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法带走我们的乡愁、奋斗与坚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潮起北岸:宁波文创港历史遗存口述史》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701
颗粒名称: 岁月无法带走我们的乡愁、奋斗与坚守
页数: 3

内容

在阅读并修改这本书的章节时,心中时时浮现一个个口述人亲切的面容,记起他们回忆往昔侃侃而谈的神态。中国人写作书籍,尤其是合著创作,并没有将一本书献给某位师友的习惯,但我热切地要在《后记》中加上一句:“谨以此书献给我们所敬爱的每一位口述人。”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也正是他们的回忆与讲述,才有了这本书的面世。
  听其中一位整理者说过,记事起,他就生活在甬江北岸,小时候虽然搬过几次家,却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个充满时代“工业味”,散发浓厚劳动荷尔蒙的工作、生活圈。他曾经一步之遥就能登上老北站硕大的龙门吊“俯瞰众生”,却被货场巡视的工人“抓下来”训斥了一番;他曾经几乎爬上下白沙码头的货船上演20世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却在心中犹豫间错失了最好的“登船机会”;他曾经在堆积成山的沙场中“挖掘”出当作“稀世珍宝”的小贝壳,却不知在什么时候把它们全部丢失..人毕竟是健忘的动物,尤其是小时候做过的事。他说,他一定曾在这里发生过更多的故事,但如今那些记忆早已成为他脑海中非常不重要的一小部分,等闲是记不起来的。
  但此书的口述人不同,因为他们都将自己人生中最珍贵的几十年,毫无保留的奉献在了这里:奉献在了宁渔,奉献在了老北站,奉献在了白沙粮库,奉献在了木材公司,奉献在了盐业公司,奉献在了航运代理公司,奉献在了白沙、孔浦与甬江..
  他们是有真正情怀的人,每一个口述人,只需抛出一小个问题,都能旁征博引讲述一大段珍贵的历史;他们也时刻关注着自己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原铁路北站副站长励震铭甚至比我们更清楚老站长楼的改造工程情况——因为最近他几乎天天都会到这里看上几眼。今年6月,励震铭先生又一次来到站长楼前时,说出的第一句话是:“这是我当时种的树,我记得它们,没想到还在这里,都那么高了。”似乎漫长的岁月里,一切都未发生改变。
  一切,其实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创港所在的核心区域,是宁波近现代港口和工商业历史遗存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这里是宁波历史上最重要的近现代工业发展长廊和工业文脉起源地,也是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延伸段,有独特的码头深水岸线,是近70年来宁波工业和海鱼产业的摇篮,保存有完整的近代工业遗址。
  遗存和遗址,都在说明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这里已经沉寂了许久,原北站站长办公室主任马璜生在口述中说:“我常常很害怕人们忘记这样一段宝贵的历史,因为我们都是宁波快速发展的见证者。”确实,至少在最近十年,宁波人已经越来越少地记起这个地方。
  于是在接受采访时,这些口述者都或多或少难掩兴奋的心情。如果读者看了这本书而欣喜,想要去更多地了解那段历史,于他们而言,当然是十分高兴的事。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整理时,也或多或少多了几分使命感。曾经,这片土地非常地美好,未来的文创港会更好,我们的创作,或许对它们的好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但能让读者记住这份“好”,那便足够了。
  在我们看来,每一段历史,每一章口述,都会发光。虽是少有修饰的简单记述,却映射了一种巨大的时代征候。我们每一个整理者,更希望这本书像是一场联合致敬,共同寻找属于那个时代的人们内心深处的寄托。
  在此,向无偿为本书提供图片的各位摄影者致谢,他们是:杨旭、邱文雄、沈国峰、张永元、戴静霞、李红洋、贺巍、郑胜男、石荷兰、丁红、邱国良、王海波、叶晓波、戴红燕、戴远阳、邹钢、林文浩、刘文、毛佳赟、史优俊、水正、孙继宁、孙志刚、童和风、王承红、王奇波、李惠君、陈俊、张兰芳、周妍钧、郑甄杰、洪永海、夏霞芬、马丁勇、叶鸿飞、余园芬、周夏平、朱力达、周凯、曹旗伟、毛宪比、陈顺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我们向曾经的美好看齐,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岁月就无法带走我们的乡愁、奋斗与坚守。
  编者2019年7月

知识出处

潮起北岸:宁波文创港历史遗存口述史

《潮起北岸:宁波文创港历史遗存口述史》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分为六部分,收录了《我记录了宁渔30多年的历史画面》《宁波海洋渔业公司的拓荒者》《黄金十年》《为海洋捕捞事业奉献了一生》《我为宁渔照顾后代》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