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编 社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129
颗粒名称: 第三十七编 社区
分类号: D669.3
页数: 34
页码: 1739-1772
摘要: 本编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中马街道、白沙街道、文教街道、孔浦街道、浦江街道、庄桥街道、红塘街道、慈城镇等社区的情况。
关键词: 江北区 社区 管理

内容

城市社区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型居民管理模式,其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已作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改革开放前,中国城市社会的整合主要是依托“单位制”,街道、居委会组织只是起补充作用。改革开放后,“单位”功能逐步弱化,社会组织日益复杂,人口流动不断加剧等,城市基层管理开始由单位主导型向街居社区主导型转变,居民委员会要成为居民自治组织,让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2001年,江北区开始撤销辖下街道、镇原有的居民委员会,建立新的社区。现中马、白沙、文教、孔浦、甬江、庄桥、洪塘7个街道和慈城镇,共下辖有46个社区居委会、101个行政村、15个居民委员会、2个农牧场、4个渔业队。
  第一章 中马街道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况
  中马街道境内的原古井、二横、中马、后马、引先、四横、盐仓、均安、新义居委会成立于1950年,它们是宁波市最早成立的一批居委会。随着境内人口的增加和小区的陆续建成,又相继组建了板桥(1951年)、槐一(1956年)、洋菜(1958年)、扬善(1979年)、宁动(1982年)、槐二、槐三、槐四、封仁(1983年)、范家边(1986年)等居委会。1994年4月,文教街道王家边、浮石居委会,白沙街道新马居委会划归中马街道管辖。2000年8月,街道22个居委会合并为浮石、范家边、王家边、新马、东槐、中槐、西槐、盐仓、封仁、咸宁、板桥、扬善、外滩13个居委会。
  2001年7月,根据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撤销街道所辖13个居委会,成立浮石、新马、槐树、盐仓、咸宁、板桥、外滩7个社区。
  社区组织 2004年和2007年,由社区居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两次直接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主任和委员。社区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直接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保障居民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截至2007年底,已建立浮石、槐树、盐仓3个社区党委,新马、外滩2个社区党总支。社区有党员761人(其中女党员239人),占街道党员总数的87.89%。2005年4月,外滩社区率先创建了江北区第一个楼宇党支部——外滩商务区联合支部,至2008年,由成立之初的4名党员发展到了40人。成立了“候鸟”俱乐部,搭建了外来党员温暖的平台;开辟网上论坛,创设了党员无形教育的平台;举办沙龙活动,筑起了白领人员之间沟通的平台等,截至2008年7月,外滩社区商务楼宇的党建工作覆盖率实现了100%。此外,还组建了“外滩大厦大学生创业党支部”,将整个商务楼宇的大学生党员吸纳进来,由街道、社区两级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对其进行指导帮助。2004年,槐树、盐仓社区分别被评为区、市层党校示范点。2005年,槐树社区党委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外滩社区被评为省级城市社区党建示范社区。
  社区教育 辖区内有江北社区学院、宁波外事学校、江北中心小学,甬港、槐树、陆军、东航幼儿园及智越外国语学校等校外培训机构。街道、社区两级社区教育机构健全,设施配套完善。每个社区设有图书阅览室、活动室、市民课堂等,并配备兼职教师和社区志愿者对社区内新老市民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内容包括家政、文明素养、科普、普法、职业技术、优生优育和涉及人的终身教育,提高社区市民整体素质,在争创学习型社区活动中,盐仓、新马、槐树社区先后被评为江北区先进集体。其中,“知心家庭学校”作为宁波市妇女工作的品牌之一,形成了“家长课堂”、“知心论坛”、“心灵之约”、“亲亲乐园”、“微型法庭”等5个教育模式,《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多家媒体曾作过报道,并载入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我们是半边天》。
