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中西合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记忆江北——旧闻录》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479
颗粒名称: 论设中西合塾
分类号: K295. 53
页数: 2
页码: 156-1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记忆江北——旧闻录中文化教育篇的情况,介绍了日本报据四明友人来言,江北岸现设中西学塾的相关内容,记录于《申报》 1876年2月2日。
关键词: 宁波市 记忆江北 旧闻录 中西合塾

内容

昨日本报据四明友人来言,江北岸现设中西学塾,教读生童,系新关西友卢君、旗昌华友陈君创成此事。此二君者亦深识当世要务,而为此大有裨益之事也。夫宁波通商口岸与上海并立,止以上海海口为各路通衢,其繁华更甚于他处,讲究西学之人亦聚于上海而不聚于宁波。故自同治以来,西学盛行,在上海则有各中西人设塾教授,而官绅倡其事者若广方言馆及现在之格致书院,皆讲求西学,日盛一日。而宁波则自今日始也。从此师专于授,弟精于学,则将来习业以去者正不知凡几,而又各视其材质志量以区别应用。吾知数年之后不思办理洋务之无人矣,且数年之内又不止宁波一处有此书塾也。顾余尚有一说素蓄于心而未之言,今闻卢君陈君之事而窃愿陈述以商之,且愿各处有志于此诸君俯探而行之也。夫现在教授西学,兼读中书,止以造就中国人耳。若设为中西合塾,不犹愈乎其法?如各省府义塾择广厦一所,延中士西儒各分读中西书,计中士日教西童,夜教中童,西儒日教中童,夜教西童。而所延师长,中士必多于西儒。一西儒教西书可以日给二三十人,而中士教书人家讲究读书者不过三四子弟,毋许附学。故约计一西儒所教者,中学则以二中士分教之。其束修之数,西儒每月百金,中士半之可也,西儒每月五十金,中士亦半之可也。每一童到塾,量其家计而定束修之数,不必定拘一格。其有产者有子弟入塾,亦必愿多致脯修,初无勉强,再令其另输若干以贴经费,亦当无不愿也。或仿照义塾之式,分仁义礼智信等斋。其年长而学有进者升入仁义,年幼而速成者亦准升列,年长而学无成者降,至十六岁以后,而仍无进境则令出塾。其年过十六而来就学者,酌量师之劳逸而增入兼教,作为附学子弟,与在塾子弟有间,束修从重酌送,不收入塾中经费,而津贴其师。西人受中学,中人受西学,皆同此例。夫中人欲子弟知西学,即西人亦欲其子弟通中学,苟中人创此议而商之,西人当无不允。若非通商口岸地方,则既不得西童而教之,而仅教中童以西学,则所延之师必是从西商经营略识西文西语之徒,虽教焉,无益也!即延西士,亦大都教士之流,甚无裨也!故不如不设书塾之为愈矣。又凡西人之来中国也,非富商大贾即学士通人。中国除商贾外,读书人罕愿越海,而商贾与读书向分两途,仅能解字者犹少,况通文义乎?故西士有设馆于中土而教中人子弟者,必无中人设馆于外洋而教西童者。若能破解成见,不惮重洋至外国诸埠而设馆以教西童,则将来中学之盛行于泰西又岂可量哉?然此事极非易易,就目前以论,则中西合塾之不可以不设也。吾为此说,愿有志西学者商榷之。
  ——《申报》 1876年2月2日

知识出处

记忆江北——旧闻录

《记忆江北——旧闻录》

本书《记忆江北——旧闻录》收录了综合篇,政治篇,经济篇,文化教育篇,社会篇和人物篇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