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侵华日军在江北的罪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248
颗粒名称: 二、侵华日军在江北的罪行
分类号: K269.5
页数: 6
页码: 1972-1977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波市抗日战争前后江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变化状况、侵华日军在江北的主要罪行、侵华日军对江北造成的影响的情况。
关键词: 慈东地区 抗日 史料

内容

(一)抗日战争前后江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变化状况
  自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即被辟为通商口岸城市,而江北岸则成为外国人的通商居留地。江北岸现属江北区中马街道,抗日战争时期属原鄞县管辖。而现江北境内的慈城镇、洪塘街道、庄桥街道抗日战争时期属原慈溪县的东部地区,其中慈城是慈溪县的县城,白沙街道、孔浦街道、甬江街道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地区归属原镇海县,文教街道抗日战争时期则归属原鄞县。江北岸有着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而慈城、洪塘的丘陵地带可居高控制慈(溪)北、姚(余姚)北、镇(海)北地区,扼守慈东平原的往来要冲,近海的庄桥则是建造机场、守卫海防的理想之地,因此,江北地区历来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抗日战争以前,江北地区是浙东的鱼米之乡。有耕地20余万亩,山林和水面各3万亩,主产稻谷,全年产粮约4000万千克。此外,有油菜籽、大小麦、番薯、豌豆等杂粮。山区盛产木材、毛竹、竹笋以及杨梅、桃梨等水果。姚江水系是宁波淡水鱼的主产区。城区江北岸建有宁波火车站和江北(宁波)轮船码头,宁波的工农业产品畅销内地各省,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客商纷至沓来,集中宁波办货,促进了宁波工商业的发展,报关行、运输业、金融业、邮电业、报社业,旅馆、剧院的各项设施完备,商铺鳞次栉比。抗日战争前沪甬间轮船往来频繁,大大小小共有20余艘,从宁波港进出的各条航线每天进出口货物约在几千吨之数,多时一天甚至达万吨以上,也有不少船只来往香港和各国港口。慈城镇作为原慈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明清古建筑群林立,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是为数不多的千年古镇。毗邻江北岸的庄桥镇分南街、中街和北街,共有商店92家,41个行业,其中较有名气的大商家23户。庄桥行行俱全,业业兴旺,应有尽有,日日闹市,因此,素有“小上海”之称。
  民国26年(1937)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宁波城防司令部为防止敌舰从水路入侵宁波,决定征用全国各轮船公司的轮船、趸船沉塞港口航道。民国27年(1938),宁波城防司令王暤南首先下令在甬江镇海入口处打了一道梅花桩,只限千吨以下轮船进出;民国28年(1939),又下令将当时停泊在江北外滩码头的21艘计2万余吨大小船只沉于甬江航道,筑起所谓“海底篱笆”防线,港运由此大量压货压运,宁波港受到严重影响。其时江北岸以靠码头出卖苦力为生的1/3居民由此大批失业,陷入生活困境。从民国26年(1937)开始,江北遭到日机的多次轰炸,导致80%的商店停业,近40所学校停课,民众四处逃难,农业、工商业严重衰退。农业因战乱导致水利年久失修,庄桥李碶渡和姚江一带咸水倒灌,万余亩水稻减产。民国30年(1941)4月20日、22日,日军相继占领江北岸和慈城地区,杀戮、掠夺、奸淫妇女、强征劳工,横征暴敛,祸害民众尤烈,致使从商者从此无心经营,从农者朝不保夕。
  (二)侵华日军在江北的主要罪行
  鉴于江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侵华日军意图立足江北,固守浙东沿海,所以就以百倍的疯狂肆虐江北地区的人民。其在江北犯下的主要罪行有:
