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729
颗粒名称: 水利设施
分类号: TV6
页数: 12
页码: 234-245
摘要: 本文记述宁波市江北区水利设施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水库、山塘、闸。
关键词: 宁波市 江北区 水利设施

内容

水库
  五婆湖水库(WǔpóhúShuǐkù)位于慈城镇五湖村村委会驻地前。东至水楼自然村,南至下南岙山脚,西至湖头自然村,北至村委会驻地。旧名姥婆湖。相传古时,此地有山水冲刷而成的天然湖,深浅不一,人类难以利用,当地五位老婆婆出资请人疏浚整理,形成较为正规的人工湖泊,故称姥婆湖。五位老婆婆过世后,为了纪念她们的功绩,改称五婆湖。1954年,为抗旱灾,由政府出资,当地人民出力,在五婆湖所在地扩建宁波专区第一座水库。工程于1955年1月开工,1956年冬竣工,名五婆湖水库。水库由大坝、输水洞、溢洪道等组成。大坝高13.6米,坝顶高程16.35米,坝顶长308米,宽2米;坝型为黏土斜墙坝;输水洞位于大坝北端,混凝土圆形涵管,管长60米,最大输水量0.56立方米/秒,出口控制为铸铁插板式闸门;溢洪道位于大坝南端,为开敞式溢洪道,进口底高程13.09米,宽19米,最大泄洪能量57立方米/秒。水库集水面积2.4平方千米,总库容150万立方米。建水库时,淹没土地239亩,迁移村民35户。工程投工50万工,完成土方18万立方米,石方0.4万立方米,混凝土100立方米。投资21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5万元,社队自筹6万元。1992年,加固大坝背水坡投入资金37万元。在水库外建有2条灌溉支渠。2003年,建立水库水情自动遥测系统。
  英雄水库(YīngxióngShuǐkù)位于慈城镇西北7.5千米处的云湖山区中。东至五联村,南至张家桥自然村,西至大南头山,北至公有村。旧名云湖岙,因岙中有天然生成小湖,四周山上有成片野生梅花树,花开似彩云,倒映湖中,故名。1958年11月扩建水库,1959年7月大坝出现滑坡,1962年9月受6214号台风影响,大坝冲塌。1965年7月,大坝发生整体滑坡。至1974年4月,在英雄的劳动人们奋斗下,水库终于稳固地筑成,故名英雄水库。水库由大坝、迎水坡、背水坡、非常溢洪道、泄洪洞、灌溉涵洞等组成。大坝高15米,加防浪墙1米,共16米,坝顶长400米,宽4米,坝底最大宽度235米,系软土地基;迎水坡1∶2.5,由0.5米×0.3米×0.1米混凝土预制块铺盖;背水坡1∶2.25,由0.5米×0.3米×0.18米块石铺盖;坝顶由彩色混凝土小方块铺盖;非常溢洪道设于大坝西端两山间的堰口处,为闸门控制5孔泄洪闸,每孔净宽3米,下泄流量168.7—184.24立方米/秒;泄洪洞设于大坝西端山中,为岩基拱涵隧洞,俗称山洞,洞长97米,洞径4.5米(高)×3.5米(宽),进口高2.8米,出口高1.8米,最大泄洪流量57立方米/秒,水经东大河入慈江;灌溉涵洞设于大坝东端,原洞长64米,加固后洞长108米,进口高5.3米,出口高3.3米,由两扇1.2米×0.6米铸铁斜闸门控制,最大过水量1.5立方米/秒。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5.8平方千米,总库容985.28万立方米。建水库时,淹没土地1621亩,拆迁房屋349间,迁移村民135户、619人。工程投工130万工,完成土方56万立方米,石方11.9万立方米,混凝土600立方米。投资37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10万元,社队自筹260万元。1997年,白蚁防治投入5.2万元。2003年,建立水库水情自动遥测系统。2006年,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入资金1400万元。总投资累计1775.2万元。
  荪湖水库(SūnhúShuǐkù) 位于洪塘街道荪湖村北。东至马鞍山西麓,南至荪湖村,西至猪头山东麓,北至镇海区山界。旧时有湖,因多香荪,故名荪湖。1957年2月起扩建为水库,大坝经逐年稳固加高,至1965年底完工。水库以荪湖得名。水库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洞等组成。大坝高8.3米,坝顶长326米,其中主坝长220米,副坝长106米,坝顶宽3米,1994年加做1米高防浪墙,迎水坡与背水坡均为石砌护坡;溢洪道设于大坝右端,为开敞式,进口底高程5.98米,宽13米,最大泄洪流量24.52立方米/秒;输水涵洞设于大坝左端,为浆砌条石方涵,洞径0.9米×1米,由铸铁斜板闸门控制,最大输水量1.5立方米/秒。水库集水面积1.88平方千米,总库容141.84万立方米。建水库时,淹没土地400亩,拆迁房屋27间,迁移村民10户、32人。工程投工6万工,完成土方6.5万立方米,石方0.48万立方米,混凝土150立方米。投资14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万元,社队自筹12万元。1994年,水库进行维修加固等,国家又投入资金139万元,总投资153万元。2003年,建立水库水情自动遥测系统。
  姜湖水库(JiānghúShuǐkù) 位于慈城镇白米湾村西南。东至狮子山西南麓,南至山东村,西、北至山西村。旧时有湖,本地姜氏舍地一顷筑成,故名姜湖。1963年10月扩建为水库,1965年5月建成,以姜湖得名。水库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等组成。大坝高11.5米,坝顶长120米,宽4米,为心墙坝;溢洪道为开敞式,底宽5米,进口高7.12米,最大过水量2.16立方米/秒;输水涵管长130米,为直径0.25米圆涵管。水库集水面积0.23平方千米,总库容16.6万立方米。
  毛力水库(MáolìShuǐkù) 位于慈城镇毛力村北。东至陆家山,南至毛力村,西至大斗山,北至毛岙村。旧名鄮里,“十三都谓之小鄮州,以其贸易繁盛也”。1970年12月26日开工建水库,1978年4月竣工。因“鄮里”与“毛力”方言音近,为书写方便改称毛力。水库由大坝、溢洪道、泄洪洞、输水洞等组成。大坝为心墙坝,坝基为卵石夹黄泥地基,坝高26.5米,坝顶高程35.58米,坝顶长约400米,宽4米,坝基宽122.75米,迎水坡1∶2.5,背水坡1∶2,采用块石护坡;溢洪道设于大坝右端,于1981年6月至1982年12月开设,为宽顶堰,进口底高程31.5米,出口有两级陡坡,设2孔3米平板混凝土闸门控制,最大泄洪流量43.99立方米/秒;泄洪洞位于大坝左端,为拱涵隧洞,洞长112米,洞径1.5米×2.25米,进口底高9.5米,最大泄洪量9.5立方米/秒,该隧道为施工时导流洞,由斜插板拉杆式闸门控制;输水隧洞位于库区西东悬岭下,洞长1229米,洞径3米×2.4米,由两孔平板钢闸门控制,进口底高程14.2米,最大输水量9.4立方米/秒。水入慈城镇东城河。建水库时,淹没土地427亩,拆迁房屋617间,迁移村民244户、1000人。工程投工190.56万工,完成土方69.5万立方米,石方3万立方米,耗用木材686立方米,钢材176吨,水泥1921吨。总投资603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23万元,社队自筹380万元。1998年,对大坝进行了白蚁处理。2003年,建立水库水情自动遥测系统。
  山塘
  立新山塘(Lìxīn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公有村水观口自然村。俗称立新水库,以破旧立新中的“立新”命名。1958年,为山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8米,长80米,为土坝,两侧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3.8平方千米,总库容0.7万立方米。
