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龟背状的慈城街巷充满写实主义风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赐慈城:解读中国古县城的标本》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651
颗粒名称: 四、龟背状的慈城街巷充满写实主义风格
分类号: U412.37
页数: 5
页码: 039-043
摘要: 本文讲述了慈城古城逐渐露出龟背状原貌,与民间街坊一直称慈城为龟城相符。
关键词: 江北区 慈城镇 街巷

内容

前面谈到慈城城址曾被绘成富于理想主义色彩的铜钟状,但清末随着科学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慈城古城逐渐露出龟背状原貌,与民间街坊一直称慈城为龟城相符。慈城街巷方格网状的空间格局,首先源自古代的“井田制”。井田制是西周盛行的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后来这种农耕形式在城市街巷上的反映结果亦以此来称呼。在井田制街巷为形制所导致的县城“缩三衡六”的基础上,慈城早期先人刻意将主城区改造成龟背状,通过挖河开渠,将城址地面整理成中央高周边低的穹形。据测量,中轴线上的地面比周边城区高出半米多,而城区地面又比城郊水田高一米以上。从清光绪慈溪县治图就可以发现:慈城像是一只向北俯伏的神龟,头就是县衙所在地浮鳖山,正在汲引慈湖“圣水”,这是多么美好的寓意,怎不令人想入非非,梦魂神往。而“龟背”中心主骨,即为县前大街,是县城的中央南北向的中轴线,托起“龟背”的是四条框式主街,辅助“龟背”的是二十七条次街,另有联通“龟背”四方脉络的一百多条小弄。作为历代修造县城的先贤们,不会仅仅被阴阳家牵着鼻子走,许多人头脑里也藏有科学的思维,根据我国南暖北冷的气候特点,直接导致了建筑面南背北、背风向阳,间接导致了城市道路系统以南北方向为主。所以慈城道路网多为方格形,以南北为主,东西为辅,这种街道便于交通,街坊内便于布置建筑,更便于城内居民日常生活。
  (一)慈城龟背形的城市形状奠定于明万历时
  明清以来慈溪县留下来三部史志,所记载慈城街巷,皆是宋元遗留下来的范围和名称,少有史者的按时扩充与添补。慈城古城的交通脉络,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建城墙后,曾举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整顿修筑和街巷改名。第一次在明万历年间,虽然嘉靖间城墙已建好,但城内还是乱象丛生,到万历年间乡贤们就提议修筑马路等基础设施。其实这是个系统工程,要牵及方方面面,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当时地方名士湖广布政使冯叔吉著有《慈溪县复马路议》一文,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嘉靖三十五年(1556),县治遭倭寇焚毁,六年乃兴城筑,以士民负郭之产,阛阓之居,佥为城基、马道、池隍,约动费田地居址百亩。此为县治百世计,故无所惜及。城成,而亩价难尽补,粮税难尽蠲。当时郡邑大夫目击困苦,将初议马道一丈五尺量从省减,但盈丈以外田听耕种,地听蔬圃,屋听葺居,仍还民业。此下以己产奉公,而上以余产便下,是上下交相济也。四十年来两次丈量起,粮归户,买卖无禁。今且视为膏腴,其或阻山沿堑不足一丈者,亦形势使然,非豪强侵占者可以例论,至今而必加增五尺,则撤墙屋坏,良田荒肥坏,官任棰楚枷罚之。怨民起悲号哀吁之声后,有改号豁税之扰,所谓外变未形,而内患先罹也。如止照见存马路则多于一丈者,仍旧不及一丈者补足,污者高之,堑者平之,号不必更,粮不必豁,所谓四民乐业而颂声可作也。斯亡者利害悬甚乞怜,疮痍之遗,黎难再损业。方九里之山,城原非通会平,负郭之膏腴,奚忍践履,鲜乘马之。孤邑何取阔步,原无侵占,似难增益,唯将见在一丈以上者,悉仍其旧,不及一丈者,不论房屋田地悉令补足。其山石难凿,处所虽不及一丈,必难凿。即为定制,官民永守,则地不改辟,民不改聚,慈邑功德当世世已。
  清代时街巷修修补补也是常有之事,但还是基本保持明万历时的原名原貌。而再一次改名是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慈溪县政府把慈城重要街巷名称进行整顿,并改名换姓,多采用了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富于三民主义思想色彩的名称作为街巷命名,以显示当时慈溪县作为全国模范县的表率作用。再一次大规模整修是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
  (二)慈城古城内游动着一百多条小弄
  其实慈城每条小弄都流传有生动的故事,只是少有人征集,而好多被岁月的尘沙所湮没。
  过去慈城的街路分为三种,大一点的称街,稍次之者称巷,再稍次之者称弄。而明清《慈溪县志》里只有街巷有专门记载,而没有关于小弄的表述。县城里主要大街称街,次要小街称巷,有些大一点的弄堂也称巷,而特别多的小弄几乎没有记载,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是百姓间有俗称口传,千百年来自生自灭。称“路”和“弄”应是晚清以后的舶来品,或受上海都市的辐射影响,或外国传教士在慈城布道遗留的结果。民国慈溪县政府在1932年整顿街巷时,把慈城主要街巷更名换姓后,把多数街巷改成路,也为大多数的弄堂定名,有些或许是因其他原因当时未取名,或取过后被遗忘丢失,成为无名弄堂。
  其中,用姓氏命名的弄有冯家弄、刘家弄、桂家弄、何家弄、林家弄、许家弄、陶家弄、汤家弄、方家弄、邬沈弄、蔡家弄、袁家弄、葛家弄、韩家弄、叶家弄、钱家弄、童家弄、贺家弄、杨家弄、居家弄、包家弄等;以商业特点命名的弄有老邮局弄、当店弄、茅家水仓弄、铜店弄、茶坊弄、醋务弄、卖丝弄、米店弄、酒坊弄、伞店弄、皮匠弄、石店弄、糖坊弄、香粉弄、轿店弄、买柴门头弄等;以建筑特点命名的弄有王家祠弄、冯祠弄、进士第弄、文武进士第弄、张太守房弄、外翰第弄、张家园弄、教堂弄、东庙弄、西庙弄、石柱弄、亭头弄、桂驸马弄、牌楼弄、井弄、社坛弄、鲁班殿弄、串梭堂弄、西经堂弄、玉皇阁弄、观音堂弄、柳山庙弄、倒大厅弄、小关圣殿弄、朝北门头弄、瓮城南弄等;以人神特点命名的弄有火神弄、文种弄、先师弄等;以其他特点命名的弄有花园弄、学弄、顺四弄、河头弄、新弄、秧田弄、土水弄、桂鸣子弄、孝义弄、慈溪弄、后弄、九曲弄、营边弄、蔷薇弄、垃圾弄、讨饭弄、粪缸弄等。另有数十条无名小弄。

知识出处

天赐慈城:解读中国古县城的标本

《天赐慈城:解读中国古县城的标本》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慈城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包括慈城七千年的文明史,以及慈城的街巷、城墙、古迹、建筑、宗教文化、名人与故居、风土人情与岁时习俗、民间故事与慈孝文化等,涉及慈城人文与历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

相关地名

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