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思想道德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22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思想道德建设
分类号: D648
页数: 7
页码: 1905-1911
摘要: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 社会文明 教育 江北区

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江北区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朱贵祠、庄桥革命烈士陵园和外滩历史文化街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慈湖烈士
  陵园、金沙岙战斗遗址、华尔被击毙处。每逢“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等节日都会组织举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或重温
  誓词,、主题班队会等活动,年接待参观者近3万人次。1998年4月起,江北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周活动。江北区关工委、老干部局、共青团、教育局、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多次开展“老青少同祭革命先烈”活动,开展到庄桥、慈城两地进行清明扫墓、组织学生学习《江北英烈传》等革命读物等活动。2006年4月,在江北区老外滩举行以“知荣明耻,激扬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宁波市暨江北区第12个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周启动仪式。2007年4月,由江北区委宣传部和慈城镇共同主办的“看千年古镇,扬爱国情怀”江北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周启动仪式在慈城镇举行。
  专项教育活动 1987年4月29日江北区团委、妇联、总工会、文化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团委联合举办“理想、追求、贡献”联谊晚会,。1989年,江北区团委开展“做艰苦奋斗先锋,创九十年代新风”的主题活动。此外,还结合立足岗位,开展了“义务劳动献一工”、“我为企业排忧解难”、“九十年代开门红”等活动,建立定期的“义务劳动日”、“星期六义务劳动”等制度。20世纪90年代,区团委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以“学雷锋,树新风,做四有青年”为主题的活动,组织发动广大团员青年建立学雷锋小组、青年服务队,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好人好事。1994年,“跨世纪青年两大工程”在江北全面启动。2002年,区团委以纪念建团8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宣传教育系列活动。2003年,区团委与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联合举行“贯彻十六大,建设新江北”主题演讲比赛。2006年,江北区各级团组织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倡文明,促和谐”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创造、奉献,教育引导青少年知荣明耻,褒荣贬耻,践荣弃耻。
  第二节 社会公德教育
  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1979年起,江北区开展“讲道德、树新风”活动季,此后每年3月5日,江北区都要组织团员青年到车站、码头、大街做好事。1981年,在青少年中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1983年,全区共736个墙门开展“五好”墙门创建活动,其中1个被评为省级先进,13个被评为市级先进,35个被评为区级先进。1984年,全区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1985年开始创建“文明居民区”。1990年起,全区开展“像雷锋那样工作、学习、生活,争当十佳标兵”活动。1998年,开展“社会公德建设年”活动。2002年进行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系列活动。2004年,江北区下发《关于在全区开展“我与文明同行”主题活动的意见》。2006年又下发《宁波市江北区文明素质工程实施意见》。2007年,江北区发出《关于在全区开展学习陈吉先进事迹的决定》,号召全区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向新时期江北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妙山中学学生陈吉学习。2008年,陈吉获得“浙江骄傲——年度人物奖”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宁波市我身边的文明之星。
  青年志愿者活动 1994年,江北区共建立青年志愿者队伍52支,召集了有技能的青年志愿者980名,开展“重晚情,送温暖”、青少年帮教、植树造林等活动。1995年开展“江北青年志愿者学雷锋行动”200余人上街开展为民服务活动。1997年开展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联手助万家双老双残家庭,结对服务活动。2000年开展江北区青年志愿者助残结对活动。2002年开展以“自强不息、奉献社区”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全区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达千余人次。2003年举行“你我同心,战胜‘非典’—爱心直通车”进农村,集中开展防非典宣传周活动。2004年3月,江北区成立区志愿者指导中心,下设12个志愿者总队,各总队下设69个服务站。2005年,江北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城区人口总数的8%。2006年开展“心灵之约”陪老助老服务周活动,主题是“颐养江北岸,志愿者相伴”。2007年成立“爱心驱动”网络志愿者队伍,通过网络招募吸纳成员200多人,开辟志愿者工作网站——“爱心驱动志愿者联盟论坛”,运用社会化工作模式,扩大江北区志愿者活动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第三节 职业道德教育
  从政道德 从政道德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和表率示范作用。1994年,区机关单位团组织以勤政廉洁、强化服务意识为重点,开展“创、做、作”活动。1996年,区工商局开展正行风、树形象的“三好四形象”活动,落实“文明示范窗”、“文明示范岗”。区公安分局开展“尽心尽责做人民公仆、满腔热情为人民服务”公安形象建设工程活动。区城建局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向社会公布房地产管理、环境卫生等服务内容。1997年,江北区举行区机关职业道德演讲比赛,开展评选人民好公仆、文明机关和文明示范点活动。1998年起,区政府印发了《宁波市江北区1998年行风考评验收工作的实施方案》,行风考评验收的对象为卫生、公安、财政(地税)、国税、工商、城建、教育、交通、土管等9家部门。
