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家吴严彩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793
颗粒名称: 生物化学家吴严彩韵
分类号: K820.855
页数: 2
页码: 58-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的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的生物化学家吴严彩韵,吴严彩韵是国内最早从事生化研究的女学者,祖籍浙江慈谿费市(现属江北区庄桥街道),1902年6月12日出生于上海。她的祖父是老一代“宁波帮”的代表人物——严信厚,其父严子均是一位开明的商人。
关键词: 江北区 人物 严彩韵

内容

吴严彩韵是国内最早从事生化研究的女学者,祖籍浙江慈谿费市(现属江北区庄桥街道),1902年6月12日出生于上海。她的祖父是老一代“宁波帮”的代表人物——严信厚,其父严子均是一位开明的商人。她6岁进入上海中西女塾就读,15岁就中学毕业并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后自费赴美留学,1923年5月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硕士学位。6月便启程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系助教,与吴宪博士(1893-1959)一起参与了中国生物化学的创业。开始了著名的蛋白质变性问题化的研究,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学术成果,同时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营养研究,撰写并发表了《蛋白质的热变性》、《中国食物的营养价值》等学术论著。
  1924年12月20日严彩韵与吴宪在上海喜结良缘。按照校方夫妻不得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严格,规定,她不得不放弃了协和已续聘的生化助教这一工作。去美国从事食物化学研究,所写论文“牛奶、肉、面包和奶类及黄豆蛋白质营养价值保持”发表在权威刊物《生物化学杂志》上。1925年底回到北京,先尽义务帮助丈夫做研究工作,协助完成了“素食对大鼠的影响”和“北京人膳食之研究”两项重点课题。随着子女的出生,她将主要精力放在家务上,使家庭成为吴宪的港湾和加油站,帮助丈夫成为中国生物化学“巨人”吴宪一生发表的160多篇论文中,80%以上是在婚后完成的。同时她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为子女的成长付出极大的心血。在她的悉心培育下,其子女个个身心健康、兴趣广泛,学业优异,日后都成为对人类和科学有贡献的人。长子吴瑞博士是国际知名的分子生物学家,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名誉教授和北京大学生物系兼职教授,协助国内建立了生物工程技术中心。次子吴应博士是化学家,长女吴婉先和次女吴婉莲均为理学硕士,三女吴婉明博士是放射科专家。
  吴严彩韵1949年抵美国后,先后任亚拉巴马医学院的生物化学研究助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食品保藏部技术副教授。1964年,她到新成立的哥伦比亚大学人类营养研究所工作,为该所建起一个新图书馆,同时给研究生上营养学课。1971年她从该所正式退休,又应聘任纽约圣路加医院中心医学部营养及代谢组顾问,为该代谢中心闻名于美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她每周到该中心工作三天,直到1987年9月她年满85周岁为止。吴严彩韵如此长的工作年限、对科学教育事业呈现许多贡献,其敬业精神极为感人。她的工作精神和学术成就引起美国学界的关注,其名字被载入《美国科学人名录》、《国际文化名人录》、《世界妇女名人录》等多部工具书中。美国营养协会,大众健康协会、自然科学荣誉学会和英国皇家卫生学会都吸收她为会员。1982年在她80大寿之际,中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冯德培、周启源、刘思职、吴贻芳等和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均发去贺信,对这位在中美两国生物化学和营养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女性表示祝贺。
  1983年吴严彩韵与其长子共同赠款设立了“吴宪生物化学教授基金”,以资助为中国生物化学作出贡献的教授。1993年,又捐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化室设立了“吴宪图书室”,帮助该室从美国订购有关生物化学的最新书刊。
  1993年5月27日,这位著名女科学家在美国因病与世长辞,走完了她那长久、幸福而又富有成效的一生。哲人已去,风范永存,人们不会忘记这位甬籍著名女学者对科技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知识出处

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

《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

出版者: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本书记述了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包括综合篇、风华篇、乡情篇、近代以来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物名录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严彩韵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