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区街巷道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727
颗粒名称: 镇区街巷道路
分类号: K925.54
页数: 20
页码: 176-195
摘要: 本文收录了宁波市江北区镇区街道巷路。
关键词: 宁波市 江北区 街巷道路 镇区

内容

汤山路(Tāngshān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滨湖环路,南至慈南街。长403米,宽24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以慈城小东门外汤山起名。
  云山街(Yúnshān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东侧,西往东走向。西起滨湖环路,东至狮子山路。长955米,宽24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以山名云山得名。
  新月街(Xīnyuè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东侧,西往东走向。西起滨湖环路,东至西官山河路。长353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路名以夜见新月映湖中而得名。
  丽景街(Lìjǐng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东侧,西往东走向。西起东官山河路,东至狮子山路。长1261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11年。街以慈城景色命名,意为慈城山清水秀,景色美丽;又东有狮子山,西有官山河,山水相衬,别具风格,
  故名。丽泽街(Lìzé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西侧,东往西走向。东起西官山河路,西至慈浦路。长1155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唐开元年间,慈城县衙前在上横街(今填埋)上建第一石桥,桥上有亭,扁曰“丽泽”,故名。
  锦绣东街(JǐnxiùDōng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东侧,西往东走向。西起东官山河路,东至狮子山路。长1295米,宽24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11年。街以慈城的地域风貌起名。清雍正《慈溪县志·县山》记载:“县(慈城原是慈溪县治)之东西北三面皆山,前横三江(城内骢马桥江,即解放河,1980年填埋),江之南群山来朝,苍翠回环,骢马桥上望之,宛如图画。”可谓锦绣河山,故名锦绣街。街路分为东西两条,锦绣东街因位于东段,故名。
  锦绣西街(JǐnxiùXī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西侧,东往西走向。东起西官山河路,西至慈浦路。长1295米,宽24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街名以慈城的地域风貌起名。因锦绣西街位于西段,故名。
  谈妙路(Tánmiào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东侧,北往南走向。北起慈江东街,南至慈水东街。长900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11年。以慈湖北今慈湖中学内谈妙涧、谈妙里命名。谈妙涧是慈湖水源的主流。谈妙里因南宋大儒杨简创立慈湖书院,筑室涧水旁以作讲学之地,因以为名。杨简在《丁丑咏春偶成》诗中有“涧水檐旁谈妙理,山禽柳外说天真”之句。
  慈孝南路(CíxiàoNán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东侧,北往南走向。北起宁慈西路,南至长兴路。长3008米,宽44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转新城新开辟的主干道。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路名源自慈溪县曾出三孝子,《慈溪县志·风俗》中载:“自唐开元时,邑令房公琯,从城山移治浮碧,教民以孝,取汉孝子董黯之迹为名,改句章为慈溪。厥后,(唐)张无择继之,宋孙之翰又继之,故慈称三孝乡。”2008年,慈城被中国文联命名为慈孝文化之乡,慈孝成为当地的节日活动。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故取慈孝为名。
  慈孝北路(CíxiàoBěilù)位于慈湖人家社区驻地西侧,南往北走向。南起宁慈西路,北至塘家湾路。长410米,宽44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安置小区与新城相连接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路以慈城的慈孝之迹命名,并以宁慈西路为界分南路和北路,因处于北段,故名。该路系慈城镇连接新城区的主要道路。南北结合处有铁路隧道。
  塘家湾路(TángjiāwānLù)位于慈湖人家社区北侧,西往东走向。西起骆慈公路,东至慈湖人家。路长1400米,宽53米,柏油路面,是慈城镇安置小区与老城区相接而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5年10月,建成于2007年2月。因该路经过原唐家湾自然村,唐与塘音同,故名。穿越姜官岭隧道。
  崇本路(Chóngběn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东侧,北往南走向。北起慈江东街,南至锦绣东街。长399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11年。因崇本小学迁至此路,故名。
  鹏山路(Péngshān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滨湖环路,南至慈南街。长430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路名以慈城大西门外鹏山得名。今名彭山,山上有塔,山脚西北有彭山闸,旧迹尚在,闸槽题字“宋淳熙十三年”。已被江北区文物保护所编入《江北遗珍》丛书之中。
  东晖路(Dōnghuī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东侧,北往南走向。北起新月街,南至慈南街,长844米,宽20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路在日光湖以东,面迎朝晖,故名。
  慈南街(Cínán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南,慈孝南路与慈浦路之间,东往西走向。东起狮子山路,西至慈浦路。长2126米,宽24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因路在慈城新城最南面而得名。
  隐溪路(Yǐnxī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东侧,北往南走向。北起慈江东街,南至慈水东街。长846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11年。路名取自清朝董訚《慈溪故迹》诗:“在昔汉孝子,奉母大隐溪。溪水如崖蜜,疗疾胜良医。疾退与母返,筑室湖之西。荷耜阚峰麓,湛然泉涌畦。天心感纯孝,潜使地脉移。至今慈水曲,犹有慈鸟啼。”以董孝子与母隐居在大隐溪旁取水疗疾,故名。
  日恒街(Rìhéng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东侧,西往东走向。西起滨湖环路,东至西官山河路。长430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路名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寓意慈城新城如日月之光,永不停息,兴旺发达。
  会秀街(Huìxiù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西侧,东往西走向。东起滨湖环路,西至慈浦路。长388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取慈城大西门外原有嘉靖年间建立的江山会秀坊命名。这座牌坊气势雄伟,据说是慈溪第一牌坊。
  栖霞路(Qīxiá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西侧,北往南走向。北起修人街,南至慈南街。长1048米,宽20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该路在湖以西,取晚霞栖息之意,故名。
