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桥街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722
颗粒名称: 庄桥街道
分类号: K295.5
页数: 23
页码: 62-84
摘要: 本文记述的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概况、地理位置、辖区、气候、耕地面积、文化、教育、社区、行政村等情况。
关键词: 江北区 庄桥 街道

内容

概况
  庄桥街道位于江北区人民政府驻地北偏西4.2千米处。行政区划代码330205006。东经121°32′—121°37′,北纬29°53′—29°56′。东与镇海区骆驼街道毗邻,东南与甬江街道相连,南濒姚江,西南与海曙区望春街道隔江相眺,西、西北与洪塘街道相邻,北、东北与镇海区九龙湖镇、骆驼街道接壤。街道办事处驻李家村北环西路500号。辖广厦、广泰、广庭、广庆、河东、河西、天成、天合、天水、天沁、天悦、费市、滨江13个社区;李家、冯家、葛家、孔家、马径、西卫桥、童家、姚家、洪家、联群、灵山、胡家、居陆、塘民、苏冯、费市、邵余、应家、上邵、东邵、袁陈、西邵、谢家、颜家24个村民委员会,135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街道共有户籍户数21321户,户籍人口49907人,以汉族为主,含满、土家、回、壮、苗等11个少数民族,共151人。有流动人口5.52万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千米,总面积35平方千米。
  庄桥街道历史悠久,根据灵山遗址考古发现,早在东周时期人类已经在此繁衍。相传,旧时有棵大樟树似桥般横卧集市河上,故称樟桥。后有庄姓人家在旁边建石桥,遂更名为庄桥(《慈溪县志》称章桥),街道以桥得名。自秦至唐属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属鄞州,八年(625)属鄮县,开元二十六年(738)属慈溪县。宋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戌溪里。民国八年(1919)改乡名为区名,属慈溪县庄桥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村、里为乡、镇。民国二十五年(1936)复设区,区下辖庄桥镇、洋墅镇、费市镇、洪塘镇、裘市镇、狮山乡、灵阳乡、汶溪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设庄桥镇、费市镇。1949年6月庄桥镇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4月庄桥镇析出洋墅乡。1951年7月又析出庄桥乡。1953年6月庄桥乡复归庄桥镇。1954年10月庄桥镇划归宁波市,11月设立庄桥特区,下辖庄桥镇、姜颜乡、灵阳乡、新和乡。1956年2月姜颜乡并入庄桥镇。1958年9月庄桥镇、北郊乡、新阳乡合并设庄桥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庄桥人民公社并入甬江人民公社。1960年10月又分为甬江、庄桥2个人民公社。1961年5月2个人民公社改建为甬江、庄桥、洪塘、洋墅、费市公社。1963年建立庄桥镇。1983年12月庄桥公社改为庄桥乡。1984年8月庄桥乡并入庄桥镇。1990年10月洋市乡撤销,东邵、西邵、袁陈、谢家4个村并入庄桥镇。1992年5月费市乡并入庄桥镇。2004年6月更名为庄桥街道。
  境内属平原地区,北端有少量山林,全境处于江北区与镇海区交界。年平均气温16.7℃,最低气温﹣9.5℃,最高气温41.3℃,年无霜期为24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88.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1404毫米。有耕地面积1.6万亩,林地面积880亩。
  2016年,财政总收入14.1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3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36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7.85亿元。有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7家。
  2016年末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个,影剧院1座;文化站1个,社区和村文化宫22个;公共图书室23个,藏书6.6万册。2016年,有幼儿园9所,小学4所,中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民办学校1所。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6个。有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6个。
  境内有萧甬货运铁路、高速客运铁路,环城北路高架桥、宁波绕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宁波市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要口。
  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点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点26处。
  社区
  广厦社区(Guǎngshà Shèqū)距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偏南2.5千米。东起江北大道,南至云飞路,西至北海南路,北连北环西路。总面积0.17平方千米。成立于2004年8月。取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句中“广厦”两字命名。社区居委会驻广厦怡庭北区22幢165号。辖广厦怡庭(北区)、广厦怡庭(南区)、谢嘉丽苑3个居住区。共有居民3327户,7463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榭嘉路、北海路、云飞路、北环西路等。主要单位有阳光艺术幼儿园、广厦小学、广厦菜市场、浙江农村信用联社等。通13、14、26、305、306、817路公交车,设有停靠站。
  广厦怡庭(北区)【Guǎngshà Yítíng(Běiqū)】广厦社区驻地。位于社区北,北海南路619号。东至芯锐运动城(在建),南至榭嘉路,西至北海南路,北至北环西路。大众广厦的寓意符合市政府建造经济适用房的初衷,故名。建于2004年,共有6层居民楼42幢,居民1626户,3594人。居民为拆迁安置户、大学生摇奖获奖者、军转房户等。
  广厦怡庭(南区)【Guǎngshà Yítíng(Nánqū)】位于社区中,北海南路679号。东至丰汇城(在建),南至榭嘉丽苑,西至北海南路,北至榭嘉路。大众广厦的寓意符合市政府建造经济适用房的初衷,故名。建于2003年,共有6层居民楼29幢,居民949户,2359人。居民为拆迁安置户、困难居民经济适用房申请户等。
  谢嘉丽苑(Xièjiā Lìyuàn)位于社区南,北海南路709弄18号。东至丰汇城(在建),南至云飞路,西至北海南路,北至广厦怡庭(南区)。因地处榭嘉路南侧和原谢家村,故名。建于2011年,为江北区首个公共租赁房住宅小区,共有6—18层居民楼4幢,居民752户,1510人。居民为引进人才、外来务工者、中低收入家庭等。
  广泰社区(Guǎngtài Shèqū)距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偏南约1.4千米。东起萧甬铁路,南至云飞路与宝庆讲寺,西临江北大道,北至北环西路。总面积0.1925平方千米。成立于2013年。
  寓意国泰民安,与周边的广厦、广庭、广庆社区形成系列地名,故名。社区居委会驻宝丰茗苑4幢32号。辖宝丰茗苑、姚景花园、江北万达公寓、庄桥铁路宿舍4个居住区。共有居民1463户,3023人。其中宝丰茗苑和姚景花园是两个新建小区,暂未入住。辖区内主要街路有宝庆路、云飞路、江北大道等。主要单位有万达商业广场等。通13、14、26、31、305、306、330、337、339、516、806、817路公交车,设有停靠站。
  宝丰茗苑(Bǎofēng Míngyuàn)广泰社区驻地。位于社区东,宝庆路99弄18号。东至萧甬铁路,南至云飞路,西至宝庆路,北至北环西路。因位于宝庆寺北侧,曾命名为宝庆北苑,后因与宝庆寺和丽江西路相近,并拟与宝庆寺附近的另两个小区名称宝丽茗苑、宝翠茗苑形成系列地名,更今名。建于2012年,共有16—18层居民楼19幢。新建小区,暂未入住。
  姚景花园(Yáojǐng Huāyuán)位于社区西北,宝庆路85号。东至宝丰茗苑,南至宝庆路,西至江北大道,北至北环西路。寓意如姚江景观般美丽的花园住宅,故名。建于2013年,共有10—20层居民楼31幢。新建小区,暂未入住。
  江北万达公寓(Jiāngběi Wàndá Gōngyù)位于社区西南,宝庆路158号。东、北至宝庆路,南至云飞路,西至江北万达商业广场。为江北万达商业广场内部的公寓楼,故名。建于2009年,共有21层居民楼6幢,居民1432户,2964人。居民为商品房购置业主和租户等。
  庄桥铁路宿舍(Zhuāngqiáo TiělùSùshě)位于社区北,东邵村原铁路庄桥站附近。东至萧甬铁路,南至北环西路,西至西邵村厂房,北至东邵村农田。1992年扩建原庄桥火车站时建造的职工宿舍,故名。原属火车站居委会,后纳入广泰社区居委会管理。共有1层平房20幢,居民31户,59人。居民为火车站职工、家属等。
  广庭社区(Guǎngtíng Shèqū)距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千米。东起北海南路,南接云飞路,西至宁波市第九医院,北连北环西路。总面积0.22平方千米。成立于2006年。寓意大庭广众,安居乐业,故名。社区居委会驻春晖佳苑129—130号。辖春晖佳苑、三和嘉园、宁馨园3个居住区。共有居民3396户,8865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榭嘉路、洪大路、云飞路等。主要单位有宁波市第九医院、三江超市等。通14、26路公交车,设有停靠站。
  春晖佳苑(Chūnhuī Jiāyuàn)广庭社区驻地。位于社区西南,榭嘉路545号。东至洪大南路,南至云飞路,西至祥北路,北至榭嘉路。以春天的朝霞为意,表示朝气蓬勃,繁荣昌盛,故名。建于2005年,为宁波市政府经济适用房工程,共有6—11层居民楼39幢,居民1612户,3962人。居民为大龄青年、无房户、引进人才、军人等。
  三和嘉园(Sānhé Jiāyuán)位于社区东北,榭嘉路386号。东至北海南路,南至榭嘉路,西至洋市中心河,北至北环西路。取和谐、和美、祥和三和之意,故名。建于2005年,为宁波市政府经济适用房工程,共有5—11层居民楼30幢,居民1026户,2867人。居民为大龄青年、无房户、引进人才、军人等。
  宁馨园(Níngxīn Yuán)位于社区东南,榭嘉路385号。东至北海南路,南至云飞路,西至洋市中心河,北至榭嘉路。寓温馨安宁之意,故名。建于2005年,为宁波市政府经济适用房工程,共有6—11层居民楼20幢,居民758户,2036人。居民为大龄青年、无房户、引进人才、军人等。
  广庆社区(Guǎnggìng Shèqū)距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约1.8千米。东起萧甬铁路,南临丽江西路与姚江,西至宝庆河与江北大道,北连云飞路。总面积0.1243平方千米。成立于2014年10月。因位于宝庆讲寺附近,与广厦、广庭社区形成系列地名,故名。社区居委会驻宝庆路184号。辖宝翠茗苑、宝丽茗苑、铂翠湾3个居住区。共有居民1291户,3228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云飞路、宝庆路、丽江西路等。主要单位有宝庆讲寺、卓越美式幼儿园等。通306、368、516、803、806路公交车,设有宝庆讲寺停靠站。
  宝翠茗苑(Bǎocuì Míngyuàn)广庆社区驻地。位于社区西北,宝庆路216号。东至宝庆路,南至宝庆河,西至青林河,北至云飞路。因位于宝庆寺西侧,曾命名宝庆西苑,为与宝庆寺附近的另两个小区名称宝丽茗苑、宝丰茗苑形成系列地名,更名为宝翠茗苑。建于2012年,共有14—17层居民楼13幢,居民744户,1860人。居民为颜家、谢家、袁陈村拆迁安置户等。
  宝丽茗苑(Bǎolì Míngyuàn)位于社区东南,宝庆路275号。东至萧甬铁路,南至丽江西路,西至宝庆路,北至青林河。因位于宝庆寺南侧,曾命名宝庆南苑,为与另两个小区宝翠茗苑、宝丰茗苑形成系列地名,更名为宝丽茗苑。建于2012年,共有13—15层居民楼11幢,居民447户,1118人。居民为颜家、谢家、袁陈村拆迁安置户。
  铂翠湾(Bócuì Wān)位于社区西南,宝庆路288号。东至宝庆路,南至丽江西路,西至江北大道,北至青林河,袁陈村和祥林自然村地段。铂为贵金属元素,翠为翡翠、绿色之意,湾为江边、河边。因小区位于姚江边,建筑材料高档,故名。建于2012年,共有15—23层居民楼8幢,居民100户,250人。居民为外来商户。
