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728
颗粒名称: 其他交通
分类号: F512.9
页数: 38
页码: 196-2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地名志的其他交通,包括铁路、公路、长途汽车站、轨道交通、桥梁、渡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宁波市 交通 运输史

内容

铁路
  萧甬线(XiāoyǒngXiàn) 在境内中部。自萧山至宁波,故名。境内段南起文教街道双东坊社区,西北至慈城镇民丰村。境内段总长(包括支线)30余千米。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六月十五日,由商办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募资兴筑,原名沪杭甬铁路宁波至曹娥段。民国元年(1912)12月,宁波至慈溪(今慈城)段修通试行。民国二年(1913)12月全段完工。民国三年(1914)6月11日通车,全长77.9千米。原东起江北槐树路(今江北公园),西至余姚马渚,途经庄桥、洪塘、慈溪(今慈城)等地。民国二十二年(1933),孔浦支线建成通车。抗日战争时期,铁路逐段拆毁,运输中断。1953年重新修复,并陆续添筑新线。1955年12月,萧山至庄桥段修复接轨。1958年1月,白沙支线筑成。1959年9月,由庄桥站延伸至宁波站,故正名为萧甬线。江北境内段长18.2千米,沿线设庄桥、洪塘、慈城站。20世纪80年代,洪(塘)镇(海)线和专用线相继建成。2001年12月,萧甬铁路复线全线拉通,萧甬铁路洪塘至宁波段复线和洪塘编组站峰前到发场全线拉通,三期工程完工,全线长133.5千米。2002年1月,慈城至庄桥区间复线改造完成;4月,洪塘编组站到达场建成;5月,洪塘编组站全部建成,并开始启用萧甬铁路复线自动闭塞信号系统;6月,萧甬铁路复线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全线有18只道口,13座桥梁,含姚江青林渡大桥、慈江观庄桥。
  白沙支线(BáishāZhīxiàn) 西起庄桥站南,东至压赛堰,连接宁波铁路北站压赛堰货场。1958年1月15日竣工,2月1日通车运营。线路接轨由江北庄桥机场专用线3.48千米处,向南延伸至甬江北岸原宁波铁路货运北站白沙货场,故名。全长5.14千米。1965年11月,接轨点改由庄桥站4号道岔尖端引出,终点延伸至江北大闸路姚江边原宁波铁路货运北站列电货场。1980年6月,北站压赛堰货场列车到发场地建成启用,终点改为该货场8号道岔。全线有8只道口,5座桥梁。
  宁波北站(NíngbōBěizhàn) 位于庄桥街道驻地西北约3.7千米邵余村地块。东至邵余村,南至上邵村,西至机场北路,北至永茂西路。以地处宁波城外北郊,故名。于1957年10月兴建,1958年2月1日正式营业。车站按技术性质属区段站,按业务性质属货运站,核定等级为一级站。下辖宁波、庄桥两站。主要办理铁路整车、零担、集装箱等货物的到发业务,日均办理18—20列车次,是当时宁波市境内最大的货运站,浙东沿海重要的物资集散地。1969年9月宁波北站更名为宁波站区革命委员会。1973年3月改名为杭州铁路分局宁波中心站,下辖宁波北、宁波、庄桥、洪塘、慈城5站。1978年10月1日定为宁波北站,至今。原址位于大庆南路545号,占地面积35.79万平方米,由白沙、压赛、姚江3个货场组成。1991年,宁波北站被列为铁道部国际集装箱集疏运重点之一。1992年投资480万元,又新建新货场,新增面积2万平方米,设置16吨、36吨门吊各1台。2009年12月30日启动迁建工程。2014年8月搬迁至现址。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设计货场运量及规模815万吨/年,远期1032万吨/年。
  庄桥站(ZhuānggiáoZhàn) 位于庄桥街道驻地西北约1.5千米处。以地处庄桥而得名。东至冯家村,南至北环西路,西至庄桥车站路,北至东邵村。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废弃。1955年重建。1979年为临时办理洪镇线、北仑线进出货的列车交接作业,又铺设股道3股。有站线7股,其中正线1股,有效长721米,到发线1股,货物线5股,共有效长3600米。货运以接运中转洪镇线货场,即镇海石油化工总厂和镇海港区煤炭为主,同时担负杭州铁路庄桥机务所折返段货运机车出入库的接发作业,又承担过渡性的洪镇线、北仑线小运转货物列车的到发和编解业务。1992年扩建,增加到发线2股及450米牵出线1股,南北两站单向进路改为双向进路,并改造两侧咽喉区,延长了到发线,站线由7股增至9股,道岔由25组增至46组。2009年起重建,2013年建成,站房面积3200平方米,车站近期建设2台4线,远期6台8线。
  洪塘编组站(HóngtángBiānzǔzhàn) 位于庄桥街道上邵村北偏西。为原洪塘二级编组站续名。车站中心里程为洪镇线2.71千米。1979年按编组站要求设计建造,有站线19股,其中正线1股,有效长810米;到发线5股,有效长3518米;编组线7股,有效长4707米;其他线6股,有效长707米。1996年6月成为二级四场的编组站。2002年4月,新的洪塘编组站建成,占地面积1000余亩,是萧甬铁路线唯一的列车编组站。主要承担萧山、宁波、镇海、北仑等往来列车的集结和编发任务。与编组站相配套的铁路双线自动闭塞信号系统,可自动安全保障同一区间同一段只能通行一趟列车,使铁路宁波站的发车间隔时间明显缩短。
  杭甬高速铁路客运专线(HángyǒngGāosùtiělùKèyùnZhuānxiàn) 亦称杭甬高铁,在境内中部。南起文教街道双东坊社区,西北至慈城镇民丰村。境内段长18.2千米,其中约4/5为新建高架立交桥路基,剩余部分为萧甬线。高架立交桥路基始建于2009年4月1日,2013年7月1日建成通车。由改建的宁波站及约4.2千米的萧甬铁路,自南往北折西经文教街道、庄桥街道、洪塘街道、慈城镇后进入余姚市境内。设计时速为350千米,开行双向电气化动车组,全线实行全封闭、全立交,从宁波站至杭州东站最快只需50分钟。该专线是国家高速铁路客运网和规划建设中的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
  高速公路
  沈阳至海口高速公路(ShěnyángZhìHǎikǒuGāosùgōnglù) 位于江北区西北部慈城镇西南侧。以高速公路起止点得名,其中江北段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江北境内东起洪塘街道横山村宁波北入口(收费站),北至慈城镇南联村长溪岭。始建于2004年8月,建成于2007年底。江北境内全长13.68千米,沥青路面。全封闭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120千米。途经横山村、前洋村、虹星村、新华村、杨陈村、双顶山村、勤丰村、浦丰村、三联村、向上村、妙山村、八字村、南联村等13个行政村。中途设有慈城西收费站、八字傅家山服务区。境内全线中有三处高架立交桥,一是双顶山村至三联村跨高铁立交桥,二是傅家山至季岙自然村跨岙立交桥,三是南联村跨溪立交桥,均采用钻孔灌注柱式台墩。
  宁波市绕城高速公路(NíngbōShìRàochéngGāosùgōnglù) 位于江北区西北部庄桥、洪塘、慈城境内。环绕宁波城区而建,故名。江北区境内东起庄桥街道居陆村与镇海区交界处,南至慈城镇半浦村姚江与海曙区交界处。始建于2004年11月,建成于2007年底。江北境内全长11.88千米,沥青路面,全封闭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120千米。途经居陆村、灵山村、胡家村、鞍山村、周陈村、荪湖村、观庄村、山东村、白米湾村、曹隘村、横山村、半浦村等13个行政村。中途设有保国寺收费站。全线一半左右为跨高铁、慈江、姚江立交桥。
  国道
  329国道(329Guódào) 位于江北区东北部与镇海区交界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出资的主要交通线路,故名。江北境内北起甬江街道畈里塘村,南至甬江常洪隧道。原路由甬江常洪折西进入宁波市区,再折东进入鄞州后出市境。今以穿越常洪隧道为主线。江北境内全长约5千米,沥青路面。主线途经畈里塘、夏家、河东、孔浦等4个行政村。沿途有江北区投资创业中心A区、宁波路林水产批发市场。
  省道
  319省道(319Shěngdào) 位于江北区西北部江北城区、庄桥街道、洪塘街道、慈城镇境内。在原宁波至余姚的甬余线基础上,由省政府出资改建而成,故名。江北境内南起环城北路西段,西至慈城镇向上村。经1996年改建后形成,江北区境内全长19.2千米。原路自宁波汽车北站(江北城区内)至庄桥东邵,1971年东邵至慈城段建成,1977年慈城至妙山段建成,1985年1月妙山至余姚二六市段建成,至此,宁波至余姚全线贯通。1996年江北大道建成后,原路自慈城观庄改通江北大道至环城北路西段,其中双向6车道宽35米的沥青路面17千米,双向4车道宽24.5千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2.2千米。途经城区文教街道,庄桥街道的谢家村、袁陈村,洪塘街道的上宅村、姚江社区、洪塘村、赵家村,慈城镇的观庄村、慈湖人家社区、东门村、南门村、勤丰村、国庆村、三联村、向上村。沿途有江北万达商业广场、远州大酒店、江北区投资创业中心B区、宁波至诚学校、宁波牛奶集团、宁波三星(奥克斯)集团、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等。
  县道
  庄桥至半浦公路(ZhuāngqiáoZhìBànpǔGōnglù) 位于江北区西北部,庄桥、洪塘、慈城境内。东起庄桥街道(宁慈东路k2+500),西至慈城镇前洋村朱家堰,与慈浦线相接,故名。属区管公路。建于1979年。全长12.8千米,路面宽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途经庄桥街道的李家村、原邵家村、原颜家村、袁陈村,洪塘街道的洋市村、前后潘村、林家村、裘市村、郎家村、横山村,慈城镇的前洋村。沿途穿越萧甬铁路、北环西路高架桥、宁波北出入口等。通333路公交车。属区管公路。
  冯家至塘民公路(FéngjiāZhìTángmínGōnglù) 位于江北区北部,庄桥街道境内。与康庄南路、康庄北路重合。南起宁波北外环路(k2+500)冯家村附近,北至庄桥街道塘民村,故名。建于2004年。全长5.2千米,双向4车道,路面宽38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属区管公路。
  薛家桥至保国寺公路(XuējiāqiáoZhìBǎoguósìGōnglù) 位于江北区北部,庄桥街道境内。南起庄桥街道东邵村薛家桥,北至保国寺,故名。建于1996年。全长7.16千米,路面宽2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通332公交车。属区管公路。
  骆驼至慈城公路(LuòtuóZhìCíchéngGōnglù) 位于江北区西北部,慈城镇境内。南起慈城镇东门村宁慈西路(甬余线k13+000),往北折东至镇海区骆驼镇民主村,故名。始建于1996年,整修于2003年。江北区境内全长6.7千米,路面宽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途经东门村、东山村、上岙村、毛力水库、毛力村。通339路公交车。属区管公路。
  寺前王至慈城公路(SìqiánwángZhìCíchéngGōnglù) 位于江北区西北部,慈城镇境内。东起南门村宁慈西路(k13+800),往南折西至余姚市罗江镇寺前王村,故名。建于2003年。江北区境内全长6.54千米,路面宽7米,水泥混凝土路面。途经南门村、新华村、双顶山村、黄山村、龚冯村。通333、334、334-1、334-2路公交车。属区管公路。
  压赛堰至观庄公路(YāsàiyànZhìGuānzhuāngGōnglù) 位于江北区西北部,甬江街道、庄桥街道、洪塘街道、慈城镇境内。与宁慈中路、宁慈东路重合。东起甬江街道压赛村,与倪家堰路相接,西至慈城镇观庄村宁慈西路(即甬余线k9+800),故名。始建于1969年,建成于1971年。全长10.85千米,路面宽9米,沥青混凝土路面。穿越萧甬铁路两座立交桥。途经甬江街道压赛村,庄桥街道庄桥、葛家村、东邵村、上邵村,洪塘街道旧宅村、洪塘村、后张村,慈城镇观庄村。中途沿线有萧甬货运、客运铁路。通331、335、332路公交车。属区管公路。
  黄杨至灵山公路(HuángZhLíngshānGō) 位于江北区中北部,庄桥街道境内。东ngyáìnglù起镇海区黄杨村,西至灵山,故名。始建于1996年。江北区境内全长0.75千米,路面宽7米,水泥混凝土路面。途经灵山村。属区管公路。
  骆驼至观庄公路(LuòtuóZhìGuānzhuāngGōnglù) 位于江北区中北部,庄桥街道、洪塘街道、慈城镇境内。与荣吉西路重合。东起镇海区骆驼街道,西至慈城镇观庄村,故名。始建于2002年10月,建成于2005年6月。江北区境内全长6.08千米,路宽44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途经庄桥街道塘民村、居陆村、费市村,洪塘街道胡家村、周陈村,慈城镇观庄村。通338、965路公交车。属区管公路。
  慈城至半浦公路(CíchéngZhìBànpǔGōnglù) 位于江北区西北部,慈城镇境内。北起319省道,南至半浦村,故名。始建于1979年。全长6.34千米,路宽6米,水泥混凝土路面。途经新华村、后洋村、半浦村。属区属公路。
  宝庆寺至庄市公路(BǎoqìngsìZhìZhuāngshìGōnglù) 位于江北区东部,庄桥街道、甬江街道境内。与丽江西路、庄桥大街、丽庄路部分重合。西南起宝庆讲寺,东北至镇海区庄市街道,故名。始建于1996年。江北区境内全长9.892千米,路宽8米,水泥混凝土路面。途经庄桥街道天成社区、天合社区、天沁社区、河东社区、西卫桥村,甬江街道外漕村。属区管公路。
  甬余线至保国寺公路(YǒngyúxiànZhìBǎoguósìGōnglù) 位于江北区中部,庄桥街道境内。西南起319省道,东北至保国寺,故名。始建于2003年。全长4.12千米,路宽9米,1.76千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2.36千米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途经鞍山村。属区管公路。
  常洪至镇海公路(ChánghóngZhìZhènhǎiGōnglù) 位于江北区东部,甬江街道境内。原称宁镇路,与风华路重合。西起甬江街道常洪,东至镇海区隧道北路口,故名。始建于1964年。路基宽6.5米,路面宽3.5—5米,泥结沙石路面。1978年改建,1980年竣工。全长11.55千米,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沥青路面,属二级公路。1994年重建,1995年底建成。公路总宽45.5米,双向6车道,中设隔离带,水泥混凝土路面,属一级公路。
  乡道
  姚家至杜家公路(YáojiāZhìDùjiāGōnglù) 位于庄桥街道中部,西往东走向。西起姚家村西侧庄桥大河,东至镇海区骆驼街道杜家,故名。始建于2005年,江北区境内全长2.5千米,宽8米。途经姚家村、童家村。
  冯家至西卫桥公路(FéngjiāZhìXīwèiqiáoGōnglù) 位于庄桥街道东北部,冯家至西卫桥村一带境内,故名。南往北折东走向。南起冯家村村委会驻地,东至西卫桥村村委会驻地。原泥结沙石路面。2000年起,经多次改造,现为部分沥青、部分混凝土路面,四级公路。2007年通公交车。全长约3.2千米,宽6—12米,通345路公交车,经康庄南路、华辰大桥进宁波市区,至火车南站北广场终点站。沿途经冯家村、葛家村、庄桥河西、河东社区、马径村至西卫桥村终点站。
  鞍山至前后潘公路(〓nshānZhìQiánhòupānGōnglù) 位于洪塘街道中部,北往南走向。与洪塘西路部分重合。北起鞍山村保国寺,南至北环西路前后潘村附近,故名。始建于2005年,全长5.9千米,宽7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分为二级、三级、四级公路。途经鞍山村、周陈村、后张村、赵家村、北欣社区、宁沁社区、和塘雅苑社区、前后潘村。保国寺荪湖旅游度假区位于该路北侧。通338路公交车。
  洪塘至宅前张公路(HóngtángZhìZháiqiánzhāngGōnglù) 位于洪塘街道中部,北往南走向。与洪塘中路重合。北起洪塘中路北起点,南至原宅前张村东南侧洪塘中路南止点,故名。始建于1997年,2003年起经过多次改造,全长2.67千米,宽10—36米,1.24千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1.425千米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二级公路。途经洪塘社区、姚江社区、北欣社区、亲亲社区、逸嘉社区。通26、305、803、805、857路公交车。
  堵江桥至三板桥公路(DǔjiāngqiáoZhìSānbǎnqiáoGōnglù) 位于慈城镇中部,西往东走向。与新横一路重合。西起堵江桥,东至三板桥,故名。始建于1994年,全长0.85千米,宽8米,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三级公路。途经江北私营工业城。通333路公交车。
  裘市至邵家渡公路(QiúshìZhìShàojiādùGōnglù) 位于洪塘街道西南部,北往南走向。北起庄桥至半浦公路裘市站,南至邵家渡村,故名。原泥结沙石路面,2003年改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2007年通公交车。全长3.2千米,宽6米,为四级公路。途经裘市村、朱界村、邵家渡村。通805路公交车。
  塘民至李家公路(TángmínZhìLǐjiāGōnglù) 位于庄桥街道中部,北往南走向。北起塘民村,南原至李家村,故名,现南止点位于葛家村舒家即庄桥大街北止点。全长3.67千米,宽8米,水泥混凝土路面,为四级公路。途经塘民村、联群村、洪家村、葛家村。通806路公交车。
  甬余线至西邵公路(YǒngyúxiànZhìXīshàoGōnglù) 位于庄桥街道西部,南往北走向,与北海路重合。南起319省道,北至西邵村,故名。全长1.61千米,宽8米,水泥混凝土路面,为四级公路。途经西邵村。
  甬余线至下沈公路(YǒngyúxiànZhìXiàshěnGōnglù) 位于洪塘街道东部,南往北后折西往
  东走向,呈T字形。与洪塘东路及洪塘南路重合。南起319省道,东至下沈村堰头邵自然村,故名。全长2.33千米,宽20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中0.68千米为二级公路,1.66千米为四级公路。
  费市至联群公路(FèishìZhìLiánqúnGōnglù) 位于庄桥街道北部,西往东走向。西起费市村,东至联群村,故名。全长1.93千米,宽8米,水泥混凝土路面,为四级公路。途经费市村、联群村。
  妙金线至南联公路(MiàojīnxiànZhìNánliánGōnglù) 位于慈城镇北部,英雄水库西侧,南北走向。南起妙山至金沙岙公路张家桥站,北至南联村村委会驻地,该路为南联村服务,故名。始建于1959年英雄水库初步筑成后,原为盘山人行道,有手拉车和拖拉机时拓宽。2004年重建,2007年建成通车。全长2.69千米,宽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四级公路,沿水库一侧设有隔离护栏。通336-2路公交车。
  妙金线至公有公路(MiàojīnxiànZhìGōngyǒuGōnglù) 位于慈城镇北部,英雄水库东北侧,南北走向。南起英雄水库东库区大坝南妙金线路,北至公有村村委会驻地,该路为公有村服务,故名。原沙石路面。2004年重建,2007年建成通车。长1.37千米,宽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四级公路,沿水库一侧设有隔离护栏。通336-5路公交车。
  妙金线至五湖公路(MiàojīnxiànZhìWǔhúGōnglù) 位于慈城镇北部,西往东走向。西起妙金线,东至五婆湖水库底楼家自然村,故名。原为泥结沙石路面。始建于2003年,2007年建成通车。全长1.58千米,宽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四级公路,沿五婆湖水库一侧设有隔离护栏。通336-3路公交车。
