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背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820
颗粒名称: 父亲的“背影”
分类号: I267.1
页数: 2
页码: 171-1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海外留学人员董鼎山写的父亲的“背影”文章内容介绍。
关键词: 江北区 董鼎山 宁波市

内容

【作者简介:董鼎山,1922年出生于宁波江北岸,现居纽约。当代知名英美文学兼亚洲资料专家、美籍华裔作家。本文原载张放编《董鼎山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7年3月第一版)】
  父亲的“背影”
  中学生时代读新文学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中教科书中朱自清的《背影》。真正的文学作品能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读《背影》后,我对自己的父亲也有了更亲切的感觉,往往注视他走开时快步的背影。成年以来,从不曾忘记这个形象,有时甚至在久远的记忆中把它和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形象连在一起,我想不少读者都会有这类同样经验。读后四五十年,我们在怀念自己父亲的时候,还在想起这位名作家作品,这就证明真正文学的不朽性。
  我不知怎么突然想到父亲的“背影”。当然父母的形象是经常不断留在脑海中的。一个偶然的遭遇或感触会扭动开关,把一段特别场景象活动影片一样在脑海中映演出来。我对父亲的最后一个印象也是他的背影。那已是30多年前的事了。我在出国前从上海回宁波告别。他送我上轮船时,在船码头向我招手告别,短短的逗留一下,就转身走开。
  那时他以为我出国至多不过两年。
  一般观念中的父母印象是“严父慈母”。我幼时印象恰恰相反。用“慈父严母”来形容似乎更恰当一些,母亲脾气急躁,对儿子的行为稍不如意,往往要严正处罚。我们被打屁股后伤心大哭,父亲在一旁看不过去,会含泪将我们从母亲手中抢过去。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温暖感觉还是难以形容的。这并不是说我们对“严母”的爱不怎么理解。她进入中年之后,也变为经常笑咪咪的慈祥的母亲。
  父亲唯一动手打我的时刻,是他发现我的眼睛成为高度近视。那是我在初中毕业的一年。他看我常常眯眼看东西,要试试我的眼光,就叫我站在客厅门前,指认挂在壁上的字画。我看不清,他一时光火,拍了我的后脑,使我震眩而哭泣。倒是母亲在一旁劝解:说我的近视,不过是因为自幼爱看书而已。第二天父亲带我到一家眼镜店去配了眼镜,从此眼镜就成为我脸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出国之前,父亲恰因要处理宁波的店务,独自从上海回乡居住一个时期。我很挂念,临行前与弟弟一起乘隔夜轮船回宁波去探视。因为时间局促,逗留了一天当晚便乘轮船回上海。父亲已有准备,他接受地方报纸记者的访问。我们一到,他不给我们看当日报纸所载有关我赴美留学的小新闻。他叫了一桌筵席在店中款待我们,并请朋友与店中同事作陪。他为儿子出国深造而自傲。我们一起饮了酒,吸了烟。
  那天下午四时,他送我们上轮船,道别后他在码头上逗留一下,向我们招手,就回身走开。他当然不知他将永不再见我。他的背影是我见到他的最后一瞥。
  现在回想起来,哀伤之外,还有奇异感觉;他当时的年纪较我目前的年纪要小几岁。可在我的心目中,他总是一位慈祥和蔼的接近老年的中年人,而我只是一个青年。
  父亲逝世的那年是我女儿碧雅出生的一年。但幸而他有机会看到我寄去的婴儿照片。据大哥说,他常携了照片,遍访邻居,很高兴的出示他那淡发的孙女儿照片。
  碧雅刚过她的15岁生日。我不知她长大后将会怎样怀念她的父亲。
  (1982年3月11日于纽约)

知识出处

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

《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

出版者: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本书记述了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包括综合篇、风华篇、乡情篇、近代以来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物名录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董鼎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