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新屋冯九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322
颗粒名称: 前新屋冯九记
分类号: K82
页数: 4
页码: 423-426
摘要: 本文前新屋冯九记是2012年11月在宁波江北区三忠巷27号由冯宜平口述关于离别与回归。
关键词: 慈城镇 冯九记 前新屋

内容

慈城冯氏有前新屋、后新屋,还有冯骥才家的花园冯家。前新屋与后新屋靠得近一些,而花园冯家老早就分出去了。
  阿爸和仙,族名叫保咸,是先字辈,生于1920年,属猴。我是宜字辈,是和仙的大儿子。
  我家是慈城冯氏前新屋江房九记,族称冯九记,当年家里的小椅子背上写有“冯九记”三字。阿爷冯尔梅,其字或是号有个“九”字,冯九记是否与此有关?“尔梅”的“尔”好像是“你”字少“亻”,而坟碑上是二”,这是偷懒的写法,其墓现在慈城白龙山老墓区。[1]阿娘叫周兰芬,族人称其九太婆,她是慈溪周家人。九太婆的“九”不是阿娘的姓,而是第九房太婆的意思。[2]阿爷原葬在枫湾,那儿还有坟庄,坟庄藏有书籍,20世纪50年代初,阿爸从坟庄运来书籍卖掉。我有印象,大约1964年枫湾迁坟,阿娘拆厝子将坟迁到白龙山,当时阿娘还以“冯九记”之名做了穴寿域,位于阿爷墓的右边。
  阿爸有四兄弟七姐妹,是阿爷小儿子。阿爸4岁时,阿爷分家产,听说是阿爷的冯存仁堂股子分六股(阿爷是冯存仁堂小股东,大股东是冯×××,名字有四个字的女人,这人好像在上海),四个儿子每人一股,阿娘分两股。当时阿娘大肚子,第二年立春后生下小阿姑元春,阿娘已经有大女儿笑春。小阿姑生下没几年,阿爷去世时,阿爸才9岁,实足可能七八岁。尽管如此,阿娘还是培养儿女读了大学,阿爸从效实中学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后不知为什么去了香港,回来在上海瑞中棉织厂做会计;大阿姑读大学时十分激进,后去了重庆,为国民党军统干事;小阿姑读的是上海女中,不幸的是抗日战争爆发,中断了学业。
  我生在上海,从小就跟阿娘,小阿姑也与我们在上海。阿弟出生后(1942年),父母要将我过继给一位叫则先的伯伯,当时则先没儿子,家住在南京西路,而则先又不是阿娘生的儿子。阿娘不同意把我过继给他,便与父母闹矛盾,带我回到慈城,住在前新屋的大房子,后门口好像还有口水池。
  1946年,慈城的城隍庙弹药库着火。同年,在上海工作的父亲因视网膜脱落,动手术感染细菌,眼睛失明,全家于1948年迁居宁波,三弟正宜(还有一弟早夭)就是在宁波出生的。母亲是镇海方家人,方家比冯家有钱,培养儿女不是上大学,就是留学,母亲是方家的小囡,宁波女子中学毕业。父亲眼睛失明后,一大家子的生活除靠外婆家接济外,还以中山路水仓巷口(现址南大路西面,蔡家巷对面)开元益百杂店,卖毛巾、香皂、牙膏等百货为生。
  城隍庙这场大火,整个前新屋的房子烧掉了一大半,只剩冯庆三、冯宝云这一房。[1江房冯九记的房子被火烧后只能租房子住,先后住在五块桥板、竺巷东路42号、花园弄1号,这些房子都是我家亲戚的。五块桥板是五嬷嬷家,阿娘称其五大块头,五嬷嬷没有儿子,冯庆三阿哥,好像叫庆宝(宜良)过继给五嬷嬷,他曾在余姚丈亭一学校当老师,现可能也去了上海;竺巷东路42号是四嬷家,夫家姓姚,还有花园弄1号(现址5号),是另外分配的房子。