  妙金线至五星公路(MiàojīnxiànZhìWǔxīngGōnglù) 位于慈城镇西北部,东往西走向。东起妙山至金沙岙公路沈家站,西至五星村村委会驻地与绿野山庄,故名。原为泥结沙石路面。2003年重建,2007年建成通车。全长2.87千米,宽6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四级公路,盆山自然村至阮家岙自然村路左侧及中间有1979年种植的水杉林带,路分两车道。途经五星村。通336-1路公交车。
  妙金线至八字公路(MiàojīnxiànZhìBāzìGōnglù) 位于慈城镇西北部,八字村内。东往西折北走向。东起妙山至金沙岙公路,北至八字村石神桥自然村,故名。原为泥结沙石路面。2004年重建,2007年建成通车。全长1.33千米,宽5米,混凝土路面,四级公路。通336-4路公交车。
  甬余线至民丰公路(YǒngyúxiànZhìMínfēngGōnglù) 位于慈城镇西部,民丰与向上村内,北往南走向。北起319省道向上村郭塘桥,南至民丰村村委会驻地,故名。原为泥结沙石路面。2004年重建,2007年建成通车。全长1.1千米,宽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四级公路。通336-6路公交车。
  甬余线至浦丰公路(YǒngyúxiànZhìPǔfēngGōnglù) 位于慈城镇西部,东往西走向。东起319省道国庆村村委会驻地西,西至浦丰村许家自然村,故名。始建于1998年,2000年建成,2007年通车。全长1.1千米,宽10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四级公路。2014年,自杨枝桥自然村起西段重建,拓宽为20米,延伸至民丰村,加长至1.5千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中设绿化带。现名庆丰路,以国庆村至民丰村得名。沿路两侧有全国500强企业田金铜业集团公司及枫湾家园、古城新景、香树湾住宅小区、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通336-7路公交车。
  妙山至金沙岙公路(Miàāìnsh’oGnglù) 位于慈城镇中北部,南往北走向。南oshnZhJīāàō起妙山桥,北至金沙村,故名。原沙石路面。妙山桥至英雄水库段是抗日战争时期筑成的简易公路,英雄水库东侧是1974年原云湖乡组织民众劈山造路筑成的简易公路。1976年通公交车,至原云湖乡人民政府驻地。1996年改建水泥混凝土路面。2007年,自峻路头自然村改道至金沙村。2014年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沿水库、溪一侧设有隔离护栏,四级公路。全长8.3千米,宽5—6米。途经妙山村、八字村、英雄水库、五联村、公有村、金沙村。通336、336-1至5路公交车。
  堵江桥至半浦公路(DǔjiāngqiáoZhìBànpǔGōnglù) 位于慈城镇南部,北往南走向。北起寺前王至慈城公路新华村堵江桥,南至半浦村村委会驻地,故名。原为泥结沙石路面。2004年改建水泥混凝土路面,2007年通公交车。全长4.76千米,宽5米,四级公路。途经新华村、虹星村、半浦村。通334路公交车。
  寺慈线至皋拜桥公路(SìcíxiànZhìGāobàiqiáoGōnglù) 位于慈城镇西部,北往南走向。北起寺前王至慈城公路,南至洪陈村姚江附近,经过皋拜桥,故名。全长1.56千米,宽8米,四级公路。途经黄山村、王家坝村、洪陈村。
  寺慈线至三勤公路(SìcíxiànZhìSānqínGōnglù) 位于慈城镇西南部,东北往西南走向。东北起寺前王至慈城公路杨家桥,西南至三勤村网滩,故名。原为泥结沙石路面。2004年改建混凝土路面,2007年通公交车。全长3.58千米,宽5米,四级公路。途经黄山村、三勤村。通334-2路公交车。
  甬余线至山西公路(YǒngyúxiànZhìShānxīGōnglù) 位于慈城镇南偏东部,北往东南走向。北起319省道萧甬铁路道口,东南至原山西村大小周家,故名。原为泥结沙石路面,2004年改建混凝土路面,2007年通公交车。全长1.2千米,宽5米,四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2009年,山西村整体拆迁,公路仍在,不通车。
  甬余线至白米湾公路(YǒngyúxiànZhìBáimǐwānGōnglù) 位于慈城镇东南部,北往南折西再折南走向。北起319省道铁路观庄道口,南至白米湾村村委会驻地,故名。原为泥结沙石路面,2004年改建混凝土路面,2007年通公交车。全长1.18千米,宽5米,四级公路。途经观庄村、白米湾村、山东村。通336-9路公交车。
  甬余线至湖心公路(YǒngyúxiànZhìHúxīnGōnglù) 位于慈城镇东部,南往北走向。南起319省道旁西河沿自然村,北至湖心村大湾,故名。原为泥结沙石路面。2004年改建水泥混凝土路面,2007年通公交车。全长2.18千米,宽5米,为四级公路。通336-10路公交车。
  骆慈线至慈湖公路(LuòcíxiànZhìCíhúGōnglù) 位于慈城镇北部,慈湖东北侧,东往西走向。东起骆驼至慈城公路巽尖岙前,西至慈湖中学前,故名。原为农村机耕路。2000年为方便学生求学,改建成混凝土路面。全长1.1千米,宽5米,四级公路。通339路公交车。
  上岙至毛岙公路(Shàng’àoZhìMáo’àoGōnglù) 位于慈城镇东北部,毛力水库西侧,南往北走向。南起上岙村骆驼至慈城公路东悬岭墩,北至毛岙村村委会驻地,故名。原为沙石盘山道,2004年改建为沥青路面,2007年通公交车。全长3.35千米,宽5米,四级公路。沿毛力水库一带设有隔离防护栏。途经上岙村、毛岙村。通339-2路公交车。
  长途汽车站
  宁波市汽车北站(NíngbōShìQìchēBěizhàn) 位于孔浦街道中部,东昌路9号。为宁波市区北部的长途汽车站,故名。东至东昌路,南至环城北路,西至甬江街道孔浦村常洪自然村,北至建业街。为临时车站,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000平方米,通16条长途公交线路,主要发往舟山沈家门、岱山及定海等地,日发60余班次。始建于1933年,位于外马路码头处,1957年1月迁址玛瑙路81号,1991年迁址车站路100号,2014年4月22日迁至现址。
  轨道交通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NíngbōGuǐdàojiāotōng2HàoXiàn) 位于江北区东南部,贯穿宁波主城区西南至东北方向,为宁波轨道交通地铁建成的第二条运营线,故名。2010年开工,2015年建成通车。江北境内线路由解放桥北侧下穿姚江,向北经过大庆南路、湖东路至倪家堰路后折向东北,经过甬江街道南侧及孔浦街道北侧,在329国道东侧变为高架,沿风华路经过北高教园区。境内设9个车站,从西南向东北依次为:外滩大桥站、正大路站、倪家堰站、压赛堰站、大通桥站、孔浦站、路林站、三官堂站、宁波大学站。
  桥梁
  中马街道
  新江桥(XīnjiāngQiáo) 位于中马街道外滩社区南,宁波三江口西侧的姚江终点上。为宁波市区早期跨江桥梁,因与老江桥即灵桥相对称,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海曙区江厦路与江北区人民路。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当时驻江北岸英国领事为方便出入市区东门,由英国人台佛逊出资在关帝殿道头(今苍水街小学附近)建成浮桥。翌年移至桃花渡现址,由18艘浮船架之。同治八年(1869)四月,因赛神会,观者云集,人挤桥断,400余人丧生。光绪三年(1877)六月,士绅陈政钥、姜伦棣与洋药商严文周协商,由福建、宁波两帮洋药商筹银16000两,向英国人赎回桥权。光绪二十五年(1899),临江道路拓宽,桥船由18艘减至16艘。民国十六年(1927)桥板衔接处由弧形铁板加固。1949年7月,遭国民党军队飞机轰炸,桥身两次炸断,5排浮桥被,
  毁。1953年,木质桥面改为8块钢板结构,可单向通行载重3吨汽车。随着市区交通流量逐年增大,浮桥阻塞日渐严重。1969年,由浙江省公路工程局设计,宁波市市政工程队施工,重建为拱形水泥梁结构桥,翌年完工。2006年11月因年久失修,成为五级危桥,被紧急拆除。2007年1月31日建便桥取代,永久桥梁于2013年开工,2015年9月25日建成通车。桥长677米,宽36米,建筑面积24372平方米,系截面T形钢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0吨。
  甬江大桥(YǒngjiāngDàqiáo) 位于中马街道外滩社区南约0.5千米的甬江上,故名。东往西跨向,贯通鄞州姚隘路与江北槐树路。始建于1989年12月19日,建成于1992年7月1日。2008年11月18日起,进行为期65天的大修。桥长588.62米,宽47.5米,建筑面积27959.5平方米,系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单塔双索面斜拉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外滩大桥(WàitānDàqiáo) 位于中马街道外滩社区东南侧的甬江上,以外滩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鄞州惊驾路与江北大闸南路。始建于2008年6月6日,建成于2010年12月29日。桥长1396米,宽60米,建筑面积83760平方米,系独塔四索面异形斜拉桥结构,最大载重量40吨。
  解放桥(JiěfàngQiáo) 位于中马街道盐仓社区东南侧的姚江上,以解放北路得名。西南往东北跨向,贯通解放北路与大庆南路。1972年3月,由宁波市市政工程处始建,8月完工。1978年春,市政工程处在桥址部位进行疏浚,将浮桥移向上游。7月,在海曙江滨地带和江北宁波动力机械厂道头之间临时架浮桥通行,原桥拆除。1980年初改建,翌年5月建成通车,造价186.98万元。2010年5月又一次进行桥梁拓宽工程,在原基础上加宽17米,2013年1月完工。桥长253.2米,宽20米,建筑面积5064平方米,为多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白沙街道
  姚江桥(YáojiāngQiáo) 位于白沙街道日湖公园北侧的姚江上,故名。东西跨向,贯通环城北路。于1996年建成,2004年重修并加宽。桥长50米,宽45米,建筑面积2250平方米,为简支梁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庆丰桥(QìngfēngQiáo) 位于白沙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约1千米的甬江上,以庆祝丰收之意命名。与永丰桥相对称。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通途路,与鄞州区境相连。江北境内有引桥和匝道,与人民路、大庆路、湖东路、湖西路、西草马路相通。于2003年筹建,2009年建成。桥长1748.96米,宽36.5米,建筑面积63837平方米,系悬索桥,最大载重量30吨。
  孔浦街道
  孔浦桥(KǒngpǔQiáo) 位于孔浦街道东北侧江北大河南段河上,因处于孔浦境内而得名。属旧时通往镇海的公路桥。东西跨向,贯通环城北路与风华路。1977年由市水利部门重建。2002年经拓宽改造。桥长30米,宽20米,高2米,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为二孔石墩水泥桥,最大载重量30吨。
  文教街道
  姚江铁路桥(YáojiāngTiělùqiáo) 位于文教街道育才社区北约300米的姚江上,故名。因桥建在青林渡旁,亦称青林渡铁路桥。南北跨向,贯通萧甬铁路。始建于1956年1月6日,由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四工程段和武汉大桥工程局第三桥梁工程处施工,当年完成整桥以及北岸引桥基桩工程后,因桥址土质松软,路基屡遭坍方而停建。1958年,软土筑路试验获得成功,工程于1959年1月4日改由上海铁路局第四工程段续建,9月建成通车。整桥为5墩6孔,每孔跨径32米。两端引桥各为10孔。桥长328.3米,宽4米,高2.54米,建筑面积1313平方米。系钢筋混凝土T形桥台上承钢板梁结构桥,两侧置钢栏,最大载重量15吨。总投资264.51万元。
  永丰桥(YǒngfēngQiáo) 位于文教街道北岸琴森社区西南的姚江上。以永保丰收得名,与庆丰桥相对称,曾用名通途桥。东西跨向,贯通新马路与永丰路。始建于1999年,建成于2001年1月。桥长637.1米,宽30米,建筑面积19113平方米,系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形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姚江铁路复线桥(YáojiāngTiělùFùxiànqiáo) 位于文教街道育才社区北约300米的姚江上,故名,亦称青林渡铁路桥。因铁路行业发展需要,在原铁路桥之东侧加建新桥。南北跨向,贯通萧甬铁路。始建于2001年,建成于2002年。桥长906米,宽4米,高2.54米,建筑面积3624平方米,桥梁结构与第一根基本相同,最大载重量15吨。
  华辰大桥(HuáchénDàqiáo) 位于文教街道西北约1000米的姚江上。因由华辰集团企业出资建造,故名。南北跨向,贯通育才路与康庄南路。始建于1999年,建成于2000年12月。桥长314.53米,宽22米,建筑面积6920平方米,系预应力T桥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新芝桥(XīnzhīQiáo) 位于文教街道繁景社区繁景花园东南侧的蔡家河上。南北跨向,贯通新芝路与育才路,以新芝路得名。始建于1988年初,当年9月建成。2009年重修。属城区街路桥。桥长20米,宽15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为连续桥梁钢筋水泥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范江岸桥(Fànjiāng'ànQiáo) 位于文教街道翠东社区南,翠柏河中段上。东西跨向,贯通范江岸路而得名。于1990年12月建成,属城区街路桥。桥长29米,宽22.24米,建筑面积645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育才桥(YùcáiQiáo) 位于文教街道西北约500米的地洋漕河上。南北连通育才路而得名。于1991年建成,属城区街路桥。桥长12.45米,宽23.65米,建筑面积295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翠柏桥(CuìbǎiQiáo) 位于文教街道双东坊社区南蔡家河西段河上。南北跨向,贯通翠柏路而得名。于1992年12月建成,2011年重修并加宽。属城区街路桥。桥长30米,宽30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为连续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运河桥(YùnhéQiáo) 位于文教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姚江大桥东的运河上,故名。始建于1981年,建成于1983年,东西跨向,贯通环城北路。桥长150米,宽24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为连续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是老城区环城北路上的主要桥梁。
  姚江大桥(YáojiāngDàqiáo) 位于文教街道姚江大闸北侧的姚江上,是最早通往姚江两岸的公路桥。东西跨向,贯通环城北路,与镇海、海曙等地相连,属宁波市老城区环城公路中主要桥梁。于1990年12月建成。桥长224.08米,宽24米,建筑面积5378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保丰碶桥(BǎofēngqìQiáo) 位于文教街道范江岸社区东南蔡家河东端保丰碶西侧河上。以旧时该地为保丰碶(亦称永丰碶、北郭碶,北宋时建)而得名。南北跨向,贯通永丰北路,于1992年12月重建而成。桥长15米,宽20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为连续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柏树桥(BǎishùQiáo) 位于文教街道翠东社区东翠柏河上。因该桥处于原永红村柏树桥自然村而得名。东西跨向,贯通环城北路。于1996年建成,2007年修缮时加宽桥面。桥长15米,宽36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为连续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庄桥街道
  梅林桥(MéilínQiáo) 位于庄桥街道梅林水厂东南约200米的庄西河上,以梅林自然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宁慈东路。始建于1971年宁慈公路建成时,1988年重修。桥长8米,宽10米,高1.6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童家新桥(TóngjiāXīnqiáo) 位于庄桥街道童家村方家堰自然村北侧方家堰河上,以童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铸锋路。始建于1999年4月,当年7月建成。桥长16米,宽9.6米,高2.4米,建筑面积153.6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联群桥(LiánqúnQiáo) 位于庄桥街道联群村西,洪家新河北段上,处于联群村境内,故名。东西跨向,贯通联费线村级公路。2008年建成。桥长8米,宽5.5米,高2.5米,建筑面积44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林沐桥(LínmùQiáo) 位于庄桥街道西邵村南解放河上。南北跨向,贯通西邵村村级公路(今为工业区内路),因桥南原是林沐自然村,故名。1978年建成。桥长6米,宽5.5米,高2.5米,建筑面积33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海川桥(HǎichuānQiáo)位于庄桥街道西邵村南解放河东段河上。南北跨向,贯通海川路,故名。2006年建成。桥长8米,宽17米,高2.5米,建筑面积136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江北大桥(JiāngběiDàqiáo) 位于庄桥街道驻地西南约3.5千米的姚江上,南北跨向,贯通青林渡路与江北大道,1994年于江北区人民政府发起,是新江北区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大桥,故名。1995年建成。桥长500.3米,宽35米,建筑面积1751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是继姚江大桥之后,江北境内第二座建在姚江上的大桥。
  楼家公铁立交桥(LóujiāGōngtiěLìjiāoqiáo) 位于庄桥街道葛家村楼家自然村北侧的江北大河上,以楼家自然村得名。南北跨向,贯通康庄南、北两路,萧甬铁路洪镇线由东往西穿过。始建于2004年,2005年建成。桥长580米,宽28米,建筑面积16240平方米,为20孔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钻孔灌注桩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农场小桥(NóngchǎngXiǎoqiáo) 位于庄桥街道塘民村东侧塘民小河上,原桥附近有费市农场,故名。东西跨向,连接塘民村。2008年建成。桥长24米,宽5.5米,高2.8米,建筑面积132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苏冯桥(SūféngQiáo)位于庄桥街道苏冯村东余家新河北段,东西跨向。因该桥为苏冯村进村道路桥,故名。始建于1996年2月,当年6月建成。桥长30米,宽30米,建筑面积111.6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张家畈永安桥(ZhāngjiānYngāo)
