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慈东抗日民主根据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247
颗粒名称: 一、慈东抗日民主根据地
分类号: K269.5
页数: 7
页码: 1965-19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东地区抗日根据地建立、反“清乡”斗争、武装保卫秋收、慈东惨案、根据地政权建设、迎接抗日战争胜利的情况。
关键词: 慈东地区 专记 史料

内容

(一)根据地建立
  慈东地区,位于宁波与慈城之间,是三北根据地通往宁波的要道,也是三北根据地前哨,是敌、伪、顽与我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民国31年(1942)6月,党领导的慈溪县新国民兵团成立,周迪道为大队长,下设四个中队。兵团先后从地处庄桥的慈溪县国民兵团特务大队中组织了30多人,携枪返正归队,壮大了力量提高了士气。9月,浙东区党委和三北地委作出开辟慈东、慈西新区的指示。同月,三支队支队长,林达率特务大队、慈溪县新国民兵团挺进慈东,经过与驻扎该区的国民党慈溪县特务大队长宋清云谈判后,林达在河头乡召开有各界代表参加的慈东区军民抗日大会,林达、宋清云、战士代表和各界代表分别作了抗日演讲。会后,成立慈东办事处,王礼仪任主任。同月,中共慈东区委也在慈东洪塘医院成立,蒋子瑛任书记,洪明义、杨照诚、孙乾坤为委员。
  区委、区办事处成立以后,为了打开抗日局面,区委委员杨照诚即在庄桥镇红祠堂召开八乡镇农民代表大会,发动群众团结抗日建立抗日自卫组织(即民兵),实行二五减租,保护农民利益。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各乡镇代表300,余人,大会由慈北办事处主任罗如年主持,蒋志农(蒋亦庭)等出席指导。同年11月,宋清云趁三北游击司令部把部队集中姚北,准备进行自卫反击战的时机,率部袭击慈东办事处,抓走税务、民运干部多人,并杀害了税卡副主任张宝善,慈东办事处被迫撤离慈东,慈东区委也停止了活动。民国32年(1943)1月2日,五支队参谋长张席珍、慈镇县工委书记谢仁安率五支一中和龙山自卫中队进入慈东,袭击了小灵峰宋清云部的后方机关,缴获宋部修械所全部物资。不久,龙山自卫中队在骆驼桥盛家将宋清云的何九峰部全部歼灭。接着,五支一中、龙山自卫中队在中共洪塘支部的配合下,又把宋部查缉队长、杀害张宝善的童锵活捉,并就地处决。在中共武装的不断打击下,宋清云只得请慈东士绅朱恒黻、皓明和尚出面向慈镇县办事处主任金如山求和。3月,慈东办事处重新建立,蒋志农为主任。同时,中共慈东区委也重新建立,罗澄宇为书记,钟少白、蒋志农为委员。4月,三北经济委员会在慈东设立区分会,主管慈东、庄市两区的经济工作。同月,为保证部队的粮食供给,慈东办事处主任蒋志农召开各乡、保长会议,向各乡镇分配征粮任务。会后,办事处干部和民运工作干部分赴各乡镇召开群众大会,发动群众积极缴粮,支援抗日部队。征粮任务布置下去后不到半月,慈东区各乡镇上缴的粮食达10万余斤,比原来下达的指标超过了3万斤。
  民国32年(1943)初,根据慈镇县办事处主任金如山提出的筹建地方武装的要求,慈东办事处副主任洪明义在慈东、洪塘等地区动员了几十名进步青年参军,经过积极工作,把在洪塘的日本华工养路队23人和10余支枪拉了出来,成立了慈镇警卫队,洪明义任队长,活动于慈东地区沿山一带。年底,慈镇警卫队与自卫队合并。9月,抗日民众自卫大队慈东区队成立,区委书记罗澄宇兼任区队长,张良鼎任副区队长。与此同时,农民协会、妇女会、雇工会、教育会、民兵等组织也相应组织起来。在此基础上,基层党组织也有了发展,民国32年(1943)春后,发展了一批党员,重建、新建了庄桥、洪塘等八个农村基层党支部。
