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际遇江亚轮——故乡志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北之骄(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434
颗粒名称: 奇特际遇江亚轮——故乡志异
分类号: K825.4
页数: 7
页码: 103-1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姚胥恒的奇特际遇,1948年12月发生的江亚轮沉没东海惨案,距今已近60年。这次海难,死难1481人,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宁波人。景象之惨、损失之重,在中外航运史上罕见;成为世界仅次于“泰坦尼克号”沉没、死难近1500人的第二个重大海难。哀哉!半个多世纪前的惨情,在宁波人记忆中是难以泯灭的!
关键词: 姚胥恒 传记 江北区

内容

1948年12月发生的江亚轮沉没东海惨案,距今已近60年。这次海难,死难1481人,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宁波人。景象之惨、损失之重,在中外航运史上罕见;成为世界仅次于“泰坦尼克号”沉没、死难近1500人的第二个重大海难。哀哉!半个多世纪前的惨情,在宁波人记忆中是难以泯灭的!
  据南京邮电大学1959年时的调查得知,宁波邮局进口的落地(于宁波当地)邮件总量中,占五分之四来自上海。这说明,沪甬两地关系的密切和当时沪甬航线的重要性。现在,宁波的交通(铁路、公路、航空、海运)都发达、方便了。但在1960年前,旅甬、外来邮件大都通过沪甬航线。如本人旅居外地近70年,多次往返家乡就是经过海路,其间与江亚轮也有若干次少有、奇异的际遇。兹摭记之。
  一次乘坐江亚轮的印象
  1948年,国统区在八月“金圆券风波”后,物价飞涨,市场凋敝。久居南京营生的老父失业,为节约家庭开支,我伴送老父母返回宁波祖居。于同年9月23日经沪乘坐江亚轮返甬。江亚轮是接收日伪敌产船只,是由原名“兴亚丸”改装之3700吨大船,自武汉长江航线上转到沪甬航线。该轮可载客约2200人。船上设施一般,如三等舱似由大通铺简易隔装,每间约10铺位,满载稍显拥挤。该轮马力大,行驶尚较稳速,虽不称舒适,一夜无事、次晨平安抵达江北岸。不几天,我便搭乘另一江静轮回沪转返南京。孰知,该江亚轮却在我乘坐的72天后海难沉于东海!邮出的包裹竟随江亚轮沉没
  淮海战役开始,国民党统治中心之首都南京,形势日趋紧张,乱象纷呈,预计,解放军将越长江天险,战火将临。我单身在南京,一旦形势剧变,必要时我可能离开南京,或遁往解放区。这样,难免丢损什物。于是在11月间,将什物整理,先将所钟爱之若干书籍及所存青少年时照片和一些暂不需之衣物整成一只包裹,于11月下旬末之某日邮寄回宁波祖居保存。不几日,据讯,沪甬航线之江亚轮于12月3日晚7时左右,爆炸沉没于长江口外南侧的大海中,当时乘员约2800余人,装货约180吨,超载。见讯,估算邮转时间,我之邮出包裹极可能是随邮于此轮,这只是估计。过了段时间,从在甬祖居家中探知,未有收着包裹的信息,便向邮局查询,果如所估猜,邮出之包裹是随江亚轮沉于大海,渺无音讯。
  当时,这一江亚轮海难使众多遇难者家庭、亲友哀伤悲痛。即如在南京,我也目睹一遇难者之宁波同乡家的哀痛欲绝景象。有消息说,当时派往营救和打捞遇难者的人员中,却有人干出令人发指的窃取、将遗物捞为己有等等之丑行。我对所遗丢包裹也不寄以希望,且有关方面也没给予善后处置。
  目睹沉沦于大海中的江亚轮
  解放后,因工作原因,我连续五年未返甬探亲。1954年3月间,借因公赴沪之机,请假顺道回宁波祖居探视老人。赴甬旅程是从陆路绕杭州。当时,遇前所拆毁之曹娥江桥正在修复中,便经绕嵊县转奉化公路至甬。探亲后,由甬沪航线搭乘轮船经沪返。这次航程,轮船是在早晨启锚驶离江北岸,在晨光中驶出镇海口,全天在晴空下、较风平浪静地航行在茫茫大海中,我颇感欣喜这一难得机会。到下午三、四点钟,忽听得舱外呼唤声:“看!那里沉着大轮船!”又有似熟悉情况者说:“那就是沉没的江亚轮!”闻讯,我应声出舱,走向轮船前驶方向之左舷,扶栏西眺。果然,距离目测约百余米之外处,一艘大轮沉沦在海洋中。移西的阳光下,船身模样清晰,整船绝大部份是在水下;水面上露出客舱以上的最高之顶层,部分甲板稍向东南倾;烟囱和桅杆的大部份均露出水面以上。同在观望的旅客中有人说,这里就是铜沙洋面(也有说是横沙),近白龙港。眺望西边远处,虽在阳光下也模糊地望不见岸边。猜测这里海深似不到百米⋯⋯。回想五年前的1948年12月3日晚,就在这片洋面发生的惨情:呼天喊地求救声、鬼哭狼嚎的惨烈景象⋯⋯。默默地向不幸的遇难者悼哀!也自然地联想到我那只邮包是否尚存海底;想,即使尚存,在海水长期浸蚀下也不可能完整了。在沉思中,在众人议谈声中,座轮快速前驶,很快离开这沉轮的海域。竟在海上遇到沉沦的江亚轮,奇遇!
