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民间信仰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174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民间信仰活动
分类号:
B92
页数:
3
页码:
1802-1804
摘要:
本章介绍了宁波市江北区民间信仰活动。包括民间崇拜、庙会。
关键词:
宗教
民间信仰
江北区
内容
第一节 民间崇拜
崇鬼神 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载,今江北慈城境内有祭坛5处,即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邑厉坛、里社坛和先农坛。各乡村有土谷祠、乡厉坛。家家贴门神,户户安灶神。此外,尚有火神殿、龙王堂、财神殿、药皇庙、俞庙(水陆财神)等,举凡天、地、风、雷、水、火、虫害、瘟疫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物和天灾、虫、病均设神像、神位顶礼膜拜,以求鬼神保佑。不论城乡,纪念祖先的迷信活动频繁,如“做七”、“冥寿”等超度亡灵,做羹饭,请和尚、尼姑、道士、念虔等念经。
深化崇拜人物 旧时的庙堂、祠宇,绝大多数供奉神话人物,大致可分七类:一是为当地挖湖开塘修河筑路、“以实心,行实政,民爱之如慈母”的贤明官吏,如房琯、张颖、汪伟、刘振之等;二是影响当地的本地在外行政的官员,如阚泽、黄震、杨守勤、赵文华、陈敬宗;三是抗击外侮在当地牺牲或保境有功的将士,如向朴、朱贵、洪皓、张济芳等;四是影响当地的文士学者,如韩愈、杨简、袁炜、姜宸英等;五是有功于当地的普通百姓,如董黯甬上第一孝子,王厚本扶驾,郭氏轻财好施,何公行九等;六是行业祖师,如手工业者供奉鲁班,吹行者供奉唐明皇,也有供奉吕纯阳真人等;七是为保境安民而修造庙宇,由卜占者随意请一位神明供奉,其中关羽庙特别多。庙神划地而治,百姓皆称“界下子民”,生死都受神庇护、管理。
拜菩萨 旧时,有“进庙门就拜,逢菩萨就拜”习惯,一般庙宇都设经堂,专供信女念佛诵经。大多数人视佛、道为一家,尤其妇女见佛就拜,见神就敬。有些家庭还供奉观音神像。念佛数珠几乎家家都有,不少老年妇女平时手捏数珠,口念弥陀,以念经为阴间积钱,保今生,修下世。上道观和上佛寺一样,多为求财、求子、问病求医,且分不清宗教和迷信之别。1926年前后,进步教师、学生提倡科学,破除迷信,得到社会响应,庙宇、祠堂多改为校舍。20世纪50年代后,迷信活动停止。近年来又有所抬头。
讲吉凶先兆 旧时,小儿有病,求神祀鬼,讨香灰,摆夜羹饭,招活灵。小儿夜啼,书写“天皇皇,地皇皇,小儿啼哭在娘房,过路君子读一遍,一夜睡到大天亮”之类招贴,现很少见。喜鹊叫说是报喜,乌鸦叫说是不祥;遇棺材,说是有官有财,遇花轿说是不吉不利。晨出遇送娘(亦称送娘子或阿嫂),视为好运,谓空出满归。遇鸟屎撒身,尤其是撒头顶,谓有灾难临头,须立即吐口唾沫解魇。看到“海市蜃楼”视为大吉,俗称是看到“开天门”。深夜听到犬悲吠说是要死人。若燕子(若红下巴燕子)飞来做窝,谓吉祥,而见家蛇(在屋内出现蛇视为家蛇)示不吉,须撒茶叶拌米赶之。灯烛结芯(结花)兆喜事。灶火(烧柴草)爆响、蜘蛛掉下,筷笼取筷偶落一根、饭桌筷子多放等,都预言家有客来;若梳子掉地,谓有贵宾来临。左眼皮上下跳兆喜,说是“上跳财、下跳喜”。吃鱼若遇鱼刺梗喉,则旋鱼碗,男顺时针,女逆时针说能顺鱼刺。城乡还有求“筷子笼菩萨”,即抽筷子的单双来卜测能否实现某种愿望的习俗,后演变成用角子或铜钱的正反来卜测能否实现某种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除尚有一些老年人仍信吉凶先兆外,多已不信。
