敦洋行董事兼经理,美利洋行、海普制药厂股东。
  陈家俊(1949—)祖籍鄞县,出生于上海。幼时父母已远赴海外,自身在上海受教育。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后即赴美、加留学,成为第一名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私人)入读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两年半时间完成四年的学业,以商学院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主修会计学/工商管理学/国际商务学;曾服务于美国庄臣,(参加建立上海庄臣合资公司);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美国德州仪器等跨国公司和香港的上市公司担任重要职位。自1981年起取得美国注册会计师的执照,现为美国会计师协会会员,美国特许全球管理会计师;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1985年底回港工作。现在自己从2000年起创建的公司进行国际大宗贸易的贸易和投资。现任明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建业实业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兼审计委员会主席;世界中华宁波紂商会会董兼副秘书长;香港宁波同乡会常务理事;香港江北联谊会秘书长;宁波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上海宁波同乡联谊会海外名誉会员;全美华人协会会员等。
  陈敬熊(1921—),镇海压赛村(今属江北区甬江街道)人。1947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1950年上海交大电讯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到北京邮电部研究所工作。1952年转至通讯兵部电信研究所。1957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研究员、副所长,1965年任七机部二院二十三所副所长,1980年被评为研究员。他长期从事电磁波地面波传播、电磁场理论、天线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依赖于地面波传播的地面军事通讯方面,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理论及工程设计工作,是中国制导雷达天线设计早期开拓代表人物之一。50年代末期,独创麦克斯韦尔方程的直接求解法,解决了地空导弹研制中其部件的关键技术;其中地空导弹制导雷达设计的天线系统误差关键技术的解决,获1985年国家发明奖一等奖。60年代中期,解决了中国第一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制导雷达天线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获国防科工委重大成果二等奖二次和航天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二次。为中国地空武器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国家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多名,有专著《电磁理论中的直接法与积分方程法》等及论文30余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嘉鹏(1937—),出生在慈谿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1951年至1957年在慈湖中学求读。1961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为河海大学)数理系物理专业。毕业后在吉林电力学院(现为东北电力大学)任教,从事大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1978年调入上海电力学院,历任物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担任物理教研室主任、基础教学部(系)主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兼任学院高教研究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教研究室主任、《高教研究》杂志主编。2003年退休后任上海电力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著有《大学物理学概念》,合著《大学物理三导丛书——物理学》,发表的论文有30余篇。研制并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物理电子教案》(光盘),已被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采用。
  陈穆之(1949—),原名陈虔,号野鹤,出生于上海,江北人。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院国画研究班,曾在华东师大艺术系执教。1986年应邀去加、美诸大学讲学。翌年移居加拿大,任“视觉”(VISIONS)现代画廊全权艺术顾问。其书画作品从1970年起,多次入选上海及全国性书画展览,并在英、美、德、日等国展出。出版有《陈穆之作品集》。
  余松烈(1921—),慈谿庄桥(今属江北区)人。先后就读于庄桥镇集成小学和宁波中学,1942年毕业于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1946年筹办专门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新农出版社。1949年到老解放区山东农学院工作。1950年创建小麦育种和栽培试验田,开始从事“小麦周期播种试验”和分枝小麦栽培技术研究,以及利用种间杂交改良分枝小麦的工作。首创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理论和技术,改变了“大肥大水大播量”常规栽培方法,为中国黄淮海麦区小麦高产开创了新途径。1976年在滕县种精播试验田时,创出了小麦平均亩产638千克高产记录。到1991年,在全国累计推广达10690万亩,增产小麦44.6亿公斤,节约种子10多亿公斤。先后获得中国科学大会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农学奖。1990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92年山东省委、省府授予重奖及山东省科教兴农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滕县120万农民百姓授予金质勋章。当选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农学专业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不乏专家、教授、研究员,有的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编著了《中国小麦学》《作物栽培学》(全国院校统编教材)、《山东小麦》《田间试验方法》等10多部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他曾专门给宁波市政府领导写信,就发展家乡农业建言献策。
  陆卫,出生于慈谿赭山张陆村(今属江北区慈城镇),先后在慈城张陆小学和普迪小学就读。曾任北京东城区工商局局长、宁波经济建设促进会北京联谊会理事,现任北京常秘会议服务中心主任、北京东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学会会长、宁波市江北区经济发展联谊会北京联络处主任、慈湖中学北京校友会名誉会员。
  陆文才(1924—),出生于慈谿张陆村(今属江北区慈城镇)。先后在本村张陆小学和慈谿县城内普迪一小就读,1939年高小毕业后赴上海五和织造厂当学徒。1941年1月加入中共上海地下党。历任五和厂党支部书记、沪南工厂区委宣传委员、上海市委工人运动委员会干事、沪东大区区委委员。1950年6月调至黄浦区委,任宣传部长、副书记、第一书记。1957年秋毛主席来上海时,曾受到亲自接见并当面汇报黄浦区整风情况,所撰见到毛主席的文章发表在《解放日报》上(《人民日报》转载)。1959年离职去中央党校学习,后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第二书记、上海第一钢铁厂党委书记。1978年秋,进上海电视大学任副校长。现为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离休干部。
  陆平一(1929—),出生于慈谿赭山张陆(现属慈城镇)。先后就读于慈谿县立初级中学(今慈湖中学)、鄞县县立中学(今宁波二中)和鄞县师范(普师)。学生时代投身学生运动,加入中共宁波地下党组织,后到浙东四明山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后历任台州大众报总编室主任、浙江农民大众报编辑部主任、浙江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党政论坛》杂志主编、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校务委员、办公室主任、副厅级巡视员等职。兼任上海市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理事、文史资料研究室主任、海上宁波人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编辑出版与干部教育工作。
  陆宗达(1905—1988)字颖明(一作颖民),江北人,出生于北京。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预科,,1926年起师从国学大师黄侃治汉语文字音韵训诂之学。1928年毕业,先后执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北京大学预科、辅仁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民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编委会委员等职。在音韵学、训诂学、《说文解字》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等领域多有建树。其中尤以训诂学和《说文解字》研究最为突出。1964年出版科普读物《训诂浅谈》,深受读者欢迎。后又出版《训诂方法论》(合作),为中国专论训诂方法的第一部著作。1981年出版专著《(说文解字)通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说文解字》的内容、体例、作用及其局限性。
  杨心德(1946—),出生在慈谿县黄山村(今属慈城镇),先后在崇本学校和慈湖中学就读,1964年至1969年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读书。1970年至1976年在贵州省兴义县教育局工作,1976年至今,一直在宁波师范学院和宁波大学师范学院任教,现为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浙江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副主编。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性格心理论》《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学》《中年人生困惑与超越》《老年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障碍自我超越》《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等专著、教材十余部。1993年被评为全国高师院校曾宪梓优秀教师三等奖。
  杨乐民(1937—),出生在慈谿县城(今慈城镇),1948年前在中城小学就读。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机械系汽轮机专业,1961年去北京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进修。1962年到哈尔滨汽轮机厂工作。1981—1982年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ElectricCor.)学习汽轮机设计,回国后任哈尔滨汽轮机厂设计科科长、我国首台60万千瓦汽轮机主任设计师。曾主持多台小型汽轮机设计工作,与瑞典AlfaLaval公司合作,负责制造三十多台不同流量的离心式滤油机等。1986—1987年暂调哈尔滨市外贸局,任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处处长,曾赴西德参加汉诺威世界工业博览会。1987年底至1993年,任哈尔滨汽轮机厂总经济师办公室主任,其间赴美国纽约创建Rahbin公司并任总经理。1993年起任中外合资哈尔滨东亚科技应用有限公司和哈尔滨亚东电站设备开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杨河清(1888—?)江北人。长期在上海从事杂粮贸易。历任上海市豆米行业同业公会上海市杂粮油饼业同业公会执行委员、上海特别市米麦杂粮油饼业同业公会理事长、上海杂粮组行号联合办事处理事长、上海麦组联营处理事长、上海华懋贸易公司理事、上海成兴米麦杂粮油饼号副经理、易中银行董事、上海杂粮油饼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理事、上海食油同业批发处理事长、上海特别市商会理事。后任上海固本杂号总经理、上海大沪铜厂常务董事、上海同康钱庄董事、爱成总公司顾问、五洲商业储蓄银行顾问、大陆织绸厂董事长、裕丰织造厂监察、上海区食用油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万麦杂粮饼号总经理。
  杨直钦(生卒年不详),江北人。长期在温州经商,为温州名店五味和店主。曾任温州瓯柑业公会会长。营业发达,获利甚巨。其后嗣辈出,分别经营英美烟草公司卷烟、内门肥田粉,同时兼营太古保险公司及轮船业务。
  杨建纲(1958—)。生于江北区,祖籍余姚。武汉大学毕业,1987年10月由武汉大学法国问题研究所赴法国留学,在巴黎第七大学攻读法语专业,博士学位。现在法国某公司任翻译。
  杨念祖(1928—2008)祖籍慈谿杨陈村(现属慈城镇),生于上海。在上海国光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4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化学学士学位。1948年秋赴美深造,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先后师从著名化学家卡拉许、布契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伍德沃德。1952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56年到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任教,1961年被评为副教授,1963年升为教授。曾获得该校最高荣誉——杰出服务教授称号。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有机化学、光化学、放射化学、合成化学、生物化学、核酸化学等。在《美国化学会志》及其它有重大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40多篇,文献综述4篇,获得专利4项。是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美国科学进展协会、美国化学进展协会、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会员,并被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癌症研究所、光谱实验室以及一些大公司聘为顾问。1979年,被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聘为名誉教授,是“文革”后中国科学院首位聘任的外籍名誉教授。尔后又受聘为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光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1990年,与上海有机化学所所长惠永正博士、台北“中央研究院”化学所所长周大纾博士等共同发起,筹备了世界华人有机化学研讨会。国际上有杰出贡献和重大影响的化学家、现代光化学开创者之一。
  杨学纯(1925—),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曾在慈谿县立初级中学(今宁波市慈湖中学)就读,1944年毕业于上海储能中学,后在之江大学政治系肄业。抗战胜利后任中共地下党创办的《联合日报》校对员、《联合晚报》记者,积极报道工人运动、民主运动等新闻,揭露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解放初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处工作。1950年起任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编审。参与《世界知识》杂志的选题、组稿、审改、编排、校对等项业务,撰写过不少有关国际时事和普及国际知识的文章。抗美援朝时期,以世界知识特派记者身份赴朝采访。较长时间执笔该刊专栏——半月谈。著有《美帝特务在中国的罪行》《德国问题讲话》《中外名记者丛书:金仲华》等。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务委员兼宣传部副部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1985年离休后二次受聘为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审委员和职称评审委员。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杨恺(1920—1986)慈谿杨陈村(今属慈城镇)人。1936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11月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4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春到新四军从事部队的战地服务团民运工作和宣传工作,曾任新四军政治部科员,苏北、苏中三分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华东野战军二十三军宣教部部长,参加过著名的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解放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政治部宣教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兼党组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副市长、市政府顾问、市政协副主席、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市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和上海电视大学校长等职。
  杨挹清(1901—?),慈城人,曾任上海市纸商同业公会理事,三兴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经理。
  杨渔笙(1880—),慈城人,曾任中汇银行襄理、裕庆永金号监理、沙市纺织公司常务董事、杭州储丰银行监理人。
  杨敏曾(1858—1939)字逊斋,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自幼丧父,由母亲督促攻读,21岁中举。光绪,二十四年(1898),出任宁波第一所中西式学校储才学堂(宁波中学前身)的首任监堂(校长)兼总教习,不仅处理起草章程、制订规划、聘请教师等校务,还亲自讲授经学、史学、文学、舆地等课程。两年后北京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成立,应聘赴任文科预科教授,主讲历史,所编《中国史讲义》(分上世史、中世史二部)由学校出版。后返回杭州,任求是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国文教员。辛亥革命期间,慈谿县城于11月6日光复,被邑人推举为新政府第一任知事(县长),百废待兴,半年草成,辞职归去。1933年发起创办慈谿县立初中(慈湖中学前身)。曾致力于我国最早一部地理著作《禹贡》的研究,所撰论文“禹贡三江考”先后被《地学杂志》和《史地杂志》刊用。合编过《镇海县志》,编有《自怡室诗文稿》。
  余源海(1915—?)江北人。毕业于鄞县省立浙江第四中学。曾执教于家。1936年春辍教来沪,入南京路中华兴业百货公司任会计,不久公司倒闭,即另组中华国货公司。后任中华国货股份有限公司经理。
  周风华,1964年生于合肥市,江北人。1989年7月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毕业,硕士学位。后赴日本留学,1996年5月在日本东京大学航天工程系获博士学位,其专业为力学和材料科学。曾短期在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院做博士后工作,1996年10月后在日本国立宇航研究所任研究员。
  周仰山(1866—?),慈城人。曾任宁绍商轮公司监察人,宁波永耀电气公司、苏州电气厂总经理,商明煤号经理,四明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商业储蓄银行董事。
  周仰汶(1901—)上海群治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曾任俭德储蓄会会计主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出纳主任、会计主任及稽核主任,南京中国旅行社、镇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副经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行训练班主任、国立上海商学院教授,为上海新华信托储蓄银行襄理兼地产部主任。