  河东社区(Hédōng Shèqū)距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千米。东起九龙大道,西至庄桥河,南接宁慈东路,北至洪镇铁路。总面积0.6平方千米。成立于2003年12月。社区居委会驻河东路132号,因地处庄桥河的东边,故名。辖区内有河东路20弄居住区、河东路6弄居住区、晴楠东苑、外环东路18弄居住区、丽庄路居住区、皇封桥新村、四斢新村、方洋新村8个居住区。共有居民1121户,2568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河东路、解放路、外环东路、外环北路等。主要单位有庄桥中心小学、祥星医院、庄桥派出所等。通806路公交车,设有停靠站。
  河东路20弄居住区(Hédōnglù 20 Lòng Jūzhùqū)河东社区驻地。位于社区南,河东路20弄1—3、4—5、6—8、9—10号。东、北至孔家村前孔自然村,南至皇封桥新村,西至河东路。临街住宅,以所在地街路门牌号顺序编排,又因居民希望小区邻里间形成和谐诚信的风气,故习称“和诚家园”。建于2005年,共有5层居民楼4幢,居民98户,264人。居民为庄桥原居民、外来务工人员购房户等。
  河东路6弄居住区(Hédōnglù 6 Lòng Jūzhùqū)位于社区西南,河东路6弄1—3、5—11、13—15、17—19号。东至宁波祥星医院,南至宁慈东路,西至河东路,北至皇封桥新村。临街路住宅,以所在地街路门牌号顺序编排;又因是新开辟的住宅区,西临庄桥革命烈士纪念碑,故习称“新地曙光园”。建于2003年,共有4层居民楼4幢,居民76户,201人。居民为庄桥本地居民。
  晴楠东苑(Qíngnán Dōngyuàn)位于社区西北,晴楠东苑130号。东、南至孔家村农田,西至孔家村德房自然村,北至孔家村后孔自然村。晴意为阳光温暖,楠为质地贵重的木材,东指地理位置,苑为文艺荟萃之处,故名。建于2011年,共有5层居民楼15幢,居民330户,581人。居民为童家、姚家村拆迁安置户等。
  外环东路18弄居住区(Wàihuándōnglù 18LòngJūzhùqū)位于社区西南,外环东路18弄1—7号(单号)、2—8、10—12、14—16号(双号)。东至外环东路,南至宁波祥星医院,西、北至孔家村前孔自然村。临街住宅,以所在地街路门牌号顺序编排;又因小区地处孔家村,据传,孔氏属春秋时期孔子后裔,故习称“孔家春秋”。建于2003年,共有5层居民楼4幢,居民108户,332人。居民为孔家村村民、庄桥原住民。
  丽庄路居住区(Lìzhuānglù Jūzhùqū)位于社区中,丽庄路21—27、29—1、29—2、29—3、29—4、31—37号。东、南、西均至孔家村前孔自然村,北至丽庄路。临街路住宅,以所在地街路门牌号顺序编排;又因该居民区由民政部门管理的精管所建造,故习称“民政住宅”。建于1989年,共有3层居民楼3幢,居民136户,296人。居民为浙江省精神病院职工等。
  皇封桥新村(Huángfēngqiáo Xīncūn)位于社区西南,皇封桥新村1、2、3、4、5、6、7、11、12幢。东至外环东路,南至宁慈东路,西至河东路,北至河东路20弄居住区。因位于皇封桥余家自然村得名。建于1996年,共有4层居民楼9幢,居民244户,551人。居民为本地居民、庄桥中小学校教师与职工等。原8、9、10幢因北环西路高架建设于2012年拆迁。
  四斢新村(Sìtǒu Xīncūn)位于社区西。东至孔家金苑,南至丽庄路,西至河东路,北至孔家村四斢孔自然村。因位于孔家村四斢孔自然村,故名。建于1991年,共有3层居民楼16幢,居民73户,201人。居民为孔家村村民等。
  方洋新村(Fāngyáng Xīncūn)位于外环东路。东至外环东路,南至文体弄,西至孔家村前孔自然村,北至丽庄路。因该新村住户大多姓方和杨,后将“杨”演变成“洋”,故名。建于1991年,共有2层居民楼44幢,居民56户,124人。居民为本地村民、外来买房户等。
  河西社区(Héxī Shèqū)距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12千米。东起庄桥河,南临宁慈东路,西至康桥南路,北靠萧甬铁路洪镇支线。总面积1.5平方千米。成立于2004年6月。因位于庄桥河西岸,故名。社区居委会驻丽庄路360号。辖丽庄西苑、新星都市小区、樟韵人家、庄桥大街3弄居住区、庄桥大街7弄居住区、金葛巷居住区、盛家新村、丽庄路300弄居住区8个居住区。共有居民1298户,2988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新都路、丽庄路、公园路、解放路、车站路等。主要单位有庄桥中心幼儿园、庄桥中学等。通4、331、332、335、345路公交车,设有停靠站。
  丽庄西苑(Lìzhuāng Xīyuàn)河西社区驻地。位于社区西南,丽庄西苑11号。东至后盛新村,南至宁慈东路,西至康桥南路,北至丽庄路。寓意美丽庄园,故名。建于2004年,共有5层居民楼18幢,居民351户,913人。居民为葛家村拆迁安置户等。
  新星都市小区(Xīnxīngdūshì Xiǎoqū)位于社区西,新都路177号。东至樟韵人家,南至新都路,西至康桥南路,北至原葛家村舒家自然村地块。因小区地处姚江板块,占据新三江口发展前沿,伴随江北开发力度不断加强,其必将成为江北乃至宁波瞩目的地段,故名。建于2006年,共有3—9层居民楼49幢,居民451户,940人。居民为本地居民、外来买房户等。
  樟韵人家(Zhāngyùn Rénjiā)位于社区东北,庄桥大街225号。东至庄桥大街,南至新都路,西至新星都市小区,北至原葛家村舒家自然村地块。樟,即樟树,庄桥的前身名;韵,为和谐,寓意庄桥(樟)乃和谐的乡村小区,故名。建于2014年,共有9层居民楼3幢,居民22户,53人。居民为葛家村村民。
  庄桥大街3弄居住区(Zhuāngqiáodàjiē 3LòngJūzhùqū)位于社区东南,庄桥大街3弄8—10、11—13、14—16号。东至庄桥大街,南至宁慈东路,西至皇庭商务宾馆,北至庄桥大街7弄居住区。临街路住宅,以所在地街路门牌号顺序编排。建于20世纪90年代,共有6层居民楼3幢,居民53户,125人。居民为本地居民、外来买房户等。
  庄桥大街7弄居住区(ZhuāngqiáodàJiē 7LòngJūzhùqū)位于社区东南,庄桥大街7弄5—7、12—14号。东至庄桥大街,南至庄桥大街3弄居住区,西至皇庭商务宾馆,北至庄桥中学。临街路住宅,以所在地街路门牌号顺序编排。建于1990年,共有6层居民楼2幢,居民22户,43人。居民为本地居民、外来买房户等。
  金葛巷居住区(Jīngěxiàng Jūzhùqū)位于社区东,金葛巷10-10、10-11、10-12号。东至庄桥大街,南至庄桥中心幼儿园,西至庄桥公园,北至金家巷。临街路住宅,以所在地街路门牌号顺序编排;又因居住区为庄桥街道教师居住,故习称“教师楼”。建于2000年,共有4层居民楼3幢,居民17户,40人。居民为庄桥街道教师、外来买房户等。
  盛家新村(Shèngjiā Xīncūn)位于社区东,盛家新村1—12幢。东至庄桥大街,南至庄桥车站路,西至公园路,北至丽庄路。因该小区位于原葛家村盛家自然村,故名。建于1998年,共有3—6层居民楼12幢,居民284户,613人。居民为本地居民、外来买房户等。
  丽庄路300弄居住区(Lìzhuānglù 300Lòng Jūzhùqū)位于社区中,丽庄路300弄1—3、4—6、7—8号。东至庄桥公园,南至丽庄路,西至新都路,北至葛家村葛家自然村。临街路住宅,以所在地街路门牌编制顺序编排;又因该居住区为葛家村第二期村民拆迁安置房(第一期安置房取名“丽庄西苑”),又邻近丽庄西苑,故习称“丽庄西苑二期”。建于2008年,共有6层居民楼3幢,居民98户,255人。居民为葛家村安置村民等。
  天成社区(Tiānchéng Shèqū)距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南偏西约1.4千米。东起康庄南路,南临姚江,西至萧甬铁路,北靠铁路白沙线。总面积0.188平方千米。成立于2012年8月,以天成家园小区得名。社区居委会驻丽江西路38号天成家园4幢15号。辖天成家园、钰鼎园2个居住区。共有居民1445户,2150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康庄南路、丽江西路等。主要单位有三江购物俱乐部、浙商银行等。通3、303、306、345、368、399、516、803、806、825、965路公交车,设有停靠站。
  天成家园(Tiānchéng Jiāyuán)天成社区驻地。位于社区中,丽江西路38号、丽江西路21弄42号。东至康庄南路,南至姚江,西至萧甬铁路,北至云飞路,以丽江西路为界分北区、南区。因小区紧邻姚江北岸,与天水家园、天合家园等形成系列地名,故名。北区建于2009年,南区建于2012年,共有北区6—9层居民楼幢33幢,南区9—18层居民楼19幢,居民813户,1278人。居民为颜家、邵家、后姜等村拆迁安置户。
  钰鼎园(Yùdǐng Yuán)位于社区北,康庄南路西侧,钰鼎园10号。东至康庄南路,南至天成家园,西至萧甬铁路,北至云飞路。钰,珍宝,象征美好珍稀;鼎,力量的象征;园,为生活家园和景观之园林的意思。建于2013年,共有14—16层居民楼12幢,居民632户,872人。居民为外来商户等。
  天合社区(Tiānhé Shèqū)距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东起庄桥大河、姚江李碶渡,南临丽江东路,西至康庄南路,北连云飞路。总面积0.25平方千米。成立于2007年6月,以天合家园小区命名。社区居委会驻天合路52号。辖天合家园、水尚阑珊小区、长岛花园3个居住区和财汇中心。共有居民3333户,7002人。居民为外来商户等。辖区内主要街路有康庄南路、丽江东路、康桥南路、云飞路、天合路等。主要单位有惠贞书院小学部、长岛幼儿园、世纪联华超市等。通306、399、806、819路公交车,设有停靠站。
  天合家园(Tiānhé Jiāyuán)天合社区驻地。位于社区西,天合家园113号、320号。东至康桥南路,南至天合路,西至康庄南路,北至云飞路。因紧邻姚江北岸,与天水家园、天成家园等形成系列地名,故名。一期建于2005年,二期建于2009年,共有一期9—11层居民楼27幢和二期10层居民楼6幢,居民1222户,2894人。居民为外来购房户等。
  水尚阑珊小区(Shuǐshànglánshān Xiǎoqū)位于社区中,丽江东路191号。东至后姜河,南至丽江西路,西至康桥南路,北至云飞路。因小区地貌中有得天独厚的水景,小区文化与自然生态相结合,故名。建于2005年,共有12层居民楼12幢、3层连体别墅23幢,居民967户,2574人。居民为外来商户等。
  长岛花园(Chángdǎo Huāyuán)位于社区东,丽江东路399号。东至庄桥大河,南至丽江东路,西至后姜河,北至云飞路。该小区依江而建,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形成长岛式住宅区,故名。建于2012年,共有18—19层居民楼14幢,2层连体别墅44幢,居民1144户,1534人。居民为外来购房户等。
  天水社区(Tiānshuǐ Shèqū)距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东、南濒姚江,西接康庄南路,北与天合社区为邻。总面积0.24平方千米。成立于2006年9月,以居委会驻天水家园故名。社区居委会驻天水家园(二期)266号。辖天水家园1个居住区。共有居民2202户,7045,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康庄南路、康桥南路、丽江东路、天水路、湾头大桥。主要单位有天水幼儿园、亚太酒店物业天水家园一期管理处、联合物业天水家园二期管理处等。通3、微3、306、345、399、803、806、819、965路公交车,设有停靠站。
  天水家园(Tiānshuǐ Jiāyuán)天水社区驻地。位于丽江东路72、298号。东、南至姚江,西至康庄南路,北至丽江东路,湾头大桥及康桥南路贯穿小区。因紧邻姚江北岸,天水合一,并与天成家园、天合家园等形成系列地名,故名。一期建于2005年,二期建于2009年,一期共有3—17层居民楼68幢,二期共有9—17层居民楼9幢。居民为商品房购入。
  天沁社区(Tiānqìn Shèqū)距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南0.5千米。东临李家西路,南接天沁路,西至康桥南路,北连北环西路。总面积0.29平方千米。成立于2014年7月,以社区居委会驻天沁家园60号,故名。辖天沁家园、李家西路居住区2个居住区。共有居民1020户,2800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李家西路、天沁路、康桥南路、北环西路等。
  主要单位有亚太物业等。通4、399、806路公交车,设有李梦小区、天沁路康桥南路口停靠站。
  天沁家园(Tiānqìn Jiāyuán)天沁社区驻地。位于社区中,天沁路341号。东至李家西路,南至天沁路,西至康桥南路,北至北环西路。“沁”与大庆新村的“庆”谐音,小区名称意谓小区是深受拆迁安置居民喜爱的高档、一流居民住宅。与附近的天水家园、天合家园、天成家园等成为系列地名。建于2010年,为白沙街道大庆新村拆迁安置小区,共有10—18层居民楼33幢,居民900户,2550人。居民为白沙街道、孔浦街道居民拆迁安置户。
  李家西路居住区(Lǐjiāxīlù Jūzhùqū)位于社区东北,李家西路25、27、29、31、33号。东、北至宁慈东路,南至李冯路,西至李家西路。临街路住宅,以所在地街路门牌号顺序编排,习称“九万里新村”。建于1994年,共有5层居民楼5幢,居民120户,250人。居民为本地居民等。