  解放前夕,我家住芝兰巷15号,我上小学时就住在宁波,大姑来我家。我小时候,大阿姑、小阿姑都抱过我。这次大阿姑来,她戴一副眼镜,我不认得她。大阿姑在我家住了两三天后,又失踪了。后听说国民党要抓她。对于大姑,家人族人都觉得很奇怪,日本人要抓她,我们以为她是抗日的;国民党要抓她,我们以为她可能是共产党。后被共产党抓捕,那国民党抓她原是烟幕弹?现在想想,像放电影一样。那是1952年,阿娘从慈城到我家,说大阿姑被共产党抓捕关押在宁波法院巷,当时称小校场(现址宁波海曙中心小学东面),我陪阿娘到小校场探监。原来大阿姑的身份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后遣送到外地,判的是无期徒刑。听阿妹银燕讲,三年自然灾害时,大阿姑关押在宁波劳改大队(在宁波八中旁),当时的母亲在开明街百货商店当营业员,托人买了双布底布鞋,大人怕受到牵连,便由她送去,阿妹当时读初中,没与大阿姑见面,只告诉人名请管理人员转交。老实讲,国民党军统特务,人人怕牵累,我是避得很远,最好不晓得,怕嫌疑就一推六二五干净。积极上进的小阿姑因此长期受到歧视,“文革”中又被批斗。
  1956年,宁波冯存仁堂公私合营,按现在币制约20万元,每股每季度可拿10多元,当时二级工工资只有35元,阿娘有两股,阿爸有一股,一季度拿一次,自1958年开始到1965年为止。上海冯存仁堂关闭,阿娘分来很多药材。“文革”时,阿娘被抄去了40多斤的驴皮膏,上海冯存仁堂关闭是在抗日战争时,到“文革”时已过去二十多年,还有这么多驴皮膏,“文革”后这些驴皮膏折价退给钱。冯家真是大户人家,若1946年这把火不烧,真不知冯家会怎么样。
  (20世纪)70年代初,阿娘身体勿太好,我已参加工作住在厂里,休息日到慈城看望阿娘。阿娘年纪大了,她最牵挂的儿女,是没念大学的小阿姑,觉得她最吃亏。想念大阿姑时,她就悄悄地说,阿大姑到过台湾,找的对象是国民党将军,她是潜伏在衢州当教师时被捕的。阿爸的11个兄弟姐妹,阿娘亲生的有一子二女。
  1978年,大阿姑释放回到慈城,先住在花园弄,而阿娘已在1976年过世。那时,我老婆也住在那儿。一年后,大阿姑被送到洪塘保国寺边的宁波福利院,2006年过世。听说大阿姑在福利院还写过一部自传,记录了被追捕的一生,不知真情。生前,她曾对探望的人说,她的一生都在逃。
  前新屋冯家有些人抽鸦片,也有抽得败落的房支。阿爷就抽鸦片,三伯伯(冯庆三的阿爸)在我家住过,也抽鸦片,幸亏阿爸只抽香烟。阿爸生我们六兄弟一妹妹,除三弟早夭、五弟1971年因公而亡外,大弟宜治、二弟宜正、小弟宜璋和妹妹银燕都还在。现在,我儿子冯磊也结婚生了儿子,我当爷爷了,算算时间,都已过了60多年。

附注

[1]据此口述,笔者在冯春源的《慈溪冯氏族谱》(抄本)查到冯尔梅一名,又在慈城白龙山老墓区找到冯二梅的坟墓,综合多人口述与《启承祠贞房季房前新屋四房系世表》,汇编成《前新屋江房记先(保)字辈及子孙姓名表》 [2]据口述者表妹洪放口述,其外婆以夫家的“冯九记”行名 [1]据考是贞房季房淮房,与口述者是堂房兄弟,即冯全琪次子继出的一脉

知识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是以慈城冯氏众子姓及家族文化为对象,以慈城及海内外的家族文化为参照说明,以历史文献及口述史为依据,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对慈城冯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认为慈城冯氏以寻根、联宗等形式营造家族的精神家园,以凝聚众子姓之心是千年望族的内核,启蒙教化是慈城冯氏得以绵延千年不绝的家族秘诀。

阅读

相关人物

冯宜平
责任者
冯九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