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督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19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基督教
分类号: B979.2
页数: 5
页码: 1837-1841
摘要: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基督教的历史概况、活动场所、基督教团体及教会事业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江北区 宗教 基督教

内容

第一节 历史概况
  基督教新教(又称耶稣教)在19世纪初传入中国,但发展不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黄埔条约》签订,西方传教士凭借这一不平等条约获得了来华合法传教的权利。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美国浸礼会传教士到甬传教布道。次年,美国北美长老会入甬。道光二十八年(1848)和咸丰五年,(1855)英国圣公会和英国内地会相继传入。同治三年(1864),英国循道公会入甬传道。据咸丰十年统,计,浙江省5个基督教总堂中有4个在宁波,美国浸礼会和英国圣公会均以宁波为基地向上海乃至全国各地发展。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百余年间,宁波有基督教大小宗派14个,教徒2.5万余人。
  西方基督教各教派传入宁波后,互争传教范围,在多次牴牾后订立口头或书面的所谓“睦谊条约”划定孝闻街、双池头、白衣巷、李衙桥一带,为英国圣公会的传教范围;盐仓门到北门外碶桥为美国,浸礼会的传教范围;江北岸盐仓门渡到浮石亭为美国长老会的传教范围;浮石亭至伯利特转新马路为西侨散步区;江北岸外马路、白沙路、泗洲塘为英国循道公会的传教范围。在乡间则规定“凡他会已设有布道区之五里内,不得另设新堂”“若非预先议妥,虽在工作区之二十里内,也不得推行新事业”等。为培养教牧人员,基督教各教派,在甬开设神道院、圣经学院,专收教徒及其子女入学。清光绪九年(1883)英国圣公会传教士霍约瑟在三一书院内附设三一神道院,学制3年,为浙江教区培养教牧人员。光,绪二十五年(1899)美国长老会在江北槐树路创办妇女学道馆,供妇女教慕徒学道,为适应家庭妇女学习,每年办一,期,每期3个月。光绪三十一年(1905)英国圣公会女教士慕德华创办短期学道班,后改“仁爱女子圣经学院”。民国6年(1917),长老会在,中山东路租屋开办福音研究所布道。民国20年(1931)美国伯特利派女教士倪歌胜创办伯特利圣经学校,学制4年,培养伯特利教会的教牧人员。民国,37年(1948)3月,灵粮世界布道会创办于苏州的华东圣经学院迁至宁波,借基督教公会远华英学校校舍开学。
  基督教新教传入江北区域,始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是年,美国北美长老会传教士麦嘉缔在江北岸建成“美华礼拜堂”并立医局,同时向鄞县、镇海、慈溪、奉化等地布道。咸丰元年(1851)二月,长老会宁波支会江北,岸礼拜堂建成。咸丰二年(1852),英国圣公会在慈溪县庄桥镇南街建造基督教堂,立名“圣善堂”。同治十三年(1874)英国圣公会又向蒋永康购买慈溪县城(今慈城镇)东镇桥祖遗地基,建屋设堂做传道之用。光绪二,十三年(1897)英国循道公会分支偕我公会派遣燕乐拨和海尔德到甬,传教范围由城区拓展到江北和江东。翌年,购得靠近甬江(老海关旁)的一块土地,建江北岸圣教堂,外国教士随之迁居江北岸。偕我公会传教入岸后,逐渐向邻乡庄桥、洪塘、慈城等地扩展,并以江北堂为主轴心,发展教堂、布道所几十个(处),办教会学校、女塾、医院数十家(所)。各会堂从讲道、洗礼、圣餐、礼拜、祈祷,到每年纪念耶稣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都按外国教会传统习俗活动,与外国教会有着直接的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基督教各派摆脱了外国的控制。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基督教活动正常开展。1954年,今江北区境内有教堂4所、聚会点17处,教徒3000余人、教牧人员30余人。1956年10月,宁波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原江北区、郊区等地基督教各堂点响应号召,积极开展“三自”革新运动,推动基督教各派求同存异、联合礼拜,结束了基督教教派林立、各自为政的局面。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教堂停止活动,房产相继被易作他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至1996年归还基督教房产1560余平方米,旧的教堂大部分得以维修、改建或扩建。1980—1993年,慈城堂、庄桥堂、洪塘堂、江北堂相继被批准开放。1993年11月,江北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江北区基督教协会成立,在爱国爱教的基础上,坚持自治、自养、自传的原则,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建章立制,加强管理,选送优秀青年到浙江省神学院学习、培训,选拔了一批40岁左右的年轻牧师担任各堂会主任。1993—2006年,有牧师3人、教师5人、长老2人,基本上解决了江北区基督教传道后继乏人的问题。
  第二节 活动场所
  江北区基督教现有教堂4所,即江北堂、庄桥堂、洪塘堂和慈城堂,聚会点17处,信徒2100余人。
  江北堂(基督教)
  江北堂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中马路196号。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原属英国循道公会,系中华循道公会教产。“文化大革命”期间活动停止,,房产被易作他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复堂,房产逐步得以归还。1993年被批准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并作为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的办公地点。现为宁波市市级历史文物,是江北区唯一保留的教会历史文物。该堂因年久失修,被鉴定为危房,于2000年停止活动。维修后虽恢复了活动,但只适用较小范围的活动。2004年获得白沙路一处占地面积3686平方米的教产置换地块,2006年10月28日举行江北堂新堂(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建设奠基仪式。