  西岙山塘(Xī’ào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八字村郭塘岙自然村西北。俗称西岙水库,因该山塘处于郭塘岙内西首的岙中,故名。1958年,为岙中山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8米,长42米,为土坝,两侧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2.1平方千米,总库容0.7万立方米。
  季岙山塘(Jì’oShntá
  àāng) 位于慈城镇八字村季岙自然村东北。俗称季岙水库,以季岙自然村得名。1965年,为农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5米,长45米,为土坝,两侧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3.5平方千米,总库容0.8万立方米。
  廿四爿地山塘(Niànsìpándì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五星村阮夹岙自然村西北侧。俗称廿四爿地水库,因山塘北侧山岙中原有廿四爿梯田,故名。1958年,为农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6米,长60米,为土坝,两侧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3.5平方千米,总库容0.5万立方米。
  石桥头山塘(Shíqiáotóu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南联村李园岙自然村北。俗称石桥头水库,因山塘下方有过溪石桥,当地称石桥头,故名。1958年,主要为村民用水而建造,坝高6.5米,长80米,为土坝,两侧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3.1平方千米,总库容1万立方米。
  长溪岭山塘(Chángxīlǐng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南联村西长溪岭东侧。俗称长溪岭水库,以古道长溪岭得名。1958年,为山岙中农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5米,长50米,为土坝,两侧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3.2平方千米,总库容0.5万立方米。
  架桥头山塘(Jiàqiáotóu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金沙村上新屋自然村东北侧。俗称架桥头水库,因山塘下方有座架桥头桥,故名。1958年,为山岙中农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6.5米,长70米,为土坝,两侧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5.4平方千米,总库容1.5万立方米。1994年为解决山区村民用水,安装自来水时,该山塘改建为饮用水蓄水库,大坝采用混凝土块石砌成,库容扩大,增至2.5万立方米。
  大坟圈山塘(Dàfénquān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金沙村溪坑沿自然村后。俗称大坟圈水库,因筑山塘时,岙中有一处大坟圈,故名。1964年,为农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2米,长15米,为土坝,设有输水涵洞,集雨面积3.2平方千米,总库容0.15万立方米。
  黄夹岙山塘(Hungjiāàāng) 位于慈城镇勤丰村陈家边自然村北。俗称黄夹岙水库,
  á’oShntá因该山塘坐落于黄夹岙中,故名。1955年,为农田灌溉和村民用水而建造,坝高4.5米,长150米,为土坝,设有输水涵洞,集雨面积3.5平方千米,总库容4万立方米。
  楼家山塘(Lóujiā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五湖村水楼自然村北。俗称楼家水库,以自然村中楼家得名。1958年,为山岙中农田灌溉和村民用水而建造,坝高4.2米,长41米,为土坝,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4.2平方千米,总库容0.7万立方米。
  里夹岙山塘(Lǐjiā’ào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五湖村里夹岙自然村西侧。俗称里夹岙水库,以里夹岙自然村得名。1958年,为农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5米,长52米,为土坝,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4.6平方千米,总库容0.4万立方米。
  橘子山山塘(Júzishān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五湖村里夹岙自然村东侧。俗称橘子山水库,因该山塘东南北三面是橘子园,故名。1965年,为里夹岙村民和农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4.2米,长45米,为土坝,设有输水涵洞,集雨面积4.2平方千米,总库容0.5万立方米。
  南岙山塘(Nán’ào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五湖村上南岙自然村。俗称南岙水库,以南岙得名。1958年,为当地村民和岙中农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4.2米,长42米,为土坝,设有输水涵洞,集雨面积4.6平方千米,总库容0.4万立方米。
  牛屙岭山塘(Niú’ēlǐng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三勤村村委会驻地西南。俗称牛轭岭水库,因音近,误写成“屙”,以当地的牛轭岭得名。1965年,为山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6米,长65米,为土坝,两侧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0.04平方千米,总库容0.45万立方米。
  白湖岭山塘(Báihúlǐng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三勤村网滩自然村北白芦岙中。俗称白芦岭水库,以当地的白芦岭得名,因方言音近,误写成“湖”。1965年,为当地的农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8米,长60米,为土坝,两侧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0.16平方千米,总库容1万立方米。
  大岙山塘(Dà’ào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三勤村村委会驻地北。俗称大岙水库,以当地的山岙俗称大岙得名。1965年,为农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5米,长100米,为土坝,两侧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0.18平方千米,总库容0.8万立方米。