第二节 庙会
古代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神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后演化成庙会。庙会期间,商客游人云集,在神前问凶卜吉,也有祈财富、还心愿、求子嗣、卜婚配的。商贩择地搭棚设摊,香烛锡箔、农具山货、器皿杂物、糕饼小吃,乃至江湖卖艺、测字算命、郎中行医等,相聚成市。商贾资助演戏,流氓开台设赌,人来人往,很为热闹。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庙会分集市、演戏和出巡三种形式。其间,有些青年男女乘庙会之机相亲,农民在此交换种子,商贾趁机洽谈生意。庙会遂成社交贸易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庙会扬弃其封建迷信、邪恶荒诞部分,演化为物资交流大会,地点也由神庙附近移向街道集镇。江北区慈城镇于2002年10月1日将传统秋季庙会嫁接于传统的中秋节,始办当代的文化庙会,集文化、艺术、美食、娱乐和商贸为一体,地点为南门寻芳景区,已连办三届,周边万人赶庙会。
永明寺集市会 旧时,永明寺前通往德星桥的路边,开设店铺专卖香烛等,每年的四月初八,永明寺的小广场拥满四周来赶庙会的乡民,商贩卖各种小商品。
四月半会 四月十一日至十三日,祀五都神会,俗叫“四月半会”。以街坊和各行业同行为庙社,分东南西北四柱,会器有大令旗、头牌、硬脚牌、旗锣、十番锣鼓、抬阁、鼓亭、纱船、珠龙、玉象、彩马、九连灯等。是会祭神,以祈求风调雨顺为目的,之后乡人各自始行春耕。慈城等地亦称“四月赛都神会”,逢祭神赛会时,庙道地是人山人海,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行会队伍中舞狮、舞龙、踩高跷还有震天动地的放火铳。而平时游走在各乡村的江湖汉说大书、土郎中售草药、耍猴子变戏法、甩藤圈套小白免、小热昏卖梨膏糖都汇集在此。最后敲着铜锣开始做戏,有时是“帐如案”,有时请戏班子做戏文。民国年间也有放电影的,俗称“张小电影”。慈城最后一次龙神会约在1946年。
九月半会 九月半,城区各街坊奉祠庙神像出巡街市,谓之“社夥”亦称“社火”又叫九月半会。是以庆祝农业大丰收。仪仗彩亭前导,金鼓杂剧,各相竞巧。行会队,伍中有自我,作囚者,蓬头垢面,脚镣手铐,绳捆索绑,亦有点“肉身灯”者。慈城的小关圣殿在秋冬之交也行龙神会,行会盛况同上。
关帝会 详见第二十七编“文化艺术”。
香会 旧时香会多在菩萨生日或佛像开光日,佛教信徒诵经念佛,商贩摆摊,也多游客,颇为热闹。香会有正月初五“财神会”,正月十五“三宫会”,二月十九“观音会”,五月十三“关帝会”等,还有僧尼特地设置的“梁皇会”、“白湖会”、“彭祖会”、“兰盆会”等。
礼拜 相传明代嘉靖年间开始有以家庙、家庵为中心的结社礼拜活动。有正月十五雨水会。二月十五至十九为礼拜期,二月十九又是观世音生日,故称观音礼拜。二月初一,在庙前竖起旗杆,作为兴礼拜信号。礼拜行会,前有社旗,中有彩龙大纛,手持朝拜,浩浩荡荡,按预定路线进发。中餐由会柱(首事)设斋,各会都有地产租金作经费。民国16年(1927)以后,国民政府以结社为非法,下令禁止。抗日战争后,恢复活动。新中国成立后,自然消失。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