  民国33年(1944)3月22日,浙东游击纵队第三支队和龙山自卫大队回师慈东,击溃宋部,建立庄桥区署,区长黄玉平。庄桥区署下辖庄桥、洪塘、洋墅、狮山、裘市、灵汉、汶溪、费市、河头、长石、骆驼11个乡镇。在加强政权建设的同时,党组织还对乡镇政权进行民主建政的试点。是年3月,庄桥区署选择党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较好的庄桥镇作为民主建政的试点。通过广泛宣传,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成立镇政府决策机构庄桥镇行政委员会,区署任命热心抗日事业、有正义感的钟一棠为庄桥镇镇长。民国34年1月,钟一棠出席在余姚梁弄召开的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与此同时,庄桥区部分乡镇也陆续开展民主建政工作。乡镇基层政权建设的加强,对健全民众团体、发展生产、推进抗战教育,反对敌伪征粮、抢粮等,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至此,慈东地区广大农村已被慈东区委、慈东办事处所控制,慈东地区出现了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二)反“清乡”斗争
  慈东根据地毗邻宁波,日军为了巩固其在宁波的占领区,对慈东地区实行“强化治安”和大规模“清乡”。民国32年(1943)春夏之间,日伪军进驻慈东地区,增设据点,修筑碉堡,至10月,慈东地区修筑起90多座碉堡(据点),形成星罗棋布的据点群,大小碉堡如同梅花桩一样竖立在慈东地区。同时,还在交通要道设置“清乡”封锁线,切断慈东与慈镇县委的联系,连沿山地区的汶溪、河头等乡也无法联系。为了消灭“清乡”区内外的抗日武装,日伪军反复组织了“扫荡”。“清乡”队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清乡”队还用酷刑残害清乡区的无辜百姓。民国33年(1944)春,“清乡”队伪军从洪塘、裘市碉堡里出来,进入洪塘下梁村,挨家挨户翻箱倒柜进行搜查,抓鸡鸭、猪羊,村民所有值钱的物品,全被洗劫一空,还抓去无辜群众六七人。村民黄宝兴被抓后遭严刑拷打,遍体鳞伤,左手致残,其妻祝阿菊被诬为“通匪”,绑解到宁波日军宪兵队关押,后花了一大笔钱才保释出来。
  民国33年(1944)11月,伪军宋清云部助纣为虐,在庄桥强逼民工拆毁民房,为日军修筑碉堡。数十户受害民众,在寒风中无栖身之地,扶老携幼,流离失所。
  面对日军的“清乡”,三北地委根据浙东区党委“反清乡”的指示,在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密切配合下,深入发动群众,军民团结一致,与日伪军开展多种形式的反“清乡”斗争:镇压日伪军的爪牙,清除日伪军的耳目。民国33年(1944)下半年,日军在洪塘“清乡”期间,翻译阿二为虎作伥,依仗日军恶势力,经常带领日军到洪塘附近乡村敲诈勒索,鱼肉乡民,还引诱日军强奸妇女,群众恨之入骨。慈东办事处根据群众要求,派两名武装人员,配合当地六名民兵,趁翻译阿二正在看戏之机,把他引出来逮住,当夜押解到大隐云溪寺,经过审讯,将这个罪恶累累的汉奸枪决。伪军慈溪情报站长俞克泉,卖国求荣,杀害抗日志士,还经常派人到边沿地区征粮、抢粮,是日伪军的耳目和忠实走狗。慈东区委决定除掉这个汉奸,为民除害,为烈士报仇。民国33年5月的一个凌晨,武工队员方明、叶鲁风两人,化装成赶集的小贩,乘天色未明,以飞快的步伐,突然闯进慈城东门外夹田桥村俞克泉的老窝,活捉了正在做黄粱美梦的俞克泉。
