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兄冯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410
颗粒名称: 表兄冯彬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828-830
摘要: 本文徐清夷表兄冯彬是2013年4月在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华雅花园由徐清夷口述。
关键词: 慈城镇 表兄 冯彬

内容

表兄冯彬,我一直叫他“容舒哥”。他是我大姑妈的儿子,正好比我大十岁。他离家投身革命时,我还只有6岁,那时对他的印象不深,只是偶尔听大人说他去乡下了。这前后,我随祖母住在上海的古拔新村二姑妈家,很少去大姑妈家,然而记忆中有这样一幕:二姑父病危期间,我暂到拉都坊的大姑妈家,一天看到彬兄骑着自行车拎了只藤箱回家,好像是刚从殡仪馆回来,我才知道二姑父去世了。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知他是到苏北革命老区参加了新四军。从此,彬兄成为少年的我崇敬的偶像,我心目中伟大的英雄。但上海解放许久,仍一直没有彬兄的音讯,大家都忧心忡忡。大姑妈更是心焦如焚,那时我住在大姑妈家,不止一次听她说:“外面的解放军个个像容舒,真希望能在马路上意外地遇到他。”
  有一天,我在三姑妈家,听到三姑妈与大姑妈通电话,高兴地重复着“听说容舒有消息了……”,大家自然欣喜万分。
  得知彬兄要回家探亲了,我们都望眼欲穿。那天我则兴奋得不时到后门外张望,彬兄是怎么走进家门的,我没记忆了,只记得他到家以后,大姑父(都良)和大姑妈觉得他身穿军装太显眼,让他换上特地买来的新夹克,并再三叮嘱他不要把手枪带在身上,于是彬兄把手枪藏到楼上的大橱里。而当时的我多么希望彬兄能神气地穿着军装佩着枪,又多么想倾听他讲述他的战斗故事啊,可他一直没有答应,仅满足了为我签名的请求。在我自制的小纪念册上签了“冯彬”、“冯容舒”、“冯昭遂”三个名字,我十分开心,还向他人展示我的那本小本子。
  一次,彬兄到广州出差,路过上海回家,他背了一个网兜兜,里面有好几个菠萝。又有一次彬兄回部队时,大姑妈让他带去一床新花棉被,他来信中说:“这床大被子几乎可盖一个班的人。”从彬兄来信的“湖北子弟兵社”信封,我知道他的部队在湖北襄樊。过了几年,大姑妈全家迁居北京,我也进了学校寄宿,是从与微之(彬兄的亲妹妹)姐的信中了解到彬兄的情况,如他调到北京解放军报社,是解放军大尉……直到我参加工作后到北京探亲时才再见到彬兄,那时他已调到新华社工作。
  与彬兄有较多的接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那时大姑父、大姑妈从老家慈城回北京住在他家,而我每次出差或探亲去北京,都去那儿。一次还带了孩子同去,而且一住就是十天,本来他家的住房就很挤,因我们的暂住,彬兄让小儿睡到被柜上,而他的女儿正复习迎接高考,然而彬兄和他的一家总是热情地接待我们,毫无嫌弃之意。现在回想当时的热闹,甚至闹哄哄,实感内疚,让我至今耿耿于怀,当然更使我倍感温暖,这表亲有多亲哟。
  在我们表亲的大家庭中,要算彬兄资格最老,而他从不倚老卖老,没有半点干部“派头”。我在他家,总看到他天蒙蒙亮就骑自行车去上班,严寒酷暑都是如此。听说他每天到办公室后立即打开水、拖地板,接着就开始工作,始终如一。家务虽由夫人琴嫂包干,但接待客人泡茶倒水等琐事常由他亲自动手,即使对晚辈也以礼相待。在他家时,他总与我并坐在沙发上促膝交谈,他知识渊博,加上工作性质,所见所闻显然是我望尘莫及的。而他从不夸夸其谈,总以谦恭、平等的口吻与我交流。每当谈及一些社会上违背民意的事情,他又是叹息不已,甚至会情绪激动地破口大骂,而对底层老百姓的困苦,则是深表同情。一次,家里装修房子,因为没有缓冲的场地,民工按工程需要不得不搬移家具,彬兄看到觉得过意不去,结算工资时额外加了100元津贴给每个民工,这在薪水才数百元的年代可是不菲的钱,令民工们很激动。
  大姑父等长辈去世后,彬兄更是承上启下,用诚挚的情感将诸多表兄妹凝聚在一起,成为大家庭新的“核心人物”,他家似乎成了我们分散在海内外的表兄妹们的“驿站”,让大家感到无比亲切。1987年,我哥尹秋首次从台湾回大陆探亲,专程到北京拜望阔别近40年的姑妈们。那时两位姑妈年事已高,大姑妈已卧床不起。彬兄为迎接尹秋,让大家有个舒适的环境团聚,精心安排聚餐,还叫上北京附近的亲戚,使尹秋在有限的逗留时间内能与在京、在石家庄的长辈、同辈姨表亲戚欢聚叙旧。
  这些年,我几次到北京办理赴加拿大探亲的签证,常住到他家,气喘吁吁的彬兄还亲自筹办诸多表亲们的团聚活动。2004年9月,我再去北京,彬兄又宴请我们到淮阳饭店进餐,而那时,患病的彬兄已被气喘折腾得寝食不宁,而且外出已离不开轮椅代步,但他让亲人推着轮椅前往……想不到,这竟成我与当年给我签名的彬兄的最后一次欢聚,两年后这位可敬的兄弟永远离开了我们。

知识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是以慈城冯氏众子姓及家族文化为对象,以慈城及海内外的家族文化为参照说明,以历史文献及口述史为依据,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对慈城冯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认为慈城冯氏以寻根、联宗等形式营造家族的精神家园,以凝聚众子姓之心是千年望族的内核,启蒙教化是慈城冯氏得以绵延千年不绝的家族秘诀。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清夷
责任者
冯彬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