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江街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721
颗粒名称: 甬江街道
分类号: K925.54
页数: 12
页码: 049-06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辖内10个社区及住宅区的情况。
关键词: 甬江街道 宁波 江北区

内容

概况
  甬江街道位于江北区人民政府驻地东北2.8千米处。行政区划代码330205005。东经121°21′—121°29′,北纬29°55′—30°03′。东与镇海区庄市街道接壤,东南、南与孔浦、白沙街道相邻,西南与文教街道相接,西、西北与庄桥街道相连,北、东北与镇海区骆驼街道、庄市街道相接。街道办事处驻孔浦村环城北路东段225号。辖朱家、包家、永红、湾头、湖西、梅堰、万丰、万润、万象、万宁10个社区;畈里塘、河西、孔浦、压赛、夏家、路林、河东、外漕8个村民委员会,74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街道共有户籍户数9024户,户籍人口19504人,以汉族为主,含回、土家、满、壮、苗族等7个少数民族,共73人,占街道总户籍人口的0.4%。另有流动人口7.1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9千米,总面积18.4平方千米。
  甬江街道,因境域东南临甬江而得名。秦至唐分属句章县、鄮县。五代梁开平三年(909)鄮县析出鄞县、望海县(次年改为定海县),东境属定海县,西境属鄞县。宋元丰元年(1078)东境属定海县清泉西乡光政里,西境属鄞县万龄老界乡赤城里、清道乡横山里。元延祐七年(1320)分属定海县清泉乡四、五、六都,鄞县清道乡第五十、五十一都。明时,分属定海县西管乡、鄞县清道乡横山里。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定海县更名镇海县。乾隆间(1736—1795),横山里划归东安乡白檀里,属甬东隅,镇海县西管乡四、五都。民国十六年(1927)7月,宁波市设立,鄞县部分划归宁波市。民国二十年(1931),分属镇海县西管区、鄞县部分复归鄞县,属第三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县部分置江北、北郊2镇。民国二十五年(1936),镇海县西管区分设梅堰、白沙、压赛3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镇海部分调整为沙堰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6月,鄞县的江北、北郊2镇划归宁波市。1950年9月,沙堰乡分设沙堰、梅堰2乡。1951年7月,沙堰乡撤销,分设为白沙、压赛2乡。1954年11月,划入庄桥机场特区。1956年2月,梅堰、白沙、压赛3乡合并设北郊乡。1958年9月,东郊乡、西郊乡、北郊乡合并建立甬江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庄桥人民公社并入甬江人民公社。1960年10月,分设甬江、庄桥人民公社。1961年12月,设立甬江区公所。1963年,甬江公社析出北郊公社。1976年11月,甬江公社划入市区。1978年4月,甬江公社划分为东郊、西郊和江北3个公社。1982年2月,江北公社的白沙、压赛、西管、孔浦等居民区划归白沙街道。1983年改公社为乡。1984年4月,江北乡改为湾头乡。1992年5月,湾头乡与北郊乡合并设甬江镇。2004年6月,改称甬江街道。
  境内属平原地区、城乡接合部。年平均气温16.7℃,最低气温﹣9.5℃,最高气温41.3℃,年无霜期为24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88.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1404毫米。有耕地面积3364亩,林地面积1979亩(为水库移民随带保留山)。
  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亿元,财政总收入12.1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20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2亿元。有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1家。
  2016年,有文化中心1个,村文化宫10个,村图书室9个,藏书3万册。
  2016年末有幼儿园14所,小学1所,中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普通高等院校2所。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5个。有社会福利单位1家。有社区服务站7个,慈善分会1个。境内有329国道由南往北从边界线纵贯而过,市环城北路由东往西横贯而过。有多路公交车过境,南入市区,东、北通往镇海、慈溪。
  境内有区级文物保护点12处。
  甬江街道自清中期始,已成为宁波市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1958年,曾获全国农业先进集体称号,1997年被评为宁波市“菜篮子工程”先进集体。
  社区
