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山人魏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565
颗粒名称: 雪窦山人魏耕
分类号: K825
页数: 5
页码: 324-3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传奇性人物魏耕的生平简介。
关键词: 慈城镇 人物史 魏耕

内容

魏耕是位传奇性人物,他恃才傲物,放浪不羁,但心怀故国,在反抗异族统治上忠贞不贰,直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他是慈溪人(这里指新中国成立前的慈溪,是否为慈城人,尚待查考),由于他少小离家,主要活动地区都在外地,所以不大为慈人所注意,也就更有介绍的必要了。
  魏耕,原名魏璧,字楚白,号雪窦山人,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世家。因为家境贫寒,少年时就离家去湖州,学习成衣技术,成为穿门走户的裁缝师傅。但他爱好读书,经常挑灯阅读,孜孜不倦,且向宿儒耆老执经叩疑,于是谈吐言词迥然不同于一般的手工艺之徒。他的高巧技艺和文雅气节,被一个姓凌的富豪看上了。那富豪就让他放弃手艺,作为自己的门客,并供给他攻读的物质条件。魏璧勤奋刻苦,进步很快,不久就成了归安县学的博士弟子(秀才)。凌家十分高兴,就招他入赘,希望这位乘龙快婿青云直上,光耀门楣。
  然而魏璧生不逢时。随着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正在全国乱成一团糟的时候,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恭迎清兵入关。清兵长驱直入,势不可当……魏璧眼看山河变色,无限痛心,就改名为“甦”,“甦”是由“更”、“生”两字合成的会意字,明白表达了他要使故国死而复生的意志。但在当时清兵血腥镇压汉人反抗的恐怖氛围中,这又显得过分露骨,于是又改名为“耕”。汉初,刘邦死后,“幼主为帝,吕后临朝”,诸吕用事,危及刘姓政权的延续。刘章借侍吕后宴饮的机会,咏《耕田歌》道:“深耕概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这里的“非其种”就是指吕姓。刘章后来果然和周勃等诛杀诸吕夺回了权力。所以魏耕取“耕”字为名,就暗藏着要把土地重新翻过来,赶走“非其种”的异族。
  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浙东各地纷纷举义旗抗清,张苍水奉钱肃乐之命到台州请朱以海移驻绍兴监国。义兵据守在钱塘江东岸,浙东各地闻风响应。原明朝兵部侍郎吴易甠也以太湖为根据地,进行抗清活动,魏耕就近参与了这支义军的活动。
  次年,吴易甠被清兵所执,不屈就义,太湖义军活动受到沉重打击,魏耕也中断了与义军的联系。不久,由鲁王任命的兵部尚书陈子龙又深入太湖,从事散亡部队的收集、整编,准备重新组合恢复军事活动。魏耕闻讯就积极配合协助。不料行动失密,官兵突然兜捕,陈子龙投水而死,夏完淳等被捕就义,魏耕幸得脱身,但妻子、儿女都被逮入狱。魏耕不愿向清朝屈膝投降,他横下一条心,置家庭妻儿于不顾,只身亡命江湖,寻求同志,继续献身于反清复明的神圣事业。
  以后各地义军相继被击败,时局逐渐平定,对魏耕的缉捕也松懈下来,他就找到往日的好友钱缵曾,一起隐居在苕溪之滨,闭门吟诗。他尤其赞赏李白的诗作,着意学习李白丰富的想象、豪放的言语与磅礴的气势。和他们一起交游的还有长洲(江苏吴县)的陈三岛(鹤客)。不久,陈三岛把他们带到会稽,又结交了张近道,然后,他又结识了祁氏兄弟(祁理孙,祁班孙)。