  天悦社区(Tiānyuè Shèqū)距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0.6千米。东起康桥南路,南为云飞路,西临铁路,北为北环西路。总面积0.46平方千米。成立于2016年,以天悦家园小区命名。辖天悦家园、铂悦府、云玺新里3个居住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康庄南路、北环西路、云飞路、康桥南路。主要单位有博悦幼儿园等。通3、4、345、825、399、806、965路公交车,设有停靠站。
  天悦家园(Tiānyuè Jiāyuán)位于社区东,天沁路155号。东至康桥南路,南至天沁路,西至铂悦府,北至北环西路。天悦寓意居民生活在小区中心情喜悦,故名。建于2014年,共有14—18层居民楼16幢,新建小区,暂未入住。居民为冯家村拆迁安置户等。
  铂悦府(Bóyuè Fǔ)位于社区西,天沁路69号。东至天悦家园,南至天沁路,西至康庄南路,北至北环西路。铂,天然贵金属,因稀缺而价值不菲,用于打造贵重首饰,寓意小区地段优越,具有富贵之象;悦府,使人高兴愉快的地方,故名。建于2013年,共有10—18层居民楼10幢,新建小区,暂未入住。居民为商品房购置户等。
  云玺新里(Yúnxǐ Xīnlǐ)位于社区东南,天沁路66号。东至康桥南路,南至白沙支线,西至康庄南路,北至天沁路。寓意与自然融为一体,打造“天、地、人”和谐一体的生活意境,故名。建于2016年,共有7—19层居民楼18幢。新建小区,暂未入住。居民为商品房购置户等。
  费市社区(Fèishì Shèqū)距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偏西3.5千米。东起应家村,南临邵余村,西连苏冯村,北至费市村。总面积0.06平方千米。成立于2007年9月,居委会改成费市社区。社区居委会驻应嘉丽园95号。辖费市家苑、应嘉丽园、康丽花园、邵余华庭4个居住区,并管理辖区范围内农村散居居民。共有居民1644户,4224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铸锋路、康庄北路、东保公路等。主要单位有应嘉幼儿园、农村信用社、应嘉丽园卫生服务站等。通332、825、965路公交车,设有停靠站。
  费市家苑(Fèishì Jiāyuàn)位于社区西北,费市家苑29号。东至薛家桥至保国寺公路,南至规划永和西路,西至余家新河,北至铸锋路。东保路西,苏冯村徐家桥自然村地段。因位于费市村,又是新开发的农村家园式小区,故名。建于2004年,共有5层居民楼9幢,居民215户,654人。
  居民为外来商户等。
  应嘉丽园(Yīngjiā Lìyuán)费市社区驻地。位于社区东,铸锋路1862号。东至洪家新河,南至铸锋路,西至康庄北路,北至应嘉路。因建在应家村,“家”与“嘉”同音,故名。建于2011年,共有11—12层居民楼31幢,居民1429户,3570人。居民为江北区低收入人群及拆迁安置户。
  康丽花园(Kānglì Huāyuān)位于社区东北,应嘉路350号。东、北至应家村农田,南至应嘉路,西至康庄北路。因位于应嘉丽园北侧、康庄北路东侧,故名。建于2015年,共有15—19层居民楼6幢,新建小区,暂未入住,居民为庄桥街道拆迁安置户等。
  邵余华庭(Shàoyú Huátíng)位于社区东南,永和西路1688号、邵丰路301号。东至洪家新河,南至永和西路,西至康庄北路,北至邵丰路。为邵余等村村民安置房。寓意邵余村民的繁华庭院,故名。建于2013年,共有9—19层居民楼37幢,新建小区,暂未入住。
  滨江社区(Bīnjiāng Shèqū)距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约1.5千米。东至江北大道,南濒姚江,西至洋市中心河,北至云飞路。总面积0.166平方千米。成立于2016年8月。因社区靠近姚江,故名。社区居民委员会驻云津路6、8、10号。管辖海外滩花苑、君御湾2个居住区。共有居民218户,436人。辖区内主要道路有云飞路、丽江西路、北海路。设有会所、幼儿园、商业区等配套设施。
  海外滩花苑(Hǎiwàitān Huāyuàn)滨江社区驻地。位于社区中,北海南路789号、云津路87号。东至兴北路,南至丽江西路,西至北海南路,北至云飞路,以云津路为界分一期、二期。小区寓意仿造上海外滩,尽享姚江一线江景,故名。一期建于2013年,共有11—27层居民楼12幢;二期建于2016年,现有4—17层居民楼10幢,共有居民157户,314人。居民为商品房购置户等。
  君御湾(JūnyùWān)位于社区西,北海南路828号。东至北海南路,南至云津路,西至洋市中心河,北至云飞路。寓意小区像大船一样停靠在水湾处,安全平稳,故名。建于2014年,共有7—24层居民楼13幢,居民61户,122人。居民为商品房购置户等。
  行政村
  东邵村(Dōngshào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约2千米处。东起康庄南路,南与西邵村相邻,西接上邵与西邵两村,北靠江北大河和萧甬铁路洪镇线。村委会驻东邵,故名。辖东邵、后新屋、周家、成家4个自然村,安居乐苑、东邵一村、东邵二村3个新建居民住宅区。共有村民504户,1027人。主要由周、邵大姓组成。清光绪《慈溪县志》载:自唐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六都五图下四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庄桥镇。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0年2月属洋墅乡第七村。1956年4月并入鞍山乡,称鞍山第四高级社。1958年10月属东风人民公社洋墅管理区。1961年5月属洋市公社东邵大队。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90年10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全村现有耕地732亩,均为水田。主种蔬菜等。2016年,主要工业企业有庄桥石材城、三江潮物流、何氏水泥有限公司等45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1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53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2660元。辖区内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邵荃麟故居。通4、331、335路公交车,设有东邵停靠站。
  东邵(Dōngshào)东邵村村委会驻地。村内有镇东寺、姚家、王家等小地名。共有村民264户,460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邵。据《邵氏宗谱》记载,邵氏祖籍为湖南邵阳。北宋末,邵康节后裔邵辅自浙江金华迁此定居。因世居邵姓,又地处西邵村之东,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五图下四图称东西邵。有江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邵荃麟故居。
  后新屋(Hòuxīnwū)距东邵村村委会驻地北约500米。共有村民35户,78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周,早年从慈城周家分支而来。因周家建有前后新屋,此地为后新屋,故名。
  周家(Zhōujiā)距东邵村村委会驻地北偏东约1千米。共有村民30户,76人。村民主姓周,早年从慈城周家分支迁此,发展成村。因村民多姓周,村旁有河塘,故名周家河塘,亦称周家。20世纪60年代初与旁边的成家自然村合并为现在的周成自然村。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五图下四图称周家祠堂。
  成家(Chéngjiā)距东邵村村委会驻地北偏东约500米。共有村民60户,131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成、周。村以始居成姓得名。20世纪60年代初与旁边的周家自然村合并为现在的周成自然村,但村名仍习惯使用成家。
  安居乐苑(Anjūlèyuàn)位于东邵村,成立于2010年,属东邵村。居民委员会驻东邵南408号。管辖安居乐苑内9幢5层居民。为村内企业中高职员工安居之所,故名。共有居民5户,18人。
  东邵一村(Dōngshào 1Cūn)位于东邵村,成立于2005年,属东邵村。居民委员会驻东邵南408号。管辖东邵一村7幢4层居民。由东邵村统一建造的一期村民安置用房,故名。共有居民110户,264人。居民为东邵村无房户、缺房户等。
  东邵二村(Dōngshào 2Cūn)位于东邵村,成立于2010年,属东邵村。居民委员会驻东邵南408号。管辖东邵二村8幢5层居民。由东邵村统一建造的二期村民安置用房,故名。小区新交付,尚未入住。居民为东邵村无房户、缺房户等。
  费市村(Fèishì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3.5千米处。东至康庄北路,南与邵余村接壤,西与苏冯村相连,北与荣吉西路相接。村委会驻费市,故名。辖费市、宝漕头、留公田、廿四房、新屋门头、严家、严家新屋7个自然村,严家馨园1个居住区。共有村民774户,1724人。主要由费、严、周、陈等大姓组成。清光绪《慈溪县志》载:自唐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六都上四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费市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灵阳乡。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0年6月灵阳乡析出费市乡。1951年为费市乡二村。1954年10月划归余姚县。1956年4月属鞍山乡第四高级社。1958年10月公社化时,属东风公社费市管理区。1959年1月改称慈城人民公社。同年11月划入庄桥人民公社。1960年10月划归宁波市。1961年5月为费市公社费市大队。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92年5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全村现有耕地1510亩,其中水田1380亩,旱地130亩。主种水稻、油菜等。2016年,粮食总产1352吨。主要工业企业有明欣机械电力附件厂、恒伟五金塑料厂、波仕达家纺有限公司等45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048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1594元。辖区内有区级文物保护点聚福桥。通332路公交车,设有费市停靠站。
  费市(Fèishì)费市村村委会驻地。村内有花厅、后角落头、河口、老街、廿一房、夹厢门头、费市农场等小地名。共有村民130户,287人。村民主姓费,光绪《慈溪县志》载:“宋建隆中,费觊官慈溪县尉。”又据明万历重修的《费氏宗谱》载:北宋建隆二年(961),先祖费觊,官慈溪县尉,官秩期满,未回原籍(现河南省汝南县)而安家于慈东。日久,子孙繁衍,自成一族,称费家村。清雍正年间起,村落扩大,形成市集称费市,月逢二、四、六、八、十为市。十八湾(现改名为后大河)河流穿境而过。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上四图称费家市。原费市乡人民政府驻地。
  宝漕头(Bǎocáotóu)距费市村村委会驻地北偏东约0.3千米。共有村民98户,215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费。属费氏分支,原是费市自然村的小地名。因村里有一水槽,形状似元宝,故名。
  留公田(Liúgōngtián)距费市村村委会驻地北偏西约0.4千米。村内有陶家、孙家其、塔水其等小地名。共有村民107户,374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费。据传,明末费氏在此有大片祭祀田,其后代为留守公田分居于此,故名留公田。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上四图亦称留公田。
  廿四房(Niànsìfáng)距费市村村委会驻地北偏东约0.3千米。共有村民39户,86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费。属费氏分支,原是费市自然村的小地名,属费氏第廿四房,故名。后因人丁兴旺,村落逐渐扩大,自立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新屋门头(Xīnwūméntóu)距费市村村委会驻地北偏西约0.1千米。共有村民74户,162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费,为费氏房系之一。原是费市自然村的小地名,为费姓扩建形成的又一个新村落,门头位于路口,故名。