  祝家街(Zhùjiā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南侧,东往西走向。东起西官山河路,西至慈浦路。长1518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路经原祝家自然村,故名。西端原为半浦、乍浦乡政府所在地。
  滨湖环路(BīnhúHuán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四周。东西起至慈水西街。长1813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四周中心为湖,因路靠近水边,绕湖而行,故名。
  保黎南路(BǎolíNán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西侧,北往南走向。北起宁慈西路,南至慈水西街。长2312米,宽30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主干道。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路以北端的百年老医院保黎医院而定名。
  和畅路(Héchàng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西侧,北往南走向。北起慈江西街,南至慈水西街。长895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取王羲之《兰亭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中的和畅而名,寓意慈城新城和谐畅通。
  惠通路(Huìtōng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西侧,北往南走向。北起慈江西街,南至慈水西街。长875米,宽24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原名惠风路,取自王羲之《兰亭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中的惠风,本意是惠风路与和畅路作为组合地名。因惠风路与鄞州新区道路重名,故改为惠通路。
  慈浦路(Cípǔ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与私营工业城之间,北往南走向。北起萧甬铁路,南至长兴路。长2344米,宽24米,混凝土路面。原为慈溪县城经三板桥直通半浦的石板路,20世纪70年代末改建为简易公路,2009年重建,2010年建成。原称慈城至半浦村的慈浦公路,今名属沿用。
  赭山路(Zhěshān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滨湖环路,南至慈南街。长100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路名取自距慈城西南4千米虹星村西的赭山为名。
  荷塘街(Hétáng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东侧,西往东走向。西起东官山河路,东至狮子山路。长472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11年。因该地块较小,形似荷塘,又东侧有湖,取“荷塘月色”之意,故名。
  柳岸路(Liǔ’àn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随园街,南至慈南街。长504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取北宋柳永《雨霖铃》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岸两字为名。
  随园街(Suíyuán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西侧,东往西走向。东起滨湖环路,西至慈浦路。长523米,宽24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取名于清代大文学家袁枚(号随园老人)的《随园诗话》,也有随意欣赏湖景花园之意。
  慈江东街(CíjiāngDōng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东,慈江南侧,西往东走向。西起管山桥,东至狮子山路。长2120米,宽28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11年。该街与慈江平行,分东西两段,以慈江定名,因位于东段,故名。
  慈江西街(CíjiāngXī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官山河西,慈江南侧,东往西走向。东起管山桥,西至慈浦路。长1024米,宽28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11年。该街与慈江平行,因位于西段,故名。
  和政街(Hézhèng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西侧,东往西走向。东起西官山河路,西至惠通路。长748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路名寓意政府建设和谐社会之精神,以和为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慈溪县衙前第三石桥,名平政桥。宋宣和县令沈时升执政时,政平讼息,民称其贤,因以该桥起名和政街,也有给后人启迪之意。
  和通街(Hétōng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官山河东侧,西往东走向。西起东官山河路,东至狮子山路。长1613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11年。与和政街成系列,祈愿实现政通人和之目的。
  修人街(Xiūrén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湖西侧,东往西走向。东起滨湖环路,西至慈浦路。长390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修人,是指当地已拆迁的应家河塘自然村中早期的革命烈士应修人。
  东官山河路(Dōngguānshānhé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东侧,北往南走向。北起慈江东街,南至慈南街。长3815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原为慈溪县城经夹田桥通裘市方向的石板路,中途弯曲,20世纪70年代末,夹田桥以南部分改建为简易公路,2009年重建,2010年建成。该路位于官山河的东岸,故名。
  西官山河路(Xīguānshānhé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西侧,北往南走向。北起慈江西街,南至慈南街。长1912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该路位于官山河的西岸,故名。
  慈水东街(CíshuǐDōng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东侧,西往东走向。西起慈水桥,东至狮子山路。长865米,宽40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慈水是古代诗人对慈溪县城的别称,自元至清,很多名人诗句中以慈水之名颂扬当地的风土人情,如元戴良《题槃隐轩》诗“谁知慈上水,亦有盘谷名”,明王惠《游清道观次韵》诗“慈水东头第一山,烟霞长护洞天间”,明末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沈宸荃传中有“慈水义旗实宸荃倡首”,清全祖望《慈水过房太尉凫矶驿》等,都提及“慈水”之名。由此可见,慈水属旧名沿用。为弘扬慈城慈孝文化,街分东西两条,因该街位于东段,故名。
  慈水西街(CíshuǐXījiē)位于慈城镇南,新城内官山河西侧,东往西走向。东起慈水桥,西至慈浦路。长1261米,宽40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09年,建成于2010年。因该街位于西段,故名。
  新横一路(Xīnhéng1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东往西走向。东起慈浦线,西至新纵四路。长120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该路于1994年建成,是私营工业城的第一条路。因走向横向,又处于新华村境内,故名。
  新横二路(Xīnhéng2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东往西走向。东起慈浦线,西至新纵三路。长80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始建于2007年,建成于2008年,是私营工业城新建的道路。因在新华村境内,横向排列第二条,故名。