  fàǒ’nQiá位于庄桥街道江北万达商业广场西南侧青林河上,为建万达商业广场时永保安泰,故名。东西跨向,贯通云飞路。始建于2002年12月,建成于2003年4月。桥长14.5米,桥宽7.5米,高1.75米,建筑面积109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东宅桥(DōngzháiQiáo) 位于庄桥街道应家村东宅自然村应家老河上,以东宅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旧时原为石拱桥,2006年11月拆除,2007年2月重建,为平面公路桥。桥长17.5米,宽4.5米,高1.9米,建筑面积79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新宅桥(XīnzháiQiáo) 位于庄桥街道应家村新宅自然村西北侧应家新河上,以新宅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原为石拱桥,2007年拆除重建。桥长29.5米,宽4.5米,高1.9米,建筑面积133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应家新桥(YīngjiāXīnqiáo) 位于庄桥街道应家村新宅桥西应家新河上,故名。东西跨向,贯通应家村与邵余村公路。旧时原为石拱桥,于1999年初拆除,当年7月重建成平面公路桥。桥长25米,宽7.5米,高2.2米,建筑面积188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童家老桥(TóngjiāLǎoqiáo) 位于庄桥街道童家村村委会西南侧童西河上,以童家村旧时的老桥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于1980年初重建,当年8月建成。桥长25米,宽7.5米,高2.2米,建筑面积188平方米,为简支梁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苏家桥(SūjiāQiáo) 位于庄桥街道灵山村苏家自然村南侧慈江上,以苏家自然村得名。南北跨向,贯通东保公路。始建于2009年初,当年12月建成。桥长26米,宽5米,高3.5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庄桥孙家桥(ZhuāngqiáoSūnjiāQiáo) 位于庄桥街道广厦社区三和嘉园西南侧洋市中心河上,原是连接庄桥谢家与洪塘孙家自然村的简易道路桥梁,以孙家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1998年初重建,当年8月建成,贯通云飞路。桥长25米,宽7米,高1.8米,建筑面积175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兴业桥(XīngyèQiáo) 位于庄桥街道上邵村西南侧上邵河上,因改革开放后,该地成为经济开发地块,兴业有成,故名。原为村落机耕路桥,2005年初重建,当年10月建成,南北跨向,贯通泰和路。桥长16米,宽18米,高1.9米,建筑面积288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上邵老桥(ShàngshàoLǎoqiáo) 位于庄桥街道上邵村崇和庄小区东南上邵河上。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邵老桥,故名。南北跨向,贯通众仁路。2010年初重建,当年12月建成。桥长
  16.5米,宽5.5米,高2.4米,建筑面积91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灵山庙桥(LíngshānmiàoQiáo) 位于庄桥街道灵山村灵山庙侧村内小河上,故名。东西跨向,贯通镇海区黄杨村至灵山村的村级公路。1994年建成。桥长8米,宽6米,高0.8米,建筑面积48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塘民桥(TángmínQiáo) 位于庄桥街道塘民村村委会东侧庄桥大河上,以塘民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荣吉西路,与镇海区相连。2005年建成。桥长44.3米,宽31米,高1米,建筑面积1373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居陆桥(JūlùQiáo) 位于庄桥街道居陆村村委会东南居陆河中段河上,故名。东西跨向,贯通荣吉西路。2005年建成。桥长16.5米,宽37米,高1米,建筑面积601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胡家桥(HújiāQiáo) 位于庄桥街道胡家村村委会北侧胡家新河南段上,故名。东西跨向,贯通荣吉西路。2005年建成。桥长30米,宽37米,高1米,建筑面积1110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许家桥(XǔjiāQiáo) 位于庄桥街道胡家村许家自然村东南侧排涝河上,以许家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荣吉西路。2005年建成。桥长25米,宽37米,高1米,建筑面积925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上邵桥(ShàngshàoQiáo) 位于庄桥街道上邵村西南宁慈中路上邵河上,以上邵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宁慈中路。1971年与宁慈公路同时建成,1979年经拓宽改造。桥长20米,宽8米,高2.5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3.5吨。
  朱秤桥(ZhūchèngQiáo) 位于庄桥街道邵余村朱秤村南江北大河上,以朱秤村得名。南北跨向,贯通东保公路。1987年建成,20世纪90年代经拓宽改建。桥长33.6米,宽12米,高1.8米,建筑面积403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灵山桥(LíngshānQiáo) 位于庄桥街道灵山村内慈江上,因桥北有灵山,故名。南北跨向,贯通东保公路。光绪《慈溪县志》载:“师圣桥,县东十六里,后江留车桥东二里,一作四圣桥,俗称和尚桥,国朝光绪四年(1878)重修。”1974年改建为水泥双曲拱桥,1996年拆除重建,2007年因西水东排工程拓宽慈江,再次重建。现桥长50米,宽16米,高1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庄桥(ZhuāngQiáo) 位于庄桥街道东北宁慈东路庄桥河上,旧时为石桥。光绪《慈溪县志》载:“庄桥,县东南二十五里,有施家堰、成家港,一作章桥。”属旧名沿用。1971年宁慈公路建成后改造为公路桥。桥长14.6米,宽10米,高2.2米,建筑面积146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庄桥解放桥(ZhuāngqiáojiěfàngQiáo) 位于庄桥街道老集镇内庄桥河上,东西跨向,贯通解放路,故名。始建于1989年,2005年重修。桥长12.2米,宽7米,高0.8米,建筑面积85.4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马径穆家桥(MǎjìngmùjiāQiáo) 位于庄桥街道马径村穆家自然村西侧江北大河上,以村与自然村得名。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1989年建成。桥长35.1米,宽9.1米,高1.8米,建筑面积319.4平方米,为空心板梁桩柱式墩台桥,最大载重量20吨。
  上岗桥(ShànggǎngQiáo) 位于庄桥街道驻地西侧刁家河上,因建桥时恰逢企业体制改革结束,处于上、下岗选择阶段,寓企业职工能上岗之意,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新桥五路。2003年建成。桥长16.5米,宽10米,高2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黄梅堰桥(HuángméiyànQiáo) 位于庄桥街道姚家村村委会西北侧庄桥河上,以旧时有黄梅堰,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黄梅堰桥,县东南二十五里,化子闸东南直港,更楼桥南。”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于1975年重修,为石砌三眼桥。桥长24米,宽4米,高2米,建筑面积96平方米,最大载重量10吨。
  更楼桥(GēnglóuQiáo) 位于庄桥街道联群村更楼自然村东侧庄桥河上,以更楼自然村得名。光绪《慈溪县志》载:“更楼桥,县东南二十里,宋代建,明万历间重建,清光绪间重修,石刻‘古登青桥’。”1977年因水利建设拆除,北移20米重建,为水泥双曲拱桥,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桥长25米,宽6米,高1.8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最大载重量10吨。
  庄桥公铁立交桥(ZhuāngqiáoGōngtiěLìjiāoqiáo) 位于庄桥街道驻地西南侧约0.5千米处,跨越萧甬铁路与北环西路立体相交,故名。桥北是庄桥火车站,南是江北万达商业广场,西是江北大道,东是康庄南路。始建于2001年,建成于2005年。为钢筋混凝土现浇预应力桥梁。桥长800米,宽37米,高5.5米,建筑面积2960平方米,最大载重量55吨。
  宝嘉桥(BǎojiāQiáo) 位于庄桥街道袁陈村东南侧青林河上,旧名和祥桥。光绪《慈溪县志》载:“和祥桥,县东南二十五里,青林河薛家桥南。”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20世纪70年代损毁,只留桥墩,2012年重建,更名为宝嘉桥。桥长18米,宽4米,高1.5米,建筑面积72平方米,为平面水泥桥,最大载重量5吨。
  榭嘉桥(XièjiāQiáo) 位于庄桥街道谢家村谢家河上,以谐音“榭嘉”命名,桥栏杆上刻有“榭嘉一号桥”。南北跨向,贯通云飞路与榭嘉路。2005年建成。桥长12米,宽20.46米,高1.2米,建筑面积287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嘉和桥(JiāhéQiáo) 位于庄桥街道广厦社区西南侧洋市中心河上,因桥北是三和嘉园小区,取中间“嘉和”为名,桥栏杆上刻有“榭嘉二号桥”。东西跨向,贯通榭嘉路。2005年建成。桥长18米,宽30米,高1.2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跃进桥(YuèjìnQiáo) 位于庄桥街道洪家村村委会东南侧庄桥大河上,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建成,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原为石板桥,护栏上刻有“跃进桥”三字,1983改建为钢筋水泥桥。桥长20米,宽6米,高1.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新跃进桥(XīnyuèjìnQiáo) 位于庄桥街道姚家村西北侧庄桥大河上,因该桥处于跃进桥以北,又晚建几年,当地俗呼新跃进桥。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始建于1986年7月,当年10月建成。桥长21.5米,宽6.5米,高2米,建筑面积140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严家新河桥(YánjiāXīnhéQiáo) 位于庄桥街道费市村严家自然村东南侧应家新河上,临近严家,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始建于2008年7月,当年10月建成。桥长14.5米,宽4.5米,高1.9米,建筑面积65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三眼桥(SānyǎnQiáo) 位于庄桥街道费市村北侧后大河上,因该桥为二墎三孔,当地俗称三眼桥,故名。南北跨向,贯通东保公路。1996年建成。桥长28米,宽7米,高1米,建筑面积196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新河桥(XīnhéQiáo) 位于庄桥街道费市村严家自然村东北侧应家新河上,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2008年建成。桥长19米,宽5.5米,高2.5米,建筑面积104.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桥,最大载重量20吨。
  阮家桥(RuǎnjiāQiáo) 位于庄桥街道灵山村樟树下苏家自然村东北侧排涝河上,属旧名沿用。南北跨向,贯通东保公路。1988年建成。桥长21米,宽7米,高0.8米,建筑面积147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保国寺互通立交桥(BǎoguósìHùtōngLìjiāoqiáo) 位于庄桥街道胡家村村委会西北侧,以北面的保国寺得名。北是宁波市福利院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保国寺,西北是洪塘街道鞍山村,出口与荣吉西路(骆观公路)相通,共有四条匝道,均为单车道,两边设有护栏,其中两条是从保国寺收费站往东通往镇海和往西通往绕城高速,一条是从西往南到保国寺收费站出口,另一条是从镇海往西到保国寺收费站出口。始建于2004年8月,建成于2007年,通车于2008年。桥总长950米,宽5米,高5.5米,建筑面积475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5吨。
  后大河桥(HòudàhéQiáo) 位于庄桥街道苏冯村村委会北侧后大河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荣吉西路与火车新北站。始建于2011年4月,建成于2013年4月。桥长40米,宽36米,高1.5米,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宝庆桥(BǎoqìngQiáo) 位于庄桥街道宝庆寺西南侧宝庆河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宝庆路。建成于2012年。桥长16米,宽24米,高1.5米,建筑面积384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甬江街道
  湾头大桥(WāntóuDàqiáo) 位于庄桥、甬江街道交界处姚江湾头江面上,以湾头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大闸北路与康桥南路。始建于2006年,建成于2009年。桥长833米,宽43.6米,建筑面积36318.8平方米,系下承式连续钢桁架型拱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常洪桥(Chánghóng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孔浦村村委会西侧张桂河上,以原常洪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环城北路与风华路。始建于1993年1月,当年建成。桥长20米,宽15米,高2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友谊桥(Yǒuyì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外漕村外漕自然村西侧的西大河上,因该桥是甬江街道与庄桥街道的界桥,寓意友谊长存,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建成于1998年。桥长29米,宽7米,高1米,建筑面积203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为20吨。
  人丁桥(Réndīng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压赛村倪家堰自然村内的倪家河上,因该桥来往人丁兴旺,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村内道路。1965年建成。桥长5米,宽3米,高2米,建筑面积15平方米,为水泥结构桥,最大载重量为2吨。
  倪家堰桥(Níjiāyàn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压赛村倪家堰自然村西北侧压赛河上,以旧时倪家堰得名。南北跨向,贯通倪家堰路。1971年底宁慈公路建成后建立,为西北郊区进入市区的第一根桥。1988年重建。桥长15.66米,宽13.6米,高4米,建筑面积212.976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兴甬桥(XīngyǒngQiáo) 位于甬江街道畈里塘村村委会东南侧畈里塘河上,因该桥设于兴甬路中,故名。东往西跨向,贯通兴甬路。始建于2001年,建成于2002年。桥长42米,宽7.5米,高2米,建筑面积315平方米,为后张法简支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最大载重量10吨。
  耀马桥(YàomǎQiáo) 位于甬江街道畈里塘村村委会西南侧畈里塘河上,因该桥由宁波耀马电器有限公司资助建造,故名。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始建于2001年6月,当年建成。桥长25米,宽20米,高2.5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钱塘桥(QiántángQiáo) 位于甬江街道的畈里塘村村委会前畈里塘河上,因“里塘”与“钱塘”音近,故名。南往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始建于2001年4月,当年建成。桥长25米,宽20米,高2.5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梅堰桥(MéiyànQiáo) 位于甬江街道梅堰社区东南侧北郊河上,以旧时的梅堰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2005年建成。桥长15米,宽10米,高2.5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曹隘桥(CáogàQiáo) 位于甬江街道河东村曹隘自然村西南侧江北大河上,以曹隘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梅堰路与宝成路。2006年建成。桥长20米,宽15米,高2.5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信远桥(Xìnyuǎn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夏家村村委会东南侧北郊河上,以信远工业器材有限公司资助建造,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振江路。始建于2001年6月,当年建成。桥长20米,宽20米,高2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前进桥(QiánjìnQiáo) 位于甬江街道河西村葛田自然村南侧江北大河上,旧时为条石小桥,1966年底开拓江北大河后重建,取名前进桥。南北跨向,贯通梅堰路。2003年1月再次重建。桥长40.2米,宽8.5米,高2米,建筑面积341.7平方米,为桩柱式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古唐桥(GǔtángQiáo) 位于甬江街道畈里塘村畈里塘自然村南,畈里塘河上,处于耀马桥西侧约20米。据传该桥为纪念畈里塘唐氏自宋时从山西景阳郡古唐村迁此而建,故名。南北跨向,旧时曾是连接村落道路的主要桥梁。桥长3米,宽2米,高2.5米,为石砌条石板桥,预估最大载重量为2吨。