  1.疯狂轰炸江北沦陷前,老城区和慈城等地多次遭日机狂轰滥炸,损失惨重。
  从民国26年(1937)11月12日到民国29年(1940)8月16日,侵华日军在江北岸、慈城镇两处要地,先后进行8次大轰炸:
  民国26年(1937)9月6日,日机1架袭击白沙,向海关海清、海鞍两地投弹,3枚未中,伤巡丁5人,溺死1人。
  11月12日中午12时25分,日军轰炸机5架,在江北岸上空,连续投弹16枚,车站路、槐树路、玛瑙路、封仁桥、宝记巷及白沙、孔浦附近均被炸,共毁房屋200余间,死56人、伤52人。
  民国27年(1938)2月1日中午12时3刻,日机6架在江北岸火车站上空投弹8枚,第二次又投弹9枚。车站附近一带,商店民房均遭震塌,达70余家,死伤平民10余人。车站路与槐树路之间的上海饭店、同丰泰广货站、扬善路甬裕大糖果店、甬安旅馆等均震塌,利捷车行、汇芳茶园楼、永祥纸店一带房屋全毁,当时的宁波邮电大楼亦遭炸毁。
  日机对江北老城区的轰炸,其惨象正如当时《时事公报》所述:“尸体累累,横陈地上,多断肢残骸,血肉模糊,不忍卒睹。”
  日机不仅狂炸市区,还滥炸各乡镇。
  民国27年(1938)4月8日上午8时半,日机1架从杭州湾经余姚袭击慈城,投下20磅重的小型炸弹6枚,1枚落在尚志小学二门墙外,毁民房1间;1枚落在义和当后面,毁屋1间;1枚落在白药房,毁屋2间,死3人,伤4人。
  民国28年(1939)6月1日上午10时25分,日军水上轰炸机6架入侵慈城,投下50磅和100磅炸弹18枚,慈溪县立初级中学(现今慈湖中学)校舍、慈溪私立念慈小学、建于唐仪凤二年(677)的永明寺同时被炸。死伤50余人,多为妇女小孩,毁屋40余间。
  6月14日下午2时47分,日军重轰炸机5架,又肆虐慈城,投下重型炸弹11枚,毁屋100余间。
  8月16日,日军水上轰炸机2架,在慈北观城投弹后,旋至慈城上空,因白云弥漫,日机低飞,盘旋窥察,投弹6枚,被毁房屋30余间,死7人,伤26人。慈溪县中又一次遭轰炸,操场亦落两弹,震倒围墙数丈。
  民国29年(1940)10月8日上午,日机4架自西方向入侵慈城,投弹9枚,并用机枪扫射,被毁房四五十间、死伤六七人。
  2.烧杀抢掠
  日军侵占江北地区后,以江北岸和慈城镇作为占领的重点。民国30年(1941)4月20日,日军占领江北岸谢家(号称“煤球大王”)房子为司令部,在外马路成立了日军势力控制的“东亚海运株式会社”。民国31年(1942)3月底,伪总税务司命令浙海关将在甬一切房屋、财产悉数移交日军宪兵队。日军统治宁波港后,江北码头的航运业几乎停顿。沪甬线上行驶的只有“东亚海运株式会社”的小轮船“鸣门丸”、“海通丸”、“万吉丸”,只供日军运输武器等军用物资。原来挂外商旗帜的“谋福”、“德平”、“鸿江”等几艘大型的商船,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掳去军运,国内外贸易被迫停顿。做些小生意(称单帮)的人过关卡时,轻则货物全部没收,重则遭到日伪军的毒打。4年多时间里,宁波港(江北岸)码头、船只被毁,各轮船公司的仓库、办公用房等建筑设施都被破坏劫掠。如江天码头及其附属设施浮桥等已全部坍毁无法靠船,轮船招商局也被掠夺。
  民国30年(1941)4月22日,日军及便衣队遭慈溪县团警狙击后,冲入慈城,架起机枪,向大街小巷遍地扫射,不及撤退的无辜平民伤亡达30余人。下午,日军首脑又纵使士兵捣毁县府(国民党慈溪县政府),搜查商店、民宅,奸污妇女13人。所有商店的物资除唆使地痞混混抢取外,余下均被日军劫有。
  日军在占领江北后,大肆搜捕、残杀当地抗日志士以及被怀疑有抗日倾向的老百姓。有4个被抓的所谓“三五支队”(即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队员,被日军绑在坐椅上用指挥刀一个一个活活劈死。甚至连前去用鸡蛋向日军换大米的老妪,也被狼狗活活咬死。
  同时,日军勾结汪伪势力,采取“以华制华”政策,残害老百姓。民国32年(1943)11月6日,伪军宋清云部在日军联络官山田的策划下,袭击慈东地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在慈东和庄桥的办事处,拘捕地方人民抗日团体干部群众130余人,杀害22人。这就是“慈东事变”。同年12月8日,100多名日伪军进慈城镇公有村诗冠头“扫荡”。他们包围村庄,用机枪向慌忙逃难的村民扫射,致使行走不便的孕妇任香珠当场中弹身亡,村民任冬来、朱凤仙、任云法、任加春、任杏春5人中枪伤,制造了“诗冠头惨案”。此外,还有江北岸11名船老大被杀害等惨案。