  周志宁(1958—)宁波人。1975年毕业于上海复兴中学。2005年获香港城市大学(亚洲知识管理协会)工商管理硕士。2006年获美国林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86年开始从事商业贸易、出入口及商业投资并在并于1993年創立香港威达利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出口,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于1995年在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小享工业区成立:威达利鞋帽制衣(东莞)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棒球帽,针织服饰礼品等纺织品工厂。于2005年在宁波设立:宁波朗盛贸易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的扩展,主力采购礼品,服装等。2009年在香港成立另外一家酷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拥有KUKEL酷科品牌并拥有创新的瓷能科技发明专利,且部份已取得了全球国际专利权。公司生产并经营的专利产品有KUKEL酷科牌即热式瓷能电热水器、即热式瓷能电热水龙头及即热式瓷能电热水淋浴器的全球性营销业务。现任香港威达利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酷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甬港联谊会理事、香港江北联谊会理事。
  周采芹(1937—),女,祖籍慈城镇,系周信芳之女。1953年赴英国深造,1956年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1959年因演出《苏西·王的世界》而一举成名。1960年在为英国演员遗孤义演《百星之夜》中,同著名演员劳伦斯·奥利佛合演时事讽刺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1961年被吸收为伦敦皇家戏剧艺术学会会员。1972年在英国格半纳达电视台的纪实电视剧《斗争的主题》中饰演刘少奇夫人王光美,被推选为该年度“最佳电视女演员”。1973年被列入《世界妇女名人录》。1980年在美国托福茨大学阿伦那剧院参加大学戏剧节演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1981年9月至1982年1月,应我国文化部邀请,到中央戏剧学院讲学,向中国演员介绍西方戏剧表演的新观念。
  周宗良(1875—1957)又名亮,字良卿,祖籍安徽歙县,生于宁波江北岸。早年就读于江北岸槐花树,下(后迁至外滩老巡捕房侧)的华英斐迪书院。毕业后到浙海关任税务司译员,数年后进入德商美益颜料号,不久独自开设谦益号。1905年前往上海,任德商谦信洋行跑楼,1910年升任买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谦信洋行将全部不动产委他隐匿保管,全部栈存颜料也折价赊归。他因此成为沪上豪富,同时表现出高度诚信,使战后重返的德商深为感动。1924年,出任德商在华独家经营颜料的德孚洋行总买办、德国颜料在华总推销人。与人合伙创办谦和靛油号,又独资设立了周宗记颜料号,在各大城市设分号17处,形成庞大广泛的销售网络,人称“颜料大王”。同时兼任谦信机器公司和拜耳药厂的买办;并投资信余汽灯号、杭州电气公司、汉口既济水电公司、康元制罐厂、如生罐头食品厂等民族企业;还担任浙江实业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垦业银行的董事,国民政府公债基金保管委员会委员。1957年逝于香港。
  周珂(1929—),女,出生于慈县城(今慈城镇)桂花厅周家,笔名俞晴、奚丰淑、石雨等。先后在尚志小学、慈湖中学求读,1946年考入上海民立女中,曾任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1949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并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当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2年毕业,成为新中国正规培养的第一代记者。先后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处政法记者、政法文教科副科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报刊广播处科长,《新民晚报》编委兼政治组组长、采访部主任、副总编辑。1960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教先进集体代表。1979年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任副台长时,倡议和创立全国广播系统中第一个新闻评论节目。1981年调回《新民晚报》筹备复刊,任第一副总编辑,策划创立的“蔷薇花下”批评性社会新闻专栏,被评为上海和全国好新闻专栏一等奖。离休后聘为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任上海新闻学会理事、上海市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常务理事等。发表过大量新闻通讯、特写、专访、纪实故事、言论、学术论文、讽刺小品、杂文、诗词、小说等作品,著有《第六十号证书》《一个女记者的视野》等。
  周信芳(1895—1975),字士楚,艺名麒麟童,慈谿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人,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清江市)。其父爱好京剧,艺名金琴仙。6岁随父旅居杭州,从陈长兴练功学戏,7岁以七龄童艺名登台演出。后流动演出于汉口、芜湖及沪宁线一带,改艺名“七灵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上海演出,始用“麒麟童”艺名。次年至北京,进喜连城科班,与梅兰芳等同台演出,辗转烟台、天津、海参崴等地演出。1912年返沪,在新新舞台等剧场与谭鑫培等同台演出,演技渐趋成熟。1915年进上海丹桂第一台。后两度赴北平,1924年回沪,先后于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大新舞台、天蟾舞台演出,尝试改革京剧艺术。与王鸿寿、汪笑侬、潘月樵等协作,编演、移植诸多剧目。艺术上勇于创造,继承发展民族戏曲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的典型人物。风格刚健豪放,最擅做功,文武兼备;唱腔酣畅朴直,苍劲浑厚;念白韵味醇厚,饱满有力,是麒派京剧表演艺术创始人。代表作有《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等。抗日战争期间,组织移风社,演出《文天祥》《史可法》等。1949年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建立后,赴抗美援朝前线演出。1956年率上海京剧团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演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等职。“文化大革命”开始,因演出《海瑞罢官》遭迫害,逝于上海。1978年8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周柏春(1922—2008)原名姚振民,慈谿姚家村(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姚慕双胞弟。1939年在,育才中学念高中时,就与乃兄搭档演播独脚戏,创作了自己最经典的滑稽戏段子——《学英语》,曾由美国ABC广播公司录像后在美国播放。解放后,历任蜜蜂滑稽剧团团长,上海滑稽剧团艺委会主任、顾问,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三届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曲艺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参与主演的代表剧目有《老账房》《不夜的村庄》《满园春色》《出色的答案》《路灯下的宝贝》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喜剧人物形象。其表演艺术博采众长,善于“软逗”、“阴噱”,富有弹性,铺垫从容,波谲云诡,有“冷面滑稽”之称。创作演出的独脚戏获奖的有《解放千字文》《啥人嫁拨伊》等。1985年与姚慕双去香港演出,引起轰动,当地报纸誉为“大陆超级滑稽双档”。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文化突出贡献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评选终生成就奖。
  周寅(1974—)。生于江北区,鄞县人。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毕业,1995年8月赴美国留学,在俄亥俄州大学攻读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波士顿某公司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
  周晋镳(1847—1923)字金箴,慈城人。1887年与严信厚创办宁波通久源轧花厂。1890年投资并参与创办华新纺织新局,任协理并董事会负责人。同年投资上海中法药房。20世纪初投资轮船招商局,任董事。1908年参与创办四明商业银行,任首届董事会总董。此外还大量投资华洋保寿公司、阜丰植棉公司、上海电报局、赣丰饼油公司、同利机器纺织麻袋公司等。曾任法商达兴银公司华董。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时被盛宣怀札委为副总理兼坐办,1907年后又连任四届上海总商会总理,是曾任上海总商会总理年份最长的人。1909年参与筹办南洋劝业会,1912年任中华银行董事,1913年任第一届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1915年任上海道尹。
  周辅成(1930—),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玉皇阁方家弄,中共党员、上海航天局正司局级离休干部。先后在慈城的中城、崇本、尚志小学就读。1943年在慈谿县立初中(今宁波慈湖中学)毕业后,去上海五和织造厂、中华职业学校工作学习,从事职工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初,组织人民保安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237团迎接上海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劳动局、机电局、253厂、129厂、上海航天局学习工作。从中小企业到军工大型企业做了近四十年厂长,其中为祖国航天事业埋头耕耘了三十多年。
  周寅初(生卒年不详),慈城人。长期在天津经商,主要办有恒利金店,为浙江义园董事。曾捐银2000两作为帮助贫民运枢返籍之基金,其他每遇同乡,均能乐为捐助。
  周锡珩(1879—),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上海亚洲银行协理。
  周毅(1902—?)别署复始,慈城人。毕业于日本大畈高等商业学校。历任督办上海市政公园交通局局长、复兴轮船公司总经理、上海特别市政府公用局第三科科长等职。后任建源企业公司董事长、中国帆运公司经理、中国兴业公司常务董事、浙东兴业公司总管理处副处长职。
  林心传(1924—),曾用名林新泉,慈县城(今慈城镇)人。先后在慈城中城小学、上海钱业中小学、储能中学、华东联合中学就读。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同年分配到北京中直机关工作。曾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1988年1月退休。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的第三代传人,著名书画家王个簃的早期入室弟子,擅画写意花卉蔬果。其作品继承了吴昌硕遒劲、厚重、气势磅礴的风格,也具有灵动、洒脱、色彩明快的个人面貌。曾在上海、北京举办个人画展,参加过国内外书画大展五十余次。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军事博物馆、人民画报社、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南通个簃艺术馆等单位收藏,并被刊载于国内以及台湾、日本、韩国出版的多种书画集。
  林平甫,曾任上海国泰商业储蓄银行董事兼经理、晋泰德记钱庄经理。
  林伟纲(1946—),慈城镇人。其父林幼春系40年代上海小儿科名医徐小圃迁台后唯一传人。林伟纲幼时随母和兄林伟亮赴台湾,1966年起在人造丝厂技术工程部工作。1978年创办大正铝合金装潢公司,曾参与松山飞机场、比弗利大饭店、远东百货、公寓楼等工程。1988年后多次回乡观光探亲。弟林伟庆系美籍华人,任电脑软件设计师;妹妹林始昭,为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多次来甬探亲。
  林杉(1914—1992)原名李文德,慈东李家村(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上海铁路总工会东方办事处青工部长,上海闸北区团委书记。1932年被捕,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狱,历任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洪赵中心组织部长兼吕梁剧团团长、晋西文联剧协主任、文联剧社社长、晋西大众剧社社长、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等职。1949年调到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从事电影文学创作。改编小说《吕梁英雄传》为电影,创作了《刘胡兰》、《丰收》(与孙谦合作)、《上甘岭》(与曹欣等合作)、《复试》、《党的女儿》、《冬梅》、《在三年的日子里》、《两家人》等电影文学剧本,拍摄成电影有11部,其中《上甘岭》与《党的女儿》成为新中国的红色经典影片。曾任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秘书长、长春电影制片厂艺术副厂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大众电影》杂志主编、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提议创设了中国电影金鸡奖。著有《一个电影编剧的探寻》。
  林志晓(1968—),出生于江北区,原籍黄岩县。1991年8月赴美国留学,在北伊利诺斯大学攻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后又在卡内基梅伦大学获公共政策专业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华盛顿某银行从事金融市场分析。
  林治杉(1959—),原名林志藩,慈县城(今慈城镇)人,生于北京。高中毕业后曾在北京造纸六厂工会工作。自幼在其父林心传的熏陶和指导下,醉心艺术,在绘画方面打下较好基础,在素描、篆刻、摄影等方面亦有一定的实践,尤其对中华瑰宝古青铜器情有独钟。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独创了一种风格迥异的青铜器画法,使古朴凝重的青铜器光彩照人。其细腻工致的青铜器画与其父绚丽雄健的吴派大写意花卉有机结合,被称为“画坛一绝”。在“2003年中国书画名家邀请赛”和“中国书画家邀请展”中获银奖,在“桔子州”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三等奖。被授予“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名人五百佳”称号。曾与其父亲合作举办过两次画展。作品刊选于《中国名花名家艺术大观》、《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传世名典》、《徐悲鸿纪念馆书画名家艺术作品集》、《和平月圆书画集》和《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典库》等画册。
  林莲荪(1875一?)又名联琛,字世杰,慈城人。曾任上海余丰、立余钱庄和江西裕民银行经理,大中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上海南、北市钱业公会董事。1912年担任中华银行第一任总经理。
  林韶斋,生卒年不详又名敦安,慈城人。清光绪十五年至十八年(1889~1892)任上海协源钱庄经理、督理。光绪十九年至二十四年(1893~1898)为上海协大钱庄督理,并兼任上述两钱庄所附设的顺记会票字号和介庆记会票字号督理。光绪二十五年(1899)投资上海延源钱庄,任督理。
  林镜庭(1904—),江北人,长期在上海从事钱业,曾任福康钱庄襄理。
  金诺(1916—?),原名桂崇岭,字宁远,慈谿县城(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先后毕业于洪塘小学、浙江省立四中(今宁波中学)、上海正风文学院。1938年5月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在延安陕北公学研究部马列主义哲学研究班结业后,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华中建设大学、华中大学讲授历史唯物论。1949年5月随军解放上海,在上海市军管会高等教育处、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工作,主管思想政治教育。先后在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任教。1980年1月受聘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从事哲学、美学研究。著有文学与哲学合集《风火鳞爪》。
  金燕玲(1955—),生于台北,慈城人。1970年成为职业歌手。1972年到香港进入电影界,3年内参加拍摄11部电影。1976年至1982年去英国学习电影表演技巧。1987年在香港电影《地下情》中扮演女影星,获第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1988年又获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人民英雄》)。
  郑玉书(1889—),字筱舟,慈城人。曾任中国实业银行沪行副经理、华义银行华经理、华商证券交易所理事、新新公司董事。
  郑汉浩(1918—2002)慈谿芳江村郑家(今属慈城镇)人,郑汉涛胞弟。在当地崇本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工厂当练习生。1938年入陕北公学、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大总校政治部秘书、东北民主同盟军政治部秘书科长、吉北分区独八团政治处主任、第四野战军干部部秘书处长、办公室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军区干部部办公室主任,军委总干部部办公室主任,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军委纪委专职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等职。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郑汉涛(1915—1992)慈谿芳江村郑家(今属江北区慈城镇)人。1930年毕业于效实中学,考上半工,半读的上海劳动大学工学院,后转入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1933年底毕业,先后在上海华新印染厂和长城机制煤屑砖瓦厂工作。1937年11月抵达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结束后,任陕甘宁军区军工部工程师,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军委军事工业局工程科科员,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军工部工程科科长、工程处处长,晋冀鲁豫军区军工部工程处处长,华北军区兵工局副局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重工业部兵工总局副局长兼华北兵工局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计划司司长、部长助理,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计划财务司司长兼动员计划司司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秘书长、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顾问;还担任过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科学技术装备委员会副主任、全军装备大检查领导小组组长、海军五型舰艇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军工产品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副主任等职。作为我军杰出的兵工专家和兵器工业领导人,曾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枪械、火炮、坦克、弹药分册。1962年晋升少将。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91年荣获中国兵器工业特殊荣誉奖。
  郑孝涛(1929—),慈城人。东吴大学法学院肄业。历任台北市板桥永欣针织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台北市顺康贸易公司董事长,台北市恒裕企业公司董事长;兼任台北市倾斜国际狮子会会长。
