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径张氏家谱家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马径张氏》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766
颗粒名称: 马径张氏家谱家训
分类号: K820.9
页数: 8
页码: 012-0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江北区庄桥街道马径村家谱家训,分别记述了马径张氏家谱、家训。
关键词: 马径村 张氏 家谱 家训

内容

家谱
  在乡村,人们极少重视家庭档案,凡是老物、家什、衣饰,包括证件、票据,一旦过期没用,都难逃被嫌弃被扔之命运。除非是金银首饰,因为值钱,会代代相传。除此之外,还有一份重要的“传家之宝”就是家谱。家谱并非人人都有,一般一个家族有一套,不过记录的历史有长有短。旧时,族长太公会谦虚地说:“虽然我们家族家谱短,但我们对家教也是重视的。”但历经“文革”,许多家谱已被当作“四旧”烧毁,仅有部分被保存了下来,弥足珍贵。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地方志与家谱是读史查史经常要碰到的文献档案资料。方志多半能看得到,但许多家谱里的珍贵文献不一定会公开。清初史学家万斯同给方苞看明史《列传》的目录。方苞很奇怪,问他为什么目录中记载江南一带人物多而其他省份的人物却少。万斯同向他解释说,这是因为江南一带重文藻,人死后都有状、志、家传,其他地方很少,只能根据《实录》编写,但《实录》所载极简略,对这些人的事迹又不能凭空而构,所以只能把他们附于大传之后,实在不能附,“则惟据《实录》所载,散见于诸《志》,此所谓不可如何者也”。大概也可以这样理解,江南地方经济条件好,重视文化教育,所以撰写收集个人的档案资料较多,编史书的时候,参考的材料就多,因此列入传记系列的就多。
  “盛世修谱”,家谱又开始热门起来。家谱里有大量的人物传,大都是家族中较有成就的。编修家谱其实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人来到这个世上,其实雪泥鸿爪,苦且短,呼吸之间,一辈子就过去了。大部分人并非叱咤风云的人物,不会有单独的传记来记录其生平。但家谱不一样,家谱里面,只要出生三天以上,有取过名字,都会记录,包括每个人最简单的“生娶卒葬”:生于何时,娶谁做妻房,生有几子几女,逝于何时,埋骨哪里。虽然简单,但这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平等记录。小时候听老先生讲故事,说修谱的人必须是有功名的人,因为修谱的时候,列祖列宗都盯着,是否遗漏,是否实事求是。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大祸即临,只看那油灯的光都是绿的。这类怪谈,极类《聊斋》,鬼神之事自然不足以谈,这种说法,大概也是为了警示修谱必须认真,必须尊重每一个生命。
  修家谱,最重要的是和亲睦族,传递一家人需要团结的理念。从家谱来看,虽说同姓同族血缘更亲一些,但追溯源头,都是中华儿女,子生孙,孙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每个人都宠爱自己的子女,但对其他人的子女也应该兼爱,孟子所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是应倡导的大爱。
  家谱里记录了许多家训,这是家教的重要内容,我们面临的文化环境千变万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何让孩子们从小明辨是非、激浊扬清,让公正、公平、自律、守纪等意识渗透其心田,需要好的教育。因此,耳濡目染的家教是十分重要的。家训一类的话语都是长辈写给晚辈看的。陶渊明《杂诗十二首》之六有言:“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我们小的时候,总是嫌弃老人教育孩子时话多啰唆,等自己有孩子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到自己话也很多。但话虽然多,却都诚实。知堂先生说:“古人的家训这一类东西我最喜欢读,因为在一切著述中这总是比较的诚实,虽然有些道学家的也会益发虚假得讨厌。”又说:“我常想,一个人做文章,要时刻注意,这是给自己的子女去看去做的,这样写出来的无论平和或激烈,那才够得上算诚实,说话负责任。”在南宋宰相史浩的著作中,有一篇《童丱须知》,童丱即童蒙,是教育孩子的。《童丱须知》开篇陈述创作意图:“予起身寒微,颇安俭素。非官至,未尝陈觞豆。退处率多暇
  日,间口占数语以训儿孙,使知事君事亲、修身行己之要。录之几百篇,目曰《童丱须知》。不敢以示作者,姑藏其家。欲其易晓,故鄙俚不文。然比之嘲风弄月,则有间矣。留心义方者,有取于斯焉。”所谓“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实仰仗良好的家教。历史上的《朱子家训》《颜氏家训》都十分有名,我们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又说“富不过三代”,一个家族的兴起和发展都要依靠家教。
  最后一个是家谱的学术作用,涉及人类学、历史学等多个方面。
  马径张氏家谱
  马径张氏家谱在历史上有过几次较大的编修。第一次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张大基(字性本,号恒畦)先生等编修的《马径张氏草谱》(该谱首先绘制了马径张氏谱系,并采《浙江茅山张氏宗谱》)和乾隆年间由张夏声(字符音)先生等编修的《马径张氏“五二四房”房谱》。两谱均以张宰为马径张氏始迁之祖,惜已失传。