  社区文化 各社区与辖区内政府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共驻、共建文体活动,7条全民健身路径遍布各个社区,气功、空竹、太极拳、气排球等23支居民注册文体团队活跃在社区文艺舞台。“外滩民间文化展示月”、“外滩狂欢节”、“外滩美食节”、“外籍友人华语歌曲大奖赛”等个性张扬,特色鲜明。盐仓社区的老年空竹队应邀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和谐社区建设颁奖会上表演,浮石社区的气功练功点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练功点。街道女子军鼓队更是名声在外,多次应邀在宁波市服装节开幕式、市男装博览会、市农民艺术节开幕式上表演,好评如潮。1997年,街道被省体委、省民政厅评为浙江省首批社区体育先进单位。辖区内有宁波市美术馆、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宗瑞少年宫。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网络功能齐全,覆盖率达100%。针对社区内“空巢老人家庭”多、失业职工多、困难群体多的实际情况,广泛开展“墙门之约”、“评选好邻居”、“志愿者爱心接力棒”、为失业人员“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活动,扶持其自主创业,安排参加非正规就业组织,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保险政策等,形成优抚、救助、服务三结合的“知心帮扶”机制,使社区居民邻里之间实现“零距离”和睦共处,互敬互助蔚然成风,失业人员大多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其中新马、盐仓两社区,2007年被授予区充分就业社区。社区还利用居住在辖区内的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系统在职党员、退休法律工作者的人才资源,建立社区居民维权小组、法律驿站等,为居民义务进行法律咨询、维权服务,尤其是热心为居住在辖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维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迄今为止,已为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提供法律咨询100多人次,解决各类民事纠纷近20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50万元。为外来务工人员建立活动点、谈心点、职介点,营造关心、支持、参与创业工程的良好氛围和环境,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者、外来人员来中马街道创办企业,吸引更多的外来民营企业落户中马街道。至2007年底,街道的文明社区创建率达100%,浮石、盐仓、槐树3个社区先后被评为市、省级示范社区。2007年1月29日,槐树社区的周聚宝、张惠芬在江北区开展的“我身边的文明之星”评选活动中荣获“我身边的文明之星”称号。
  社区环境 中马街道地处城市核心滨水区的最核心区域。辖区内有江北公园、槐树公园、桃渡公园、人民路广场。尤其是随着宁波城市大拆迁,“三江文化长廊”、“外滩—外马路历史文化街区”、“槐树路休闲一条街”和“外滩国际商务区”等项目的建设实施,一批建于20世纪30—40年代的文物保护单位本着“修旧如旧,造旧如旧”的原则,基本保持了原来十里洋场的风貌,中马街道的外滩已成为一个集居住、经商、展览和旅游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宁波市的旅游文化中心。大时代、同方杰座、外滩花园、槐树公寓楼、金港大厦、外滩大厦、玛瑙大厦、港房大厦、黄金水岸等依江而建的建筑和“三江文化长廊”的标志性建筑——宁波市美术馆、宁波城市展览馆成为宁波城市的时尚地标。
  每个社区配有专职的卫生保洁员和义务护绿员,常年负责社区保洁、绿化工作。1987年2月,槐树四村居民委员会被评为省级绿化先进单位。2006年,槐树社区居委会被评为宁波市城市绿地认养先进单位。2007年,街道被命名为第三批宁波市卫生街道。2008年,以徐辉名字命名的“徐辉保洁班”在槐树路上正式挂牌,保洁班的8位成员以“让城市更整洁,让市民更满意”的服务宗旨和“扫地也要扫出个样子”的服务口号,每天18个小时在槐树路开展巡回保洁工作,擦净扮靓江北标志性路段。
  社区医疗卫生 辖区内原有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一级甲等江北区人民医院和光明眼病医院。2007年,因旧城改造,江北区人民医院和光明眼病医院已搬迁。此外,辖区内还有民营新东方专科医院和新马、草马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综合治理 社区综合治理以创建“无毒社区”、“无邪教社区”、“平安街道”等为切入点,加强社区信访、司法调解队伍建设,完善信息预警机制、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工作机制和预案,注重打防结合,力保社会治安稳定。同时,发挥街道综合治理中心和社区、辖区单位23个基层调解委员会、115名调解员的作用。推广浮石社区“创新调解方法,化解邻里矛盾”和槐树社区的“阳光法律维权小组”的经验,成效显著。槐树、盐仓、外滩3个社区被评为四星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新马、浮石2个社区被评为三星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街道所辖的全部社区连续3年被评为区级“平安社区”、“无毒社区”。2007年,街道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宁波市优秀调解委员会,街道信访办被评为宁波市先进单位,街道司法所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司法所。
  第二节 社区特色
  外滩社区 外滩社区地处三江口岸,东起甬江、与江东区相望,西至大庆南路,南起新江桥、与海曙区相邻,北至车站新路,是一个集商贸、休闲、居住于一体的商居混合型社区,宁波市城市核心滨水区的最核心区域之一。