  罗湾岙山塘(Luówān’ào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三勤村螺湾自然村。俗称螺湾水库,以当地史称螺湾得名,因音近,为书写方便改为“罗”。1965年,为农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3.2米,长50米,为土坝,两侧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0.09平方千米,总库容0.6万立方米。
  刺桐岭山塘(Cìtónglǐng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三勤村村委会驻地西北。俗称刺桐岭水库,以当地的刺桐岭得名。1966年,为山地用水而建造,坝高4米,长50米,为土坝,设有输水涵洞,集雨面积0.01平方千米,总库容0.1万立方米。
  小岙岭山塘(Xiǎo’àolǐng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三勤村村委会驻地西。俗称小岙岭水库,以当地的小岙岭得名。1967年,为山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4米,长50米,为土坝,设有输水涵洞,集雨面积0.03平方千米,总库容0.05万立方米。
  上岙山塘(Shàng’ào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上岙村村委会驻地北。俗称上岙水库,以上岙村得名。1958年,为农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4.5米,长120米,为土坝,两侧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3.9平方千米,总库容0.8万立方米。
  太平庵山塘(Tàngāntáipí’nShāng) 位于慈城镇妙山村朱村岙(原名朱村)自然村南侧,因山塘南侧原有太平庵,故名。1958年,为农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4米,长50米,为土坝,设有输水涵洞,集雨面积4.2平方千米,总库容0.3万立方米。
  李家斗山塘(Lǐjiādǒu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毛岙村南。俗称李家斗水库,因旧时有李家岙自然村(后废),山岙形似斗,故名。1964年,为山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4米,长39米,为土坝,设有输水涵洞,集雨面积4.5平方千米,总库容0.4万立方米。
  大斗山山塘(Dàdǒushān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毛岙村东南大斗山中。俗称大斗山水库,以大斗山得名。1964年,为山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3.5米,长28米,为土坝,设有输水涵洞,集雨面积7.6平方千米,总库容0.4万立方米。
  裴夹岙山塘(Péijiā’ào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毛岙村西北。俗称裴夹岙水库,以裴夹岙得名。1958年,为岙中农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4.2米,长50米,为土坝,两侧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8.5平方千米,总库容0.9万立方米。
  王孟井山塘(Wángmèngjǐng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毛岙村北。俗称王孟井水库,因临近山塘有口王孟井,故名。1958年,为山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3.8米,长36米,为土坝,两侧设有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集雨面积6.4平方千米,总库容0.4万立方米。
  石门山塘(ShíménShāntáng) 位于慈城镇毛岙村西北。《江北区志》称里石门。俗称石门水库,因旧时溪中曾设有石门,故名。1958年,为山地灌溉用水而建造,坝高3.2米,长30米,为土坝,设有输水涵洞,集雨面积5.2平方千米,总库容0.2万立方米。
  闸
  保丰碶(BǎofēngQì) 位于文教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千米的范江岸社区东南侧蔡家河东端。宋《宝庆四明志》载:“民借此碶之利,则丰年可保,故名‘保丰碶’。”1989年重建,2014年重修,闸为2孔,孔净宽6米。闸东通姚江,为城区内河防汛排涝闸。
  马家闸(MǎjiāZhá) 位于文教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1.5千米的原马家自然村(今双东坊社区)西南侧,以原马家自然村得名。1982年建成于蔡家河西端,为2孔,孔净宽6米。主要用于防汛排涝。
  胜利堰船闸(ShènglìyànChuánzhá) 位于文教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千米的华辰大桥西侧,翠柏河北端。因原有堰,1961年为阻咸蓄淡,改建为垂直龙门式外节制闸,以抗咸成功,取得胜利之意,故名。1966年改进为手动操作高低轮斜面平运升船机。1977年改进为半自动继电器控制斜面平运升船机。闸北通姚江,主要为航运服务。今旁设有翻水站。
  甲门闸(JiǎménZhá)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7.5千米的灵山村东,方家河北端,因近镇海区界,为江北区第一道闸门,故名。1980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北通慈江,为防汛抗旱闸。
  灵山闸(LíngshānZhá)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7千米的灵山村前胡家新河北端,以灵山村得名。200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北通慈江,为防汛抗旱闸。
  红旗大闸(HóngqíDàzhá)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3千米的葛家村北江北大河上,因是“文化大革命”初红旗飘飘时期建造,故名。始建于1966年冬,建成于1967年。大闸为4孔,孔总净宽12米,采用人力、电动两种启闭。闸东南达甬江,西北接慈江,是江北区抗旱防汛的重要闸门之一。
  坑塘庵排涝闸(Kēngtáng’ānPáilàozhá)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5千米的联群村北坑塘庵(原名跨塘庵)自然村东,排涝河上。因旁有排涝站,闸为排涝站配套,故名。
  青林闸(QīnglínZhá)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5千米的青林渡西,故名。1962年建成于青林河上,为单孔,孔净宽3米。2011年重建,为2孔,孔净宽6米,闸南通姚江,主要用于防汛。
  中心闸(ZhōngxīnZhá)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的中心河(今名庄桥大河)南段,故名。2007年建成,2孔,孔净宽6米,闸南通姚江,主要用于防汛抗旱。
