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语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20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语音
分类号:
H01
页数:
17
页码:
1848-1864
摘要: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声韵调系统、同音字表、语音特点及其内部差异的情况。
关键词:
方言
江北区
语音
内容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一、声母
宁波江北区方言声母29个,包括零声母在内,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列表如下:
声母表
二、韵母
宁波江北方言区韵母46个,包括〓l、m、〓3个自成音节的在内,按韵头韵尾情况,列表如下:
三、声调
宁波江北区方言单字调7个,浊上归去。
第二节 同音字表
本字汇收录了宁波江北方言的单字音,以韵母为序,按开尾韵→鼻尾韵→鼻化韵→塞尾韵的顺序排列。同韵的字以声母为序,声韵相同的字以声调为序,声调调值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有音韵地位但写不出本字的音节用方框“◇”表示。文白两读的,白读用下画单线表示,文读用下画双线表示。又读、训读音、小称变调、词性等现象,在本字的右下角用小号字注明,只有文读或白读一种读音的,则不标注。如文读专用韵字均为文读音,都不标明。释义、组词、举例用下标字表示。在字例中,用“~”代替本字,写不出来的字用音标标注。
续表
说明:(1)3个自成音节的特殊韵,不列入表内。(2)u韵有少数字存在鼻化韵色彩。
(3)鼻韵尾[?]的实际音值是舌面中音[〓]。(4)[ie〓]的实际音值舌位略高,接近[i〓]
第三节 语音特点及其内部差异
本编所调查的宁波江北区方言语音,与宁波中心城区的海曙区方言相比,大凡与海曙区相连成片的区域,语音基本相同。与20世纪90年代《宁波方言词典》(汤珍珠等编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中的音系对照,经过近20年的变迁,整个音系趋于简化。除了声母系统没有什么变化外,老派的韵母比20年前的老派韵母减少了4个:[yo]和[Y]韵母已经消失归并,[y〓〓]和[〓〓〓]两个韵母已经合并为一个韵母[〓〓〓],自成音节的[n〓]已归入[〓□]已归入。还有少数韵母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如山撮合口一等恒韵帮组、见系字原来读带鼻化的u韵,现鼻化已经消失,都读[u]韵。还有声调数的格局虽然没有变,还是7个,但阳平和阳去,阴平和阴去都有合流的趋势,只有在部分能够独立成词的单音节字中还能区别。
由于江北区所辖的江北岸、慈城镇、洪塘、庄桥、孔浦及甬江街道的部分地区,历史上曾分别隶属鄞县、慈溪县和镇海县管辖。与区政府所在地的代表方言点相比江北岸、甬江街道、孔浦的方言基本相同,慈城镇、洪塘、庄桥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慈城镇因行,政归属几经变迁,语音层次相对复杂。在年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把65岁以上的,称作老派;30岁以下的称为新派,30~65岁的,称为中派。
关于宁波话的特点,民间广泛流传的特点就是“硬”。有一句俗语叫“宁可听苏州人吵相骂,勿可与宁波人讲闲话”,意思是说,虽然同是吴语,苏州话“糯”,即使吵架也好听;宁波话“硬”,即使说话也像吵架。宁波人习惯用“石骨铁硬”来概括宁波方言与其他方言的区别。
