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与上海银楼的一些往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357
颗粒名称: 我家与上海银楼的一些往事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595-597
摘要: 本文冯立家与上海银楼的一些往事是2014年4月在上海徐家汇路制造局路由冯立、冯志仁口述关于政坛方面。
关键词: 慈城镇 上海银楼 往事

内容

我生在慈城叫五马桥头的地方,出门就要过座小桥(称围家环河)。我家在桥的西南面。
  我们是四兄弟三姐妹[3],我排老三,上有一阿哥,一阿姐。七八岁时离开老家慈城到上海读小学,父亲崇江在上海工作。
  听父亲讲,他十四五岁到老凤祥银楼学生意,后进杨庆和银楼[4]工作。杨庆和银楼的老板是慈城人,叫冯清庵。冯清庵与我家是远房亲戚关系,具体啥关系我说不清楚,其辈分比父亲小一辈,对父亲蛮看重。父亲进后没几年就做银楼工场把桌(领班)。后来,父亲自己开宝震银楼,虽说同样是银楼,其实是门面做买卖内部做加工的小作坊,主要为杨庆和银楼加工产品,店设在提篮桥下海庙附近。父亲还托冯清庵让阿哥圣洙(1921—1942)学生意,阿哥在五马路广东路的源康银楼店学生意。
  当时的父亲打算让阿哥学到本事后,一外一内合伙开店。可是阿哥做了一件事,打乱了父亲的一切计划。那是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阿哥发现银楼老板有卖银子给日本人的行为,就向有关部门揭发了违法行为。后来怎么处理银楼老板,我不知道。只知源康银楼要辞退大哥,介绍人觉得很没面子,父亲也是屈从于各种舆论,以身体欠安为由让阿哥回了家。按理阿哥做得对,是正义行为,也许如此,阿哥很想不通,但他不敢吭声。因为父亲对我们兄弟姐妹十分严厉,我们都很惧怕他。有次他看到我写的字,就训斥道:写字怎么像描花!写字要像做人一样,一笔一画要写得规规矩矩。我被这样一训斥,以后写字再也不敢乱涂一气。正是父亲教我们做人要规规矩矩,阿哥觉得很委屈,每天沉默无语……不久后的一天,阿哥离家出走,那年阿哥才18岁。
  阿哥不见了,父亲、母亲很着急。当时的父亲好像很自责,觉得自己管教儿女太严了,对我们稍有放松……一天又一天,直到第二年秋天,总算有了阿哥的音讯。原来阿哥参加了新四军,大概因为他有文化,又积极能干,晋升为连级指导员。1941年初,发生了皖南事变,阿哥被俘,当时家里收到阿哥的来信,是他的一张小漫画,画一个人坐在小矮凳上,写了12号。可没多少日子,又没有了阿哥的消息,我们家人很想念他,父母亲更加想念他们的长子,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在《申报》登了寻人启事(1947—1948),有个叫季音的记者看到此广告,在《新华日报》发表了《答复寻人启事——记冯立平英雄事迹》一文。当时,家人并没有看到这篇文章,因为《新华日报》在南京,而我们在上海,不知谁给我家寄了这张报
  纸,我们才知改名为冯立平的阿哥惨死在上饶集中营。[1]
  1949年后,我家成为烈属,父亲是上海闸北区人大代表,区法院人民陪审员。阿哥生前对我们弟妹都很好,他离家时,我才十几岁,当年,他在银楼学生意,平时不回家,而逢年过节回家时,总给我们带来小零食、小玩具。为纪念阿哥,阿姐与我的名字分别改为冯平、冯立。
  其实阿哥的正义行动是受姐夫王祺庆的影响。姐夫是1937年参加中共上海地下党的老革命,后因身体原因一直住在我家,在难民收容所工作。受姐夫的影响,大弟圣葆(1934一)在上海育才中学读书时就加入中共上海地下党,1949年后,进入人民大学外交系学习,由于自己的身份,再说是烈士弟弟,入学后当上班长。孰料,大弟发表了“革命干部可以经济上适当享受,不可享受政治高官职位”等言论而被打成学生右派。幸亏,他自己参加地下工作,可能有烈属招牌,仅凭自己的才能,圣葆大学毕业时留在北京《世界知识》杂志社工作。改革开放后,他有幸参加中共中央组织的全国改革开放座谈会,聘为改革办顾问,后来去美国,现定居美国加州。
  再说我在澄衷中学读书后,仍由冯清庵介绍到上海老凤祥银楼当学徒,父亲对我们儿女的要求是学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这也是家里的传统。后由于时局对黄金的控制,银楼解散。失业的我到树群夜校[1]继续学业,1946年我在夜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在中共沪南区委工作,上海工商业公私合营后,奉调去上海市纺织局工作,一直到离休。
  我家祖辈有五六个兄弟,我家好像是二房。祖父我没看见过,也不知叫什么,父亲是三兄弟,大伯我没看见过,二伯叫守一,读过书,有学问,但做事好高骛远,似乎行行不落档,又没结婚成家,曾在老家以念经为生。父亲看二伯这样蛮辛苦,便接他来上海,与我们一起生活,年老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又服侍他十多年,直至1949年前后终老。父母亲养二伯的一切,我们儿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影响着我的人生。
  父亲对兄长如此,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更怀涌泉相报之心。上面说的冯清庵,其辈分虽小,但逢年过节,父亲总率我们去南市蓬莱路的冯清庵家拜岁贺年,几乎是年年去的。冯清庵曾是上海银楼同业公会主席,时为社会名士,看到我们一家也十分热情,总叫父亲为奥松,是慈城人的叫法吧。冯清庵与我们是同辈,而年纪比我们大得多,他说话很幽默。我印象中,还有一冯家人在宁波路开绸缎庄,父亲也很尊重他,听长辈说过,冯清庵与慈城沐家是亲家,与秦家也是亲戚,具体是啥关系,当时我也没追问。

附注

[3]四兄妹三姐妹,参见表6.2.9 [4]杨庆和银楼(发记):位于河南路154号,开设五十余载(上海档案馆,档案号0131-4-3014,1946年) [1]我和冯立平两人合抬一大筐厨房用品,分量着实不轻。冯立平是个被俘新四军干部,他看我年纪轻,就把担子的重量往他一边移,几天下来,他的双肩红肿,我少吃了不少苦头(这位好同志后来在集中营被杀害)(季音:《从上饶集中营越狱: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的死里逃生经历》,人民网2012年2月13日) [1]树群夜校,即树群义务夜中学,原址为威海路590弄张园大客堂(《新闻晚报》,2010年7月1日)

知识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是以慈城冯氏众子姓及家族文化为对象,以慈城及海内外的家族文化为参照说明,以历史文献及口述史为依据,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对慈城冯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认为慈城冯氏以寻根、联宗等形式营造家族的精神家园,以凝聚众子姓之心是千年望族的内核,启蒙教化是慈城冯氏得以绵延千年不绝的家族秘诀。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立
责任者
冯志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