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711
颗粒名称: 建置沿革
分类号: K295.5
页数: 3
页码: 1-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江北区嬴政二十五年(前222)到至2016年,江北区区域内建制未变,下辖中马、白沙、孔浦、文教、甬江、庄桥、洪塘、慈城镇,7个街道1个镇。隶属于宁波市。
关键词: 江北区 建置 沿革

内容

江北区境域历史悠久,有古句章县、慈溪县县治。史记夏时,少康封庶子于越,号曰无余,析无余字,在越国境内设句余、句无两地,今江北区境在句余境内,隶属越国扬州。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王勾践城句余。其后并吴,因大城句余章伯功以示子孙,故曰句章。句余更名句章,隶扬州。
  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王翦降越君,始设县,置会稽郡。句章为县,隶会稽郡。
  历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均隶会稽郡。
  隋开皇九年(589),并余姚、鄞、鄮3县入句章,会稽郡改曰吴州,置总管府,隶吴州总管府。
  大业元年(605),废诸州总管府,置越州,隶越州。大业二年(606)复隶会稽郡。
  唐武德四年(621),析句章置鄞州、姚州,不设县。改会稽郡置越州总管府,总管11个州,今江北境域属鄞州,隶越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总管府改为都督府。
  武德八年(625),废鄞州,置鄮县,境域属鄮县,隶越州。
  贞观元年(627),分10道,越州督6州,设江南道,境域隶江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733),置15采访使,境域隶江南东道采访使。
  开元二十六年(738),析鄮县为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于鄮县置明州,境域属鄮县、慈溪县,隶江南东道采访使。天宝元年(742),改明州为余姚郡。
  乾元元年(758)余姚郡复为明州。置浙江东道节度使;大历五年(770)废节度使,置观察使;大历十四年(779),合,浙江东西道;建中元年(780),复置为浙江东道;二年,(781),合浙江东西二道置镇海军节度使;贞元三年(787),分东西为二道,复置观察使;中和三年(883),升浙江东道观察使为义胜军节度使;光启二年(886),改为威胜军节度使。境域归明州直隶浙江东道。
  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改鄮县为鄞县,升明州为望海军节度使。闰八月,钱镠奏置望海县,未几,改为定海县(后又改镇海)。境域分属慈溪、鄞县、定海县,隶属明州望海军。
  北宋建隆元年(960),改望海军为奉国军,授钱亿节度使持节明州,隶属明州奉国军。
  太平兴国二年(977),吴越纳土归图,籍十有三州,而明居其一,朝廷改授钱惟治镇国军
  节度使,自是始用文臣为知州,隶明州。
  南宋绍熙五年(1194)十一月,升明州为庆元府,境域隶庆元府。
  元朝罢制置使,立浙东宣慰使,隶浙东道宣慰司。
  至正十四年(1354),改宣慰使为庆元路总管府,领鄞、象山、慈溪、定海4县,境域隶庆元路。
  明太祖元年(1368),改庆元路为明州府,隶明州府。
  洪武十四年(1381),改明州府为宁波府,领鄞、慈溪、奉化、定海、象山5县,隶宁波府。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五月,定海县改为镇海县,舟山一带设定海县,宁波府领鄞、慈溪、奉化、定海、象山、镇海6县,境域分属鄞、慈溪、镇海。至民国,隶宁波府。
  民国三年(1914),废府置道,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合并为会稽道,隶属会稽道。
  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置宁波市,鄞县城区江北部分划归宁波市,境域内县、市并列,直隶于省。