  郑良芳(1930—),慈谿半浦(今属江北区慈城镇)人。曾在半浦小学就读。1949年9月在上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年底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4月转业到中国人民银行西南区行计划处工作,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调到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办公室、政研室、调研部、研究部、体改办工作,曾任副处长、处长、副主任、主任等职。1983年被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聘为特约研究员,1985年起历任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1990年被中国金融学会选为理事、副秘书长,后相继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西南财经大学聘为兼职教授,被林业部、农业部聘为特邀研究员,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长期从事银行计划、金融研究工作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工作,撰写过《农村信用社恢复合作金融组织改革》《将专业银行改革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构想》等论文200多篇,主编《农业银行企业化模式与案例》一书。
  郑炜显(1916—?)宇申甫,慈城人。曾接办上海新世界游艺场,创设米高病态舞厅、大新舞厅、维也纳舞宫及金谷饭店。历任新世界乐园总经理、金康银行常务董事、金谷饭店董事、国泰舞厅常务董事等职,为40年代上海娱乐业巨子。后赴日本开创餐馆、航运事业。
  郑钦予(1936—),祖籍慈谿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出生于上海。1957年8月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同年9月分配到南京永利宁厂(现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前身)下属氮肥厂从事工业生产技术工作,1965年转入工厂设计部门。1978年调南京化学工业公司设计院,历任该院工艺组长、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1997年11月退休,返聘为设计院院长顾问。长期从事化工工艺设计工作,1990—1997年任化工部氮肥设计技术委员会委员,为“南化公司合成氨技术改造工程”等项目设计的主要参加者。其中“对向流动低阻力催化反应器”获国家专利。先后担任过南京栖霞山化肥厂脱碳改造工程、南化氮肥厂合成氨扩建工程、昆山台资轮胎大型工程和南化大化肥工程(国家及江苏省重点工程)的设计项目经理。在《氮肥设计》、《大氮肥》等学术刊物发表过“甲醇装置原料气净化”等10余篇论文,其中“1600m内径氨合成塔系统设计、运行与节能”一文获1989年化工节能论文评比二等奖。
  郑保华(1905—1952)字亚男,慈谿县半浦(今属慈城)人。1916年毕业于效实中学,被保送复旦大学,商科,后留校任教。1928年在东吴大学法学院深造,1933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当年赴英美德诸国考察,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兼任上海信托公司法律部主任、上海大陆商场会计师、江苏高等法院二分院陪审员,并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沪江大学、上海持志学院及多所中学任教。期间著有多部法学著作并翻译了多篇国外法学名著。1933年协助著名法学家吴经熊起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稿拟稿》和堪校《六法全书》。为当时著名的法学家、法律家、法学教育家。40年代中期,回宁波任教,并开设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还担任多个佛教会、寺、庵、佛学院常年法律顾问。1952年在家乡亡故。
  郑钦达(1920—),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曾在崇本小学、效实中学就读,担任过慈谿县立初级中学(今慈湖中学)教师。195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现为成都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教授。发表有《9.5毫米人胚胎原肾、中肾和后肾胚基的发育》、《大白鼠和兔肺组织培养的观察》等论文,出版有《解剖学方法》(合译)、《机能电镜组织学》(合译)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组织胚胎学分册·泌尿系统的发生》等。
  郑衍芬(1893—1979)号涵清,出生于慈谿乍山芳江渡郑家村(现属江北区慈城镇)。先后就读于慈,谿县中学堂(今慈湖中学前身)和宁波府中学堂(今宁波中学前身)。毕业后曾回慈城中城小学任教一年。1915年考取刚设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后升任讲师。1926年应聘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任讲师。1934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浙江大学、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教授,四川大学物理系主任,重庆大学物理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教务长。担任过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四川省物理学会理事长。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成都分社副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X阳极段的极化作用》,与叶企孙合编《初等物理实验》。
  郑道中(1934—),出生在慈谿县半浦村(今属慈城镇)。曾在半浦小学就读。1947年夏去上海做工。1949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1950年秋,到中共中央西南局秘书处机要科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调到中央办公厅机要室,曾任中央办公厅副处长、处长,1983年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副局长。1992年改任政务专员。1994年9月离休。
  郑筱舟(1888—?),江北人,曾留学日本5年,游历欧美数年,由俄而德法诸国。回国后,历任财政部江南造币厂经理,物品交易所理事,新新公司董事,华商证券交易所理事,中国实业银行、四明银行、国信银行经理,后任新星化学制药厂、裕华肥皂厂、中国烟业银行董事,国信银行、中信实业公司常务董事,华商证券交易所理事,中华实业银行总经理。
  郑雷孙(1925—),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先后就读于中城小学和慈谿县初级中学(今宁波市慈湖中学),后考入广西大学机械设计专业。1947年大学毕业后不久,即被工作单位上海渔业公司派往台湾基隆分公司,退休后随女儿旅居美国。1988年和1993年,回故乡探亲扫墓时,萌发了创作70多年前慈城风貌的念头。2006年开始创作《旧时故乡图》,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和难以置信的执着,花费10年时间,画就了一幅宽192厘米、长241厘米的《旧时故乡图》。其女儿女婿设法把这幅画制作成了2013年的挂历,完整展现了1938年韵味独特的慈城古县城全貌,堪称慈城版《清明上河图》。
  郑瑞庭(1930—),慈谿半浦(今慈城镇)人。早年在上海杨庆和银楼学艺。1951年起任上海医疗器械厂表面处理技术员。1958年调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任表面处理工程师,从事技侦器材的表面处理技术研究工作。兼任北京电镀协会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老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电镀技术交流站技术交流部委员。著有《电镀实践600例》一书,并在有关专业期刊上发表过有关表面处理方面的文章近200篇。
  郑澄清(1903—),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上海商会总干事、上海华新染织厂副经理,四明保险公司副经理、上海市商会执行委员。
  郑毅践(1926—),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1939年至1941年肄业于慈谿县立初中(今宁波市慈湖中学)、效实中学上海分校、上海市沪新中学。1944年秋到浙东四明山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慈南区青救会主任、县实验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县联抗会组织科长、县文教协会宣教科长。1945年4月入党。抗日战争胜利后,随浙东新四军北撤至山东,任华东军区司令部党委干事、政治指导员。渡江战役时,任二、三野战军总前委机关政治指导员。上海解放后,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直属机关党总支干事,中共华东局暨上海市委直属机关党委组织干事、纪检室副主任等职。1956年起从事电子技术的研究领导工作。曾任上海无线电二十六厂、元件五厂、十九厂、二十九厂等厂公方代表、副厂长、厂长,半导体器件研究所所长兼党委副书记等职。1982年调至上海市国家安全局,30余年来,研究领导了各种电子测量仪器的试制与生产,尤其是为发展核工业首先研制生产了我国第一批核辐射仪。1958年首先研制成微波仪器。1964年以后,为发展我国的各种半导体器件直到大规模集成电路8080作出了贡献。从50年代起,一直活跃于全国和上海电子学会的各种学术活动中,曾任上海电子学会半导体专业组组长。1978年参与组建了全国和上海电子学会可靠性与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并连续三届任该会的理事与正副主任,后为上海市电子学会名誉理事。1985年底离休。1987年受国家经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协等6个部委的委任,担任了中国可靠性工程与管理教育委员会委员,主持并完成了22集电视教学片与260万字的函授教材。
  郑曙帆,生卒年不详,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上海国泰商业储蓄银行襄理。
  郁文(1926—2013)原名翁郁文,曾用名凌澜、林兰等,1926年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先,后就读于尚志小学(今慈城中心小学)和慈谿县初级中学(今宁波市慈湖中学),1944年11月在浙东抗日根据地鲁迅学院参加新四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上海之江大学参与组织学生运动,担任地下党主办的上海《联合晚报》记者和《青年知识》杂志特约编辑、撰稿人。1947年秋,任国统区全国学联党组成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青委、团中央办公室秘书,杭州市委青委宣传部部长,华东局青委秘书室副主任、宣传部科长。1955年4月起,任鞍山钢铁建设公司党委办公室调研科科长、办公室副主任,酒泉钢铁公司党委副秘书长兼调研室主任。1963年4月,到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曾任编译室研究员,研究组(室)综合组副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6年12月起,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总干事、总干事、副会长。1999年7月离休。是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及外事委员会委员。
  罗一宁,1954年出生,江北区人。杭州大学毕业,1988年1月赴美国留学,在密执安大学攻读生物专业,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ZDS公司任工程师。
  罗丰年(1929—2011)笔名瘦竹,出生于慈谿妙山村(现属慈谿县)。曾在慈城普迪小学、徐州市立中,学求读。1946年起在上海永和棉织厂当工人。解放后,历任河姆小学校长,定海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局)办事员、科员、负责人。1952年底调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工作,1958年因冤假错案,遣回原籍当农民。1981年平反落实政策,就地编入慈城镇党委,任统战工作负责人。1989年退休后又应宁波市人民银行聘请,工作六年。集币五十余年来,集藏从古到今的各种货币约6000种。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共发表钱币学术研究文章130余篇,曾出版《中国历史货币基础知识》《丰年集币选》,合著有《浙东抗币》。曾任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香港钱币研究会永远会员、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研究员、宁波市钱币学会副会长等。1996年在宁波市文化局举办的全市收藏家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藏家之首。
  罗枫(1945—),出生在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剪纸艺术家、画家。先后就读于普迪小学、中城小学和慈湖中学。自学成才,在全国级剪纸比赛中荣获金奖。1978年任海曙区文化馆美术干部。1986年调入宁波电视台任总编室编辑,曾任中国剪纸研究会秘书长、副会长,浙江剪纸研究会会长,宁波市政协委员,澳华联合商会中国代理。2005年2月退休。现任宁波市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在全国各报刊发表美术作品数以万计。以剪纸形式创作数十套连环画而闻名,其中连环画《柳玉娘》入选全国美展,部分书画已由澳洲、法国等收藏和出版。1993年起曾在海南搞沙画与蝶画,均相继取得成功。自2000年伊始,一心扑在迷宫创作上。已出版编绘的迷宫集《古怪龙古堡历险》《古怪龙热带丛林探险》《小朋友大迷宫》和《百科知识迷宫》套书10册。
  罗嘉源(1898—?),江北人,长期在上海从事钱业,曾任鸿祥裕记钱庄襄理。
  罗精奋(1931—),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先后在慈谿县县立初级中学(今慈湖中学)、鄞县县立中学(今宁波二中)就读。在校接受进步思想,1948年投身党的地下斗争,参加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起在国家经济委员会企业管理局任职。1972年调国家计划委员会,历任经济调节局副局长、经济研究中心司长。曾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任西南财经大学和宁波大学教授。现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长期从事实际经济工作,参加国家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的制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同时致力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机制转换方面研究。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率先提出并倡导“国民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调控货币是宏观调控的关键”、“国有企业自负盈亏”、“建立企业家职业利益风险机制”。先后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中国企业发展优秀论文金三角奖、中国财政学会理论研究佳作奖、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多篇文章辑入专集和文库。多次率团出访欧美诸国,考察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1995年10月离休。
  洪一龙(1924—),慈谿洪塘(今属江北区)人。6岁到上海读小学、中学。1947年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长期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人民大学新闻系党总支书记等职。1978年调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工作,任新闻理论与教育处处长、副局级调研员,1990年离休。担任过中国记协新闻学院院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广告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新闻高级职称评委、全国新闻职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新闻出版总署报纸审读小组成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等职。参与编撰过《新闻学大辞典》《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等书。
  洪民生(1933—),生于慈谿洪塘后宅(今属宁波江北区洪塘街道),曾在洪塘小学求读。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留校任教。1962年调中央电视台工作,1980年起任副台长,1988年起兼任总编辑。1993年起历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任电视戏曲研究会会长、电视文艺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广电局老年书画院顾问、中央电视台书画院顾问、研究员等。从事电视工作三十多年,做过不少开拓性的工作,如“新闻联播”、“春节文艺联欢晚会”、“电视大学”、“神州风采”、“正大综艺”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红楼梦》,组织《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梅兰芳京剧金奖大赛》等,是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组织者和电视教育节目的创办者之一。业余爱好以书法见长,从魏碑入手,广泛涉猎各种书体,尤功隶书,自成风格。在电视理论和书法理论方面都倾注过不少心血,有所建树。出版专著有《我与电视》、《隶书技法》、《隶书百花诗》、《隶书全国名胜楹联选》等。曾在北京、宁波天一阁举办过书法个展。
  洪丕柱(1942—),笔名福来等,祖籍慈谿洪塘(今属江北区洪塘街道),生于上海。曾在洪塘小学就读。早年毕业于上海师大数学系和上海教育学院英文系,曾多次参加有影响的全国性学术活动,被多所大学聘为副教授。1988年7月到澳洲求学,先后就读于布里斯班高等教育学院(阅读学硕士)和格里菲大学(第二语文教育硕士),获荣誉硕士学位。曾任昆士兰商业科技学院院长、澳洲大洋洲文联副主席、昆华作协会长。现任澳大利亚昆洲开放学院高级讲师兼高级行政职务、国家翻译局专业口笔翻译、昆士兰大学现代语言学院专业口笔翻译,兼任澳华商会秘书长、文化更新研究中心澳洲分会理事、昆州华人学者学会执委等。曾合译有《数的趣谈》《人类知识起源论》《戏剧中的自然主义》等。在澳洲发表了大量散文、小说、时事政治评论,致力于澳中教育和文化交流合作,卓有成效。获昆州澳洲日优秀成就奖、昆州州长奖。著有《澳洲风情纪实》《轻音乐欣赏》《旅澳随笔》《南十字星空下》《当代话题》《语言文化杂感及其他》《文化的认同与归宿》和译著、英文著作共五百多万字。
  洪丕森(1944—),祖籍慈谿洪塘(今属江北区洪塘街道)。毕业于华东师大、中央美术学院,澳洲拉秋勃大学硕士。现执教澳洲皇家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任大洋洲文联执行副主席等职。擅长将东西方绘画艺术融合,以绚丽的色彩描绘风光旖旎的景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举行过作品个展、双人展和团体展。在澳洲、中国、美国、日本、法国近二十个国家展出逾百次,得奖八次。不少作品为国际美术馆及私人收藏。
  洪丕谟(1940—2005)慈谿洪塘(今江北区洪塘街道)人,生于上海。父亲洪吉求为留法文学博士,,收藏书画甚富。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书法与文学,高中肄业后学中医,获中医师衔。后弃医就文,专事法律古籍的教学和研究,并开办书法讲座,学书遍临魏、晋、唐、宋诸碑帖,尤倾心于汉魏的古朴和宋人意态。擅多种书体,以行草见长,朴茂多姿,挺秀俊逸,颇多新意。作品入选上海市历届书法展览、河南“国际书法展”、香港“集古斋成立六十周年扇面书画展”等,在多家专业报刊上发表或被多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及刻碑。历任华东政法学院文学与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协会会长、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画研究院画师,以及金陵书画院名誉院长等上百个书画学术团体的名誉院长和顾问。擅书法,精岐黄,多才多艺,人称“江南才子”、“上海滩上一枝笔”。著作有《中国书法史话》《墨池散记》《中国文房四宝》《洪丕谟书法集》《拈花微笑》《唐诗与人生》《洪丕文选》等100多种。
  洪廷彦(1923—),慈谿洪塘(今属江北区洪塘街道)人。曾在洪塘小学、慈谿县立初级中学(今慈湖中学)、效实中学就读。1943年9月至1947年7月肄业于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史地系。后在上海教高中世界史3年,任上海市教育局视导员4年。1957年春,调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学术秘书。1959年春开始,借调至中央政治研究室,参加《中国史稿》现代部分的编写工作。1964年夏转入中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党史组。1974年进中国历史博物馆,任陈列部副主任,主持通史陈列修改研究工作十年,1985年卸任。曾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历代军事史分册)顾问、多卷本《中国历史大辞典》编委、北京市历史学规划小组成员和《北朝研究》顾问。他研究历史主张打破朝代断限,抓住若干重大问题作深入的探索。已发表的论文有《先秦两汉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等20余篇。中华书局在2012年出版《洪廷彦史学文存》。
