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国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251
颗粒名称: 五、保国寺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5
页码: 1988-19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保国寺悠久历史、千年大殿、博物馆与公园的情况。
关键词: 江北区 保国寺 名胜古迹

内容

(一)悠久历史
  保国寺位于江北区洪塘街道灵山山坳。按堪舆学的说法,以灵山为宁波城案山,山势重峦叠嶂,苍翠如画,佛寺殿堂,错落其间,楼阁高下,盎然成趣,实为伽蓝胜境。佛寺背枕鄮峰,面向平畴,坐落在三面环山的“燕子窝”里,“宅幽而势阻,地廊而形藏”。寺东象鼻峰,形似左辅,寺西狮子岩,对应右弼;清晨东瞻,可见海曙,黄昏西望,落霞满天;山前慈江,如带蜿蜒,曲折萦绕;其气度风范,恰如前人的一副楹联所赞——“象峰迎日顾,蛟水带江回”。最早发现这块风水宝地的,相传是东汉骠骑将军张意与中书郎张齐芳父子,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在此地立宅隐居。后佛教传入中国,遂舍宅为寺,因地处灵山,故称灵山寺。而保国寺之名,则要迟至唐僖宗广明元年(880)。据民国版《保国寺志》称,是年有僧人可恭偕檀越许标等人,专程前往长安,请求朝廷恢复灵山寺。僖宗恩准,敕赐保国寺额。又赐可恭紫衣一袭,任为住持。所以可恭是保国寺始祖。
  物换星移,朝代更迭。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南湖十大弟子之首德贤尊者路过灵山,发现保国寺已毁,乃结茅于此,住持保国寺,发愿光大。他与,弟德诚及徒众,在善男信女的大力支持下重建庙宇。其中大殿于祥符六年(1013)落成,“昂拱升斗,结构甚奇,为四明诸刹之冠”。僧德贤堪称保国寺中兴之祖。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官方曾赐保国寺“精进院”额,表明在当时的佛教界已颇具影响。宋《宝庆四明志》、元《延祐四明志,》均有记载。不久复名,再未更改,而殿宇规模,则在宋、元、明、清历朝兴废中也时有兴废,然德贤尊者所建大殿却始终未毁。
  清末民国,战争频仍,民生凋敝,保国寺亦渐趋颓败,僧侣云散。新中国成立之初,寺内晨钟喑哑,暮鼓肃静,青灯不续,香烟断灭。土地改革后,住持一斋去了上海,余下僧人或回家或务农,寺产由慈溪县公安局接管,寺院作为关押犯人场所,佛像亦在此时损毁。
  1954年第一次全国文物大普查期间,南京工学院师生窦学智、戚德耀与方长源意外发现了保国寺古建筑,既惊且喜;后经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南京工学院刘敦祯教授考察核实,确定保国寺大雄宝殿为北宋建筑,并公之于世。从此,这座僻藏深山、久无人识的佛寺建筑终于声名鹊起。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保国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千年大殿
  保国寺之所以闻名遐迩,非其宗教传承,而是历经千年依然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由德贤尊者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的大殿,则是精湛绝伦之经典。保国寺大殿又称大雄宝殿、无量殿和祥符殿,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其创建年代虽比福州华林寺大殿稍晚,亦经历代重修,但却未失宋时原貌,历史的连续性和寺院建筑的完整性,都比华林寺更具价值。它所采用的木构技术,可以说是11世纪最先进、最有代表性的范例,在世界建筑史上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保国寺大殿一经发现,就引起了建筑界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经过多年研究,大体具有五大特色:
