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多才 于斯为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562
颗粒名称: 江南多才 于斯为盛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317-3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历史文化名镇慈城的悠久历史,人文荟萃。慈城明代出举人600余名,进士255名;清代出举人450余名,进士111名,还有数名状元。延至现当代,从慈城出去的名人更是数不清。
关键词: 慈城镇 应昌期 人物史

内容

慈城镇柳山庙沿1号是一座两层的小楼,门楣上“道本小学”四个字还依稀可辨。出大门是一条细长的狭弄,想当年背着书包的少年谈家桢正是从这条细细的弄堂走出去,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能走得这么远。现在,一颗国际编号为“3542”并且以“谈家桢”名字命名的闪亮星星正在太空沿着偏心率为0.094的椭圆形轨道绕日遨游,而居住在地球上的谈家桢虽已年逾九旬,可他最为记挂的还是他的家乡慈城。他心目中的那一座江南小镇,有始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的孔庙以及一座座名闻天下的书院,有一泓碧水的慈湖,还有一条条穿镇而过的小河。在他的记忆中,那时候慈城沿河遍植桂花,花开时节,微风吹过,桂花落在水面上,金灿灿的,香了一街,也美了一街。受到慈城丰厚文化底蕴浸润的谈家桢一步步地走向世界,他在遗传学领域的独特贡献,他为创建中国遗传学和生命科学所做出的毕生努力,使他荣膺了“中国摩尔根”的美称。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在晚年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还特别提到:“江南的青山绿水,蝉唱虫鸣,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我日后攻读生物学,不能不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样从慈城走出去,并且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创下了不朽业绩的,还有著名实业家应昌期,著名作家、文化人冯骥才等。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冯骥才我们所知已经不少了,如今光说说应昌期。应昌期的老家在慈城的玉皇阁桂花厅,房子不大,论风水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亲应星耀。这是一位极重视教育的旧知识分子,他以可贵的韧劲一直撑持着中城小学的校务。上世纪90年代初,应昌期尽全力在家乡捐资办学,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想创办大学,这不能不说与父亲对他的影响有关。从历史文化名镇来说,这堪称是文脉相承之举。
  一般人看应昌期,也就知道他是一位实业家,这当然没错。但其实作为一个元气淋漓、富有创造力的人,应昌期要丰富得多。我们未尝不可以说,应昌期还是一个书法家(青少年时曾师从书法名家钱罕、赵叔孺)、一个金融学教授、一个银行家、一个围棋高手和围棋理论研究者、一个拥有多项研究成果(如“应氏棋规”、SYDX电报明码字汇、大整数读法等)的发明家……在台湾银行主管业务期间,他手挥目送,将一应巨细事务处理得井并有条。1947年至1949年间,台湾与内地(尤其上海)汇款往来频繁,又遇时局动荡,通货贬值甚速,一笔款子若晚到客户手中,可能会变成一刀草纸。而当时银行电汇方式与电信局发电报差不多,一笔汇款从收、汇人名址到金额、附言、银行押码等,至少需用150个汉字,译码和拍发都很费时,所以银行里积案如山,客户抱怨声不绝于耳。应昌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结合实际开动脑筋,很快便编撰出了一套国语拼音罗马化方案,即SYDX电报明码字汇,一经投入使用即见成效,原先堆积如山的汇款通知立见理清,台湾金融界同仁闻之无不啧啧称奇,蒋介石还为此专门接见了他。
  应昌期五六岁时便到他父母任教的中城小学去与一些老师对弈,那些先生们先让20子,然后是16子,9子,5子,最后居然打成了平手。正是少年时的浸润,使他的一生与围棋结下了不解之缘。且不说为了将这一国粹推向世界,他捐巨资连续举办世界性的围棋比赛,就说他用毕生精力研究发明的“应氏规则”,即达到“绝无判例”、“几无和棋”的目标,成了“迄今为止最合理、完备,符合时代需求的围棋规则”。他还发明了独特的棋罐、棋桌,都相当机巧灵活,深含着他的聪明才智。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历史文化名镇,慈城确实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慈城明代出举人600余名,进士255名;清代出举人450余名,进士111名,还有数名状元。延至现当代,从慈城出去的名人更是数不清。套一句镌刻在岳麓书院大门上的对联“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慈城镇的大门上又何尝不可这么大书一笔呢!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建树
责任者
应昌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