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内桥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马径张氏》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769
颗粒名称: 村内桥亭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8
页码: 029-0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江北区庄桥街道马径村村内桥亭,水乡宁波有各种各样的桥,有半月形的拱桥,有桥上有廊屋的廊桥,有简约的平板桥,分别记述了永福桥、日新桥等。
关键词: 马径村 桥亭 日新桥

内容

在江南,在宁波,一年四季的雨是很多的,“清明时节雨纷纷”“雷响惊蛰前,四十九日不见天”“五月梅子黄时雨,大旱不过七月半”,台风来了,虽然不免兴师动众,但也带来大量的雨水。充足的雨量,使得宁波的村落周边河网密布,河畔的杨柳树,纵横的稻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摹的情境,几乎随时能在这块土地上找到。江河纵横,水上不时有捕鱼的小船经过,也有载客的船,还有运肥料、垃圾的船,只是随着汽车的普及,载客的船在20世纪中期已基本消失,现在河上、江上偶尔有一些船经过,基本是清淤泥或水草的。
  修桥铺路造凉亭,是旧时的三大公益事,宁波话常说“吃素念佛一世,不如修桥铺路一记”。把利自己的禅修功德,换成利大众的公益事,让信仰更具体而实际化。旧时,修桥铺路造凉亭也几乎是人人参与的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造好桥,有一个简单庄重的仪式,要德高望重的人先过桥。出过钱的,出过力的,如果条件允许,会在桥边上立一块功德碑,写上造桥的经过——某人倡议,某人赞成,某人慷慨捐助,最后附上具体捐助者的名单。许多桥碑,经过岁月的洗礼,文字多已湮灭,但这一份造福百姓、人人有责的心却能永久流传下去。
  水乡宁波有各种各样的桥,有半月形的拱桥,有桥上有廊屋的廊桥,有简约的平板桥。宁波的桥,多数用鄞西的梅园石构,这种紫红色的凝灰岩,细腻、易于取材,是上好的石材,用来雕刻也是极好的。桥额上通常会请人题字,一般都会请名家题写,比如北渡村,有一座听泉桥,就是著名的清末维新派代表康有为题写的。地方上的一些书法家,如张琴、高振霄、钱罕、沙孟海等,也会给一些桥题名。这些题名不一定会落上题名者的名字,因为很多桥底下都通航,把自己的名字题在高高的桥额上,对桥下来往的人不是特别尊敬。而且有一些书家特别自信,认为即使自己不写名字,懂行的人也能认得出这是谁写的。也有一些桥额是不知名的当地乡绅所写,刻得很深,虽然不出名,但也比现在的一些书法家写的要好得多。
  桥上一般都有桥栏,可以供行人倚靠休息。桥栏这个地方,因为人来人往,所以新鲜事特别多。旧时的通信和现在天差地别,网络时代的信息传递快捷,真假难辨,旧时就更不用说了。“南门外三市撞死了一只小羊”传到鼓楼前,就变成了“三市死了一个小娘”,来来往往的行贾坐商,带来的各地的新鲜事,在这里汇编,并传往村里的各个角落,这些传闲话的人,被称为“桥头老三”。
  马径村也有许多桥,这些桥都是平板桥,用以连接桥两岸,简单实用,跨度也不大,一来桥下不通大船,二来无须奢侈摆阔,平实牢固,桥额上题上桥名,名下记有建桥时间。每每看到这种简易的纪年,像看到一句警世的偈语。“世上常见百年树,世上少见百年人”,桥这类建筑物,看似只是一种建筑,但也是有生命力存在的。
  永福桥
  该桥建于1773年,横跨童家河塘,为马径村东西向的主要通道。桥长12.87米,宽2.56米,单孔跨度3.17米,是一座石砌单孔平板八字桥。南侧桥板刻有“永福桥”“乾隆癸巳年建”字样。永福桥设计简单、实用,保存基本完整。
  日新桥
  该桥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马径村新桥头,横跨牌楼港河,桥上原设木栅,是马径村南北相交的通道。桥长13.7米,桥宽4.7米,跨度4.4米,是一座石砌单孔平板八字桥。西侧桥板刻有“日新桥”“乾隆年建”字样。整体基本完整,形制简单、实用,是江南村落小桥的典型范制。
  马径村街亭
  该街亭建于民国甲子年(1924年),位于村中心。亭边原有村河流过,是古马径村中心,也是出入马径村的必经之地。街亭是当地流行的一种独特的公共建筑,具有休息、交流、出行送别和象征等多种功能,是非常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
  马径村的凉亭是过街亭,它的样子就像一座硬山顶的房屋,只不过是四面通风的。屋檐下都有以柱子为脚的长凳,是老百姓“讲大道”的地方。村民纳凉、聊天常聚于此,公共利用率较高。街亭呈长方形,石柱木屋梁架,上覆两坡顶,小平瓦屋面,石柱顶上通过榫卯和木头短柱交接,木架构简洁、朴实。据调查,梁架未动,维修时只修葺过瓦屋面原有六根方石柱,后背面中间石柱损毁,20世纪90年代维修时用木柱替换,柱间有三条石板凳,供人休息。石柱上有亭联两幅,字迹端庄工整,并有年代标记:民国甲子年(1924年)。南面石柱亭联:晓日初生姑暂坐,夕阳将下莫迟行;北柱亭联: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传统道德修养的培养以耳濡目染的方式浸润人心。

知识出处

马径张氏

《马径张氏》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分人文篇和人物篇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童姚马径张,铜钿银子好打墙”“马径张氏家谱家训”“马径张氏宗祠”“村内社庙”“村内桥亭”张斯桂兄弟——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宁波人“张汝钊——人生没有白走的路”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永福桥
相关作品
日新桥
相关作品
马径村街亭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