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近代宁波市政建设的起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潮涌城北》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256
颗粒名称:
二、近代宁波市政建设的起步
分类号:
TU998
页数:
6
页码:
80-85
摘要:
本文记述的宁波市政就是城市建设及公共设施的管理事业,包括公共卫生体系与市政设施在内的公共事业情况。
关键词:
宁波
市政
建设
内容
所谓市政就是城市建设及公共设施的管理事业,它是衡量一个城市近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历史上,宁波商业发达,为全国富庶地区之一,近代伊始又被辟为通商口岸,得以领风气之先。但在市政建设方面却长期滞后于上海、广州、厦门等其他通商口岸城市,这不能不影响宁波城市近代化的进程,影响到港口功能的发挥。
19世纪80年代,近代宁波市政建设首先起步于江北岸。尽管期间江北外滩一带人口有所积聚,市面趋于繁华,但市政建设乏善可陈。特别是岸线附近的江堤和道路建设,一直没有进行。据浙海关报告,当时江边道路仍然由一些在不同商行前的断断续续的路组成。“从一条路进入另一条,只有通过向北的小巷到后街,再来到江边,绕道而行,十分不便。”⑱鉴于此,1884年,浙海关税务司葛显礼制订了一个计划,即“通过整个港湾,从浮桥到外国公墓沿河岸建造一条江边道路”。并得到宁绍道台与中外商人的支持。⑲但由于此项“计划没有得到外国更高一级官方的认可”而夭折。
1887年,新的筑路计划终于在新任税务司康发达的倡导下付诸实施,即“通过补筑江边道路来使原来分开的许多私人的道路连成一片。各产业的业主因此有条件地放弃了一部分地产。工程在道路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其费用也由道台和中外商人捐助的基金会支出”。1888年4月,一条连贯的江边道路建成了。浙海关报告称,“这条道路看起来很简朴,路面各异,从海关延伸到英国教堂,全长约半英里,但它的价值显而易见,一直受到中外居民的高度称许”。此后有关市政工程建设继续在江北岸进行。“每年由于基金的增长,道路也得到改进,另外路灯也建起来了,挖了许多排水沟,修筑了道路堤岸等。每年初开一次捐助会,会上秘书出示收支平衡表、工作汇报以及来年计划。”⑳
19世纪80年代时,外滩一带已开始在道路上设置路灯。如上所述,当时设置了公共市政委员会(道路委员会),“基金由外国和本国的居民自发捐助,足以用来街道照明、铺路及保持整洁、购买消毒剂”㉑。雇佣的工人中有2名街灯管理员。“平均每月有21个夜晚亮着路灯,白天灯熄灭后送至巡捕房清理。”㉒1917年时,外人居留地安装了使用电力的路灯。
1898年,在市政委员会基础上成立的江北工程局对江北外滩一地的市政建设是一个有力的推动。由于成功地征收货物码头税,即对到岸或离岸的货物按每包3文铜钱的税率收取,使市政建设有了经费保增加,马路加宽加长了,同时也进行了清洁工作。”㉓工程局成立后即着手在江北岸修筑长达数百米的码头并对沿江堤岸进行整修。为此当年12月5日,工程局在《德甬商报》上刊登工程招标文告:“为出示招人包造码头事,照得本局拟造码头一段,计自新江桥至济安轮船局上,招商局至太古止中间一段码头,必须工坚料固,按期竣工。如有人包造此段工程者,自出之示,限本月二十九日为止,务于限期之内,遵照后开格式,估价清账并须注明姓名、住址,坚固封好呈候本局核办。如有逾限违式等情,概从摈弃,”尔等勿自误。此示。㉔
