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740
颗粒名称:
分类号: P942
页数: 5
页码: 362-3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江北地区自然地理、岭的情况。
关键词: 江北地区 自然地理

内容

桃花岭(TáohuāLǐng)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0千米处,坐落于灵山(江北政区图中统称马鞍山)一带,通往洪塘街道鞍山村、荪湖村。东西走向,全长约2.5千米,有近千年历史。光绪《慈溪县志》载:“桃花岭,县东三十五里。按自东而西,俱隶慈溪境,其北旁出者乃入镇海境耳。雍正志谓半属慈半属镇。镇海志谓西界慈溪者,均误。”因古道经过的山谷处桃树丛生,古人常攀岭观花,故名。路面宽约1—1.5米,局部用鹅卵石铺砌。旧为上山作业和观光步道,通往马鞍山会龙庵。今辟为登山健身旅游步道,延伸至荪湖水库大坝处。
  杨岭(YángLǐng)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5千米处,坐落于猪头山中,通往慈城毛力村。南北走向,全长约1.5千米,已有千年历史。光绪《慈溪县志》载:“杨岭,县东一十五里,荪湖岭之西。一名新岭,俗呼为小岭。南通荪湖,北通宝峰孔家山地,颇幽僻,昔人游宝峰庵者多由此岭下。有溪曰杨溪。”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成。元戴表元《登新岭》诗:“荦荦确确白石溪,绵绵茫茫青草蹊。四山阴雪径灰色,六月杜鹃深树啼。田庐经漂有高下,麻豆满坞无东西。隔岩飞流送人语,对面暄风吹马蹄。只今莫辞榔栗枝,与子更上巑岏梯。登高意远会有极,回首烟海令人迷。”
  黄泥岭(HuángníLǐng)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5千米处,坐落于猪头山东南侧。东西走向,经过荪湖通往慈城镇湖心村,全长约2.5千米,有千年历史。光绪《慈溪县志》载:“黄泥岭,县东南一十五里(荪湖岭西)。往小灵峰经此。北有义山。”因山体多黄泥,故名。局部鹅卵石铺成。是旧时游览花屿湖与荪湖的必经之路。
  荪湖岭(SūnhúLǐng)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5千米处荪湖水库北侧。南北走向,通往镇海区汶溪,全长约1.5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古道经过荪湖而得名。路面宽约2米,鹅卵石铺成,上下陡处有台阶。旧时为洪塘北面的主要通道。今大部分已改建为公路。光绪《慈溪县志》载:“荪湖岭,县东一十里。其北下数十步,有勺泉,甘而冽,虽旱不涸。其旁有亭,曰勺泉亭。”清费志云《勺泉亭》诗:“秋到小亭无,身游列画图。残花间自落,归鸟静相呼。天外罗云薄,村边露树枯。此行犹未已,隔水问前途。”
  姜官岭(Jiāngguān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北1.5千米处东门村与慈湖人家社区之间,坐落于东山南,塔山北。东西走向,通往慈城古城与慈湖人家,全长约0.5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光绪《慈溪县志》载:“姜官岭,县东三里。相传其先姜姓者所开,故名之。”路面宽约2米,鹅卵石铺成,上下有百级登山台阶。是旧时慈溪县城东面通往花屿湖的主要陆路通道。2010年改为公路隧道。
  马岙岭(Mǎ’ào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北1.5千米处东山村东侧,坐落于东山西南。西向东南走向,通往慈湖人家,全长约0.6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光绪《慈溪县志》载:“马岙岭,县东二里。有思南府知府刘廷仪墓。”以岙得名。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成。旧为慈溪县城往东的陆路通道。
  东岭(Dōng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北2千米处上岙村东侧,俗称东悬岭。光绪《慈溪县志》载:“东岭,县东三里。按雍正志,山岭分列于山,出东悬岭山。”南北走向,通往鄮里。全长约1.5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就,上下山均有上百级台阶,岭上原有玉泉亭。是旧时慈城地区连接鄮里及东北地区的主要通道。2000年改造为慈骆公路。下岭至毛力水库段尚存。东岭后邱家山中,原有明代应天府尹赠都察院副都御史孙懋墓。岭东麓有明礼科给事中冯景浩墓。东岭后阳嘉山中,有明代献县知县向朴墓。清钱滨《东悬岭》诗:“翠微深处路三叉,雨后游踪滑似沙。记得山亭曾小憩,忙从樵担捡兰花。”
  留车岭(Liúchē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北2千米处上岙村东南。西北往东南走向,通往慈湖人家。全长约1.5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岭下岙口可停车,故名。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就。是旧时郊区通往花屿湖通道之一。
