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746
颗粒名称:
分类号: P942.557.7
页数: 2
页码: 395-3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江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潭的情况。
关键词: 江北地区 自然地理

内容

白龙潭(BáilóngTán)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北3千米的湖心村。光绪《慈溪县志》载:“白龙潭,县东南七里,花墅湖上,水出岩间,又名冷水湾。上有龙王祠,宋建炎三年(1129)正月六日并淳熙十四年(1187)六月十九日据赐庙额。宝祐六年(1258)正月敕赐顺济庙。国朝光绪十八年(1892)敕加封号布泽。”因龙王为白龙,故名。明会元、状元杨守勤有《白龙应祷记》。明钱文荐《白龙潭》诗:“寒潭虽一泓,灵迹已千载。洞杳知难测,崖劣恐有碍。窥壁残涎冷,叩扃乱云晦。印师久不兴,听法何由再。”
  虎潭(HǔTán)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的黄山村前黄山。光绪《慈溪县志》载:“虎潭,县西南一十二里(前黄山)。清泉一泓,冷逼毫发,居民取以酿酒,不减钱唐梅花泉水。”以潭之气势命名。
  枇杷潭(PípáTán)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的赭山北麓。光绪《慈溪县志》载:“枇杷潭,县西南一十里(赭山北麓)。一蹄涔耳,虽旱不涸,远近往取汲焉。”因潭形似枇杷,故名。清杨庆槐《枇杷潭铭》:“一泓止水,形似枇杷。时有蛰龙,腾空攫拿。琼浆一滴,霖雨万象。”
  天井潭(TiānjǐngTán)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7.5千米的五星村淘箩湾(统称茅山)中。光绪《慈溪县志》载:“天井潭,县西北二十五里(茅山)。宋刘扬祖隐居之地。有潭天成,名天井,扬祖汲处也。蜥蜴时出,旱暵祷之辄雨,人皆谓其精忠所致。俗名其山曰茅尖山。潭圆径六尺许,迤东北曰中潭,又有下潭。”今山与余姚市相岙村成插花山。清费志云《天井潭》诗:“岫云夏参差,岩泉秋呜嗌。幽居窃逍遥,木落无人迹。鱼鸟两相投,飞潜同幽适。繁华不入梦,枯坐泯追惜。”
  龙尾潭(LóngwěiTán)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10千米的公有村,原云湖乡政府驻地。光绪《慈溪县志》载:“龙尾潭,县西二十里云湖之滨。”龙尾潭在龙山龙尾庵前,分东西两潭,四周砌石,中为石砌拱桥,俗称龙眼,旱而不涸。
  乌石潭(WūshíTán)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7.5千米的乌石尖山上。光绪《慈溪县志》载:“乌石潭,县西南二十里,芦山东峰之巅。宽仅亩余,而潭水沦漪,清澈无底。”以乌石尖山得名。
  黄鳝冈潭(HuángshàngāngTán)位于慈城镇政府北3.5千米的八面山中。光绪《慈溪县志》载:“黄鳝冈潭,县北五里,九都二图。峰峦层复,云霞鲜丽,望之知为神区。成化间,山顶石裂,出一巨鳝,金色四射,半天风雨,化龙而去,因名为黄鳝冈。夜见其山头闪电,则次日必雨。”潭以黄鳝冈得名。
  九龟潭(JiǔguīTán)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北4千米的马鞍山顶,即骠骑山。光绪《慈溪县志》载:“九龟潭,县东北一十五里,骠骑山之顶有龙宅焉,时作十龟出见。邑令张春皓升湖州司李,当湖旱甚,张以令慈日祷于十龟而应,遂率郡人祷焉,祈得一龟以去,留于湖。故名九龟。”宋张春皓《十龟潭祈雨》诗:“缘萝蹑磴共跻攀,水色山光远近间。一勺龙蟠通海窟,半空虎啸隔尘寰。石潭云冷人稀到,溪路苔生马倦还。早望云霓施圣泽,何难菅屦步灵山。”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江北区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志记述的内容,包括经济机构实体、地理环境实体、自然风貌实体、民间村落、人文古迹等诸方面,以追溯地名的由来、演变、内涵、所在位置、归属为主要内容,把地名的现状与社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