  新横三路(Xīnhéng3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东往西走向。东起慈浦线,西至新纵四路。长1100米,8米,混凝土路面。始建于2001年,建成于2002年3月,是私营工业城新建的道路。因在新华村境内,横向排列第三条,故名。
  新横四路(Xīnhéng4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东往西走向。东起慈浦线,西至新纵四路。长100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始建于2001年,建成于2002年3月,是私营工业城新建的道路。因在新华村境内,横向排列第四条,故名。
  新横五路(Xīnhéng5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东往西走向。东起慈浦线,西至新纵四路。长100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始建于2003年,建成于2004年,是私营工业城新建的道路。因在新华村境内,横向排列第五条,故名。
  新横六路(Xīnhéng6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东往西走向。东起慈浦线,西至新纵四路。长90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始建于2003年,建成于2004年,是私营工业城新建的道路。因在新华村境内,横向排列第六条,故名。
  新横七路(Xīnhéng7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东往西走向。东起慈浦线,西至新纵四路。长90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始建于2003年,建成于2004年,是私营工业城新建的道路。因在新华村境内,横向排列第七条,故名。
  新横八路(Xīnhéng8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东往西走向。东起慈浦线,西至新纵四路。长80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始建于2003年,建成于2004年6月,是私营工业城新建的道路。因在新华村境内,横向排列第八条,故名。
  新横九路(Xīnhéng9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东往西走向。东起慈浦线,西至新纵四路。长25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始建于2003年,建成于2004年6月,是私营工业城新建的道路。因在新华村境内,横向排列第九条,故名。
  新纵一路(Xīnzòng1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南往北走向。南起新横二路,北至新横一路。长10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始建于1999年,建成于2002年3月,是私营工业城新建的道路。因在新华村境内,纵向排列第一条,故名。
  新纵二路(Xīnzòng2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南往北走向。南起宁波市江北青和工贸有限公司,北至新横一路。长20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始建于2002年,建成于2003年,是私营工业城新建的道路。因在新华村境内,纵向排列第二条,故名。
  新纵三路(Xīnzòng3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南往北走向。南起新横三路,北至新横一路。长45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始建于2002年,建成于2003年6月,是私营工业城新建的道路。因在新华村境内,纵向排列第三条,故名。
  新纵四路(Xīnzòng4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南往北走向。南起新横九路,北至新横一路。长200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始建于2001年,建成于2002年3月,是私营工业城新建的道路。因在新华村境内,纵向排列第四条,故名。
  普济路(Pǔjì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东往西走向。东起慈浦路,西至新纵四路。长90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始建于2003年,建成于2004年6月,是私营工业城新建的道路。因慈湖北侧原有著名的普济寺,是慈城最早的佛教圣地。光绪《慈溪县志·寺观》中记载:“普济教寺,县东北一里,东吴太子太傅都乡候阚泽书堂,后舍为寺。”前有仁天亭,《旧迹》篇中载:“县东北一里,宋景定间,令金昌年建,奉万岁龙亭。”在浙东地区享有盛名,故以普济为路名。
  新城路(XīnchéngLù)位于慈城镇南,私营工业城内中心,南往北走向。南起新横九路,北至宁慈西路。长2000米,宽30米,混凝土路面,是慈城私营工业城新开辟的道路。1993年,原乍浦乡为发展经济需要,在新华村征用民田,推行私营企业集中规模经营,故称为私营工业城。该路始建于2001年,建成于2002年5月。相对于慈城古县城而命名为新城路。该路是慈城镇连接私营工业城的主要道路。路北段有铁路隧道、慈浦大桥。
  狮子山路(ShīzishānLù)位于慈城镇南,新城东侧狮子山西麓,北往南走向。北起慈江东街,南至慈南街。长1648米,宽24米,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慈城新城新开辟的道路。始建于2011年。该路以狮子山得名。狮子山,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慈溪县志》记载:“其形蹲踞如狮子,山之东北麓有康熙间禁止开采石碑,西峰曰卢家山。”山顶有抗日战争时期开挖的战壕和碉堡式山洞。
  永明路(YǒngmíngLù)位于景明、望京社区与勤丰村之间,原古县城西,入大西门第一条直街。光绪《慈溪县志·街巷》称寺前街。原路南通德星桥。民国时期名永明路。南往北走向,南起民生路,北至民族路。长200米,宽7.7米,原石板路面,20世纪80年代初改混凝土路面,可通汽车。该路以北端永明教寺的“永明”二字命名。永明教寺,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县治西南二里,唐仪凤三年(678),邑大夫吕珂舍宅为之,原号禅林院。高宗赐名大宝院。天宝中,改为大宝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赐永明寺。”民国二十八年(1939),大殿被日本侵略者炸毁。路南端原有德星桥,是城内三座桥之一,桥北有座牌坊,叫世恩坊。光绪《慈溪县志》载:“明嘉靖乙巳(1545),监察御史高懋为进士周翔、周文进、周镐立。”1997年8月,该坊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有桂家弄、粉缸弄,因弄短,1982年并入永明路。
  中华路(ZhōnghuáLù)位于望京、浮碧社区与勤丰村、北门村之间,原古县城北,慈溪县衙前,入小西门第一条横街。东往西走向,东起太湖路,西至西门外路。长950米,宽8—13米,旧时均为石板路面,20世纪70年代末,路南侧街河填埋,改成砂石路面,1989年改建水泥路。该路原分三段,小关圣殿至太湖路一段称前杨家巷,小关圣殿至五马桥头称上横街,五马桥头至小西门称富礼巷。光绪《慈溪县志·街巷》载:“前杨家巷,小关圣殿同东,抵计家桥东河街,巷中路北有九曲同。”“上横街,东起大方桥,西至五马桥(已废)。”“富礼巷,方家河边,可出小西郭门,五马桥直西,路南富礼坊侧,俗称韩家同,其地有韩家祠、韩家桥。”韩家巷已拆建为勤丰村晒场。1932年整理街巷时,为了纪念中华民国的创立,定名为中华路。路中段北侧有慈溪县衙。明王淮《上横街》诗:“中铺白石外青砖,一道东西直似弦。两带长廊分左右,行人不畏雨中天。”
  中山路(ZhōngshānLù)位于望京社区南,景明社区北,解放路西侧。东往西走向,东起解放路,西至永明路。长950米,宽3.5米,原为石板路面,1991年改建水泥路。该路原分两段,解放路至民主路段称西竺巷。光绪《慈溪县志·街巷》载:“西竺巷,平政桥(已废)南,大街路西,入巷经姚学士第,西抵唐家堰桥(即民主路)巷口与东竺巷相直。”民主路至永明路段称应家巷。《慈溪县志·街巷》载:“应家巷,唐家堰桥西,,通永明寺前街(今永明路)。”1932年整理街巷时,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两路合并,改名中山路。
  龙舌路(LóngshéLù)位于东镇村境内东城河西侧,南往北走向。南起城南东路(宁慈西路)北与水门下相接,为新建住宅开辟的道路。长360米,宽6米,原为砂石路面,2004年改建水泥路。,当时,该地块为东镇村粮田,形如龙舌,名龙舌畈。1987年路建成后命名为龙舌路。