  民国二十年(1931)1月,撤销宁波市建制,复归鄞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境域分属鄞、慈溪、镇海,直隶浙江省。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6月24日,宁波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3日,江北区公所建立。
  1950年6月,江北区公所撤销;8月2日,鄞县城区划归宁波市。
  1951年5月5日,镇海县庄市区的白沙、压赛二乡划归宁波市;7月,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和郊区人民政府成立;8月,鄞县北郊镇划归宁波市,境域分属慈溪、镇海、江北区和宁波市郊区,隶属宁波专员公署和宁波市。
  1954年10月,慈溪县治迁至浒山镇,山南的慈城镇、城东、半浦、洪塘、横山、狮东、鞍山、裘墅、鄮力、洋墅、费市、黄山、赭山、云湖、妙山15个乡镇划归余姚县;11月,镇海县梅堰乡的3个村、新团乡的2个村、团桥乡的2个村,原慈溪县的庄桥镇、灵阳乡、姜颜乡,宁波市郊区的白沙乡、压赛乡划归庄桥,建立庄桥机场特区和庄桥区人民政府,境域分属余姚、镇海县、宁波市郊区、江北区、庄桥机场特区,隶宁波专区和宁波市。
  1955年6月,镇海县团桥乡、新团乡划归庄桥特区。
  1956年2月,宁波市郊区和庄桥区合并为宁波市郊区;3月,费市乡塘民村划归镇海县长石区。
  1957年1月,宁波市郊区区公所改为郊区办事处。
  1958年9月,郊区6个乡镇合并,分别设立庄桥、甬江2个人民公社;同月,原慈溪县划入余姚县部分建立东风人民公社。
  1959年1月,余姚县东风人民公社改称慈城人民公社;2月,宁波市郊区办事处撤销,公社直属宁波市;11月,甬江公社东境部分划归镇海县东风人民公社,称梅堰管理区;12月,庄桥、甬江2个公社合并为甬江人民公社,并析出庄桥镇。
  1960年10月,余姚县慈城人民公社全域划归宁波市。
  1961年9月,建立慈城区公所;12月,建立甬江区公所。
  1962年12月,慈城、甬江2个区公所撤销,辖区各公社归宁波市。
  1963年,原甬江公社东境划归镇海县东风人民公社的梅堰管理区重新划归宁波市,建立北郊公社。
  1967年8月,镇海县骆驼公社联群大队划归宁波市费市公社。
  1970年4月1日,宁波市姚江渔业人民公社成立。
  1978年11月,恢复宁波市郊区办事处,境域分属镇海县(部分)、江北区和郊区办事处,隶宁波市。
  1983年3月,实行政社分设,人民公社更名乡(镇)人民政府。
  1984年1月,江北区和宁波市郊区办事处合并组建新的江北区,镇海县庄市乡的路林、双桥、联成3个村划归江北区北郊乡,西郊乡、东郊乡分别划归海曙区和江东区。江北区人民政府驻江北人民路378号(1987年7月迁驻新马路61弄)。8月,慈东乡并入慈城镇,庄桥乡并入庄桥镇。
  1985年10月,镇海区(撤县改区)清水浦乡的里夏村划归江北区。
  1988年11月,文教街道办事处成立。
  是年,江北区下辖3镇、9乡(包括姚江水产养殖公司)、5街道,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自治区域,隶宁波市。
  1990年10月,洋市乡撤销,洋市、孙家、上宅、旧宅徐4个村划归洪塘镇,东邵、西邵、袁陈、谢家4个村划归庄桥镇。
  1992年5月,江北区域内实行扩镇并乡,妙山、云湖2乡并入慈城镇,费市乡并入庄桥镇,裘市乡并入洪塘镇,湾头与北郊2乡合并为甬江镇,乍山与半浦2乡合并为乍浦乡。
  1993年6月,中马街道与槐树街道合并为中马街道。
  2001年10月,乍浦乡撤销,并入慈城镇。
  2004年6月,除慈城镇外,庄桥、洪塘、甬江撤镇改为街道办事处。
  至2016年,江北区区域内建制未变,下辖中马、白沙、孔浦、文教、甬江、庄桥、洪塘、慈城镇,7个街道1个镇。隶属于宁波市。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江北区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志记述的内容,包括经济机构实体、地理环境实体、自然风貌实体、民间村落、人文古迹等诸方面,以追溯地名的由来、演变、内涵、所在位置、归属为主要内容,把地名的现状与社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