  洪廷盈(1926—),别名左湖,出生于慈谿洪塘(今属江北区)。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早年在电力部门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转核工业。曾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顾问、能源研究会、电工技术学会及核能动力学会1—3届常务理事、1—4届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战略和技术专家工作组成员。主编《核电厂安全选址、建造、质保及运行的规定与导则》和《电力百科全书核电厂建设分支》。
  洪君彦(1932—2012)籍贯慈谿洪塘(今江北洪塘街道),于杭州出生。1952年在燕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中央财经学院任政治课助教。1953年,被选拔为北京大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后来,在北京大学经济系任教近四十年。1980年,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和东亚研究所出任访问学者。1986年,转到美国密西根大学任经济学系和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出任访问学者。同年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后担任北大美国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1993年退休。
  洪泽(1918—1998),原名洪绍裘,曾用名洪绍唐、洪澈,慈谿洪塘(今属江北区)人。1936年夏,在上海先后参加进取社、救国会、小教进修会等党领导的进步团体,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
  过中共南通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中共苏中区党委第四地委组织部长、副书记兼苏中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中第九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总工会华东办事处副主任、上海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人民出版社顾问、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等职。是上海市第七、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兼任过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1989年按副市长级待遇离休。
  洪吉求(1906—1967)名承祓,号蓼庵居士,慈谿洪塘(现属江北区)人。中学时代曾获上海中学生作,文比赛第一名,得澄衷中学银盾奖。后去法国留学,1934年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法国文学所受中国文化之影响》。回国后先在东吴大学、上海大夏大学、金华英士大学执教,曾任大夏大学新闻系主任。创办过介绍外国文学的《星期导报》和职工业余学院。抗日战争时期,潜心于金石书画之学,为书画篆刻大家赵叔孺入室弟子。工书画,精鉴定,收藏颇富。解放后任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著译有《法国文学史》《纳凡尔美人号》。与子洪丕柱合作将法国孔狄亚克所著《人类知识起源论》翻译成中文,列入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洪晃(1962—),祖籍慈谿洪塘(今江北洪塘街道),出生于北京,洪君彦之女。现为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hinaInteractiveMediaGroup)的首席执行官,并担任多个杂志出版人、策划人。
  洪效训(1925—),出生于慈谿洪塘(今属江北区),就读于洪塘小学、慈谿县立初级中学(今慈湖中学)、宁波中学高中部。1949年夏在天津北洋大学(现为天津大学)电机系毕业。随后参加中组部举办的“华北各大学毕业生暑期学习团”。曾任北洋大学电机系助教、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讲师、浙江大学机械工厂工程师、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等职。1952年在北京工业学院任助教期间自学俄文,翻译出版全国第一本苏联教材《电工学》,在当时学习苏联的热潮中开了先河。随后连续翻译出版《电磁测量学》《雷达原理》《电真空器件》《视频放大器》《电工实验》《电工学习题集》等,由高教出版社、邮电出版社出版。1954年在北京工业学院参与创建国内第一个雷达专业,所著《脉冲技术》一书由校内出版社出版。1988年底离休,享受司局级待遇。
  赵小蝶(1951—)女,江北区人。早年在宁波求学,又在农村插队劳动6年。1979年底与丈夫奚际林一起移居香港,曾打过工,后将宜兴紫砂壶销往台湾获得成功,并刻意改良生产工艺,使传统紫砂壶与文学、诗词、绘画、书法相结合,提高观赏和收藏价值,将紫砂壶茶具发展到2000多个品种,还出版了4本关于紫砂壶的著作,产品销售市场由台湾扩展到新加坡、日本,由东南亚扩展到西方,赢得了“紫砂皇后”的美誉。90年代起转向在内地从事化妆品生产,在上海创办赵小蝶化妆品有限公司,任董事长。1995年应邀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期间,曾将价值159多万港元的“小蝶”牌化妆品赠送给与会中国代表团。历任香港甬港联谊会和宁波旅港同乡会常务理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香港各界妇女协会名誉会长、浙江省妇联执委等职。1991年作为香港妇女华东赈灾委员会代表,曾赴安徽灾区考察,并带头捐建了20间房屋;同年底,又和上海红楼越剧团王文娟等参加赈灾义演,将义演所得全部捐献给灾区。1993年还捐资在母校江北实验小学设立锦峰奖学金。
  赵林士(1876—1925),名家艺,字林士,以字行,祖籍慈洪塘赵家洋(今属江北区洪塘街道),清咸丰年间迁鄞仓桥头(今宁波市区)。1901年留学日本,攻读经济学,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曾资助革命。1905年回国,适宁波教育会成立,被推为评议员。与陈训正等筹创宁波师范学堂,一度主其事。借倡导新教育之机,联络志士同仁秘密从事反清活动。次年至上海,与张静江、陈其美等相过从,寓所成为革命党人联络点之一。1907年复去日本,越两年回国,在上海与人筹办《民意报》。1911年7月回甬,组织同盟会宁波支部,任会长。宁波光复,任军政分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长,后被推任军政分府参议部长,事定辞职去上海。次年春与陈训正等创建平民共济会,发展实业。又创办《生活杂志》,宣传民生主义,传播科学知识,言辞剀切,为当局所忌。讨袁失败后,留上海经商,先后与人集资合办上海亚林臭药水厂、《商报》等。1920年,任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常务理事。病逝上海。
  赵家荪(1874—1950)字芝室,祖籍浙江慈谿赵家洋(现属江北区洪塘街道),清咸丰年间迁鄞仓桥,头(今宁波市区)。早年经营工商实业而负名甬上(人称七先生)。曾加入同盟会,参与反清活动。辛亥前后沪甬两地重要信息由其上下联系传达,同盟会宁波支部成立及民团的组建均谋划于其家,并被推为民团总董。1911年宁波军政分府成立后,受命接管大清银行宁波分行,并委为改组后的宁波中国银行行长。1917年因参与周日宣、蒋尊簋反对北洋皖系军阀杨善德统治浙江、宣布宁波独立失败而被通缉。北伐胜利后,被委为宁波市政府参事,当选为浙江省参议员。晚年为续修志书而出力,被推为鄞县通志馆副馆长。
  赵家蕃(1872—1925)字匊椒,祖籍浙江慈谿赵家洋(现属江北区洪塘街道),清咸丰年间迁鄞仓桥,头(今宁波市区)。1901年,与其弟家艺同赴日本留学,期间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赵氏兄弟即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忠实的追随者。次年,与革命党人张静江先后去法国巴黎经商,以所获利润全部用于资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回国,在上海平桥路三家园的住宅——赵公馆成为当时海外革命党人与上海革命党人联络的秘密场所。1907年孙中山先后在两广地区组织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所需款项巨大。与其弟家艺为此赶回宁波,把祖传在赵家洋的三百亩田产低价出售,用所得的现款全部捐给孙中山。1910年,与沈缦云等人出资支持于右任在上海先后创办《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为革命鼓与呼。1911年7月,在上海协助陈其美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民国建立后,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委任为江南造币厂帮长。1920年,任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监察人。1925年初在上海病逝。
  胡文杰,1967年生于江北区庄桥镇,原籍余姚。1981年毕业于宁波市庄桥中学,以全市中学会考郊区第一名的成绩升入效实中学。1984年高中毕业后推荐升入华中理工大学,在校4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系第一,同时在国内专业刊物《低温工程》上发表了3篇论文。1988年免试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工程热物理系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夏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农业及生物工程系全额奖学金,于1991年元月赴该校从事食品工程的研究,并在美国刊物上发表了2篇论文;后转入化工系从事流体力学研究,其论文发表在权威杂志《流体的物理》上,并应邀在美国化学工程师年会、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世界计算机及应用数学年会上作学术报告。1996年9月获康奈尔大学化工系博士学位。后应聘于雀巢公司(美国)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已发表研究报告4篇,获得专利1项。1997年其流体力学研究成果报告作为特别邀请在“天力动力系统”国际研究会开幕式上宣读。
  胡南耕(1899—),曾任上海四明储蓄会霞飞路分会主任。
  胡颖,女,1962年出生,江北区人。1985年赴美国留学,在佐治亚州立大学攻读英美文学,获硕士学位。
  柳元骅,1920年出生,慈城镇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第四中学,后又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十五期炮兵科,曾在东北任炮兵排长、连长等职。解放前夕随部队撤退入台,在台湾和四哥柳元麟(陆军中将、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现已去世)会面。曾在台湾陆军大学、三军联大高等军事院校学习,于1981年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中将副参谋长任内例退,现定居美国。育有2女:长女柳婷、次女柳妤均在美国成家立业。
  柳若愚(1940—),生于重庆,慈城镇人。早年在南京上学,1949年随父母去泰国。1953年随姐姐赴美国求学,获爱达荷州立大学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就业于贝尔飞机制造公司。1973年代表美方受聘为台湾航空发展中心顾问。现任美国波音公司高级工程师,居住于德克萨斯州。其父柳元麟为台湾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陆军中将;五叔柳元颿为台湾实业界人士;七叔柳元骅曾任台湾联勤总部中将副参谋长;舅父徐雪寒在北京,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后任中央政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柳维长(1935—),出生于慈谿县城(今宁波江北区慈城镇),计算机专家、研究员。1949年与1952年分别毕业于慈湖中学和宁波中学。1956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企业电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深造,是我国首批从事计算机的专家之一。1979年起担任北京市计算机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在理论研究与微机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绩。1983年研制成功的BCT—4微型电脑汉字处理系统,首创电子计算机软件汉字处理,在国际上被誉为“柳氏速成编码法”。1984年被授予北京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8年被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自1984年起,连任二届北京市政协常委、教科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三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计算机顾问以及北京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曾访问美、英、法、德、日、意、东欧诸国,参加科技交流与国际会议。现任北京市计算机研究所专家组首席专家、《信息与电脑》杂志主编以及北京几家IT公司的高级顾问。
  钟一棠(1915—)宁波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浙江镇海梅堰(现属宁波市江北区甬江镇)人,曾从师于程门雪、钟一桂等。193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省中医学会副会长、市中医学会理事长、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常委、市农工民主党副主委、市中医院院长及技术顾问等职。1983年被授于“浙江省名老中医”称号;1991年被评为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1992年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荣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最高奖项——成就奖。在慢性支气管炎、肝硬化腹水、肠伤寒等病治疗上,均有建树。著有《无我斋内科疾病证治》、《诊余随笔》等。
  钟纯泮(1856—1922)镇海庄市庙跟(现属江北区甬江街道)人,钟章元子。继承先人之业,潜心致力,于中医的发掘、研讨和应用,从《内》《难》典籍入手,至各家学说,钻研有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诊病甚谨,细察明辨,把握分寸。善治伤寒、温病,疗效显著,虽居僻隅,四方求诊者,纷至沓来,应接不暇。对于贫病者免收诊费以外还往往再给予买药的钱。每到夏季端午节时,还备下具有祛暑解热、调和肠胃及止吐泻等作用的午时药茶、十滴水和麝香回阳散等成药,大量分送给人家备用。空闲时常画墨梅以明志。民国《鄞县通志》在文献志医药部分专门予以介绍:钟纯泮,字鲁芹,一字半水。承其父章元之学,以医术鸣甬上,性明敏,深研有得,能按寸口而知人之禄命决死生,人称钟半仙。
  钟英(1897—1973)字一桂,镇海庄市庙跟(现属江北区甬江街道)人。早年毕业于宁波商校,后随,父钟纯泮学医,刻苦钻研历代医学典籍,精通病理、药理,对内科、妇科、儿科均有独特研究,擅治湿热症,医术高明,热忱医治,深得同行称赞和病人好评。1936年与吴涵秋、庄云庐等同行一起创办宁波中医专门学校,培育中医人才。还倡议组织技击社,以增强国民体质,志在洗雪“东亚病夫”之耻。抗日战争时期率先捐输巨款,支援抗日将士,并亲去前线参加慰问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静安区地段医院中医师、上海传染病医院中医科主任,在急性传染病防治中,充分发挥了中医的治疗作用。曾在《上海中医药》等杂志发表“治疗小儿麻疹、肺炎”和“临床心得”等论文多篇,部分内容被当时的苏联医刊转载。
  钟章元(1832—1905)镇海庄市庙跟(现属江北区甬江街道)人。承祖业,医术高明,擅长妇科,不少,胎产崩漏垂危之症,经其精心治疗,逢凶化吉,危重险症,每多获救,病家视为救星。曾在庙跟街上设立诊所,后又在庄市益寿堂药店内设观察病床,
  姚有多(1937—2001)慈谿庄桥(现属江北区)人。姚有信胞弟。1952年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专职连环画画家,1954年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破格录取,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国画家》杂志主编、炎黄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艺苑顾问;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作为新中国培养的中国画人物画大家,他将写实与写意两种不同的艺术传统结合起来,走出了中西融合的一条新路,是“徐(悲鸿)蒋(兆和)体系”的第二代代表性画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曾多次出国访问、讲学,并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代表作品有《幸福颂歌》《新队长》《陈胜吴广起义》《抗洪图》等。其中《新队长》藏于中国美术馆;《陈胜吴广起义》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名家画谱——姚有多》《写意人物画》(教材)、《姚有多画集》等。
  姚有信(1935—1997)慈庄桥(现属江北区)人。14岁开始从事美术创作,1952年任上海华东美,术出版社专业画家,1954年在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潘天寿先生。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画花鸟、山水,对西洋绘画亦有研究,所作国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融合吸收印象画派的色彩,作品别具风格。与弟姚有多、夫人杨丽娜在20世纪50年代末合作进行连环画创作,开创了以素描为基础加中国笔墨的水墨连环画创作路子,《革命的一家》获首届连环画评奖三等奖,《伤逝》获第二届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后因西方石油公司总裁哈默博士之邀赴美,1987年9月在美开画展。曾为洛杉矶市长布莱德雷、里根夫人南茜访问病残儿童和戈尔巴乔夫夫人蕾莎画像,已作为西方石油公司赠给贵宾的厚礼。1997年因车祸在美国去世。
  姚胥恒(1928—2013),出生于慈谿庄桥姚家后姚前新屋(今属宁波江北区庄桥街道),后随家迁往南京。1937年抗战开始后,为避战火回归宁波故居,就读本村培德小学。1940年升读效实中学。在南京钟英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旧交通部的电信班学习。1947年就业于南京电信局,次年加入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在党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团结群众开展护局运动,以迎接解放。1949年5月任部门党支部书记,8月参与筹建电信局的团组织。1950年7月,调至南京邮电学院(今南京邮电大学)任教,历任校团委书记、党委办宣传股长、党总支书记、教务处长、系主任、部主任等职,从事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工作近四十年。1985年8月,经邮电部批准享受司(厅)局级干部待遇。离休后被返聘,主持南京邮电大学史志工作。
  姚祥兴(1924—2006)慈谿庄桥姚家村(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20世纪50年代初移居香港经商,。曾任为香港祥丰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甬港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1989年,在广东惠州投资开办深丰针织厂;1994年,与宁波鄞县梅墟开发区明达针织厂合资开办明丰针织有限公司,总计投资捐资额达400万元,产品全部外销。他和夫人邹星缘多次慷慨解囊,造福桑梓,自1984年以来,先后在家乡捐款建造祥星幼儿园、祥星医院等十余项公益事业,如捐资建了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学楼,车站的候车厅,捐赠了医疗、教育仪器设备等,并委托宁波甬港联谊会开展扶贫帮困工作,还捐资200万元人民币设立宁波大学姚祥兴、邹星缘助学金。2003年,被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姚锦华(1956—),祖籍慈谿庄桥(今江北区庄桥街道),系姚祥兴之子。1979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1980年获得美国南伊利诺州大学建筑系学士学位。现任香港甬港联谊会副会长、香港制衣出口商会理事、香港裕丰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惠州深丰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香港制衣出口商会理事、世界扶轮社香港半岛扶轮社执行委员,系第十二、十三届宁波市政协港澳委员。2010年被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授予“宁波市荣誉市民”称号。