  朱家社区(Zhūjiā Shèqū)距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1千米。东起梅竹路,南至中官新路,西、北两侧靠规划道路。总面积0.123平方千米。成立于2013年。为朱家村拆迁新建小区,以谐音名。社区居委会驻梅竹路111号。辖朱佳苑1个居住区。共有居民2072户,5100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梅竹路、中官新路。主要单位有朱佳苑幼儿园、农村信用社。通23、343、384、522、微6路公交车,设有梅竹路中官新路口、中官新路梅竹路口停靠站。
  朱佳苑(Zhūjiā Yuàn)位于梅竹路569号。东至梅竹路,南至中官新路,西至大通河,北至农田。该小区为原孔浦村朱家自然村地块,故名。建于2013年,共有6—12层居民楼34幢,居民2072户,5100人。居民为联成村村民及路林村、孔浦村、河西村、夏家村部分拆迁安置户等。
  包家社区(Bāojiā Shèqū)距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约2千米。东起湖西路,南临包家漕路,西至清河路,北靠环城北路。总面积0.086平方千米。成立于2013年。原为包家村,故名。社区居委会驻滨湖晴园665号。辖滨湖晴园1个居住区。共有居民1416户,2800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包家漕路、清河路。主要单位有甬江街道湖滨幼儿园。通23、25、31、335、371、521、523、812路公交车,设有清河路停靠站。
  滨湖晴园(Bīnhú Qíngyuán)位于包家路199号。东至茂悦商业中心,南至包家漕路,西至清河路,北至环城北路。该小区为包家村旧村改造安置项目,位于日湖附近,其东侧为湖西路,故名。建于2010年,共有12—17层居民楼21幢,居民1416户,2800人。居民为包家村拆迁安置户等。
  永红社区(Yǒnghóng Shèqū)距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约3.97千米。东临姚江,南接双东路35弄,西至杭甬铁路线,北靠姚江。总面积约0.1平方千米。成立于2013年,原为永红村,故名。
  社区居委会驻双东路212号。辖永红家园、红景佳苑、邻里花园3个居住区。共有居民1464户,2531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双东路、双东路35弄、双东路79弄。通15、17、333路公交车,设有锦江年华停靠站。
  永红家园(Yǒnghóng Jiāyuán)永红社区驻地。双东路212号。东至翠柏河,南至宁波东易大名医院,西至双东路,北至锦江花园。为永红村旧村改造安置项目,故名。建于2010年,共有5—9层居民楼18幢,居民628户,1086人。居民为永红村拆迁安置村民等。
  红景佳苑(Hóngjǐng Jiāyuàn)位于社区西,双东路79弄48号。东至双东路,南至双东路35弄居住区,西至萧甬铁路,北至双东路105弄。为永红村旧村改造安置项目,故名。建于2010年,共有6—9层居民楼7幢,居民236户,408人。居民为永红村拆迁安置村民等。
  邻里花园(Línlǐ Huāyuán)位于社区西南,双东路35弄65、69、78、80、82、84、86号。东至双东路35弄居住区,南至环城北路,西至萧甬铁路,北至红景佳苑。以和谐邻里得名。建于2011年,共有5—9层居民楼7幢,居民600户,1037人。居民为外来商户、商品房购置户等。现出口位于小区北面的双东路79弄。
  湾头社区(Wāntóu Shèqū)距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环城北路东段225号西约2千米。东起运河,南接环城北路,西至姚江,北靠姚江。总面积0.425平方千米。成立于2010年。因地处姚江湾头,故名。社区居委会驻环城北路481号三水湾70号。辖三水湾1个居住区。共有居民3150户,5600人。居民主要来源于姚江村、甄隘村、下江村拆迁安置等。辖区内主要街路有江湾东路、江湾路、戚家■路。主要单位有江北农村信用社、三江超市、宁波市江北区三水湾幼儿园。通23、31、337、339、371、516、523、908路公交车,设有运河桥停靠站。
  三水湾(Sānshuǐ Wān)位于江湾路26号。东至姚江运河,南至环城北路,西至江湾路,北至戚家■路。位于湾头地块,三面环水,故名。建于2008年,共有11—29层居民楼32幢,居民3150户,5600人。居民为姚江村、甄隘村、下江村拆迁安置村民等。
  湖西社区(Húx Shèqū)距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约2千米。东起湖西路、日湖公园,南至清湖路,西接清河路,北靠环城北路。总面积0.39平方千米。成立于2010年。因位于日湖西,故名。社区居委会驻清江路288号天境花园3—4号。辖湖景花园、天境花园、名门府3个居住区。共有居民2037户,3864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清江路、清湖路、包家漕路、湖西路。主要单位有兴业银行湖景花园社区支行。通23、31、33、335、337、339、371、523、812、819路公交车,设有湖西路、清湖路湖西路口、湾头马家停靠站。
  湖景花园(Hújǐng Huāyuán)位于社区东南,清湖路58号。东至湖西路,南至清湖路,西至包家漕路,北至清江路。小区东侧有新建成的城区日湖公园,是个倚邻公园湖景、环境幽雅舒适的高档花园式住宅小区,故名。建于2008年,共有3—18层居民楼19幢,838户,2514人。居民为外来商户、商品房购置户等。
