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明和谐创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234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文明和谐创建
分类号: D648
页数: 7
页码: 1912-1918
摘要: 本章介绍了宁波市江北区文明社会创建活动。包括文明创建、平安江北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等。
关键词: 社会文明 教育 江北区

内容

第一节 文明创建活动
  创建文明城区
  1996年,《江北区创建港城文明实施意见》出台,主要抓好育人工程、基础工程、“窗口”工程、平安工程、文化工程、形象工程、绿化工程、净化工程,提高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把宁波建设成为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特色的城市。2003年,江北区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领导小组及8个专业组。区委、区政府联合制订了“江北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工作方案”与“江北区创建浙江省文明城区活动工作方案”。随后又调整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文明城区活动领导小组及各专业组名单,分别为组织领导与工作机制专业组、城市经济与城市发展专业组、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专业组、社会治安与社会稳定专业组、科技教育与文体卫生专业组、思想建设与道德教育专业组、创建活动与创建氛围专业组、行为规范与社会风尚专业组。2005年,江北区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文明城区;被宁波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同时表彰白沙街道为先进街道,中马街道浮石社区、文教街道育才社区、孔浦街道白杨社区为先进社区,以及85名先进个人。2007年,江北区召开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区)动员大会,启动“我与文明同行”活动。
  创建文明镇村
  1986年,庄桥镇和慈城镇被宁波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乡镇。慈城镇又于2005年被评为市级文明镇。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的有慈城镇的新联村(1987年)与五星村(2005年);庄桥街道的上邵村(2003年)与李家村(2006年);洪塘街道邵家渡村(2006年)。被宁波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村的有慈城镇的新联村(1987年,1991年)、南门村与五星村(2002—2003年,2004—2005年)、东门村(2004—2005年)、杨陈村(2007年)、五湖村与八字村(2008年);洪塘街道的洪塘村(2002—2003年,2004—2005年)、林家村与旧宅徐村和裘市村(2002—2003年,2004—2005年)、邵家渡村(2004—2005年)、旧宅村与横山村(2008年);庄桥街道的上邵村与李家村与东邵村与袁陈村(2002—2003年,2004—2005年)、马径村与灵山村与冯家村(2004—2005年)、西卫桥村与谢家村(2007年)、邵余村与姚家村(2008年);甬江街道的孔浦村与永红村与外漕村(2002—2003年,2004—2005年)、夏家村(2004—2005年)、畈里塘村(2008年)。历年来江北区委、区政府表彰区级“五星级”文明村5个(次);“四星级”文明村22个(次);”三星级”文明村48个(次):”二星级”文明村67个(次);“一星级”文明村46个(次)。
  创建文明小区社区
  1996年,江北区开始创建区级文明小区活动,制订了《江北区文明小区建设管理评选暂行规定》。至2008年,区委、区政府表彰了37个区级文明小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的有孔浦街道绿梅社区、文教街道繁景花园社区、中马街道东槐社区、孔浦街道紫竹社区、文教街道双东坊社区(2001年首批);文教街道大闸社区(2003年);白沙街道桃源社区、文教街道范江岸社区(2004年);文教街道育才社区(2005年);2006年7月28日,白沙街道北站社区(2006年);庄桥街道广厦怡庭社区(2007年);文教街道北岸琴森社区(2008年)。历年来被评为宁波市文明小区的有文教街道繁景小区(四星级);中马街道范家边小区、文教街道江花小区(三星级);中马街道槐树一村、文教街道翠中小区、文教街道翠西小区、白沙街道正大小区、白沙街道桃源小区(二星级);以及中马街道洋菜小区、白沙街道草马一村、孔浦街道里夏小区、文教街道矸桥小区等18个小区(一星级)。另有孔浦街道绿梅小区、文教街道繁景小区、孔浦街道紫竹小区被评为市级示范小区。被评为宁波市文明社区有文教街道双东坊社区、孔浦街道绿梅社区、中马街道浮石社区、白沙街道桃源社区、甬江街道梅堰社区、洪塘街道姚江社区、庄桥街道广厦社区、慈城镇望京社区等33个。另有孔浦街道绿梅社区、文教街道育才社区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区。
  创建文明单位
  2005年,宁波市公安局江北分局户口证件办理中心被表彰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的有区环境卫生管理处(1990年),绿梅新村居民区(1993年),宁波制冷自控元件厂、宁波市钢化玻璃厂(1994年),孔浦街道文汇居委会(1996年),区房地产管理处(1999年,2001年),江北公安分局户口证件办理中心、宁波金田铜业集团公司、庄桥税务所(2001年),区卫生监督所(2003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江北供电局(2006年)。被宁波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市级文明单位的有宁波市鞍山抽水机站、江北工商分局甬北工商所、宁波光明眼病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中城小学、区卫生防疫站、江北公安分局白沙派出所、区财政税务局、宁波甬美针织有限公司、江北工商分局、区建设与交通局、区人民检察院、区地方税务局、洪塘中心小学、区绿化养护中心、江北工商分局姚江工商所、宁波贝斯特纺织有限公司等60家(次)。至2006年,区委、区政府表彰了443家(次)区级文明单位。
  第二节 平安江北建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确保社会稳定的一项系统工程。
  1980年,原江北区开始建立有辖区部队、省市属企业、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负责人参加的治安联防委员会,建立了区、街道、社区(居委会)、企事业单位三级联防组织和11支共389名专兼职联防队员组成的治安联防队伍。同时,加强了基层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和联防组织、调解帮教组织建设。1985年建立江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区农村100余个行政村全面实行治安调解承包责任制。次年在全区乡镇企业建立安全保卫(联奖)责任制。到1988年3月,全区已有治保组织583个,治保人员1667人,调解组织385个,调解人员1150人,联防执勤点29个,联防队员273人。1991年,江北区委撤销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成立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开始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列入全区整体目标双百考核。
  1996年起,创建“平安社区”、“治安安全村”、“安全治安单位”等工作被列为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到2000年底,全区已建立治保组织192个,共950人;调解组织192个,共930人。2001年底,全区有210名保安队员上岗执勤,各镇、街道有专职联防队、专职夜巡队和季节性夜巡队205支。2002年底,全区26个社区已基本建成综治警务室,“平安社区”、“安全治安村”、“安全治安单位”的创建成功率均在90%以上。
  2003年全面开展“平安街道(镇)”、“平安江北”创建活动。2004年,江北区、街道(镇)两级建立以党委、政府“一把手”为组长、副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把平安建设列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区委、区政府以“平安江北”创建为载体,大力推动城乡社会综合治理一体化进程,抓住防控重点,突破社会管理难点,着力构建城乡联动的社会综合治理“四张网”,即社会治安“防控网”、矛盾纠纷“调处网”、外来流动人员“管理网”、生产生活“安全网”,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为此,江北区投入专项经费3000多万元,主抓“六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综治工作中心、规范一个综治委(办)组织机制、组建一支群防群治骨干队伍、建成一批警务室、开展一批基层调解人员培训、进行一系列平安创建活动。2004年,江北区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创建达标单位。