  严家(Yánjiā)距费市村村委会驻地南偏东约0.1千米。含严家桥头、严家大屋、东街、新街、大房,大四房、石作店、南头、圈墙、车站、车站北等小地名。共有村民156户,196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严。因世居姓严,故名。据光绪《慈溪县志·选举》记载,严氏自宋至清曾出过进士5人。据传,严家是清末著名实业家、书法家、画家严信厚的祖居。
  严家新屋(YánjiāXīnwū)距费市村村委会驻地东偏南约0.2千米。共有村民60户,142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严,为严氏房系,因人丁兴旺扩建新屋,故名。原属严家小地名。
  严家馨园(Yánjiāxīnyuán)位于费市村,成立于2014年,属费市村管辖。居民委员会驻车站北5号。管辖严家馨园小区4幢高层居民。因位于费市村严家自然村,寓意温馨且环境幽雅的居住小区,故名。共有居民110户,262人。居民为费市村村民拆迁安置户。
  冯家村(Féngjiā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偏北0.5千米处。东至李家村,南临北环西路、庄桥街道办事处,西至萧甬铁路,北与葛家村为邻。村委会驻冯家,故名。辖冯家、徐家、汇头陈、刁家桥4个自然村,共有村民398户,809人。主要由冯、徐、陈大姓组成。清光绪《慈溪县志》载:自唐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五都五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庄桥镇。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8年9月为庄桥人民公社冯家大队。1959年12月属甬江公社。1960年10月复属庄桥公社。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84年8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2008年因建造康桥南路,刁家桥自然村整体拆迁。全村现有耕地80亩,均为水田。主种苗木、蔬菜等。2016年,主要工业企业有海曙辰峰电动车有限公司、宁波江北永安纸制品厂、宁波江北恒鑫制衣厂等16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9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9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1524元。通825、965路公交车,设有康庄南路李冯路口停靠站。
  冯家(Féngjiā)冯家村村委会驻地。村内有八份头、后新屋等小地名。共有村民153户,322人,主姓冯,村以姓得名。明时,冯氏先祖从慈城冯家迁此发展成村。一直为冯家行政村驻地。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五都五图称刁家桥冯。该村为革命老根据地村。
  徐家(XúJiā)距冯家村村委会驻地南0.16千米。共有村民90户,182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徐。明时,徐氏先祖从洋市(杨徐)迁此发展成村,以姓得名,一直沿用至今。
  汇头陈(Huìtóuchén)距冯家村村委会驻地西约0.55千米。共有村民155户,305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陈。村处杭甬铁路庄桥站东侧,原村中有条小河在此汇头,始居陈姓,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五都五图亦称汇头陈。
  洪家村(Hóngjiā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偏东2.6千米处。东隔庄桥河与姚家村相望,南临江北大河与葛家村相邻,西至康庄北路,北连应家村。村委会驻洪家,故名。辖洪家1个自然村,共有村民271户,385人。主要由洪、王大姓组成。清光绪《慈溪县志》载:自唐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五都四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庄桥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调整为灵阳乡。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0年6月灵阳乡析出费市乡,属费市乡。1954年10月划归余姚县。1955年成立低级社。1956年4月属鞍山乡第六高级社。1958年10月公社化时,属东风公社洪家管理区。1959年1月改属慈城人民公社,同年11月划入庄桥人民公社。1960年10月划归宁波市。1961年5月属费市公社洪家大队。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92年5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全村现,有耕地729亩,其中水田556亩,旱地173亩。主种水稻、蔬菜等。2016年,粮食总产26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市江北利万管件有限公司、宁波市江北明峰机械铜件厂等。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9851元。通806路公交车,设有洪家停靠站。
  洪家(Hóngjiā)洪家村村委会驻地。聚落呈街巷式,四周原是河,曾有“小梁山”之称。村民主姓洪。据传,洪姓先祖从镇海迁移而来,在此定居发展,后子孙繁衍,逐渐成村。因洪姓始居,故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村民多数外出经商。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五都四图称半路庵,俗称半路庵洪家。
  胡家村(Hújiā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5千米处。东至费市村,南临苏冯村,西接洪塘街道周陈村,北靠宁波绕城高速公路。村委会驻胡家,故名。辖胡家、许家、樟树下苏家、王家4个自然村,共有村民312户,743人。主要由胡、苏、王、许四大姓组成。清光绪《慈溪县志》载:自唐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六都上三图、上四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费市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调整为灵阳乡。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0年6月灵阳乡析出费市乡,属费市乡。1954年10月划归余姚县。1955年低级社时,许家、王家为联钢社,樟树下苏家为联群社,胡家为联星社。1956年4月属鞍山乡第四高级社。1958年10月公社化时,属东风公社费市管理区。1959年1月改称慈城人民公社,同年11月划入庄桥人民公社。1960年10月划归宁波市。1961年5月为费市公社胡家大队。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92年5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全村现有耕地1060亩,其中水田790亩,旱地270亩。主种水稻、蔬菜、果树等。2016年,粮食总产40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江北松耀机械配件厂、鼎升影视器材有限公司等14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05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8405元。通332路公交车,设有胡家村停靠站。
  胡家(Hújiā)胡家村村委会驻地。村内有老屋、新屋和东城小地名。共有村民110户,258人。聚落呈小块状散列分布。村民主姓胡,以姓氏名村,别名水渠畈胡家。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上四图称水矶畈。据《胡氏宗祠碑记》:“吾慈东水渠畈胡氏,相传系自宋大儒安定先生(胡瑗)后裔,清康熙间,有讳君甫者始迁兹地。”
  许家(Xǔjiā)距胡家村村委会驻地北约0.58千米。共有村民70户,165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许、蔡。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上四图称许蔡。村以姓氏得名。后蔡家基地挖小河,今称“蔡家河斗”。许姓逐渐发展成村,故名。公社化期间与王家合称为许王生产队。
  樟树下苏家(Zhāngshùxià Sūjiā)距胡家村村委会驻地东北约0.4千米。村内有蔬菜农场小地名。共有村民94户,234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苏。因村南小河边有树龄两三百年的大樟树数株,世居村民苏姓,故名,亦称樟树下。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上四图亦称樟树下苏。
  王家(Wángjiā)距胡家村村委会驻地北偏西约0.63千米。村内有小地名童家。共有村民38户,86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王。村建于清初,后因子孙繁衍,村落逐渐扩大,以姓得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上三图称童王。后因童姓房屋倒塌,宅基地改为墓葬地,俗称“童家坟滩”。
  居陆村(Jūlù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约5.4千米处。东起庄桥大河,南与费市村相接,西至东保公路与胡家村为邻,北接灵山村。村委会驻居陆,故名。辖居陆、会龙庵、东陆、横田余家、西陆(账房陆家)5个自然村,共有村民234户,536人。主要由陆、居大姓组成。清光绪《慈溪县志》载:自唐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五都一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灵汉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调整为灵阳乡第六保。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0年6月灵阳乡析出费市乡。1954年10月划归余姚县。1955年成立蜜蜂社。1956年4月属鞍山乡第四高级社。1958年10月公社化时,属东风公社费市管理区。1959年1月改称慈城人民公社,同年11月划入庄桥人民公社。1960年10月划归宁波市。1961年5月为费市公社居陆大队。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92年5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全村现有耕地771亩,其中水田465亩,旱地306亩。主种水稻、蔬菜、花木等。2016年,粮食总产45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江北科成机械精密管件厂、宁波市明亚文具厂等6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5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9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7018元。通338路公交车,设有居陆村停靠站。
  居陆(Jūlù)居陆村村委会驻地。共有村民157户,325人。聚落呈小块状散列分布。村民主姓陆、吕、居。据传,明初,有陆姓从杭州来此垦荒定居,后又有居姓、吕姓迁来居住,形成村落,村以三姓得名。后因吕姓只剩下一户,改称居陆,沿用至今。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五都一图称居吕陆。
  会龙庵(Huìlóng ān)距居陆村村委会驻地南约0.22千米。共有村民35户,43人。村民主姓应、潘。潘姓明朝时迁于此。据传,早年人们在庵边定居发展,逐渐形成村落。村以庵为名。
  东陆(Dōnglù)距居陆村村委会驻地南约0.46千米。共有村民6户,14人,主姓陆,清道光年间,由西陆(亦称账房陆家)分居于此。因位于东侧,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五都一图称东西陆。