  姜湖岭(Jiānghú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南3.5千米处白米湾狮子山西北麓。东往西折北折西走向,通往原山西村。全长约1千米,已有近千年历史。因古道从姜湖东北面经过而得名。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就。旧为狮子山东与西的连接通道。
  高岭(Gāo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北2千米处,坐落于八面山东侧处上午岙山之巅。光绪《慈溪县志》载:“高岭,县东北三里。跨危峰之巅,蛇行以度。”南往东北走向,通往毛岙村。全长约2.5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古道从山顶经过,故名。路面宽约1.5—2米,鹅卵石铺成,中途向西有贫道。山顶原有歇脚屋宇,今废。是旧时慈溪县城通往东北方向的主要通道之一。
  毛岭(Máo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北2.5千米处,坐落于花瓶山北侧,上岙村东北,与东悬岭相接。西往东走向,通往毛力村。全长约1千米,有上千年历史。光绪《慈溪县志》载:“毛岭,县东北五里。山毛茂密。”故名。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成,迂回曲折。旧为鄮里通往慈溪县城的主要通道之一。2000年部分改建为慈骆公路。
  踌躇岭(Chóuchú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处,坐落于大猫山西侧,戚家岙自然村。南往北走向,通往鄮里、毛力村。全长约2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古道所经山谷险峻,人行至此有踌躇不前之意,故名。路面宽约1—1.5米,部分鹅卵石铺成。是旧时鄮里通往花屿湖的重要通道。东北岭脚原有宝莲庵。明钱文荐《登踌躇岭》诗:“峻岭终须陟,踌躇且莫前。松声寒带雨,石气径生烟。立马崔嵬外,听鸿惨淡边。溪南旧茅屋,冷落已多年。”
  陈福岭(Chénfú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北5千米处,坐落于大猫山南侧。东南往西北走向,通戚家岙。全长约1.5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古道经过吉祥广福寺,故名。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成。是旧时花屿湖东南往西北的环湖道。明冯元仲《福岭晴岚》诗:“顽岚罨岭白于蓝,蒸出浓阴雨意酣。才得放晴拕屐去,带岚走到北山南。”
  刺桐岭(Cìtóng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7.5千米处,坐落于三勤村羊角尖山中,亦称牛轭岭。南北走向,通往余姚市罗江镇芦山寺。全长约0.9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古道两侧多刺桐树,又因岭形似牛轭,故名。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成,有上百级台阶。岭脚有开庆庵。是旧时当地的主要通道。
  傅家岭(Fùjiā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7.5千米处,坐落于珉山南侧,黄山村讴思桥西南。东西走向,通往三勤村。全长约0.5千米,有千年历史。光绪《慈溪县志》载:“珉山,县西南一十五里,其南有岭,曰傅家岭。北有小山,曰蚌山,东则石埠桥。”因岭是傅姓铺砌而成,故名。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成。是旧时当地的主要通道。
  白芦岭(Báilú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7.5千米处,坐落于三勤村羊角尖山西侧。东西走向,通往余姚市罗江镇芦山寺。全长约1.5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光绪《慈溪县志》载:“白芦岭,县西南一十五里..下为白芦岙,其居民有仙传禁方,治产难,今犹验。”因古代上岭前要经过姚江边芦苇丛,芦花开时白茫茫一片,故名。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成。是旧时村民进出或去芦山寺的必经之路。明向朴《白芦岭》诗:“眼底黄茅兼白苇,秋风飘处触虚舟。每因放鹤登高岭,惊起沙边自在鸥。”
  孔家岭(Kǒngjiā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3千米处,坐落于妙山村哈山东侧,珠春岙自然村前。南北走向,通往五湖村。全长约1千米,有千年历史。因是孔姓铺砌而成,故名。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成,有少许台阶。旧为五湖村至慈溪县城的主要通道。