  外滩社区文化积淀深厚、历史遗存丰富,是一个充满历史人文主义色彩的时尚街区。境内老外滩是中国最古老的外滩之一,近代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宁波商帮远航的起锚地,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辖区内有宁波标志性建筑——江北天主堂(1872年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海关旧址(1865年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群)、宁波邮政局旧址(1927年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群)、巡捕房旧址(1864年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通商银行旧址(1930年建,市级近代优秀建筑)、耶稣圣教堂(1898年建,市级近代优秀建筑)及“中西合璧”的严氏山庄、朱宅、老商铺“宏昌源号”等文物保护建筑。还拥有三江文化长廊的标志性建筑——宁波市美术馆、宁波城市展览馆以及侵华日军宁波江北慰安所旧址(“月の家”)。2007年,宁波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天主堂外马路街区被命名为宁波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0年前,年久失修的宁波老外滩是中马街道最破落的“低洼地”。2002年以来,老外滩改建,整个工程的1/3是保护古建筑,1/3是延续老外滩的风貌,另外1/3是给宁波注入新的生活内容,社区内的老墙门已不复存在,外滩商务区、外滩大厦、同方杰座、外滩花园等景观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宁波城市的时尚地标、最顶级的社交平台。
  近年来,随着老外滩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楼宇经济在外滩社区崛起,外滩大厦(有楼宇企业188家,入驻率分别为95.8%)、大时代(有楼宇企业151家,入驻率分别为99.2%)、玛瑙大厦和铭仕大厦等4栋商务楼宇就汇聚了400多家企业。截至2007年8月,社区境内共有600多家企业,大多为餐饮、物流、咨询、广告、科技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企业。其中,老外滩商业圈入驻企业65家,具备餐饮、休闲、娱乐、展览等商业业态。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老外滩成为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抢滩之地,包括国际著名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台湾斗牛士、“名轩”鲍翅馆在内的30多个中外餐饮高端品牌先后进驻外滩街区,形成了“特色餐饮一条街”。
  外滩社区的居民人口构成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高学历、高职称、高职位为主的城市精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大中专学生从业人员日渐会聚,流动也更加频繁。社区现有户籍居民882户,居民2354人,其中常住户口580户,居民1562人,但却有流动人口3000多人(指户口不迁入),大多为社区内楼宇企业员工和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呈现出典型的“候鸟”迁徙特征。
  第二章 白沙街道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况
  2001年7月,白沙街道在原有海关、三宝、白沙、北站、新凉、泗洲、大庆、正苑、草马一村、草马二村、隆兴、贝家、桃源13个居民委员会的基础上,调整组建为白沙、北站、大庆、正大、桃源5个社区。
  社区组织 社区建成后,按规定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和委员,定期进行改选,2004年、2007年两次直选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和委员。同时,在健全领导班子的基础上,抓党的组织建设,5个社区都先后建立了党支部,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白沙
  表37-2-1白沙街道社区一览表
  社区现有党员100人,北站社区104人,大庆社区167人,正大社区238人,桃源社区101人,共计党员710人。2008年6月22日,桃源社区还和江街道梅堰社区联合成立了江北区首家“城乡统筹党员互助合作社”。