  万丰桥(WànFēngQiáo) 位于甬江街道湾头开发地块运河上,原为小石桥,1981年重建成水泥拱桥,旧名万丰桥沿用。东西跨向,贯通行门口路。2004年,新建杭甬运河船闸,河道拓宽时再次重建。桥长250米,宽5米,高6米,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为简支梁钢架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穆家桥(MùJiāQiáo) 位于甬江街道湾头开发地块原穆家自然村地段,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星湖路。始建于2010年8月,建成于2011年7月底。桥长36米,宽35米,高3.13米,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40吨。
  畈里塘桥(FànlǐtángQiáo) 位于甬江街道畈里塘村大徐江岸老屋自然村东北侧畈里塘河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梅竹路。始建于2011年,建成于2012年。桥长39米,宽58.5米,建筑面积2281.5平方米,为预制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夏家桥(Xiàjiā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夏家村村委会西北侧夏家河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梅竹路。始建于2011年,建成于2012年。桥长16米,宽50.5米,建筑面积808平方米,为预制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黄龙桥(HuánglóngQiáo) 位于甬江街道河西村村委会西北侧黄龙港河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梅竹路。始建于2011年,建成于2012年。桥长16米,宽54米,建筑面积864平方米,为预制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丰收桥(FēngshōuQiáo) 位于甬江街道河西村葛田自然村西侧江北大河上,因该桥建在原址丰收闸处,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梅竹路。始建于2011年,建成于2012年。桥长52米,宽24.5米,建筑面积1274平方米,为预制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0吨。
  包家漕桥(Bāojiācáo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包家漕村原包家漕自然村包家漕河上,故名。今在湖西社区包家漕路中。南北跨向,贯通包家漕路。2012年3月重建,当年7月建成。桥长18米,宽16米,建筑面积288平方米,为预制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5吨。
  兴梅桥(Xīngméi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夏家村村委会西北侧夏家河上,该桥因设于兴甬路与梅竹路交叉口,故以两路第一个字合称兴梅桥。南北跨向,贯通梅竹路。始建于2011年,建成于2012年。桥长16米,宽27米,建筑面积432平方米,为预制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西周桥(Xīzhōu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姚江村原西周自然村西侧运河上,以原西周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江湾路。始建于2011年5月23日,建成于2012年12月底。桥长225米,宽20米,高6.13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为简支梁钢架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5吨。
  三水桥(Sānshuǐ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原湾头乡境内三水湾小区西侧,桥以小区得名。南北跨向,贯通江湾路。始建于2011年5月23日建成于2012年12月底。桥长20米,宽28米,高2.95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40吨。
  星湾桥(Xīngwān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原甄隘村村委会西北侧,因湾头地块开发为九岛一星住宅区,故名星湾桥。东西跨向,贯通湾头路。始建于2011年8月31日,建成2012年7月底。桥长42米,宽30米,高5.3米,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40吨。
  登云桥(Dēngyún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原湾头乡境内姚江村清湾庙南侧,属古桥梁,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桥栏板外侧刻有“登云桥”三字。东西跨向,贯通村落道路。桥长3.6米,宽2.2米,为单孔平板石桥。2011年5月23日因道路拓宽重建,2012年12月底建成。现桥长192米,宽16.5米,高6.13米,建筑面积3168平方米,贯通戚家〓路,为简支梁水泥钢筋预制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5吨。
  后穆桥(Hòumù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原下江村后穆自然村,以后穆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环城北路。始建于2010年8月31日,建成于2011年7月底。桥长45米,宽33.5米,高3.13米,建筑面积1507.5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40吨。
  庙前桥(Miàoqián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原湾头乡姚江村庙前周自然村西侧,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湾头路。始建于2010年8月31日,建成于2011年7月底。桥长42米,宽30米,高5.3米,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40吨。
  星湖桥(XīnghúQiáo) 位于甬江街道湾头开发地块星湖路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星湖路。始建于2011年8月31日,建成于2011年7月底。桥长24米,宽28米,高3.13米,建筑面积672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40吨。
  下江桥(Xiàjiāng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原甄隘村村委会西北侧,原下江自然村一带开发为下江路,桥在下江路北端,故名。南北跨向,贯通下江路和湾头路。始建于2011年8月底,建成于2011年7月底。桥长51米,宽30米,高3.13米,建筑面积1530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40吨。
  后智桥(HòuzhìQiáo) 位于甬江街道湾头地块新开发的星湖北侧,原该地为后朱自然村,因“朱”与“智”方言音同,故改称为后智。东西跨向,贯通湾头路。始建于2011年8月底,建成于2012年7月底。桥长100米,宽30米,高5.3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40吨。
  渔光桥(YúguāngQiáo) 位于甬江街道原湾头渔业大队地块新挖的人工河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湾头路。始建于2011年8月底,建成于2012年7月底。桥长34米,宽30米,高2.93米,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40吨。
  清湾桥(QīngwānQiáo) 位于甬江街道湾头开发地块上,原清湾庙西南,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湾头路。始建于2008年10月,建成于2009年9月。桥长44.05米,宽44米,建筑面积1938平方米,为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5吨。
  洪塘街道
  东路桥(Dōnglù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洪塘东路南段的西河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洪塘东路。始建于2000年6月,建成于2001年6月。桥长24米,宽12米,高2.68米,建筑面积288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刁家桥(Diāojiā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西江村刁家自然村刁冯河上,以刁家自然村得名。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于1970年新建。桥长15米,宽3.5米,建筑面积52.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医仪厂桥(Yīyíchǎ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西江村村委会驻地南面刁冯河上,供医仪厂职工进出之用,故名。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医仪厂与村级公路。于1970年新建。桥长15米,宽4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阀门厂桥头(FáménchǎngQiáotóu) 位于洪塘街道西江村村委会驻地东南侧河滩浦河上,是西江村阀门厂进出之用,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与阀门厂。于1995年新建。桥长20米,宽3.5米,建筑面积7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前潘桥(Qiánpān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前后潘村前潘自然村前潘河上,故名。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始建于1958年,当年建成。桥长6米,宽4米,高3米,建筑面积24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东桥干一桥(Dōngqiáogān1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西洪村西洪自然村东南侧西洪小河上,因该河道经常干涸,桥几乎建在干涸的河上,又是通往村西南姚江边的第一座小桥,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村落道路。据过去村里建桥老人遗言,此桥建于1900年,是村民去墓地(俗称大园)必定要经过的第一座桥。桥长5米,宽2米,高2米,建筑面积10平方米,为石结构条石板桥,最大载重量5吨。
  东桥干二桥(Dōngqiáogān2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西洪村西洪自然村东南侧西洪小河上,因该河道经常干涸,桥几乎建在干涸的河上,又是通往村西南姚江边的第二座小桥,故名。北往南跨向,贯通村落道路。据过去村里建桥老人遗言,此桥建于1900年,是村民去墓地(俗称大园)必定要经过的第二座桥。桥长5米,宽2米,高2米,建筑面积10平方米,为石结构条石板桥,最大载重量5吨。
  大洋桥(Dàyá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荪湖村朱家自然村南慈江上,因平行于萧甬铁路大洋桥北侧,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宁慈中路与西路。原桥在该桥南侧,始建于1968年,是当时宁慈公路中最大桥梁,因年久车辆载荷增加,原桥废弃,于1990年重建至原桥北侧。桥长69.8米,宽10米,高2.4米,建筑面积698平方米,为桩柱式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支浦张碾子桥头(ZhīpǔzhāngNiǎnziQiáotóu) 位于洪塘街道西洪村支浦张自然村东北侧支浦河上,因桥头旁有古代加工稻谷的碾子,故名。原是石板桥,于1980年重建。桥长10米,宽3米,高5米,建筑面积3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支浦张桥(Zhīpǔzhā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西洪村支浦张自然村支浦河上,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旧时为石板桥,于1980年重建。桥长10米,宽3米,高5米,建筑面积3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千桥头(QiānQiáotóu) 位于洪塘街道西江村洪家大典自然村东北面河滩浦河上,属旧名沿用。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原为石板桥,于1970年重建。桥长15米,宽4.5米,建筑面积67.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西洪碾子桥头(XīhóngNiǎnziQiáotóu) 位于洪塘街道西洪村西洪自然村西北支浦河上,因桥头旁有古代加工稻谷的碾子,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为旧时老桥,于1990年重建。桥长5米,宽2米,高2米,建筑面积10平方米,为条石平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吨。
  茅洲桥(Máozhōu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后张村东北侧慈江上,以旧时有茅洲闸而得名,光绪《慈溪县志》载:“茅洲闸,县东南十五里,旧名茅砧碶。”于1970年改建为桥,南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2000年初重建,当年10月完工。2010年5月进行拓宽改建。桥长25米,宽10米,高2.98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唐家小桥(TángjiāXiǎo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西洪村唐家自然村东南侧西洪小河上。因该桥是通往唐家的小桥,故名。桥长5米,宽2米,高2米,建筑面积10平方米,为石结构条石平板桥,最大载重量3吨。
  唐家桥(Tángjiā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西洪村唐家自然村西南侧西洪小河上,以唐家自然村得名。西南往东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原为石砌小桥,于2000年2月重建。桥长5米,宽5米,高5米,建筑面积2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冯家桥(Féngjiā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西江村冯家自然村刁冯河上,以冯家自然村得名。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村落公路。于1970年新建,桥长15米,宽3.5米,建筑面积52.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小洋桥(Xiǎoyá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都市农业园区西南侧慈江支流上。因萧甬铁路有东、西两座铁路桥,钢架结构,当地俗称洋桥,设于慈江上的称大洋桥,慈江支流上的称小洋桥,该公路桥于小洋桥北侧,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宁慈中路与西路。始建于1968年建宁慈公路前,1990年宁慈公路拓宽时重修。桥长25.5米,宽9.8米,高2.2米,建筑面积405平方米,为桩柱式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横山桥(Héngshān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横山村横山头自然村内山下沈河上,以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庄浦线。原名前王家桥,光绪《慈溪县志》称横山桥。旧时为石板桥,于1976年重建时改建为公路桥。2008年10月重修,2009年1月完工。桥长20米,宽12米,高2.95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洪家大典桥(HóngjiāDàdiǎn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西江村洪家大典自然村东南侧河滩浦河上,以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村落道路。原为石板桥,于1970年重建。桥长20米,宽4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陈口桥(ChénkǒuQiáo) 位于洪塘街道邵家渡村会稽庙车站边东升河上,属旧名沿用。南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于2001年重修时加固。桥长5米,宽3米,高3米,建筑面积15平方米,为块石基础桥,最大载重量12吨。
  旧宅桥(Jiùzhái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旧宅村南侧上沈旧宅河上,以旧宅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宁慈中路。始建于1971年宁慈公路建成时,重建并拓宽于1996年。桥长12米,宽24.5米,高1.5米,建筑面积294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石桥根(Shíqiáogēn) 位于洪塘街道西洪村村委会西南侧西洪小河上。原为石桥,改建时仍沿用石桥的基础,故名。西南往东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改建于1990年。桥长10米,宽5米,建筑面积50平方米,为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西江桥(Xījiā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西江村村委会与村厂房旁的河滩浦上,以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于1970年建造。桥长20米,宽4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大园桥(Dàyuán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西洪村西洪自然村东支浦河上。大园是墓地,桥设于去墓地的后方,故名。是西洪自然村去大园的第三根桥。东西跨向,贯通村落道路与墓地。据过去村里建桥老人遗言,此桥建于1900年。桥长5米,宽2米,高2米,建筑面积10平方米,为石结构条石平板桥,最大载重量5吨。
