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服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16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服饰
分类号: K892.455
页数: 2
页码: 1792-1793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生活习俗-服饰。包括服饰、鞋袜、帽子、发式等。
关键词: 风俗习惯 生活习俗 江北区

内容

服式 旧时,男人服式单调,妇女服式花色较多。民国初期,服式沿袭清代,男人穿长衫的以商人、知识分子为多,外加一件马褂,且以蓝长袍、黑马褂为礼服;穿直襟胡桃纽扣衫的以工人农民为多,农民还常常戴方巾,既可擦汗又可用作挑担垫肩。裤子是中式大裆裤,腰头以白色布镶腰带,俗称“迭拢裤”。城乡富家妇女流行花色多样的旗袍,农村一般中老年妇衣则穿中式大襟衫,腰间常围蓝布襕,女子上袄以大襟喇叭袖居多,下穿长裤,外加罩裙。衣服质料,贫富相差悬殊。富者绫罗锦缎,皮裘呢绒,麻纱洋布(旧时称机织棉布为洋布),农村大多为自织土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行人民装、列宁装、中山装,男女老少均相仿,少有特色。农民劳作时,仍以穿对襟布衫为主。20世纪80年代起,盛行西装、休闲服。女人服装式样日新月异,色彩鲜艳夺目。
  鞋袜 旧时,城镇男人多穿布鞋、皮鞋、橡胶鞋,下雨天穿元宝套鞋;妇女多穿布鞋,极少有皮鞋。布鞋多手工制作,鞋样以深口或小圆口布夹鞋为主,妇女鞋头绣花。冬天所穿布棉鞋有“二脱头”、“河蚌口”、“鸭舌头”3种;夏天穿拖鞋,有的前头绣花。乡村男人多穿草鞋或布系草鞋,农村也有穿木屐者上山下地劳作。雨天外出,穿木屐、行板、钉鞋、桐油布鞋、箬壳鞋,农村鲜见穿胶鞋者。小孩有绣花老虎头鞋、绣花草鞋。清代至民国初期,多穿细白布缝制的袜子,后行针织线袜。20世纪40年代出现翻袜、套袜、长筒丝袜。农民上山下地,穿草鞋连山袜,外护龙裤。新中国成立后,胶鞋、皮鞋、塑料鞋逐渐流行,中老年平时仍喜穿自制布鞋。城乡多穿线袜,20世纪60年代后流行尼龙袜、卡普隆袜。80年代末,女子流行连裤丝袜。
  帽子 帽式有冬夏之分。夏天农民等劳动者出工多戴草编凉帽,商人、知识分子戴金丝草帽。冬天多戴猢狲帽,即只留脸部,其余都盖住;商人、知识分子戴西瓜皮帽(旧时称铜盆帽为大帽,西瓜皮帽为小帽);老年妇女戴黑绒包头,中青年妇女有戴绒线帽的。儿童帽子大多仿戏帽,用金银线刺绣或镶边,有的用银子作“福”、“禄”、“寿”三星,佩在额前的帽边上,或绣“长命富贵”等字样,也有绣石榴、荷花、菊花等象征吉祥的花草,还有老虎头帽、老虎帽圈(一般夏天戴),认为小孩戴可驱邪。新中国成立后,风行戴八角帽、人民帽、解放帽;中老年戴罗宋帽,妇女仍有戴绒线帽的。20世纪80年代起,式样、质量日趋时髦,渐失地方特色。
  发式 清代,男子留辫,妇女头发盘成“牛粪头”未婚姑娘梳辫子。辛亥革命以后剪辫,年长男子多剃光头,俗称“光郎头”;青年男子多剃平头,即额,前留短发,俗称“水平头”;小孩多剃童花头,头额上留一块短发,有的头后留一束长发,俗称“孝子发”。以后流行三七分“西式头”,也有剃圆头。老年妇女梳头髻,俗称“绕绕头”;中青年女子大多梳二角辫,额前留有盖丝,即“刘海”;城镇妇女也有烫发。新中国成立后,男子光头少见:女子短发为多,也有单辫、双辫。20世纪80年代起,男女发型多样,烫发流行。21世纪初,出现彩色焗油。
  首饰 旧时,城镇男女青年有镶金银牙齿的习俗,有大包金、银牙、嵌金、嵌银等,主要为了美观。女子多戴手镯(有玉制、银制、金制)、戒指、耳环、项链(均有银、金制),头饰有金钗、珠花。戒指品种繁多,有的镶各类翡翠、玉珠,有的为纯金;式样有泥鳅戒、方戒等;还有一种名字戒,即在戒指刻有名字。但视家境而定,富户多戴金质或珠宝,中等户戴银质或镀金,家境贫寒,也戴铜质,可谓“穷做穷,还有三样铜”。20世纪60年代后,此俗消失。80年代,男女又时兴金戒指、金项(手)链,90年代时尚钻戒,女子流行饰脚链,头饰品种多,花色繁。近年,城乡流行戴金佩玉,不分男女老少。旧俗,小孩多佩戴银制手镯、脚镯,男童项挂长命锁,戴银项圈,也有佩戴海贝壳,俗称“海宝贝,”有的腰间还佩戴“宝玉”,女孩手戴“带铃镯子”。近年,小孩亦多佩戴金项链、玉挂件。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