  泗港闸(SìgǎngZhá)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千米的十八湾河西段,与洪塘街道交界处。因旧有四港口闸,音近,改为今名。光绪《慈溪县志》载:“四港口闸,县东南一十五里,在德门乡。宋开庆间废。清道光某年,里人居兆康妻某氏重修,同治中费泩等又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建,闸为2孔,孔净宽6米,闸西北通慈江,为防汛抗旱闸。
  梅林闸(MéilínZhá)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5千米的梅林公交车站东侧,故名。始建年代不详。今建于庄西河南段,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南通姚江,主要用于防汛抗旱。
  更楼闸(GēnglóuZhá)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5千米的联群村更楼自然村,故名。始建年代不详。闸位于河东更楼小河上,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西通庄桥河,为防汛抗旱闸。
  李碶渡船闸(LǐqìdùChuánzhá)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千米的李家村庄桥河与铁路河口。因该闸处于李碶渡附近,是内河至姚江的过船船闸,故名。1962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南临姚江,亦用于防汛抗旱。
  孔浦大闸(KǒngpǔDàzhá) 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1.5千米的原孔浦村南江北大河上,以孔浦得名。始建于1966年冬,建成于1967年。大闸共4孔,孔总净宽15.2米,其中1孔为船闸,1998年停用;另3孔为排水闸,设计流量为62立方米/秒。闸南通甬江,是江北区建在江北大河上的重要水闸之一。
  皇龙江排涝闸(HuánglóngjiāngPáilàozhá) 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5千米的河西村黄龙港河东端,故名,亦称黄龙港排涝站。1994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东通江北大河,主要用于防汛。
  河西福利院闸(HéxīfúlìyuànZhá) 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5千米的河西村南侧,旁有福利院,故名。1964年建成于江北大河上,为4孔,孔总净宽12米。是江北区防汛抗旱的重要闸门之一。
  湾头西周闸(WāntóuxīzhōuZhá) 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3.5千米的原湾头西周村,故名。1985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西通运河,为防汛抗旱闸。清定河闸(QīngdìnghéZhá)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5千米的原湾头清定河上,故名。1970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北通姚江,为防汛抗旱闸。
  医疗机械厂闸(YīliáojīxièchǎngZhá) 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5千米的西卫桥村东北侧,因旁有医疗机械厂,故名。1985年建成于西大河上,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通西大河,与镇海区交界,为防汛抗旱闸。
  压赛堰翻水站闸(YāsàiyànFānshuǐzhànZhá) 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2千米的压赛村西南姚江边,因旧称压赛堰,1962年始建翻水站,1991年重建翻水站,并设闸,故名。闸于1990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西通姚江,主要用于抗旱。2013年3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一个点。
  姚江大闸(YáojiāngDàzhá) 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3千米的姚江公园东南侧姚江上,故名。1959年建成,为36孔,每孔净宽3.3米,总净宽118.8米,是宁波市最大、孔数最多的闸门,俗称姚江大闸。闸南称姚江下江,水流往南折东经甬江入东海。主要用于防海潮入侵、防汛排涝。2013年重修。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及相关遗产群由陆埠大浦口闸、丈亭三江运口老街和姚江大闸组成,2011年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运河船闸(YùnhéChuánzhá) 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3千米的姚江大闸东运河上,故名。亦称姚江船闸。始建于1980年,建成于1983年,按7级航道标准设计,为提升式船闸,可容50吨级船舶通航。2000年10月重建,2004年10月竣工,按5级内河航道标准设计,以启闭式为300吨级船舶通航。闸为单孔,净宽12米。闸北通姚江,闸南折东经甬江通东海,是宁波市外海通往内河的主要航道。
  小西坝闸(Xiǎoxībà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千米的横山村西官山河南端,地属小新坝,因音近,俗称小西坝,故名。1993年建成,为4孔,孔总净宽16米,旁有翻水站,1969年建,1991年停用。闸南通姚江,是江北区抗旱排涝的重点水利工程设施。2013年3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一个点。
  茅家河赵家闸(MáojiāhéZhàojiā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千米的赵家村东茅家河上,故名。1994年建成,为2孔,孔总净宽8米。闸北通慈江,南达姚江,主要用于防汛。
  裘市大河横山闸(QiúshìdàhéHéngshān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5千米的横山村北裘市大河上,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横山闸,县东南一十里,闸夫二名,旧名横山堰。”1994年重建,为2孔,孔总净宽8米。闸西通官山河,为防汛抗旱闸。