  横田余家(Héngtián Yújiā)距居陆村村委会驻地北约0.65千米。共有村民77户,92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余。据传,明末,有一户余姓从苏家村双畈头余家迁此。因余姓从祖上分得耕地两大畈呈横形,故名。
  西陆(Xīlù)距居陆村村委会驻地南偏西约0.3千米。共有村民39户,62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陆。清道光年间,居吕陆之陆姓账房住此,因村位于西,故名,亦称账房陆家。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五都一图称东西陆。
  孔家村(Kǒngjiā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偏东1.4千米处。东临九龙大道,南接新地曙光园小区,西至庄桥河,北靠江北大河。村委会驻后孔,故名。辖前孔、后孔、牛奶场、皇封桥余家、四斢孔、德房6个自然村,孔家金苑1个居住区。共有村民668户,1351人。主要由孔、陈、张大姓组成。民国初之前,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四都五图、六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庄桥镇。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孔家村村委会。1958年9月属庄桥人民公社。1959年12月为甬江公社孔家大队。1960年10月为庄桥公社孔家大队。1978年属庄桥镇孔家大队。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大队改建为村委会。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全村现有耕地1017亩。主种水稻、蔬菜等。2016年,粮食总产1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市电器控制设备厂等15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0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95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0199元。辖区内有区级文物保护点玄济桥。通806路公交车,设有外环北路停靠站。
  后孔(Hòukǒng)孔家村村委会驻地。村内含成大行、林家、九户头、二眼桥等小地名。共有村民79户,138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孔。据传,孔氏于南宋建炎间随宋高宗赵构南渡,后在此定居。村以孔姓始居得名,因位于南面孔家村的后面,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四都六图称前后孔。
  皇封桥余家(Huángfēngqiáoyújiā)距孔家村村委会驻地南约1千米。共有村民67户,128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余。南宋年间,余氏祖先从福建迁此定居。村旁有一座三眼桥,据传南宋小康王赵构曾过此桥,故取名为皇封桥。村以桥名和始居者姓氏得名。
  四斢孔(Sìtǒukǒng)距孔家村村委会驻地南约0.2千米。共有村民70户,126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孔。南宋建炎年间,孔氏祖先随康王南渡时在此定居。原有前后斢颇具规模的孔家红粉墙祠堂一座,有对联“泗水家声远,尼山世泽长”,故名。因孔家祠堂墙面呈粉红色,又称红祠堂孔家。后子孙繁衍,分居前后孔。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四都六图有四斢孔。
  前孔(Qiánkǒng)距孔家村村委会驻地南约0.7千米。共有村民85户,192人,主姓孔,祖上南宋建炎间从山东泗水县以南的尼山南渡迁此,后子孙繁衍,发展成村,以姓得名。因位于后孔村的前面,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四都六图称前后孔。
  牛奶场(Niúnǎichǎng)距孔家村村委会驻地东南约0.35千米。共有村民164户,383人。聚落呈块状。原名庄桥大队牧场,因养殖奶牛,生产牛奶,故名。20世纪80年代末并入孔家行政村。
  德房(Défáng)距孔家村村委会驻地南约0.2千米。共有村民78户,150人。聚落呈块状。
  属于后孔自然村的小地名,村民主姓孔。相传,当年有位姓孔的地主嫁女儿到这里,怕女儿没水喝,在房前挖了一个水槽,称德房槽。村以此得名。也有人说,因该地房产为孔姓地主所有,该地主名字中有“德”字,故名。
  孔家金苑(Kǒngjiā Jīnyuàn)位于孔家村,成立于2014年,属孔家村。居民委员会驻后孔。管辖孔家金苑30幢5层居民。寓意在金色阳光照耀下,一个花园式居住区成为和谐、美满、幸福的新孔家,故名。共有居民125户,234人。居民为孔家村村民。
  联群村(Liánqún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偏东3.5千米处。东以镇海区为界,南至姚家村,西接康庄北路,北靠荣吉西路。村民委驻更楼,取联系群众之意命名。辖河东、更楼、徐顾、集福寺、诸家5个自然村,共有村民316户,711人。主要由朱、徐大姓组成。清光绪《慈溪县志》载:自唐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五都一图、三图、四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费市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灵阳乡。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0年2月属田湖乡。1955年属长石乡联群低级社。1957年属镇海县长骆乡,称联群高级社。1958年10月属骆驼公社长骆管理区。1961年称联群大队。1967年1月属宁波市费市公社联群大队。1983年建立村委会。1992年5月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同年,集福寺、诸家2个自然村整体拆迁。2012年10月,徐顾自然村整体拆迁。全村现有耕地800亩,其中水田730亩,旱地70亩。主种水稻、甘蔗等。2016年,粮食总产43.8吨。主要工业企业有江北大和印刷公司、海峰热能设备制造公司等。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4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6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8750元。辖区内有革命烈士朱洪山故居。通806路公交车。
  更楼(Gēnglóu)联群村村委会驻地。共有村民192户,439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朱。光绪《慈溪县志·坊表》记载,更楼坊:宋咸淳丙寅年(1266),为迪功郎监渠先生朱柏谦建,道光间重建。据传,南宋期间,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从慈城逃难到尼姑庵,正好打五更。后为纪念,康王拨款指派地方政府建造大桥和凉亭、重修庵堂,取名为更楼凉亭。村以更楼得名。《慈溪县志·旧迹》“登春楼”载:“登春楼,县东二十里,亦曰更楼。宋时置更楼于此,黄文洁撰朱县尉墓志所谓,更楼朱家是也。”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五都一图亦称更楼。
  河东(Hédōng)距联群村村委会驻地东约0.1千米。共有村民124户,272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朱,系河西更楼分支。因自然村位于河的东面,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五都三图称更楼河东。
  灵山村(Língshān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偏西约6.5千米处。东与镇海区为界,南临绕城高速,西连保国寺,与洪塘鞍山村为邻,北靠绵延的灵山山脉。村委会驻灵山,故名。辖苏家、横路陈、后苏、河沿巴、庙下陈、双余、吕家、方家横屋、洪家9个自然村,灵山嘉苑1个居住区。共有村民638户,1572人。主要由陈、苏、王大姓组成。民国初之前,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六都上四图、五图。民国二十年(1931)《重建古里清桥碑记》为慈溪县灵麓村。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费市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为灵阳乡五村。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0年6月属费市乡。1953年成立互助组。1954年10月划归余姚县。1955年成立低级社。1956年4月属鞍山乡第四高级社。1958年10月属东风人民公社费市管理区。1959年1月改属慈城人民公社,同年11月划归庄桥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费市公社,称灵山大队。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92年5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2009年因建造灵山嘉苑小区,双余、吕家、方家横屋3个自然村整体拆迁。2014年洪家自然村整体拆迁。全村现有耕地1059亩,其中水田1029亩,旱地30亩。山林面积880亩。主种水稻、蔬菜、毛竹等。2016年,粮食总产73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市费市塑料厂、宁波市江北王兴保针织厂、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桂松水泥预制品厂等24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1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2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0023元。辖区内有市级文物保护点灵山遗址,有宗教活动场所灵山寺。通332、338路公交车,设有横路陈、灵山村、苏家停靠站。
  苏家(Sūjiā)距灵山村村委会驻地北偏西约0.33千米。共有村民102户,230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苏。据传,村建于明万历年间。旧门两旁存有“卍”字古迹,别名卍字门头苏家。原灵山村村委会曾设在此,后搬迁至灵山嘉苑。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五图称卍字门头。
  横路陈(Hénglùchén)距灵山村村委会驻地南约0.6千米。共有村民75户,150人。聚落呈小块状散列分布。村民主姓陈。据传,清康熙、雍正年间,有陈姓从鄞县姜山到此演木偶戏定居于此,后子孙繁衍,形成村落。因南首有80—100米长横向大石路,俗称横路。村以陈姓和路得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五图亦称横路陈。
  后苏(Hòusū)距灵山村村委会驻地北偏西约0.45米。共有村民49户,96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苏,系苏家分支迁此。后因子孙繁衍壮大,形成前后苏家,故名。原属苏家小地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五图称里清桥。
  河沿巴(Héyánbā)距灵山村村委会驻地东北约0.5千米。共有村民22户,49人。村民主姓潘。因村沿慈江而建,故名。
  庙下陈(Miàoxiàchén)距灵山村村委会驻地东北约0.4千米。共有村民34户,75人。聚落呈小块状散列。村民主姓陈。因村北有灵山庙,陈氏世居庙下方,故名。庙于公社化期间拆除,1995年2月重建。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五图亦称庙下陈。
  灵山嘉苑(Língshān Jiāyuàn)灵山村村委会驻地。共有居民356户,972人。于2009年灵山村建造的村民拆迁安置房,管辖灵山嘉苑38幢小高层和12幢三层连体别墅居民。灵山,指灵山村;嘉苑,意为美好家园,寓意为拥有花园式居住环境的新农村,一个邻里关系和谐美满的新灵山。
