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慈城城墙的特色及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赐慈城:解读中国古县城的标本》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650
颗粒名称: 三、慈城城墙的特色及传说
分类号: K928.77
页数: 7
页码: 033-039
摘要: 本文讲述了每道城墙都是城市防御的重要构筑设施,而中国最早运用版筑技术筑城,夯土城墙成为早期普遍模式及传说。
关键词: 江北区 慈城镇 城墙

内容

每道城墙都是城市防御的重要构筑设施,而中国最早运用版筑技术筑城,夯土城墙成为早期普遍模式。在宋或宋代以前的城墙很少包砖或用砖砌筑,以夯土城墙为主,宋以后的城或城墙上某些防御重点地段包砖。明代以后,城墙加砖砌筑较为普遍,或先外砌砖石,中间填土夯实,或先夯实筑城墙而后两侧加砖。在中国古代不是每个县城都有城墙,其实相当多的县城是没有城墙的,也有相当多的县城所筑的城墙,长期残破不堪,可有可无。而慈溪县城墙外为条石重叠,内用青砖砌顶,中用黄泥夯实,坚如磐石,美观大方。
  (一)慈溪县城墙的由来
  慈城最早的城垣,即是秦汉时期西南城山句章县的城垣,相传其规制四周夯有土墩,上种刺桐一类的植物,以分隔城内城外。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御史房琯被谪,作为首任慈溪县令迁移县治至今慈城。科学设计,按“礼”布局,夯土城垣560丈,即周长4里,城外东西挖濠河,南依慈江,北面东西段有濠河,中间依山无濠河,历经宋元而无损。
  从明洪武始,为防御外族扰掠,朝廷准许全国部分府县按等级地位建造城垣。而江南的慈溪自以为是人间天堂,鱼米之乡,远离战争,高枕无忧,普遍没有想到筑城垣来保卫自己,抗击敌人。以至明嘉靖丙辰(1556)四月十一日,危险突然临近,倭寇自慈北东埠头烧杀而来,有消息灵通者谍报至县城闾巷,市民却嬉笑怒骂之,并没认识到恶魔真的悄然登门。有些人还半信半疑地登楼西望,只见倭寇旆如绘带,纷纷若蚁,自西悬岭而东来。当大家惊慌失措相互告知时,倭寇已杀入城里了!
  明嘉靖皇帝得知慈溪县遭倭寇屠城后,震怒至极,马上命兵部侍郎、副都御史胡宗宪为总督,又命工部尚书赵文华视师督查,驱除盘踞在浙东的倭寇,对受难百姓给予慰问。赵文华是慈溪县城人,见惨不可睹的故乡后,胃然叹曰:“令邑有外卫如女墙,贼遂能躝而入耶?城工一劳永逸,当亟为亡羊补牢计。”遂报朝廷准许慈溪建城墙,并由当年(1556)冬经始,丁巳(1557)秋竣役,费六万余金。城墙建好两年后的1559年4月,倭寇又来冒犯,自东往西,见慈溪全城官兵百姓严阵协守,倭寇害怕地躲避远去,不敢逼近县城,城墙保全了慈溪城里百姓的生命财产。
  (二)有关慈溪城墙的传说
  慈城城墙是古代慈溪县城的标志,研究慈城城墙也是研究慈城历史发展的一个独特角度,如从建筑学、规划学、军事学、县治学等多门学科对城墙进行研究,可写成一部大书。同时充分说明了任何一座古代城墙都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可以说,每一座古城墙,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每一块城砖、每一座城门、每一段护城河,都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一行,面对如此厚重的古代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
  慈城城墙迤逦近十里,建筑结构暗合《易经》中阴阳八卦的理论,以阴代表人的皮肤,阳代表人体的血液循环,而阴阳家则将此种关系附会成墙与墙所围护的空间之间的关系,所谓墙为表面,代表阴,内部空间象征血液组织,代表阳,阴阳不可缺少,这也许是中国城市不能缺少围墙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阴阳关系的进一步推行,决定了一些城市的城墙乃至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平面形状。故城墙与城址四周的地形发生关系,一般的做法是:其一,使城墙东西两墙的透视灭点指向城市龙脉主峰。慈城城墙完全符合此种关系,东西两边城墙从大东门北侧与大西门北侧之间最宽处,向北慢慢收窄,产生透视灭点为龙脉八面山主峰;其二,根据古代《宅经》说法,东北为鬼门,邪气、煞气多由此方来,故须在此方用一完整墙面抵挡,这种说法对慈城城墙产生极大影响,由此从小东门至大北门之间,在这段较长的城墙中间没有开门,进一步证实当时建城时考虑过《宅经》说法;其三,慈城城墙的形状亦有一些特色,也是偏好某种动物的结果,如形如龟背,暗喻慈城为龟城,这恐怕与远古时期“龟卜”选址有关联,另一方面龟为灵物,故而随年代的变迁,有关龟与城市的传说也日益增多,并形成一种爱好——以城市模拟龟的形状,慈城外形正是在潜移默化中从铜钟状变为乌龟状。