  天境花园(Tiānjìng Huāyuán)湖西社区驻地。清江路288号。东至清河路,南至清江路,西至江北电业局,北至环城北路。天境意谓水天一色的美好境界,小区绿化率达到40%,给业主带来美好的生活感受。建于2013年,共有19—22居民楼8幢,居民614户,900人。居民为外来商户等。
  名门府(Míngmén Fǔ)位于社区东,清江路66号。东至湖西路,南至清江路,西、北至包家漕路。名是名望,门是大门,府是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属高档住宅区,寓名门望族之意,故名。建于2013年,共有3—22层居民楼19幢,有居民585户,450人。居民为外来商户、商品房购置户等。
  梅堰社区(Méiyàn Shèqū)距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千米。东起振甬路,南接河东村,西临河西村,北靠夏家村。总面积0.0246平方千米。成立于2006年。因社区处于梅堰路侧,故名。社区居委会驻梅堰路526号。辖梅堰一期居住区、梅堰二期居住区2个居住区。共有居民590户,1251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梅堰路。主要单位有甬江街道梅堰幼儿园、唐弢学校。
  梅堰一期居住区(Méiyàn 1 Qī Jūzhùqū)梅堰社区驻地。梅堰路526号。东至振甬路,南至河东村河东自然村,西至北郊河,北至振江路。以小区西边的梅堰路得名。建于2003年,共有1—3层居民楼16幢,居民270户,535人。居民为原北郊居委会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
  梅堰二期居住区(Méiyàn 2 Qī Jūzhùqū)位于社区西北,梅堰路528号。东至梅堰路,南至唐弢学校,西至梅竹路,北至夏家村。以小区东边的梅堰路得名。建于2006年,共有3层居民楼9幢,居民320户,716人。居民为原北郊居委会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
  万丰社区(Wànfēng Shèqū)距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偏北2.6千米。东起星湖,南靠戚家■路,西、北为姚江。总面积0.37平方千米。成立于2016年。为与万象社区组成系列地名,期盼丰收,故名。社区居委会驻戚家■路219号。辖御湖华苑、江湾花苑2个居住区。辖区内主要街路有戚家■路、江湾路、大闸北路,湾头路。主要单位有招商局物业宁波分公司。
  御湖华苑(Yùhú Huáyuàn)位于社区东与北,湾头路555、566号。东至星湖,南至姚江至星湖东西向规划河,西至大闸北路,北至江湾路。小区依傍星湖,御、华都有贵胄、豪华之意,故名。一期建于2014年,共有16—18层居民楼15幢;二期建于2016年,共有13—18层居民楼12幢,属新建小区,暂未入住。居民为商品房购置户等。
  江湾花苑(Jiāngwān Huāyuàn)位于社区西,大闸北路199号。东至大闸北路,南至姚江至星湖东西向规划河,西至姚江,北至江湾路。因位于姚江边,地处湾头,故名。建于2014年,共有18层居民楼6幢,为新建小区,暂未入住。居民为商品房购置户等。
  万润社区(Wànrùn Shèqū)距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偏北2千米。东起姚江,南至与星湖接连东西向的规划河,西至星湖及星湖东侧湖岸向北至姚江的连线,北至姚江。总面积0.47平方千米。成立于2016年。为与万象社区组成系列地名,取雨露滋润之意,故名。辖万象华府一个居住区。暂未有居民入住。辖区内主要街路有湾头路、下江路、星湖路、甄隘路。主要单位有华唐装饰项目办公室。
  万象华府(Wànxiàng Huáfǔ)万润社区驻地。星湖路508号、下江路509号。东至下江路,南至与星湖接连东西向规划河,西至星湖路,北至湾头路。寓意湾头蓬勃兴起、活力万象,故名。一期建于2015年,共有5—26层居民楼11幢;二期建于2016年,共有8—28层居民楼16幢,为新建小区,暂未入住。居民为商品房购置户等。
  万象社区(Wànxiàng Shèqū)距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2.4千米。东至星湖路与清河路之间南北走向的规划河,南靠环城北路,西至运河,北至万象城以北东西走向的规划河。总面积0.32平方千米。成立于2016年。因社区内有万象城,故名。暂未有居民入住。辖区内主要街路有大闸北路、湾头路、行门口路、环城北路。主要单位有宁波两江投资有限公司。通4、306、819、23、31、33、337、339、371、523、微3路公交车,设有大闸路、湾头大桥南、湾头马家停靠站。
  万宁社区(Wànníng Shèqū)距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2.4千米。东起姚江,南靠环城北路,西至星湖路与清河路之间南北走向的规划河,北至与星湖连接东西走向的规划河。总面积0.33平方千米。成立于2016年。为与万象社区组成系列地名,取宁波的“宁”字,寓安宁之意,故名。暂未有居民入住。辖区内主要街路有湾头路、下江路、星湖路、环城北路。主要单位有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通23、25、31、371、523路公交车,设有清河路公交站。
  行政村