  社区教育 街道辖区内有三江中学、泗洲路小学、江北实验小学、桃源幼儿园。群众性教育方面,白沙街道社区教育活动设施配套齐全,阅览室、图书室、活动室、健身房、棋牌室、卡拉OK室等一应俱全,网络教育设施完善。白沙社区设有可容纳80个座席的文明学校,紧紧围绕学校、家庭、社区对居民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辅导、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宁波电视台、《宁波日报》、《宁波晚报》、《新江北》等主流媒体曾56次予以报道。北站社区开设了人口学校、法制学校、科普学校、电脑培训,还先后举办7期“高血压病的防治”、“骨质疏松的防治”等健康培训,培训人员567人次,有效地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桃源社区建立了“一室(社区图书阅览室)、二场(室内健身场、露天健身场)、三长廊(科普文化长廊、报刊长廊、廉政漫画宣传长廊)”的社区科普宣传阵地,2008年1月正式建成了社区网站,是年2月,又在桃源小区东门、南门两个入口处建起了两块大型科普电子显示屏幕,一天12小时滚动播放科普宣传内容,还成立了由青少年组成的“科普小喇叭”,以晚呼队的形式向居民传播科普知识,开展“禁塑”宣传,由此获“浙江省文明社区”、“浙江省科普示范社区”、“宁波市文明社区”、“宁波市科普示范社区”、“宁波市远程教育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社区文化 白沙街道社区的文化活动阵地和设施配套完善,拥有老年秧歌舞队、腰鼓队、合唱队、双扇舞队、健身操队、太极拳队、太极剑队和门球队等一大批特色文化队伍,吸引着社区中老年人踊跃加入,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2006年5月,白沙社区获得浙江省第七届“全柔力球杯”太极拳比赛第一名。2008年7月,其老年人门球队参加江北区卫生系统门球邀请赛,获得二等奖。白沙社区还成立了“白沙之星”健身舞蹈沙龙,每天晚上7点钟,在白沙公园的广场上,常常会看到50多位居民或是整齐地跳着排舞,或是成对地跳着交谊舞。每逢周二、三晚上,白沙公园内还会有群众自发组织的越剧、甬剧、京剧的演唱,吸引了周边众多居民前来观摩。白沙社区由此于2006年获得江北区家庭体育活动奖,2007年获得宁波市体育运动奖。桃源社区则因辖区内坐落着宁波著名的日湖公园,成为该社区浑然天成的一个独特优势,日湖公园常被用来作为健身、排练的地点,在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此外,桃源社区还常在社区中心广场放映电影,举办纳凉晚会,丰富了居民们的文化生活。
  社区服务 2003年,白沙街道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包括警务室、计划生育服务站、就业服务站、法律援助站、文化活动室、谈心室、老年人协会、工会、妇联组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提出了“立足社区、服务居民、创导便利生活环境”的服务口号。北站社区现有失业人员423人,其中88名为双失业人员,社区联系辖区内217个单位,开展就业培训212人次,为失业人员介绍就业186人次,安置失业人员96人次。桃源社区则根据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台账资料,进行跟踪服务,对失业人员做到“四清”,即失业人数清,失业人员学历、技能清,求职意向清,就业去向清。桃源社区还开展了各项便民利民服务,如为老年人义务提供健康咨询、量血压、修理电器、修理自行车、修理缝纫机、理发等。2008年3月起,桃源社区成为宁波市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试点社区,每年一次抑郁症筛检、两次大型义诊、三场讲座,每周二上午定时在社区开展免费义务服务,培养居民理解与关爱抑郁症患者,减少偏见。
  社区环境 白沙街道是全国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由街道、社区及辖区内各单位组成的卫生队伍,经常活跃在街道的角角落落,利用宣传窗、墙报、黑板报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组织居民开展爱国卫生清扫活动。北站社区十分珍惜“爱国卫生”、“双拥”先进单位的荣誉,在创省示范文明城区和迎接全国卫生城市评比中对辖区内单位的卫生死角进行了全面的清理,连牛奶箱、信箱、报刊箱也进行了清洗。社区绿化率达到25%,灭四害活动中药物投放率达到98%以上,顺利通过了省、市检查。大庆社区则在迎检中通过广泛发动、层层落实,扎实推进了省示范文明城区、全国卫生城市的创建工作,经过半年努力,清理了全部38个老墙门,对105个楼道进行了粉刷,处理垃圾15大卡车、60吨。北站社区、桃源社区获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白沙社区、大庆社区获得宁波市卫生先进单位。
  社区医疗卫生 白沙医院坐落在白沙街道辖区内。此外,白沙社区、北站社区、正大社区、桃源社区均设有卫生服务站,居民就医十分方便。2005年11月,桃源社区在白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帮助支持下成立了首家“高血压健康促进俱乐部”,围绕“运功与高血压”、“药物与高血压”、“饮食与高血压”3个主题,举办了健康知识讲座、太极和健步走运动疗法、高血压食谱制作、现场演示等各种活动60多次,还邀请白沙医院的医生坚持每周一上午为居民进行免费血压跟踪测量,建立“一人三档”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还开展上门服务,截至2008年底,入会人数已达156人,坚持接受随访者达到,128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或稳定率达98.3%以上。
  社区综合治理 白沙街道社区内多为非物业小区,社区建立了治安综合治理网络,以社区民警为主,配有治保主任、暂住人口协管员、护楼员、义务白天防盗巡逻队、夜间社区保安队,确保了社区平安。制度上做到规范上墙,因地制宜地落实了庭院式管理和防盗措施,做到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此外,社区的防火安全工作也得到了落实,居民区都配备了灭火机,并开展了1次逃生安全的演习。桃源、正大社区被评为四星级民主法治达标社区,白沙、北站、大庆社区被评为三星级民主法治达标社区。街道现有5个社区都被评为平安社区,由此,街道被评为平安街道。
  第二节 社区特色
