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平凡的吊车司机,但老北站绝不平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潮起北岸:宁波文创港历史遗存口述史》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686
颗粒名称: 我是一名平凡的吊车司机,但老北站绝不平凡
分类号: F532.855
页数: 6
页码: 069-0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老北站56年的历史中,曾给市民留下过两大印象。其一,自投入使用后,铁路北站货场在水路转运、公铁联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老北站运输货品,将各种重要物资运往全国。其二,却是它和铁路带来的分割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处于城市边缘的北站已成为江北区的中心地带,尤其是北站货场两个作业场和各铁路专用线,以网状的轨道布局肢解了江北的地块,严重分割了城区,制约了江北的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
关键词: 宁波 老北站 宁波货运铁路新北站

内容

在老北站56年的历史中,曾给市民留下过两大印象。
  其一,自投入使用后,铁路北站货场在水路转运、公铁联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老北站运输货品,将各种重要物资运往全国。
  其二,却是它和铁路带来的分割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处于城市边缘的北站已成为江北区的中心地带,尤其是北站货场两个作业场(人民路和压赛堰作业场)和各铁路专用线,以网状的轨道布局肢解了江北的地块,严重分割了城区,制约了江北的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
  这是一个在一定时期内助推宁波经济发展的“巨人”,也是在过去20年里影响民生和城市建设的“怪物”。
  这样一个一体两面的矛盾综合体,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老北站的不平凡。
  北站的辉煌,时代的必然
  宁波北站曾经的辉煌,是时代的必然。社会发展,如今更加先进的运输系统,代替北站成为时代的新宠儿。但是如果你踏上北站货场这块土地,会觉得它仍然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巨人”。
  虽然现在的北站只剩下一些标语、路牌、仓库、矮房等,但看着那一架遗留的龙门吊,还是能想象出它曾经的鼎盛景象。
  哪怕十年前,压赛堰货场(北站新场)的货运火车还经常在环城北路的道口上进行调车作业,白天和晚上各有十次左右,每次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半个小时。这很影响环城北路的交通,却也是鼎盛辉煌的余光..
  而在两三十年前,北站的风采只能用“一时无两”来形容了:它是浙东沿海最重要的货运集散地,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之一”用来作补充词,它相貌平平,却绝不平凡。
  而我,则是其中一名平凡的吊车司机,1979年正式来到老北站工作。刚来时,开的是“小小的”柴油吊机车组。
  工作的第一天,我就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货真是多得不得了!”
  多到什么地步?从上班到下班,基本上没有正常的休息时间,就连吃饭时间都相当紧张。
  当时我们的班组是两个人一组,白班十个小时,夜班十四个小时。一个月光是装、卸,每个人的作业量就能做到两万多吨。
  但是这两万多吨,跟北站整体的运输量相比,却又只是九牛一毛。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甚至无法想象,当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货场内的货物越来越少,一箱箱运进仓库,终于能喘口气时,一眨眼的工夫,新来的火车又将货物重新堆满了货场..
  这个工作,压力是巨大的,不论是对我们的身体,还是心理。我们能做的,只有永不停歇地操纵吊机的档位和摇杆;脑子里想的,只有马不停蹄地吊起一个个箱子然后放下..货物是运不完的,但一旦我们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后续的火车班次就全部会受到影响。再往远了说,亟待物资用于生产的企业工厂,也会心急如焚。
  当时有一句话再贴切不过:铁路就是全国人民的大动脉。要是这条大动脉断掉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就有一定难度了。而我们每一个工人,都是这条线上的螺丝钉,死死地钉住这条线,保障它的安全。
  这种安全,有的时候,甚至会以付出生命为代价。
  最危险的一种工作
  在老北站,最危险的工种,当时叫“行车运车员”,后来叫作“调车员”,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在火车上跳上跳下,挂钩脱钩作业。火车行驶速度那么快,他们却要在那么危险的环境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车厢的分节或组合,有时候,一个不留神,就会发生受伤或者死亡的危险事故。
  他们2人一班,24小时轮轴转,每一组大约管理5个岔口。夏天时,在最热接近60多摄氏度的铁轨上全副武装地工作,这种体验,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除了调整铁路运行轨道,他们还负责车厢的甩挂、编解和取送工作,防止车厢分离造成危险。此外,他们还要检查铁轨里是否有障碍物等。
  现在铁路已经要求全部停车上下,但在20世纪80年代或者更早以前,调车员简直就是“铁道游击队”。电视上的铁道游击队扒车时跑几公里,他们比游击队员们跳得还要猛。那时,火车时速还在三四十公里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跳上跳下。这不是他们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而是背负庞大的运量,不得不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火车的进出站时间。这些工作并不复杂,却绝不容易,要求眼疾手快,所以一般由年轻人担任,从业者基本不会超过五十岁。
  在夏天,他们尤其要注意三“多”,就是“衣服多一层,手套多一个,鞋垫多一套”。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夏天室外温度接近40摄氏度,而铁轨上的温度更高,就连铺在轨下的石头、轨边的碎石都有50多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环境里,裸露的皮肤蹭到铁皮铁轨就会十分危险。而这些经验,都是前人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不论是处理车厢甩挂,还是扳动变道杆,都需要很大的力气。在夏天,即便戴着手套,也能感受到胶皮套内滚烫的铁头。而新上岗的调车员还常常会因为不熟练而把手夹伤,狼狈不堪。
  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两班倒的作息状态,难免对身体造成伤害。每年单位组织体检,调车员都是不好的消息传出最多的工种。
  高温、高速、飞石..这些都是这个最危险的工种日常工作中的常态。
  而我们吊车司机的工作,虽然不至于那么危险,但若我们的工作出现差错,就可能“货毁车损”,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虽然工作的压力大,我们还是尽可能地保证自己心情的平和以及注意力的集中。
  毕竟,谁都不知道,自己的吊机下面,吊着的是怎样的重要货物,也许,这件货物会影响宁波一个产业的发展。
  带着这样略显“幼稚”的想法工作,我们有了很强的使命感。也正是带着这样的使命感,在我的印象中,从北站有吊机以来,吊车组从没发生过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北站点亮了一个个梦
  在我那么多年的工作中,还有一件印象很深的事:那时有一个小孩,家里住在压赛堰,就在铁道边。
  休息日的时候,他总喜欢沿着铁路,用脚步数着砂石上铺着的枕木,沿途一路走到老北站来。
  多次制止他这种危险的行为后,我们工人就开始问他:“为什么老是这样玩呀?”
  他说:“我每晚都会听着一列列火车从家边上呼啸而过,直到最后一列驶过,才会进入美美的梦乡,我对铁路,还有火车,渐渐就产生了感情。”
  2000年前后,我听说这个小孩成了一名火车司机。原来,我们的老北站,不仅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它的贡献,还造就了一个孩子的梦。
  如今,宁波文创港就要来了,在这个神奇的地方,这样的梦,应该还会有更多吧。

知识出处

潮起北岸:宁波文创港历史遗存口述史

《潮起北岸:宁波文创港历史遗存口述史》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分为六部分,收录了《我记录了宁渔30多年的历史画面》《宁波海洋渔业公司的拓荒者》《黄金十年》《为海洋捕捞事业奉献了一生》《我为宁渔照顾后代》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关华
责任者
蔡旭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