  柳山庙沿(Liǔshānmiàoyán)位于东镇村驻地西侧,南往北走向。南起觉民路,北至通济桥(已废)。长90米,宽2.4—5米,2001年改建为混凝土路面。因路在柳山庙边,走势沿庙,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柳山庙,县治东南二里,祀唐都扈驾孙惟最。康熙五十四年(1715)改建。”东镇村村委会设于庙南东侧。
  觉民路(JuémínLù)位于东镇村驻地前,东往西走向。东起保黎北路,西至解放路(中途有弯折)。长450米,宽3—4米,混凝土路面。旧时为石板路面,路南侧柳山庙前有长方形池,路北侧有东镇村委会、柳山庙、觉民小学、慈城房管所。1932年整理街巷时命名“觉民”,寓民众觉醒之意。
  光华路(GuānghuáLù)位于古巷社区南,原郑家桥东,西往东走向。西起解放路,与日新路相通,东至保黎北路。长270米,宽5米,旧时为石板路面,南侧有河,20世纪70年代河填埋,改建成砂石路面,80年代改建混凝土路面,可通汽车。1932年整理街巷时,命名为光华路。寓光大中华、日月光华之意。路南光华路张家园6号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路北光华路10号民居古建筑群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权路(MínquánLù)位于浮碧、古巷社区之间,原古县城东南,入小东门第二条直街,南往北走向。南起觉民路,北至慈湖南堤。长900米,宽7米,混凝土路面,可通汽车。光绪《慈溪县志·街巷》称东街。原为石板路面,路西侧有街河,20世纪70年代填埋。1932年整理街巷时,以孙山中先生提倡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权”命名。原葛家弄、顾家弄、引望弄和假面子弄,均因弄短,1982年地名普查后并入。原东横街至通济桥长30米的通济桥路,是民权路的延伸段,亦于1982年并入民权路。与中华路交叉口原有关帝庙,俗称小关圣殿,1977年拆除。民权路29号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符卿第。该路是镇内南北向主干道之一。明王淮《东街》诗:“湖南起自福民坊,直至东桥一里长。旧日平街宽二丈,绿槐高阴两边廊。”
  下横街(XiàHéngjiē)位于景明社区北,解放路西侧,现名民生路。东往西走向。光绪《慈溪县志·街巷》载:“下横街,东至东郭门,西至西郭门(包括东横街、东镇桥街)。”今分三段,该段东起解放路,与东横街相接,西至西门板桥,与大西门外相通。长680米,宽13米,原为石板路面,1986年改建混凝土路面,2001年改建沥青路面,可通汽车。铜店弄、土笥弄、西庙弄,均因路短,1982年地名普查后并入。该路与大西门外、东横街、东镇桥街连成一线,为镇内东西向主干道之一。两侧街面旧貌保存尚较完整。明王淮《下横街》诗:“昔年街市竞繁华,远近楼台远近花。今日厢房何处是,令人追古思无涯。”
  民主路(MínzhǔLù)位于望京社区西,景明社区西北侧,别名为民国路。南往北走向。光绪《慈溪县志·街巷》称西街。南起民生路,与鼎新路相接,北至小北门城脚。长856米,宽6米,混凝土路面,可通汽车。旧时为石板路面,路东侧有街河,20世纪70年代填埋。为镇内南北走向主干道之一。长110米的原抱珠子山路,因系民主路的延伸段,王估房(弄)卖柴门头,因弄短,住户少,1982年地名普查时并入。以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三民主义中的“民主”命名。民主路26号冬官坊、70号向宅,1997年8月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王淮《西街》诗:“翁桥南下石河塘,直至青台闸口坊。旧日平街宽二丈,两边廊屋阴垂杨。”
  民族路(MínzúLù)位于望京社区驻地前,东往西走向。东起解放路,与太阳殿路相连,西至永明路倒大厅,原普迪小学处折南再折西。长58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可通汽车。东端南侧为慈城邮电所,中途有宁波市表带一厂、宁波外事学校,西端北侧为宁波美恪乙炔瓶有限公司,南为倒大厅。解放路至民主路一段,《慈溪县志·街巷》称永宁巷,旧名沙家巷,元至元间,易名永宁。清雍正年间,平政桥西抵玉皇阁(即解放路至民主路),俗呼关圣殿西巷。原为石板路面,路南侧有街河,20世纪70年代填埋。与解放路接合处,旧时有平政桥。1932年整理街巷时,以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命名。沿路北侧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姚镆故居、桂花厅、刘家祠堂。该路是镇内东西走向主干道之一。
  南城沿路(NánchéngyánLù)位于慈城镇驻地前,东往西走向。原为南门城墙墙基,1985年建砂石路面。因沿城墙向西延伸,1987年10月21日命名为南城沿路。原东起解放路,西至西城河。长500米,宽8米,砂石路面。1995年改建水泥路面。沿路有慈江灌区管委会、拉丝厂、标准件厂、供销社食品站等单位。2001年南门建寻芳公园时,该路向东延伸至保黎北路,增长300米,柏油路面,可通车。慈城镇人民政府驻此路段。
  启承路(QǐchéngLù)位于望京社区西北侧,环城北路南,东往西走向。东起民主路上段(原抱子山路),西至小西门城脚。长150米,宽2.6米,混凝土路面。路旁有冯氏启承祠堂,故名。路西南有妙音精舍。1995年改建为水泥路。
  保黎北路(BǎolíBěilù)位于古巷社区驻地东侧,南往北走向。南起宁慈西路,北至东镇桥街。长400米,宽24米,混凝土路面。始建于2002年,建成于2004年,原名人民路。因路东有百年老医院保黎医院,又与慈城新城的保黎南路相贯通,故废人民路,2011年更名为保黎北路。该路系慈城镇连接新城区的主要道路。南北接合处有铁路隧道。
  日新路(RìxīnLù)位于景明社区驻地北,东往西走向。东起解放路,与光华路相接,西至华联菜市场,原至田畈,1997年建华联菜场时,路向西延伸300米。现总长560米,其中解放路至鼎新路宽5米,鼎新路至华联菜场宽10米,混凝土路面,可通汽车。1932年整理街巷时,以《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命名为日新路。路南侧有1986年5月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凌宅——太平天国兵营旧址。北侧原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古建筑群知县房,1986年10月大部分火毁。中段北侧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周信芳祖祠。该路解放路至鼎新路段原为石板路面,路南侧有街河,通郑家桥,20世纪70年代河填埋。
  三民路(SānmínLù)位于浮碧与望京社区北,解放路东西两侧,东往西走向。东起民权路,与察院巷相接,西至民主路,与顾家巷相通。长425米,宽2.2米,原为石板路面,1996年改建成水泥路。该路原分东西两段,光绪《慈溪县志·街巷》称“东徐家巷,县前大街东第一巷,中有顺四同,北出为县东上横街”西段称“林家巷,俗称西徐家巷。县前大街路西第一巷,西抵西街”。1932年整理街巷时,以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三民主义,命名为三民路。路西端北侧有1997年8月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耐堂。东移50米有张孝子宅,是慈溪三孝子之一。《县志·旧迹》中记载:“孝子名无择,为唐刺史,后即其宅为庙祀之。”《寺观》记载:“张孝子祠,徐家巷慈孝坊内,祀唐孝子张无择。”尚志路(ShàngzhìLù)位于浮碧社区驻地前,东往西走向。东起太湖路,与完节坊斜接,西至民主路,与子孙弄相连。长640米,宽7米。旧时为石板路面,路南侧有街河,与解放路接合处有福聚桥,旧名第二石桥,元至顺三年(1332)建,上有亭;与民权路接合处有尚志桥,宋淳祐三年(1243)四月重建。20世纪70年代河填埋。1981年改建水泥路,可以通汽车,是老城区东西向主干道之一。该路原分三段,光绪《慈溪县志·街巷》记载,东段称“解元坊巷,察院巷南,自尚志桥经张尚书(明工部尚书张九德)第,抵东河大桥头”;中段称“观音堂东巷,福聚桥东(即解放路东)至尚志桥”;西段称“观音堂西巷,福聚桥西(即解放路西)抵郭家桥(即民主路)”。1932年整理街巷时,统一以“尚志桥”桥名命名,寓崇尚志向之意。路北侧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氏贞节坊、张尚书第、杨榜眼第、姜探花第、慈城镇行政服务中心、宁波市工人疗养院、浮碧社区,路南侧有姜氏世科甲第、慈城镇成人学校等。原进士第弄、王家弄,均因弄短,1982年2月并入尚志路。
  沈家弄(ShěnjiāLòng)位于望京社区西北侧,原郭家桥西偏北,东往西折北走向。东起民主路,西折北至弄底。长50米,宽2米,原石板路面,1994年改建水泥路。因弄内原有沈锡山住宅,故名。
  始平路(ShǐpíngLù)位于望京社区北,抱珠山南麓,东往西走向。东起火神弄,西至民主路,与启承路斜接。长140米,宽3米,原为石板路面,今改建为混凝土路面。因路经冯家后新屋门前,冯氏始于平原,春秋战国时,周宣王少子通封平原为冯城,曰冯侯,其后子孙以冯为氏,故以“始平”名路。路南有城隍庙、月池(西官池)、前新屋冯家(只存部分),路北为后新屋冯家古建筑群、区级文物保护点抱珠楼。