  江北堂建成后,由英人海尔德驻堂传道。后继的传教士有牧作霖、汤灵生、柯义培等,历任的中国籍传道人有徐学传、黄美成、顾宝绥、盛足风、郑新民、区东盛等。新中国成立后的传道人有陈更新、崔灵恩、严恩频等。
  江北堂下属的活动场所:戚家聚会点、孔浦聚会点。有教徒700人。
  慈城堂(主恩堂)
  慈城堂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东镇桥。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建筑面积1010.26平方米。原属英国圣公会,系中华圣公会教产。“文化大革命”期间活动停止。,1980年复堂。1989年被批准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1992年因教堂太小不够用,新选址人民路,自筹资金另建。慈城堂第一任牧师沈昭恩,后继的传道人有洪秀心、王彼得、张之平、郑月铭、虞慧琴等。慈城堂下属的活动场所:半浦聚会点、朱家聚会点、浦丰聚会点、白米湾聚会点、妙山聚会点、洪陈聚会点、王山聚会点、云湖聚会点、方家聚会点、上岙聚会点。有教徒800人。
  洪塘堂(洪恩堂)
  洪塘堂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棋杆弄19号。民国27年(1938)有教会,但无房产。1985年复堂,自购棋杆弄民房改建教堂。1989年被批准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1997年,因原堂太小,又自购供销社仓库房改建教堂。后又因平时聚会人数超过300人以上,改建的教堂容纳不下日益增多的信徒,于2006年申请建造新堂。洪塘堂传道人先后有高远光、夏提摩太、石受灵、陈根兴、王彼得、柴雪梅、王瑛等。
  洪塘堂下属的活动场所:灵山聚会点、荪湖聚会点、裘市聚会点。有教徒300人。
  庄桥堂(彰恩堂)
  庄桥堂位于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庄桥南街7号。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原名“圣善堂”,属英国圣公会,系中华圣公会教产。民国32年(1943),日本侵略军侵占宁波时,“圣善堂”被日伪军宋庆云部拆光卖掉,成为一片废墟,活动停止。1950年由张东山发起,众信徒自动捐款,在原圣善堂的废墟上重建高平屋5间,其中2间作圣殿,3间作寝室、食堂,立名“圣善堂”。1957年,教会合并,“圣善堂”亦被停止礼拜,房屋被工厂占用。1983年复堂,先后在庄桥张东山家和自购金葛曹姓民房做礼拜。1989年被批准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1996年,庄桥南街老“圣善堂”房产政策落实,将葛家小学1560.2平方米地块作为政府落实宗教房产政策置换,归属庄桥基督教圣善堂。1998年自筹资金在金葛小学原址新建教堂,易名“彰恩堂”。庄桥堂传道人先后有叶文焕、沈昭恩、崔志干、朱良才、张东山、胡志坚、周志芳、崔灵恩、岑政其等。有教徒300人。
  第三节 基督教团体
  江北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1993年11月4—5日,江北区基督教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正式代表40人,选举产生了江北区基督教首届“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委员会由5人组成,主席崔灵恩,副主席张之平、胡志坚,秘书长张之平(兼)。
  1999年12月10日,江北区基督教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正式代表66人,选举产生了江北区基督教第二届“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委员会由7人组成,主席崔灵恩,副主席郑月铭、胡志坚,秘书长郑月铭(兼)。
  江北区基督教协会
  1993年11月4—5日江北区基督教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正式代表40人,选举产生了江北区基督教协会。协会由,5人组成,会长崔灵恩,副会长严恩频、张之平,总干事严恩频(兼)。
  1999年12月10日江北区基督教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正式代表66人,选举产生了江北区基督教第二届协会。,协会由7人组成,会长崔灵恩,副会长严恩频、郑月铭,总干事严恩频(兼)。
  第四节 教会事业
  1949年前,在江北的基督教各派除积极传教外,还致力于各项社会事业,借以扩大其影响,相继兴办了学校、医院、慈善等社会事业,客观上给江北带来了西方文化和近代文明。
  民国元年(1912)伯特利派美国籍女教士倪歌胜创办伯特利孤儿院,设在草马路;1955年停办。伯特利妇女爱养所,,由伯特利派创办,专门收容老弱残疾及无家可归的贫困妇女。民国35年(1946)8月,基督教各派分别在江北玛瑙路及北门外设立第一、第六难童福利所;1951年前后停办。
  江北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江北区基督教协会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基督教界人士救灾扶贫,慰问老人和少年儿童,截至2008年底,为长江抗洪救灾、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贵州贫困地区等捐款总计96万余元,其中支援民族地区19.61万元、助医9.70万元、助学9.96万元、助残7.60万元、扶贫18.69万元、赈灾30.50万元。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