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的古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480
颗粒名称: 慈城的古井
分类号: K878.4
页数: 2
页码: 32-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城的阚湖井、慈城西南计家山下的计然井、康王井等。
关键词: 慈城 古井 康王井

内容

自从发明了打井,人类就可以在远离地表水源的地方居住,不仅大大地开阔了活动范围,而且改善了人类的饮食卫生条件。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的千年古县城慈城,除现存元明清建筑群在浙东地区独占鳌头外,所保留的古并,其数量之多、历史之悠久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单与井有关的地名就有十多处,如井弄、金家井弄、八角井、方并门头、紫公井等。据推算,慈城目前还存古井在千口以上,这仅指露天的明井,不包括埋藏在石板底、地板下、隔墙内的暗井。
  在众多的古井中,最古的要算慈城西南计家山下的计然井。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此井存于2500年前的周朝,是计然的子孙为守计然的墓,从外地迁居于此时掘的。计家世代用此井水饮用祭祖,围绕此并居住生活。至今计家村百分之九十以上还是计姓的人,尽管饮水条件已大大改变,但许多人仍然喜欢饮用井水,大有不忘先祖之意。
  若说计然井最古,那么影响最大、最富于美丽传说的要数慈溪巷内的董孝子井了。此井的来历在老慈溪境内妇孺皆知。董孝子本名董黯,是西汉名儒董仲舒的六世孙,自从他的祖父董洵由北方迁来后,世居在慈城小东门。董黯的母亲是大隐人。他父亲早亡,母亲晚年双目失明,非常想喝大隐的溪水,于是董黯每天起早摸黑去十多里路外的大隐背水。日子久了,他的孝行感动了乡邻,大家想办法在他屋旁边挖了一口井,相传此井与大隐溪水相通,味道也一样清甜。后来董黯的孝行还受到东汉和帝的嘉奖,把他奉为浙江境内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著名孝子。(宁波南站边祖关山董孝子庙就是纪念他的。)此井历代都受到保护,井边原有一块“汉董黯孝子之井”的石碑,据传是南宋皇帝的御书,可惜毁于“文革”时。
  当今保存最好的并,要算三国东吴中书令(相当于宰相)阚泽故居内(现慈湖中学内)的阚湖井。阚泽在青少年时代曾在慈城慈湖边耕读讲学,后来孙权请他协理朝政,是他导演了周瑜打黄盖、火烧赤壁、大破曹军的雄壮史剧。慈湖宋朝之前叫阚湖,目前井栏上刻有相传为晋代书圣王羲之手迹的“阚湖井”三个篆体字。
  晋代道士葛洪在我们浙东地区留下许多遗迹,慈城也不例外。在慈城清道观山和慈城西南翁岩,分别留下两口同一称呼的葛洪井,俗叫“丹井”。相传葛仙翁用此井水炼丹,日子炼了很久,最后连井水也被染成紫色。还传说某一天葛仙翁用井水照了照自己的脸,发现脸色变得一片紫红。至今慈城地区民间还流传着“红脸葛洪”的说法。
  过去有一出好戏叫《三娘教子》,其实三娘教子的故事就发生在明代中期慈城的完节坊内,故事叙述了明代刑部尚书冯岳幼年丧父失母,由三娘历尽艰辛抚养成人的经过。目前坊内还存木结构牌坊建筑——冯岳彩楼台门,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离木牌坊不远处有一口古井,世传为三娘井,是当年三娘汲水教子的遗物。
  慈城东门外姜果岭下还有一口康王井。相传昏庸的南宋皇帝赵构,放弃大片的祖国山河,在逃难途中路过此地,因前无村庄,后有追兵,渴不能止,就俯身喝此井水解渴。
  最富于迷信色彩的要算慈城察院巷明代状元杨守勤故居内的状元井。相传杨守勤小时候在井边玩,不慎摔入落井里,一位过路的江西来的风水先生把他救起,并告诉他的父母:此并通海底龙宫,他们的儿子已拜见过龙爷,将来一定非常有出息。当杨守勤及第登科之后,慈城地区的老百姓对这口古井产生了一种迷信。每当儿子启蒙时,都喜欢打一碗此井的水给儿子饮用,大有望子成龙之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用水源发生了变化,清洁的自来水已逐步取代了井水。古井在一个个消失,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古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由古井所产生的各种美丽传说,必定还将流传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知识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钱文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