  畈里塘村(Fànlǐtáng Cūn)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北偏东约3.7千米处。东与镇海区交界,南至夏家村,西至外漕村与西大河,北靠329国道。村委会驻畈里塘,以村委会驻地得名。辖畈里塘、大徐江岸老屋、大徐江岸新屋、对江沈4个自然村,共有村民332户,983人。主要由唐、徐等大姓组成。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至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属慈溪县。民国之前属镇海县西管乡光政里五都二、三图。民国十九年(1930)至1950年6月属镇海团桥镇,6月后划归新团乡。1954年11月划入宁波市辖下庄桥人民政府。1956年2月属新阳乡。1958年1月属庄桥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属甬江公社。1963年属北郊公社,称畈里塘大队。1983年,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改公社为乡,12月畈里塘村委会设立。1992年5月属甬江镇。2004年6月属甬江街道至今。现有耕地842.83亩,其中水田800亩,旱地42.83亩。主种水稻、蔬菜等。2016年,粮食总产量1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江北盛达仓储有限公司、宁波宁力机械有限公司等25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211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4370元。辖区内有区级文物保护点唐弢旧居、畈里塘郑家112号民居、唐家祠堂、唐中房。通370、381、382、384、388路公交车,设有畈里塘、梅竹路北段、梅竹路聚兴西路口停靠站。
  畈里塘(Fànlǐtáng)畈里塘村村委会驻地。共有村民220户,690人。聚落沿畈里塘河北岸呈块状。村民主姓唐,祖先宋时自山西景阳郡古唐村迁此。畈里塘为畈底塘之谐音演化。清光绪《镇海县志》光政里五都三图称畈地塘。光绪《镇海县志》记载:“畈底塘,即古唐村。”村内有石结构古唐桥一座。1986年又于桥东距20米处另建钢筋混凝土桥一座,仍名古唐桥。村有已故现代文学家、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唐弢故居。另说,从前东邻的朱江岸(今属庄市街道)是外塘,本村是里塘,故名畈里塘。村内有小地名郑家。
  大徐江岸老屋(Dàxújiāng’àn Lǎowū)距畈里塘村村委会驻地西北约0.5千米。共有村民55户,140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徐,祖先于明代初期迁此。大徐江岸老屋为徐氏先世聚居之地,村又处河江岸边,后又建新屋,故名。清光绪《镇海县志》光政里五都三图称大徐家岸。
  大徐江岸新屋(Dàxújiāng’àn Xīnwū)距畈里塘村村委会驻地西北约0.6千米。共有村民42户,111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徐,自大徐江岸老屋分支于此,为新建村落,故名。清光绪《镇海县志》光政里五都三图称大徐家岸。
  对江沈(Duìjiāngshěn)距畈里塘村村委会驻地西偏北约0.3千米。共有村民15户,42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沈,另有马、徐二姓。从前住宅等建筑讲究风水朝向,沈姓住宅面对江,习称“对江沈”,久之成为村名。清光绪《镇海县志》光政里五都三图称对港。
  河西村(HéxīCūn)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北偏东约2.5千米处。东临河东村,南接孔浦村,西至外漕村,北靠夏家村。村委会驻庙跟,因村在北郊河之西,故名。辖庙跟、葛田、钟家、周家4个自然村,共有村民417户,824人。主要由陈、钟、倪等大姓组成。民国之前属镇海县西管乡光政里四都一、二图。民国时期属镇海县沙堰乡。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0年9月属梅堰乡,称第二村。1954年11月划入庄桥特区。1956年2月合并后属北郊乡成立高级社。1958年9月合并后属庄桥人民公社。因大队驻地白龙王庙旁,故名庙跟大队。1959,年12月,庄桥、甬江2个公社合并为甬江人民公社。1962年甬江公社分设后,属北郊公社。1967年,因村处于北郊河之西,改名为河西大队。1983年,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改公社为乡,12月,河西村委会设立。1992年5月属甬江镇。2004年6月属甬江街道办事处至今。现有耕地685亩,其中水田530亩,旱地155亩。主种蔬菜等。2016年,主要工业企业有江北纸制品一厂、宁波江北缝制设备有限公司等17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476.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135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3928元。辖区内有区级文物保护点倪家,为居民古建筑。通384路公交车,设有梅竹路农贸路口停靠站。
  庙跟(Miàogēn)河西村村委会驻地。共有村民212户,350人。聚落处江北大河北侧,呈块状。村民主姓陈、钟、周、倪。旧称白龙王庙,又称梅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庙跟。据《镇海县志》记载,原白龙港旁有一座白龙王庙,建于200多年前,1919年捐款重建。庙旁有村,旧称梅堰镇,人们习称庙跟,沿用至今。又据《周氏宗谱》载,旧时,其地有堰,梅树成林,故称梅堰。光绪《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四都一图载,村落原有梅堰镇、白龙王庙两个地名。