听人说话的“软”和“硬”实际上是对一个人说话“腔调”的感知。“腔调”一般由字音长短、语速、节奏、停连、轻重音、语气词,、句调等因素构成。听觉上,宁波方言语速比较快,入声十分短促,抑扬顿挫分明,语调过于强硬,的确给人生硬之感。尤其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张嘴说上一两分钟,就给人“气势汹汹、硬梆梆”的感觉。不像苏州话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发音上前元音韵母多,声母分尖团,声调曲折柔和,颇有些低吟浅唱之感,较少铿锵,不大适合吵架,给人一种温软的感觉,苏州人爱用一个“糯”字来形容苏州话的特点,的确十分符合人们的听感。但是现在二三十岁的宁波年轻人,从小受长辈的熏陶,都有一种崇尚上海话的心理,喜欢学上海话,所以说话的语气语调都有向上海话、苏州话靠拢的趋势,腔调温和柔软多了。
如果我们理论上再细分的话,第一个特点才是属于语音层面上的,第二个特点应当属于话语层面上的。下面本志运用方言学理论,记述宁波江北区方言的语音特点。
先记述总的语音特点,然后分述声母、韵母、声调的特点。
一是文白异读情况
文白异读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特有的现象,通常表现为一个字有文读音(读书音)和白读音
(口语音)两种不同读法。江北区方言语音的异读情况比较复杂。声母的文白异读如(斜杠前为白读音,斜杠后为文读音);奉母字的肥[bi]/[vi];微母字的问[mn]/[v〓n]、尾味微[mi]/[vi]、网[ma〓]/[〓ua〓]。日母字的儿耳[〓i]/[〓l]、柔[〓iY]/〓iY]、仁人[〓i〓]/[zy〓];见母字的家[ko]/[〓ia],解[ka]/[t〓ia],江[k〓]/[〓i〓]/[t〓i?],鬼贵[〓]等。韵母的文白异读],交教郊[k〓y]/[kua〓如:山开一寒曷韵中的寒韩汗焊瀚[〓e]/[〓],遇合三鱼韵中的初础楚[ts‘〓]/[ts‘u],止合三脂韵中的水[s〓]/[s〓]等。
二是小称变音现象
宁波江北区方言与其他吴语方言一样存在许多与普通话的儿化音变相类似的语言现象,主要有两种,一是变韵,二是变调,且称之为“小称变音”现象。小称的基本功能是“指小”,进而衍生出表示喜爱、亲昵、戏谑等功能。
小称变韵:在“指小”的过程中,韵母发生与本音不一致的情况,或“促韵尾舒化变韵”,“韵母鼻尾化”,或“韵母鼻化”,或“韵母全变”等。如下所示:
小称变调:在“指小”的过程中,单字音的声母韵母不变,只发生纯粹的声调变音,称为小称变调。单字调与小称调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因单字调的不同而不同。江北区方言属于北部吴语,只残留中古极少数的小称变调,不像南部吴语那样丰富多样。如“鸡、猪、虾”,本调是阴平,表示喜爱、亲昵时,读成阴上调;又如“猫”,本调是阳平,小称时,变为阳去调。
以上小称变音现象,与符合语音演变常例的本音一样都是宁波江北方言地道的口语。
一、声母特点
1.保留中古全浊声母
宁波江北区方言声母系统中仍保留9千古全浊声母,即浊塞音b、d、g,浊塞擦音和浊擦音dz、d、v、z、〓、〓。如布/步、到/道、救/舅,斜杠前读清声母,斜杠后读浊声母,而普通话每组字都读清声母。由于有古浊音的存在,使得它的声母系统中呈现“帮滂并”三分的格局,既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又有清浊的对立。如“刀、掏、桃”,古音分别为“端透定”三母;宁波江北区方言的声母分别读[t]、[t‘]、[d],既有[t‘]送气音与[t]不送气音之分,又有[t]、[t‘]清音与[d]浊音的对立,而普通话声母只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没有清浊的对立,古全浊声母全部已经清音化,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普通话“掏、桃”读[t‘]“刀”读[t],只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分别。
声母系统中的这种“三分”格局,江北区各方言点基本一致,没有内部差异,这不仅是宁波方言的特点,也是吴语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年轻人部分浊音已经清化,如茄子、华中、部长等词中的“茄、华、部”。
