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你真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北之骄(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441
颗粒名称: 告诉孩子:你真棒!
分类号: K826.2
页数: 5
页码: 189-1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卢珊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千里马,但却时刻都在感受着江北父老对我的赏识之恩。是他们成全了我的革命人生和幸福生活。
关键词: 卢珊舟 传记 江北

内容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千里马,但却时刻都在感受着江北父老对我的赏识之恩。是他们成全了我的革命人生和幸福生活。
  人们常说好孩于是夸出来的。夸奖能使孩子快乐、自信、自强。最近不时听说有原本是好孩子的青少年犯罪的恶性案件。多数是由于家长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从而使其精神崩溃而产生非理性行为。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不可能人人都是世界冠军或进清华、北大。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发展极限,唯有赏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我们江北地区人才辈出正是因为具有赏识教育这一光荣传统。
  1932年6月我出生于宁波市的一个大家庭。当时父亲还是一个在校学生,我又是女孩;母亲似乎命中注定该受苦难。幸得祖父怜惜,赐名:珊舟,寓意无价之宝。并谓此女前程无量,该重点培养。他总会不失时机地说些赞扬我的话,以提高母亲的信心。而幼小的我也似乎不负厚望,日益聪明过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一时间人心惶惶,纷纷逃往偏僻山区避难。此时祖父的商行倒闭,父亲学成回甬尚未就业,母亲也作了自谋生路的准备。就在这段合家团聚却忧心忡忡的日子里,在浓浓亲情中,我开始接受启蒙教育:读完两册幼儿课本,留下一段美好回忆。不久后父亲去外地工作;母亲经培训后赴农村小学任教;我亦告别祖父去了庄桥前姚外婆家,成为姚家大院(玉房)中的一个外姓孩子。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开始我非常害怕,感到孤立、无助。但我并未受到歧视或冷遇。热情好客的姚氏家族立刻无条件接纳了我。特别关爱我的是外婆;秀风、松琴、桂琴等姨妈;诸多舅妈和数不清的表兄弟姊妹:经民、家方、慧芬等。在那个和睦、友爱的大院里,我重新找到了家的感觉;情绪稳定下来并逐渐形成了善良、热情的秉性。
  1938年9月我进入培德小学读一年级。桂琴姨就在那里任教。还有个六年级的家方表兄,他会说国语、懂英语,喜欢给小孩讲故事、削铅笔,而且乐于助人。姨和表兄是我的两大精神支柱,他们使我在学校中无后顾之忧。加上学前教育赋予我的一点优势,我读书相当轻松而且成绩不错;常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小朋友的认可。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它使我快乐、自信;使我学习热情高涨,从而又使学习更上一层楼,获得更多赞扬,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和喜欢我和我所喜欢的师长在一起,我学习总很自觉,心情舒畅,行为活泼大方。培德小学是一个阳光普照的小世界。她温暖了留守儿童的心,造就了又一个阳光少年。
  1941年宁波沦陷,日、伪军,土匪到处横行,无恶不作;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又因父亲随单位内迁重庆,音信隔绝,断了生活费来源;母亲只好带着我送外婆去安徽芜湖投靠舅父。然后再回乡找工作,艰难地求生于乱世之中。动荡的生活,不断变换学校,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业。从而迫使母亲于1943年暑期毅然返回她的出生地:庄桥前姚。她还说服了两位姊姊把她们的两个大孩子交给她,和我一起送到培德小学读六年级,为中考作准备。为了集中精力学习与辅导,不惜化钱让孩子们在学校寄宿。此时的培德小学已物是人非,但优良校风依旧。家长和老师的厚爱启发了孩子们的良知,使他们自爱自强、发奋求学,不断进步。我们的作业常有机会送校董事会展示,从而为学校赢得捐款以维持办学。而作业上榜也成全了学生报答老师的心愿。师生同心使学生们的学业和精神境界不断升华,茁壮成长。一年以后,又一批合格的小学毕业生怀着深深的眷恋告别了母校。
  1944年9月表哥徐光裕穿着草鞋,挑着两只铺盖(卧具)和我一起步行十余华里来到费市镇峰山补习班(慈湖中学东区分校)读初中一年级。学校规模不大,只有二个年级、几十名学生,却会聚了不少有志少年。他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令我自愧不如。幸好有位沐定嘉老师很快就夸奖我写得一手“漂亮”的英文书法,才使我找回自信。我忘不了峰山补习班和慈湖中学众多老师的恩典。如果把沐老师比做伯乐;那么王仲邕老师应是鸿儒;翁心惠老师是革命家兼诗人;叶韻倩老师乃女中豪杰;胡哲齐老师就是当代圣贤;陈震异老师则是我的恩师。他们不仅教书,而且育人;循循善诱,海人不倦;无私无畏,满腔热情。老师们大多思想进步以文学见长。所以后人中亦以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占多数。那时学校经常举行作文比赛,得奖机会颇多。初二时我也曾得过一次全校冠军。虽是此生唯一的一次,但它确为我的五彩人生增添了一个闪光点,从精神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震异老师是位称职的班主任兼出色的语文教师。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向。曾告诫我切不可轻易放弃学业,盲目出走。问过我家庭经济状况和母亲就业有无困难,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当他发现我骄傲自满,学习态度不端正且拒不认错的时候,也曾对我发过脾气,判我语文期终成绩不及格,扬言要作留级处理,从而造成师生对峙的尴尬局面。幸亏教务主任胡哲齐老师的关注与及时介入,才化解了这次矛盾,维护了一个少年的自尊。陈震异老师与我父亲同岁,且均曾是“清华人”。我感激他曾经给予我父亲般关爱,也能够原谅他的过错。胡哲齐老师是陈老师的舅舅,曾任清华大学教授。他思想境界高,看问题全面,对学生爱得更深,更到位,更有水平。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像我祖父,是他们两位设计并铸造了我的自信、自尊与自强。从而为我赢得成功人生。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父亲南归,使我家摆脱了经济困境。同年7月我年满14周岁,一个积极向上的新青年告别江北父老,走向全国;凭借江北大地赋予我的力量,我敢于挑战自我,挑战困难,不断进取,融入主流社会。
  1951年1月我高中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同年2月考入第二军医大学,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7月毕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军医和大学教师。
  七十多年来我从未忘记江北父老、师长曾经给我的关爱。今日收到《江北之骄》的约稿函,似乎又听到他们在对我说;“孩子,你真棒!”是的,这话我爱听而且永远听不够;尽管我己年过古稀,也不算很棒。我写这篇稿子的目的只是为了告诉家乡父老:“我是你们夸出来的好孩子。我们应当继承‘赏识教育’这一光荣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

知识出处

江北之骄(二)

《江北之骄(二)》

出版者:学苑出版社

本书收录54名专家学者的墨宝。这些文章体裁不一,内容各异,生动地再现了当代江北籍专家的理论风格和精神风貌。尽管他们的人生道路、专业领域不尽相同,但字里行间犹如碧空繁星熠熠闪烁,巍巍身影中散发出荡荡英气,那就是:敢闯敢立的开拓意识,求真务实的打拼精神,爱国爱乡的殷切情怀,正是有了这些精神,在事业上拼出一片新天地,为故乡赢得一片赞誉声。

阅读

相关人物

卢珊舟
责任者
卢珊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