  3.修建军事设施
  民国32年(1943),英、美、法、荷、澳等同盟军开始反攻。民国33年(1944)夏,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失利,为挽救失败的命运,在中国占领区加紧修筑工事、建立据点,负隅顽抗。在江北地区则加紧建造庄桥飞机场,在慈城、洪塘一带山区挖掘坑道,妄图固守浙东沿海。
  民国33年(1944)8月10日,早稻刚刚收割完毕,日军宁波第7339部队工程组、敌枪第2346部队教工组,分别由横泽中尉和黑泽队长率军驻扎庄桥穆家耶稣教堂,强行圈地建造飞机场,用铁丝网将占地面积7897亩的21个村落围住。日军威逼民工将3000余亩青稻(即未成熟晚稻)割掉,又限令21个村的村民当月自行搬迁,若有不搬迁者则一律烧毁。为此,600余户村民的2291间民房被拆除,3000多名村民被驱赶出去,不允许带走任何财物,包括铜器、锡器,以备军需之用。知情者回忆当时情景是:“粗绳拉,榔头敲,钉耙扒,哭的哭,嚎的嚎,含着眼泪往外逃。”因失地绝粮而死,或沦为乞丐者有50户之多。伪军为虎作伥,助纣为虐,逼得成千上万民众倾家荡产,流离失所。在众多的受害户中,有一杨姓受害户,他有3幢楼房,自耕80亩田地。他的老母亲眼看着日本兵和民工们踏进那块快要成熟的晚稻田时,真像挖她的心肝,忍不住上前阻拦,遭到日伪军拳打脚踢,当即昏厥。等儿子杨某赶到,已经断气。杨某面对母亲的如此遭遇,痛不欲生,跳河自尽。另一户姓张的老伯,1家9口,6间房屋,种田75亩。他看到这些家产刹那间就会化为乌有,想用钱去疏通,恳求日军宽限几天,待晚稻成熟收割后再拆屋平地,结果遭到日军拒绝。他感到生路已断,于是投河自尽。这样的惨事在当时不胜枚举。
  建造机场需征用劳工6000余名,日军从上海郊区等地,强拉、诱骗900余名,另外的5000余名则要挟庄桥镇12个保长向各甲要民工。全镇每天派出民工就有二三百人之多,时间长达8个月左右。姚家村因拒派劳工,日本军曹就在保长陪同下,来到姚家村费家大屋,把炸药捆在大屋柱子上,把堂屋屋檐炸坍,胁迫该村出足劳工。被派民工干的是重活,每天只给一个饭团子或二三两黄豆或半斤麦,经常吃不饱,还要受鞭打。
  日军在建造庄桥机场的同时,又在慈城、洪塘的丘陵地带加紧开挖坑道,想与萧甬(公)铁路连成一片,建立所谓“军事防御体系”。实地勘察证实:日军共挖坑道75个,分布于慈城镇的毛力村24个、毛岙村13个、湖心村8个、白米湾村6个、山西村4个、五湖村3个、五联村2个、金沙村1个;洪塘街道的荪湖村8个、鞍山村6个。这些受害村大批成材林被砍伐,仅鞍山、荪湖两村被砍成木达10320立方米。慈城金沙、毛岙、毛力、公有、南联、五星、五湖、白米湾等村成片毛竹、树木被砍伐,数量达915万余斤。由于坑道的石渣侵压了成片山地,也长期影响了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日军在坑道周围的村庄强征民工搬运石渣,劳工损失为5万余工。民工日夜干活,没有工资,每天只给一个饭团。如上岙村的农民邵仁海被抓去挖邵夹坑道石渣时,山体坍方,当场压死在山洞里。日军的坑道工事临时指挥所设在今洪塘街道鞍山村和荪湖村,被赶走的村民有18户,侵占楼房23间、平屋27间。房屋被毁,家禽粮食被抢,村民被恫吓,妇女被强奸。
  4.奸淫妇女
  据资料表明:凡侵华日军所到之处,都有妇女被强奸,大多是年轻妇女,也有老妪、幼女、尼姑和女乞丐。从幸存者叙述获知,其罪行有:1.拦路强奸。有妇女外出时被日本兵强奸;有下山时撞见三个日本兵而遭轮奸;有被正在安装电线的日本工兵集体轮奸等。2.外出谋业、干活时被奸污。以操脚划船为业的妇女,到河埠头去洗衣服或淘米的家庭主妇,或者是上山采摘桃子和砍柴妇女,均有被奸污的。一补鞋匠的唯一幼女,也被日本兵轮奸致残,甚至连女乞丐也遭蹂躏。3.闯民宅入室强奸。其中有临产在床被奸的,有入医院强奸院长之妻的,也有鸣枪吓唬轰走围观者入室强奸妇女的,更可恶的是日军威逼妇女丈夫在一旁观看他们奸污其妻子。甚至连尼姑也多有被轮奸的。日本人手段凶残,有的受害妇女甚至被割去双乳头活活死去,很多妇女因此自杀或精神失常或被摧毁原有的婚姻生活。
  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又在江北岸玛瑙路41号的“庄家房子”建立“慰安所”,挂上日文“月の家”的牌子,即日军妓院,强迫中国年轻女子充当“慰安妇”,进行性奴役。当时日军还在甬城旗杆巷、博文巷等处设“慰安所”,但现均已湮灭,唯有江北岸玛瑙路的“慰安所”遗址留存至今。