  葛田(Gétián)距河西村村委会驻地南偏东约0.2千米。共有村民42户,98人。聚落处江北大河北侧,呈块状。村民主姓陈、蔡、孙、钟。据传,初时村民在此为耕种与管理方便,每隔三块水田建造一幢房屋,称为隔田,谐音演化成今名。光绪《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四都二图称上陈隔田。
  钟家(Zhōngjiā)距河西村村委会驻地北偏西约0.6千米。共有村民98户,222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钟,据传200多年前从台州黄岩迁居于此。村以姓得名,沿用至今。
  周家(Zhōujiā)距河西村村委会驻地东约50米。共有村民65户,154人。聚落西濒河,呈块状。村民主姓周,先世清朝时自庄桥周成迁来。村以姓得名,亦称竹笆塘周家。光绪《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四都一图称蔡陈周。周家属蔡陈周的一部分。
  孔浦村(Kǒngpǔ Cūn)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约1.5千米处。东临路林村,南至甬江,西接压赛村,北靠河东村。村委会驻环城北路南面,因位于孔浦,故名。辖王家、夏家、小陈家、张家、下道头、新徐家、桂家7个自然村,共有村民396户,1231人。主要由桂、董、王、陈等大姓组成。宋嘉定八年(1215)属定海县清泉西乡孔浦村。明嘉靖《定海县志》载,属西管乡孔浦村。民国初属镇海县西管乡光政里四都二、五图。民国十九年(1930)属西管区白沙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调整为沙堰乡。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1年5月划归宁波市,7月属于白沙乡。1955年成立低级社。1956年2月合并后属北郊乡,转为高级社。1958年9月,合并后属庄桥人民公社。1960年10月属甬江公社,称北郊管理区。1978年4月,属江北公社,称孔浦大队。1983年,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改公社为乡,12月,孔浦村委会设立。1984年4月划归北郊乡。1992年5月属甬江镇。1993年因建造红梅小区,大郑家自然村整体拆迁。2004年6月属甬江街道办事处至今。2004年朱家自然村整体拆迁,村民安置在朱佳苑。2009年5月,村委会驻地从环城北路540号搬迁至大庆北路1号。2010年,董家自然村拆迁。现有耕地186.3亩。主种水稻、蔬菜等。2016年,主要工业、商贸企业有广州本田、金狮标致、欣通雪佛兰等知名汽车4S销售公司等50家。农民年人均收入31520元。通1、346、370、501、541路公交车,设有半路凉亭停靠站。
  王家(Wángjiā)距孔浦村村委会驻地西偏南约0.3千米。共有村民69户,198人。聚落沿江北大河东岸呈块状。原村民主姓王,唐初迁此。村以姓得名。
  孔浦夏家(Kǒngpǔxiàjiā)距孔浦村村委会驻地西南约1.2千米。共有村民121户,399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夏,于清咸丰年间自福建迁此。1953年有下道头自然村村民16户,因建宁波水产加工厂迁移于此。1985年10月为避镇海庄市镇里夏村划入乡境之重名,改今名。
  小陈家(Xiǎochénjiā)距孔浦村村委会驻地西约1千米。共有村民46户,101人,主姓陈、刘、董。原名小郑家。因与邻村郑家音近,且聚落较小,改今名,沿用至今。张家(Zhāngjiā)距孔浦村村委会驻地西南约1.2千米。共有村民63户,259人。村傍江北大河东岸,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张,唐初迁此。村以姓得名,沿用至今。下道头(Xiàdàotóu)距孔浦村村委会驻地西南约1.2千米。共有村民16户,30人。聚落呈块状。该村原位于甬江北岸,旧有道头(码头),村处于码头下方,故名。
  新徐家(Xīnxújiā)距孔浦村村委会驻地西约0.5千米。共有村民26户,68人。原在夏家自然村南边,1974年土地征用后全村迁此。村民主姓徐,为老徐家村徐姓分支,故名。1981年第一次地名普查时已成为城市街区的一部分。
  桂家(Guìjiā)距孔浦村村委会驻地西约0.5千米。共有村民55户,176人。聚落傍江北大河东岸,呈块状。村民主姓桂,先祖清时自慈溪迁至此地。村以姓得名,沿用至今。光绪《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四都二图称桂家河嘴。