  第一,大殿平面布局进深大于面阔。保国寺大殿进深13.38米,而面阔仅11.83米。建筑采用厅式构架体系,内、外柱不等高,前后两根内柱也不同高,为前高后低,前内柱到上平槫,后内柱到中平槫。
  第二,采用瓜棱内柱。原大殿所用16根柱都作瓜棱状,其瓜棱瓣数因柱的位置不同,分作三种:其一是周围做成瓜棱八瓣,用于前檐四柱,殿内四根内柱及内柱缝两檐柱;其二是四瓣棱,用于后檐两角柱和前内柱缝东侧檐柱;其三为二瓣状,用于后檐二平柱。后两种柱皆是朝外一面有瓣,向殿内部分作圆柱状,无瓣。从瓜棱柱的截面看,有两种做法:一是在一根较细的木料周围,根据实际需要用木料包镶而成较粗的柱子,称“包镶作”;二是一根柱子用同样大小的四根细木料用横向穿钉(细木棍)成井字形穿合起来,四根木料之间的间隙用通长的木条镶嵌,使柱外形成八瓣瓜棱状。瓜棱柱以四根直径较小的圆形木材做成束柱用以承重,小木间镶嵌的木材做成四瓣瓜棱为装饰,是江南地区使用小料充大材以承重载的最早遗物,而将拼接缝隙做成瓜棱外形更是匠心独运,反映了自宋代起木结构建筑朝省料方向发展的史实。
  第三,阑额独具特色。一是保国寺大殿正面及山面靠南一间,阑额作“月梁”形状,两端入柱处带卷杀。这在黄河流域的宋、辽、金木建筑中,未曾发现此种式样,是现存宋代建筑中符合《营造法式》制度的唯一孤例。二是对阑额施以盛行于五代到宋的“七朱八白”的彩绘,古趣盎然。三是山面第二、第三间及后檐用两层阑额,两额间在补间铺作位置下方施一短木垫撑,额在隅柱外侧并不出头,额上亦不施普柏仿,系唐代建筑遗法。
  第四,斗拱组合方式多样。外檐斗拱有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三种。所有斗拱外跳均作双杪双下昂单拱造。斗拱的正心部分,除前槽因设天花藻井稍有不同外,其他均为单拱素枋,分别与华拱、华头子及昂相交,最上施重拱承替木及槫。斗拱后尾因铺作不同与位置各异,亦有所区别。特别是华拱前后出跳距离不一致,补间铺作下昂长一步架,柱头铺作则长二步架,巧妙地解决了两者受力性能的差别。而内槽斗拱中最特殊的形制是乳栿上辅作:在袱上施驼峰,上施栌斗,斗内出华拱四跳,其上承替木及下平槫或采步金。槫下辅作有单拱支替木或重拱支替木的形式。柱头铺作在柱上施栌斗,斗内十字相交,施拱以承梁栿或替木及槫。如此富于艺术魅力的创意,实为海内孤例。
  第五,大殿不仅结构做法为宋代原物,且有题记留存,木装修也为宋代原物。1975年维修大殿时,在西南角檐柱补间铺作上方挑斡侧面发现“甲子元丰七年”(1084)墨书,字迹清晰可辨;而嵌在佛座后面束腰部的《造石佛座记》碑刻有“……时壬午崇宁元年(1102)五月□日谨记”等字,这二者说明大殿在此前就存在。此外,1981年12月对大殿斗拱、昂的用材经国家文物局科学技术研究所用碳-14测年法测定,经树轮法纠正,距今为1100士70年,并从大殿的梁架、斗拱等主要构件的建筑特色分析,除保留某些唐代建筑和地方建筑特色外,主要是保存了宋代官式建筑做法。它与晚90年出现的北宋将作监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所载若干条目基本相似。这不仅说明《营造法式》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木构建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也证明了原大殿确为北宋时期建筑。
  研究者还指出了保国寺独步于中国古建筑之林的历史、艺术、科学诸价值:
  历史价值:保国寺在江南现存的佛寺中,虽然规模不大,但建制尚完整,现存建筑有宋初所建大雄宝殿,有南宋开挖的净土池,有明末颜鲸的题字,还有清代数次改建、添建的建筑,比较连贯地显示出其发展、变迁的轨迹,也反映了天台宗寺院可兼修净土宗的佛教发展史实,成为研究佛寺建制的珍贵实例。其中大殿真实地保留着宋代遗构和木装修,更为可贵的是大殿天花装修集平棊、平闇、藻井于一身,不仅在宋代建筑中,而且在《营造法式》成书前的建筑中也是仅存的实例。大殿藻井的风格简洁、粗犷,用材仍为大木作范畴,与《营造法式》规定的小木作藻井相对照,可比照出藻井正处在从大木作工种向小木作工种转型过渡的时期,是这一转变阶段的历史见证。