  第二次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张肇梅(庠名梅,字春占,号耐仙)聘请谢海槎先生等编修的《马径张氏印谱》。该谱将《马径张氏草谱》和《马径张氏“五二四房”房谱》合为一谱,今未见原本。
  第三次是民国十五年(1926年)由张宏订(庠名鸿鼎,字百铭,号柏龄,又号幼竹)和张锡尧(字企唐,又字憩棠,号雪晓)先生等编修的《慈东马径张氏宗谱》,在宁波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均有藏本,马径张氏家庙永思堂有藏本复印件。
  从2010年开始,历时3年,重修《宁波马径张氏宗谱》。全谱收入前言和序文8篇,凡例3篇,家训与排行表各1篇,世系图与外编世系图各1套,记、传赞、状述、寿赠、艺文、墓文、杂录等计144篇,跋文和后记2篇。所成谱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次编修与前一次编修时隔87年,将1926年到2013年在宁波的族人信息基本收齐,但在宁波之外的族人信息多有漏缺。
  家训
  马径张氏家训从敦孝友、端品行、课诵读、勤耕种、择交友、慎嫁娶、严丧祭、戒奢华八个方面来教育自己的子孙。
  这八条家训,虽不多,从字面意义上看也并不难理解,但千百年来,谆谆教诲的无非儒家这些修身齐家的理念,只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却是非常难的。
  第一条是敦孝友。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儒家最重要的伦理道德即为孝,人生之初,就要处理与父母、兄弟之间的关系。“首孝悌,次谨信”,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关系处理好了,人生的大多数关系也就处理好了。
  第二条是端品行。端品行是立身之本,在端品行里翔实地记录了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许许多多,非常细碎。可以看出来,家训就是父母的絮絮叨叨。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许多人,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做起来往往是“死蟹一只”。许多道德知识,其实从幼儿园开始就在教育,到后来,还是有许多人会做错。“勿以机巧愚人,勿以权诈弄世,勿尚游侠之行,勿为轻薄之谈,勿以博弈饮酒结纳匪类,勿以游惰放纵贻笑乡邻;存心宜忠厚,勿利己而害人;处事贵和平,勿恃才而傲物”。
  第三是课诵读。在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从事举业是显亲扬名的晋升之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从一个种田人,到穿红袍的状元郎,科举能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现在说起科举,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批评声,不过在旧时代,这是唯一一种较公平的选才方式。比其他国家的选官制度要高明许多。而且不从“学而优则仕”的角度出发,读过书,从事其他行业,能理解得更快些。旧时,读书并不普及。读书人非常少,“书犹药也,可以医愚”,提倡读书,提供义学,是维续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金科玉律。“务使以《经》《书》为本,以《子》《史》为用,以唐宋诸大家古文为驱使。”家训里还详细提到了书目,而且说读书如炼九转丹,不可操之过急,这些话都非常有道理。
  第四是勤耕种。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良好的经济条件,多数是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旧时生产力低下,一夫不耕,则有人因此饥饿,一女不织,则有人因之受寒。而且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这些个简单道理,朴实易懂。
  第五是择交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不慎,容易跌入无穷深渊。
  第六是慎嫁娶,娶新妇,嫁女儿,首要考虑人品,而不是财产,娶了不好的新妇,再多再好的嫁妆、财产,也会因为持家不慎而败亡,选择女婿也是如此。
  第七是严丧祭,慎终追远是深入国人骨髓的理念。有条条框框的规定要遵守,而且并非表面上走一个过场,要切切实实做好各种事,做到对祖先的尊重。发自内心。
  第八是戒奢华,“生财之道有二,开其源而节其流而已。勤农桑所以开其源也,尚俭约所以节其流也。”通俗易懂的老话常说,“会赚不如会俭”,一旦生活奢侈,挥霍无度,那赚再多的钱,有再大的家业也会分崩离析,宛如冰消。
  这些家训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引经据典,有说理,有议论,有排比,无微不至,是一篇多好的家教论文!试想,子孙聚集在家庙祠堂中诵读这些教诲时,会有多少人因为许多事情没有做到而脸红?会有多少人因为许多道理暗合于行而窃喜?

知识出处

马径张氏

《马径张氏》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分人文篇和人物篇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童姚马径张,铜钿银子好打墙”“马径张氏家谱家训”“马径张氏宗祠”“村内社庙”“村内桥亭”张斯桂兄弟——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宁波人“张汝钊——人生没有白走的路”等。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