  压赛村(Yāsài Cūn)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约1.5千米处。东至孔浦村,南至甬江,西至姚江,北靠机场。村委会驻压赛堰,故名。辖压赛堰、大通巷、倪家堰、乌隘、高田头5个自然村,共有村民489户,1267人。主要由乌、高、倪等大姓组成。宋嘉定八年(1215)属定海县清泉西乡光政里。明嘉靖《定海县志》载,属西管乡。民国初属镇海县西管乡四都五图,五都二图、四图。民国十九年(1930)属西管区压赛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调整为沙堰乡。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1年5月划归宁波市,7月属白沙乡。1956年2月属北郊乡。1958年9月属庄桥人民公社,称压赛大队。1960年10月属甬江公社。1978年4月属江北公社。1983年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改公社为乡,12月,压赛村委会设立。1984年4月划归北郊乡。1992年5月属甬江镇。2002年,上白沙、下白沙自然村拆迁。2004年6月属甬江街道办事处至今。现有耕地630亩。主种水稻、蔬菜等。2016年,粮食总产量16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江北鼎钧机械有限公司、宁波新兴气动工具有限公司、宁波市丰华联运有限公司等40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213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200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4778元。辖区内有区级文物保护点高房、明房、乌隘大屋,均为居民古建筑;有皮划艇培训基地。通331、332—1、332、335路及乌隘专线、乌隘村专线公交车,设有倪家堰、压赛堰、压赛李家停靠站。
  压赛堰(Yāsàiyàn)压赛村村委会驻地。共有村民365户,492人。聚落沿宁慈东路呈块状。村民主姓陆、余、方。原有田中央、三斢李家、庵院、下市街、路下丈等小地名。光绪《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五都二图亦称压赛堰。民国《镇海县志》载:“宋德裕年间,秘书监陈茂以死勤事,乡人立祠祀之,后圮。元大德中,曾孙梦麟与里人余、方两姓协力重建庙与压赛桥。”1953年压赛庙废。村处压赛庙侧,近有堰,故名。
  大通巷(Dàtōngxiàng)距压赛村村委会驻地南偏东约1.5千米。共有村民110户,286人。1979年,宁波地区水产公司土地征用后拆迁建造的行列式住宅。因该自然村位于大通桥边,得名大通新村。大通桥是镇海方向进入宁波市区的必经之地。1979年大通桥重建成公路桥,使宁波市东北方向陆路大通。因大通新村中有小巷,故改今名。
  倪家堰(Níjiāyàn)距压赛村村委会驻地南约0.7千米。共有村民146户,421人。聚落沿倪家堰路东侧呈块状。据传,该自然村最早聚住者为倪姓,又村边河口有道堰坝,故名。《宝庆四明志》亦称倪家堰。民国《镇海县志》载:“倪家堰,南邻鄞县五都一、二、三、四庄。乡长承修七分,鄞县得利人户承修三分(《乾隆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村民多以划船为业,土地改革后,改营农业。今村民多数转为城市居民,村内已无倪姓。有倪家堰翻水站。
  乌隘(Wūgà)距压赛村村委会驻地东偏南约0.5千米。共有村民88户,218人。聚落沿河呈块状。村民主姓乌,先祖为河南颍川望族,明末清初有兄弟逃荒来此,以烧窑为业,建成村落。村以姓得名。光绪《镇海县志》称乌隘、东乌、西乌,属西管乡光政里四都五图。东乌、西乌于1951年扩建庄桥飞机场时废止。
  高田头(Gāotiántóu)距压赛村村委会驻地西北约0.3千米。共有村民29户,53人。位于宁慈东路北侧,聚落呈块状。村民多为早期从黄岩等地雇来务农者,后定居于此。因村前头田畈地势较高,村以此得名。光绪《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五都二图亦称高田头。
  夏家村(Xiàjiā Cūn)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约2.7千米处。东至329国道,南与河东、河西村接壤,西接外漕村,北靠畈里塘村。村委会驻夏家,故名。辖夏家、上陈2个自然村,共有村民278户,572人。主要由夏、陈、曹等大姓组成。宋嘉定八年(1215)属定海县清泉西乡。明嘉靖《定海县志》载,属西管乡。民国初属镇海县西管乡四都二图。民国十九年(1930)属西管区梅堰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调整为沙堰乡。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0年9月属梅堰乡一村。1954年11月划归宁波市,属庄桥特区。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9月属庄桥人民公社后转为夏家生产大队。1959年1月划入镇海县庄市公社。1963年划归宁波市北郊公社。1983年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改公社为乡,12月,建立村委会。1992年5月属甬江镇。2002年因建设工业园区,李家自然村整体拆迁。2004年6月属甬江街道办事处至今。2010年,东漕自然村整体拆迁。现有耕地437亩,其中水田437亩。主种水稻等。2016年,粮食总产量25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江北建峰液压有限公司、宁波江北英华船舶有限公司、宁波市江北民盛数控有限公司等19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749.8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47.55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4338元。辖区内有区级文物保护点厢房,为居民古建筑。通384、812路公交车,设有梅竹路兴甬路口、甬江工业区、夏家村停靠站。
