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白沙路24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潮起北岸:宁波文创港历史遗存口述史》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700
颗粒名称: 下白沙路24号
分类号: F550.6
页数: 6
页码: 165-1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吴天云进入宁波市航运代理公司的工作生活情况。
关键词: 宁波 航运代理公司 文创港

内容

1958年出生于宁波。1979年12月,进入宁波航运管理处工作;1988年,进入宁波市航运代理公司从事财务方面工作,直至2008年退休;退休后,因工作需要,张月黎继续担任宁波市航运代理公司出纳一职至今。
  “期待这里会有新的模样”
  1988年,生完女儿后我正式入职宁波市航运代理公司(前身为宁波白沙联运经营站)。1992年,公司分配给我一套住房,位于我们的办公楼五楼,从那时起,我就再也没离开过这片土地。
  当听说这儿要拆迁建造宁波文创港的时候,我很开心。待了30多年的地方,说要离开并不容易,但是甬江北岸和大庆北路都需要发展,希望未来这里能有新的面貌,到时候,我一定会和家人再回来看一看。
  成长于甬江北岸
  1979年,我刚刚参加工作,进入宁波市航运管理处。那时候宁波白沙联运经营站刚刚开始筹建,有一段时间,我也在这边帮忙。一切刚刚起步,我们的临时办公场地在一间租来的办公室里,办公室很挤,只有十几平方米,里面满满当当放了6张办公桌,只留下一条小过道供我们进出。这是我至今还印象深刻的事情。
  到了1988年,我休完产假,正式进入宁波市航运代理公司(原宁波白沙联运经营站)工作,负责财务方面的内容。那时候我们财务室里一共有五六个人,一个负责会计,一个负责出纳,其他的都和我一样,负责公司内部记账等辅助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宁波的陆路运输和铁路运输都不方便,周边地区的物资运输主要依靠航运。由于我们宁波航代直接属于宁波航管处管理,航管处又负责进港全部船舶的调度工作,他们会优先将船舶调度到我们码头。也是得益于此,进出我们航代码头的船舶有很多。所以每到月底、年底的时候,我们财务室的桌子上堆满了凭证,满耳都是噼里啪啦拨算盘珠子的声音。
  短暂的辉煌
  1988年前后,我们完成了政企分离的一系列工作。最初从宁波航管处脱离出来的时候,只有十多名员工。码头产生的效益不错,加上员工数量不多,我们普通员工的收入在当时算是很不错的。
  1989年,宁波航代在码头边上的下白沙路24号建造起一栋综合楼,包括仓库、办公室和职工住宅。1990年完工后,宁波航代才算有了自己的办公楼,之后便一直使用到现在。
  1992年,单位给我们这批老员工分配了职工住宅,我分在了我们综合楼的五楼,房子面积有70平方米左右,还有阳台,我也是唯一一个在那批分到住房的女同志。之后,我就带着家人一起住进了新分的房子。从新房的阳台望出去就是甬江,一低头就能看到工人们在码头上卸货。在那个年代,能住上这种新楼房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刚刚迈入90年代的时候,宁波航代的效益并不差,企业也开始扩招,一下子新进了很多员工,也有不少职工子女。人员多了起来,企业成本增加,业务量却一直上不去,单位的效益也增加不上去。
  1994年前后,是我们单位人员最多的时候,加起来有近60名员工。当时,虽然航运依旧是最经济实惠的运输方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也都在迅猛发展,航运不可替代的地位已经成为过去。
  90年代后的衰败
  我们单位也想过很多办法去留住客户。
  当时,进出码头的货物品种多、种类杂,每艘进码头的船只都需要填写一张托运单。一艘从临海开来的船帮船员们只进码头,运来120吨的水泥,我们的工人卸货、装货、跑腿,全程做好代理业务,我们按照货物的种类按吨收取费用,当然还有服务费、印花税、代理费等。
  但是,甬江两岸并不止宁波航代有这项业务,大大小小的码头旁的代理公司,都提供类似的服务。我们就想办法和其他的码头代理公司竞争。那时候,运货的船只无论几点钟进码头,我们的业务部人员和装卸工人们都会等在单位。船舶常常会有延误的情况发生,有时候通知好晚上9点钟到码头,遇上风向或者天气等原因,可能10点钟都还没到港口。但是无论多晚我们都会等着他们,只要船只一到港,工人们就立马上去装卸货物,通宵是常有的事情。
  不仅如此,宁波航代最初也向其他公司租赁过码头,后来在对岸的江东还新建造了一个江东航代码头。依靠着江东码头的货运代理,企业的效益确实好了一阵。但是没几年,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江东航代码头被拆除了。
  走向没落的航代
  2000年,国家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我们这种小型国有企业也开始转制,成立股份公司,每个员工多多少少分到了一些股份。
  2005年前后,航运的优势远不如80年代那么明显。当时在码头进出的大多数是钢材,需要运输钢材物资的船只大多来自还没通桥的舟山,来自其他地方的船只明显少了下去。那时候道路等基础设施好了起来,在码头进出的货车反而多了起来,主要是运输宁波市内建设需要的钢材。
  由于航运代理的业务实在难以维持,2007年,宁波航代将整个码头租赁给了华欣沙场,除了我们2个财务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全部提前下岗。
  2008年,我到了退休的年纪,单位返聘我负责企业出纳方面的工作。
  从参加工作到单位分配给我新房,从退休后返聘再到现在,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宁波航代,也没离开过航代码头。
  我听说这里要整体规划建造宁波文创港,虽然有些不舍,但是还是很开心。这30多年来,门前的大庆北路和航代码头都没有变过模样,我很期待它们能有新的面貌。

知识出处

潮起北岸:宁波文创港历史遗存口述史

《潮起北岸:宁波文创港历史遗存口述史》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分为六部分,收录了《我记录了宁渔30多年的历史画面》《宁波海洋渔业公司的拓荒者》《黄金十年》《为海洋捕捞事业奉献了一生》《我为宁渔照顾后代》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月黎
责任者
吴天云
责任者
张月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