  工商道德 1987年,江北区开展以文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共建活动。客运站进行了“一立、二达、三有、四创、五无”达标活动。咸亨酒店代表江北区饮食行业,参加了宁波市“十业百家”优质服务竞赛。1992年始开展“青年突击队(手)活动”。1994年始,工商财贸系统青年职工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个体、私营企业团员开展“良好经营户评比”和“创共青团优质示范岗”等活动。1993—1997年,江北区职工开展了“学、练、比、树”具有行业和企业特色的岗位练兵、操作比武等劳动竞赛。1999年,区公安分局户口证件办理中心获“宁波市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全区共涌现出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3个,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12个;至2004年共有省、市级青年文明号20个。2005年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2006年举行以“企业爱职工,职工爱企业”为主题的“双爱双评”活动和以“关爱员工、热爱企业”为主题的“港桥”杯企业文化系列活动。2008年,江北老外滩商贸特色街荣获“浙江省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医德 1984年,江北区推出《卫生工作意见》,要求加强对职工的医德、医风教育,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讨论。1987年,江北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出台。1988年实行胸前挂牌服务,设立举报箱、意见箱,公布卫生局监督电话,医疗收费标准明码标价,接受群众监督。1989年起,建立医德档案,进行职业道德考核。1990年开展“学雷锋、学白求恩、争当十佳标兵”和评选优秀护士、“满意在医院”等活动。1991年,围绕“以医谋私、以药谋私、以权谋私”等问题开展“自查、自纠、自交”活动。1993年开展“九十年代医务人员形象大讨论”;区中心卫生院被评为“70岁以上老人一条龙服务”市级先进集体,光明眼病医院眼科获“市级模范集体”称号。1994年开展“动真情、献爱心、文明在医院”活动,制订了江北区卫生系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十条规定。1997年,区卫生局印发了《江北区卫生系统干部、职工职业道德考核办法》。2000年,区人民医院与光明眼病医院获“宁波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003年,区卫生局印发了《江北区卫生系统推进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信用建设的实施细则》,并以抗击非典为契机,在全系统内开展“十佳健康卫士”、“十佳白衣天使”的评选活动。次年又印发了《江北区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守则(试行)》与《江北区卫生系统行风责任追究暂行规定》。2006年开展“健康使者火炬行动”、“结对帮困助医”、“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2007年为“作风建设年”,注重完善管理制度,实行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年度廉洁从医填报制,健全处方、医疗检查动态监控和超常预警制度,完善行风监督员制度、三级履职承诺制度、医生处方管理制度、药事委员会等制度。
  师德 1987年,区文教局开展师德现状调查,组织师德巡回演讲。1989年成立区教工百人合唱团,练唱革命歌曲,陶冶教师情操;首次发放“张成梁教学奖励基金”。1990年组织师德奉献报告团,向全区教师作巡回演讲。1991年,区文教局制订了《江北区教师师德考核量化表》。1995年,区文教局制订了《关于教师职务聘任试行低聘或解聘的几点规定》,以低聘或解聘约束教师的违纪违规行为。1996年建立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特邀监督员制度。1997年印发了《江北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1998年印发了2万余份《告全区中小学学生家长书》,明确了收费范围、项目、标准等内容。1999年开展以“学先进、比贡献、铸师魂、育新人”为核心的师德教育。2001年开展“21世纪我们怎样当教师”的主题活动,创建“师德群体”,建立教师宣誓制度,并建立了暑期师德培训制度。2002年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年”,制订了《关于教师违反师德行为规范的处理意见》,开展“21世纪教师的道德观”大讨论。2006年采用自评、互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形式,将师德考核成绩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职务评聘、评优评先挂钩,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2007年开展关爱弱势群体,关爱教职员工,关怀青少年学生的“三关爱、三创建活动”。
  第四节 家庭美德教育
  1980年,江北区启动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主要针对“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家庭道德严重滑坡的现象,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让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睦、友爱的传统美德回到千家万户。1986年,江北区制订了“五好家庭”、“双文明户”联系不和睦家庭制度。至1990年,全区共有“五好家庭”24317户,区级206户。1991年,宁波市妇联、区文化馆、区精神文明办公室、中马街道等6家单位举办了中马街道家庭文化系列活动。1993年,江北区召开家庭文化建设现场会,把家庭文化建设与争创文明楼群有机地结合起来。1994年,江北区开展首届十佳美好家庭评选活动,举行了“中行”杯“美在港城、乐在家庭”文化娱乐大赛。1996年,江北区的五好家庭活动改称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1998—1999年,江北区开展以“家庭与港城”为主题的“星级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月活动,评选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组织“星级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先进事迹巡回演讲暨送戏下乡活动。