  水门下(Shuǐménxià)位于古巷社区东,保黎北路东侧,北往南折西走向。北起东镇桥街(水门桥),南折西至保黎北路。长500米,宽2米,原为泥结路面,1996年改建为水泥路。以原大东门侧水门下为起点,故名。路西端有宁波市第二医院慈城分院(即原保黎医院),南侧为东门菜场。
  太湖路(TàihúLù)位于浮碧社区东,原入小东门第一条直街,南往北走向。光绪《慈溪县志·街巷》称东河街。南起太阳殿路,北至环湖路。长573米,宽5米。旧时为石板路面,路西侧有街河,20世纪70年代填埋后建成砂石路,90年代改建为混凝土路面,2005年又改成石板路面。因路旁有杨氏故居,大门两侧砌有两块太湖石(现尚存),故名。沿路两侧除部队营房外,均为明清古建筑,已开发成旅游景区。
  太阳殿路(TàiyángdiànLù)位于浮碧与古巷社区交界处,原入小东门即是,西往东走向。西起解放路,与民族路相接,东至小东门(即东城沿路)接长征桥。长690米,宽5—7米。旧时为石板路面,路南侧有街河,20世纪70年代填埋。1986年改建为水泥路,可通汽车。光绪《慈溪县志·街巷》载,该路原分两段,解放路至民权路称倪家巷,也称大关圣殿后巷,民权路至小东门称慈溪巷。因路西端与解放路交接处有一座太阳殿,内祀太阳菩萨,故两段路合称太阳殿路。茶坊弄因重名,1982年2月并入。太阳殿路南侧有孔庙、孔庙广场等,北侧有冯宅、俞宅景区。
  火神弄(HuǒshénLòng)位于望京社区北,中华路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中华路,北至始平路,与小北门相接。长110米,宽3.6米,原为石板路面,1996年改水泥路。弄西有城隍庙,原庙左侧有一座火神殿(现毁),故名。天启志称县西巷,雍正志作城隍庙巷,光绪志改火神庙同。火神殿,祀炎帝,清康熙年间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火神殿与城隍庙被用作弹药库,因发生意外爆炸,殿庙毁废。2004年重建城隍庙,今已对外开放。路东侧为慈溪县衙景区。
  西城沿路(XīchéngyánLù)位于勤丰村村委会驻地东,原西城墙墙基,南北走向。南起大西门接民生路(今南段因村民建房,路已东移),北至微波桥。长1020米,宽4—6米,原砂石路面,2015年改成沥青路面。因路修建在大小西门城内,故名。路北段于2005年拓宽。路中段东侧有宁波乙炔瓶有限公司。
  陈家边(Chénjiābiān)位于勤丰村村委会驻地北,黄夹岙水库西侧,南往北走向。南起西悬岭脚,北至黄夹岙公墓地。长500米,宽5米,原为砂石路面,2002年改建水泥路,可通汽车。因西悬岭脚有陈家边自然村,故名。北端有黄夹岙水库及江北区民政局创办的江北境内最大的公墓地。
  西门外路(XīménwàiLù)位于勤丰村村委会驻地东侧,原西城河外,南往北走向。南起大西门外,北至原水缺口。长240米,宽4米,原为砂石路面,1985年改建为水泥路。路东紧靠护城河,因位于大西门城外,故名。原水缺口路,南起西门外路,北至水缺口,长40米,因较短,1982年并入西门外路。西门外路北段原是机耕路,该路南与西门外路相接,北与西城沿路隔桥相接,长200米,旁无村落。2009年沿路新建民居,机耕路由勤丰村村民魏姓个人捐资改建成水泥路,可通汽车,并与西门外路连成一体。
  小北门路(XiǎoběiménLù)位于望京社区北,抱珠山东麓,南往北走向。南起始平路,北至县后山西侧(原小北门,接石刺岭)。长60米,宽3米,原砂石路面。1990年改建为水泥路。原属县西巷,与火神弄相接。因南段弯折处属始平路,以该路地处小北门,故名。
  竹山湾路(ZhúshānwānLù)位于东门村东南侧,清道观山东麓,西北往东北走向。西起慈骆公路,东北至竹山湾自然村。长300米,宽4米,原砂石路面。2004年改建为水泥路时路取直,可通汽车。因该路在东门村原竹山湾自然村,故名。1987年命名竹山湾路。取直后路两侧有羽绒厂、方向机厂、甬陵泡沫厂等单位。2004年,在西北侧山上重建清道观,已对游客开放。原竹山湾自然村村民已全部迁出,定居他处。
  竺巷东路(ZhúxiàngDōnglù)位于古巷社区北孔庙前,西往东走向。西起解放路与中山路相接,东至东城沿路。长680米,宽4.8米,混凝土路面,可通汽车。该路原分两段,东竺巷和前施家巷。东竺巷,光绪《慈溪县志·街巷》载:“平政桥南,大街路东,入巷为文庙(孔庙)起凤坊。”前施家巷,“自枕桥(已废)入巷,直东经十字桥抵东城下马路”。1932年整理街巷时合并。以原东竺巷改名竺巷东路。路两侧北为孔庙、孔庙广场、慈城镇社区卫生院等,南为中城小学、昌期幼儿园、慈城镇文化中心等单位。
  自新路(ZìxīnLù)位于古巷社区南,保黎北路西侧,西往东走向。西起方家弄,东至保黎北路。长70米,宽4米,原为碎石板路面,1998年改建水泥路。该路旧称颜御史房,有颜襄毅祠。光绪《慈溪县志》载:“颜襄毅祠,祀明太仆寺少卿(颜鲸)。”旧称颜御史祠。1932年街巷整理时,命名自新路,寓自强立新之意。
  车站路(ChēzhànLù)位于古巷社区南,宁慈西路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萧甬铁路与夏家庄,北至南门寻芳公园。长160米,宽2.2米,原为砂石路面,2005年改建水泥路。1952年杭州铁路分局在此建职工宿舍后,为慈城车站职工进出而建造此路,故名。今夏家庄路段已与铁路分隔。
  蔡家弄(CàijiāLòng)位于古巷社区西南,解放路东侧,西往东折南折东走向。西起解放路,东至弄底,中途折南又折东至弄底。长80米,宽2.1米,原为石板路面,1994年改水泥路。弄内原有蔡氏住宅,故名蔡家弄。
  茶坊弄(CháfāngLòng)位于古巷社区西,东横街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东横街,南至弄底。长30米,宽1.5米。原为石板路面,1985年改建为水泥路。原弄口有茶坊,故名。
  察院巷(CháyuànXiàng)位于浮碧社区东北,民权路东侧,旧名菜园巷。西往东走向。西起民权路,与三民路相接,东至太湖路。长210米,宽2米,原为石板路面,2000年改建水泥路。光绪《慈溪县志》载:“察院巷,小关圣殿南首路东第一巷,东抵东河(天启志作菜园巷,雍正志仍之)。巷内为明按察司副使沈一定宅第,故以察院名巷。”《慈溪县志·旧迹·居址》载:“沈副史第,县治东南察院巷内,福建按察司副使沈一定宅,匾曰‘国之重臣’。”巷南侧为张尚书宅。
  朝北门头(Cháoběiméntóu)位于古巷社区东,保黎北路东侧,东往西走向。东起水门下,西至保黎北路。长220米,宽2.3米。原为石板路面,1996年改建水泥路。光绪《慈溪县志》载,巷内有清光绪二年(1876)举人冯一梅住宅,因大门朝北,俗称朝北门头,巷以该门头命名。宁波市第二医院慈城分院(即保黎医院)在此巷中。
  串梭堂(Chuànsuōtáng)位于浮碧社区北,民权路西侧,别名川沙堂。东往西折南走向。东起民权路,西至省水文地质大队家属宿舍,折南通中华路。长200米,宽2.7—4米。原为泥结路面,1996年改建水泥路。因弄内住宅有一串梭堂,故名。别名川沙堂的起因是,旧时,慈湖泄水经西碶流经串梭堂,雨季从八面山滚滚而下的溪水夹带着流沙经慈湖西碶泄出入川,水流沙沉,故称川沙。川上有桥。光绪《慈溪县志·桥》称:“丽家桥,县治东,县前横河支渠,桥下水通慈湖西碶(按今名喉口),湖水自城(墙)下南流入河,先时丽氏居其北,故名。”
  东河弄(DōnghéLòng)位于古巷社区驻地东侧,北往南走向。北起东镇桥街,南至东横河边。长40米,宽1.3米,原为石板路面,1996年改建水泥路。成弄前为垃圾堆放场地,建房成弄后名垃圾弄。1982年地名普查后,因弄在东横河边,改称东河弄。
  东庙弄(DōngmiàoLòng)位于古巷社区东,东镇桥街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东镇桥街,南至东横河(已废)边。长30米,宽1.9米,原为石板路面,2001年改水泥路。因弄口对面有东庙,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东庙,祀吴傅(三国东吴太傅)阚泽,明嘉靖年间,知县陈褒改为阚相祠。”后为木器家具厂。
  方家弄(FāngjiāLòng)位于古巷社区南,光华路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光华路,南至自新路。长100米,宽1.5米,原为碎石板路面,1998年改水泥砖路面,现为水泥路。弄内有方纯甫祖上住宅。该住宅气势雄壮,保护完整,前有牌楼式砖雕台门。弄西一带大半面积属方家,故名。1997年8月,方家砖雕台门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倒大厅(DàoDàtīng)位于望京社区西,民族路南侧,别名倒座厅。北往南走向。北起民族路,南至巷底。长50米,宽2.6米。原为石板路面,2002年改建水泥路。大厅坐南朝北,与传统习惯相反,故名,弄以厅名。路北端有宁波美恪乙炔瓶有限公司。
  顾家巷(GùjiāXiàng)位于望京社区西北,民主路西侧,东往西走向。东起民主路,西至西城沿路。长250米,宽2.4米。原为石板与混凝土路面,1991年改建成水泥路。原西食弄(俗称西仓弄,西起原韩家巷,东至顾家弄,长120米)并入,因巷内有顾家祠堂和顾家池,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街巷》称:“林家池巷,俗名顾家池,前有林驸马宅,故名。”
  河头弄(HétóuLòng)位于古巷社区西,东横街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东横街,南至东横河(已废除)边。长44米,宽1.4米,石板路面,2001年改成水泥路。因东横河边建有河埠头,为居民生活洗刷之用,故名。