  武装打击日伪军。民国33年(1944)3月20日,三支队支队长余龙贵、政委林达,率领一中队、二中队和龙山自卫大队二中队攻打慈东长石桥、骆驼桥、费市、团桥的日伪军据点,打响了武装反“清乡”斗争第一仗。经过激烈的战斗,各据点的日伪军纷纷溃逃,迫使日伪军疯狂的“清乡”气焰有所收敛。7月29日,三支队一中队得到伪军宋清云所属王荣斌部在庄桥构筑据点的消息,配合慈镇警卫大队一中队,当夜轻装奔袭庄桥据点,激战半小时,将该部歼灭,击毙伪军8名,俘伪军官兵33名,缴获土炮7门、长短枪14支。民国34年(1945)2月,庄桥区委书记兼区常备队指导员蒋子瑛,率领区武工队在庄桥党支部配合下,分两路向伪军碉堡包抄过去,蒋子瑛带领的尖兵组,率先干掉守护碉堡的哨兵后,突击队员迅速冲进碉堡,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正在酣睡中的伪军,无一逃遁,全部做了俘虏。为了不使伪军利用现成的碉堡再来盘踞,武工队员撤出时,烧毁了碉堡。
  为策动日伪军反正,动摇日伪军军心,浙东区党委发布“分化瓦解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策略,打击敌伪”的指示。民国33年(1944)6月,慈东区委派洪明义、董学陶两同志,与驻洪塘的伪十师三十九团一个中队长路鹏飞联系,双方商定的谈判地点在洪塘旧宅村欢喜庵。路鹏飞带了12名伪军和两名警卫,来到约定的地点谈判。路鹏飞进入欢喜庵后与庄桥区长黄玉平会了面,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谈判,路鹏飞决定起义投诚。第二天,区常备队副队长田雅生带领常备队战士,到路鹏飞碉堡内接管。路鹏飞部下的40余名起义官兵,除10多人不愿当兵每人发给2元银圆回老家外,其余起义官兵都带到三北根据地编入三支队。随即洪塘民兵拆掉了洪塘、费市一带伪军的据点和碉堡。
  通过这些有力的措施,粉碎了日军的“清乡”,慈东地区的形势基本稳定下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三)武装保卫秋收
  民国32年(1943)7月,浙东区党委发出《1943年秋收运动的指示》,中心口号是:武装保卫秋收,保卫家乡,粉碎敌伪“扫荡”、“清乡”,保卫根据地,保卫民食军粮,不让一粒谷被敌人抢走。根据区党委这一指示,三北各地党组织开始部署秋收运动,除了组织群众采取快割、快收、快运、快藏的办法外,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和群众团体建设,组织民众自卫队,发动群众武装保卫秋收。慈北、龙山、慈东等区,相继成立了民众自卫大队和农会,至11月前,三北已有61个乡建立了自卫队组织,有队员32144人,积极开展武装保卫秋收斗争。10月7日,宁波日军宪兵队及警备队118人携掷弹筒3个、重机枪2挺、轻机枪4挺,由姚华康部10余人作向导,到龙山区方家河头抢粮。当地抗日民众自卫队员闻讯后,一面向抗日武装部队报告,一面动员群众把船、箩筐、麻袋收藏起来,并转移到村外隐藏,使日军无法把抢到的10余万斤粮食运走。当夜,三北自卫总队的两个中队配合主力特务大队袭击了抢粮日军,日军退到龙头场。8日下午,日军又返回方家河头,运走所抢粮食,特务大队又在潘岙伏击了日军,激战三个小时,把日军击溃,夺回了被抢的粮食。
  民国33年(1944)春,慈东区民众自卫大队配合地方武装,积极抗击日伪军抢粮,粉碎了日伪军的抢粮阴谋。4月,伪军宋清云何九峰大队一个中队40余名伪军,窜到洪塘、后张、杜家、后漕等村抢粮,当地民众自卫队立即向庄桥区署报告伪军抢粮情况,区长黄玉平当即命区常备队副队长田雅生率领40多名常备队战士和20多名民兵,在小洋桥附近乱坟滩边埋伏。下午1时左右,抢粮伪军押着被抓来的民佚,挑着抢来的稻谷、大米进入伏击区时,常备队战士立即向伪军袭击,伪军听到密集的枪声,认为遇上了三五支队的主力,拼命向慈城方向逃窜。这次战斗不到半小时就结束,缴获步枪5支,俘伪军数名,截获被抢粮食1万余斤。
  同年6月,驻洪塘据点的十几名伪军到叶家斗村催缴敌伪公粮(实为抢粮),庄桥区常备队闻讯后,当即出动20名常备队员,并组织当地10余名民兵,疾奔叶家斗,袭击正在抢粮的伪军,仅十几分钟的激战,打得伪军狼狈不堪,纷纷逃回据点龟缩。这次战斗,缴获步枪两支,俘伪军两名,夺回被抢稻谷数十担,同时把伪军抢来的粮食,一一发还给被抢的原主。
  武装保卫秋收运动的胜利,不仅保护了根据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也推动了根据地的各项工作。