  茅洲闸(Máozhōu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5千米的慈江上,因旧有茅洲闸,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茅洲闸,县东南十五里,旧名茅砧碶。沾其利者,鄞、慈、定三邑。水源有二,一自慈溪小江,一自余姚分水。先是,碶西五里外有赵氏地横截其前,江流不得通。宋宝祐五年(1257)丞相吴潜市其地,浚为管山河,于是西江二百余里之水悉汇于碶之上。碶旧有闸,启闭以时。闸废,,更为堰,水源中隔,而水之利又不得达于碶之下,乡民陈词于郡,亟遣吏相度,遂于旧闸基之旁,别为新闸,立四石柱,分为五眼,比旧增九尺。后以江面旷阔,深葑穿漏,有泄无蓄。元至正元年(1341),郡人倪可久等请于总官王元恭,塞旧闸,去三十余丈,买田二十亩,开掘东西六十丈,通江潮,置碶闸五眼,余田十三亩,佣食人夫居守。其后复废,倪可久移置闸东五里(按:此即化纸闸),地势增高,潮不及港,乃于闸东二里(按:此指旧闸言)四港口增置小闸,民亦不蒙其利。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乡民苏安等诉于官,主簿李子谦相度其宜,迁复故址。岁久损漏,天顺六年(1462),郡守陆阜复加修葺,设闸夫二名,岁给工食。康熙间载入全书。”1955重建,为单孔,孔净宽3米。今为慈江内河防汛闸。
  市福利院闸(Shìfúlìyuàn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北4千米的市福利院西侧,故名。196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南通慈江,北通安山河,为防汛抗旱闸
  横山头排涝闸(HéngshāntóuPáilào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5千米的横山村西,因旁有排涝站,故以村、站命名。1990年建成于横山河上,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西通官山河,主要用于防汛。
  荪湖王家闸(SūnhúWángjiā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千米的荪湖村王家自然村东南侧,故名。1978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东为荪湖水库泄洪河,主要用于防汛。
  荪湖村排涝闸(SūnhúcūnPáilào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千米的荪湖村南慈江边上,因地属荪湖村,旁有排涝站,故名。1978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南通慈江,主要用于防汛。
  畜牧场闸(Xùmùchǎng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千米的原畜牧场西,宝云庄河上,故名。始建年代不详。闸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西通慈江支流,主要用于防汛。
  赵家村排涝闸(ZhàojiācūnPáilào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的赵家村东北侧,故名。1978年建成于茅家河上,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增设20寸排涝泵站。1980年又加设28寸排涝泵。闸北通慈江支流,东南通茅家河,主要用于防汛。
  周陈闸(Zhōuchén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千米的周陈村东北侧,故名。1976年建成于江北大河上,为2孔,孔总净宽6米。闸北通慈江,主要用于防汛。
  跃进浦闸(Yuèjìnpǔ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千米的西江村西南侧河滩浦上,以“大跃进”时期的名称取名。旧时有王家浦闸,光绪《慈溪县志》载:“王家浦闸,县东南十五里,小新坝东,旧在永明庵前,明洪武中,里人王元之重建,始迁今所。”1966年重建时改称跃进浦,闸设2孔,孔总净宽6米。闸南通姚江,为防汛抗旱闸。
  裘市新闸(QiúshìXīn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千米的裘市村东南。光绪《慈溪县志》载:“裘家闸,在西屿乡(按:在今裘市村)。”今因新建,故名裘市新闸。1966年建成于裘市大河上,闸为2孔,孔总净宽6米。闸南通姚江,为防汛抗旱闸。
  下梁闸(Xiàliáng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千米的林家村下梁自然村南,故名。1963年建成于茅家河上,为2孔,孔总净宽5.6米。闸南通姚江,为防汛抗旱闸。
  会元闸(Huìyuán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千米的裘市村东南。据《慈溪县志》“玉湖池”中记载,池为明总兵裘市锦所凿,通市河,设闸,以放水。后裔裘连,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传胪(即二甲第一)。后人以会元作闸名。1958年重建,为单孔,孔净宽2.5米。闸东北通裘市大河,为防汛抗旱闸。
  回龙庵闸(Huíngā)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千米的邵家渡村西北,因闸旁ló’nZhá旧有回龙庵,故名。1958年建成于东升河上,为单孔,孔总净宽3米。闸东南通姚江,为防汛抗旱闸。
  和平闸(Hépíng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南4千米的旧宅徐村南,以和平年代建造,故名。1966年建成于一横河南端姚江边,为单孔,孔净宽3米。旁有1969年建的翻水站,1991年停用。闸南通姚江,为防汛抗旱闸。
  洪塘翻水站闸(Hóngtángfānshuǐzhàn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南3千米的林家村,茅家河南端。因该翻、排水站是江北区设置在洪塘的重点水利工程,故名。1991年建成,分为排涝出水闸2孔,孔总净宽8米;排涝进水闸2孔,孔总净宽8米;抗旱进水闸5孔,孔总净宽20米;抗旱出水闸2孔,孔总净宽8米。闸南通姚江,北连茅家河。
  潺浦闸(Chánpǔ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5千米的孙家丽园东南洋市中心河南端姚江边。因位于旧时的潺浦,故名。1953年建成于洋市街河,为2孔,孔总净宽6米。俗称杨徐闸。旁原有1976年建的潺浦抗旱翻水站,1982年停用。闸南通姚江,北连洋市中心河,为防汛抗旱闸。
  顾家弄闸(Gùjiālòng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南4千米的旧宅村南,原顾家弄自然村南侧,故名。1948年建成于西河南端,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南通姚江,为防汛抗旱闸。
  山下沈闸(ShānxiàshěnZhá)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偏北约4千米的山下沈自然村,故名。1976年建成于慈城镇白米湾村中心河上,为单孔,孔净宽3米。水入中心河通慈江。
  慈湖东闸(Cíhúdōng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北,慈湖东,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慈湖东闸,县东北一里,潦涨则泄,旱则闭之,民田有赖。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浚慈湖,修复旧闸,改为碶。”今为单孔,宽约2米,水入东城河。