  庄屋桥头(ZhuāngwūQiáotóu) 位于洪塘街道西洪村西北侧的支浦河上,因桥建于旧时庄屋附近,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原为石板桥,于1982年重建。桥长10米,宽3米,高4米,建筑面积3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周家桥头(ZhōujiāQiáotóu) 位于洪塘街道西江村周家自然村西北侧的河滩浦河上,以周家自然村得名。原桥由周家自然村村民出资建造,故名。1999年重建。桥长20米,宽3.5米,建筑面积7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洪塘北桥(HóngtángBěi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北上沈旧宅河上,因该桥建于洪塘街道北侧,故名。南北跨向,贯通宁慈中路与村级公路。始建于1971年宁慈公路建成时,重建于1991年。桥长9.3米,宽7米,高1.6米,建筑面积65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堰头桥(YàntóuQiáo) 位于洪塘街道下沈村堰头邵自然村东北侧的堰头邵河上,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宁慈中路。始建于1971年宁慈公路建成时,重建于1989年。桥长8.6米,宽7米,高1.8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慧日庵桥(Hurìāo) 位于洪塘街道西洪村支浦张自然村支浦河上,原桥侧有慧日ì’nQiá庵,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慧日庵,清顺治十七年(1660)僧瑞明建。”旁有石板桥,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后慧日庵改建为标准厂房,桥于2003年底重建,2004年建成。桥长10米,宽5米,高5米,建筑面积5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西江村朱家桥(XījiāngcūnZhūjiā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西江村朱家自然村朱家河上,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于1970年新建。桥长15米,宽3.5米,建筑面积52.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张家桥(Zhāngjiā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赵家村张家自然村东南侧的茅家河上,以张家自然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洪塘南路西段。始建于2001年1月,当年9月建成。桥长26米,宽20.5米,高2.6米,建筑面积533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陈张姑桥(ChénzhānggūQiáo) 位于洪塘街道下沈村高池头自然村旁下沈河上。光绪《慈溪县志》载:“陈张姑桥,县东南二十五里,詹家闸东南横港。”据传该桥为陈、张俩姑嫂捐建,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村落公路,与河南岸庄桥街道陈张姑桥自然村相通。此桥至今尚在,桥长5米,宽3米,高3.5米,建筑面积15平方米,为石结构条石板桥,最大载重量1吨。
  裘市大河桥(Qiúshìdàhé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裘市村村委会驻地东侧的裘市大河上,故名。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裘邵公路。始建于1975年8月,建成于1976年6月,2005年6月重修,2010年10月至12月进行大修和上部结构改造。桥长19.5米,宽6.5米,高2.63米,建筑面积136.8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裘市新桥(QiúshìXīn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裘市村村委会西北侧裘市大河桥西北,因晚建于裘市大河桥,故名。桥所在地俗称新桥头。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庄浦公路和裘市文化中心。始建于1983年11月,建成于1984年5月,2008年3月重修时加两侧护栏。桥长19米,宽6.5米,高2.63米,建筑面积123.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裘一新桥(QiúyīXīn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裘市村裘一自然村东北侧的支浦河上。因该桥处于裘一村境内,属新建桥梁,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广元路。始建于2006年3月,当年9月建成。桥长20米,宽6.5米,高3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宁索大桥(NíngsuǒDà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裘市村村委会驻地西北侧的裘市大河上。因该桥处于宁波五金索具有限公司大门口,故缩称为宁索大桥。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庄浦公路与村级公路。始建于1994年1月,当年5月建成。桥长20米,宽6.5米,高3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济英桥(Jìyī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上沈村村委会驻地西南侧上沈河上,沿用旧名。光绪《慈溪县志》载:“汉惠桥,县东南一十五里上沈河,前有赐却亭,旁有井,泉甘美,石刻曰‘济英桥’,东有济英庵。”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1979年12月重建时南移20米左右,1980年初建成。桥长12米,宽4米,高3米,建筑面积48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7吨。
  洪塘村前进桥(HóngtángcūnQiánjìn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洪塘老卫生院西南侧,三横河上。桥名意谓历史在前进。南北跨向,贯通洪塘西路。始建于1991年2月,当年10月建成。2006年重建。桥长26米,宽12米,高3米,建筑面积312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朱界村洪家桥(ZhūjiècūnHóngjiā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朱界村洪家自然村东北侧东升河上,以洪家(界)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始建于1975年,建成于1976年。桥长15米,宽10米,高3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戴家桥(Dàijiā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朱界村戴家自然村东南侧戴家河上,故名。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始建于1980年,建成于1981年。桥长15米,宽8米,高3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振兴桥(Zhènxī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洪塘中路北市街交叉口三横河上。桥名意谓振兴洪塘经济。南北跨向,贯通洪塘中路。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2014年初重修。桥长15米,宽8米,高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下宅新桥(XiàzháiXīn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后东北侧东大河上。因该桥旁原是下宅自然村,旧有夏泽桥,是座三孔平板桥,已列入区级文物保护点。光绪《慈溪县志》载:“夏泽桥,县东南一十五里,洪市河南。”“夏泽”与“下宅”音近,当地人俗称下宅桥。夏泽桥不能通汽车,于是,在其南侧新建一座桥,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洪塘南路东、西段。始建于2000年。桥长15米,宽20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老姜家桥(Lǎojiāngjiā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前后潘村老姜家自然村东北侧西河上,北环西路高架桥下,以老姜家自然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北环西路。始建于2003年初,2007年12月建成。桥长24米,宽72米,建筑面积1728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预制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5吨。
  后张桥(Hòuzhā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后张村新屋周家自然村北侧园区排涝河上,以后张村得名。南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于2002年建成。桥长20米,宽7米,建筑面积140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预制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后张公铁立交桥(HòuzhāngGōngtiěLìjiāoqiáo) 位于洪塘街大道后张村村委会驻地西北侧慈江上,以后张村得名。南北跨向,跨越萧甬铁路、宁慈中路、慈江,贯通江北大道与宁慈西路。始建于1995年初,建成于1996年12月。桥长560米,宽15.5米,共22孔,建筑面积8680平方米,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周陈桥(Zhōuchén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周陈村村委会驻地东北侧江北大河上,以周陈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荣吉西路。于2005年建成。桥长25米,宽40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为先张法预应力桥板钻孔灌注桩基础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前后潘桥(Qiánhòupān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前后潘村村委会旁宅前张河上,北环西路高架桥下,以前后潘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北环西路。始建于2003年初,2007年12月建成。桥长17.3米,宽72米,建筑面积1245.6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预制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5吨。
  横山头桥(Héngshāntóu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横山村横山头自然村东南侧裘市大河上,以横山头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北环西路与宁波北出入口。始建于2003年初,2007年12月建成。桥长70米,宽54.5米,建筑面积3815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预制板结构桥,桥面为沥青混凝土,最大载重量55吨。
  洪盛桥(Hóngshè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下沈村村委会驻地南下沈河上,南北跨向,贯通洪盛路,故名。于2004年建成。桥长30米,宽20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预制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洪家畈桥(HóngjiāfànQiáo) 位于洪塘街道鞍山村洪家畈自然村东南马路河上,以洪家畈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荣吉西路。于2005年建成。桥长96米,宽37米,高1米,建筑面积3552平方米,为简支梁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缪龙江桥(Miùlóngjiā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横山村缪龙江自然村东南面的曹隘河上,以原缪龙江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北环西路与宁波北出入口。始建于2003年初,2007年12月建成。桥长70米,宽54.5米,建筑面积3815平方米,为简支梁空心板结构桥,桥面为沥青混凝土,最大载重量55吨。
  应家桥(Yīngjiā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原荐江村应家自然村旁河滩浦河上,以应家自然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北环西路。始建于2003年初,2007年12月建成。桥在高架桥下,桥长28米,宽68.5米,建筑面积1818平方米,为简支梁空心板结构桥,桥面为沥青混凝土,最大载重量55吨。
  小宗郎家桥(XiǎozōngLángjiā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原小宗郎家村村委会西北支浦河上,以原小宗郎家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庄浦公路。始建于1979年,2007年重修。桥长12米,宽5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该桥北侧新建一桥,亦称小宗郎家桥,贯通北环西路。始建于2003年初,2007年12月建成。桥在高架桥下,桥长28米,宽68.5米,建筑面积1818平方米,为简支梁空心板结构桥,桥面为沥青混凝土,最大载重量55吨。
  下洋桥(Xiàyá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鞍山村下洋自然村东南侧下洋河上,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始建于2003年初,当年3月建成。桥长17米,宽16米,建筑面积272平方米,为简支梁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荪湖桥(Sūnhú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荪湖村原费家自然村西南荪湖水库排泄河上,以荪湖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于1987年建成。桥长11米,宽5米,建筑面积60.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赵家桥(Zhàojiā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赵家村村委会驻地西北侧三横河上,以赵家村得名。南北跨向,贯通江北大道。始建于1996年初,当年12月建成。2005年2月重修。桥长19米,宽24.5米,建筑面积465.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双红桥(Shuānghó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横山村村委会东北双红桥自然村东北侧裘市大河上,以双红桥自然村得名。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庄浦公路与双红桥自然村道路。旧时为石桥,于1979年重建。桥长9.2米,宽6.5米,高1.2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后洪家畈桥(HòuhóngjiāfànQiáo) 位于洪塘街道鞍山村后洪家畈自然村东南侧荪湖马路河上,以后洪家畈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甬余线至保国寺公路。于2003年3月建成。桥长6米,宽16米,建筑面积96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开发桥(Kāifā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江北投资创业园区C区内支浦河上,以开拓发展,简称开发,故名。东西跨向,贯通长兴路。始建于2002年初,当年3月建成。桥长36米,宽10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为简支梁预制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洪塘桥(Hóngtá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侧二横河上,故以洪塘得名。南北跨向,贯通洪塘中路。始建于1997年初,当年11月建成。桥长11米,宽15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红光桥(Hóngguā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横山村村委会旁曹隘河上,寓意横山村迈入改革开放时代,红光焕发,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始建于1979年3月,当年11月建成。桥长8米,宽6米,建筑面积48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后赵桥(HòuzhàoQiáo) 位于洪塘街道鞍山村后赵自然村东北侧鞍山河上,以后赵自然村得名。南北跨向,贯通村落道路与保国寺公路。始建于2003年初,当年3月建成。桥长10米,宽5米,建筑面积50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同心桥(Tóngxīn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原林家村村委会东南侧一横河上,以同心协力的同心为名。南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于1989年建成。桥长20.8米,宽6米,高1米,建筑面积125平方米,为简支梁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洋市桥(Yángshì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洋市村原新宅自然村东侧洋市中心河上,故名。东西跨向,贯通庄浦公路。旧名东墅桥,光绪《慈溪县志》载:“东墅桥,县东南二十五里(杨徐河)。”原为石桥,1979年重建。桥长12米,宽6米,高12米,建筑面积72平方米,为简支梁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王家庄桥(WángjiāzhuāngQiáo) 位于洪塘街道赵家村原王家庄自然村东南侧东升河上,以原王家庄自然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江北大道。始建于1996年,当年12月建成。2005年2月重修。桥长12米,宽24.5米,建筑面积294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洋市立交桥(YángshìLìjiāo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侧约2千米处,原洋市乡境内,故名。该立交桥为双绕道定向加双苜蓿匝道的二层全互通式立交。处于青林湾大桥北面的机场北路与北环西路立体相交处。机场北路从南向北,一是通过主干道与北环西路立体相交后,向北与江北大道、规划余北快速道和绕城高速等道路相交;二是由南向北过右侧匝道分别向东至北环西路和向西至宁波北收费站。机场北路从北向南,一是通过主干道与北环西路立体相交通往青林湾大桥,二是通过右侧匝道向西通往宁波北收费站。北环西路从东向西,一是通过主干道跨过机场北路至宁波北收费站;二是通过右侧匝道分别通往机场北路向北路段和通往机场北路,向南至青林湾大桥。北环西路从西向东,一是通过主干道至北环西路,二是通过右侧匝道分别通向青林湾大桥。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现浇预应力桥梁。始建于2004年,2009年建成。桥长1002米,宽37米,高10米,建筑面积37074平方米,最大载重量55吨。