  马径村(Mǎjìng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3千米处。东起姚家河,南临江北大河,西连孔家村,北至西卫河。村委会驻马径,故名。辖马径、穆家、里曹3个自然村,马径新苑1个居住区,共有村民574户,1195人。主要由张、穆、曹大姓组成。清光绪《慈溪县志》载:自唐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四都六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庄桥镇。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马径村委会。1958年9月为庄桥公社马径大队。1959年2月合并为甬江公社。1960年10月复属庄桥公社。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84年8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为革命根据地村。全村现有耕地1200亩,其中水田580亩,旱地620亩。主种蔬菜、水稻、梨等。2016年,粮食总产244.52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别克4S店、胖子海味有限公司、金鼎海鲜食品有限公司等54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7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9825元。辖区内有区级文物保护点马径后新屋、张氏坤房、张氏房、中新房、张氏祠堂、日新桥。通345、399路公交车,设有停靠站。
  马径(Mǎjìng)马径村村委会驻地。村内有竺房、坤房、永善堂等小地名。共有村民380户,759人。村落呈块状分布。村民主姓张。据该村老人介绍:旧时村中原有马、金二姓,故曰马金。南宋建炎年间,有一张姓人从河南南渡来甬,安家鄞县茅山。后分七支,其中一支择此定居。旧时,该村三面环河,四向筑门,西出陆路宽阔,为车马进出通道,故改称马径。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四都六图亦称马径。村中曾出名人张锦、张梅、张斯桂、张斯栒、张啸林、张汝钊、张鲁庵等。
  穆家(Mùjiā)距马径村村委会驻地西南约0.5千米。村内有新房、朝北墙门等小地名。共有村民75户,178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穆。据传,穆氏从慈溪县城迁此,后逐渐发展成村。村以姓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四都六图亦称穆家。
  里曹(Lǐcáo)距村委会驻地东南约0.6千米。共有村民119户,258人。村落呈块状。村民主姓曹。曹姓先祖于元代从河南迁此。为区别北郊外曹村,故名里曹。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四都六图称罗曹。光绪《镇海县志》、民国《镇海县志》均称里曹。
  马径新苑(MǎjìngXīnyuàn)位于马径村村委会驻地北约0.2千米处,北环东路北侧。成立于2015年,由马径村村委会托管。共有6层居民楼6幢。为马径村新建村民小区,故名。新建小区,暂未入住。
  上邵村(Shàngshào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千米处。东、南与东邵村相连,西与洪塘街道为邻,北至江北大河。村委会驻崇和庄,因地处上邵村,故名。辖崇和庄、兜水陈、黄泥桥、牛轭邵、上邵5个自然村,共有村民285户,498人。主要由邵、林、李大姓组成。清光绪《慈溪县志》载:自唐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六都上二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庄桥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灵阳乡七村。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4年11月属宁波市庄桥特区灵阳乡。1955年成立低级社。1956年2月属新阳乡,成立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属东风公社应家管理区。1961年5月为费市公社上邵大队。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92年5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2012年,4个自然村拆迁合并为一个行政中心村:崇和庄。全村现有耕地150亩,其中水田140亩,旱地10亩。主种水稻、蔬菜等。2016年,粮食总产2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昌祺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新曙光安全玻璃有限公司、宁波美亚特精密传动部件有限公司等60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52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2028元。通4、331、335路公交车,设有庄桥上邵停靠站与4路公交车终点站。
  崇和庄(Chónghé Zhuāng)上邵村村委会驻地。共有村民285户,494人。于2006年起,在黄泥桥、上邵、牛轭邵、兜水陈4个自然村拆迁的地块上,建造崇和庄小区连体别墅500套,6幢6层住宅,是省级农村住房改革的试点小区。崇和庄意为崇尚和谐社会的田园式村庄。居民为上邵村安置村民。
  邵余村(Shàoyú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北偏西3.5千米处。东与应家村隔河相望,南至江北大河,西接苏冯村,北与费市村相连。村委会驻叶家,因村内有邵家、余家,合称得名。辖叶家、朱家、郭家、邵家、何家、余家后房、余家后余、前余、余家桥头9个自然村,共有村民184户,417人。主要由邵、叶、朱、郭、余、何大姓组成。清光绪《慈溪县志》载:自唐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五都一图、六都上二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费市镇第十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灵阳乡。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属灵阳乡七村、十村。1952年成立低级社。1956年2月并入新阳乡。1957年1月属鞍山乡第六高级社。1958年9月属庄桥人民公社。1959年2月属江人民公社。1960年10月复属庄桥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费市公社,称朱秤大队、余家大队。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92年5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1995年朱秤村与余家村合并为邵余村。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2009年12月因火车北站建设,何家、余家后房、余家后余、前余、余家桥头5个自然村整体拆迁。全村现有耕地1362亩,其中水田1280亩,旱地82亩。主种水稻、西瓜等。2016年,粮食总产463.6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市朱称印刷厂、宁波市江北仁华吸塑包装厂2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2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7069元。通332路公交车,设有朱称停靠站。
  叶家(Yèjiā)邵余村村委会驻地。共有村民52户,116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叶。叶氏先祖于清初自余姚迁来,发展成村。村以姓得名。
  朱家(Zhūjiā)距邵余村村委会驻地南偏东约0.9千米。共有村民41户,74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朱、郭。村以朱姓得名。后因郭姓迁入,合称为朱郭。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五都一图称朱郭。
  郭家(Guōjiā)距邵余村村委会驻地南偏东约0.55千米。共有村民32户,77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郭。村以姓得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五都一图称朱郭。
  邵家(Shàojiā)距邵余村村委会驻地北约0.12千米。共有村民69户,169人。聚落呈小块状散列。村民主姓邵。邵氏先祖于北宋年间,先迁居后姜,后分迁于此。村以姓得名。又因村中有一条小河,状似秤钩,也称秤钩邵。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五都一图称秤钩邵。
  苏冯村(Sūféng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5千米处。东至费市村,南临邵余村,西与洪塘街道周陈与上沈两村相连,北至胡家村。村委会驻田野冯,以村内苏、冯两姓得名。辖区有东房、后新屋、申明亭、冯家弄、后桥头、南天门、河西岸、田野冯、西苏9个自然村,共有村民238户,523人。主要由陈、李、冯大姓组成。清光绪《慈溪县志》载:自唐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五都一图、六都上二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费市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灵阳乡。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0年6月属费市乡。1954年10月划归余姚县。1955年成立低级社。1956年5月属鞍山乡第四高级社。1958年10月属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1月属慈城人民公社费市管理区。同年11月划入庄桥人民公社。1960年10月划归宁波市。1961年5月属费市公社苏冯大队。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92年5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全村现有耕地960亩,其中水田750亩,旱地210亩。主种水稻、蔬菜等。2016年,粮食总产45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市江北如意电机配件厂、宁波市江北俊姚模具加工厂、宁波市江北巨龙钢塑线厂等6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7975元。
  田野冯(Tiányěféng)苏冯村村委会驻地。共有村民13户,21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冯。明末,冯姓自慈城迁此,子孙繁衍,村落建于田野之上,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五都一图称田洋冯。
  申明亭(Shēnmíngtíng)距苏冯村村委会驻地西约0.13千米。原有田野冯小地名。共有村民48户,79人。聚落呈块状。原苏冯村村委会驻地。村民主姓苏。村内有申明亭,建于明洪武六年(1374),正德四年(1510)县令倪璋重建。明天启《慈溪县志》载:“凡刑宪,足为世戒者,书其实于版,悬诸壁以申恶之义。”今亭已废,存部分石柱与过路亭,四周改建为民房。村以亭得名。
  南天门(Nántiānmén)距苏冯村村委会驻地南约0.18千米。共有村民22户,48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冯,明末从慈城迁此。后子孙繁衍,在原村周边发展建房。清初时,又在村南建了一道高大门,习惯称南天门,村因此得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上二图称苏冯。
  后新屋(Hòuxīnwū)距苏冯村村委会驻地西北约0.1千米。共有村民17户,36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冯、苏。明末,有慈城冯姓迁此。后有苏姓继为义子,在村后另建新居,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上二图称苏冯。
  冯家弄(Féngjiālòng)距苏冯村村委会驻地东约0.19千米。共有村民60户,124人。聚落沿路两侧呈带状。村民主姓冯,明末由慈城迁此;又因村内有一条很长的弄堂,故名。