  (四)慈东惨案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日益巩固和发展,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极端仇视和恐惧。民国32年(1943)10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电令第三十二集团军司令李默庵在天台设立“前进指挥部”调集2万兵力向四明山地区发动进攻,挑起了浙东第二次摩擦。浙东区党委连续三次发出通电,呼吁制止内战,团结抗日。但是,国民党顽固派置若罔闻,向四明山根据地节节推进,浙东区党委被迫调集浙东主力到四明山区。11月19日浙东第二次自卫反击战爆发。
  正当主力部队调集四明山区,准备第二次自卫反击战之,时,驻慈东的国民党慈溪自卫总队长宋清云也加紧了与日伪军的勾结。宋清云自从在第一次自卫反击战时制造摩擦遭到打击后,表面上装得很老实,暗中却不断扩大武装,到夏季,部队已扩充到300人左右,成为国民党慈溪县政府在慈溪境内最有实力的一支武装,部队也改名为慈溪县自卫总队。这时,宋清云又开始制造摩擦,绑架抗日干部,提出秋季在慈东从原来的每亩征收5斤税谷提高到每亩30斤的无理要求。
  根据宋清云的所作所为,三北地委书记王仲良在8月25日率三北自卫总队和龙山自卫大队包围了宋清云部,扣押了宋清云的得力助手、秘书郑岭和破坏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慈溪县政府国民教育指导员李思圻。流亡在宁海的国民党慈溪县长盛世馨闻讯后,电令在慈东活动的主任秘书胡一越和国民党慈东区长钱绍璇帮助宋清云。胡、钱先要宋清云收缩兵力,尽力避免与中共部队发生冲突。接着又邀请一些不明真相的士绅和乡镇长联名写信给何克希、连柏生,要求不要消灭宋清云,并请皓明和尚到王仲良处说情。宋清云也保证今后一定不再为非作歹,仍在慈东每亩征收5斤作为军粮,并与中共部队合作抗日。鉴于当时宋清云认错态度较好,为了搞好统一战线,王仲良决定在驱逐宋清云手下、亲日的郑岭和暗中搜集抗日情报的伪军民合作总站指导员毛子磻出慈东的前提下,给宋清云一个自新的机会。
  王仲良率部撤出慈东后,宋清云就加快了与日伪的勾结,命令郑岭长住宁波与日军联络,并亲自与日军宁波地区联络部经济兼情报科长仓田进行会谈,日军以撤出庄桥一带的据点、宋部以允许日军在慈东低价强行征粮为交换条件,并就双方避免误会等事项达成了协议。
  盛世馨得到国民党决定在浙东制造第二次反共摩擦的指令后,就电令宋清云积极响应。10月23日,宋清云在长石桥王伯元洋房命令其军民合作站站长搜集在慈东、庄市两区民兵、农会、民运、区办事处、税卡的情报。28日,宋清云打算向抗日政权发出慈东税收归自己接收、中共武装部队不得进驻慈东的最后通牒,后又考虑到这样容易被中共发现其发动事变意图,故没有发出。
  这时,中共慈镇县委也发现宋清云的情况异常。29日,县委书记金如山在范市召开的慈镇各界民众团体代表大会结束后,特地要求慈东区委注意宋清云的动向。慈东区委同志回来后,把部分分散在乡镇的民运干部集中到沿山一带工作,并提醒其他同志工作时适当注意隐蔽,区委文件运到县委统一保管。
  11月6日下午4时,宋清云在各方面工作准备就绪后,制造了震惊浙东的慈东惨案。除慈东、庄市两区委同志幸免外,区办事处、三北经济委员会东区分会、地方群众骨干共130余人被捕。盛世馨获悉后,立即对宋清云进行嘉奖,“犒赏”伪币2万元。
  三北地委书记王仲良闻讯后,立即给宋清云写了警告信,要求宋清云马上释放所有被捕人员。一些乡镇长也根据群众要求向宋提出了抗议。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宋清云召集手下商量后,决定使用软硬兼施的做法,采取杀一部分人,放一部分人的办法,并对被捕人员进行惨无人道的摧残。在这次惨案中被宋清云杀害的有经分会干部胡振华、顾仁华、洪德仁、孙瑞宝、周文财、孙瑞祺、孙焕章、王雄,民运干部有宋养生、葛传华;党员和群众骨干有仁能和尚、王国章、刘长根、张良鼎、郑甫章,身份不明的有江联珠、李顺荣、阮玉梅等,共计22人。
