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昌期的家乡情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532
颗粒名称: 应昌期的家乡情愫
分类号: K825.34
页数: 6
页码: 213-2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应昌期重返阔别40余年一直魂牵梦绕的故里,之后便连年来慈城、宁波。
关键词: 慈城 应昌期 玉皇阁

内容

笔者与应昌期虽系同乡,但在20世纪80年代他返乡之前,只闻其名,素昧平生。毕竟他长我15岁,而且他是少小离家,又是两岸相隔。改革开放后,应昌期先生于1988年9月3日,趁举办首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机会,毅然重返阔别40余年一直魂牵梦绕的故里,之后便连年来慈城、宁波。缘于本人在慈湖中学校友会有个闲职,便有了几次接触机会,后又参与采访并主编《应昌期传》,才对他生平和爱国爱乡的情怀略知一二,现概述于下,以飨读者。
  出生慈城
  应昌期,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1917年10月23日出生于慈城(原慈溪县城)玉皇阁桂花厅西侧的楼房内。父亲应星耀先生是一位饮誉乡里的社会贤达,辛亥革命那年毕业于宁波高等师范学堂,立即应聘在慈城中城小学执教,两年后举为校长,直至1949年离校。期间除1941年4月慈城被日寇占领,避乱去上海4年外,30余年如一日,专心办学,志在培植桑梓人才,成绩蔚为可观。曾致力改革,创立新学,引进学有专长的名师来执教,其中有刚从上海东南女子体育专科学校毕业的唐平尘小姐,被请来作体育教员,开创了风气之先。应星耀为人正直、清廉,态度和蔼可亲,所以,全城的人差不多都认识他,号称“应半城”。虽只是一个小学校长、一介书生,但镇上有什么难解的纠纷都来找他倾诉,请他仲裁,深得里人赞佩。应昌期母亲任秋菊,是一位意志坚强、克勤克俭、聪明干练、明白是非、严于家教的旧式女性。应昌期的个性、人生观受母亲的影响最大。她对幼年的应昌期常说:“穷人志气高,不好也会好。”又以民谚来激励儿子:“长子不得力,苦到脚骨直。”对儿子总是竭尽全力进行教导,希望他好好读书,学点本领,将来好做一番大事业。
  应昌期5岁即常去父亲当校长的中城小学玩,观学校教师下棋,无师自通学会围棋,6岁入中城小学启蒙读书,12岁参加慈溪县围棋比赛,竟获冠军。小学毕业后,升读慈湖商校,一年后商校结束,改为师范(皆为慈湖中学前身)。应昌期有胞弟6人,因家中人口众多,只依靠其父薪给度日,家境清寒。作为长子的他,16岁那年便辍学,揣着父亲好友陈芝霖写给其儿子上海统源银行行长陈润水的荐介信,只身闯进上海滩。
  出道上海
  那年代,宁波人心目中的大上海,便是“灯红酒绿,十里洋场”,既令人向往,又叫人揪心。少年应昌期面对霓虹闪烁的花花世界,能不能安稳地学生意呢?后来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没有忘记师长的谆谆教诲,连商校都未毕业的应昌期,一进入上海天津路阜昌里的统源银行,在行长陈润水关心下,跟着行里一位新派的高级职员学习银行业务。因自小受过母亲严格教育,他知道做人必须勤劳刻苦,发愤图强,决不能靠行长牌头,做练习生也一定要尽责尽力,每天除了一丝不苟地完成银行业务外,还要干些打扫办公室等杂务。他整天忙里忙外,即使有闲,就下围棋、练书法、学小提琴,绝不去沾染外头的灯红酒绿,自然引来了银行上下众人赞许的目光。应昌期天资聪颖,上进心强,记账、轧账这种基本功一学就会。不久,银行就放手让他做整个银行的月结算、年决算了。有人称赞他“对银行业悟性特高,尤其对会计实务,可谓闻一知十,无所不谙;日常工作,辄游刃有余”。当时沪上金融界资深人士陈润水相当开明,并不太计较学历、出身之类的俗套,看到这位小世侄的确很有本事,所以很快就提升他为正式行员,让他独立做账了。
  1934年夏,18岁的应昌期从上海回慈城探亲,在中城小学拜见父亲时,适遇刚来任教的唐平尘小姐,两人相见即生爱恋之心,两年后在慈城小北门旁名胜宝善堂订婚。以后应昌期又回上海统源银行任职,除过年外很少有机会来慈城老家,倒是唐平尘因是教师,凡暑寒假都回上海与应昌期相会。
  应昌期仗着聪明能干,银行业务日益精通,工资也年年见涨,月薪也有了15块银元。而当时唐小姐作为新一代职业女性,有学历、有职位,已是高级教师,月薪已有35块银元,高出应昌期一倍多。按国人的传统观念,应昌期觉得很尴尬不安,决心要改变这个状况。