  浒梢岭(Hǔshāo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北1.5千米处,坐落于浮碧山北。光绪《慈溪县志》载:“浒梢岭,县北,接浮碧山。”东西走向,通往小北门与石刺岭。全长约0.3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古道经过慈湖水边,岭短,故名。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成。旧为环湖道。
  石刺岭(Shícì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北1.6千米处,坐落于八面山西侧。南北走向,西侧有两个岔道,分别通往五湖村上南岙、丁家自然村。全长约5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古道中石牙锋利似刺,故名。路面宽约1.5—2米,鹅卵石铺成。主道与岔道共有上千级台阶,中途有亭。石刺峰麓原有明代石峰书院。光绪《慈溪县志》载:“石刺岭,县北一里,石蹬蟠纡迤逦,接县治。”旧为慈溪县的交通要道。岭上原有泗洲堂。岭下南麓原有明代河南道监察御史冯泰墓。石刺岭应家屿有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沈教墓等。明钱文荐《石刺岭》诗:“拒辙石牙厉,句衣棘刺凶。孤迹信难往,绝顶讵易逢?坐厌冤鸟哭,行忧乳虎冲。归与暝烟会,隔溪催疏钟。”
  徐白岭(Xúbái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10千米处,坐落于公有村燕窝山与华山之间。南往西北走向,通往慈溪市关头村。境内全长约0.2千米,已有千年历史。据传,该岭由徐姓铺设,又经白石头山,故名。路面宽约1—1.5米,鹅卵石铺成。旧为云湖至山北慈溪的主要通道之一。
  高岙岭(Gā’oL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7.5千米处,oàǐ坐落于五联村峻路头自然村中。南北走向,通往金沙村。全长约0.3千米,已有千年历史。因峻路头自然村建于通往金沙村的山坡高处,岭从村中过,故名。路面宽约2米,鹅卵石铺成。南端有一石拱桥,上岭有二十余级台阶,村中道旁有一池。光绪《慈溪县志》载:“高岙岭,县西北一十五里,九都四图。”旧为云湖至山北的必经之路。
  曹家岭(Cáojiā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7.5千米处,坐落于金沙村西南。西往东北走向,从公有村龙王堂通往金沙村叶家。全长约2米,有近千年历史。据传,金沙村最早的住户是曹氏,古道从曹氏开始兴建,故名。路面宽约2米,鹅卵石铺成,古道旁砌立排水沟,雨季水泄路面,清澈照人。旧为云湖至慈溪市方家河头村的重要通道,连接夹岙岭、桃花岭、石柱岭的必经之路。近年被改建成水泥路。光绪《慈溪县志》载:“曹家岭,县西北一十五里,九都四图。”
  石柱岭(Shízhù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7.5千米处,坐落于金沙村东石柱山西北。西往东走向,通往镇海区九龙湖。境内全长约0.6千米,已有近千年历史。因古道经过石柱山,故名。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成,有台阶,路侧有云岫寺。《慈溪县志》载:“石柱岭,县东北二十五里(石柱山西北)。石柱寺由此出入,折而西,可至金沙岙。”旧为金沙至镇海的主要通道,今下段改建为水泥路,上段为旅游登山步道。
  桃花岭(Táohuā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10千米处,坐落于金沙村东北望海尖山西南侧。由北往南折东走向,北通慈溪市方家河头村,南往金沙村,东通镇海区九龙湖横溪自然村。全长约5千米,境内约2千米,有上千年历史。因古道两侧旧时有大片野生桃树,古人常赏花于此,故名。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成,有台阶。旧为山南至山北、山东的主要通道之一。今辟为登山步道。光绪《慈溪县志》载:桃花岭南,有宋宝祐中期建的资西寺。清王铿《过桃花岭》诗:“桃花开未开,踏破岭云来。春色杳然去,涧泉流不回。人烟出林远,日影落山颓。村店招人歇,停舆且举杯。”
  黄泥岭(Huángní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10千米处,坐落于公有村后清明山西侧。南北走向,通往慈溪市后茅山自然村。全长约1.5千米,有近千年历史。因古道处于黄泥山中,故名。路面宽约1米,局部由鹅卵石铺砌。旧为云湖至三北地区的简易通道。光绪《慈溪县志》载:“二十五都外四图,亦有黄泥岭,不甚著名。”岭南有普同庵。
  长溪岭(Chángxī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10千米处,坐落于南联村西侧。东南往北走向,通往慈溪市关头自然村。光绪《慈溪县志》载:“长溪岭,县西北二十五里。溪行可五六里..岭上有亭,曰仰止亭。”境内长约1千米,有上千年历史。因古道倚溪而筑,山高溪长,故名。路面宽约1.5—2米,用鹅卵石、条石铺成,有数百级登山台阶。旧为慈溪县连接山北地区的交通要道,“最为地方要道”。岭湾处有吴越礼部尚书冯叔和墓。光绪《慈溪县志》中载有19位文人、名宦为长溪岭赋诗。明阮震亨《过长溪岭》诗:“半肩幞被一溪烟,人在危峦不敢前。借问巾车何太缩,钱刀世界奈何天。”