  姚慕双(1918—2004)原名姚锡祺,慈谿庄桥姚家村(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生于上海。1935年,于育才中学毕业后,因热爱独脚戏,特拜何双呆为师,1939年正式在电台演播独脚戏(时称“自由谈唱”)。初时曾与巧运道搭档,为时两个月。此后50年的艺术生涯中一直与胞弟周柏春搭档,是滑稽界搭档时间最长的享有盛誉的兄弟响档。其独脚戏代表作有《宁波音乐家》《英文翻译》《各地堂倌》《啥人嫁拨伊》等。在独脚戏向滑稽戏过渡的进程中是第一批开拓者,参加过最早的滑稽戏团体“笑笑剧团”、“华亭剧团”,参演过最早的滑稽戏《瞎子借雨伞》《小山东到上海》等。解放初组建蜜蜂滑稽剧团,主演《小儿科》《老帐房》《不夜的村庄》等现代剧目。1960年合并进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后,其艺术表演臻于成熟,在《出色的答案》中扮演大炉工老方,刻划出一个卑视邪恶、正直无私的老工人形象,是滑稽戏舞台上典型程度较高的艺术形象。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上海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文化事业突出贡献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其弟子甚众,仅“双字辈”就有近30人,被誉为滑稽泰斗。
  费绍冠(?—1922)字冕卿,慈谿费市村(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辛亥革命前夕,任国民尚武会,宁波分会干事和宁波保安会干事,发起创办宁波商团,该团以锻炼商人身体,保护商业安全为宗旨,为宁波顺利光复做出不少贡献,担任过宁波军政分府财政部副部长。擅长书法,行笔圆润,有类魏碑韵味。曾任上海四明公所甬公所董事、四明银行宁波分行经理和宁波总商会会长,著有《莳余草堂杂录》。
  费祖寿(1889—1969)慈谿费市村(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1902年进上海老西门宝成银楼学徒,,1919年从父亲费汝明手上接任老风祥银楼经理。成为上海老凤祥的最后一位当家人,发明了兑加烙壬字天足赤金,以精制时款首饰,中西器皿、宝星徽章、珠翠钻石、玲珑镶嵌、法制镀金及精制礼器而闻名遐尔。花式新、品种多,加工精致细巧。仅黄金K金项链一项,就有锉平链、铰棒链、竹节链、如意链等数10余种。其经营之道是“千方百计适应顾客心理,并满足其需要”。老凤祥银楼因此有口皆碑,名列旧上海四大银楼之首,曾在杭州、宁波、安徽蚌埠等地开设过分号。解放后,因国家禁止金银饰品市场流通,江北费氏家族创设的老凤祥关闭。
  侯晓红,女,1966年生于江北区,奉化人。杭州大学硕士生毕业,1995年由南京地理研究所赴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贺琳,女,1970年生于江北区,祖籍山东。宁波中专毕业后在金龙饭店工作。1993年6月赴美国留学,在加州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在旧金山东陵贸易公司工作,任计算机工程师。
  俞福谦(生卒年不详),长期在上海从事棉纱业,为上海福泰纱号大股东。1918年后还与孙衡甫、徐承勋等合伙开设益昌、敦余等钱庄,为上海纱业巨子。
  夏飞芬,女,1965年出生,江北区人。北京经贸大学毕业,1989年9月由冶金部有色金属总公司赴美国留学,攻读对外经济专业,获硕士学位。
  夏云,1959年生于大连,祖籍温州,家住江北区。其父夏正权为宁波大学教授,母亲亦在宁波大学工作。夏云高中毕业后考入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86年6月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留学,攻读医疗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博士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医疗中心工作。
  袁上岳(1924—),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先后毕业于普迪二校、慈谿县立初中(今宁波慈湖中学)。1939年就读宁波效实中学上海分校,辅仁中学高中毕业。1944年在上海诚孚纺织专科学校毕业后,在中纺上海十厂任技术员、技师、设备科长。1953年至1979年支内,建设河南纺织基地。先后任中南纺管局工程公司、纺织部基建局安装公司、郑州国棉四厂筹建处、河南省纺织安装队等单位的技师、工程师、工区主任、总工程师。1958年评为河南省先进生产者代表(省级劳模)。1962年任河南省纺织局设备科长。1979年调上海市纺织局任规划办专职高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应聘上海纺织咨询公司任专职高工。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研究会会员。主编《棉纺织机器安装经验汇编》,有多篇论文发表于《纺织建设》等杂志。集编《棉纺织厂保全工技术读本》(丛书),并主编其中《并条保全》一书,1984年获全国优秀纺织图书一等奖。
  袁伦生(1932—),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曾在慈湖中学就读。1949年10月入伍,次年参加宁波青年文工团工作。1952年3月在浙江省文联创作组搞文艺创作,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第一次全国青年作者代表大会,同年6月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即鲁迅文学院)学习。1960年1月调浙江人民出版社先后任编辑、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1983年初任浙江少儿出版社总编辑,同年4月任浙江省出版总社副社长、党委委员、副书记。曾一度主持全省出版工作并兼任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1984年被选为浙江省五届人大代表。1987年9月在中央党校学习,次年5月调浙江省文联任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1994年8月退休。曾当选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二、三、四届常务理事。现为浙江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顾问。
  袁孟琴(1889—),曾任上海中华劝工银行副经理。
  袁春光,1963年出生,江北区人。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1年赴美国留学,在弗罗里达大学攻读液压传动专业,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某航空公司工作。
  袁联清(1844~?)字鎏,慈城人。钱业出身,先后任上海崇德、崇余等汇划庄经理,1889年参与创建上海北市钱业会馆,并长期任董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钱业领袖人物。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时任会员,后连任四届总商会议董,并任沪北商团公会会员。1908年与李云书、虞洽卿等发起创办四明银行,并任董事。
  钱止有(1936—),出生在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先后在慈城普迪、尚志、藕田等小学求读,1949年小学毕业后考入慈湖中学,1952年毕业时被保送到杭州土木工程学校,1953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到上海建筑工程学校学习,1955年毕业于上海建筑工程学校并被保送到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改重庆建筑大学,现划归重庆大学)。1958年底党中央成都会议提出向科学进军,从高等学校抽调一批人员参加尖端科学研究工作,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前数月被抽调到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1971年至1979年因文化大革命被调到四川玻璃厂,任副指挥长参与了建厂、生产、冷修全过程。1979年由四川省委组织部调回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任总工程师(基建)。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科研工程研究会的组织下主编《中国科学院平面图册》,1988年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科研档案工作规范”的编写工作。在《科研工程》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还参与浙江教育出版社现代管理丛书《研究与开发管理》一书的编写。1995年退休。此后应聘在深圳核电建设公司、广州新江山实业公司、香港(深圳)宝冠工业城、上海东辉实业公司、广东瑞安房地产公司、上海太平洋招商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建衡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任职。
  钱止维(1931—),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先后就读于慈谿县立初中(今慈湖中学)和效实中学。1955年毕业于中南同济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本科6年制。分配到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80年代成为北二医教学医院),任临床教学讲师,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1987年升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工作40余年。多次出国(美、加、日、泰、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论文有:《黄芪与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及抗病毒的协同作用》《子宫颈糜烂病毒病因的探讨》等。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后授予国家级成果奖)。
  钱自奋,1957年出生于上海,慈城人。198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1989年获美国波特兰市立大学美术硕士学位。现任美国凯罗威尔逊美术公司设计室主任、高级设计师、美国西北地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兼任美国古典瓷艺公司艺术总监、美国西北太平洋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曾多次在美国俄勒冈州及其他地区举办个人画展,作品为美国政府、大学、公司及要员等广泛收藏,部分作品长期陈列于美国波特兰市政府大厅。其设计稿及出版物在世界16个国家多家画廊及艺术苑展售。其事略被编入美国最具权威的《世界名人录》21世纪首版内。
  钱罕(1882—1950)原名保爽,字太希,一字吟棠,号觉于居士,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早年在,复旦大学攻读理科,后转而研究经史及文字音韵,并潜心书法艺术、于汉、魏、晋、唐碑无不悉心揣摩。曾师从梅调鼎,得其真传。中年以后,擅魏体,精行书,大到擘窠榜书,小至蝇头小楷,情趣别具,独辟蹊径自成风规。当时登门求书者络绎不断,声誉遂遍浙东。与任堇叔齐名,号称“浙东二妙”。1914年至1945年,其所书碑铭刻石者今知有40块,其碑志文字,既具书法欣赏价值,又是珍贵的文史资料。《浙江近代书画选集》选刊其书法,谓其“所书碑记墓志数十种,不名一体,尤为世重”。有《钱太希临帖精品初集》行世。
  钱吟苇(1887—1922)名保杭,字仲济,一字吟苇,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1902年与陈训正等在上,海发起创设通社。1911年8月任同盟会慈谿支部会长,是辛亥慈谿光复的领导人之一。曾任慈谿县中学堂监学(校长)、慈城普迪学校学务监督,在家乡发起创设保黎医院。曾任浙江省议会议员。
  钱尚平(1906—1977)慈县城(今慈城镇)人,1925年毕业于效实中学,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29年6月以优异成绩在上海交大毕业。曾任重庆国际电台工程师、上海国际电台真如发信台主任工程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电信专修科教授、上海邮电学校副校长、上海电信研究所(后改为邮电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等职。毕生致力于无线电通信事业和教育工作,是全国著名的无线电专家,在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1950年3月10日,修复了当时上海唯一的一台雷达并投入使用,使靠小米加步枪打天下的解放军终于有了“能看飞机”的兵器。校阅过上海交大张煦教授编著(译)的《载波电话》《长途电话基础》《电信网络设计》和《通信论简述》等著作。参加《辞海》编纂工作,为主要编写人之一。
  钱难能(1931—),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先后就读于普迪小学、慈县初级中学(今慈湖中学)和宁波二中。1952年夏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机车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考入该校读研,工学硕士毕业后参与多项著名工程,曾受组织派遣筹建“上海大学”、“上海大学商学院”和”上海大学精密仪器系”担任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大学教授。在港期间担任香港大学《控制工程,与测试技术》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后留学至美国,担任斯坦福大学《机器人学》与《机器人动力学》教授,及《机器人工程学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与NASA(美国国家航天航空管理局)合建的《星空探测器》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美国中华书画院院长;美国钱氏宗亲会创会会长。精通中、英、俄、日、德五国语言,有多本中、英、德、日、俄、英文的原文著作在美、英、德国及国内出版。参加美、英、法、德、日等国际会议30余次。主编大学科技教科书两本,自著与合著中文与外文的论文有100多篇,在国际一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4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获美国总统太空科技奖2项;获中国铁道部科学大会二等奖1次;获铁道部科技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
  钱晋笙(1876—?),曾任四明商业储蓄银行襄理。
  钱鸿瑛(1930—),女,慈县城(今慈城镇)人。先后在慈城镇中城小学、上海人和小学、浙江龙泉培本小学、龙泉树范中学、宁波效实中学求学。1951年春毕业于效实中学,同年秋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后因院系调整并入北大)。1955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秋毕业后分配至上海高校任教,先后开设中国文学史、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古代诗文选等课程及鲁迅专题系列讲座,并参与《外国文学简编》的撰写。1982年春调至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主攻词学。出版专著有《周邦彦词赏析》《周邦彦研究》《词的艺术世界》《唐宋名家词精解》《柳周词传》《梦窗词研究》《断烟离绪——钱鸿瑛词学论集》等,合著有《唐宋词——本体意识的高扬与深化》等,另有论文《词论四题》《婉约词散论》等发表。获上海社会科学院《巾帼建功——社科妇女专著之最者》奖。
  钱箕传(1897—?),曾任怡和洋行机器工程师,中国联合工程公司、五和织造厂董事,东方年红电光公司无限责任股东。
  钱瀛官(1889—?),曾任鸿祥裕记钱庄经理。
  徐文卿(1892—),曾任福源钱庄经理,上海钱业公会常务委员。
  徐元均,1935年出生。1953年上海徐汇中学毕业后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理学院攻读理化学科,获理科学士、硕士(细菌学)学位,1963年获该校戴维斯兽医学院兽医博士学位,1965年再获哲学博士学位(病毒学)。历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助教,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兽医学院助理教授、教授、系主任,除学术研究及领导学院行政计划与发展外,经常赴各地讲学。曾与1973年至1974年间,受澳大利亚科技工业研究学院之聘,指导该研究院新设立的病毒学系的设计及研究基础。1977年辞去系主任职务,专事讲学及研究。1978年夏,受聘为在台湾大学举行的“中美兽医学术研讨会”主讲员。还被推荐为欧美有关学术团体的会员及院士,其专题著作、学术报告等多次在欧美亚各国著名的学术刊物发表。
  徐天舒,1973年生于杭州,家住江北区。中央财政大学毕业,2000年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徐仲麟(1877—),曾任上海四明商业储蓄银行经理,统原商业储蓄银行、五和织造厂董事长,四明保险公司监察人。
  徐庆云(1880—1931)慈谿洋市(今江北区)人。其父徐锦章设纱号于上海,因疾早逝,他16岁即学,做纱业生意,22岁与人合伙创设上海福泰棉纱号。欧战期间,以百万银两盘进某外商棉布,获利倍余,身价陡涨,成为上海纱业巨头。1922年任大英银行买办;翌年接盘大丰纱厂,改名大丰庆记纱厂,任总经理。历任纱业公所董事、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董事、华商纱布交易所理事长等职,是上海纱业公所的创始人,也是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创设人之一,号称“纱业大王”为当时上海滩巨富之一。平生热心救灾、恤贫等慈善事业,为重建宁波灵桥捐,款5万元。临终前遗嘱造福桑梓:以20万元在家乡建学校、医院、养老院各一所,并以30万元为本金存行取息为其日常经费,另以10万元为其他善举。
  徐伯熊(1970—),曾任益昌愼记钱庄经理,亚洲银行董事长,亚东商业储蓄银行、国泰商业储蓄银行、民孚商业储蓄银行、江海银行、江浙商业储蓄银行、天翔驼绒织造厂等董事,统原商业储蓄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五和织造厂监察人。
  徐承勋(?—1933)。早年在上海经营棉布业,与人合股创设裕康、裕春等棉布号,并任经理,又任英商和记洋行买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外币跌价而经营致富。从1918年起投资钱庄,先后与人开设志诚(1918年)、益昌(1918年)、德康(1918年)、渭源(1919年)、慎源(1933年)等钱庄,共计投资钱业近20万元。同时经营地产业,在公共租界拥有众多地产,资产超过百万元。
  徐昭明(1909—)。早年从沪江大学商学院毕业后曾在银行界服务多年。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后创办衡丰银号、衡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衡丰百货公司,任总经理,经销国货产品,行销欧美及东南亚。
  徐昭侯(1910—?)。历任上海国华银行董事长、昌明制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常务董事、永新织造厂常务董事、国华烟厂常务理事、三新绸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振艺针织厂经理、上海市商会国际贸易委员会委员、上海机联会国货运动委员会委员、全国工业协会上海分会评议委员会委员、信大昶华洋杂货号经理、第四区针织工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
  徐訏(1908—1980)字伯訏,笔名徐訏、徐于、东方既白等,慈谿竺杨村(今属江北区洪塘街道)人,。11岁随父亲徐韬去上海。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3年返沪,编辑过《论语》半月刊、《人间世》杂志、《天地人》半月刊。1936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2年后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期间创作小说《鬼恋》,一举成名,作品先后三次搬上银幕,被誉为“文坛鬼才”。1942年至重庆,供职中央银行,兼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翌年发表长篇小说《风萧萧》,出现了“重庆江轮上,几乎人手一纸”的情景,人称这一年为“徐訏年”。抗战胜利后赴美国一年,任《扫荡报》(后改名《和平日报》)驻美特派员。1950年至香港,任拓荒出版社主任。1954年至1960年执教珠海学院。1961年后,历任新加坡南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教授。1979年任香港浸会文学院中文系主任、院长。著有长短篇小说、诗词、剧本、评论集60余种,台湾出版过《徐訏全集》17卷。文学界评价他为精通新诗、散文、戏剧和文学评论的全才。香港浸会大学设有“徐訏文学奖”。
  徐爽,女,1970年生于杭州,家住江北区。北京大学毕业,1993年1月赴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现在巴黎商学院任教。
  徐準(1899—),字瑞章,美国华盛顿大学商科毕业。曾任持志大学教授、宁波市财政局局长、交通银行宁波分行经理,四明储蓄会副经理兼业务科科长、丰盛实业公司监察人、宁波四明电话公司董事。