  北站社区 “爱国卫生”、“双拥”是北站社区的两大特色。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爱国卫生运动中,北站社区就被评为全国卫生模范区。1952年11月25日,白沙区获“全国乙等单位卫生模范”的称号,并得到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锦旗1面及奖金人民币(旧币)3000万元。1958年12月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称号。
  由于东航某部驻扎在辖区,所以北站社区还是一个以“双拥”为特色的社区。社区经常性地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社区内单位党员、志愿者与社区军烈属、残疾军人包户结对,为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开设绿色通道,对行动不便的革命残疾军人实行电话预约及时上门服务;优抚对象免费参加社区文体活动场所的一切活动;优先照顾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和病故军人遗属以及军属子女入学、入托、就业推荐;为优抚对象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对优抚对象的房屋、管道、水电维修实行上门优惠服务;坚持“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拥军优属活动,召开座谈会,走访慰问共建部队和优抚对象。而驻区东航部队则坚持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并重,适时开展拥政爱民活动。近年来,北站社区开展的“双拥”活动有“三代军人闹元宵”、军地书画笔会、“激情八月、美丽家园”迎国庆联欢晚会、“军民共建鱼水情”迎春节话奥运科普茶话会、部队学雷锋服务日、军民护绿植树行动、迎奥运军警民趣味运动会、军地花卉展、禁毒宣传进军营、体验部队军营生活、官兵义务献血活动、“牢记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活动、“和谐一家人”文艺演出、廉政文化进部队、迎新春军民联欢活动等,《宁波日报》、《宁波晚报》、《新江北》、《江北科普》等报刊予以了相关报道。北站社区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社区”、“宁波市文明社区”、“宁波市和谐社区”、“江北区先进社区”荣誉称号。2003年12月,被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爱国拥军模范单位。2001—2002年度、2003—2004年度被宁波市委、市政府授予军警民共建文明单位。2004年7月,被江北区评为拥军好单位,2005年又被授予“双拥社区”称号。
  第三章 文教街道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况
  1987年9月,以湾头乡永红村地域为主体组建文教街道,并将原属槐树街道管辖的浮石居委会、大闸居委会和原属海曙区孝闻街道的北郊居委会第5、第6、第7小组居民,划归文教街道管辖。1988年11月,始正式成立文教街道办事处,下辖浮石、大闸、碶桥、范江岸、育才5个居委会(其中,碶桥、范江岸、育才3个居委会于1988年1月新建)。其时,永红村的农地覆盖了辖区的大部分,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里先后被征地,开发居民住宅楼、别墅建筑群,一大批拆迁户、商品房住户迁入。1993年7月,文教街道新建翠东、翠西、翠中3个居委会;1994年1月建立翠柏、翠竹、翠树3个居委会;1996年4月建立姚中居委会;1997年11月建立王家边、繁景居委会;1998年建立双东、育苑居委会;1999年11月建立江花居委会。其间,因区划变更,浮石、王家边两个居委会被划归中马街道管辖。
  2001年6—7月,根据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撤销文教街道自1987年9月以来调整和建立的所辖15个居民委员会,建立双东坊、大闸、翠东、育才、范江岸、繁景6个社区。2005年8月,又新建北岸琴森社区。现文教街道下辖7个社区。
  社区组织 社区组建后,按规定定期进行改选,2004年、2007年两次直选社区居委会班子。同时,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为抓手,积极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各社区的党组织网络。建立党委的社区有:双东坊、育才社区;建立党总支的社区有:大闸、范江岸社区;建立党支部的社区有:繁景、翠东、北岸琴森社区。2003年9月,文教街道首家社区党委——双东坊社区党委成立。2007年7月,育才社区建立党委。
  社区教育 20世纪80年代末街道建立前后,境内大批农田被征建校,先后办起各级各类学校18所,形成文教区,是宁波市院校密集地区之一,街道由此得名。境内现有学校18所:浙江省广播电视工商学院、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宁波教育学院(校本部)、宁波教育学院(育才校区)、宁波甬江职业高级中学分校、宁波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影视学校、宁波供销学校、宁波工程学院成教学院、宁波财政税务学校、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干部培训学校、宁波四中、宁波外国语学校、江北区实验中学、宁波惠贞书院、江北区育才小学、江北区江花小学;幼儿园7所:宁波市祥星幼儿园、东方幼儿园、繁景幼儿园、博聪幼儿园、吉波幼儿园、大闸幼儿园、娃哈哈幼儿园。