  祁氏兄弟的父亲叫祁彪佳,天启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江南。他听到驻瓜洲的武将高杰骄横跋扈,为民所不满,就定期前去瓜洲。这天江上风急浪高,祁彪佳带领几个吏卒,迎风破浪驾船而去。高见了大惊,马上撤去警戒的卫队,出营迎接。祁彪佳以“共扶王室,同尽忠义”相劝勉,高十分感动,表示“公一日在吴,一日遵此约”。不久,祁彪佳为人所中伤,就称病回到故乡——绍兴城西三十里的梅市,人称他的住宅为“梅墅”,中有藏书楼“澹生堂”,是他父亲祁承烁所建,藏书十余万卷。他就在家里校书课子。顺治二年(1645)五月,听到南京陷落、福王被掳,他就拒绝进食,端坐在荷花池中实现他“死为明鬼”的誓言。祁氏兄弟,夙承家教,继承父志,一心想恢复故国。他们在梅墅中筑复壁,凿大隧,结交各地同声相应的俊士,如朱士稚、朱彝尊、屈大均、吕师濂等。这些人有满腹经纶,有一腔热血,他们聚在祁宅,谈诗论文,议论国事,寻求恢复的方略,交流各地义军的动态。
  在这些热血男儿中,魏耕的表现常受到指责,他简直“非酒不食,非妓不寝”。但他忠于恢复,见解又常高出于他人之上。所以祁氏兄弟体谅他胸中的积郁,不计较他生活上的越礼要求,尽量给予满足。魏耕又乘机浏览澹生堂中的藏书,诗文也就更加精美了。
  有一次,魏耕、钱缵曾、陈三岛等被逻卒逮捕。朱士稚马上和祁氏兄弟筹集了巨额金币,贿赂当道,把他们赎了出来。后来,魏耕写了《醉时歌·与朱廿二(士稚)》:
  忆昨破屋藏亡命,事败何如燕刑卿。
  颈系青丝脚拴木,同日义侣被束缚。
  爷娘搥胸不敢送,亲戚拦街齐恸哭。
  先生毅然赴渎曹,睢阳寸脔知无逃。
  众囚相对破浊醪,掀髯长饮声转高。
  (按:此诗似漏九、十两句,记行贿得救事。)
  顺治十四年至十五年(1657—1658),魏耕听说鄞县天童寺有两位抗清烈士的遗孤剃发为僧。一位是在赣州保卫战中城破自焚殉国的唐王所授兵部尚书郭维经的儿子,法名西照;另一位是唐王授以右都御史、总督诸道军,在扼守六岭被俘、不屈就义的金声之子,法名可立。魏耕到了天童寺,是否碰到西照、可立,没有记载流传下来,但他在寺中交结了方丈山翁道忞和首座山晓本晳,留下了两首诗。一首是五律《赋得太白峰头月寄山晓上人》:
  太白峰头月,清光疑是君。
  曾含赤城雪,长绕镜湖云。
  竹圃鸣秋颖,花楼醉夕曛。
  相思不相见,揽啸自纷纷。
  另一首诗《宿梅市祁氏别业,醉后就枕,忽梦游天童,谒山翁和尚并终朗、楚蓂两师,因风有寄》:
  浮舟访梅生,还宿梅生宅。
  玉井菖蒲丛,映阶摇碧色。
  溪禽绕栋飞,万山日醉夕。
  酌酒遂陶然,高卧北窗北。
  熏风拂绮琴,凉月流枕席。
  忽梦天童寺,因游太白峰。
  楼横雁荡云,门对阿育松。
  下有金仙子,晏笑相从容。
  我戴华阳巾,趋谒蕊珠宫。
  攀崖竹筿密,穿林花气浓。
  昨来雷雨过,流水尚淙淙。
  寝起失所往,故境犹朦胧。
  何当携谢履,星闻南坞钟。
  “终朗”似乎就是“西照”的号,“楚蓂”是否是可立,目下还查不到佐证的资料。
  也就在这段时间,他考察了沿海的地形、潮汐、风向和民情,毅然写信给郑成功,提出不容怀疑的结论,即从海道进长江,三日就可到达京口(今镇江)。他请郑成功乘民心思汉、浙东义军活跃,速率大军北征,江南可指日而定,然后收复中原,功在不朽。这封信由死党送往思明(今厦门市)郑成功处。郑成功经过调查研究,确认魏耕的建议是可行的,就于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发兵17万,战舰8000艘北上。张苍水以所部6000人,战舰若千与之会合入长江。七月初,郑军抵观音门,包围南京,张苍水一军直趋芜湖。当时大江南北相率来归者府四、州三、县二十四,东南震动,清廷惶恐,形势十分有利。可惜郑成功中了敌人缓兵之计,既不乘胜攻城,而又疏于防范,终于为敌所乘,遭受突然袭击,损兵折将,而且一溃就退,全军从长江撤出,致使张苍水陷于重围之中。