  慈东惨案发生后,被捕人员的亲属根据宋清云是本地人的特点,利用各种关系进行营救,使大部分人得到保释。主力部队和三北地方武装也在斗争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于民国33年(1944)1月4日上午救出了关押在长石桥木笼中即将被宋清云处死的伍一等四人。
  3月22日,浙东游击纵队第三支队和龙山自卫大队回师慈东,击溃宋部,建立庄桥区署,一直自称抗日的宋清云终于撕下了遮羞布,公开投敌。
  (五)根据地政权建设
  浙东区党委在开展对日伪的反“扫荡”、反“清乡”和粉碎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斗争中,十分重视并积极开展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三北地区沦陷后,国民党区、乡镇政权虽然仍坚持在三北境内的农村活动,但实际上是处于隐蔽状态,根本无法控制农村的局面。日军为了迅速控制局面,在三北地区逐步建立起县、区、乡伪政权。鉴于这种混乱的状态,民国31年(1942)7月,浙东区党委提出了“适当的改善现有的行政机构,并逐渐使之成为人民抗日政权”的方针,决定建立军民联合办事处,把五支队总办事处改组为三北总办事处,由地方干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统一领导三北各地部队办事处。随着新区的不断开辟,区级办事处也不断建立,部队办事处随之陆续撤销。11月,三北游击司令部总办事处建立,下辖慈镇县办事处、余上县办事处,金如山、张光分别为主任。并在慈东、慈北、慈西、姚东、姚山、姚海、虞北建立了区级办事处。办事处已具有地方政权的职能。但由于当时工作处于灰色隐蔽阶段,各级办事处仍以部队名义出面。
  民国33年(1944)1月,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在浙东第二次制造反共摩擦,已没有必要再继续实行“灰色隐蔽”,新四军军部命令浙东抗日武装正式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游击纵队成立后,浙东区党委为了进一步团结浙东各界人士、各党派、各团体抗日,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逐步改造旧的基层政权,在15日成立了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作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最高行政机关。27日,三北地区成立了专署级的慈(溪)镇(海)(余)姚(上)虞办事处,同时撤销三北游击司令部总办事处。慈镇姚虞办事处建立后,在原有区级办事处的基础上建立了区署。先后建立区署的有:龙山区署,区长戚铭渠;观城区署,区长潘子明;丈亭区署,区长蒋志农;庄桥区署,区长黄玉平。
  民国34年(1945)1月21—31日浙东各界临时代表大会在余姚梁弄召开。代表来自浙东各地和浦东地区,共108人,这是一次盛大,的会议,代表浙东人民进行参政议政。谭启龙、何克希、连伯生分别作了政治、军事和行政报告。会议正式选举产生了浙东行政委员会。会后,成立了浙东行政公署。2月,浙东行政公署委员会决定在慈镇、慈姚、余上县的行政区域内建立慈溪、余姚、镇海三个县政府。3月20日慈溪县政府在慈西石步成立,县长谢仁安。
  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标志着,根据地在斗争中日趋巩固,同时,也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六)迎接抗日战争胜利