  1937年夏,正巧福建省银行在上海招考3名高级行员,没有大学文凭的应昌期,在上百名应考人员中,居然以优异成绩,破格被录用,进入福建省银行会计科。翌年,在福州与唐平尘完婚。
  适值抗日战争爆发,东南各省相继沦陷,福建省行随省府搬迁,历经厦门、赣州、衡阳、贵阳及重庆等处,时敌机正大肆轰炸,交通险阻,备尝艰苦,在战乱中银行不断迁徙,而应昌期凭着出色工作,职务逐步升迁,先后任职永安分行副理、赣州分行经理、衡阳分行经理、重庆分行经理,期间还曾应聘担任江西东南高等商业专科学校客座教授,直至1945年8月下旬,抗战胜利后,才回慈城老家探亲。
  发迹台北
  1946年的春节刚过完,又是一个偶然机会决定了应昌期后半生的命运。原来,重庆方面欲征调他去东北沈阳,参与接收沈阳银行工作,当应昌期由宁波到上海正准备去沈阳时,又与国民党要员严家淦不期而遇,严即动员应昌期随他去接收台湾银行。抵台北后,严出任台湾省财政厅长兼首任台湾银行董事长,他对应昌期的能力和为入一直十分赏识,应开始担任了台湾银行总行业务经理。由于应昌期的敬业精神、聪明才智以及其人格上的刚正不阿、廉洁守信,他受到重用,一直升到副总经理、代总经理兼国外部经理、营业部经理及业务部经理,是实际上的台湾银行当家人。这样从1946年至1963年,应昌期在台湾银行足足干了17年有余。期间,台湾大学为配合金融业需要,特增设银行实务课程,先后二度敦聘应昌期去该校兼任教授,讲授银行实务。因听课学生踊跃,曾多次更换教室,他能以小学毕业资格执教于台湾省最高学府,可谓奇人奇事。此时,国民党看中应昌期卓越的理财能力,欲让他出任台湾银行行长,但同时又要他必须先加入国民党。应昌期一口回绝了这个先决条件,他宁可不当行长之职,朋友闻知,均为之惋惜。应昌期却说:“人各有志,我有自己的为人为事准则。”从此,他告别了金融界,立志在实业界谋求发展,投入民间企业行列,在十数年间先后所创事业有:华夏塑胶公司、利华羊毛公司、国泰化工公司、益华食品公司、国华海洋企业公司、国际票券公司及美国印科电子公司等,其中利华、国泰、益华及国际票券均以股票上市,皆以业绩卓著而成为投资者争取对象。应昌期已称得上名符其实的实业界巨子。
  倾力围棋
  应昌期从小就酷爱围棋,成年之后,他把围棋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他曾说:“围棋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可是日本人居然以围棋故乡自居,岂不欺人太甚!”于是他立下宏愿,要尽毕生之力,振兴围棋事业,弘扬民族文化。他自称:我一生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办围棋,以百分之十的精力办实业。此话不虚,他终生致力研究围棋、推广围棋,他担任过台北市中国围棋会总干事,曾捐资1亿新台币在台北市创建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创始了计点制围棋规则与量斗棋具。又是他设置了世界围棋赛中最高奖项冠军奖金40万美金、四年一届的应氏杯围棋大赛。1996年,他捐资人民币1.6亿元,在上海市黄浦区兴办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应昌期围棋学校,并设立了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在台湾,却要到上海来兴办围棋学校?他的回答是,要让这个围棋人口最多的东方大都市成为向世界推广围棋的桥头堡。
  应昌期热心提倡围棋,四十余年如一日,为围棋慷慨解囊数亿之巨,他是满心情愿,难怪有人称他是“黑白世界的诺贝尔”。在病中甚至临终前仍不忘他的围棋大赛和围棋学校。生前他亲自主持了三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赛,所憾的是冠军均为韩国棋手所得,直至今年的第五届“应氏杯”决赛,由我国的常昊九段圆了他的梦,应昌期先生若地下有知,定会欣慰不已。
  情注家乡
  应昌期自己有钱后,无时不想着家乡人民的福祉。