  正当张苍水“沉巨舰于江中,拟乘沙船走焦湖,聚散亡作再举计”时,魏耕遮道劝阻(按:此据全祖望《雪窦山人〈魏耕〉坟版文》,而张苍水在《北征纪略》中则谓“适英、霍山义士来遮”),说:“焦湖入冬水涸,未可停舟,不若入英、霍山寨,可持久。”张苍水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是焚毁了所剩船只,率师登岸,向英、霍山寨前进。不料山寨已得到郑军败退的消息,而张军又突遭敌军偷袭,全军星散。张苍水和魏耕也各不相顾,分别隐名易装,跋山涉水,辗转回到浙东。张苍水在宁海一带集合旧部,魏耕又回到了梅市祁家。
  顺治十七年(1660),他旧日的知友朱彝尊有《梅市逢魏璧》一诗:
  前年逢君射阳城,山楼置酒欢平生。
  淳于一石饮未醉,孟公四座人皆惊。
  今日逢君梅福市,潦倒粗疏已无比。
  寒暑推移六七年,眼前贫贱犹如此。
  悲君失意成老翁,况复奔走随西东。
  揽镜不知头尽白,逢人先说耳初聋。
  山阴祁生贤地主,好奇往往相倾许。
  岂无上客朱与姜,齐向高堂饭鸡黍。
  哀丝急管何其多?酒酣坐起舞婆娑。
  魏生魏生奈尔何,百年强半成蹉跎。
  天生汝才岂牗下,何为抱膝徒悲歌!
  诗中所说“上客朱与姜”,是指朱用调(子彝)、姜廷梧(桐音),都是山阴(绍兴)人。
  康熙二年(1663),郑成功、鲁王相继去世,海上义军或降或散。郑成功部下有个叫孔孟文的,找到钱缵曾处,以钱缵曾与郑成功通消息而勒索财物,一而再,再而三,贪得无厌。钱缵曾疲于应付,满足不了孔孟文的欲望,孔孟文就告发了钱缵曾,牵连到魏耕。清廷获悉当年郑、张进军长江,围南京,克芜湖,其谋出自魏耕,十分震怒,把他们一伙全部拘押,送到杭州。除祁理孙以贿得免外,祁班孙被流放宁古塔(后来侥幸脱归,就祝发为僧),钱缵曾和魏耕坚贞不屈,被杀于杭州菜市。
  魏耕就义后,山阴人李达、杨迁为他经营丧葬,两人也被清廷逮捕,也遭遣戍关外。后来,钱塘人孙治出资购到魏耕的骨骸,初葬于南屏山麓,后又迁葬于灵隐石人峰下。
  这一年,鄞人杨文琮因“翻城之役”事泄被捕,就义于杭;次年,张苍水在杭就义,三人均葬于湖上,所以被称为“三忠之墓”。
  魏耕住在苕溪滨时,其地是晋代高士二沈(沈桢、沈聘)隐居的故山,所以魏耕把自己的寓所名之为“息贤堂”,诗集名为《息贤堂集》,又常自言前身是三国“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公斡)。这个刘桢也是位放荡不羁的风流才子。刘桢参与曹丕的宴饮,曹丕命甄夫人出来拜客,众宾客都伏地不敢抬头,只有刘桢径直睁眼观看甄氏,后来被曹操治了罪。魏耕就自比为刘桢,也算有自知之明了。但刘桢为曹家家臣,魏耕始终志在复明,在品质上有霄壤之别。魏耕的友人屈大均,在当时诗人中居“岭南三大家”之一,自视甚高,不肯轻易称许别人,但他对魏耕的诗却十分折服。魏耕就义后,屈大均有一首五绝说:
  平生梁雪窦,是我最知音。
  一自斯人死,三年不鼓琴。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冠明
责任者
魏耕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