2,不分尖团音
在古代,精组和见晓组字,在洪音和细音韵母前读音是有分别的,一般而言,精组字读ts、ts‘、s、dz、z见晓组字读k、k‘、x、g。到了清朝以后,北方话中精组和见晓组字,在古细音(齐撮两呼韵母)前,,受[i][y]韵头影响发生了腭化,精组字腭化后舌位后移,演变成〓、〓、〓、〓、〓;见晓组字腭化后舌位前移,也演变成〓、〓、〓、〓、〓。精组和见晓组字在古洪音韵母前,并没有发生腭变现象,读音仍有区别。
古精组和见晓组字在普通话中,与齐撮两呼韵母相拼时读音也没有分别,都读舌面音〓、〓‘、
〓,只有京剧唱词中还有古音残留现象,读音还有区别,即精组字没有腭化仍读ts、ts‘、s,我们叫它“尖音”;见晓组字已经腭化,读〓、〓‘、〓我们叫它“团音”。
在宁波江北区方言中,古精组和见晓,组字声母,都发生了腭变,在古细音前已经不分尖团音,基本上都读舌面音(即团音)〓、〓‘、〓、〓、〓,如精组开口细音字“精清锡详袖”和见晓组开口细音字“九欠桥休舅”。精九读〓清欠读〓,‘锡休读〓详桥〓、袖〓。下列各组前字为精组,后字为见晓组,读音完全相同:酒(精母),=九(见母),千(清母),=牵(溪母),箱(心母)=香(晓母),就(从母)
=旧(群母)。慈城、洪塘、庄桥也都读〓组声母,但有个别字的读音不尽相同,如“徐”字,新马路、慈城、洪塘都读“[〓21]”而庄桥读“[〓i21]宁波方言中只有镇海,区的郭巨,少数古见晓组字在细音前,仍有读k、k‘、x、g,如“举、居、季”读[ky],“区、去”读[k‘y],“拒、巨”读[gy]等。
3.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今读
中古时期的知彻澄、庄初崇生、章昌船书禅三组声母(简称“知庄章”),在今普通话中,合流为翘舌音t、〓‘一套。宁波江北区方言中一般读为舌尖音ts、ts‘、s、dz、z和舌面音t〓、t〓‘、〓、〓、〓。两套,没有翘舌音声母〓、〓‘、〓,除了开口三等字中绝大多数读舌面音外,其余均读舌尖音。如流摄开口三等的“抽、搜、愁、周、手、收”和臻合三等的“樁、术(白~)、准、春、出、唇、顺、述、舜、纯”等字声母,前者读舌面音,后者读舌尖音,洪塘、庄桥、孔浦等地也不例外,普通话则一律读作翘舌音〓
〓‘、〓。流摄开口三等的“抽、昼、搜、愁、周、手、收”,慈城读舌尖音,“就、酒”则读舌面音。
4.保留古舌根音声母?
在宁波江北区方言中,古疑母大多数字,与开口韵相拼时,仍保留古舌根音声母?的读音。如蛾、我、饿、牙、瓦、熬、咬、藕,岸、眼、颜、硬、额等字的声母都读?,而普通话都读作零声母。
二、韵母特点
1.基本保留古入声韵
普通话中古入声韵已经消失,并入了阴声韵,一律读作舒声韵。宁波江北区方言基本保留古入声韵,但古入声韵的清塞音韵尾-p、-t、-k,已经演变为带有喉部肌肉紧张的喉塞韵尾-〓,元音韵母发音短促,舌位比舒声韵里的稍后些。新老派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老派有“a〓,〓o〓、o〓、ia〓、ie〓、ua〓、yo〓、y?〓”8个入声韵,随着音系不断简化的发展趋势,相近的入声韵出现了合并的情况,现在新派只有“a〓、o〓、ie〓、ua〓、y?〓”5个入声韵。老派ia〓与ie〓,〓o〓与o〓,y?〓与y?〓区别明显,新派已无法区分,三组6个入声韵,各组分别合并后各保留1个ie〓、o〓,y?〓,见下表一。区内其他各点方言都基本保留入声韵,但各入声韵的少数发音略有分别,见下表二。
2.只保留了1个古鼻音韵尾“〓”
中古韵母的辅音韵尾有-p、-t、-k和-m、-n、-六个。宁波江北区方言中,3个古入声韵尾“-p、-t、-k,
演变合并为1个喉塞韵尾“-〓”。从音类上看,已经基本上无法区分古代收“-m、-n、-”3类古鼻音韵尾的字。咸摄舒声字的“-m”尾和山摄舒声字的“-n”尾,均已脱落,深摄字的“-m”尾则演变为“〓”,臻摄字的“-n”尾也变为“〓”,因此只剩下1类“〓”鼻音韵尾,实际音值是既不是前鼻音的“n,也不是后鼻音的“〓”而是舌面中音的“〓”。在古代前后鼻音还是能区分的,而吴语已经不能区分。与方言不同的是在,普通话中,3类古鼻音韵尾,除了“-m”尾并入“-n”尾,还剩下“-n、〓”两个鼻音韵尾,仍保留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这是造成吴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之一:分不清前后鼻音。古今方三者对比如下:
3.咸山两摄鼻韵尾脱落,读为纯元音韵
江北区代表点方言,已经脱落鼻韵尾的古咸山两摄舒声字,其韵母大部分读为[i]或[ε]的纯元音韵。咸山两摄开三、开四等字基本上读[i]韵,咸山两摄开一、开二和合三,除见组大多数字读[i]韵外,基本上读[ε]韵。山摄合口一等韵母有[?]和[u]两读:端组、泥组和晓组多读[?];帮组、见组多读[u]韵。合口二等庄组字读[?],见系字多读[uε]。
表一
表二
“欢换碗~盏冠~军宽从款”等字有个别发音人读起来带有鼻化色彩。
咸山两摄开一见系字的读音区内各点略有差异,如下表所示:
鼻韵尾脱落后的咸山两摄舒声字,部分纯元音韵母类同于非咸山两摄字,如“尖险欠鲜件面(咸山开三)”和“衣气比基喜李(止开三)”前后两组字,都读[i]韵;“船元穿拳院券(山摄字)”和“举去虚区于句(遇摄字)”前后两组字,都读[y]韵。
4.单元音韵母比较丰富
江北区方言一般有12个单元音韵母,较普通话丰富。其中有“a、o、e、i、u、y”6个与普通话韵母相同,但两者大部分同韵所归属的字不同。如“社车”字,普通话是“e”韵,方言却是“o”韵;“履”字,普通话是“y”韵,方言却是“i”韵。还有方言中读单元音韵母的,普通话读为复韵母。如蟹效两摄开一、二等字,普通话多读为复元音韵母,江北区各点方言均读为单元音韵母。还有不少古咸山两摄的鼻音韵母字,韵尾脱落后,也读作单元音韵母,变成纯元音韵。如下表所示:
新派受普通话影响,咸山两摄的单元音韵母的发音比老派舌位略低、开口度略大,并且部分字带有明显的鼻化音色彩。如将“甜、年”等的韵母读为[ē]。
5.舌面高元音舌尖化
在止摄开口和遇摄合口三等字中,宁波江北区方言存在着把原本读舌面高元音[i][u][y]的,读作舌尖元音[〓或[〓]这种现象语音学上叫作舌面高元音的“摩擦化”也叫“舌尖化”与[i]、[y]韵母相拼的〓组声母,相应变读为[ts]组。它们主要发生在遇、蟹、止三摄中。如鱼虞两韵的部分精组、知组、章组和日母字,鱼韵的“序绪叙猪除储褚姓著诸书舒煮处杵暑恕庶署薯如”和虞韵的“趋须需娶取趣聚续株蛛厨拄柱驻住雏数朱珠儒乳”等,读[〓];蟹摄祭韵澄母的“滞”字和禅母的“誓”字读[〓],祭韵章组字的“制世势逝”读[〓];止摄支脂之三韵的知章组字,如:“知蜘智池驰雉~〓迟致稚脂尸视屎置治痴市痣”等,读[〓];其中“鼠、汝”有[〓]和[〓]两读。
江北区各方言点,普遍存在[〓但各地同韵所归属的字略有不同,“”]和[〓这两个韵,如猪字,洪塘、庄桥等地读〓慈城读〓。在上述字例中,慈城除了“数、须读[〓],其余都读[〓”];洪塘除了“猪、数、朱读[〓]其余都读[〓“”其余都读[〓”外,,];庄桥除了绪、除、猪、书、聚、株、厨、朱读[〓]外,]。鱼韵庄组的“初锄梳阻楚礎助疏”字,洪塘除“助”读〓/〓,庄桥除“锄”读〓/〓、梳读〓,其余都读u;慈城与普通话一样都读u。
6.开口三等韵的今读
在古代三等韵母无论开合,一般都是有[i]介音或者是以[i]为韵母的。在宁波江北区方言中,新马路与古开口三等韵对应比较整齐,基本上也是有[i]介音或者是以[i]为韵母的;与合口三等韵的对应比较复杂。其他各点的韵母略有差别,现以开口三等的“宵韵”和“真韵”为例对照如下:
以上同韵的精知章见组字,各点的读音基本相同,有两读情况的,也部属于文白异读,斜杠前为白读,后为文读。而在普通话中,宵韵和真韵的这8组声母字是精见组同韵,知章组同韵,精见组与知章组不同韵。新派受普通话影响,真韵的知章组字一般读[〓]。
古开口三等字中的其他韵,各点也有一定差别。如章母尤韵的“周”字,洪塘、庄桥读〓y,慈城读ts〓u,清母侵韵的“沉”字,新马路、洪塘、庄桥读t〓i〓慈城读ts〓;书母缉韵的“湿”字,新马路读ie〓,洪塘、庄桥读〓i〓,慈城读sa〓;书母仙韵的“扇”,洪塘、,庄桥、慈城都读s〓,老派读〓i;知母阳韵的“张”字,新马路、洪塘、庄桥读〓〓,慈城读a〓。