  贺家弄(HèjiāLòng)位于望京社区西,民族路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民族路,南至中山路。长134米,宽2.6—3米,石板路面和混凝土路面各半,2001年改成水泥路。弄内东侧有财政税务所。原周家弄(南起中山路,北与贺家弄相通,长74米,宽2.3米)因与贺家弄相通,1982年并入。据传,弄内原有贺氏居住,故以姓氏名弄。
  后施家巷(HòushījiāXiàng)位于古巷社区北,太阳殿路南侧。因建羊毛衫厂改道,巷呈z字形,北往南走向,北起于太阳殿路,南至竺巷东路。长260米,宽4米,原部分石板路面,部分泥结路面,2001年改成水泥路。该巷原系南宋嘉泰二年(1202)进士施琮、宝祐元年(1253)进士施泰孙叔侄俩住宅之间通道,故名。别称后施巷和后水缸弄。
  花园弄(HuāyuánLòng)位于古巷社区东北,太阳殿路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太阳殿路,南至竺巷东路。长125米,宽4.2米,原石板路面,1998年改水泥路。路东侧原有上海畜产进出口公司仓库(已搬迁)。原南起竺巷东路,北至花园弄,长仅40米之十字桥路[据光绪《慈溪县志·街巷》记载,属后施家巷一部分。即:前施家巷北第一巷(后施家巷),东折而南,抵十字桥(当地别称十字棋)],因较短,1982年并入。弄内原有明代林驸马花园,故名。
  华家巷(HuàjiāXiàng)位于浮碧社区北,浮碧山东麓。嘉靖《宁波府志》作县东巷。南往北走向。南起中华路,北至宝善堂。长250米,宽2.2米,石板、砂石路面,2001年改建水泥路。巷内原有华氏居住,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街巷》载:“华家巷,县署东,路北入巷,经大有仓、宝善堂,抵北城下马路。”
  怀安弄(Huiāòá’nLng)位于望京社区西北,中华路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中华路,北至妙音精舍。长70米,宽3.2米,原石板土路面,1999年改建水泥路。该弄原系明代淮安府通判王汾所居,有前、中、里三座外翰第,故名外翰弄。光绪《慈溪县志·居址下》载:“外翰第,小西门内,一称淮安第,王汾所居。汾官歙县教谕,擢淮安府通判。”因外翰和怀安读音相近,改称怀安弄。后来弄内有马姓居住,又名马家弄。1982年起用怀安弄为标准地名。
  俭德坊(JiǎndéFāng)位于浮碧社区东偏北,太湖路东侧,西往东走向。西起太湖路,东至东城沿路。长90米,宽2.5米,部分石板路面,部分混凝土路面,2002年改建混凝土路面。共有三弄,每弄长30米。按《慈溪县志》记载,坊店多为造坊,以制酒为业。俭德坊是民国时期应福章建造,弄以坊得名。
  教堂弄(JiàotángLòng)位于古巷社区西,东横街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东横街,南至东横河(已填埋)边。长54米,宽1.5米,石板路面,2003年改水泥路。因弄口旁边原有耶稣教堂,故名。旧时为张氏旧宅。光绪《慈溪县志·旧迹居址》载:“张太守宅,东镇桥(已废)西,成都府知府张太器所居。东为坚基堂,西为百忍堂,张佥都楷旧宅。”张楷,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进士,官佥都御史;张太器,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知府。坚基堂和百忍堂为祖传旧宅。原东镇桥有一座御史台坊,为明张楷、张昞立。张氏自唐至清在慈溪县境内共出进士33名,系望族,在慈城城内有多处居址。
  金家井巷(JīnjiājǐngXiàng)位于浮碧社区南,民权路东侧,西往东走向。西起民权路,东至太湖路。长213米,宽2—3.5米,原为石板路面,2001年修建成水泥路。据传,宋时此巷内有金氏家井,墙内外各半,井水清澈,久旱不枯,故名。1932年整理街巷时,曾误名金刚经巷,1982年地名普查时正名。光绪《慈溪县志·街巷》载:“金家井巷,解元坊巷南,入巷经钱家同口、冯布政第,抵过街楼桥。”巷内有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布政房,2006年6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弄(JǐngLòng)位于浮碧社区南,太阳殿路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太阳殿路,北至莫家巷。长90米,宽2米,原为石板路面,2001年改水泥路。弄内有井四口,现存南北弄口各一口,是古代政府开掘的官井,供居民用水,故名。1932年整理街巷时改“井”为“金”,沿用至1981年地名普查时纠正。弄南端为孔庙。
  九曲弄(JiǔqūLòng)位于浮碧社区北偏东,中华路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中华路,北至杨家巷。长180米,宽2.5米,原为石板砂石路面,2002年改水泥路。因弄内弯曲不整,成曲线,故名。该弄光绪《慈溪县志》中附于前杨家巷中。
  雷家巷(LéijiāXiàng)位于望京社区西偏北,民主路西侧,东往西折南走向。东起民主路,经郑家祠堂后折南至民族路。长280米,宽2米,原为石板路面,1998年改水泥路。光绪《慈溪县志》载:“雷家巷,郭家桥南首第二巷(第一巷子孙巷)。巷内为阮震亨青琐名臣第。”阮震亨,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官至吏部都给事。《浙江通志》为吏科给事中。原俗称九弄十三弯的石柱弄,南起民族路,北至郑家祠堂,长140米,因重名,1982年地名普查后并入。巷内清时有雷姓居住,故名。巷南侧古建筑群为孙侍郎及其后裔宅。
  刘家弄(LiújiāLòng)位于望京社区西,民族路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民族路,北至弄底。长60米,宽3米,原为石板路面,2002年改水泥路。弄内有刘家祠堂,故名。刘家祠堂位于民族路刘家弄3号,建筑风格独特,1997年8月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卖丝弄(MàisīLòng)位于景明社区北,下横街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民生路(即下横街)南至茅家水仓。长46米,宽2米。原为石板路面,2002年改水泥路。弄口曾有张氏开设的丝线店,,故名。茅家水仓(MáojiāShuǐcāng)位于景明社区北偏西,日新路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卖丝弄,南至西安桥,与鼎新路、日新路相接。长72米,宽2米,原为石板路面,1991年改建水泥路。弄内原有茅姓在河中断水修闸,并建蓄水防火用之大水仓,因名。因方言世、水音同,误称茅家世仓,1982年正名。弄内有周信芳祖祠和原慈湖酒厂。莫家巷(MòjiāXiàng)位于浮碧社区南(东莫家巷),解放路东侧;望京社区北偏东(西莫家巷),解放路西侧,东往西走向。东起民权路,穿过解放路,西至弄底。长320米,宽2.5—6米,原为石板路面,1994年改建水泥路。光绪《慈溪县志·街巷》称:“东莫家巷,大街路东,前有莫驸马宅,故名。福聚桥南,大街路东,入巷抵东街桥,中有童家巷,元时童氏居此,南出为关圣殿后巷。”民国时期有穗芳南货店,又称穗芳弄。西莫家巷,光绪《慈溪县志·街巷》称:“常家巷,延桂坊西,亦呼为西莫家巷。”巷中蔡家弄因短,又重名,1982年2月地名普查时并入莫家巷。莫家巷25号莫驸马宅1997年8月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钱家弄(QiánjiāLòng)位于浮碧社区东南,金家井弄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金家井弄,北至弄底。长52米,宽2.5米,原为石板路面,2001年改建水泥路。弄内有明代钱照住宅,故名。钱氏自元至清在慈溪县共出进士7人,官至御史、参议、知府、佥事等,在城区内有多处住宅。钱氏先祖钱国宝自钱塘迁入慈城金家井弄口定居。生二子,长子钱亨,字仲山,号恒斋,明洪武二十年(1387)授江西南昌县学教谕,后为山东范县儒学教谕;次子钱景宁,字仲谧。其实,钱家弄是慈城钱氏发源地。我国最早的物理学家何育杰(1882—1939)故居亦在此弄内。
  蔷薇弄(QiángwēiLòng)位于望京社区驻地,民族路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民族路,西北至弄底。长100米,宽2米,原为石板路面,2001年改建水泥路。弄内原有一座花园,以蔷薇花闻名,故名。
  三块桥板(Sānkuàiqiáobǎn)位于望京社区北,民主路东侧,西往南走向,较弯曲。西起民主路,中途折北往东向南至莫家巷。长130米,宽3—6米,原为石板路面,1996年改水泥路。弄西端有西大直河,行人为图方便,用三块板临时作桥,弄因此得名。慈城镇幼儿园设于弄内南侧。
  伞店弄(SǎndiànLòng)位于景明社区北,下横街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民生路(即下横街),北至弄底。长60米,宽1.5米,原为石板路面,2002年改水泥路。民国三十年(1941),慈溪县商会会员费恒昌在弄口开设瑞瑞伞店多年,故名。