  慈江大闸(CíjiāngDà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5千米的民丰村方郑自然村前区境慈江西端慈江上,故名。始建于1972年2月,当年12月竣工,共设9孔,总净宽33米,交通桥桥面。是江北区保护全区农田水利的重点工程设施。
  彭山闸(Péngshā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2千米的彭山西北麓东大河上。光绪《慈溪县志》载:“彭山闸,县西南五里,又名彭山堰,在县之西北西屿乡,有水出群山间,迤而东来,未至县五里,所抵彭山入于江,濒江有闸,潴水以备旱,霖潦则泄之。岁久闸废,水无所潴,潮入河淤。宋淳熙十三年(1186),邑簿赵汝积率乡人凡田于西者,亩出钱三百,撤故闸址,悉以石为之,长一十一寻(八尺为一寻)、广四寻,中阔丈有二尺,扃以层板,使便启闭,西乡之田受利既博,复修斗门,比旧基有加焉。通下流,贯邑中。因旧河而浚,广一丈五尺,深七尺,中广二丈六尺,深如之舟楫通行,邑下之田亦资灌溉。闸夫一名。”今彭山闸东侧闸槽尚存。槽柱上“宋淳熙十三年”字迹清晰,已被江北区文物管理所载入《江北遗珍》丛书中。古闸废,新闸南移约100米,因建于彭山下,故名。1990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4米。水于东大河入慈江,是妙山片抗旱排灌的主要闸门之一。
  大洋桥闸(Dàyángqiáo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的观庄村前颜河上。2000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北通慈江,为防涝闸。因邻近铁路大洋桥,故名。
  洞桥闸(Dòngqiáo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南3千米的白米湾村中心河上。1980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北通慈江,为防涝闸。因原有拱形石砌洞桥,故名。
  袁家畈闸(Yuánjiāfà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的原山西村袁家畈自然村山西河北端,故名。197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北通慈江,为防涝闸。
  应家河闸(Yīngjiāhé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南1.5千米的原山西村应家自然村,故名。1976年建成于应家河上,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北通慈江,为防涝闸。
  洪家闸(Hóngjiā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南1千米的原山西村管山洪家自然村,故名,亦称管山闸。始建年代不详,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于官山河北段,1991年底整治官山河时重修。闸北通慈江,以防涝为主。
  大周家闸(Dàzhōujiā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的原山西村大周家自然村山西河西端,故名。始建年代不详,为单孔,孔净宽3米。1991年底整治官山河时重修。闸西通官山河,为防涝闸。
  护门闸(Hùmé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前,南护城河东端,为南门一带蓄、排水而建,故名。1974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河水汇东城河入慈江,为防涝闸。
  大庙畈闸(Dàmiàofà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北1千米的东城河中上段,因上段原有灵应庙,俗呼大庙,东侧田称大庙畈,故名。1987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5米。为蓄水、排涝之用。
  十八湾闸(Shíbāwā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2千米的浦丰村十八湾河东段,故名。1972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为浦丰村蓄水、排涝之用。闸东通彭山河(即东大河)入慈江,以防涝为主。
  童家闸(Tóngjiā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4千米的民丰村童家自然村前童家河西端,故名。2007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5米。闸西通郭塘河,为防涝闸。
  刘家闸(Liújiā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4.5千米的向上村上刘自然村前刘家河东端,故名。1973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东通郭塘河,为防涝闸。
  双门头闸(Shuāngméntóu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的三联村双门头自然村东南侧,中横河东端,故名。197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东通东大河,为防涝闸。
  八字闸(Bāzì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5千米的八字村八字桥旁中心河上,故名。197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南通中心河,闸北折西与郭塘河相通,为防涝闸。
  傅家闸(Fùjiā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5千米的八字村傅家自然村傅家河西端,故名。197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西通中心河,为防涝闸。
  盆山闸(Pénshā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5千米的五星村盆山自然村西北楼盆河上,故名。197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西通郭塘河,为抗旱防涝闸。
  黄吉浦闸(Huángjípǔ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3千米的浦丰村与民丰村交界的中心河南端。黄吉浦,《慈溪县志》称王子浦、王桥浦。因音近,今名黄吉浦。闸于1975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南通慈江,是妙山片抗旱防涝的主要闸门之一。旁有妙山万亩排涝站。
  杨枝闸(Yángzhī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的国庆村杨枝桥自然村北,杨家河东端,故名。1974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东通东大河,为防涝闸
  。
  楼家闸(Lóujiā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3.5千米的妙山村楼家沿自然村楼盆河东端,故名。1973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东通东大河,为防涝闸。
