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750
颗粒名称:
分类号: P942.557.7
页数: 2
页码: 401-4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江北地区的自然地理、井的情况。
关键词: 江北地区 自然地理

内容

董孝子井(DǒngxiàozǐJǐng)位于慈城镇古县城内太湖路与太阳殿路交叉口西侧。光绪《慈溪县志》载:“董孝子井,县东南一里,在慈溪巷林家桥西。相传孝子凿,井甃尚存有汉篆‘孝子董黯之井’六字。”该井为东汉孝子董黯为母饮水所凿,故名。宋方山京《慈井》诗:“古井千年尚著名,只缘慈孝不胜情。碧烟自好浓霜白,何必溪流擅独清。”
  官井(GuānJǐng)位于慈城镇古县城内外。光绪《慈溪县志》载:“一在鼓楼西偏,一在塔山西北路侧,常盈不涸,绀碧甘美。”井属官方为民所凿,故名。明陈茂义《官井》诗:“名泉袅袅碧山隈,山径胡奴日几回。自是丈夫怜抱瓮,莫教架竹引泉来。”
  金家井(JīnjiāJǐng)位于慈城镇古县城金家井巷内。光绪《慈溪县志·井》载:“金家井,县东南半里许,金家井巷内。”为旧时金氏所凿,故名。八角井(BājiǎoJǐng)位于慈城镇古县城杨家巷东南。光绪《慈溪县志·井》载:“八角井,县治东二百余步(杨家巷东南)。”因井口呈八角形,故名。
  冷水湾井(LěngshuǐwānJǐng)位于慈城镇湖心村大湾自然村。光绪《慈溪县志·井》载:“冷水湾井,县东南七里,顺济庙前。源出白龙湫,泉甘冷,里人筑亭其上,以便行者饮憩。”因井处于冷水湾中,故名。明冯元仲《冷水湾》诗:“滞暑寻山寺,迎凉拂素琴。潭寒时洗砚,树古半成阴。散发过花屿,披襟坐竹林。题诗满苔壁,拈与老僧吟。”
  祇树井(QíshùJǐng)位于慈城镇虹星村赭山半腰。光绪《慈溪县志·井》载:“祇树井,县南一十里(赭山寺义园东北)。”处于树旁,故名。清杨兆熊诗:“祇树本无树,取以名其井。地非一由旬,泥洹探智猛。净瓶沾溉多,慧日长圆影。”
  阮公井(RuǎngōngJǐng)位于慈城镇黄山村前黄山山麓。光绪《慈溪县志·井》载:“阮公井,县西南一十二里(前黄山麓)。相传阮公隐此,常以井水和药济人,屡著灵验。今水味甘冽,其色深黛,居民多取汲于此。”为阮公所凿,故名。
  方井(FāngJǐng)位于慈城镇公有村杨莫家自然村。光绪《慈溪县志·井》载:“方井,县西北二十里(梅源庵西)。井石甃作方式,水不竭。”以井呈方形,故名。村落旧名方井头。
  费井(FèiJǐng)位于洪塘街道荪湖村原费家自然村。光绪《慈溪县志·井》载:“费井,县东一十五里,荪湖之滨。明永乐时,里人费稽所凿,泉甘而洌,虽旱不涸,人便汲焉。”故以费氏得名。
  清费志云《井铭》:“荪水之滨,黄冈之麓。有泉凼凼,大造亭毒。溅若流珠,澄如漱玉。可以乐饥,可以湔濯。懿与上祖,于是饘粥。流泽孔长,井养食福。载清载浊,宛潬洄洑。汲之无穷,何逊湖渌。”
  沈家井(ShěnjiāJǐng)位于洪塘街道鞍山村留车桥自然村。光绪《慈溪县志·井》载:“沈家井,县东一十五里(留车桥北大岙内),泉甚清冽。”为沈氏所凿,故名。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江北区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志记述的内容,包括经济机构实体、地理环境实体、自然风貌实体、民间村落、人文古迹等诸方面,以追溯地名的由来、演变、内涵、所在位置、归属为主要内容,把地名的现状与社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江北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董孝子井
相关作品
官井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