  艺术价值:保国寺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其空间处理各具特色。前导空间、崇祀空间、生活空间各有不同的氛围。大殿虽规模不大,然在结构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处理上却独具个性。江南一般三开间殿的构架以铺作为媒介,使内外柱的联络更为紧密,以此加强结构的整体性,而保国寺大殿则是将前檐柱与前内柱三间的空间放宽,同时在天花部分作装修,以强化与中部、后部的功能区隔。此为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中室内设计水平最高的一例,成为后世仿效的楷模。此外,大殿的木作工艺手法比较接近宋《营造法式》,但它比《营造法式》成书要早90年,“七朱八白”彩画遗迹等留有唐、五代时期的建筑遗风。
  科学文化价值:保国寺大殿代表11世纪初最先进的木结构建筑技术,不但成为产生中国优秀建筑典籍《营造法式》的基础,而且也是这个伟大创造时代的产物。在《营造法式》所吸收的保国寺大殿建造技术中,有些内容不仅指导着中国木构建筑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世界科学史。如用材制度采用最具科学性的结构模数制,特别是“材”的断面比例。保国寺大殿斗拱用材断面的广厚比反映了最高的出材率,也以此达到最理想的承重和受力效果。斗拱根据受力状况区分出“足材”与“单材,”布局方式合理。大殿所采用的某些技术如“小材大用”的拼合柱,柱子的侧脚使用长达两步架的下昂来加强内外柱、槽之间的联系,保证了构架的整体性等,均有独创性。此外,室内装修所采取的平棊、平闇、藻井合用,在现存的早期木构建筑中也是仅存的孤例。以上种种皆为《营造法式》所吸纳,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三)博物馆与公园
  号称“浙江古建筑第一寺”的保国寺,历经千年沧桑,实乃古建瑰宝,而政府又有意识地迁入优秀古建筑——1983年迁入明代厅堂三间建成迎薰楼;1984年迁入唐代经幢两座——从而使保国寺成为一个拥有唐(经幢)、宋(大殿)、明(迎薰楼)、清(天王殿、观音殿、钟楼、鼓楼)和民国(藏经楼)各时期优秀建筑的古建筑群,加上现今共有600余间房屋。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米。2006年,保国寺文物保管所升格为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并确立以世界文化遗产发展目标为定位,努力建成中国宋代《营造法式》教学研究基地,积极筹建中国古建筑科技保护江南中心。博物馆陈列以大殿为核心,古建筑文化为主题,内容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
  保国寺的千年古建融合于自然山林之中,寺外自然山林28.8公顷,松、竹、梅傲然屹立,杨梅、桂花繁茂成林,绿化覆盖率达96%,且多古树名木。山林之中散落着灵龙泉、桂园、杨梅园、梅园、竹园、叠锦台、枫树坪、青嶂亭、望日亭、吉祥亭、慈江亭、揽翠亭、祖师亭、祥符园、朝元阁等景点,满山姹紫嫣红,处处鸟语花香,景色美不胜收,于是在1992年辟为保国寺公园。主要景区有:
  保国寺景区:包括保国寺、枫树坪、望日亭、蘑菇岩等。
  涵秀潭景区:包括涵秀山庄、涵秀潭、万景苑。
  青嶂亭景区:包括青嶂亭、狮子岩、岩石坡、果园等。
  灵龙泉景区:包括灵龙泉、仙人桥、灵龙瀑布、石柱牌、清音舍、汲翠阁、叠锦台等。
  望海尖景区:包括望海尖、黄泥浆潭和野营基地。
  梅林景区:由梅林观赏区和后勤服务区两个部分组成,包括象鼻峰、膘骑坪。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