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故乡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314
颗粒名称: 冯骥才故乡行
分类号: K82
页数: 6
页码: 397-402
摘要: 本文冯骥才故乡行是2014年2月在宁波市东方威尼斯院由李建树口述关于守业与创业的故事。
关键词: 慈城镇 冯骥才 故乡行

内容

那是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往事。
  1992年春天,《文学港》顾问、著名作家、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先生一行来宁波。
  冯骥才来宁波,既不是下生活,也非做讲座,而是应宁波市经济促进会、宁波市文联等邀请来家乡举办“敬乡画展”。当年,我任《文学港》主编、宁波作家协会主席,全程陪同冯骥才在宁波的一些活动。
  冯骥才以文学出名,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家之一,曾引领我国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潮流。冯骥才的中国画也照样博得同行的好评,因而在他未到宁波之前,《宁波日报》资深记者贺圣思撰《未谋其面,先说其人》一文,此文一见报端,宁波像刮起一股“冯骥才旋风”。第二天,《宁波日报》又用大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冯骥才的《老夫老妻》等10幅作品,当天,火车将冯骥才、其母亲、其妻等亲属及随员等一行送抵宁波,下榻金龙饭店(现在的富邦大酒店)。
  大约4月18日,“冯骥才敬乡画展”组委会假座金龙饭店举行新闻发布会,时任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贺挺、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凌国莲等领导,宁波市15家新闻单位及《浙江日报》、《文汇报》、《今晚报》等媒体记者参加。有意思的是不少企业界人士,下榻金龙饭店的旅客闻讯纷纷挤进会场,以一睹冯骥才的风采。其中有从上海赶到宁波的张先生[1],是冯骥才的粉丝,上任厂长就职演说是朗诵冯骥才的散文名篇《珍珠鸟》。会上,冯骥才说,在宁波举办敬乡画展是一次纯感情行为,他父亲5岁随祖父离开宁波慈城去天津,自己虽然出生在天津,但始终觉得自己的根在宁波,在慈城。之前,冯骥才曾来过宁波,逗留四小时只照了一张相就离开了。几年后,冯父去世,寻找祖辈的踪影以及祖根,一直成为冯骥才的乡愁情结。正是如此,冯骥才一直认宁波为家乡,在“敬乡画展”开幕式之前,他在江北区领导的陪同下到慈城寻根访亲。
  少先队鼓号齐鸣,乡亲们夹道欢迎,冯骥才表情有些凝重,因个高,他像叩拜祖先似的低头走进冯家老宅——民主路161号院。冯骥才的堂嫂周杏云恭恭敬敬地向冯母戈长富作了个揖,说:“我是应当叫你叔婆的啊。”宁波民间称长辈,大多自降孩子辈称,以示尊重,这位慈城堂嫂就是遵循这一风俗来称呼冯母的。专程从香港赶到宁波一起寻根的冯骥才二姐冯惠说:小时听大人说,我有三个姑姑,其中有个叫大毛,有个叫小毛……周杏云异口同声说出“小毛”之名,老宅瞬时荡漾“一点勿错”的笑语声。
  冯骥才一行穿过窄窄的小弄,走向后花园。花园右侧有口井,冯骥才顺手拿起水桶,打了一下井水。这时,其夫人顾同昭庄重地取出两只崭新的玻璃瓶递给儿子冯宽。冯骥才进入田园,蹲下,和儿子往瓶里装了一些泥土,对我说了句:人间再没有比家乡的土更厚重的东西了。
  冯骥才到慈城寻根访亲,向堂哥冯涵才赠《墨竹图》立轴一幅和作品集,其中《墨竹图》题款是一首诗[1]。画面意境、题款诗意均来自他祖父对家乡慈城的描述,因而冯骥才还说了“爷爷小时候在这里玩”……寻根访亲,冯骥才还向慈城镇人民政府、江北区政府各赠送作品一幅,其中赠给慈城镇的是一幅《土厚根深,人远情长》中堂和山水画《苏州梦》[2],赠给江北区的是国画《千仞壁》。
  画展设在药行街的宁波展览馆,时任宁波市副市长陈守义、宁波市政协副主席毛翼虎、驻甬部队首长等出席开幕式并剪彩,宁波市各界人士挤满了三楼展厅,时评冯骥才的画别具一格,艺术造诣深,画面有文学思维等等。开幕式举行的下午,还在柳汀街文艺会堂举行了“冯骥才与家乡文艺界人士座谈会”当时的宁波市文联主席、画家陈继武,党组书记、副主席朱耀中和近80位作家、书画家济济一堂开展座谈与家乡同行在一起,冯骥才显得分外高兴,说:“我最喜欢的是坐下来,与大家聊大天,侃一侃宁波是个开放的城市,近些年情形不知怎么样,在天津,我们经常举办这类座谈会。”接着,他还谈到对艺术的自见:艺术是喜新厌旧的。凡有激烈批评的领域,都有发展。反之,散文、中国画、京剧等,因为没有批评,就显得沉闷。艺术家是因为有区别才存在的啊。座谈会结束后,宁波作家协会和《文学港》编辑部联合在古色古香的城隍庙酒楼设晚宴款待冯骥才及部分随行人员。冯骥才还挥毫泼墨题词“向《文学港》的读者们问好”。
  历时一星期,接纳5000多人次的“冯骥才敬乡画展”闭幕之前,冯骥才宣布义卖五幅作品[1],其中《老夫老妻》被同乡、台湾实业家应昌期先生买走,义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于资助家乡文化事业。我的印象中,义卖款项用于月湖景区超然阁的修葺,当时有关部门拟将超然阁设为宁波画院院址[1]。
  冯骥才故乡行,还考察了保国寺、天一阁等宁波文化古迹。在天一阁,冯骥才欣赏馆藏珍品,当虚谷、黄慎(扬州八怪之一)、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坛宗师的作品一幅幅从紫红丝绒套中取出展开时,冯骥才激动不已。之后,冯骥才撰《天一阁观画记》:“天一阁所藏书画,上及元明,下抵近世,历时数百载,代代宗师,多有真迹,且不乏精品力作。”[2]
  在画册《温情的迷茫》等首发式上,冯骥才还两次与宁波读者见面交流,签售纪实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阴阳八卦》、《炮灯双灯》等作品。

附注

[1]张先生:张逸民,南通柴油机厂厂长,见李建树《越说越近》,宁波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104页 [1]题款诗:浓浓淡淡意,深深浅浅情,远远近近事,尽在此幅中。庚午秋忙里闲时作是图。见李建树《越说越近》,宁波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105页 [2]山水画《苏州梦》,见《宁波侨乡报》1992年5月1日 [1]五幅作品,其中三幅是《又过万重山》、《冰河倒挂》、《老夫老妻》,见李建树《越说越近》,宁波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107页 [1]一说是支持宁波重要历史文化古迹“贺秘监祠”修复,见陈强峰《土厚根深人远情长——忆冯骥才慈城寻根》,《慈城冯氏研究》2006卷,第42页 [2]《天一阁观画记》,《宁波日报》,1997年1月1日,第7版

知识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是以慈城冯氏众子姓及家族文化为对象,以慈城及海内外的家族文化为参照说明,以历史文献及口述史为依据,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对慈城冯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认为慈城冯氏以寻根、联宗等形式营造家族的精神家园,以凝聚众子姓之心是千年望族的内核,启蒙教化是慈城冯氏得以绵延千年不绝的家族秘诀。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建树
责任者
冯骥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