  同是海损 善后违异
  我在南京工作。住在宁波祖居的老父母之生活费,由我按月定时邮汇赡养。1954年4月中旬,按常规邮汇赡养费。当时汇单随挂号信同时发邮。可是,这次家中却逾期没有收着汇单,异常。便向邮局询查,得到回答出乎意料,“沪甬航线前些日子有一艘海轮海损,挂号信随之沉海!”便让我另写信并以另开汇单补发邮递以结案。经探询了解,同月16日,沪甬航线之“民主3号”客轮在驶行之次日(17日)凌晨3点多触礁沉没,但乘客、船员无一伤亡,全部脱险。经约一个多月后,接老家来信,内附一只我于四月间所写去之信的信封。信封封面之所写字迹有明显水浸样,稍模糊。原来沉轮及随轮邮袋已捞起,邮袋所装邮件等均尚完整,基本无损。信件仍按址投送,善后处理妥贴。嗣后,以此海损事件作故事背景,曾摄制了一部电影(片名淡忘)公映。对比江亚轮海难,善后违异。
  乘修整后之“江亚”轮顺江东下
  1959年5月间,我与同校教师若干位,连袂相偕到北京、西安、武汉等地参观访问多所高校。6月上旬,结束取经学习。于6月5日左右,购“东方红9号”船票离汉东返。登轮,即感此轮似与其他江轮稍有异,其内部结构设施似曾相识。入舱后,向服务员交谈相询。意外获悉,该轮是1956年从东海捞起的江亚轮,经整修、改装、出新后改名“东方红9号”加入汉沪线航行于长江。恍然!有邂逅旧谂之感,便上下周巡一转,有所感慨。该轮航行平稳,顺江东下、准时抵达南京港。难得人生际遇:江亚轮海难之前72天,我曾搭乘此轮;后又目睹其沉沦大海中;兹又有机缘搭乘经捞起整修改装后的、改名为“东方红9号”之“江亚”轮,航行于大江!
  江亚轮的海难原因迄今不明
  近年,国内出版刊物中,我阅览到有两份刊载了上述两起海损事件的有关情况资料,较翔实。兹摘要如下。
  “民主3号”客轮,载重3500吨,客舱上下5层。1954年4月16日该轮载客1300余人(内含解放军300余名)。该轮竟偏离正常航线10多浬,于4月17日3点35分,行驶中撞上太平山甘屿附近暗礁,距镇海20多浬。当时,华东6舰队李政委乘于该轮。知出事,他即参与指挥,嘱船驶至浅滩搁浅下沉;露出(上层)甲板于海平面以上一米多。至5点多,舟山来舰,7点多宁波军分区也来船几艘。以轮上之解放军为骨干,统一指挥、奋力抢救,先老、妇、幼,再其他旅客,最后军、船员,1300余人无一人受伤或落水。指挥先后,秩序井然,全部脱险。
  此海损为何失事、如何营救及善后,记载十分明白。(详阅《炎黄春秋》2002年10月号第14---15页之“民主3号触礁之后”一文。)
  有关江亚轮的情况是,那天乘客达2607人,海员近190人,装货175吨,大大超载。当日晚6点45分,江亚轮驶抵吴淞口外横沙西南白龙港洋面水道附近(即北纬31。15′、东经121。47′处),船身后部的第三货舱突然发生强烈爆炸,不过数分钟,船尾渐沉,紧接着全船倾覆沉没,来不及组织自救。附近过往船只很多,但不是见死不救,就是趁火打劫,抢掠财物,甚至要挟。后据《江亚轮惨案》专集载,死难者1481人(捞上尸体1280具,内有儿童尸体233具)。而派往营救捞尸的人员中,却有趁机窃取遗物等丑恶勾当。为此,被主管的招商局开除8人,以掩盖真相、堵塞人口。据当时海事部门及专家联合调查、判断,江亚轮沉没之真正原因:严重超载可能是事故诱因;而货舱突爆,既非锅炉爆炸引起,也不是航线有问题。因而,有猜是触及水雷、有猜是舱内原遗有烈性爆炸物,还有其他说法,一直无最后结论,留下个至今未解的历史之谜。(详阅《民国春秋》(双月刊)1999年1月号之第29——30页“中国的‘泰坦尼克号’事件——江亚轮的沉没”一文。)
  兹据亲历及所见闻摭记如上,供乡亲参阅志异。

知识出处

江北之骄(二)

《江北之骄(二)》

出版者:学苑出版社

本书收录54名专家学者的墨宝。这些文章体裁不一,内容各异,生动地再现了当代江北籍专家的理论风格和精神风貌。尽管他们的人生道路、专业领域不尽相同,但字里行间犹如碧空繁星熠熠闪烁,巍巍身影中散发出荡荡英气,那就是:敢闯敢立的开拓意识,求真务实的打拼精神,爱国爱乡的殷切情怀,正是有了这些精神,在事业上拼出一片新天地,为故乡赢得一片赞誉声。

阅读

相关人物

姚胥恒
责任者
姚胥恒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