  1988年9月,他第一次回宁波,就急着去中城小学。这里不但是他童年生活、读书过的地方,而且是他父亲当了37年校长,又是他的太太唐平尘曾在此当过体育教师的一所学校。走进校门,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列队欢迎他荣归故里,使他激动不已,而见到校舍破旧、年久失修,心生感慨,他语重心长地说:“这校舍破旧不堪,已不能再修复,你们搞个预算,我要把它全面重建。”他说干就干,回到台湾后,马上把承诺捐赠的建校资金一次性汇寄过来,设计方案好中求优,一张张图纸由他亲自审核、修改,一次次用传真与设计师沟通,还从上海聘请专业工程人员监工,又多次派人从台湾到慈城考察工程进展,再把墙面材料的劈离砖(二丁挂不染尘)用了27个集装箱专门从台湾运来,他为重新建造他心中一所宏伟、典雅、精美的中城小学,居然倾注了那么多心血!在两岸人士密切合作下,五幢壮丽、精致、宏大的校舍矗立在花园之中,堪称全国一流的校舍,凡参观者无不惊喜羡慕。
  紧接着,应昌期又相继捐资建造与中城小学相连的倡棋幼儿园,他胸有成竹地要在家乡实施教育“一条龙”工程。设计因地制宜,造型各具特色,方案一次次送台湾修改,设备考究、建筑精美的一座漂亮的幼儿园完成了。让孩子们在快乐活泼的童年生活中开始学习围棋,充分开发智力,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更加敏锐,其用心真可谓良苦了。
  1991年开始,应昌期又捐巨资全面重建慈湖中学,一座雄伟幽静的慈湖中学,建造在风光秀丽的慈湖北岸、阚峰山麓,背山面水,绿荫丛中,一排排白色高雅的建筑,气宇非凡,迄今在别处尚少见有如此美好的校舍及其与湖山相映的自然环境。慈湖中学重建完成了,应昌期感到非常满意和欣慰。1994年10月23日,他亲率美国、日本、澳洲及港台地区实业家130余人来甬出席“应氏家属捐资兴学和应氏集团创办的四项工程(包括现代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利华(宁波)羊毛工业有限公司)落成(开业)庆典活动”。参加庆典的有上千名历届校友,应昌期即在慈湖中学以盒饭招待,他与夫人唐平尘女士坐在学校接待室里也不例外地端盒饭吃。笔者正在场,即问:“应先生吃得惯吗?”他便说:“很好嘛!钱要花到值得的地方,可节省的就不要浪费了。”这话使人听了感慨万千。他生前本想在慈城再建一所大学,以实现他办学“一条龙”的理想。当年他曾问捐建宁波大学的包玉刚:“我准备出资1亿美元办所大学,够不够?”后因当时还无民办大学先例而被搁置。故未能遂愿。
  1996年10月,刚患了一场重病的应昌期,刚好80岁大寿,在夫人唐平尘女士卫护下偕子女、亲友到了上海,参加上海围棋学校开工典礼。他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词,说:“..我个人的心情可以用8个字来形容,就是‘大病初愈,美梦成真’。本人在65年前曾在天津路、河南路的银行做事,那时我只是个小职员,没有什么钱,但我想有朝一日有钱的时候,一定要在这里办个围棋学校,而且最好就在天津路上,没想到65年之后,这个美梦终于成真,所以我非常高兴。”
  回台北以后,他又萌生了要重建慈城保黎医院的意向,于是他再次捐资建造一个花园式别具风格的保黎医院,以发扬该院以往的高尚医德及优良院风。已身患绝症的应昌期仍时刻记挂着重建医院规划与实施,医院设计草图先后六易其稿,精益求精,建院总体方案,由他亲自批准。在他与死神抢时间之际,还作了最后的贡献。在此之前,他已捐资建造了台北市宁波同乡会馆、宁波市联谊中心。期间,他还在家乡投巨资办实业,现代建筑材料公司、利华(宁波)羊毛工业公司就是应氏集团在宁波创办的大型企业。尤其可贵的是,他再三叮嘱子女,在家乡办实业的赢利,决不带走,要全部用于当地办实事。他为促进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真正做到了尽心尽力。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为表彰对宁波改革开放和社会文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海外实业界、科技界的著名人士,早在1993年10月在第一批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中,就有应昌期和他的儿子应明皓。
  1997年8月27日,这样一位对家乡、对祖国怀有赤子之心的杰出的金融家、实业家、应氏围棋计点制规则的创始人,竟被病魔夺走了生命,但家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大爱与德泽。他心中的未竟事业,家乡人民也一定会去努力实现的。

知识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平
责任者
应昌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