  夏家(Xiàjiā)夏家村村委会驻地。共有村民240户,462人。聚落东距东昌路(329国道)400米,呈块状。有小地名厢房。村民主姓夏。据传,夏家祖先于清咸丰年间自福建迁此,在太平天国年间发展成村。村以夏姓得名。
  上陈(Shàngchén)距夏家村村委会驻地西约0.4千米。共有村民38户,110人。聚落呈块状。村以陈姓为主,先祖始居于此,故名。清咸丰年间,陈氏有一支迁居西管乡五都二图,称楼下陈。上陈,光绪《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称上陈隔田、里陈,属西管乡四都二图。
  路林村(Lùlín Cūn)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约3千米处。东起联成村,南至甬江,西接孔浦村,北靠中官西路。村委会驻后叶,因旧时有鹭林庵,故名,为写书方便,改“鹭”为“路”。辖后叶、前叶、常洪、上庵跟4个自然村,共有村民509户,1218人。主要由陈、吴、张、常等大姓组成。宋嘉定八年(1215)属定海县清泉西乡。明嘉靖《定海县志》载,属西管乡鹭林村。民国初属镇海县西管乡四都一图、四图。民国十九年(1930)属西管区梅堰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调整为沙堰乡。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0年9月属梅堰乡,称第四村。1956年改属庄市乡。1958年属庄市人民公社,称路林大队。1983年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改公社为乡
  12月建立村委会,称庄市乡路林村委会。1984年3月划归宁波市江北区北郊乡。1992年5月并入,甬江镇。2004年6月属甬江街道办事处至今。2010年,前吴家、后吴家自然村整体拆迁。2016年,农民年人均收入25300元。辖区内有区级文物保护点叶宅,为居民古建筑。通1、8、31、341、346、367、370、371、380、382、390、391、501、521、523、541路公交车,设有工程学院东校区、汽车北站、常洪、路林市场停靠站。后叶(Hòuyè)路林村村委会驻地。村内有张家、刘家等小地名。共有村民156户,327人。聚落位于风华路南侧,呈块状。村民主姓叶,与前叶同宗,自北仑区邬隘乡石湫迁来,位于前叶村之北,故名。前叶(Qiányè)距路林村村委会驻地南偏东约0.4千米。共有村民138户,413人。聚落沿甬江北岸呈块状。村民主姓叶。叶姓先祖自北仑区邬隘乡石湫迁来,与后叶同宗,有叶姓祠堂,今作为仓库。因世居叶姓,又位于后叶村之南,故名。常洪(Chánghóng)距路林村村委会驻地西约1千米。共有村民148户,281人。村东临河,环城北路横贯而过。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常、洪。据传,常、洪两姓先世于元末明初自安徽省凤阳县逃荒而来。常姓多居村南,称常家;洪姓多居村北,称洪家。清代中叶,洪姓房屋受火灾,其裔孙陆续外迁,屋基地陆续被后代变卖做坟地,成了大坟堆。在1958年农田建设时全部拆迁。村以常、洪两姓得名。光绪《镇海县志》亦称常洪,属西管乡光政里四都一图。
  上庵跟(Shàng’āngēn)距路林村村委会驻地南偏西约0.2千米。有桂家小地名。共有村民67户,197人。聚落处甬江北岸呈块状。村民主姓张、桂。村因旧时有水月庵得名。水月庵,旧名鹭林庵,民国时改为浃北小学。1958年学校迁至桂家,称鹭林小学。1989年扩建为四层教育大楼,改称士康学校。由日籍华裔,日本神户浙江同乡会副会长张成梁(长尾孝则)捐资兴建,以其父张士康之名命名。
  河东村(Hédōng Cūn)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北偏东约2.2千米处。东起329国道东昌路,南接孔浦街道白杨社区,西至河西村庙跟街,北靠夏家村。村委会驻河东,故名。辖河东、小钟家、曹隘、蔡家4个自然村,共有村民291户,524人。主要由陈、蔡、曹、钟等大姓组成。宋嘉定八年(1215)属定海县清泉西乡。明嘉靖《定海县志》载,属西管乡鹭林村。至民国初,属镇海县西管乡四都一、二图。民国十九年(1930)属西管区梅堰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沙堰乡。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0年9月属梅堰乡,称第三村。1954年11月划归宁波市庄桥特区。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属庄桥公社,为河东生产大队。1963年属北郊公社。1983年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改公社为乡,12月河东村委会设立。1992年5月属甬江镇。2004年6月属甬江街道办事处至今。现有耕地21.4亩。2016年,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荣昌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向隆机械有限公司、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等32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40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4283元。辖区内有区级文物保护点陈家祠堂。通384、812路公交车,设有梅竹路农贸路口、振甬路、曹隘停靠站。