  2001年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更名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2002年是《公民道德规范》实施年,江北区开展了以“公德进社区,美德进家庭”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建设一条街活动。2005年5月,江北区组织百个示范岗、百户文明家庭和百名城乡妇女代表,在“5·15”国际家庭日启动了“文明·家庭·新农村”活动暨“巾帼节能行动”,百户文明家庭向全区家庭发出了“知荣明耻,从点滴做起”的倡议。2005年,第三届中国外滩论坛在慈城孔庙举行,以“弘扬慈孝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就如何保护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展开研讨。2006年,江北区各级妇联全方位开展家庭文明建设,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如“文明·家庭·新农村”主题活动、“家园·环境·健康”活动、“让法律进社区”大型咨询活动、“星级文明家庭”评选、“展循环之美·献巾帼之情”百件废物利用手工制品展示暨义卖活动、“新居民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不让毒品进我家”禁毒知识展览、“不让家庭暴力进社区”、“姐妹牵手保村庄庭院整洁”等主题活动。
  至2007年,江北区在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中累计评出五好家庭、双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星级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庭、双合格家庭、学习型家庭、无毒家庭、慈孝家庭、和谐文明家庭等各类、各级家庭4.3万户,其中市级以上2.5万户。文教街道双东坊社区于2006年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2008年,江北区获“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称号。
  第五节 未成年人思想教育
  小学生思想教育
  清末,规定“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学堂把读经课列为必修课,灌输封建礼教思想,并于课堂、礼堂悬挂《圣谕广训》,要求学生遵守。进入民国,初等小学校修身科旨在“涵养儿童之德性,导以实践”,其内容包括“孝悌、亲爱、信实、义勇、恭敬、勤俭、清洁”,以及“对于社会、国家之责任,养成爱群爱国之精神”。高等小学修身科注重卫生、立身、处世、待人之道,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具有国民的品德。民国11年(1922),废止修身科,增设公民、卫生,执行浙江省教育厅规定,“在国民道德之训练上,注重保持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并养成勤劳、节约之习惯,牺牲奋斗之精神”。民国20年(1931),开始实行三民主义教育。多数小学对学生进行“四维八德”(礼、义、廉、耻与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教育。“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晋群小学的共产党员教师向学生进行抗日救亡教育。“七七”事变后,不少学校把抗日救亡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内容。崇本小学把朱贵抗英、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解放初,各小学对学生普遍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教育。又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进行教育。1953年贯彻毛泽东“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指示,学校普遍开展争“三好”活动。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少先队组织开展了“除四害、讲普通话、绿化植树”三项活动,普遍组织“绿化近卫军”、“少年护林队”。1963年,各校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活动。老市区各小学组织“忆苦思甜”、“访三老”、“讲三史”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阶级斗争成为德育的“主课”。所有校内外的少年儿童组织改称为红小兵。
  1977年,各学校相继恢复少先队组织。恢复学习雷锋教育活动。1979年,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以及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等思想品德教育。1981年始,各小学以“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为思想品德教育中心内容。1983年,普遍进行国旗、国歌、国徽的教育,普遍建立升降国旗制度。1988年,江北区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简称“少工委”)成立,在全区开展了“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教育。同年,开始执行国家教委《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向学生进行具体的、系统的教育。至2006年上半年,在全区23所公立小学中,有19所成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泗洲路小学、江北第二实验小学、崇本学校、江北中心小学、庄桥中心小学于2007年被评为宁波市第三批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1990年,区团委和区少工委确定“学赖宁”活动作为1990年度少先队组织中心工作。1994年始,“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在江北区启动,全区广泛开展了以生存自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五自”教育活动、“启明星科技活动”。中城小学、新马路小学、白沙路小学、江北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文明雏鹰假日小队,江北实验小学被评为浙江省“雏鹰红旗大队”洪塘中心小学的周颖被评为全国手拉手好少年。同年,宁波市第一所少年团校在泗洲路小学成立,;宁波市第一所少年法律学校在新马路小学成立。1995年始,少先队组织以理想教育、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了“爱我中华”主题教育活动。江北实验小学少先队获“全国红旗大队”称号,慈城中心小学获“浙江省少先队五自活动红旗大队”称号。1997年,江北中心小学被评为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单位和市级红领巾示范学校。1999年,中城小学少先队被授予“全国红旗大队”称号。
  至2001年,江北区校外教育基地已初步形成“一线三基地”的格局。一线是指慈城镇德育一条线,利用镇内现有的太平天国会馆、革命烈士陵园、华尔击毙处、朱贵将军祠及镇内已经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30多处名人古迹,把分散在镇内的教育资源串成一线。三基地是指宁波市素质教育基地——绿色学校、慈城镇五星村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基地、甬江镇农业科技教育基地。