  徐瑞云(1915—1968)女,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出生于上海。早年就读于上海务本女子中学。193,2年考入国立浙江大学数学系,师从陈建功、苏步青等数学名家。193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旋即获亨伯特奖学金,赴德国留学,成为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的关门弟子,主攻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尚为空白的三角级数论。1940年底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其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同年回国,被浙江大学聘为副教授,1946年,晋升教授。1952年调浙江师范学院创建数学系,任系主任。1958年调任杭州大学数学系主任,为建设数学系、教书育人作出了很大贡献。译著有《实变函数论》(上、下册)、《富里埃级数》等。曾任浙江省数学会理事、副理事长,浙江省人民代表,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
  徐韬(1887—1955)字曼略,号荷君,慈谿洪塘(现属江北区)人。是浙东著名国学家冯君木的早期,弟子。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先后任浙江、湖北财政厅职员,北京经济调查局编辑,财政部秘书及公债司帮办等职。1928年10月30日起曾担任过上海中央银行监事会秘书。著有《句羽室诗存》。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译有《康德哲学选集》等。1949年后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0年3月至1953年9月任浙江图书馆副馆长兼阅览部主任,为解放初期浙江图书馆的发展做出了许多成绩。
  徐棠(1902—?)慈谿洋市(今江北区人)。早期在上海从事商业活动,投资上海恒隆、聚康、敦裕、同庆和宁波天益等钱庄。30年代继承其父——棉纱业巨头徐庆云事业,曾任大英银行买办,上海大丰庆记公司、上海中汇银行董事兼经理,宁波浙东商业银行董事,宁波裕源钱庄经理,并投资江南铁路公司和宁绍轮船公司,任董事。
  秦开宗(1934—),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生于上海,秦润卿的孙子。先后在慈城普迪小学、慈谿县立初级中学(慈湖中学)、宁波效实中学就读。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汽车专业。历任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压力加工教研室助教、北京西四金属加工厂(后改为北京冶金机械厂)技术员、工程师。1983年1月调中国专利局(现中国知识产权局),历任机械审查部专利审查副研究员、复审委员会委员、专利审查研究员。1994年4月从专利局退休后,先后在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中咨律师事务所、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等处任专利代理人。2003年3月起在三友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任专利代理人。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译著有《塑性工程理论》。
  秦匡宗(1930—),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秦润卿的孙子。少年时代曾在东城小学就读。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53—1995年在北京石油学院、北京石油大学任教。曾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的指导教师。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干酪根地球化学》、《煤成油的形成与成烃机理》、《QilfromCoalanditsMechnismofFormation》、《石油沥青质》等,发表各种文字科学论文100余篇。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曾任中国科学院广州有机地球化学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有机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亚洲与非洲地区有机地球化学家学会理事。
  秦伯厚(1901—),曾任中国企业银行襄理兼出纳主任。
  秦启宗(1933—2009),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秦润卿孙子。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历任复旦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物理二系副系主任、放射化学教研室主任、激光化学研究室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兼任中国核学会理事,上海原子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原子核所辐射化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教授。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发展我国基础较为薄弱的放射化学和化学动力学以及培养人才做出了贡献。在科学研究中富有创新精神,在20世纪中叶与国外学者分别同时提出了反相分配色层技术和高灵敏度氯离子选择电极。近20年来,在六氟化铀红外激光光敏反应、超声分子束研究激光气固表面反应以及激光烧蚀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动力学研究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曾获1979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承担的“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激光分离铀同位素研究”,在1986年由国家科委、计委等单位颁发了全面完成的纪念证书,其中“六氟化铀红外光敏反应研究”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科技成果。主持的“激光诱导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项目获得了1992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还先后在国家攀登计划项目“态—态反应动力学和原子分子激发态”“九五”攀登计划项目“分子反应动态学和原子分子激发态”以及“十五”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国防973)项目“致密能源”中负责子课题,获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负责主编的《化学分离法》一书,1987年获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已发表科学论文约250篇,培养了近60位硕士和15位博士。领导创建的复旦大学放射化学实验室和激光化学实验室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进一步改善激光化学研究环境,他积极通过世交关系,获得慈城籍的台湾著名实业家应昌期先生的一笔资助,建造了一幢具备先进设施的实验楼——抹云楼,为复旦大学培养跨世纪的激光化学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业绩已被选入《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化学卷》。
  秦持一,女,1941年生于云南昆明,慈城镇人。1949年随父母去台湾,1963年台湾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台湾清华大学任助教3年。1969年去美国深造,1971年获爱达荷州立大学化学硕士学位,1971年至1974年在密
  苏里州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主修无机化学,1974年至1979年在该校主修食品化学,获食品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被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曼尼凯化妆品公司(ManyKayCosmetics,Inc)聘为高级科学家,担任分析研究与开发工作。1987年被田纳西州孟菲斯市世林—普劳公司(Schering—PloughInc)聘为主任科学家,从事分析研究与开发工作。1995年辞去孟菲斯市工作,,帮助其弟弟岳父管理在美国的商标厂。其父秦丕基,上海交通大学毕业,高级建筑工程师;母钱鸿琳。父母亲现仍居台湾,1989年和1990年曾回慈城探亲。
  秦润卿(1877—1966)名祖泽,字润卿,以字行,晚号抹云老人。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14岁入上,海协源钱庄当学徒,满师后任跑街,奉行“乐群以敬业为先,博利以止贪为要”;升副经理、经理。1906年任改组后的豫源钱庄经理,开始改革钱庄业务,使之在随后的两次金融风潮中化险为夷,因而声名鹊起。1917年上海钱业公会成立,历任副会长、会长、总董、主席等职,直至1935年因出任全国钱业监理委员会委员、全国公债委员会委员而主动辞职。同时任上海总商会副会长、中央银行监事、上海垦业银行董事长、上海银行公会理事等职;还兼任上海福康、福源,顺康、鸿祥、恒大钱庄的董事,中和、辛泰银行董事,上海天一保险公司发起人,上海兴业信托社董事,上海嘉丰纺织公司、大有余榨油厂董事长等职。在上海先后创办修能学社、储能中学,兼任南洋模范中学、育才中学董事。在家乡募建慈谿保黎医院,兴办普迪学校,筹办慈谿县立初级中学,资助效实中学。1952年将“抹云楼”及其中4万余册珍贵藏书捐献给浙江省人民政府。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公私合营银行副董事长、上海市政协委员。著有《抹云楼家言》。
  秦家浩(1937—),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1952年毕业于慈湖中学。1955年考入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机械系,毕业后任华东纺织工学院机械系电工教研室教师。1966年8月调青岛山东纺织研究所,先后任技术员、工程
  师、仪器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研制成功13种、27个纺织型号的测试仪器,其中有6个型号填补了国内外空白。1977年获中纺部科技交流会先进生产者奖,1978年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及省、市科学大会奖,1979年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1982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曾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业书籍2本。1983年4月调青岛市人民政府。历任青岛市副市长、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青岛市人民政府市长。1998年被聘为山东省人民政府特邀顾问(副省级)。2004年退休。
  秦善福(1901—)现恒兴、恒隆、恒赉、同庆等钱庄、泰昌证券号、恒丰昌颜料号股东,统原商业储蓄银行董事。
  秦禊卿(1885—)美国留学生。曾任汉口中孚银行经理、汉口银行公会秘书长。现上海市钱业联合准备库经理、上海市钱业同业公会秘书长。
  桂兴华(1948—),祖籍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出生于上海。1967年在上海市浦东中学毕业。1970年1月到安徽省定远县界牌公社插队务农。1972年底毕业于凤阳师范学校文史班。1986年毕业于上海电视大学黄浦分校中文系。1979年回上海,历任《文学报》、《上海文化艺术报》、新华社上海分社《开放》月刊社和东方广播电台记者、编辑、创作总监,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社主任记者、上海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委员。相继创作了《跨世纪的毛泽东》《邓小平之歌》《中国豪情》《祝福浦东》、《永远的阳光》《青春宣言》《智慧的种子——张江抒怀》和《又一次起航》八部长诗。获得的主要奖项有:上海青年诗歌比赛一等奖、“萌芽创作荣誉奖”、纪念郭小川诗歌大赛特别奖、中国广播文艺一等奖、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特别奖、中国人口文化奖等。
  桂裕(1902—2002)字公绰,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先后任律师、商务印书馆英文编辑,翻译出版《英译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参与《辞源》续编的编辑工作。1930年后历任司法行政部编审、上海第一特区地方法院推事、上海江苏高二分院推事等。1946年冬任中国检察官顾问,参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进行的历史性审判。东京大审判结束后不久,去台湾大学任教,是海商法权威教授,又是著名的保险法专家。曾在1958年参加联合国第一次海商法会议。著有《海商法》《海商法新论》《保险法》《保险法论》《司法制度之检讨及改进》等。
  桂琳琳(1933—),女,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抗日战争开始不久随外祖父迁移到上海。17岁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转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53年,在北京大学提前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担任结晶学与结晶化学的辅导工作。1956年在唐有祺教授指导下发表的“论无水亚硫酸钠的晶体结构”一文是我国早期发表的结晶化学论文之一。1966年任国家科委“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课题组负责人,该项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集体奖)。长期从事结构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作为北京大学业务负责人之一参加了石油部领导的加氢催化剂大会战,研制的钼镍磷和高钼镍二项加氢精制催化剂都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且颇有推广应用价值,因而获二项石油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1年率先在北京大学开设“电子能谱”课程,组织翻译了《X射线与紫外光电子能谱》一书。科研课题“X光光电子能谱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的“盐类和氧化物在高比表面载体的自发分散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项目“二氧化钛改性催化剂的应用”获石油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受国家科委聘请担任攀登项目“功能体系分子工程学的研究”首席科学家,组织实施该项目。在《中国科学》《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自然科学进展》等学术刊物发表过80余篇论文。曾任中国化学会、中国晶体学会理事,《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编委。其业绩已被选入《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化学卷》和《她们拥抱太阳——北大女学者的足迹》。
  凌近仁(1909—1995)字公毅,号讷,别号半僧,晚年自署桥南老人。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1927,年在上海谋生时开始业余学习书画,曾受吴昌硕、诸闻韵、陆铁夫、钱罕诸名家传授,能不囿师门,自成风格。书法五体皆能,尤擅行草;画以花鸟为主,兼擅山水。1956年创作的《岁朝图》,参送浙江省首届国画展获优秀奖。1968年为浙江省防空指挥部作巨幅山水画《旭日东升》,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选入《中国国画集》。曾为保国寺、天童寺、育王寺、雪窦寺、五磊寺等浙东古刹题匾书碑。曾任宁波市首届美术家协会会长、宁波书画院院长、宁波市政协常委、宁波市第四、五、六届佛教协会会长。2009年慈城镇和宁波市电业局共同编印了《凌近仁书画集》。
  唐弢(1913—1992)原名唐端毅,曾用笔名风子、晦庵、韦长、仇如山、桑天等,镇海畈里塘村(今属,江北区甬江街道)人。靠亲戚资助求学,至初中二年级,考入上海邮局任邮务佐。1933年起在《申报》副刊《自由谈》发表散文、杂文,得鲁迅鼓励指导,思想、艺术均深受鲁迅影响。1938年参与编校《鲁迅全集》,从事“孤岛”文化救亡运动,倡导“鲁迅风”杂文。抗战胜利后与柯灵合编《周报》《文汇报·笔会》。上海解放后,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任全国文协兼上海市分会常务委员和复旦大学、震旦大学、上海剧专等校教授。1950年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副处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兼《文艺新地》副主编。1953年调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任书记处书记兼《文艺月报》副主编。1959年赴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继续从事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鲁迅研究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和海内外公认的权威学者。先后出版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短长书》《唐弢杂文选》等,散文集《落帆集》《晦庵书话》等,论文集《向鲁迅学习》《鲁迅的美学思想》《海山论集》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获高校教材优秀奖。另辑有《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曾任第二、三、四、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所藏5万余册中国现代文学的书籍期刊具有极高的专业和版本价值,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第一藏书家”。
  倪晓波,女,1969年生于江北区,原籍奉化。杭州商学院毕业,1990年赴日本吴东大学留学,攻读国际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在加拿大工作。
  倪斐君(1912—1966)女,镇海双桥(今属江北区甬江街道)人,社会活动家。1925年毕业于上海人和,产科学校,曾任南京康济医院护士长。1933年与贺耀祖结为夫妇。抗日战争时期任甘肃省妇女抗敌后援会主席、重庆难民妇女服务团团长,并协助宋庆龄从事社会福利救济事业。后任重庆中苏文化协会妇委会委员、重庆国际难童学校校长、儿童世界月刊社社长、中国妇女联谊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南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女医师联谊会主席、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总会副秘书长,全国妇联第二、三届执委。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倪瀚波,1970年生于江北区,祖籍奉化。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1991年4月赴日本国立横滨大学留学,攻读经济学专业,获学士学位。现在日本横滨电脑公司从事程序设计。
  谈家桢(1909—2008),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先后在慈城道本学堂和宁波斐迪学堂就读。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摩尔根和杜布赞斯基研究遗传学。193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翌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至复旦大学,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第一个生命科学院。他在亚洲异色瓢虫色斑的遗传变异研究和果蝇细胞遗传图的构建及种内种间遗传结构的演变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为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创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领导弥猴辐射遗传的研究及组织分子遗传学和植物遗传工程等研究,均取得重要成果;并促成了1998年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中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顾问,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中国遗传学会会长,《遗传学报》主编,第15、16、17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和第18届会长。著有《向上帝挑战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谈家桢论文集》《基因和遗传》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又先后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科学顾问。获得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称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公民称号。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在1999年被命名为“谈家桢星”。