  2005—2007年,江北区连续3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区;其中,2005年省平安县市区考评得分为全省第二,2007年考评得分居宁波市第一。
  第三节 节约型社会建设
  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建设节约型社会。20,07年,江北区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街道、慈城镇、工业区设置节能减排联络员,重点用能企业安排能管员,初步建成了节能减排工作网络,形成了政企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江北区政府与各街道、慈城镇、工业区签订了节能减排责任书,在经济强区工作考核中突出节能降耗要求,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制订并下发了《江北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将减排任务分年度分解落实到各街道、慈城镇、工业区和相关企业。
  在节能减排实施过程中,江北区强化考核机制,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列入街道、镇、工业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把能耗下降率作为评选区工业三十强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的重要依据。在工业三十强企业和成长型企业评选办法中规定,凡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取消评选资格;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率小于5%,或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不能拿到能耗指标的基本分。对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节能减排效果好、列入区级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一次性补助10万元,对经验收合格的区级清洁生产试点企业示范项目一次性奖励5万元。同时,加大了对企业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对区级重点监管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对一类、二类监管企业保证每月一查,定期、不定期地对排污企业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还运用排污费的经济调节功能,加大征收力度,2007年共开征企业数256家,收费总额353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6%,全年收费和罚款总额达到44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4.4%。是年,江北区还开展了餐饮企业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对主城区内的240多家餐饮企业分门别类,制订了整治工作计划,对26家餐饮企业下发限期改正通知书,3家餐饮企业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5家餐饮企业作出行政处罚,15家企业下达限期验收通知书。
  在节能减排的同时,江北区还积极调整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都市型先进制造业,提高低污染、低耗能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2007年,江北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产值突破8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例超过20%启动了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试点和省绿色企业的创建、慈城镇工业循环经济示范镇试点等3个专项,行动。是年,江北区企业节能改造投资额在2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9家,总投资近2900万元,有3家企业通过了市级、区级清洁生产验收,使能耗的下降率达到了30%以上。同时依法关闭了高耗能高污染的庄桥棉纺厂、江北东方锡业有限公司、金华镀锌厂江北分厂和庄桥、灵山、乍山3家砖瓦厂;否决了因能耗与排污不符合审批条件的立项申请42件,包括总投资达8000万美元的某啤酒生产项目。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成立农村工作办公室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007年,《江北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的要点》下发实施,全区有60余个培训专业可供农民自由选择。是年,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16178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被征地人员转移技能培训10887人,有5547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又制订了《江北区农村就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江北区农村自主创业专项贷款实施意见》与《江北区被征地困难人员自主创业享受财政补助政策实施意见》。是年,共提供就业岗位39900个,举办洽谈会21场。
  江北区先后下发了《2007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区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江北区农村公厕、垃圾房等卫生设施专项整治及经费补助的意见》、《江北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开展江北区卫生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全区有60%的村创建了区级三星级以上的卫生村;投入800多万元用于“清障、清淤、清水面、护堤岸”的河道整治建设;投入130万元绿化村庄。投入130多万元,对江北大道庄桥段全长约4公里道路沿线两侧进行了以统一外墙涂料、统一店面广告牌和路边绿化带项目为主的立面美化改造;对育才北路西侧、天水家园北侧等地段修建围墙2200余米,建设绿化带2500平方米。
  2007年6月起,实行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农村困难老人发放生活补助的措施。对低保和扶助对象等农村困难群体实施分类救助办法。在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69309人,参合率98.24%,合作医疗基金1871.34万元,其中筹集大病统筹基金1802.03万元、大病救助基金69.31万元,人均筹资达270元,高于市人均70元的标准近4倍,参保农民补偿水平列全省首位。下拨1000万元,建立了全省首个合作医疗抗风险基金。此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络“现场结报”实现了100%全覆盖,凡在14家定点医院就诊出院时,即可报销住院医疗费用,这在浙江省居于领先地位。全区的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2.7%。
  2007年先后下发了《关于实施撤村建居改革工作的意见》、《关于撤村建居改革工作中若干政策问题的意见》,通过建设集中居住区或联户式改造,逐步将散乱无序的自然村落建成地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配套的农村新社区。至2008年,全区已建成农村社区总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安置农村居民5400户,正在启动建造农村社区107万平方米。建成村集中居住小区13个,住户1968户。2007年全面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建立健全了农村党建“三级联创”责任机制。全区创建五好党组织24个,农村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在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