  子孙巷(ZǐsūnXiàng)位于望京社区北偏西,民主路西侧,东往西折北走向。东起民主路,与尚志路相接,西至底折北与顾家弄相接。长230米,宽3米,原为石板路面,2002年改水泥路。光绪《慈溪县志·街巷》称:“潘家巷,西至养济堂,今俗名孤老院巷。郭家桥南首路西第一巷,俗称子孙巷。”后马家迁居弄内,因有孤老院,为避忌,改名为子孙巷,希望子孙在此繁衍生息。巷底西南侧及转弯处为美恪乙炔瓶有限公司厂区。
  轿店弄(JiàodiànLòng)位于浮碧社区北偏东,中华路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中华路,南至三民路。长220米,宽1.9米,原石板路面,2001年改水泥路。弄内原有一个规模较大的轿行,故名。
  石柱弄(ShízhùLòng)位于望京社区北偏西,中华路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中华路,北至启承路。长120米,宽2米,原为石板路面,1998年改建水泥路。弄口原有两根石柱,故名。
  台棋弄(TáiqíLòng)位于浮碧社区北偏东,民权路东侧,西往东走向。西起民权路,东至弄底。长110米,宽2米,原为碎石板路面,1999年改建水泥路。弄口曾竖有旗杆一支,弄偏北斜对面小关圣殿内有一座戏台(今已拆除),故名台旗弄,后误写为台棋弄。弄口南侧有石牌坊残迹一座。
  陶家弄(TáojiāLòng)位于古巷社区南偏西,光华路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光华路,北至觉民路。长96米,宽2米,原石板路面,2001年改水泥路。弄内原有陶姓住宅,故名。南端东侧有区级文物保护点钱家祠堂,北端为觉民小学。
  童家巷(TóngjiāXiàng)位于浮碧社区南,莫家巷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太阳殿路,北至莫家巷。长98米,宽1.8米,部分泥结路面,2000年改混凝土路面。巷内元朝时有童姓居住,故名(附《慈溪县志·街巷》中东莫家巷)。原慈城工商所设于巷中,2010年搬迁至南门汽车站。
  王家大门(Wángjiādàmén)位于望京社区南,中山路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中山路,北至巷底。长40米,宽4米,原为石板路面,2000年改水泥路。弄内旧有王姓大屋,故名。王氏是慈城望族,自宋至清在慈溪县境内共出进士36名。明正统四年(1439),工部尚书兼大理寺卿王来,故居西街(民主路)唐家堰绿野堂。王桓(王来祖父),号明白先生,为名县尹,故居唐家堰,七世簪缨,人称三凤王家(清光绪《慈溪县志》)。王家大门是慈城王家的发源地。
  邬沈巷(WūshěnXiàng)位于景明社区北偏西,下横街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民生路(即下横街),北至中山路。长100米,宽2米,原为石板路面,1998年改建水泥路。光绪《慈溪县志·街巷》称邬僧巷。巷内原有沈家祠堂,为邬、沈两姓所居。1982年地名普查时查无邬姓僧人,遂改名。
  西经堂弄(XjīngtángLòng)位于望京社区西,民族路南侧,南往北折西走向。南起中山路,北折西至民族路。长150米,宽3.7米,原为石板路面,1998年改建混凝土路。弄内西有明万历十七年(1589)典史王文录(号甬溪)家庵,名幽隐经堂,故名。
  新弄(XīnLòng)位于景明社区北,解放路西侧,东往西走向,中途弯曲。东起解放路,西至太平天国公馆,折北再折西至鼎新路。长340米,宽2—3.8米,原为石板路面,1997年改混凝土路面。弄内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公馆旧址,是太平天国在慈城设立的办事机构。因太平天国兴用“新”字,故名。
  学前弄(XuéqiánLòng)位于古巷社区西,东横街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东横街,南至东横河边(即原解放河,20世纪80年代填埋)。长44米,宽6米,原为石板路面,1998年改混凝土路面。旧时,外乡学子到学宫(孔庙)求读,从水路乘船而来,在此埠头上船,必经此路,故名学前,当地人俗称学前埠头为路名。
  学士第(Xuéshìdì)位于望京社区南偏东,民族路南侧。南起中山路,北至民族路。长158米,宽3.3米,原石板路面,2001年改混凝土路面。明兵部尚书姚镆长子姚涞,嘉靖三年(1524)考取状元,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其所居宅名学士第,路以此得名。
  秧田弄(YāngtiánLòng)位于景明社区北偏西,鼎新路西侧,东往西折南走向。东起鼎新路,西折南至日新路。长370米,宽2米,原为碎石路面,2000年改混凝土路面。弄西南原有水田,属勤丰村,因地势低洼,每逢雨季积水不干,犹似秧田,故名。弄东端北侧有我国现代杰出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30岁(1925年)成名后回乡所建的祖祠。
  杨家巷(YángjiāXiàng)位于浮碧社区东北,民权路东侧,东往西走向。东起太湖路,西至民权路。长210米,宽2米,原为石板路面,1998年改混凝土路面。光绪《慈溪县志·街巷》称:“后杨家巷,北郭门内路东,入巷抵东河街北头。”巷中有杨家祠堂,故名。巷内16号应氏民居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叶家弄(YèjiāLòng)位于古巷社区东偏北,袁家巷东侧,东往西走向。东起东城沿路,西至袁家巷。长150米,宽2.7米,原为石板路面,2001年改混凝土路面。弄内以东镇村村民居住为主。原有叶家祠堂,故名。
  玉皇阁弄(YùhuánggéLòng)位于望京社区西,民主路西侧,东往西走向。东起民主路,西至弄底。长46米,宽2米,原为石板路面,2001年改水泥路。弄内有方姓住宅,原名方家弄,因与光华路方家弄重名,1982年地名普查时,以弄口孙家桥上曾建有玉皇阁三楹,供金装圣像(都已毁),名气较大,故更名。
  袁家巷(YuánjiāXiàng)位于古巷社区东偏北,东镇桥街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东镇桥街,北至竺巷东路。长140米,宽2.7米,原为石板路面,经历年改建成混凝土路面。光绪《慈溪县志·街巷》载:“袁家巷,通下横街。自前施家巷十字桥南,达东门横街。”巷内曾有袁姓居住,故名。巷中西边原为慈城胶丸厂,现变更为化工助剂厂;东边有原慈城中学,后搬迁;巷中间有叶家弄。
  张家园(Zhāngjiāyuán)位于古巷社区南偏西,光华路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光华路,南至弄底。长140米,宽1.8米,原石板路面,2009年改为水泥砖路面。巷内有张殿卿花园,故名。巷东侧张家园6号是1997年8月命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家砖雕台门。
  觉民南路(JuémínNánlù)位于古巷社区南第一巷,系觉民路向南延伸部分,故名。北往南走向。长575米,宽8米,两侧人行道各2.5米,原砂石路面。1987年命名。2002年路面扩建成24米,南北长度延伸,成为独立完整的道路,改称人民路,觉民南路并入人民路。2011年人民路改为保黎北路。路侧留有觉民南路门牌。
  夹田桥路(JiátiánqiáoLù)位于东门村南,宁慈西路南侧,南往北走向,中途弯折。南起夹田桥,原北至萧甬铁路,铁路道口东移后,路改建成北折东再折北至宁慈西路。长600米,宽4—8米,原砂石路面,1996年改建水泥路。因慈江上有夹田桥,1987年命名为夹田桥路。2009年山西村被新城开发征用,夹田桥南面41—78号民居拆除,夹田桥南段路废,仅存桥北段。夹田桥自然村多为渔民,原慈江渔业大队设此。村中有宁波市三环钕铁硼磁业有限公司等单位。
  东城沿路(DōngchéngyánLù)位于浮碧、古巷社区东,东城河西侧,原城墙墙基,北往南走向。北起环湖路(1984年前起自完节坊里),南至东镇桥街。长850米,宽4—8米,原为泥结路面,1994年,长征桥至环湖路改建水泥路,可通汽车。因路建在东城墙边沿,民国时定名东城沿路。定名时原长650米,路宽1.5米。城墙拆除后,墙基拓展为路,并向南延伸,成公路。2015年中段改为沥青路面。
  城南西路(ChéngnánXīlù)位于南门村村委会驻地前,东往西走向。东起解放路,西至华联菜市场。长1000米,宽40米。始建于1971年,建成于1972年,砂石路面,双车道。1996年改建成水泥路,2002年改沥青路面,整体道路拓宽至40米,成61省道。2003年命名为宁慈公路,城南西路并入宁慈公路。今属宁慈西路。
  大西门外(Dàxīménwài)位于景明社区西北,原大西门外,东往西走向。东起大西门板桥,与民生路相接(即下横街),西至环碧桥(俗称横碧桥)。长270米,宽5米,原石板路面,20世纪70年代中期改水泥路,可通汽车。因位于大西门外,故名。路两侧多为南门村和勤丰村村民住宅。西端有慈福庵,光绪《慈溪县志》载:“慈福庵,西门外一里,横碧桥西,乾隆三十年(1765)建。”路中段原有大西门凉亭,旧时是船舶停泊之所。
  环湖路(HuánhúLù)位于浮碧社区东北,慈湖周围。环慈湖东南北(西为山丘)。长2000米(包括湖中堤,长170米),宽6米,原为砂石路面,1984年改建为水泥路,可通汽车。因是环绕慈湖而建的新路,故名。湖北有慈湖烈士陵墓、慈湖中学、慈湖公园,再北为慈湖村;湖南有宝善堂、慈溪县衙、走马楼、校士馆等。