  西苏(Xīsū)距苏冯村村委会驻地西约0.46千米。共有村民5户,8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苏。苏姓过继给冯家后,后代繁衍较快,又在后新屋之西另建新屋,发展成村,故名西苏。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上二图称苏冯。
  后桥头(Hòuqiáotóu)距苏冯村村委会驻地北约0.24千米。共有村民21户,46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冯、苏。明末,有慈城冯姓迁此,后有苏姓继为义子,苏姓子孙繁衍,在原村周边发展建房,逐渐形成一村落。因村建在桥后,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上二图称苏冯。
  东房(Dōngfáng)距苏冯村村委会驻地东约0.25千米。原属苏冯小地名。共有村民32户,106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苏、冯。冯姓明末由慈城迁于此。后有苏姓继为义子,因名苏冯。后因子孙繁衍,在申明亭周边发展建房,逐渐形成村落。因村建在亭东首,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上二图称苏冯。
  河西岸(Héxī’àn)距苏冯村村委会驻地西北约0.27千米。共有村民20户,55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冯、苏。冯姓明末由慈城迁此,后又有苏姓继为义子,因名苏冯。后因子孙繁衍,在河西发展,故名,沿用至今。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六都上二图称苏冯。
  塘民村(Tángmín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5千米处。东与镇海区骆驼街道隔河相望,南与费市、联群两村相邻,西与北连居陆村。村委会驻塘民,故名。辖塘民、严家、袁家3个自然村,共有村民215户,553人。主要由周、严、徐、吕大姓组成。民国前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五都一图。民国三十一年(1942)属骆驼镇。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长骆镇。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0年属长石乡。1958年10月属镇海骆驼公社长石管理区。1961年10月为长石公社塘民大队。1979年划归宁波市,为费市公社塘民大队。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92年5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全村现有耕地719亩,其中水田550亩,旱地169亩。主种水稻。2016年,粮食总产33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宝莱五金机械厂等11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3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65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1262元。通338、965路公交车,设有塘民村停靠站。
  塘民(Tángmín)塘民村村委会驻地。村内有张家桥小地名。共有村民200户,484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周,明初由河南逃荒来此定居。原该地为海塘,村跨塘而建,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五都一图称跨塘周。今易名塘民。
  严家(Yánjiā)距塘民村村委会驻地东北约0.8千米。共有村民6户,15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严,从费市严家分支于此,子孙繁衍,形成村落。村以姓得名。
  袁家(Yuánjiā)距塘民村村委会驻地东北约0.4千米。共有村民9户,54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袁。村以姓得名。
  童家村(Tóngjiā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5千米处。东与镇海区为界,南与马径村接壤,西与姚家村相连,北与镇海区骆兴村为邻。村委会驻童家村,故名。辖南房、吴应、方家堰、大童、老漕洪、三斢童、庙后童7个自然村,共有村民512户,1121人。主要由童、方大姓组成。清光绪《慈溪县志》载:自唐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四都三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灵汉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调整为灵阳乡。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4年11月属宁波市庄桥特区灵阳乡。1956年2月属新阳乡。1958年9月属庄桥人民公社,村改为大队。1959年12月属甬江人民公社。1960年10月复属庄桥人民公社。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84年8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慈溪县志·选举》中记载,自宋至清,童氏共出4名进士。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童居易;明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童潮,官知府;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童兆登,官知府;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童春,官知县。明清共出举人8名(明1清7),明举人童士钦,官知县。全村现有耕地2041亩,其中水田1881亩,旱地160亩。主种水稻、蔬菜、藕等。2016年,粮食总产238.2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市江北庄桥兴誉装璜五金配件厂、宁波市江北祥生摩擦材料制造公司等。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65.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94.8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0010元。辖区内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童家砖雕台门,有区级文物保护点三斢童中新屋、三斢童后新屋、童家祠堂、祠堂后童家、龙江桥、毓秀桥、镇宅古址桥、童家私塾旧址。通806路公交车,设有童家起点站。
  南房(Nánfáng)距童家村村委会驻地西偏北约0.1千米。共有村民46户,105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童,与童家童氏同族。姚童河北岸原一直为贸易繁华的街区,光绪《慈溪县志·市镇》中载有童家市,月逢一、三、五、七、九为市日。村落逐渐向河南岸延伸,形成新的自然村。因位于河南岸,故名。
  吴应(Wúyng)距童家村村委会驻地东南约1千米。共有村民31户,81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吴、应,由慈溪县城迁此定居,后逐渐发展成村。村以两姓得名,因吴姓早于应姓居此,故名。
  方家堰(Fāngjiāyàn)距童家村村委会驻地东北约0.8千米。村内有后新屋、后大门、中央弄等小地名。共有村民84户,191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方,先世由慈溪县城迁移而来,后发展成村。又因村前有一堰坝,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四都三图亦称方家堰。
  大童(Dàtóng)距童家村村委会驻地西北约0.3千米。共有村民159户,380人。聚落呈块状。宋朝末年,有福建童宏达四兄弟以撑船为生,遇海啸脱险后上岸停居此地,后逐渐发展成村。村以四兄弟中童姓老大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此地一直有集市贸易。
  老洪(Lǎocáohóng)距童家村村委会驻地东南约0.8千米。共有村民20户,46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洪,由镇海洪家村分居而来。又因村内有老河漕,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四都三图亦称老漕洪。
  三斢童(Sāntǒutóng)距童家村村委会驻地东偏南约0.5千米。村内有前新屋、中新屋、后新屋、郑家、老屋、三茂、后棣屋小地名。共有村民158户,295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童,系童家童氏后裔分居于此。童家子孙繁衍壮大,经三次土地调换,分别建造了前、中、后三幢房子,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四都三图亦称三斢童。
  庙后童(Miàohòutóng)距童家村村委会驻地北偏东约0.5千米。共有村民14户,23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童,系童家童氏后裔分居于此。因村前有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柘塘庙,故名。光绪《慈溪县志·坛庙》中载:“柘塘庙,县东三十里,三斢童北,祀汉昭烈帝。明嘉靖年间,里人童恒九舍田宅,于柘树塘畔募建庙宇。”后人因其始事之功,肖像附祀之。
  西卫桥村(Xīwèiqiáo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偏北3.7千米处。东、南至西大河,西至马径村及童家村,北至镇海区界。村委会驻西卫桥新村,故名。辖西卫桥新村、张家、西卫桥、孔家、后堰头、韩家、桃盛小区、后韩、卢家、盛家10个自然村。共有村民342户,847人。主要由韩、姚、孔大姓组成。民国前属镇海县西管乡光政里五都二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镇海县西管区压赛乡韩葛村。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镇海县团桥镇、庄市镇。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韩葛村。1954年属新和乡。1956年2月属新阳乡第一高级社。1958年9月属庄桥公社新阳管理区。1959年12月属甬江公社。1961年5月属庄桥公社西卫桥大队。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84年8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2003年因建设北环东路,后韩、卢家2个自然村整体拆迁,村民安置在西卫桥新村。2013年,盛家自然村整体拆迁,村民安置在桃盛小区。全村现有耕地545亩,均为水田。主种水稻、蔬菜等。2016年,粮食总产9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市兴潮电器有限公司、宁波市腾业液体化工运输有限公司、宁波市江北新科胶塑五金厂等16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01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602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0403元。通345路公交车,设有起点站。
  西卫桥新村(Xīwèiqiáo Xīncūn)西卫桥村村委会驻地。共有村民52户,158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卢。2003年开始为安置西卫桥村民新建的新村,故名。
  张家(Zhāngjiā)距西卫桥村村委会驻地北偏东约0.5千米。共有村民7户,28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张。据传,张姓早年从镇海迁移而来,在此定居发展,逐渐成村,村以姓得名。清《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五都二图称八部庙张。