  洪都桥(Hóngdū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洋市村宁静家园小区西侧西河上。南北跨向,贯通洪都路,故名。原为石桥,1979年重建,2004年初重修时拓宽,当年3月建成。桥长13米,宽25米,建筑面积325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青林湾大桥(QīnglínwānDà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原孙家村村委会南姚江上,因大桥南岸东南侧是海曙区青林湾住宅区,又临近青林渡,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机场路高架与机场北路。始建于2009年初,建成于2010年9月。桥长1060米,由南高架桥、主桥和北引桥三部分组成。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全桥按双向8车道变为双向6车道设计。结构为斜拉桥,最大载重量30吨。
  洪塘支桥(HóngtángZhī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洪塘村村委会西南,於家桥西北茅家河上,因已有洪塘桥,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江北大道。始建于1996年初,当年12月建成。2005年2月重修。桥长22.6米,宽24.5米,建筑面积554平方米,为简支梁预制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后潘桥(HòupānQiáo) 位于洪塘街道原前后潘村后潘自然村东南侧宅前张河上,以后潘自然村得名。今桥在逸嘉社区东侧,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长兴东路。始建于2005年初,当年7月建成。桥长50米,宽44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於家桥(YújiāQiáo) 位于洪塘街道洪塘村於家自然村西南侧二横河上,以於家自然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江北大道。始建于1996年初,当年12月建成。2005年2月重修。桥长22.6米,宽24.5米,建筑面积554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慈城镇
  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余姚江大桥(NíngbōRàochénggāosùgōnglùYúyáojiāngDàqiáo) 位于慈城镇半浦村村委会驻地东南约1.5千米的余姚江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宁波绕城高速公路。始建于2004年8月,建成于2007年底。桥长1489米,宽33米,高5米,建筑面积49137平方米,系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箱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沈海高速公路季岙北大桥(ShěnhǎiGāosùgōnglùJì’àoBěidàqiáo) 位于慈城镇八字村季岙自然村北,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沈海高速公路慈城段与长溪岭隧道。始建于2004年8月,建成于2007年底。桥长381米,宽16.5米,高3米,建筑面积6286.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沈海高速公路季岙南大桥(ShěnhǎiGāosùgōnglùJì’àoNándàqiáo) 位于慈城镇八字村季岙自然村南,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沈海高速公路慈城服务区与季岙北大桥。始建于2004年8月,建成于2007年底。桥长360米,宽33米,高2.5米,建筑面积1188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沈海高速公路慈城大桥(ShěnhǎiGāosùgōnglùCíchéngDàqiáo) 位于慈城镇双顶山村村委会驻地西侧,穿越慈江等河流、道路。因该桥处于慈城镇境内中心地区,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沈海高速公路前洋高架桥与宁波北出入口。始建于2004年8月,建成于2007年底。桥长3165.9米,宽33米,高8米,建筑面积104474.7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上承连续箱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沈海高速公路前洋高架桥(ShěnhǎiGāosùgōnglùQiányángGāojiàqiáo) 位于慈城镇前洋村朱家堰自然村北侧,穿越中横河、慈浦公路等,因处于前洋村中心位置,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沈海高速公路宁波北出口与慈城大桥。始建于2004年8月,建成于2007年底。桥长1454.8米,宽33米,高10米,建筑面积48008.4平方米,系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上承连续箱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沈海高速公路楼家堰分离式立交桥(ShěnhǎiGāosùgōnglùLóujiāyànFēnlíshìLìjiāoqiáo) 位于慈城镇妙山村楼家堰自然村西南侧,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沈海高速公路与慈城服务区。始建于2004年8月,建成于2007年底。桥长380米,宽33米,高3.5米,建筑面积1254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慈江桥(CíjiāngQiáo) 位于慈城镇南门村夏家庄自然村东南侧的慈江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保黎南路与北路。始建于2008年10月,建成于2013年6月。桥长62米,宽23米,高3米,建筑面积1426平方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40吨。
  慈东桥(CídōngQiáo) 位于慈城镇慈湖人家社区南的慈江上,因该桥处于慈城古县城东南、慈城新城东北,故名慈东桥。南北跨向,贯通慈孝南路与北路。始建于2008年10月,建成于2010年12月。桥长62米,宽36米,高3.6米,建筑面积2232平方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40吨。
  慈浦大桥(CípǔDàqiáo) 位于慈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约1千米处的慈江上,通往半浦,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新城路与宁慈西路。始建于2000年初,当年6月建成。桥长97.3米,宽12米,高2.4米,建筑面积1168平方米,为空心板梁桩柱式墩台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慈南桥(CínánQiáo) 位于慈城镇新城慈南街中的官山河上,以慈南街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慈南街。始建于2009年12月,建成于2011年9月。桥长41米,宽24米,高3.4米,建筑面积984平方米,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慈水桥(CíshuǐQiáo) 位于慈城镇新城慈水街中的官山河上,以慈水街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慈水东街与西街。始建于2006年10月,建成于2008年10月。桥长40米,宽30米,高3.4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系钢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0吨。
  锦绣桥(JǐnxiùQiáo) 位于慈城镇新城锦绣街中的官山河上,以锦绣街得名。东西跨向,贯通锦绣东街与西街。始建于2010年8月,建成于2011年9月。桥长40米,宽20米,高3.5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系钢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管山桥(GuǎnshānQiáo) 位于慈城镇新城北端的官山河上,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慈江东街与西街。始建于2008年10月,建成于2012年8月。桥长40米,宽20米,高3.5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系钢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云山桥(YúnshānQiáo) 位于慈城镇新城云山街中的官山河上,以云山街得名。东西跨向,贯通云山街。始建于2009年12月,建成于2011年9月。桥长41米,宽24米,高3.4米,建筑面积984平方米,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夹田桥(JiātiánQiáo) 位于慈城镇东门村南慈江上。据传,该桥为夹在田中央造就。因原江面处于北面山水汇集处,水流湍急,不宜建桥,故先在田中央建桥,再与江挖通,故名。南北跨向,贯通由南往北通向原慈溪县城的官路。始建于北宋,《慈溪县志·桥梁》载:“夹田桥,县东南三里,接驿路往来之冲,宋皇祐二年(1050)建。绍兴八年(1138),令林定重建,邑士李瑞民记。久复圮。开禧元年(1205),令赵希观易而大之,遂即改元之号,名开禧桥。明永乐八年(1410),道士赵秉中重建。将圮,天启元年(1621),知县李逢申重建。”原桥为单孔拱形石砌条石板桥,上下有数十级台阶,两侧置石栏板,刻有夹田桥三字。1966年为通行手拉车,台阶被抹平。而后为通行拖拉机等,改建成拱形水泥平面桥,曾改名为工农桥。因未被群众接受,仍用旧名。桥长40米,宽9米,高4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最大载重量10吨。明刘伯渊(隆庆五年进士,官副使)《夹田桥合龙门志喜》诗:章江(今慈江)面巽离,三桥(即太平桥、三板桥、夹田桥)鼎足跨。夹田独插天,彼两出其下。桥当水陆冲,云宋皇祐架。鳌背既屡更,蜮沙每暗射。沸声雷部过,怒气风樯迓。河伯恣伎俩,溪鬼乘昏夜。百花已销魂,一木焉支厦。凭河慨望洋,济川委传舍。贤哉季邺侯,风流箫管亚。见义勇必为,因循罚无赦。乃咨郡太守,乃告部使者。询谋喜佥同,布施首劝驾。亦有耆与僧,冷暖席不暇。捐力又捐资,以诚非以诈。工徒辇木石,善信走桑柘。次第合龙门,飞腾俨鲲化。行人驻马蹄,未蒙补地罅。试问主者谁,父母天所借。鞭石表秦庭,集贤铭水榭。欢呼抱马足,摩崖永以藉。
  东门桥(DōngménQiáo) 位于慈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约1千米的东城河上,因该桥处于原大东门口,故名。东西跨向,贯通古县城内东横街与城外慈骆公路。光绪《慈溪县志》称:“东郭桥,县治东南,为县之东郭门,桥首有石门一座,曰新路。”于20世纪70年代初改建,1995年重建。桥长15.6米,宽5米,高2.15米,建筑面积78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慈江中桥(CíjiāngZhōngqiáo) 位于慈城镇观庄村东南慈江中段上,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江北大道与宁慈西路。始建于1996年初,当年12月建成。桥长51.9米,宽24.5米,高3米,建筑面积1271.6平方米,为空心板梁桩柱式墩台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三板桥(SānbǎnQiáo) 位于慈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约1千米的慈江上,属旧名沿用。南北跨向,贯通慈浦路与慈城南门。光绪《慈溪县志》称:“吉庆桥,县南三里,后江(今慈江)太平桥东三里,旧名三板桥。清嘉庆二年(1797)知县钟德溥重修。”根据清费淳《吉庆桥记》载:“南门之外有桥,旧名三板桥,与东西夹田(桥)、太平(桥)峙而为三……为南乡入城之冲。岁久倾圮,绝流而渡者潮汐往来,或遭受覆溺,邑人咸以为忧。然绌于力者有之,契于心者有之。于是,通过东皋寺僧清修开堂募集,邑人周兆麟捐款千两为首事,共募集千金,在县令钟德溥支持下,于嘉庆丙辰(1796)之夏动工,嘉庆丁巳(1797)八月二十四日竣工。桥高三丈八尺,广十六丈二尺,设石栏二,桥门三,计费八千五百有奇,县令钟德溥更其名曰吉庆,志喜也。”当时,该桥雄伟壮观,上下有数十级台阶,拱形桥门似月亮倒映江中,立桥上能观四周野景,东望夹田桥,西见太平桥,是旧时慈溪城外三桥之最。1978年,为车辆通行方便,先是抹平台阶,而后改造桥面,现建筑为原基础水泥平坡桥,桥长54米,宽6米,高5米,建筑面积324平方米,最大载重量15吨。
  迎宝桥(YíngbǎoQiáo) 位于慈城镇勤丰村小西门外西城河上,因桥西有迎宝庵得名。该桥原为石砌条石平板桥,置桥栏,东西跨向,贯通中华路与迎宝庵。2000年为通汽车重建,当年建成,可通往宁慈西路。桥长10米,宽5米,高2米,建筑面积50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8吨。
  慈湖桥(CíhúQiáo) 位于慈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北,慈湖东侧东城河上,以慈湖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慈骆公路与环湖路。1985年建成。2004年为通汽车重建。桥长11米,宽7米,高2米,建筑面积77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预制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泄洪桥(XièhóngQiáo) 位于慈城镇毛力村毛力水库大坝外泄洪道河上,故名。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慈骆公路。始建于1978年4月毛力水库竣工时,1989年重修。桥长15.2米,宽7米,高1.8米,建筑面积106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观庄立交桥(GuānzhuāngLìjiāoqiáo) 位于慈城镇观庄村村委会驻地东南侧的慈江上,以观庄村得名。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宁波绕城高速公路。始建于2005年初,建成于2006年4月。桥长370米,宽32米,高15米,建筑面积11840平方米,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板钻孔灌注桩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观庄桥(GuānzhuāngQiáo) 位于慈城镇观庄村村委会驻地南慈江上,以观庄村得名。南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旧名官庄桥,因慈溪县令的官田在此,置庄收租作俸,谓之官庄,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官庄桥,县东一十二里(夹田桥东七里),旧以木为之,随建随圮。明永乐二年(1404),僧汝节(一作汝哲)跨石为洞,水势湍悍,舟多覆溺。天顺间,乡民裒资改作之,为石洞者三,亦名观庄桥。”上下有数十级台阶,两侧置桥栏,桥南有大樟树,桥北有凉亭,非常壮观。20世纪80年代改建。桥长44.1米,宽7米,高3米,建筑面积308.7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白米湾桥(BáimǐwānQiáo) 位于慈城镇白米湾村村委会驻地东北侧白米湾河上,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1988年建成。桥长20米,宽3.8米,高3米,建筑面积76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半浦桥(BànpǔQiáo) 位于慈城镇半浦村村委会驻地东北约1千米的中横河上,以半浦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慈浦公路。始建于1976年,2001年重修。桥长28.1米,宽8米,高2.5米,建筑面积225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前洋互通立交桥(QiányángHùtōngLìjiāoqiáo) 位于慈城镇前洋村村委会驻地东北侧,以前洋村得名。