  翁菊芬(1931—),女,慈城镇人。1949年在上海与山东文登人毕务国结婚,1950年随夫迁居香港。1955年举家迁往巴西圣保罗市,夫妇俩从小本生意起步,与友人合作先后成立了9家合资公司和3家独资公司。1960年全家入巴西籍,并积极参与侨界公益事业,先后筹建中华会馆大厦、圣保罗中文学校。1967年巴西国会通过开发亚马逊计划后,举家迁居马瑙斯市,在该市成立了东方企业集团,独资经营东方进出口公司、东方建筑置业公司、东方农业开发公司、东方国际公司、东方代理公司、东方百货公司、东方西药批发公司、东方冷气器材公司、圣保罗东方贸易公司,成为巴西商业巨擘。现所有公司均交儿辈管理经营。翁菊芬近年曾多次回慈城探亲访友。
  顾雪芗(1897—),江北人,长期在上海营商,曾任福源钱庄协理。
  曹天予,1940年出生,庄桥人。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后停学回沪养病。1983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得三一学院院士学位。后接受美国哈佛大学邀请与该校合作编写《20世纪场论的概念发展》一书。1996年被聘为波士顿大学哲学系教授,经常去东西欧国家讲学或出席世界性学术会议。2000年5月应邀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江苏东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讲学。
  曹天仁,1946年出生,庄桥人。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因其岳父早年去美国,曹天仁就于1979年将全家迁往美国,定居马里兰州,后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现自己开办电脑公司。
  曹南薇,女,1949年出生,庄桥人。“文革”前高中毕业后病休,期间刻苦自学大学课程,于1978年10月考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1982年赴美国留学,在匹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并做博士后工作,后进入纽约市长岛美国国家物理研究所工作,1998年应聘进入美国卫生部工作。
  屠呦呦(1930—),女,出生于江北岸。1948年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学习。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创制的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荣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等。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梁家昌(1934—),出生于江北岸。1959年9月,苏联莫斯科大学原子能系核物理专业副博士研究生毕业。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河北大学物理学与电子系,现任中国民航学院理学院教授、顾问,兼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教授,指导博士生。长期从事核物理应用与凝聚态物理研究工作,在溶液配位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及高新材料领域都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其中在热力学、动力学与量子化学研究配合物方面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GaInP2GaAs异质单晶薄膜结构与发光方面研究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2年获中国老教授协会科技与教学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受聘任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研究所出版的国际著名杂志《应用物理学报》与《应用物理快报》评审、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系客座教授。致公党成员,曾任天津市政协八届、九届、十届常委。
  盛筱珊(1877—?)字钟瑚,慈城人。出生于钱业世家,系上海承裕钱庄习业出身,后长期任上海赓裕钱庄经理。1918年投资上海志诚钱庄,兼任经理。1919年任上海钱业公会第二届副会长,后又任第三至第七届会董,第八至十一届执行委员,为钱业公会任职时间最长的会董和委员之一。1935年又兼任中国化学工业社董事兼副经理、上海中和商业银行董事。
  盛蕃甫(1890—),曾任上海赓裕来记钱庄协理。
  梅调鼎(1839—1906),字友竹,号赧翁,清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于书法极有造诣。年轻时“补博士弟子贤”后因“书法不中见黜,不得与省试”深受打击,从此绝意仕途,发愤习书,终有,所成。其性孤高,重节操,轻名利,,不趋炎不附势,为时人所重。其字早年服习“二王”“不施脂粉,自然美好”。中年掺入欧法,变圆为方,笔力拗拔。晚年潜心北碑,,尤得力于《张猛龙碑》及《龙门十二品》,笔势转为沉雄剽悍。其数十年不断临摹创新,博采众长,南北融会,刚柔相济,遂独树一帜,而草书及行书尤负盛名。开创了以“圆”、“断”取胜的新径,在士林中有“梅开岭上,香飘千里”之誉。曾扬名东瀛,被日本书法界誉为清代王羲之。书法集有《赧翁集锦》和《梅赧翁手书山谷梅花诗真迹》,另有诗集《注韩室诗存》。
  傅在高(1895—),历任上海同协祥参燕海味号经理、上海黄丹厂总经理、上海桂元荔枝业同业公会主席国产颜料业同业公会委员及主席、上海特别市桂元荔枝杂货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蒋子瑛(1922—1945)生于慈谿庄桥(今属江北区)。原籍温岭,抗战初期参加庄桥抗日青年服务团,,为负责人之一。193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中共慈谿县庄桥支部书记。1941年4月镇海、慈谿沦陷后,组织慈东游击队,穿插战斗在敌人“梅花桩”间。1943年春任中共庄桥区委宣传委员,后任书记兼常备队指导员。次年率武工队摧毁庄桥敌堡,歼汪伪军一个班,后数次组织各乡武工小组打击日伪军。1945年10月初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后,他奉命坚持原地斗争,任中共慈镇县特派员。同月21日晚,在庄桥洋墅大袁陈村遭敌包围,顽强抗击中被敌纵火烧死。墓在镇海河头乡。
  蒋惠先(1883—),曾任上海商会储蓄银行总行襄理。
  董乐山(1924—1999),县江北岸(今属江北区中马街道)人。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专业。解放后历任新华社参编部翻译、审稿、业务秘书、新华社外训班教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三S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国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译协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译余废墨》《文化的休闲》《文化的误读》《边缘人语》等;译作有《西行漫记》《苏格拉底的审判》《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奥威尔文集》《囚鸟》《鬼作家》《巴黎烧了吗?》等,其中《西行漫记》被认为是所有中文译本中最好、流传最广的一部;编著的《英汉美国社会知识辞典》独辟蹊径,是希图了解美国社会与文化的读者以及研究者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董伟达(1917—),出身建筑世家,早年在上海求学。抗战前曾主持建筑苏北江都泰州公路,江南宜芜公司各车站工程。抗战期间,在贵州各地建造公路桥梁多处。抗战胜利后曾在广东、湖北、上海等地参与铁路、大桥、机场等建筑工作。后侨居南洋,先在新加坡和亚庇等地经营,后选定沙捞越古晋为其发展事业的基地。几十年来,为沙捞越政府机关、学校、教堂、银行、工厂、戏院、住宅以及道路、桥梁等工程的建设,贡献甚多。历任当地商会、学校、慈善团体及同业公会等要职。现任伟达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沙捞越陇西公会会长、德教会名誉会长、三江公会名誉主席、建筑商总会顾问、云南善堂名誉主席、董氏宗亲会副会长等职,当地政府还将其居住的那条街命名为“董伟达街”,以示表彰。
  董鼎山,1922年出生,鄞县江北岸(今中马街道)人。早年在家乡小学就读,后赴上海就学。1945年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先后任上海《申报》记者,《辛报》、《东南日报》编辑。1947年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系深造,1950年获硕士学位。后于1958年至196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图书馆系,获硕士学位。曾任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所属市立学院教授兼图书馆东方部专家,业余常为《纽约时报》、《新领袖》、《巴黎评论》等英文报刊和《纽约中报》、《华侨日报》、香港《大公报》、《百姓》、《读者良友》等中文报刊撰稿,为美国华裔著名作家,多年来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著有《天下真小》、《西窗漫记》、《书·人·事》、《西窗拾叶》等。
  童志鹏(1924—),慈谿童家村(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先后在宁波星荫小学(今海曙中心小学)、宁波效实中学、上海晓光中学(今向明中学)、扬州中学就读,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旋赴美国深造4年,获威斯康辛大学电工学博士学位,随即回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并作出重大贡献,是我国军事电子高新技术开拓者、奠基者与带头人之一。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近半个世纪以来,主持多种通信电台、接力机和机载雷达的研制以及新一代卫星无线电测控系统、数据交换网等研究工作,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得国家多种奖励。20世纪80年代领导研究与国际开放系统互联标准一致的中国研究网,是我国与国际联网最成功、最早的系统之一。作为我国综合性电子信息系统研制的带头人,国家级重点工程的开拓者之一,为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培育科研队伍作出重要贡献。曾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防科技奖一等奖。专著有《未来军事电子》,主编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丛书和《国防科技名词大典·电子》、《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等。现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他曾多次来宁波,为发展家乡科技事业解决问题,建立互助合作关系。
  童建人(1921—2007),女,别署慈湖女史,慈庄桥童家村(今庄桥街道)人,旅美画家。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先攻西画,后致力于中国画。1948年与著名画家、雕塑家刘狮结为伉俪。1949年随丈夫去台湾,1977年移居美国。曾在上海、台湾等地区任大专院校教授数十年,擅花鸟、工诗词、长书法,时称三绝。编著有《刘狮、童建人画集》《我和狮子》《往日情怀》《艺友名人情谊留痕》等。画作落笔浑成,格调高雅,一花一叶,自然风致。刘狮是艺术大师刘海粟的侄子,有“画鱼圣手”、“全能艺术家”之称,夫妇俩在画坛上共负盛名。曾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刘狮八十回顾、童建人水墨画联展》,并出版《金石齐寿》纪念集,得到艺术界高度评价。2002年5月,在甬举办《刘狮、童建人美术作品联展》,并向宁波天一阁无偿捐献4幅作品。2003年10月,她将刘狮专门为慈城孔庙所作的孔子塑像捐赠给家乡。
  童坦君(1934—),慈庄桥童家村(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师从刘思职院士攻读生化专业,196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1978年被教育部选拔为中美建交前首批访美学者,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作研究访问,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做博士后研究;1986—1988年又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纽约大学等地作研究访问。他主要从事老年医学基础研究,70年代末,揭示了生物体液中存在抑癌活性物质,此物质对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但不抑制自身骨髓细胞。后主攻衰老分子机理,率先将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理念和技术引入我国老年医学基础研究,揭示p16等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基因调控及信号转导,证实环境因素不仅可直接作用,也可引发基因变化,间接影响衰老;在国际上首先证明p16不通过端粒酶,可影响端粒长度与DNA修复能力;创建了估算人类细胞“年龄”的基因水平生物学指征,建立了一套国际承认的评估细胞衰老的定量指标,可用于衰老研究,也可检验药物抗衰作用。主持的课题获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相关课题曾入选“200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曾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被选为“北京市教育创新工程”创新标兵。主编《医学老年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并创立了“中华健康老年网”。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童祥权(1842—1904)号绳霞,慈谿童家村(今庄桥街道)人,童涵春堂创始人童善长的曾孙。7岁进,私塾念书,16岁进童涵春堂学业,协助其父童慈浩处理店务。清同治二年(1863)成为童涵春堂第四任经理,年轻有为,极善经营。首先是改革“人参再造丸”的制作工艺,形成“软硬适度,吞嚼皆宜,既香又糯,味甜可口”的特色。其次是既重视“产”又注意“销”,独资开设元亨木行,拥有“元、亨、利、贞”四艘沙船,航行于南北洋间,一面运回药材和高粱酒,一面运出精制饮片、特色中成药,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的华人居住区。同时向族人设在江苏常熟的童葆山药铺、苏州道前街的童葆春药铺、上海朱家角的童天和国药号投资入股。关心家乡公益事业,独自出资规银2.8万两,开设龙江书塾;又购进土地300亩,作为教育基金,收入用于办学;还在家乡十里方圆之内造桥、铺路和修凉亭,造福当地人民。
  童深道(1899—),法国曩西大学银行科毕业,曾任中国农工银行副经理。
  童善长(生卒年不详),慈谿童家村(今庄桥街道)人。原为旅沪药材批发商,乾隆48年(1783)盘进上海小东门“竺涵春”中药铺,改名“童涵春”,以后童涵春堂发展为沪上著名的国药号,又在咸瓜街开设恒泰药材行,从四川等地贩运药材在沪批发。还在上海开设元亨木行,自备元、亨、利、贞四条大型帆船,经常往返于上海至北方及南洋群岛,带回药材或牛庄高粱,供店中配方、配料及自制药酒之需。童涵春堂的饮片、药酒及夏令痧药等产品在东南亚销路很广,信誉卓著。
  葛兴运(1906—),字逢时,曾任四明储蓄会襄理。
  葛永棋(1901—?),早年任职于上海志诚钱庄、中国企业银行。后任长城商业储蓄银行经理、协昌毛织厂董事长、鸿丰新纸号经理、联华保险公司和中兴企业公司董事。
  葛杰臣(1899—?)名祖俊。早年就读于香港培纳学院。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商业活动,相继创办葛杰记呢绒号、天华织布厂,并设华美进出口行,经营呢绒进口业务。后开设中华制铁厂。1927年创办华商益中公证拍卖行,办理火险公证及拍卖、鉴定、估价事项,其业务与信誉为全市第一。30年代发起组织上海市呢绒业同业公会,被选为理事长。曾任上海市商会理事及租界华人纳税会执行委员。抗战胜利后,曾出任上海市参议员。1949年去香港。
  葛祖兰(1887—1987),又名锡祺,号老拙,慈东葛家(今江北区庄桥街道)人。1905年进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留学,1909年毕业回国。历任两广优级师范学校、两广高等工业学校教授,上海市澄衷中学、新陆师范校长,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中国银行襄理、中国银行总行秘书等职。解放后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是民革党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以研究创作俳句闻名中日学界,著译颇丰。著有《日本俳谐史》《俳句困学记》和《祖兰徘存》等。曾获日本《杜鹃》诗刊“杜鹃诗人”和最高荣誉“同人”称号及《九年田》诗刊的“九年田推荐作家”的荣誉称号。译有日本菊池宽的《第二次接吻》,编译有《自修适用日语汉译读本》《自修适用日语文艺读本》《日本现代语辞典》和《日本姓名辞典》等。
  葛维庵(1891—1968)17岁考入浙江省立师范,同年因父去世而辍学,到上海永大海味行习业。随后,与人合办源余海味行。1918年自创源康海味行。1930年当选为上海市海味什货业同业公会常委,1935年又被推选为主席。上海“孤岛”时期,带头拒绝日伪要求租界内各业同业公会登记的规定,被同行称为“有骨气”。同时还担任宁波旅沪同乡会执行委员多年,并曾任经济部国货审查专门委员、市商会设计委员、上海难民救济协会委员、南市难民区难童小学校董、益友社名誉理事等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联合各同业公会在小东门嘉鱼街联合市场创办联市补习夜校,以后从舆论上和经济上积极支持地下党组织所办的联市流通图书馆。抗战胜利后,又资助联市联谊会,保释被逮捕的中共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支持地下党主办的难民收容所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邑庙区和南市区副区长、邑庙区政协副主席、邑庙区和南市区工商联主席等职。1968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葛清华(1906—?)号湘萍。复旦大学商科毕业。1913年起在上海经商。历任振业商业银行董事兼经理,中央拍卖行经理,正丰商行总经理,信托业商业公会理事。对慈善事业,尤具热忱,曾任大通新闻社董事,并创办慈东老幼院,举办乡村医院及学校。
  谢振华,1958年出生,慈城镇人。浙江大学毕业,1982年赴美国留学,在犹他州盐湖大学攻读工业电子专业,博士学位。现在美国伊利诺州电讯公司工作。曾于1986年获美国科技奖,1992年获伊利诺州科技奖。
  谢植元(1934—),祖籍慈谿县城(今慈城镇),出生于上海。1957年7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1958年参加核医学研修班一年。天津市第三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天津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天津市高血压防治中心基础部主任,核医学中心主任,天津市放射免疫质控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会委员,中国骨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天津市核学会理事,中国医学影像学会理事,天津市核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长期担任北京兴华大学医学系教授、系主任,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评委。从事核医学科教研40余年,为我国核医学专业创始人之一。擅长临床核医学,对核药学、实验核医学、介入核医学造诣颇深,有一定的英、俄两语基础。20年来,积极引进新技术20余项,承担并参加省、部、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重大科研成果6项,CGEM脑图成像技术达国际水平,获国家科技二等奖,对脑卒中的早期预报优于XCT核素治疗“得克湿”治甲亢伴突眼获科技进步奖。发表国家级论文38篇,省市,级论文70篇,参编著书6部(60万字)。积极参加人才培养,在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3名)工作中作出了成绩。荣获国务院授予核医学专家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谢善祥(1916—),先后毕业于上海市民立中学、沪江商学院经济系。后创办立嘉禾出入口行、创兴布厂、恒兴布厂。历任立嘉禾国际贸易行东主、创兴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恒兴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香港布厂商会副会长、布厂公学司库、香港棉织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香港工业总会理事、东华三院总理、苏浙同乡会理事、尖沙咀街坊福利会永远会长兼常务理事。