  古人对待城门像对待自己家的门一样,非常喜欢用风水理论设置城市之门,据《阳宅会心集》卷下《开城门论》:“城门者,关系一方居民,不可不辨,总要以迎山接水为主。”古人的风水理论认为,一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以西方之门较难与水势及山势相合,慈城建城之时形家先观看大致地形,见西北方彭山浦来水太凶,恐对城围不利,又关一县文风兴衰,故在大西门外不远处,专门建有观音阁、横碧庵和延爽亭(俗称新凉亭),以弥补风水的缺陷。门楼的做法也有讲究,慈城南门原建有城楼,后听形家言容易起火,因慈城南面是赭山,属离,属火,故后不设城楼。清道光《溪上遗闻集录》载:“道光二十五年(1845)于东西北三城上各建敌楼,独南门未建,防火灾也。”又清同治冯本怀《重修慈溪城河记》载:“至于邑城门堞楼,夷扰后所重建,当时以形象言独虚其南,添设之以壮形势,此所谓推广及之者也。”还有慈城城门暗合“四灵”的说法,东面是青龙,西面为白虎,东面的城楼必高于西面城楼。另嘉靖时城垣建成后,有形家言,怕危及从北山下来进城戏珠一条主龙脉,建议开辟小北门透气,于是明万历时邑绅捐资,专门在龙脉处挖开城墙建造小北门城楼。
  瓮城又称月城,即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而慈城瓮城均属于方形。慈城除北门外,东、西、南三个城门都有瓮城,瓮城高与城墙相同,瓮城城门开在侧面,即慈城三个瓮城的门与主城的门是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这也是当时营建制度定的。慈城瓮城设内、外门,平时检查来往过客,有可疑时报警即可关上两座门。瓮城内被关之敌人即成“瓮中之鳖”。但为何北门不设瓮城,有人说邻近慈湖,没有空地可利用,有人说北面是群山,又不是慈城主城门,敌犯的危险相对较小,这大概都是黎民百姓私自推测,其实北门不设瓮城也与风水有关。前面说过,慈城其实暗喻有双龟,慈城是龟城,而慈湖也是龟湖,千年俯伏在城北山麓下守卫一方宁静的家园。慈湖本来为一个天然湖,宋时普济寺僧筑堤湖中,贯通南北,以便往来,而变成东湖、西湖两湖。关于慈湖中堤历来遭形家反对,说类于狮子中箭,毁坏慈湖完美的风水,甚至历朝绅士尝议掘除中堤,两湖复为一湖,以复原慈湖的完整和生机。但慈城毕竟是一座儒城,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对于形家所言大多一笑了之。另外慈城大西门瓮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曾书写过光辉的一页,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统领一千“常胜军”,在英法侵略军和清军兵勇的配合下,进犯慈溪县城,遭到太平军英勇抵抗。当1862年9月21日,华尔带兵来到大西门外察看城内情况时,被躲在瓮城上的太平军用炮火击伤,据清人记载:“弹自背出,华尔仆,从人救之回船”,这个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次日就一命呜呼了。在那次战争中被毁坏的西门瓮城边角,至民国时还未修复。慈城瓮城外都有濠河,并设有木质大吊桥,故慈城大西门今地名还叫“西门板桥头”。瓮城内外皆铺有大条石,门顶皆建有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城楼。至民国时,古代那种肉搏式兵刀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威力强大的枪炮,慈城瓮城也逐渐失去卫城护家的功能,继而荒废,变成小百姓的住家及小店。慈城每个瓮城都立有一块或多块刻满文字的大石碑,托碑的是一只石龟,数年前有人还见过石龟被遗弃在大东门的濠河里。

知识出处

天赐慈城:解读中国古县城的标本

《天赐慈城:解读中国古县城的标本》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慈城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包括慈城七千年的文明史,以及慈城的街巷、城墙、古迹、建筑、宗教文化、名人与故居、风土人情与岁时习俗、民间故事与慈孝文化等,涉及慈城人文与历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

相关地名

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