互通立交桥为高架立交桥,西北为慈城镇杨陈高架桥,东为高速公路江北收费站,南往余姚江大桥,东北是绕城高速往镇海方向,均为双向六车道。另有八条互通匝道,其中两条为“8”字匝道,均为单向车道,两边设有护栏。其中一条由东(宁波北收费站)往东北通往镇海,由东北向西的两条匝道分别是镇海通往慈溪和宁波北方向,由西向南一条通往余姚江方向,还有两条由南分别通往宁波北和慈溪方向;另有两条“8”字匝道分别是宁波北收费站通往余姚江方向和慈溪方向。始建于2004年8月,建成于2007年底。桥总长1500米,宽5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陈广庄桥(ChénguǎngzhuāngQiáo) 位于慈城镇虹星村陈广庄自然村东南中横河上,以陈广庄自然村得名。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慈浦线与虹星村级公路。1998年建成。桥长15米,宽5.6米,高3米,建筑面积84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预制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虹星桥(HóngxīngQiáo) 位于慈城镇虹星村严家池头自然村东侧乍浦分界河上,以虹星村得名。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1999年重修。桥长18米,宽5.5米,高3米,建筑面积99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界址桥(JièzhǐQiáo) 位于慈城镇虹星村界址桥自然村东南侧界址桥河上,故名。南往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光绪《慈溪县志》称:“格子桥,县西南十里(堵江浦东南)。”该志《乡里》十二都二图称格子桥林。该桥原为石桥,1964年下半年重建,1965年上半年建成。桥长12米,宽4米,高2米,建筑面积48平方米,为水泥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太平桥(TàipíngQiáo)位于慈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约2千米处的慈江上。光绪《慈溪县志·桥梁》载:“太平桥,县西南三里,明嘉靖初建,上有屋。万历壬午(1582)重建,而修广过于旧时。西北有亭,石碑大书曰‘甬东第一桥’。”当时,“有道人沈贤者能任之,始事壬午九月初十日,至甲申十月初七日桥成,趾高五丈八尺,南北长二十一丈,东西阔二丈二尺”。为条石平板桥,上下有台阶,两侧置石栏板,刻有太平桥三字。1963年,为上下方便,台阶被抹平。其中一孔桥板断裂,改建为三孔平板桥。1976年10月重修时,桥面用水泥加固,开始通行汽车。2001年12月作为危桥改建。现桥长36.5米,宽9.8米,高2米,建筑面积357.7平方米,为空心板梁重力式墩台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明徐一忠(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官知府)《太平桥》诗:“寥廓江天玉蝀悬,凭栏秋色正苍然。行行塞雁排空度,片片沙鸥傍渚眠。客子吹箫明月夜,渔翁罢钓夕阳天。白头何意还题柱,长啸千松生紫烟。”
  新华村振兴桥(XīnhuácūnZhènxìnQiáo) 位于慈城镇新华村村委会驻地西南侧张陆河上,因该桥处于新华村,建于1992年5月半浦乡与乍山乡合并后,寓意振兴新的乡政府事业,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始建于1993年,当年12月建成。桥长18.4米,宽8.5米,高2.5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预制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5吨。
  横河桥(HénghéQiáo) 位于慈城镇新华村横河头自然村东张陆河上,以横河头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属旧时老桥,原为石砌条石板桥,上下有台阶,两侧置石栏板,桥西有亭,名石佛亭(列入十都二图)旁有石佛亭庵。20世纪70年代为拖拉机通行改建,2001年重建。桥长5.5米,宽5米,高2米,建筑,面积27.5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堵江桥(DǔjiāngQiáo) 位于慈城镇新华村堵江桥自然村西侧,乍浦分界河上,属旧名沿用。东西跨向,贯通寺慈公路。光绪《慈溪县志》载:“堵江桥,县西南六里(堵江浦),一称多稼桥。国朝咸丰五年(1855)赭山寺僧宗传遗资建闸(注:堵江浦,咸丰七年即桥建闸)。”1987年重建为公路桥。桥长8米,宽8米,高3米,建筑面积64平方米,为水泥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横滨桥(HéngbīnQiáo) 位于慈城镇国庆村村委会驻地南约1千米的原慈福庵东侧国庆河上。从旧名环碧桥演化而成。东西跨向,贯通宁慈西路与原寺慈公路。光绪《慈溪县志》载:“环碧桥,县西南三里,邑之水自东来者抱城而西,自西来者从鹏山直走大江..天启乙巳,知县潘汝桢从民之请,于城西一里外河口筑堰建桥。”原为石砌条石板桥,有台阶,两侧置石栏板,石刻环碧桥,桥西为慈福庵(今已改建)。1995年为通车辆,在原基础上改建。桥长12米,宽5米,高1.9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杨枝桥(YángzhīQiáo) 位于慈城镇国庆村杨枝桥自然村东侧东大河上,以杨枝桥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原村落机耕路。光绪《慈溪县志》载:“杨枝桥,县西七里,鹏(今称彭)山浦四脚凉亭。”原为石板桥,20世纪70年代末,北移约100米,改建为拱形水泥桥。2004年重建并拓宽,贯通庆丰路。桥长21米,宽19米,高2米,建筑面积399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廿板王桥(NiànbǎnwángQiáo) 位于慈城镇向上村郑家自然村东侧中心河上,属旧名沿用。东西跨向,贯通村落道路。光绪《慈溪县志》称:“王桥,县西八里(王子浦),宋高宗被金人追至此,土人拔桥得渡,今有拔桥巷,俗呼为‘廿板王桥’。”桥以五根石柱为一墩,现存二墩三孔,石柱上用石横梁连接,上各铺七块条石板。原桥上下有台阶,两端设有凉亭。“文化大革命”中凉亭被拆除,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通行方便,台阶被抹平,因原桥板缺损,部分换成水泥板,今该桥已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桥长16米,宽3.5米,高3米,建筑面积56平方米,最大载重量5吨。这种排柱墩式石梁桥,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形制古老的遗存实物。
  向上桥(XiàngshàngQiáo) 位于慈城镇向上村村委会驻地西侧的郭塘河上,以向上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宁慈西路与余姚界内公路。始建于1985年1月建甬余线时,1996年甬余线改为61省道,江北段进行拓宽时重建。桥长15米,宽15米,高1.5米,建筑面积225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向上村朱家桥(XiàngshàngcūnZhūjiāQiáo) 位于慈城镇向上村朱家自然村南侧朱家河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村落道路。光绪《慈溪县志》载:“朱家桥,县西一十五里。”原为石桥,1996年重建。桥长15.1米,宽5米,高1.55米,建筑面积75.5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郭塘桥(GuōtángQiáo) 位于慈城镇向上村村委会驻地西北侧的郭塘河上,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村落公路。光绪《慈溪县志》称:“谷堂桥,县西一十四里(谷堂浦),其北山谷深奥若堂。一作郭塘桥。”桥以四根石柱为一墩,共二墩三孔,石柱上用石横梁连接,上各铺五块条石板,原两侧有石栏板,上下有台阶,东端有郭塘桥庵及凉亭,今废。其余均保存完整,已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桥长11米,宽3米,高3米,建筑面积23平方米,最大载重量2吨。该桥与廿板王桥属同时期建造,是旧时慈溪县城西行古驿道中的主要桥梁。
  上横新桥(ShànghéngXīnqiáo) 位于慈城镇向上村村委会驻地东南约500米处的中心河上,因该桥处于向上村方向,属横于中心河上新建的桥,故名。东西跨向,贯通宁慈西路。始建于1984年初,当年6月建成,1994年拓宽加固。桥长23.5米,宽24米,高1.5米,建筑面积554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下王桥(XiàwángQiáo) 位于慈城镇民丰村谢家自然村东北侧中心河上,旧名王子桥。东西跨向,贯通村落机耕路。光绪《慈溪县志》载:“王子桥,县西北(应为西)一十里(王子浦),故老相传,后汉王修之子建,遂以为名。俗亦呼为王桥,今呼为下王桥。”桥为二墩三孔石砌条石平板桥,上下有台阶,两侧置石栏板,桥西设有凉亭。1978年为通行拖拉机、手拉车,台阶抹平,栏板取消,桥面加抹水泥,至今基础尚存。桥长20米,宽4米,高3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最大载重量5吨。2004年4月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庙山桥(MiàoshānQiáo) 位于慈城镇原妙山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南侧的东大河上,因该桥靠山,东南原有妙山庙,北侧原有扶湖庙,桥东原有灵岩庵,桥西原有广润庵,四周是庙,故以庙与山名桥,俗称妙山桥。东西跨向,贯通妙金公路与村落道路。光绪《慈溪县志》称:“扶湖庙桥,县西七里,俗呼妙山桥,亦称芙蓉庙(即扶湖庙)桥。”原为石砌条石板桥,上下有二十余级台阶,两侧置石栏板,桥西设有凉亭,是旧时妙山地区通往慈溪县城的主要桥梁。1977年底东大河疏浚时,在原基础上改建为水泥平板桥。2000年重修。桥长10.5米,宽6米,高2.5米,建筑面积63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为10吨。
  妙山桥(MiàoshānQiáo) 位于慈城镇三联村双门头自然村东南侧东大河上,以原妙山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宁慈西路与妙金公路。始建于抗日战争时期,慈溪县城通往三北(今慈溪)的公路建成时,1995年重建。桥长21.5米,宽5米,高1.34米,建筑面积107.5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汪家桥(WāngjiāQiáo) 位于慈城镇三联村汪家自然村西北侧的汪家小河上,故名。西南往东北跨向,贯通向上至八字村公路。始建于2005年初,当年12月建成。桥长6米,宽8.5米,高1.5米,建筑面积51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卢家桥(LújiāQiáo) 位于慈城镇三联村卢家自然村东南侧卢家河上,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村落公路。原为石砌条石板桥,上下有台阶,两侧置石栏板,20世纪70年代初改建为平板桥。2005年3月为通汽车,又在卢家村西约300米处新建一桥,亦称卢家桥,南北贯通向上至八字村公路。桥长6米,宽8.5米,高5米,建筑面积51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黄家桥(HuángjiāQiáo) 位于慈城镇三联村黄家自然村南三联河上,以黄家自然村得名。南北跨向,贯通宁慈西路与村落公路。光绪《慈溪县志》载:“王家桥,县西八里。”原为石砌条石板桥,上下有台阶,两侧置石栏板,20世纪70年代初为通行手拉车、拖拉机,台阶抹平,栏板取消,1979年河道疏浚时改建为水泥板梁桥。2005年初至10月为通汽车,又在老桥西约200米处新建一桥,亦称黄家桥,南北贯通向上至八字村公路。桥长10米,宽4米,高4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为水泥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上宅桥(ShàngzháiQiáo) 位于慈城镇妙山村上宅自然村南侧珠春岙(原名朱村岙)河上,以上宅自然村得名。南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与上宅自然村。原为溪流小石桥,1976年河道拓宽时改建成水泥板梁结构桥。桥长8米,宽3米,高2.5米,建筑面积24平方米,最大载重量10吨。
  慈城孙家桥(CíchéngSūnjiāQiáo) 位于慈城镇妙山村孙家自然村东北侧东大河上,以孙家自然村得名。为防止重名,故加上慈城。东西跨向,贯通妙金公路与珠春岙(原名朱村岙)村落公路。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2005年重建。桥长20米,宽5米,高3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楼家堰马路桥(LóujiāyànMǎ1ùQiáo) 位于慈城镇妙山村楼家堰自然村西侧楼盆河上,因靠近楼家堰自然村,故名。南北跨向,贯通妙金公路。原为瓦筒石板简易桥,1977年楼盆河(当时称中横河)拓宽时重建。桥长7米,宽8米,高1.5米,建筑面积56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水泥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小桥头桥(XiǎoqiáotóuQiáo) 位于慈城镇妙山村坊沿与楼家堰自然村交界处楼盆河上。因原是连接两个村的小石桥,俗称小桥头,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村落道路。1977年底因楼盆河取直拓宽时重建。2009年两岸砌石时改建。桥长8米,宽6米,高1.5米,建筑面积48平方米,为水泥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庙桥头桥(MiàogiáotóuQiáo) 位于慈城镇妙山村楼家沿自然村东北侧东大河上。因该桥处于童古庙必经之地,故名。东西跨向,贯通庙与田间道路。旧时为石结构桥,光绪《慈溪县志》载:“扶湖庙桥(俗呼庙山桥)北五里,为童古庙,当即铜鼓庙桥。”于1975年办采石场前,改建为水泥板桥。桥长10米,宽4米,高2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最大载重量10吨。
  东山下桥(DōngshānxiàQiáo) 位于慈城镇妙山村上宅与东山下自然村之间的珠春岙河上,因靠近东山下自然村,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与慈城镇社会福利院中心和村落。始建于1975年,1976年河道拓宽时重建。桥长9米,宽4米,高2.5米,建筑面积36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西桥头桥(XīqiáotóuQiáo) 位于慈城镇妙山村西桥头自然村中的东大河上,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西桥,县西七里,庙山桥北。”东西跨向,贯通村中道路。属旧时老桥,为石砌条石板桥,设有上下台阶,置石栏板。1975年为通行拖拉机加固成水泥结构平面桥。桥长20米,宽8米,高2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以原石结构为基础,最大载重量10吨。
  上连桥(ShàngliánQiáo) 位于慈城镇妙山村坊沿自然村东南侧东大河上,因该桥建造在连接坊沿自然村与上宅自然村之中,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村落道路。于1977年建成。桥长15米,宽6米,高2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为简支梁空心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楼家堰跨线桥(LóujiāyànKuàxiànqiáo) 位于慈城镇妙山村楼家堰自然村西南约1千米处,通往五星村的公路上,因横跨沈海高速宁波北连接线,故名。东西跨向,贯通妙金线与五星村公路。始建于2007年初,年底建成。桥长600米,宽7米,高10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为钢管拱形高架桥,最大载重量50吨。
  公有村张家桥(GōngyǒucūnZhāngjiāQiáo) 位于慈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英雄水库大坝外西南侧东大河北端河上,属旧名沿用,为避重名,加公有村。光绪《慈溪县志》载:“张家桥,县西北二十里(南将坛西南)。”南北跨向,贯通妙金公路。1978年云湖开辟盘山公路时改建为水泥桥。2009年重建,2010年建成。桥长27米,宽5米,高3米,建筑面积135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浮上桥(FúshàngQiáo) 位于慈城镇五湖村浮上桥自然村西南侧东大河上,因靠近浮上桥自然村,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浮上桥,县西北一十里(鹏山浦),一作无上桥,俗呼为和尚桥。下有梅龙,在东湫桥北。”属旧名沿用。东西跨向,贯通五湖村级公路与妙金公路。旧时为石桥,上下有台阶,桥东有凉亭。20世纪70年代初,为通行拖拉机,南移100米处重建。1996年重修时加固拓宽。桥长21米,宽5米,高3米,建筑面积105平方米,为简支水泥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明冯元仲《浮桥残雪》诗:雪势憨饕冻不消,乱飘瑞叶散琚瑶。灞桥诗思凭驴子,贳酒携来陋巷瓢。
  联丰桥(LiánfēngQiáo) 位于慈城镇五湖村里夹自然村西约1千米处的东大河上,因建桥当年为丰收年,故名。东西跨向,贯通里夹岙村落公路与妙金公路。2001年建成。桥长22米,宽5米,高3米,建筑面积110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八字桥(BāzìQiáo)位于慈城镇八字村八字桥自然村东南侧中心河上。光绪《慈溪县志》载:“八字桥,县西(北)一十五里。”由东南往西北跨向,旁有一桥,由西南往东北跨向,呈八字形,故名。属旧时老桥,原为石砌条石板桥,上下有台阶,两侧置石栏板,桥西南侧有古樟树一棵,至今仍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原基础上改建为水泥平板桥,并设水闸。1976年3月疏浚河道时发现遗址,相当于河姆渡文化的第一、二层,已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八字桥遗址。2003年重建。桥长7米,宽5米,高2米,建筑面积35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八字新桥(BāzìXīnqiáo) 位于慈城镇八字村村委会驻地东南约300米处的傅家河上,即八字桥东南,以八字桥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妙金线与八字村公路。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新河挖成时,2001年6月重建为公路桥。桥长13米,宽8米,高3米,建筑面积104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石神桥(ShíshénQiáo) 位于慈城镇八字村石神桥自然村东北侧中心河上,因处于石神桥自然村前,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村落公路。光绪《慈溪县志》称:“石人桥,县西一十五里(王子浦八字桥东北),桥西南有一翁仲兀立道旁,故名。石刻‘古兴隆桥’。明弘治十三年(1500)建,国朝乾隆间修,光绪二年(1876)重修。”原为石砌条石板桥,上下有台阶,两侧置石栏板。1975年改建为水泥板桥。石人仍在桥西南。桥长13米,宽3米,高2米,建筑面积39平方米,最大载重量2吨。