  谢郎闸(Xièláng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6.5千米的王家坝村王家坝自然村西南姚江边埋庙河上。因原有谢郎浦,故名。始建于1981年,建成于1982年,共7孔,总净宽21米。闸南通姚江,集排水、抗旱、过船于一体,是慈城西南地区农田水利设施的重要工程之一。旁有谢郎闸翻水站、排涝站。
  翁家浦闸(Wēngjiāpǔ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5.5千米的王家坝村焦家山自然村焦家山河南端。因原有翁家浦,故名。196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9米。闸南通姚江,为防涝、蓄水闸。
  洪陈闸(Hóngché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的洪陈村村委会驻地洪陈河南端,故名。1951年建成,为2孔,总净宽5.8米。闸南通姚江,为防涝、蓄水闸。
  乍山浦闸(Zhàshānpǔ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的虹星村塘路下自然村塘路下河南端。因旁有赭(即乍)山古渡、赭山浦,故名。始建年代不详,闸为单孔,净宽2.8米。闸南通姚江,为防涝、蓄水闸。
  半浦村站闸(Bànpǔcūnzhà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南4千米的半浦村东南姚江塘河上,俗称半浦翻水站,故名。1961年建成,1982年翻水站停用。闸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南通姚江,为防涝、蓄水闸。旁有半浦翻水、排涝站。
  老潺浦闸(Lǎochánpǔ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南5千米的半浦村姚江塘河上。因旧有潺浦闸,故名。1966年重建,闸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南通姚江,为防涝、蓄水闸。
  三板桥闸(Sānbǎnqiáo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南1千米的慈江三板桥南西侧中横河上,以三板桥得名。197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2米。闸北通慈江,为防汛闸。
  太平桥闸(Tàipíngqiáo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的慈江太平板桥南东侧,故名。1969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9米。闸北通慈江,南通张陆河,为防汛闸。
  堵江沿闸(Dǔjiāngyá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2.5千米的新华村堵江沿自然村西侧,故名。197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西通西大河,东通乍浦分界河,为防汛抗旱闸。光绪《慈溪县志》载:“堵江闸,县西南五里,东有多稼亭,光绪六年(1880)捐建。”今闸属重建。
  步云闸(Bùyú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3.5千米的杨陈村苏梁河(今名埋庙河)上,因旧有步云桥,亦有闸(清光绪年间废),故名。1969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西南通往谢郎闸,东北通往慈江,为防汛抗旱闸。《慈溪县志》载:迤南有寿桥闸,西有皋拜桥闸。今均废。
  马路闸(Mǎlù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的黄山村东南马路河上,故名。197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西通安仁河,为防汛抗旱闸。
  沃家闸(Wòjiā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的双顶山村沃家自然村西侧安仁河上,故名。1978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南通苏梁河(即埋庙河),北通慈江,为防汛抗旱闸。
  杨家桥闸(Yángjiāqiáo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的黄山村杨家桥自然村南侧,故名。197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东通安仁河,西为西王岙河,为防汛抗旱闸。
  联勤闸(Liánqí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6千米的黄山村西讴思河上,因该闸位于原联勤村村委会驻地附近,故名。1971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北通慈江,南通姚江,为防汛抗旱闸。
  安仁闸(〓nré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4千米的黄山村东安仁河上,故名。197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北通慈江,南通姚江,为防汛抗旱闸。
  讴思闸(〓usī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6.5千米的龚冯村讴思桥自然村东侧河上,故名。1965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北通往联勤闸,南通姚江,为防汛抗旱闸。
  陈郎桥闸(Chénlángqiáo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6.5千米的王家坝村东陈郎桥河上,故名。197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南通苏梁河(即埋庙河),为防汛抗旱闸。
  芳江站闸(Fāngjiāngzhà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7千米的龚冯村北,因原芳江村村委会驻下冯自然村,闸位于村委会北,故以村得名。1963年建排涝站于慈江塘河,1978年建闸。闸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北通慈江,主要用于防汛。
  龚冯腰闸(Gōngféngyāo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7千米的龚冯村中央(当地方言俗称拦腰)的陈张河上,以村得名。1973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8米。为防汛抗旱闸。
  龚冯站闸(Gōngféngzhà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7.5千米的龚冯村龚冯河上,因旁有排涝站,以村、站得名。1973年闸、站同时建成,闸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西为龚冯村与余姚市罗江镇交界河,主要用于防汛。