  西卫桥(Xīwèiqiáo)距西卫桥村村委会驻地东北约0.4千米。共有村民9户,40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陈。村东有区级文物保护点西卫桥,长15.7米,宽2.3米,条石铺成。该桥历史悠久,已入选江北区《江北遗珍丛书》。村以桥得名。
  孔家(Kǒngjiā)距西卫桥村村委会驻地东北约0.28千米。共有村民8户,32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孔,从孔家村分支迁此,定居后逐渐发展成村,村以姓得名。清《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五都二图亦称孔家。2003年,因北环东路建设,村落被部分拆迁。
  后堰头(Hòuyàntóu)距西卫桥村村委会驻地北偏东约0.4千米。共有村民7户,35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姚,从当地姚家村分支迁此。因村南临西大河支河,旧时有堰,村在堰头,故名,亦称下堰头,一直沿用至今。清《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五都二图称后堰头姚。
  韩家(Hánjiā)距西卫桥村村委会驻地东约0.35千米。共有村民67户,134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韩、葛。清初,韩姓自慈溪县城韩家、葛姓自庄桥葛家迁此定居。原名韩葛,后改称韩家。清《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五都二图称韩葛。
  桃盛小区(Táoshèng Xiǎoqū)距西卫桥村村委会驻地东约0.25千米。属2007年新建的村民安置小区。共有村民192户,420人。管辖桃盛小区3幢4层居民。“桃盛”两字,由旧址“桃园盛家”而来。
  姚家村(Yáojiā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千米处。东起童家村,南临江北大河,西至庄桥河,北接联群村。村委会驻前姚,以姚家得名。辖前姚、后张、庙跟、后姚、东余、太二房6个自然村,共有村民567户,1190人。主要由姚、陈、李大姓组成。清光绪《慈溪县志》载:自唐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四都二图、六都上二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庄桥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调整为灵阳乡,称灵阳二村。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4年11月属宁波市庄桥特区灵阳乡。1956年2月合并属新阳乡。1958年属庄桥公社,称姚家大队。1959年12月属甬江人民公社。1960年10月复属庄桥人民公社。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公社改为乡,大队改建为村委会。1984年8月乡镇合并后属庄桥镇。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属革命老根据地村。1990年,因建造九龙大道,太二房自然村整体拆迁,村民安置在晴楠东苑小区。全村现有耕地1862亩,其中水田900亩。主种水稻、蔬莱等。2016年,粮食总产50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南瑞电器有限公司、倍力金属制品工贸有限公司、宁波摆线减速机厂等14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6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15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0942元。辖区内有区级文物保护点姚家玉房、樟树门头、天一房、大一房、竹丝墙门、后姚前新屋、庙跟新屋、费家大院,均为民居古建筑。通806路公交车,设有宁波摆线减速机厂、姚家村停靠站。
  前姚(Qiányáo)姚家村村委会驻地。村内有玉房、樟树门头、费家、西进弄、天一房等小地名。共有村民167户,339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姚。南宋时,姚氏先祖自河北来此定居,分居河之南北。因本村在河之南,故名前姚。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四都二图亦称前姚。
  后张(Hòuzhāng)距姚家村村委会驻地东南约1.5千米。共有村民61户,138人。聚落呈小块状散列。村民主姓张,清初,由马径村分居于此。又因在马径村后面,故名。
  庙跟(Miàogēn)距姚家村村委会驻地东约0.3千米。共有村民58户,132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姚,由后姚村分居于此。村南首原有一座八部庙,故名。八部庙,天启《慈溪县志》有载。
  后姚(Hòuyáo)距姚家村村委会驻地北约0.5千米。村内有桥头、外河头、里河头、前新房、后新房等小地名。共有村民197户,399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姚,南宋年间,自河北来此,分居河之南北。因本村在河之北,故名后姚。据传,村古名“湖门”。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四都二图亦称后姚。
  东余(Dōngyú)距姚家村村委会驻地南约0.3千米。共有村民84户,182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余,北宋时自山西太原迁此。又因村位于庄桥河东,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四都二图称余沈。
  葛家村(Gějiā Cūn)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偏西3.5千米处。东临庄桥河,西至康庄南路,南接新桥五路与宁慈公路沿线,北靠江北大河。村委会驻楼家,以中心自然村葛家得名。辖葛家、后盛新村、成家、舒家、楼家、时家、金家、庙后周8个自然村,共有村民666户,1341人。主要由胡、王大姓组成。清光绪《慈溪县志》载:自唐至清,属慈溪县德门乡右戍溪里四都五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庄桥镇。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孔家村村委会。1958年9月改属庄桥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合并属甬江人民公社。1960年10月复为庄桥镇葛家大队。1961年5月为庄桥公社葛家大队。1963年建立庄桥镇,归属庄桥镇。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大队改建为村委会。2004年7月属庄桥街道至今。2001年,因建造葛家工业区,楼家自然村整体拆迁。2002年,因庄桥中学扩展,庙后周自然村整体拆迁。2003年,为建造新星都市小区,金家自然村整体拆迁。2012年,舒家、时家2个自然村整体拆迁。全村现有耕地330亩,主种蔬菜等。2016年,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阳光气体有限公司、宁波市江北永发物流有限公司等84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9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81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5360元。通4、331、345、965路公交车,设有宁慈路庄浦路口、宁慈路新都路口、宁慈公路等停靠站。
  葛家(Gějiā)距葛家村村委会驻地东南约0.5千米。村内有四扇墙门、竹梅房、新三房、双漕头、石道地等小地名。共有村民267户,514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葛。南宋年间,福建葛氏兄弟逃荒来此居住,后逐渐形成村落。村以姓氏得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四都五图称葛成。
  后盛新村(Hòushèng Xīncūn)距葛家村村委会驻地西约0.35千米。共有村民98户,245人。聚落呈扇形分布,是成家自然村的小地名。20世纪90年代由后盛村改建的住宅区,故名。
  成家(Chéngjiā)距葛家村村委会驻地西约0.45千米。村内有大成、前成、后成、同善堂等小地名。共有村民301户,582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成。宋时,成氏先祖从河南迁奉化,后迁居于此。村以姓得名。因方言中“成”“盛”读音相同,且当地也有少量“盛”姓居民,所以也称盛家。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四都五图称葛成。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江北区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志记述的内容,包括经济机构实体、地理环境实体、自然风貌实体、民间村落、人文古迹等诸方面,以追溯地名的由来、演变、内涵、所在位置、归属为主要内容,把地名的现状与社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

阅读

相关机构

广厦社区
相关机构
广泰社区
相关机构
广庭社区
相关机构
广庆社区
相关机构
河东社区
相关机构
河西社区
相关机构
天成社区
相关机构
天合社区
相关机构
天水社区
相关机构
天沁社区
相关机构
天悦社区
相关机构
费市社区
相关机构
滨江社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
庄桥街道
相关地名
谢嘉丽苑
相关地名
宝丰茗苑
相关地名
姚景花园
相关地名
江北万达公寓
相关地名
庄桥铁路宿舍
相关地名
春晖佳苑
相关地名
三和嘉园
相关地名
宁馨园
相关地名
宝翠茗苑
相关地名
铂翠湾
相关地名
河东路6弄居住区
相关地名
晴楠东苑
相关地名
丽庄路居住区
相关地名
皇封桥新村
相关地名
四斢新村
相关地名
方洋新村
相关地名
丽庄西苑
相关地名
新星都市小区
相关地名
樟韵人家
相关地名
金葛巷居住区
相关地名
盛家新村
相关地名
天成家园
相关地名
钰鼎园
相关地名
天合家园
相关地名
水尚阑珊小区
相关地名
长岛花园
相关地名
天水家园
相关地名
天沁家园
相关地名
李家西路居住区
相关地名
天悦家园
相关地名
铂悦府
相关地名
云玺新里
相关地名
费市家苑
相关地名
应嘉丽园
相关地名
康丽花园
相关地名
邵余华庭
相关地名
海外滩花苑
相关地名
君御湾
相关地名
东邵村
相关地名
东邵
相关地名
后新屋
相关地名
周家
相关地名
成家
相关地名
安居乐苑
相关地名
东邵一村
相关地名
东邵二村
相关地名
费市村
相关地名
费市
相关地名
宝漕头
相关地名
留公田
相关地名
廿四房
相关地名
新屋门头
相关地名
严家
相关地名
严家新屋
相关地名
严家馨园
相关地名
冯家村
相关地名
冯家
相关地名
徐家
相关地名
汇头陈
相关地名
洪家村
相关地名
洪家
相关地名
胡家村
相关地名
胡家
相关地名
许家
相关地名
樟树下苏家
相关地名
王家
相关地名
居陆村
相关地名
居陆
相关地名
会龙庵
相关地名
东陆
相关地名
横田余家
相关地名
西陆
相关地名
孔家村
相关地名
后孔
相关地名
皇封桥余家
相关地名
四斢孔
相关地名
前孔
相关地名
牛奶场
相关地名
德房
相关地名
孔家金苑
相关地名
联群村
相关地名
更楼
相关地名
河东
相关地名
灵山村
相关地名
苏家
相关地名
横路陈
相关地名
后苏
相关地名
河沿巴
相关地名
庙下陈
相关地名
灵山嘉苑
相关地名
马径村
相关地名
马径
相关地名
穆家
相关地名
里曹
相关地名
马径新苑
相关地名
上邵村
相关地名
崇和庄
相关地名
邵余村
相关地名
叶家
相关地名
朱家
相关地名
郭家
相关地名
邵家
相关地名
苏冯村
相关地名
田野冯
相关地名
申明亭
相关地名
南天门
相关地名
冯家弄
相关地名
西苏
相关地名
后桥头
相关地名
东房
相关地名
河西岸
相关地名
塘民村
相关地名
塘民
相关地名
袁家
相关地名
童家村
相关地名
南房
相关地名
吴应
相关地名
方家堰
相关地名
大童
相关地名
老曹洪
相关地名
三斢童
相关地名
庙后童
相关地名
西卫桥村
相关地名
西卫桥新村
相关地名
张家
相关地名
西卫桥
相关地名
孔家
相关地名
后堰头
相关地名
韩家
相关地名
桃盛小区
相关地名
姚家村
相关地名
前姚
相关地名
后张
相关地名
庙跟
相关地名
后姚
相关地名
东余
相关地名
葛家村
相关地名
葛家
相关地名
后盛新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