  随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三北根据地的抗日战争形势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慈北、慈东积极开辟新地区,逐步缩小日伪控制区,地方抗日武装、民运工作队进行公开和隐蔽相结合的斗争,使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
  其时,国际和国内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展很快,苏、美、英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战胜德、意法西斯的伟大胜利。三北地区的日伪军为防止盟军从杭州湾登陆,在东山头、龙山、澥浦、慈城、金沙岙、毛岙、桃花岭等地(这些地区除东山头、龙山、澥浦外今均属宁波市江北区)构筑坑道工事,企图固守浙东沿海,作垂死挣扎。同时,调集兵力在三北地区进行“扫荡”妄图在盟军登陆之前消灭三北的抗日武装。民国33年(1944)10月15—24日驻三北日伪军1000,余人连续对鸣鹤、洪魏、东埠头、范市、方家河头、江北地区、三七市、二六市、石,步等地全面搜查,反复“扫荡”,抓走民众数十人,焚毁房屋数十间。12月,龙山区区长华一鸣在镇北海甸戎家开展工作时被从宁波来“扫荡”的日军逮捕(次年春在宁波牺牲)。三北地区的抗日形势又变得紧张起来。
  根据三北地区的特殊形势,民国34年(1945)2月,浙东区党委指示三北地委迅速转变斗争形式,以保存积蓄力量,作长期打算。三北地委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专门在茅山召开慈镇、慈姚两县区级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坚持三北原有阵地,加强对日伪军的策反工作,保存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配合盟军反攻的对敌斗争方针,采取靠山、靠水、靠群众,“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必要时以退为进,转入隐蔽斗争。会议结束后,慈东(庄桥)区委立即把全区脱产干部和区常备队员组成五个武装工作小组,分散到各乡镇坚持斗争,区委和区署及部分区常备队员又组成一支精干的武工队,流动在各乡镇活动,领导武装工作小组开展斗争。
  根据茅山会议精神,地、县、区三级地方武装积极与日伪军开展了游击战。早在民国33年10月,慈北区常备队在东埠头拦截了从厉家据点出来准备配合慈西日军“扫荡”的伪中警队,伪中警队武器装备精良携带了3挺轻机枪、1门小钢炮,但由于害怕慈北区常备队的实力,仓皇撤回厉家据点。12月4日,,日伪军300余人从三七市经解家到观城区抢粮,三北自卫总队警卫中队和慈镇县大队第二中队在西埠头与日伪军展开了3个小时的白刃战,给日伪军有力的打击后,安全转移,受到何克希司令的高度赞扬。民国34年(1945)4月4日从庄桥飞机场出来的10余名日军,在费市应家村抓鸡、找“花姑娘”。庄桥区委闻讯后,立即组织,5名武工队员,在区委委员方明带领下,疾奔应家村袭击,日军慌忙溃逃。这次激战毙伤日军数名,缴获步枪三支。同月,慈镇县委在伏龙山召开县委会议,日军一个排从凤浦出发直扑会场。负责保卫会场的三北特务营一连与日军展开战斗,掩护与会人员撤退,驻龙山西门外的庄市区常备队闻讯后赶来增援,日军受到两面夹击后,仓皇撤退。民国34年5月12日凌晨,庄桥区委书记蒋子瑛带领10多名武工队员,悄悄来到庄桥镇郊,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分两路向伪军碉堡包抄过去。伪军依仗碉堡工事,毫无戒备。尖兵组干掉了伪军哨兵,担任正面攻击的武工队员冲进碉堡,抓获了全部伪军。武工队员们仅用了十几分钟时间,就结束了战斗。此役缴获了一个班的武器,还烧掉了伪军碉堡。消息一传开,周边数里外据点的日伪军,都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出来。