三、声调特点
1.单字调
江北区70岁以上讲比较纯净方言的老派声调是7个,基本保持中古“四声八调”的格局,按声母的清浊分阴阳,浊上归浊去,“买”和“卖”同音。年龄在40~65岁左右的中派,声调一般有6个。除阳上和阳去同调外,少数阳平与阳去调也呈现出合流的趋势,如扶=妇=附、晨=肾=慎、人=忍=认,但少数仍能分。阴平和阴去调也表现出同调现象,而且字的归属不太稳定,时常出现两读或混读的情况,如遍=变、非=肺、斧=辅,但少数仍能分。年龄在30岁左右的新派,因受普通话影响大,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声调调类越来越趋向简化,大致有5个调,阳平、阳上和阳去合为一个调,阴平与阴去也基本合流,一般来说能够单说的字,调值比较稳定;不能单说的字,调值不太稳定,时有串调现象。
三派共同的特点是仍然保留古入声,舒声与促声对立分明。从古代的8个调到现今的5个调,声调调类是沿着方言自身发展的演变规律趋于简化,与普通话走的不是同一条简化线路。5
新马路老、中、新三派声调对照表
个调尽管只比普通话多一个声调,但并没有打破传统的按声母清浊分阴阳、舒声与促声对立的调类特点。而普通话随着入声的整体消失,已经失去了舒声与促声对立的特点,只保留了平、上、去三类舒声调,而且只有平声一个调类还分阴阳两调,“上、去”两类已不分阴阳,所以声调名称自成一体,称为“阴、阳、上、去”,如果沿用传统说法,其声调从古代的“四声八调”演变到现今的普通话,已经简化为“三声四调”。
从历史演变情况看,老派除了阳上归入阳去外,平、去、入三声,仍旧依声母的清浊分阴阳;中新两派基本保持依声母的清浊分阴阳,舒声与促声界限分明。舒声的阳调类合为一调,阴平与阴去趋向合流,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明显。
从共时角度看,普通话的古入声已消失,体现出:“平声仍旧分阴阳,浊上归去、去声阴阳合流、入派三声”的特点。宁波江北区方言声调比普通话多了一大入声类,体现出“声调分阴阳、舒促分明、调类存古”的特点。方言的阴平、阳平,相当于普通话的阴平、阳平;方言里的阴上字与普通话的上声相当,阳上字基本上读普通话的去声,但调值都不相同;普通话没有入声,方言中的入声字分别归入到普通话的四声中。宁波方言的声调尽管与普通话差别较大,但调类和调值与普通话有较整齐的对应关系。
2.连读变调
人们的语言活动通常不是孤立地使用音节的,而是把音节组合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来使用。在这种动态的使用过程中,声调与声调之间便会产生互相影响,便会产生连读变调现象。而处在语流动态之中的声调调值,是语言中最难以总结规律的。不同人群(包括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等),不同年龄,不同地域,有时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段的发音都存在着差异性。这里记录的是江北区方言新老派两字组连读变调中较有规律的几种变调情况。
(1)前字为阴调类
A.舒声阴调类
老派舒声阴调有“阴平、阴上、阴去”3个,与其他音节组合后,置于两字组前面的,都变读为调值是44的声调,阴去调本身就是44调,只有置于两字组后面,才发生变调的情况。如:
江北区方言与普通话声调对照表
B.入声阴调类
新老派阴调入声都只有1个,置于两字组前的,新老派从原调短促的5,变调为弱短促的44。如:
(2)前字为阳调类
A.阳平和阳去变为22
B.阳上变为23
在这里说明一下:在单字调中,阳上并入阳去,调值都为213,但它们两者作为两字组前字,有着不同的变调规律,上列豆腐的“豆”字,妇女的“妇”字。
C.阳入变为22:
两字组的后字变调,由于语流末尾语气的作用,较之前字还要复杂得多,光是后字舒声阴阳调类,变调调值就有53、55、44、31、35五种。后字是阴阳入声的,变调调值大致也有44、22、55三种,而且调值时常出现不稳定现象,故词例从略。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