  韩家桥(HánjiāQiáo) 位于慈城镇八字村韩家自然村东面郭塘河上,以韩家自然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村落公路。属旧时老桥,原为石砌条石板桥,上下有数级台阶,两侧置石栏板,刻有韩家桥三字。桥西侧旧时有牛车盘,今改为打水机房。20世纪70年代初路基垫高,台阶抹平,1979年重修时改建。桥长8米,宽6米,高1米,建筑面积48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傅家桥(FùjiāQiáo) 位于慈城镇八字村傅家自然村南约300米的傅家河上,故名。南北跨向,紧靠深海高速公路,贯通向上至八字村公路。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新河挖成后,2007年重修。桥长10米,宽8米,高1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妙法寺桥(MiàofǎsìQiáo) 位于慈城镇八字村妙法寺前的中心河上,因靠近妙法寺,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旧时为石桥,上下有台阶。桥西原为妙法寺。2008年重建。桥长11米,宽4.5米,高2米,建筑面积49.5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山沿桥(ShānyánQiáo) 位于慈城镇五星村盆山自然村北的楼盆河上,因处于文山与傅家山墩的中间,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盆山自然村。旧时为石砌条石板桥。1965年因桥板断裂重修。20世纪70年代末为通行拖拉机实施加固。2003初重建,当年5月建成。桥长14.5米,宽5米,高3米,建筑面积72.5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谢家桥(XièjiāQiáo) 位于慈城镇五星村谢家自然村东南侧中心河上,以谢家自然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旧时为石砌二柱三孔条石板桥,上下有二十余级台阶,两侧置石栏板,西北侧下桥即为谢家凉亭,亭连庵,供行人小憩。1967年初为通行拖拉机,桥板截低,台阶抹平,而后拆除凉亭,桥面用水泥加固。2000年初为通行汽车拆除重建,当年建成。桥长12米,宽5米,高2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慈城穆家桥(CíchéngMùjiāQiáo) 位于慈城镇五星村盆山自然村东北侧楼盆河上,旧名莫家桥,光绪《慈溪县志》载:“莫家桥,县西(应作西北)一十五里[王子浦文山(今作盆山)]。”因莫与穆音同,故演化为穆家桥。旧时为石砌条石板桥,20世纪50年代末,老桥倒塌,西移约30米处重建,仍沿用旧名。南北跨向,贯通村内公路。2005年初为通汽车,又在该桥东侧新建一座,当年建成。桥长6米,宽6米,高2米,建筑面积36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现为两桥并列,同用一名。
  云湖桥(YúnhúQiáo) 位于慈城镇五联村村委会东南侧,通往英雄水库的溪流河上,因处于原云湖乡中心地段,故名。南北跨向,贯通妙金公路。于1984年建成。桥长7米,宽4.5米,高3米,建筑面积31.5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大溪桥(DàxīQiáo) 位于慈城镇五联村峻路头自然村西北面大溪坑上,故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五联村至公有村的妙金线。始建于1966年,1986年重建。桥长9米,宽4.5米,高3米,建筑面积40.5平方米,为水泥双拱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南联大桥(NánliánDàqiáo) 位于慈城镇南联村南英雄水库溢洪道五洞闸侧,以南联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妙金线至南联村级公路。始建于2004年初,当年12月建成。桥长35米,宽7.5米,高4米,建筑面积262.5平方米,为简支梁扩大基础现浇水泥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南联小桥(NánliánXiǎoqiáo) 位于慈城镇南联村前进村淹没区塘坝中,以南联村得名。南北跨向,贯通妙金线与南联村公路。于1972年建成,桥两端即坝,为方便村民进出而建。桥长9米,宽6米,高4米,建筑面积54平方米,为混凝土水泥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乍浦桥(ZhàpǔQiáo) 位于慈城镇慈城中学西北侧中横河上,因该桥是乡镇合并后乍浦乡第一次建桥,故名。东西跨向,贯通慈浦公路。1992年建成。桥长23米,宽6米,高1.6米,建筑面积138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西王岙桥(Xīá’oQiáwngào) 位于慈城镇黄山村西王岙自然村西南侧杨家桥河上,以西王岙自然村得名。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三勤村至寺慈线的村级公路。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2006年重建。桥长6.7米,宽5米,高5.5米,建筑面积33.5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30吨。
  讴思桥(〓usīQiáo) 位于慈城镇黄山村讴思桥自然村东侧讴思河上,故名。东西跨向,贯通寺慈公路。光绪《慈溪县志》称:“鸥渚桥,县西南一十二里(鸥渚浦),一作讴思桥,因思念宋代县令吴潜之遗泽,故名。清道光年间修建,光绪七年(1881),里人醵金重修。”原为石砌条石板桥,两侧置石栏板,上下有台阶。1973年重建。桥长4米,宽3.5米,高2米,建筑面积14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陈郎桥(ChénlángQiáo) 位于慈城镇王家坝村陈郎桥自然村南侧埋庙河上,以陈郎桥自然村得名。南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旧名郑郎浦桥,村名郑郎桥(列入十一都二图)。光绪《慈溪县志》载:“郑郎浦桥,县西南一十四里(洪陈浦),清光绪十二年(1886)里人捐修。”1985年重修时拓宽。桥长6米,宽4米,高1.6米,建筑面积24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野郎桥(YělángQiáo) 位于慈城镇王家坝村王家坝自然村西南侧的埋庙河上,属旧名谢郎堰桥演化而成。东南往西北跨向,贯通皋拜桥至王家坝公路。光绪《慈溪县志》载:“谢郎堰桥,县西南一十五里(谢郎浦),今称‘聚龙桥’,即古城山句章县治。”原为石桥,于1975年改建,2005年重建。桥长15米,宽6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为混凝土水泥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桥西南侧即野郎闸。
  皋拜桥(GāobàiQiáo) 位于慈城镇洪陈村皋拜桥自然村西侧安仁河上,以皋拜桥自然村得名。东北往西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光绪《慈溪县志》称:“界牌桥,县西南一十四里(洪陈浦)西近城山句章县治,有城山渡、洪陈渡,今石刻‘皋拜桥’。”原为石桥,1970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拱形平桥,2008年重修。桥长22米,宽5米,高3米,建筑面积110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洪陈桥(HóngchénQiáo) 位于慈城镇洪陈村村委会驻地安仁河上,以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光绪《慈溪县志》载:“洪陈桥,县西南一十五里(洪陈浦),清光绪七年(1827)重修,石刻‘鸿程桥’。”原为石桥,1964年改建为公路桥。桥长11米,宽4米,高2米,建筑面积44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陈张桥(ChénzhāngQiáo) 位于慈城镇龚冯村上冯自然村南陈张河上,故名。东西跨向,贯通寺慈公路。于2005年建成。桥长5米,宽4.5米,高2米,建筑面积22.5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5吨。
  孙邵桥(SūnshàoQiáo) 位于慈城镇龚冯村孙邵自然村东南侧陈张河上,以孙邵自然村得名。东西跨向,贯通村落公路。2006年建成。桥长10.5米,宽4.5米,高2.5米,建筑面积47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积稼桥(JijiàQiáo) 位于慈城镇杨陈村积稼桥自然村东侧乍浦分界河上,属旧名沿用。东西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光绪《慈溪县志》载:“积稼桥,县西南八里。”原为石砌条石板桥,2009年3月重建。桥长18米,宽5米,高3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20吨。
  叶家桥(YèjiāQiáo) 位于慈城镇双顶山村叶家自然村西南侧叶家河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寺慈公路与村落道路。于1979年建成。桥长9.3米,宽8米,高1米,建筑面积73.6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杨家桥(YángjiāQiáo) 位于慈城镇黄山村杨家桥自然村南侧杨家河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原为条石板桥,上下有台阶,两侧置石栏板,刻有“杨家桥”三字。于1975年改建为村级公路桥。桥长7米,宽6米,高3米,建筑面积42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七里庙桥(QīlǐmiàoQiáo) 位于慈城镇杨陈村村委会驻地北埋庙河上,因旧时桥侧有七里庙,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七里庙,县西南七里,清咸丰元年(1851)里人余尔椿捐修。”桥为南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属旧时老桥,光绪《慈溪县志》载:“七里庙桥,县西南七里(堵江浦西南)七里庙前,清光绪七年(1881)移建。”原为石砌条石板桥,于2005年重建。桥长6米,宽6米,高2米,建筑面积36平方米,为简支梁水泥板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0吨。
  渡
  桃渡(TáoDù) 位于中马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5千米处的新江桥附近,亦称桃花渡,清同治元年(1862)建新江桥浮桥后废。
  盐仓渡(YáncāngDù) 位于中马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千米处的解放桥附近,1972年建解放桥浮桥后废。
  永丰渡(YǒngfēngDù) 位于中马街道办事处驻地西0.2千米处的永丰桥附近,1999年建永丰桥后废。
  青林渡(QīnglínDù)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5千米的青林渡铁路桥西侧姚江边,对岸为海曙区望春街道,因旧时渡旁青竹成林,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青林渡,县东南三十五里。”姚江运河渡口群由半浦渡口、青林渡口、李碶渡口和都神殿组成,2017年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钱文荐《青林》诗:“苔径何须扫,岩扉不待扃。翛然凉雨后,一片竹林青。”清叶炜《青林渡阻风》诗:“白浪乘空起,青林破晓来。尽人拌命渡,容我顺风回。胆免此时落,船留明日开。騃童不解事,上岸再三推。”清叶灿《青林渡》诗:“野渡青林一叶危,中流坐拥浪掀豗。舟人忽唱秋风曲,无数飞帆横截来。”清王焘《大风夜渡青林怀意亭》诗:“落日大江横,西风动地鸣。孤帆飞月影,万树乱潮声。入眼波涛恶,关心性命轻。年来多冒险,惭愧故人情。”
  李碶渡(LǐqìDù)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千米处的李家村南姚江边,对岸为甬江街道湾头区块,因附近有李家村,旁有碶,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李碶渡,县东南四十里,原濒江有石塔一座,后废。乾隆十五年(1750),居民陈天一等捐田,置有义渡,今亦废。”2011年9月,李碶渡被江北区文物管理所编入《江北遗珍》丛书中,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姚江运河渡口群由半浦渡口、青林渡口、李碶渡口和都神殿组成,2017年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渡(XīDù)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千米处的西江村南姚江边,对岸为海曙区高桥镇,《宝庆志》称西江渡。光绪《慈溪县志》载:“西渡,县东(南)一十五里,江心与鄞县分界。西渡渡夫二名。”宋陈著《入京到西渡》诗:“昨宵北渡今西渡,系是离家第二宵。诗伴风流勤过驿,棹郎醉饱健迎潮。丈亭浦接邻州近,笔架峰迷故里遥。得意归来期可数,榴花如火照楼标。”明阮震享《西渡》诗:“缥缈一舟虚,盈盈露未晞。长源通海日,远水控句余。沙际鹤安在,江心帆正迟。澧兰如有托,击汰问昂须。”清姜宸英《自西渡归路口占》诗:“自别东郊路,三年此复经。潮痕依月上,野色赴江青。地僻山城掩,丛深古庙灵。老夫吟望意,双鬓惜星星。”
  邵家渡(ShàojiāDù)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千米处的邵家渡村南姚江边,对岸为海曙区高桥镇。以村得名。光绪《慈溪县志》载:“邵家渡,县东南二十二里,国朝乾隆间,裘文蔚辟地构亭,曰‘风木亭’,以憩行人,潘侍御庭筠有记,今废。道光间,里人虞元利、虞炳寿又建小憩亭。”邵家渡,曾用名绕江渡、蓉江渡。
  新渡(XīnDù) 位于洪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南4.5千米处的洋市村南姚江边,对岸为海曙区望春街道,因旧时附近有新宅自然村,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新渡,县东南三十里。鄞志云:步安渡,南达金仙庙,北达慈溪杨徐等处,即此渡也。”
  黄山新渡(HuángshānXīndù)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5千米处的黄山村东安仁河北端慈江边,因是黄山村人王良栋新设,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黄山新渡,县西南十里(王子浦东)国朝乾隆间,里人王良栋新设,旁建文昌阁,以居舟子。道光元年(1821),建安仁桥,始移今址。,咸丰九年(1859),王润又创义渡,并建普济庵及凉亭。”
  方家渡(FāngjiāDù)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6千米处的民丰村方家自然村南慈江边,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方家渡,县西南二十里,俗称芳江渡。”近慈江大闸。清葛培元《游方家渡》诗:“一枝塔影落空波,苍翠山光染髻螺。绕郭有家皆种竹,出城无路不沿河。树头黄叶经冬尽,牛背斜阳入画多。何处寻梅偏有约,酒心豪气未消磨。”
  半浦渡(BànpǔDù) 旧名鹳浦渡。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南4千米处的半浦村南姚江边,对岸为海曙区高桥镇,因旧时渡前江叫鹳江,江南有浦,故名。今名半浦渡。光绪《慈溪县志》载:“鹳浦渡,县南一十五里..《句章摭逸》云:鹳浦渡在村之南,江名鹳江,一名半江。先秦川公谓之冰篆江,江流如带,环绕吾村。村西曰幻江,有巉头浦,又名西江;东则有张家浦,安仁庙在浦之东;沿江四五里,曰西渡,凡自杭至宁波城者必由此。”为鄞、慈界。姚江运河渡口群由半浦渡口、青林渡口、李碶渡口和都神殿组成,2017年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郑溱《东江眺感》诗:“江涛曲折自扶桑,风动烟波更浩茫。耶许声清喧拽坝,篷帆影碧飐来樯。铁炉冶器资饔膳,木厂登杉拟栋梁。可惜天荒腾米值,渡头肩贩日跄跄。”清郑梁《花朝晚渡鹳浦》诗:“下陈往返路迢迢,港断舟停已及宵。破幔疏帘舆代步,残壶剩榼仆分挑。神灯闪烁三过庙,僧磬丁冬九里桥。晚渡原来好风景,兹行端不负花朝。”
  赭山渡(ZhěshānDù)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处的虹星村西南姚江边,对岸为海曙区高桥镇,因渡北是赭山,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赭山渡,县南一十五里,渡有亭,以憩行人。”清叶金胪《雨后过赭山渡》诗:“远浦波光合,低云岸影开。天风吹雨散,岚气过江来。自觉尘氛涤,因之浩荡推。鸢鱼一翔泳,客思与低回。”杨复亨《舟经赭山渡》诗:“山截江无路,弯环篆水开。月高风影直,风劲橹声哀。蟹火乘潮上,芦花扑雪来。三更游子棹,梦入寝门才。”
  洪陈渡(HóngchénDù)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处的洪陈村南姚江边,对岸为海曙区高桥镇,以村名得名。光绪《慈溪县志》载:“洪陈渡,县西南一十五里。”清杨兆熊《夜泊洪陈渡》诗:“西风作秋语,黄叶此声声。山影半江暗,星光万里明。边愁难独夜,客梦又孤征。篷背霜华重,寒潮缩不生。”
  城山渡(ChéngshānDù)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南7.5千米处的三勤村南姚江边,对岸为余姚市大隐镇,因旁有城山,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城山渡,县西南一十五里。旁有螺湾,有神螺踞于江浒,螺光见时,天皆赤色,然必有洪水,居民以此为验。”清叶金胪《舟过城山渡》诗:“云送山前月,潮迎海上风。水天三面阔,眼界一时空。渔唱和长笛,归心系短篷。扁舟身计稳,谩拟等飘蓬。”清董濂《泊城山渡》诗:“暂向江干泊,秋宵月正明。归途唯独客,霸业此荒城。浅渚酣鸥梦,遥村警犬声。离家无百里,乡语倍关情。”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江北区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志记述的内容,包括经济机构实体、地理环境实体、自然风貌实体、民间村落、人文古迹等诸方面,以追溯地名的由来、演变、内涵、所在位置、归属为主要内容,把地名的现状与社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