  西悬岭(Xīxuán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处,坐落于勤丰村陈家边自然村的西侧。光绪《慈溪县志》称西岭。东往西至白鸽凉亭后分南北二道,北通往妙山村珠春岙,南通往国庆村枫湾。全长约2.5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古道位于慈溪县城西,与东岭相对称,故名。路面宽约1.5—2米,全部用鹅卵石、条石铺成,共有数百级台阶。旧为慈溪县城至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岭上白鸽凉亭北原有太平庵,旧名西岭庵。清叶元坤《过西悬岭》诗:“停舆踏翠上层冈,塔畔风吹佛座香。岖径石凹苔嵌绿,破亭墙凸粉颓黄。牧儿枕笛眠荒冢,野老肩锄话夕阳。笑我偷闲闲未得,匆匆归路逐云忙。”
  圆方岭(Yuánfāng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10千米处,坐落于南联村西南,长溪岭南。东往南折西走向,通往余姚市相岙村。全长约1.5千米,境内长约0.5千米,光绪《慈溪县志》称俞坊岭,有近千年历史。因古道经过俞氏作坊,故名。路面宽约1.5—2米,鹅卵石铺成。旧为云湖至西乡的重要通道。1934年为备战抗日,改建成简易公路,称慈洋公路(原慈溪县城至洋山殿)由慈溪县城大西门外出发,经圆方岭,过塔岭,直达山北沿海地区。至今岭上路基尚存,宽约3米。,
  夹岙岭(Jiā’ào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北12千米处,坐落于金沙村桃花岭西,百档山东侧。南往西折北走向,通往慈溪方家河头村。全长约2.5千米,岭陡而长,上下有数百级台阶,已有千年历史。因古道途经南北两岙之间,故名。路面宽约1.5米,用鹅卵石与条石铺成,中途有歇脚屋宇。旧为山南至山北的交通要道。
  程虎岭(Chénghǔ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北10千米处,坐落于五联村东、小黄泥尖山南侧。西北往东南走向,通往毛岙村。全长约2.5千米,已有千年历史。因古道处于深山中,旧时山中有虎,为提示行人路程不安全,故名。又传,此岭是古代一位姓程名虎的绅士铺石筑路而成,故名。路面宽约1.1米,用鹅卵石与条石铺成,陡处有台阶。旧为云湖至东乡的主要通道之一。
  九曲岭(Jiǔqū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12千米处,坐落于金沙村西北百档山上。东南向西北走向,通往慈溪市关头村。全长约3千米,有近千年历史。因古道经过山头较多,呈曲线,故名。路面宽约1.5米,局部用鹅卵石铺成。旧为云湖地区至山北地区的一条简易通道,中途有多条南北岔道。
  沈家岭(Shěnjiā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4.6千米处,坐落于五湖村北山中。南往北走向,通往里郭岙自然村。全长约0.8千米,有数百年历史。因岭为沈姓开辟,故名。路面宽约1米,局部用鹅卵石铺成,是北山下自然村至里夹岙自然村的简易通道。
  裘墅岭(Qiúshù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北4.2千米处,坐落于陆家山与石塔山之间。西北往东南走向,通往镇海区汶溪乡。全长约0.8千米,有数百年历史。因岭由裘姓铺设,且岭侧有别墅式楼房,故名。路面宽约1.5米,鹅卵石铺成。岭上原有亭,1970年建毛力水库时被毁。
  羊岭(Yáng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6千米处,坐落于五星村村委会驻地西侧。东南往西北走向,东起溪塘头自然村,南起石道地、田畈自然村,北至天井庵,折西通往余姚市相岙村董家自然村,折东通往八字村郭塘岙自然村,中途岔道折西通往余姚市陆家岙自然村。全长约4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古道形似羊肠小道,故名。路面宽约1.5—2米,用鹅卵石铺成,中途登高与下坡处设有数百级台阶。山顶有泗洲佛堂,曾作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联络处,今设有江北区新四军研究会陈列室。旧为当地至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至陆家岙庙进香的必经之路。今泗洲佛堂西侧部分已辟为盘山公路。
  半松岭(BànsōngLǐng)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7千米处,坐落于八字村郭塘岙滑石湾山西侧。南往北走向,南起郭塘岙大坪地,北至余姚市相岙地界俞坊岭。全长约1.5千米,已有上千年历史。旧时古道经过的山谷半边古松遮掩,故名。路面宽约1.5米,用鹅卵石铺成,有过溪小石桥,上百级登山台阶。其岭脚南有东汉时期郭塘岙窑遗址。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江北区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志记述的内容,包括经济机构实体、地理环境实体、自然风貌实体、民间村落、人文古迹等诸方面,以追溯地名的由来、演变、内涵、所在位置、归属为主要内容,把地名的现状与社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