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树门头与九华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347
颗粒名称: 槐花树门头与九华堂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547-549
摘要: 本文槐花树门头与九华堂是2013年4月在宁波市白衣巷53号由冯尚荣口述关于守业与创业。
关键词: 慈城镇 槐花树 九华堂

内容

我慈城的家在太阳殿路43号(原址大门是太阳殿路33号),旧称槐花树门头。打我记事起,门口有三株槐花树,槐花树门头冯[1肯定由此得名。我家南面是太阳殿路,20世纪60年代有大门,前四扇大门,后两扇大门,前后大门相隔2米,平时大门不开,也就是家里遇红白喜事才开大门。进大门近10米正前方,有一株向东横卧的槐花树,横卧的长度与大门一样宽,直径约50厘米,枝干却直立向上,树枝茂盛,而卧地的那些树干有点空心,可看出那岁月的苍老。在这株老槐树根部南面,还有株小槐花树,那株树干细得多了,像是老槐树的子孙,不过这一横一直,一老一小,现在回想起来蛮有意思,印象很深。大门的东面是一扇小门,这才是我们70年代前进出的通道。离小门东首约5米处(即现在从太阳殿路通往我家的弄道)又有一株大槐花树,其直径比横卧的那株还要粗十多厘米,好像被劈去一半。70年代初,三树同时被毁。
  大槐花树的东首是三间屋基地,屋基地墙后是约3米见方的小天井,然后是三间朝南的房子,加一间向东的偏屋,那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小时候的家。屋后有条弄堂,这弄堂现在还在,进去约4米的北面是四房的大门。大约往北一间多点屋面,
  有三间平屋。这屋西边外面是两道大门。两道大门是石墙门,所谓石墙门,就是用4块大石头做的门框,我小时候是有大门的。与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是一堵地基,约15米长,基石是一米宽、三四米长的条石,家人弄不明白,朝北是平面光滑的,而朝南那面却是毛坯,地基上面便是瓦砾,这一大块空地我们用来种蔬菜。应该说,地基还在,地基的西北角有一口井,旁边还有洗衣用的近2米长的石槽。三株槐树被毁时间,约在70年代初,在地基上面砌建了平屋。过两道大门近12米是现在我家的外大门,往西七八米处又有一个墙门,穿过这个墙门,有五米宽的道地,前进为二楼五间,屋跨度有10米多,中间是个大堂前,我家阿太、阿爷的灵堂就设在那儿。堂前前后各6扇门,堂前右手前后各两扇门开着通往后进,也可通向我家后门的通道,后进是三间两层楼,这些房子现在都还在。
  我小时居住的那些房子,祖父辈于1962年卖掉,搬到现在的墙门,是太公(婆)分给阿爷的房子。这之前,太公给阿爷辈三兄弟分家,按“兴”、“立”、“成”三房而立分书。当时太太婆(高祖母)还健在,从分书上能看出老一辈考虑得很周到,分书写得很详细,以避免以后产生矛盾。现存我家的大藤篮上书“松立”字样,而一些小器皿上书写的是“立”字,应该是分家前后的财产。
  阿爷辈是三兄弟(参见6.2.4),我家是二房。早年,阿爷与他人合股在宁波创办了九华堂药店。因经营不理想,他人逐年退出,阿爷把家产都投入了九华堂,经多年努力,才把借债还清。药店就在后马路(现为人民路),车站路旁边。印象中,隔壁有同大酱油店、肉店等。我外公在那儿开森泰祥,是租来的两层楼房,有两间门面,做切面、烤麸生意,南首隔壁是阿爷的九华堂,也是两层楼房两间门面,楼上住人并做仓库,有阳台可以晒药。印象中店堂后面有个竹笆园和一棵粗约20厘米的梧桐树。九华堂公私合营后,阿爷在存济堂工作,存济堂在中马路,临街一面是两扇黑大门。阿爷一直工作到退休,当年阿爷的退休工资有四十多元。解放前,阿爸曾在阿爷店拜凌松堂为师,后因生意一般,阿爸经亲戚朋友介绍到上海药店打工,公私合营后进了雷允堂药店工作,因业务熟悉,退休后一直留用。1996年才正式退休回家。
  另据我所知,我家从曾祖父开始搞药业,分书中提到,祖上在上海一药店有股份,但到父辈以后再也没人从事这一行。

附注

[1]据冯彦珽的《槐鹊记异》载:门前槐树百数十年物也,相传为翔宇公所手植,大二三十围,高四五六丈(《孝溪旧闻一卷书同文草一卷》,天一阁藏本)

知识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是以慈城冯氏众子姓及家族文化为对象,以慈城及海内外的家族文化为参照说明,以历史文献及口述史为依据,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对慈城冯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认为慈城冯氏以寻根、联宗等形式营造家族的精神家园,以凝聚众子姓之心是千年望族的内核,启蒙教化是慈城冯氏得以绵延千年不绝的家族秘诀。

阅读

相关人物

冯尚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