  为了支援抗日武装部队与日伪军展开游击战,慈东(庄桥)地区民众掀起了慰问部队的热潮。民国33年(1944)12月,庄桥、费市、洪塘、洋墅、骆驼等乡镇民众纷纷向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送去猪羊、鸡鸭、酒等慰劳品。次年1月,慈西区委和丈亭区署又发动数千群众,把埋在甬曹公路慈城至余姚段两旁的旧铁轨全部挖出,运到观城区昌明乡,然后,龙山、观城两区群众又把铁轨锯为四段,运往山东解放区。庄桥、洪塘、洋墅等群众还把一批又一批的粮食运到新四军驻地,有力地支援了主力部队。
  民国34年(1945)5月,四明根据地军民6000多人在梁弄召开庆祝大会,庆祝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法西斯垮台。浙东地区党政军领导谭启龙、何克希、连柏生等作了重要讲话,这个大会实际上也是争取浙东抗战胜利的誓师大会,极大地鼓舞了浙东敌后军民的士气。
  在此前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通过各种渠道向日军据点展开政治攻势,瓦解敌人营垒。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日军内部厌战情绪滋长,军心动荡。5月9日,驻慈城的日军无线电通讯班长本村正春军曹,在日本反战同盟浙东支部的宣传影响下,毅然投诚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不久,驻慈东汶溪的日本上等兵岩冈文雄也携枪参加新四军。驻慈城的日军杉本庆云、安田凤道、安川学奎、文元亨俊等也向浙东新四军投诚。同时,各县、区地方武装及民兵对日伪军据点发起攻势,捕捉伪军政人员,慈东区武工队活捉伪慈溪县情报站长俞克泉。
  在地方抗日武装的不断打击下,三北根据地的抗日形势日趋好转,日伪的据点日益减少,而且官兵的士气又明显低落,抗日武装力量在军事上完全取得了主动地位,全面反攻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此时,国际、国内的形势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国34年(1945)7月26日,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根据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8月12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向浙东各地日伪军及伪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命令所有日伪军立即停止抵抗,,听候接收或改编。浙东区党委指示三北地区党政军民配合主力三支队和五支队,消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收复一切日伪军据点。13日,三北特务营及慈溪、镇海两县民兵1000余人包围了掌起桥伪军宋清云部的周光华大队,经过三天三夜的军事围攻和政治攻势,周光华部下200余人投降,缴获步枪121支、土炮3门、短枪10余支。16日夜,庄桥区常备队在民兵配合下攻占洪塘伪军据点,缴获步枪17支、短枪2支,俘分队长以下官兵20余名。又对费市伪军据点发动进攻,伪军在庄桥区常备队的紧逼下,被迫撤出大西坝、费市、裘墅、更楼、黄梅堰等据点。至19日驻庄桥区的伪军全部被赶出庄桥。9月22日驻慈城的日军全部退出慈城。至此,三北境内的日,伪军被全部扫清,三北军民终于迎来了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