  2004年始,区团委与区少工委共同提出“五彩计划”,旨在“开展五彩教育,度过花季少年”。一是红色教育,以“红色感动”为主题,开展“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的“三个了不起”系列活动,以优秀诗歌朗诵、主题班会、主题队会、演讲比赛、专题讲座、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方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二是绿色教育,结合“保护母亲河”活动,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树立植绿护绿的意识;三是蓝色教育,结合“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增强网络文明意识,营造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四是橙色教育,结合“打黄扫非”行动,以“远离毒品,关爱未来”为主题,开展法制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开展生动直观的禁毒教育;五是紫色教育,以“快乐成长”为主题,在小学中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
  江北区于1989年制订了《中小学生家长须知》,要求家长成为子女的表率。1998年,江北实验小学获浙江省先进家长学校。2001年,区团委配合区教育局、区妇联开展了“知心家庭学校”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亲子活动、家长沙龙、现场指导活动、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共同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2002年,中马街道社区知心家庭学校和江北中心小学知心家庭学校成立,为宁波市首创。2005年,庄桥中心小学和宁镇路小学被评为宁波市示范家长学校。2006年,洪塘中心小学、江北实验小学被评为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中城小学、洪塘中心小学被评为宁波市第九批市级文明单位;庄桥中心小学、修人学校、慈城中心小学、唐弢学校、江北实验小学被评为宁波市第五轮示范性文明学校。2007年,江北中心小学少先队被授予浙江省“红旗大队”称号。
  中学生思想教育
  清末,各学堂均“以忠孝为敷教之本”,灌输“人伦道德之要旨”,并进行忠君爱国教育。进入民国,各校注重道德教育,辅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和美感教育,设修身科。但一些中学仍提倡尊孔读经,学生入学先要拜祭孔孟。一些教会学校通过圣经课向学生灌输宗教教义。民国16年(1927)后,各中学相继实施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开展“新生活运动”。各中学设教官负责高中军训,设童子军教练负责初中童子军训练。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普遍加强抗日救亡教育内容,在每日升旗、降旗时报告战区情况、战事消息,以及精神讲话,激发学生抗敌救国情绪。
  新中国成立后,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与小学生基本相同。1950年,浙东中学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称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这是江北区境内最早建立的共青团组织。此后,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在各中学普遍建立。1959年,执行教育部颁发的《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以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发展史等教材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教育中学生,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工人阶级的阶级观点、群众观点、集体主义观点、劳动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962年,宁波市教育局规定中学思想教育内容为:形势和前途教育、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农业为基础和总方针教育、革命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间,以读毛主席语录、背“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做“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搞“大批判”代替政治思想教育,并把阶级斗争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课。
  1987年,各校以《宁波市中学生品行规范》进行常规教育,先后有孔浦中学(1997年、2002年)被授予宁波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洪塘中学(2006年)被评为宁波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1991年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加强学生公德教育。先后有修人学校(1999年、2006年)、惠贞书院(1999年)获“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称号。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国家教委《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
  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开拓和发展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
  2002年,各中学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读书评比、“创新”杯少儿健美操比赛、“五小”优秀学生评比,老青少同祭烈士墓、江北区“十佳美德”少年评选,《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习宣传等活动,促使青少年自觉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2003年组织开展“小公民、手拉手,讲卫生、强体魄,抗非典、话小康”暑期系列活动。2004年,在槐树公园开展“万名学生描绘江北蓝图”系列活动,通过演讲、绘画、摄影等形式,充分挖掘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传承“自信、自立、自强、奋斗不息、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精神。2006年举办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展示暨《文明三字歌》诗诵会,并将3000册《文明三字歌》和1000册《文明礼仪ABC》送到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和城区各社区。2008年,结合“慈孝文化月”活动,在全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五百五进”活动。一是百户“慈孝家庭”进孔庙;二是百名成长顾问进学校;三是百条家教格言进万家;四是百场公德宣讲进社区;五是百个家长课堂进农村、进社区,为青少年的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