据浙海关报告,到1901年,“已经有13400元用于修建堤岸、码头、加宽路面等方面”,并建立起江北岸与城区之间的石桥与木桥。到1911年,“居留地前面的河岸已全部改筑了道路,并于1902年及1909年两次将相毗邻的沟渠垫高并排干了水。1902年从海关后面与旧跑马场之间建了一条宽40英尺,长2/3英里的滨江大道。铁路公司在火车站址到码头间建了一条道路,这样使得它能直接与甬江相连。”浙海关税务司柯必达称:“除了最后提到的一条路外,所有道路都是由市政委员会建造的,资金来自码头捐。城市和郊区的地方官员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建造过一尺道路。”㉕1919年外国人居留地的马路都重新加以修整,“花费超过6000海关两”㉖。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南京国民政府时代,特别是陈宝麟主政下的鄞县建设五年计划中,市政建设也是以江北外马路的扩建为起始而推及全城。至1934年,长1.2公里,宽19.2米的外马路扩建工程完工,成为当时宁波一个标志性的市政建设工程。
除道路建设外,当时外滩一带还在宁波率先进行近代消防、邮政等设施的建设。早在19世纪60年代时,在宁波道台的支持下,由巡捕房督捕库克将军、华生少校先后在江北岸、江东组建起4支消防队。1891年浙海关报告说:“在江北岸外国人居留地有一台救火车,有警力执行消防工作,共约40人,由海关银号付给工资。”
尽管如此,与其他地区一样,江北岸一带火灾仍时有发生,且损失严重,其中1895年江北岸佘使君庙的一场大火使当时正在看戏的人们遭受惨祸,200余人丧生。据说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煤油存放不当,为此宁波道台颁文规定:“凡江北岸华洋行铺不准多积火油,每行铺每日所积不得过四箱。”㉗宁波开埠后,英国最早在江北岸建立通讯机构。1878年12月,宁波浙海关书信馆开始收寄中外公众信函、新闻纸,出售“大龙邮票”。随后各国起而仿效,直至1922年底撤销。1897年12月,根据《大清邮政奏准开办章程》,位于江北岸的浙海关书信馆独立为宁波邮政总局,仍由浙海关兼管。邮政工作人员由海关派员兼任,浙海关并监管进出口岸的邮递物品。该局辖市内新街支局、鼓楼前支局,又在镇海县城南门永安街设立镇海邮政支局,绍兴府城内设立绍兴邮政支局。1901年的浙海关报告称,其“规模和重要性在扩大。除一名外国职员外,大清邮政局的所有工作都由中国员工担任,目前有30-40个雇员。由于许多分局的建立和本地费率的降低,由电业正一天天地发展。大清邮政局的工作充满了紧张色彩。”㉘1910年冬,宁波邮政总局改称宁波副邮界。1911年5月,海关与邮政正式分立,改称宁波邮政分局,海关仅对邮政信件进行监管。1914年,改称鄞县一等邮局。1927年,改为宁波一等邮局,并迁址屠家巷。
1883年,鄞县电报局成立,原为官督商办,后改为官办。起初有莫尔斯发报机,通上海、杭州等24个市、县。为适应中法战争的需要,1884年架通了宁波新江桥堍至镇海西门外驻军需电报线路一条,立杆250根,全长39里,并敷设新江桥过江水底电缆1000尺。
1911年,宁波商人王匡伯、王仰之集资数万元,在江北岸发起成立宁波电话股份有限公司。1913年5月起通话,两年后用户增至200户,并购进原址地基,建造西式楼房3间,装置容量为400门信号管磁石式交换总机,同时铺设江北、江东水底电缆各50对。由于营业萧条,于1920年4月解散。不久,由债权人刘翰怡、厉树德等承购公司全部财产和营业所有权,并充实资金,改进设备,组成四明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至1934年,交换机容量增至2400门,用户2000余户。
总之首先在江北岸,尤其是外人居留地引入包括公共卫生体系与市政设施在内的公共事业,推及而去,使古老的宁波开始具备作为一个近代城市的地位和基本功能,整洁的街道,宽敞的马路以及其他种种市政设施和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初步昭示了公共事业的优越性,由此推动宁波老城区乃至整个宁波城市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知识出处
《潮涌城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近代宁波外滩研究包括历史沿革、经济社会篇、公共事业篇、慈善公益篇、文化教育篇、人物篇、文献篇、附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