  东横街(DōngHéngjiē)位于古巷社区驻地北侧,原系下横街中段,西往东走向。西起解放路,与民生路相接,东至民权路,与东镇桥街相通。长210米,宽13米,旧时为石板路面,20世纪80年代改建水泥路,2001年改沥青路面。因原属下横街,又处于中心路解放路东侧,故名。路北侧有建设银行慈城支行、农业银行慈城分理处、中城小学。
  东门外路(DōngménwàiLù)位于东门村西,东城河东侧,南往北走向。南起宁慈西路,北至前进桥东,即东镇桥街。长1140米,宽4—6米,原石板路面,1998年改建成混凝土路面。因地处大东门外,故名。路中有俞庙,光绪《慈溪县志》载:“俞庙,县东门外,祀水陆财神。清道光四年(1824)改建。”民间善举张生堂设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东门粮站。
  鼎新路(DǐngxīnLù)位于景明社区驻地西侧,北往南走向。北起民生路,接民主路,南至南城沿路。长400米,宽4—6米,1991年改建为水泥路,可通汽车。路以鼎新桥命名。“鼎新”语出《周易·杂卦》,寓革故取新之意。中段西侧路旁有我国杰出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祖祠,1986年5月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路(JiěfàngLù)位于浮碧、古巷、望京、景明社区的中轴线,属古县城内中心大路。光绪《慈溪县志·街巷》中称大街,亦称中街。南往北走向。南起宁慈西路,北至中华路。旧时以骢马桥为界,上段称交通路,下段称直街骢马桥下。1951年整理街巷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个留念,两条路合并统称解放路。长1340米,宽12米。1964年起,为形成南北走向中心大街,重新建造两旁商业用房,道路有所拓宽,原石板路面增阔。20世纪80年代初,骢马桥拆除后改成水泥路。2001年为开发古城旅游业,原骢马桥下至宁慈西路拓宽至24米,路面改造成中间沥青,两边块石,用条石为线条镶嵌;原交通路段用块石砌成,可通汽车。解放桥路,清光绪《慈溪县志·街巷》载:“大街,县治直前,南抵骢马桥(成化府志)。”王淮《旧景记》中称:“中街,俗呼大街,以其阔也。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齐浣画制,阔七丈余。两旁开市河,阔八尺,深八尺。东西河旁作廊房,前植槐柳,其下设肆。宋元来皆然。明洪武十九年(1386),信国公汤和至县,谓市人曰:‘此小县,安用此大街,何不令民作居室?’自此市民皆占居之,街遂狭小,仅阔丈余。”明王淮《中街诗》:旧日中街七丈宽,两廊都是碧栏杆。柳边迟日三春暖,槐下薰风五月寒。长廊对列两街头,檐影沉沉落市沟。来往行人俱得便,雨天晴日总无愁。2001年重修解放路时,在观音堂一带曾经挖出过市河石砌河墈及木桩。今为商业街,是全镇商业网点集中地。路北端为唐开元二十六年至1954年慈溪县治旧址。2004年,古县衙开发成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原糖坊弄、冯弄、皮匠弄因弄短,王家祠路因水文地质大队扩建后被堵,均于1982年2月并入解放路。
  东镇桥街(DōngzhènqiáoJiē)位于古巷社区驻地东北侧,西往东走向。西起民权路,与东横街相接,东至慈骆公路。长270米,宽4—7米,原系下横街东段,石板路面,通姜官岭。1932年整理街巷时,以东镇桥改称东镇桥街。原先师殿里因巷毁并入。1985年改建为混凝土路面,可通汽车。光绪《慈溪县志·桥梁》载:“东镇桥,东镇坊西,成化府志亦名东闸桥。”东西走向,与通济桥南北走向成L字形。东闸桥、西闸桥两闸之作用均为城内河道蓄水、排水、保洁以及通潮汐所设,因位于东街直河、西街直河而名。1969年,因扩建民权路,东街直河填埋,东镇桥拆除。
  米店弄(MǐdiànLòng)位于浮碧社区驻地北偏东,民权路西侧,东往西走向。东起民权路,西至弄底。长40米,宽1.4米。原为石板路面,2001年改水泥路。弄口旧时有米店,故名。弄北首为小关圣殿,弄口斜对面为台棋弄。
  石店弄(ShídiànLòng)位于浮碧社区驻地北偏东,民权路西侧,东往西走向。东起民权路,西至弄底。长50米,宽1.4米,碎石板路面,2003年改水泥路。弄口曾有胡阿生石匠店,故名。营边弄(YíngbiānLòng)位于浮碧社区北偏东,中华路北侧,南往北折西再折北走向。南起
  中华路,北至弄底折西再折北至杨家巷。长100米,宽1.5米,原为石板路面,2002年改水泥路。
  南端东侧原有校士馆(考棚),临考时,曾有安全保卫兵卒屯于此,今作为部队营房,因弄在营房西边,故名。
  完节坊里(Wánjiéfānglǐ)位于浮碧社区东偏南,太湖路东侧,西往东走向。西起太湖路,东至东城沿路。长110米,宽5米,石板路面。巷西段原有两座牌坊,东名惇德坊,西为完节坊,巷中有彩绘台门,均系明万历帝为刑部尚书冯岳赐立。冯岳为官三十余年,完节而归,敦厚德行,牌坊以此而名,巷以完节坊命名。巷南侧为冯宅、俞宅,北为冯岳故居,2002年开始修建,2009年对外开放,成为旅游景点。完节坊里前后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是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家弄(TāngjiāLòng)位于古巷社区南,光华路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光华路,北至弄底。长40米,宽2.7米,水泥路面。弄内原有汤姓住宅,故名。弄西侧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光华路10号民居。
  杨枝桥路(YángzhīqiáoLù)位于三联村东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宁慈西路,南至隆慈路。长约1500米,宽约24米,沥青路面。始建于2014年,建成于2016年。以路南端原杨枝桥自然村得名。
  皇吉浦路(HuángjípǔLù)位于三联村西南侧,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内,东往西折南走向。东起杨枝桥路,往西折南至隆慈路。长约1988米,宽约24米,沥青路面。始建于2012年,建成于2014年。以旧时的王子浦得名,因方言音近,改称皇吉浦。
  民丰路(MínfēngLù)位于民丰村村委会驻地西侧,故名。北往南走向。北起宁慈西路,穿过萧甬铁路,南至姚江边,设有匝道连接沈阳至海口高速公路。长约5500米,宽约24米,沥青路面。始建于2014年,建成于2015年。
  庆丰路(QìngfēngLù)位于宝峰社区西北,宁慈西路南侧,东西走向。东起宁慈西路,西至江北与余姚界线。长约3510米,宽约36米,沥青路面。始建于2000年,建成于2007年。路起于国庆村,至民丰村,取两村后一字命名。两侧有枫湾家园、古城新境小区等。
  畅阳路(ChàngyángLù)位于三联村西南侧,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内,东往西走向。东起彭山塔路,西至皇吉浦路。长约1208米,宽约20米,沥青路面。始建于2014年,建成于2016年。寓意企业发展顺利,阳光灿烂,故名。
  浦丰路(PǔfēngLù)位于浦丰村东侧,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北往南走向。北起皇吉浦路,南至隆慈路。长约1388米,宽约24米,沥青路面。始建于2015年,建成于2016年。以浦丰村得名。
  胡坑基路(HúkēngjīLù)位于宝峰社区西侧,北往南走向。北起庆丰路,南至隆慈路。长约645米,宽约20米,沥青路面。始建于2011年,建成于2012年。以国庆村原胡坑基村得名。两侧有香树湾小区、天慈良园小区等。
  庙湾路(MiàowānLù)位于国庆村北侧,东往西走向。东起西门外路,西至宁慈西路。长约813米,宽约24米,沥青路面。始建于1997年,慈城镇饮用英雄水库水时,劈山设管道成路。重修拓宽于2014年,建成于2015年。国庆村妙湾村旧名庙湾,以此得名。两侧有护龙寺、朱贵祠、国庆花园等。
  妙慈路(MiàocíLù)位于国庆村北侧,东南往西北走向。东起民族路,西至妙山至金沙岙公路。长约2312米,宽约16米,沥青路面。始建于2012年,建成于2016年。该路连接慈城老城与妙山村,故名。两侧有枫林湾、护龙禅寺等。已建成中间段,东西两段为规划路。
  枫湾路(FēngwānLù)位于国庆村西北侧,北往南走向。北起妙慈路,南至隆慈路。长约1475米,宽约24米,沥青路面。始建于2014年,建成于2016年。以国庆村枫湾自然村得名。两侧有枫林湾等。
  枫林路(FēnglínLù)位于国庆村西北侧,南往北走向。南起宁慈西路,北至妙慈路。长约421米,宽16米,沥青路面。始建于2012年,建成于2013年。因与枫湾路平行,故取系列地名。两侧为国庆花园住宅区。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江北区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志记述的内容,包括经济机构实体、地理环境实体、自然风貌实体、民间村落、人文古迹等诸方面,以追溯地名的由来、演变、内涵、所在位置、归属为主要内容,把地名的现状与社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