  据民国34年(1945)4月16日《新浙东报》披露:日军慈溪联络官芝原平三郎在半浦(现属慈城镇)的乡镇长会议上承认:“我士兵的强奸妇女实是没法的事,他们离开家乡已经六七年了。”为了减少这些“不幸”事件发生,他竟然组织“慰安所”胁迫各乡镇长提供大量的钱财。当时日军在慈城各地共开办了7个“慰安所”,有慰安妇94人。这,些慰安妇多数是从外地和周边地区抓来的,有少数甚至从日本、朝鲜带来的,也有少数是本地人。从调查中获知:慈城觉民路张某,27岁,单身守寡,被日军奸污后掳入慰安所,后被驻“周仰山洋房”日本宪兵司令部的一个日本军官霸占。因日军官之间争风吃醋,另一个日军官趁这个军官外出之机,将张某带到慈城南门丰桥边,先用香烟火烫其脸孔,等其昏过去后又用冷水将其泼醒,然后朝她背后开枪,最后用步枪刺刀将尸体抛入桥下的城河中。慈城搬运工人葛某的妻子,也被抛尸于慈城镇南门三板桥的河中。另一个青年妇女董某,年仅20岁左右,被日军掳入觉民路慰安所后下落不明。有一名外地妇女,因经不住日军轮番奸淫之苦,逃入某女家求救,日本兵连夜挨户搜查,把外逃女抓回时将匿藏此女的女主人一起抓进慰安所,直到日本投降后才被释放出来。
  (三)侵华日军对江北造成的影响
  1.人口增长停滞
  据有关人口统计资料分析,江北区抗日战争时期约8万人,伤亡人口数占总人口的2.15%日军侵略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口伤亡,还使江北区的人口增长处于停滞状态。沦陷前日机的狂轰滥炸导致宁波出现巨大的人口伤亡。沦陷后,日军的烧杀奸淫和残酷统治,不仅导致了人员的直接伤亡,而且由于缺衣少食,间接伤亡的人数也大为增加,加上日军的残暴统治使民众流离失所,导致了江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
  2.阻滞了经济现代化进程
  抗战八年,江北区的工业、农业、财政、金融、港口经济等都陷入深深的危机,阻滞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工厂、商店关闭,工人失业,轮船停航,江北岸有2/3靠苦力为生的脚夫、搬运工,失去了生活来源,加上物价飞涨,民众苦不堪言,而广大农民连简单再生产的能力也不能维持,长期过着“放下沙尖(镰刀)没饭吃”、“青黄不接”的苦日子。抗日战争前,江北甬江梅堰庙跟街,是这一带的商贾中心。日军占领以后,商家怕被抢劫不敢经商,部分商店停业。尤其是在附近建造庄桥飞机场以后,十几个自然村的村民被日军赶到外地居住。由于居住人口的大量减少,购买力降低,商家停业的停业,迁移的迁移,倒闭的倒闭,一个繁荣的商贾中心从此变得萧条冷落。作为经济现代化的基础行业,抗日战争时期江北的交通运输业损失达84030.1元。沦陷前,江北岸火车站被炸,战前繁荣的江北轮船码头,经过3次在镇海口的沉船后,宁波大的船只消耗殆尽。沦陷后,各轮船公司建造的码头、仓库等设施被日军破坏,整个港口找不到一座完整的码头和仓库,呈现一副破败残落的景象。地处江北的轮船招商局宁波分局战后只剩下一个空架子,连室内门窗、地板及其他器物都被毁坏和掳走。
  3.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日军进驻江北后为了修筑军事设施,砍伐了大量的树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从现有的调查情况来看,抗日战争时期江北地区被毁松木670亩,树木44亩,木材876万斤,毛竹88万斤。民国33年(1944)8月起日军在江北区庄桥强行建造飞机场,占地7897亩,因此毁坏农田3000多亩,被破坏的农田到抗日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都不能复耕。
  4.文化教育事业遭到重创
  江北的文化历史悠久,有许多名胜古迹。但日军的侵略使江北的文化事业损失惨重。抗日战争时期江北区的文化类财产损失虽然只有1833元,但很多损失却是难以用金钱来估量的。如民国28年(1939)6月被日机炸毁的江北慈城永明寺,据记载建造时耗费了650万缗。作为这种不可再生的历史文物,一旦毁掉就永远消失了。此外,抗日战争时期,慈湖中学、念慈小学以及另外2所中学和2所小学被炸或迁移,也使当地的教育遭受重创。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