  后桥头闸(Hòuqiáotóu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的原后洋村应家河西端,因闸旁有桥,俗称后桥头,故名。1974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西通中横河,东通官山河,为防汛抗旱闸。
  农牧场闸(Nóngmùchǎng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南1.5千米的原后洋村后桥头河西端,因闸旁原有半浦农牧场,故名。1968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西通中横河,东通官山河,为防汛抗旱闸。
  祝家闸(Zhùjiā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南2.5千米的原后洋村祝家河西端,故名。建成年代不详。闸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西通中横河,为防汛抗旱闸。
  后洋排涝站闸(Hòuyángpáilàozhà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的原后洋村应家河东端,因闸旁有排涝站,故以村、站得名。1974年建成,闸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东通官山河,西为应家河,主要用于防汛。
  堵家沿闸(Dǔjiāyá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的新华村西南侧周家漕河东端。光绪《慈溪县志》载:“咸丰七年(1857),即桥建堵江闸。”故名。因音近,今名堵家沿闸。1973年重建,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东通新华河,西连苏梁河(今名埋庙河),为防汛抗旱闸。
  严家堰闸(Yánjiāyà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3.5千米的虹星村宋家湾自然村东南侧。因旧时河水自乍山严家池头南下,当地人做堰拦之,故名。1968年建于宋家湾河上,闸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南通姚江,为防汛抗旱闸。
  潺头浦闸(Chántóupǔ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2.5千米的双顶山村西侧。旧时,闸南有巉头浦,因音同,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咸丰丁巳(1857),即桥建闸,南接巉头浦。”1968年重建于安仁河上,为2孔,总净宽6米。为原乍山乡内河防旱抗涝的重要闸门。
  渡头闸(Dùtóu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南5千米的半浦村渡头街西侧,故名。1966年建成于半浦村河上,闸为单孔,孔净宽2.9米。闸南通姚江,用于防汛为主。
  老张家浦闸(Lǎozhāngjiāpǔ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南5千米的半浦村上新屋自然村东侧,因地属张家浦,旧有闸,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张家浦闸,县南十五里,鹳浦渡东,道光癸卯(1843)间,郑芬出资建闸,春筑秋开,以便舟楫。”1961年重建于塘河,闸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南通姚江,北为中横河,为防汛抗旱闸。
  张家浦闸(Zhāngjiāpǔ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南5千米的前洋村前中横河南段,因前有张家浦,故名。1970年建成,闸为2孔,总净宽6米。闸南通姚江,是原半浦乡内抗旱排涝的重要闸门。
  杨界闸(Yángjiè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南5千米的前洋村杨界自然村东侧,故名。1970年建成于杨界河上,闸为单孔,孔净宽2.6米。闸东通官山河,为防汛抗旱闸。
  前洋排涝站闸(QiányángpáilàozhànZhá)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南4千米的前洋村港西自然村东北侧,庙后陈河东端。因闸旁有排涝站,故以村、站得名。1975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东通官山河,为防汛抗旱闸。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江北区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志记述的内容,包括经济机构实体、地理环境实体、自然风貌实体、民间村落、人文古迹等诸方面,以追溯地名的由来、演变、内涵、所在位置、归属为主要内容,把地名的现状与社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
五婆湖水库
相关地名
英雄水库
相关地名
荪湖水库
相关地名
姜湖水库
相关地名
毛力水库
相关地名
立新山塘
相关地名
西岙山塘
相关地名
季岙山塘
相关地名
廿四爿地山塘
相关地名
石桥头山塘
相关地名
长溪岭山塘
相关地名
架桥头山塘
相关地名
大坟圈山塘
相关地名
黄夹岙山塘
相关地名
楼家山塘
相关地名
里夹岙山塘
相关地名
橘子山山塘
相关地名
南岙山塘
相关地名
牛屙岭山塘
相关地名
白湖岭山塘
相关地名
大岙山塘
相关地名
罗湾岙山塘
相关地名
刺桐岭山塘
相关地名
小岙岭山塘
相关地名
上岙山塘
相关地名
太平庵山塘
相关地名
李家斗山塘
相关地名
大斗山山塘
相关地名
裴夹岙山塘
相关地名
王孟井山塘
相关地名
石门山塘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保丰碶
相关作品
马家闸
相关作品
胜利堰船闸
相关作品
甲门闸
相关作品
灵山闸
相关作品
红旗大闸
相关作品
坑塘庵排涝闸
相关作品
青林闸
相关作品
中心闸
相关作品
泗港闸
相关作品
梅林闸
相关作品
更楼闸
相关作品
李碶渡船闸
相关作品
孔浦大闸
相关作品
皇龙江排涝闸
相关作品
河西福利院闸
相关作品
湾头西周闸
相关作品
医疗机械厂闸
相关作品
压赛堰翻水站闸
相关作品
姚江大闸
相关作品
运河船闸
相关作品
小西坝闸
相关作品
茅家河赵家闸
相关作品
裘市大河横山闸
相关作品
茅洲闸
相关作品
市福利院闸
相关作品
横山头排涝闸
相关作品
荪湖王家闸
相关作品
荪湖村排涝闸
相关作品
畜牧场闸
相关作品
赵家村排涝闸
相关作品
周陈闸
相关作品
跃进浦闸
相关作品
裘市新闸
相关作品
下梁闸
相关作品
会元闸
相关作品
回龙庵闸
相关作品
和平闸
相关作品
洪塘翻水站闸
相关作品
潺浦闸
相关作品
顾家弄闸
相关作品
山下沈闸
相关作品
慈湖东闸
相关作品
慈江大闸
相关作品
彭山闸
相关作品
大洋桥闸
相关作品
洞桥闸
相关作品
袁家畈闸
相关作品
应家河闸
相关作品
洪家闸
相关作品
大周家闸
相关作品
护门闸
相关作品
大庙畈闸
相关作品
十八湾闸
相关作品
童家闸
相关作品
刘家闸
相关作品
双门头闸
相关作品
八字闸
相关作品
傅家闸
相关作品
盆山闸
相关作品
黄吉浦闸
相关作品
杨枝闸
相关作品
楼家闸
相关作品
谢郎闸
相关作品
翁家浦闸
相关作品
洪陈闸
相关作品
乍山浦闸
相关作品
半浦村站闸
相关作品
老潺浦闸
相关作品
三板桥闸
相关作品
太平桥闸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