  舒高第(1844—1919)字德卿,慈谿庄桥舒家(今属江北庄桥街道)人。早年随父迁居上海,就读于教,会学校。1859年赴美攻读医学与神学,成绩优异,获神学博士学位,于1873年回到上海。1877年被聘为上海广方言馆(该馆与京师同文馆、广州同文馆并称为“中国近代翻译人才和外交官的摇篮”)英文教习,兼任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翻译至民国成立。其译作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在中国译员中名列第一。所译书籍计有《临陈伤科捷要》《西药新书》《美国宪法纂释》《矿学考质》《炼金新语》《探矿取金》《炼石编》《务农全书》《铁甲丛谈》《水雷秘要》等21部,其中以《内科理法》《产科》《妇科》等医学译著最有影响,是我国早期多方面地介绍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等知识的著名翻译家。
  舒鸿(1894—1964)字厚信,慈谿庄桥舒家(今庄桥街道)人,舒高第之子。中学毕业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赴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攻读体育学,后又到克拉克大学攻读卫生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上海大夏大学、之江文理学院、同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的教授、体育科主任、总务长等职。解放后,历任浙江师范学院体育科主任、杭州体育专科学校校长、浙江体育学院副院长、浙江师范学院副院长等职。一生致力于体育事业,在篮球训练和裁判方面造诣颇深。1925年回国后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裁判员组织——“中华运动裁判会”为首任会长。1928年通过考试,被美国裁判会接收为正式会员,是中国第一,批国际裁判员,此后多次担任在上海举行的万国田径赛、万国足球赛及全国运动会、远东运动会等裁判工作。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舒鸿担任男篮决赛主裁判,是奥运史上第一位篮球决赛裁判,也是奥运决赛中的第一位中国裁判。
  舒森茂(1932—),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1948年6月毕业于慈谿县立初级中学(今慈湖中学)。1955年7月在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第二机械工业部设计院,长期从事国防工业工厂设计工作近30年。除了担负工厂设计任务外,还根据多年工作中积累,编著过《离合器结构图册》《联轴器结构图册》《机械工业基础标准应用手册》等书籍,译有《现代公差的应用》,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了有关联轴器的条目。曾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学会任常务理事。1987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5年调入兵器工业部机关工作,1987年调入部下属外贸公司即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由于涉外经济工作的需要,曾出访欧洲、美洲、中东、非洲、大洋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在阿联酋工作3年。直至1996年离开工作岗位。
  虞禅卿(1896—),早年入川经商,从事银楼业,为成都老庆和银楼业主。1935年与同乡发起成立宁波旅蓉同乡会,1943年担任同乡会理事长,长期主持该会事务。
  裘明琛(1885—?),曾任上海市北货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上海市各界节约运动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商业组织委员会委员,鸿元亭记北货行经理。
  裘雪亭(1927—2014),出生在慈谿裘市(现洪塘街道)。1938年离开宁波到上海读初中,毕业后随师学针灸医术。1942年在西安上中华艺专。1951年在昆明开针灸私人诊所,后并入盘龙区人民医院,先后任针灸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兼任中医学校针灸讲师、中医学院师资训练班教授、云南省针灸学会理事。擅长中医针灸,积累了40多年的临床经验。治病严谨,手法娴熟,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在针灸医术有较高造诣,尤其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更有专长。主要论文有《小儿麻痹后遗症治疗经验》《俞募配穴在临床上应用》《放水疗法治疗肾衰竭》和《产后脸上蝴蝶斑针灸治疗》等10余篇。被誉为“针灸神手”,在国内外有一定威望,业绩载入《中国名医录》《中华英豪录》和《中国专家大辞典》。
  裘嘉丰(1924—),裘市人。1935年随父母迁居慈城镇西门外。1946年11月偕妻子田秀娟去台湾,由大表兄应昌期介绍进台湾银行工作,从一般职员逐步提升到科长、经理、行长、董事长。1994年退休。1993年11月、1998年8月曾回乡探亲,1997年捐资助建洪塘中心幼儿园,2000年再次捐资助办慈城镇老人福利事业。
  裘嘉康(1928—),裘市人。幼年就读于慈城普迪小学,1941年起便在其父开设的泰康轧米厂帮忙。1946年由其叔父介绍,到上海市机械五金公司当学徒,晚上去夜校补习初高中功课,1949年随该公司老板去台湾。1959年与大表兄应昌期合伙经营国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利华羊毛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营销、监理、副经理、经理、董事等职务,1995年退休。裘嘉康曽多次回乡探亲,并于1993年4月捐资给裘市幼儿园购置钢琴等教育设备,1994年4月又与应昌世共同捐资设立慈城中城小学教学基金。
  颜鸣皋(1920—),出生于慈谿县城(今慈城镇)。早年就读中城小学。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后赴美国耶鲁大学深造,1947年获科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任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第二机械系教授、系主任。1957年调入航空材料研究所,任航空材料研究所金属物理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授予上校军衔,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和第一、二届学位委员会冶金评议组成员。先后任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航空材料学报》《材料工程》主编,先进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主席,国际材料力学行为会议理事会名誉主席等。是我国航空材料研究创始人之一,领导建立中国第一个钛合金研究室,开创我国钛合金、高温合金的应用研究和航空材料的疲劳、断裂研究。领导并参与了高温合金、钛合金和一些新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在微观结构分析、合金强化机理、金属超塑性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主持航空材料的疲劳与断裂研究,取得了系统性、独创性的成果,为飞机安全设计、合理选材提供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专著5种。获得国家、部委级奖励多项,其中有航空航天部最高奖励——航空金奖和2001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曾亲临母校中城小学百年庆典,并将位于慈城颜家桥头的祖居捐献给慈城镇人民政府。
  薛刚平(1954—),出生于庄桥冯家村。曾在庄桥中学就读。1977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先后在杭州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学院进修。1982年赴澳大利亚阿德雷达大学深造,1986年获博士学位后又在该校做了一年半博士后研究。1988年受聘去英国伦敦国立医学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工作3年。1991年起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热带农业研究所研究员、高级研究员、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澳大利亚联邦国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这位国际知名的植物分子学专家在小麦和大麦抗旱的分子机制、禾谷类作物转基因等领域均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曾在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国际生物工程会议和全澳生物年会上作过学术报告。1998年应邀到浙江农科院讲学,次年来宁波农科所作学术报告并受聘任宁波市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技术顾问。名字和生平已列入《世界科学名人集》等工具书中。
  薛惊理(1974—),出生于陕西宝鸡扶风。1995年从宝鸡文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在宁波创业。2000年在江北区投资760万美元兴办宁波康赛妮毛绒制品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康赛妮公司曾获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浙江省优秀侨资企业、宁波市外商投资社会责任先进企业、江北区重点骨干企业、江北区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个人曾荣获浙商社会责任奖、首届十大新宁波青年、江北区第四届十大优秀青年、江北区劳动模范、宁波市“优秀企业主”、感动宁波“十佳外来务工之星”等多项荣誉。现任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香港南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海侨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是香港甬港联谊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宁波市政协第十四届港澳委员、宁波侨商会副会长、宁波市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江北区政协常委、青联副主席、工商联副主席、慈善总会副会长,香港江北联谊会创会会长。2012年被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穆时英(1912—1940)笔名伐扬、匿名子,慈谿庄桥穆家村(今庄桥街道)人,其父穆景庭是上海颇,有声望的金融商人。1930年春,在上海光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时就向施蛰存主编的《新文学》月刊投稿,发表了处女作《咱们的世界》。后相继发表了《黑旋风》《南北极》《公墓》等小说而名噪一时。其作品多发表于《现代》杂志,以感觉主义、印象主义的艺术手法,描写上海社会生活。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代表、“新感觉派的圣手”。1934年与叶灵凤合编《文艺画报》。抗日战争爆发后去香港。1939年回上海主持《中华日报》副刊,并主编《国民新闻》,次年被暗杀身亡。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交流》和短篇小说集《南北极》《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等。
  魏友棐(1909—1953)字彦忱、忱若,号穹楼,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少年时师从浙东著名国学家、教育家冯君木。在宁波商校毕业后,到秦润卿主持的上海福源钱庄当练习生,1941年出任福源钱庄襄理。参与《文汇报》的创建,并在该报初创时期主撰经济评论,还担任过上海《大公报》的社评委员。著作有《法币问题》《现阶段的中国金融》《抗战经济政策论》《战争与通货膨胀》《外股提要》《卢布和现金管理》《经济新闻知识》等。曾在《东方杂志》《钱业月报》《申报》等报刊发表论文、评论,论述货币、汇率、税收等问题。擅长书法、篆刻,洪可尧主编的《四明书画家传》谓其“善书法,以颜鲁公为宗法,与谭泽闿齐名”。
  魏永征(1941—),原名魏庸谿,慈县城(今慈城镇)人,魏友斐子。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民主与法制》杂志兼职专栏主编、《消费报》编委、《新闻记者》杂志主编。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汕头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还受香港著名爱国人士胡鸿烈、钟期荣之邀担任他们创办的树仁学院教授,讲授媒介法和新闻伦理,除早年为《民主与法制》编写过几本普法读物外,其代表作《被告席上的记者——新闻侵权论》(1994)是一本专论“新闻官司”的书,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本关于新闻法的论著,《中国新闻法概要》(1999)是对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所有有关新闻活动的规定作系统的论介,《新闻传播法教程》(2002)是国内唯一的媒介法大学教材,首印8000册即一销而空。还著有《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新闻侵权法律问题研究》、《新闻法新论》等。
  魏廷荣(生卒年不详),曾任法租界工部局华董,商团义勇团总司令,中法银公司、中华地产公司董事兼经理,是法租界大亨之一。
  附录一
  收录说明
  1、本名录主要收录近代以来见之各种记载的江北籍人士(包括祖籍、出生、家居在江北而在外创业的各界人士与若干帮江北人士。
  2、本名录所称江北是为今日江北行政区划范围,即主要包括旧慈谿山南地区即今慈城镇区域及相近区域和旧鄞县江北岸地区。
  3、1949年后江北行政区划变动较大,考虑到传统与习惯,1949年前的江北籍人士多根据其原籍贯地名加注今日地名。具体地名不清者则注明江北人字样。
  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信息局限等原因,仍有许多旅外江北籍人士特别是港台同胞没有收入本名录。
  附录二
  人名索引
  三画
  马豪(205)
  四画
  王小羽(205)王义遒(205)王仁乾(205)王凤喈(206)王幼于(206)
  王尔康(206)王本滋(207)王玉蓉(207)王江(207)王伟明(207)
  王成柏(207)王成椿(207)王仲允(208)王如璋(208)王丽云(208)
  王松茂(208)王治本(208)王建军(209)王品南(209)王盈(210)
  王荫三(210)王勉铄(210)王家权(210)王健(211)王海量(211)
  王海韵(211)王铭槐(211)王琯珑(211)王勤谟(212)王源章(212)
  王勤堉(212)方佐伦(213)方恭温(213)方起程(213)孔子瑜(214)
  孔小瑜(214)孔仲起(215)孔伯容(215)孔爱菊(215)孔峥嵘(216)
  毛荣贵(216)计亮年(216)乌一蝶(217)乌崖琴(217)贝芝芬(218)
  尹韻笙(218)
  五画
  叶启宇(218)叶起凤(219)叶琢堂(219)叶鸿安(219)叶翔皋(219)
  叶菁(219)叶墨君(220)包荣林(220)卢于道(220)卢珊舟(220)
  冯力群(221)冯子珮(221)冯士能(222)冯贝叶(222)冯心言(223)
  冯以圭(223)冯世英(223)冯开(223)冯作舟(223)冯亦璞(224)
  冯寿康(224)冯伯华(224)冯宋彻(225)冯孟颛(225)冯明之(225)
  冯明刚(226)冯定(226)冯度(226)冯昭奎(227)冯根生(227)
  冯晋臣(228)冯海华(228)冯菡芳(228)冯都良(229)冯宾符(229)
  冯漱南(229)冯梅卿(230)冯斯仓(230)冯舜华(230)冯骥才(230)
  石坚刚(230)
  六画
  朱旦华(231)朱洪山(231)朱祖祥(232)朱焕文(232)任士刚(232)
  许冰涛(232)许帼珍(233)阮维扬(233)阮福康(233)
  七画
  邬方君(233)孙鸣涛(233)孙椿如(233)孙衡甫(233)孙儒泳(234)
  成纪昌(234)成朝霞(235)吴元章(235)吴玄飞(235)吴昌永(236)
  吴福辉(236)沐久香(236)严子均(236)严仁英(237)严以霖(237)
  严开镐(238)严幼韵(238)严廷桢(239)严修(239)严信厚(239)
  严莲韵(240)严彩韵(240)严智开(241)严智怡(241)严智钟(241)
  严智珠(241)严智桐(241)严智崇(242)何达安(242)何育杰(242)
  沈元发(242)沈元魁(243)沈成樟(243)应大明(244)应云卫(244)
  应平书(245)应乐平(245)应仲艺(245)应明皓(246)应宏(246)
  应昌世(246)应昌期(246)应修人(247)应峥嵘(247)应星耀(247)
  应婷(248)应鹤山(248)应鹤光(248)李廷初(249)李寿山(249)
  李伯顺(249)李敏华(249)李浙勇(249)李储文(249)李楚源(250)
  李澍棠(250)邱琴珠(250)邵荣(250)邵一鸣(250)邵长春(251)
  邵声涛(251)邵宝兴(251)邵炎忠(251)邵洛羊(251)邵荃麟(252)
  邵勤(252)张子青(253)张子钰(253)张仁德(253)张汝钊(253)
  张成樑(253)张丽和(253)张良明(254)张宗祜(254)张宗显(254)
  张勇康(255)张斯征(255)张斯桂(255)张斯(255)张鲁庵(256)
  张曙丰(256)张曙军(256)陈光耀(256)陈训成(257)陈有运(257)
  陈军(257)陈帆青(257)陈泽环(257)陈润源(258)陈剡孙(258)
  陈莲卿(258)陈润水(259)陈晓邨(259)陈家俊(259)陈敬熊(259)
  陈嘉鹏(260)陈穆之(260)余松烈(260)陆卫(261)陆文才(261)
  陆平一(262)陆宗达(262)杨心德(262)杨乐民(262)杨河清(263)
  杨直钦(263)杨建纲(263)杨念祖(263)杨学纯(264)杨恺(264)
  杨挹清(265)杨渔笙(265)杨敏曾(265)余源海(265)
  八画
  周风华(265)周仰山(265)周仰汶(266)周志宁(266)周采芹(266)
  周宗良(266)周珂(267)周信芳(267)周柏春(268)周寅(269)
  周晋镳(269)周辅成(269)周寅初(269)周锡珩(269)周毅(269)
  林心传(270)林平甫(270)林伟纲(270)林杉(270)林志晓(271)
  林治杉(271)林莲荪(271)林韶斋(271)林镜庭(271)金诺(271)
  金燕玲(272)郑玉书(272)郑汉浩(272)郑汉涛(272)郑孝涛(273)
  郑良芳(273)郑炜显(273)郑钦予(273)郑保华(274)郑钦达(274)
  郑衍芬(274)郑道中(275)郑筱舟(275)郑雷孙(275)郑瑞庭(275)
  郑澄清(276)郑毅践(276)郑曙帆(276)郁文(276)罗一宁(277)
  罗丰年(277)罗枫(277)罗嘉源(278)罗精奋(278)
  九画
  洪一龙(278)洪民生(279)洪丕柱(279)洪丕森(280)洪丕谟(280)
  洪廷彦(280)洪廷盈(281)洪君彦(281)洪泽(281)洪吉求(281)
  洪晃(282)洪效训(282)赵小蝶(282)赵林士(283)赵家荪(283)
  赵家蕃(283)胡文杰(284)胡南耕(284)胡颖(284)柳元骅(284)
  柳若愚(285)柳维长(285)钟一棠(285)钟纯泮(286)钟英(286)
  钟章元(286)姚有多(286)姚有信(287)姚胥恒(287)姚祥兴(288)
  姚锦华(288)姚慕双(288)费绍冠(289)费祖寿(289)侯晓红(289)
  贺琳(289)俞福谦(289)
  十画
  夏飞芬(289)夏云(290)袁上岳(290)袁伦生(290)袁孟琴(290)
  袁春光(290)袁联清(291)钱止有(291)钱止维(291)钱自奋(292)
  钱罕(292)钱吟苇(292)钱尚平(292)钱难能(293)钱晋笙(293)
  钱鸿瑛(293)钱箕传(294)钱瀛官(294)徐文卿(294)徐元均(294)
  徐天舒(294)徐仲麟(294)徐庆云(294)徐伯熊(295)徐承勋(295)
  徐昭明(295)徐昭侯(295)徐訏(295)徐爽(296)徐準(296)
  徐瑞云(296)徐韬(296)徐懋棠(296)秦开宗(297)秦匡宗(297)
  秦伯厚(297)秦启宗(297)秦持一(298)秦润卿(299)秦家浩(299)
  秦善福(299)秦禊卿(299)桂兴华(299)桂裕(300)桂琳琳(300)
  凌近仁(301)唐弢(301)倪晓波(302)倪斐君(302)倪瀚波(302)
  谈家桢(302)翁菊芬(303)顾雪芗(303)
  十一画
  曹天予(303)曹天仁(304)曹南薇(304)屠呦呦(304)梁家昌(304)
  盛筱珊(305)盛蕃甫(305)梅调鼎(305)
  十二画
  傅在高(305)蒋子瑛(305)蒋惠先(306)董乐山(306)董伟达(306)
  董鼎山(306)童志鹏(307)童建人(307)童坦君(308)童祥权(308)
  童深道(309)童善长(309)葛兴运(309)葛永棋(309)葛杰臣(309)
  葛祖兰(309)葛维庵(310)葛清华(310)谢振华(310)谢植元(310)
  谢善祥(311)舒高第(311)舒鸿(311)舒森茂(312)
  十三画
  虞禅卿(312)裘明琛(312)裘雪亭(312)裘嘉丰(313)裘嘉康(313)
  十五画
  颜鸣皋(313)
  十六画
  薛刚平(314)薛惊理(314)穆时英(315)
  十七画
  魏友棐(315)魏永征(315)魏廷荣(316)

知识出处

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

《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

出版者: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本书记述了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包括综合篇、风华篇、乡情篇、近代以来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物名录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