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门冯家屋印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392
颗粒名称: 中央大门冯家屋印象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779-780
摘要: 本文中央大门冯家屋印象是2011年6月在宁波紫鹃新村由翁汶英口述。
关键词: 慈城镇 冯氏 印象

内容

我出生在宁波中山公园附近,5岁时搬到慈城后新屋中央大门冯家。冯家莪生是我姨父,当时他们到上海去了,空着的书房就借给我家住了,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在那儿一住就住了10年。
  印象中的冯家正屋坐北朝南,偏房东、西相面对,而且是东西对称,东边是冯度家,姨父家在西边。头门进来走过一段石板路是二门。头门有屋檐。户档,头门与二门不是笔直相对,而是转个弯。二门的屋檐比头门宽些,有石鼓与户档,门柱上贴有“大树将军后,凌云学士家”的对联。二门边上有间小屋,冯家人称砻谷间,放有风箱、脱稻谷壳等工具,据说这间是专门用于碾谷的,但很少使用。
  进了二门,再转弯是第三道门,进门便是沙泥道地。沙泥道地其实是小花园,不过人家的花园是泥土,冯家在泥土上铺了一层沙土,沙土上是一层草皮,中间是一条石板小路,紧挨小路的是两行麦冬草,道地中央一边栽种了一株石榴树,一边栽种了一株枇杷树。石榴树树枝弯弯,我的手可攀到树枝,当年小妹两三岁时,还在树上拍了张照片。相对石榴树,枇杷树长得高,枝丫差不多仲出围墙,每年枇杷树开花结果,可蜡黄的枇杷没人摘吃,成了鸟儿的美食。
  沙泥道地西边的书房是我的家,这书房是冯家子弟幼时的读书处。我家搬去时,三间书房里几乎没有家具,也没有书册,只有一张很大很大的长条桌,比现在常见的写字台还要大些,是否是画桌,我不知道。
  书房门口有两个花坛,各植了一株牡丹花。牡丹花有一米多高,我猜冯家其他地方没有种植牡丹花。因为每年春天牡丹花开时,常有人来看花,有的还要采一朵花去。花坛后面又是下半面是实木、上半面是花格子的木门,三间书房既可独立进出,又有内门和正屋相通。
  沙泥道地的石板小路直通冯家正屋的大门。这道门比头门、二门做得简单,正屋三间两弄,坐北朝南,住着姨父的哥哥一家。有扇侧门通向书房,正屋与书房的格局正好一横一竖,两者均是独立的院子。
  姨父的大侄子伯准是在中央大门结的婚。结婚是喜事,每逢这种时候,冯家请来裁缝师傅,为家中老小做新衣。我记得母亲顺便请师傅为我们做了一身新衣裳。宁波有“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的谚语,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平时很少有这样做新衣服的。
  伯准哥结婚穿的是长袍、马褂,新娘穿的是新式礼服,头披洁白的婚纱,一直披到双肩。
  中央大门冯家屋有砖雕,图案为传统花样。有人说后新屋有彩画《红楼梦》的图案,我没此印象。

知识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是以慈城冯氏众子姓及家族文化为对象,以慈城及海内外的家族文化为参照说明,以历史文献及口述史为依据,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对慈城冯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认为慈城冯氏以寻根、联宗等形式营造家族的精神家园,以凝聚众子姓之心是千年望族的内核,启蒙教化是慈城冯氏得以绵延千年不绝的家族秘诀。

阅读

相关人物

翁汶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