  河东(Hédōng)河东村村委会驻地。共有村民156户,296人。聚落呈块状。村内有陈家祠堂。村民主姓陈,据传,唐朝时从南京迁入。光绪《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四都一图称蔡陈周。村以庙跟街河为分界,河西边叫河西,河东边叫河东,故名。别称河东岸。有梅堰小学。
  小钟家(Xiǎozhōngjiā)距河东村村委会驻地西北约0.3千米。共有村民51户,96人。聚落西临河呈块状。村民以钟姓为主。民国十五年(1926)从河西村钟家分居而来,逐渐发展成村落,故名。光绪《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四都二图称钟家。
  曹隘(Cáogà)距河东村村委会驻地南偏西约0.5千米。共有村民216户,466人。聚落西傍江北大河呈块状。村民主姓曹、夏。据传,200多年前,曹氏先世自鄞县潘火乡泗港、曹隘两地迁此,因村始居者曹姓,从曹隘而来,故名。光绪《镇海县志》、民国《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四都一图亦称曹隘。
  蔡家(Càijiā)距河东村村委会驻地北约0.4千米。共有村民59户,125人。聚落西傍河呈块状。村民主姓蔡,据传200多年前从鄞县潘火乡蔡家迁此。村以姓得名。光绪《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四都一图称蔡陈周。民国十九年(1930)属梅堰乡时,称蔡家。
  外漕村(Wàicáo Cūn)位于甬江街道办事处驻地北约2.5千米处。东起河西村,南临江北大河,西至西大河,北靠畈里塘村。村委会驻薛家河斗,以外漕自然村命名。辖薛家河斗、小徐江岸、楼下陈、外漕4个自然村,共有村民146户,438人。主要由薛、曹、徐等大姓组成。宋嘉定八年(1215)属定海县清泉西乡。明嘉靖《定海县志》载,属西管乡。民国初属镇海县西管乡五都二图。民国十九年(1930)属西管区压赛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调整为沙堰乡。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1951年5月划归宁波市,7月属压赛乡,称第七村。1954年11月划归庄桥特区。1956年2月属北郊乡,成立高级社。1958年9月属庄桥人民公社,为生产大队。1959年12月合并后属甬江人民公社。1960年10月属北郊管理区。1963年1月属北郊公社,称外漕大队。1983年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改公社为乡,12月外漕村委会设立。1992年5月属甬江镇。2004年6月属甬江街道办事处至今。现有耕地750亩,其中水田701亩,旱地49亩。主种小麦、莲藕等。2016年,粮食总产量5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惠尔顿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宁波市江北甬丰轴承有限公司等28家。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92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2600元。通812路公交车,设有甬江外漕、楼下陈停靠站。
  薛家河斗(Xuējiāhédǒu)外漕村村委会驻地。共有村民44户,143人。聚落呈块状。始居薛姓,位于河漕头,故名薛家河头。当地人为方便,简称薛家。光绪《镇海县志》、民国《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五都二图称薛家河头,后谐音演化为薛家河斗,又称薛家河兜。今村内已无薛姓,以邵姓为主。oxúngà
  小徐江岸(Xiǎjiā’n)距外漕村村委会驻地北约1千米。共有村民17户,47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徐,100多年前与大徐江岸同族,后分居至此,故称。光绪《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五都二图称小徐家岸。
  楼下陈(Lóuxiàchén)距外漕村村委会驻地北偏东约0.6千米。共有村民35户,91人。聚落呈块状。村民主姓陈。陈氏先祖于清咸丰间自夏家村上陈分居而来。建有楼屋(于1900年失火烧毁),故称。光绪《镇海县志》西管乡光政里五都二图亦称楼下陈。
  外漕(Wàicáo)距外漕村村委会驻地西偏北约0.3千米。共有村民50户,157人。聚落濒西大河东岸呈块状。村民主姓曹。因由庄桥里曹分此,故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地名调查时,系谐音演变成“漕”,沿用至今。光绪《镇海县志》、民国《镇海县志》均称外曹,属西管乡光政里五都二图。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江北区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志记述的内容,包括经济机构实体、地理环境实体、自然风貌实体、民间村落、人文古迹等诸方面,以追溯地名的由来、演变、内涵、所在位置、归属为主要内容,把地名的现状与社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