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陈翰林第的今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500
颗粒名称: 杨陈翰林第的今昔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2
页码: 86-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陈翰林第,翰林第又名太史第,为杨谋和杨泰亨的宅第。
关键词: 慈城 翰林第 太史第

内容

旧景盛况
  翰林第又名太史第,为杨谋和杨泰亨的宅第。杨谋,字庆槐子,先世仕鄞,营宅赭山杨陈。杨泰亨,号理庵,咸丰八年(1858)举人,援例授内阁中书,同治四年(1865)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职检讨。庚午、癸酉两主湖南乡试,嗣以母老致仕告归。于乡设塾以教宗人子姓,施及乡里,奖掖后起,扶植孤寒。有子五人,先后获诸生、举人、优贡、拔贡,有家骥获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父子进士,一时绝称。同治、光绪间缙绅不绝,建先世祠堂,营修宅第,是谓鼎盛也。
  泰亨平生勤学好问,精书法工诗文,熟于掌故,搜集乡邦文献,不遗余力。著有《饮雪轩诗文》各4卷、笔记4卷,《佩韦斋随笔》2卷,总纂《慈溪县志》56卷。
  翰林第建筑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大门前有广场,前有村河,有桥五座,大门对面有高大照壁,六对旗杆夹分立两旁,上方是锡盘顶,杨氏旗帜迎风飘扬。
  大门左右石狮雄踞,坐北朝南,门为四扇竹丝纹钉,有铁门环,两旁有石鼓,门楣镀金匾“太史第”。进大门有甬道,第一进为七间二弄,中进也是七间二弄,后进为一厅堂,左右三间无弄有后天井。前厅正中挂有慈禧太后御赐“岁岁平安”,左柱楹联是大学士张倜初所书,右柱是浙江学政瞿鸿基所书,还有浙江督军卢永祥所书对联。
  穿过长弄有西花厅和花园,亭台楼阁廊榭皆有木刻石雕,厅园植有名贵花木,石榴、茶花、桂花,四季盛开,以供宾客憩息。
  附属建筑及其他
  寿母堂——在翰林第南50米处,是杨泰亨夫人六十寿辰时所建。楼屋七间,两旁厢房各三间,并排,都坐北朝南,中堂榜书匾额“寿母堂”。楼上置有大量名人书画、文房四宝,有梅调鼎楹联;楼下有曾国藩手书石刻碑文,檐前宫灯流苏,一副江南世家气派。
  进村三桥——从慈溪县城到杨陈村,有三桥。第一桥称为“放光明桥”;第二桥称为“步云桥”,道台、县令、门生和来客,必须至此下轿、下马步行,停止开锣喝道;第三桥是“寿母桥”方达翰林第。
  杨氏宗祠——翰林第西100米处,坐北朝,南,前进五间大厅,供有祖先神位,后进四间,专供处士。大厅前天井建有戏台,两边建有看楼。大门前有照壁一座,左右有旗杆夹两对,大门旁有抱柱楹联一对:“赭北名家,关西旧族。”
  杨氏宗祠是杨氏族人逢时遇节演戏祭祖之地。
  杨氏家庵(坟庄)——在距村南200米的高坡处,东北绕河,面积约五亩;建有坟庄六间,入口处有石牌坊两座,周围植有樟树、松树。旧俗清明前后祭祖墓,中午散胙,论人分吉饼。西首又建有“旃檀庵”,分前后二进各五间,南北厢房各五间。庵有后花园一座,有假山、荷花池,栽有花卉等;前殿供“真武大帝”,后殿供“观世音”。朔望为进香期。有尼姑三四人住持,朝夕功课。
  杨氏后裔情况——民国时期,杨泰亨孙儿杨犹龙与丈亭李家的前财政部长李思浩女儿联姻,任沪上虞洽卿秘书。其儿子杨念祖,美籍华裔,化学博士,新中国成立后数次来京、沪讲学,获中央部门领导接见,曾到故乡访问旧迹。
  现在的状况,翰林第房屋基本仍在,略有改装,楹联、古籍多在十年动乱中被“扫四旧”破坏、散失。

知识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天仁
责任者
秦师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