  群众性教育方面,党员教育是文教街道的一大亮点。一是开展专题学习,坚持每月学习例会制度,开展“学党章、争先进”活动;二是进行荣辱观教育,以“凡星点点映文教”为主题,征集社区中党员群众生活、工作中的闪光点,制作成活动模板,在街道和各社区展出;三是推出分片学习法,采取相邻两社区党员为一片的分片法,由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辅导;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创五好党支部,建和谐社区”活动、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党在我心中”文艺晚会等;五是加强阵地建设,以基层党校为阵地,借助覆盖全社区的远程教育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育才社区党校被评为宁波市基层示范党校。双东坊社区荣获“浙江省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称号。
  青少年教育是街道群众性教育另一个非常突出的方面。各社区均建立了关工委、社区教育委员会,以各种形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如双东坊社区曾组织3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汇报演出,模仿古时晨读的童子,表演《三字经》;翠东社区不定期地组织青少年到翠柏路旁的“三忠墓”旧址,聆听“三忠墓”的由来和三斗士的抗清故事;大闸社区请交警为青少年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等。2008年4月29日,文教街道在宁波教育学院建立了江北区首个青少年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
  社区文化 文教街道充分利用辖区内院校众多的这一优势,在打造社区文化方面形成“一居一校”结对共建活动的制度,展示出“校居文化”的独特魅力。如1996年4月以来,每年不定期地组织大型校园文化系列——“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周”;1997年5月组织“迎香港回归,树文教新风”等主题系列活动;2003年元宵节,在姚江公园开辟舞狮、猜灯谜等5个具有浓郁江南传统特色的专场,近万名观众参加了游园活动;尤其是2004年9月成立街道“校居之光”艺术团(成员单位有13所院校、6个社区),并于是年10月31日在宁波大剧院倾情上演大型综艺晚会——《爱在金秋》,展示了文教街道近年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亮点。除此以外,文教街道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活动也很踊跃,迎新春联欢会,闹元宵灯会,过中秋品月饼,庆端午包粽子,立夏节学做蛋套、拄蛋、吃蛋等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传统节庆活动开展得也很红火,参加活动的不仅有当地干部、群众、外来务工人员,还有留学生家属,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2007年6月3日,街道与《东南商报》合作,在宁波大剧院广场和永丰公园举办了首届“田园城市杯”环境友好风筝放飞大赛,来自山东潍坊、北京等四大风筝故乡的特技队,带来了50余种、近百只的特技风筝,1万多市民观看了表演。2008年举行的第二届社区“粽子民俗节”,还特地邀请了宁波市民间包粽子高手、外国友人参加包粽子大赛,气氛热烈。文教街道的群众文体活动也很活跃,各社区文体团队达40余支,比较著名的有大闸社区过把瘾艺术团、文教门球队等。辖区内文化机构有宁波大剧院,是为宁波市标志性建筑之一,2004年5月建成,坐落于街道东南境,姚江之畔,三面环水。
  社区服务 社区建立了就业服务站、用工联络网,组织失业人员的各种培训,扶贫、帮困、助残等。还专门成立了法律服务工作站,邀请职能部门的党员志愿者担任法律顾问,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救。街道内一些老社区最主要的服务工作是做好低保工作,为此推出“居家养老”、“认亲养老”的服务模式,保证社区内的孤寡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双东坊社区还率先在街道创办了老年服务活动中心——聚福园。而对于北岸琴森等新建社区,居民以年轻人和上班族为主,则推行网络服务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服务内容广,成效明显。此外,街道还建立了宁波市首家新市民服务中心,设立了联络站、网管站、服务站和活动站,实现外来务工人员一站式服务。双东坊、范江岸、大闸、翠东社区先后获“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社区”称号,双东坊社区还获得“浙江省关爱服务社区”和“浙江省优秀助残志愿者先进集体”称号。
  社区环境 各社区以创建文明社区为目标,建立由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物业齐抓共管的社区环境管理机制,实行24小时的动态管理,经常性的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建设的要求。昔日的阡陌田野,已为宽阔的马路、时尚街区、绿地与公园所取代,昔日宁波市郊知名的蔬菜生产基地,今嬗变为高楼林立、别墅连片、院校众多、环境优美的新兴文教和商住区。坐落于街道东南境的宁波大剧院,周边姚江环绕,三面临水,广场外是开放式的文化公园,有公共绿地5万多平方米。2005年宁波市动物园搬迁后,在其原址开辟的被誉为“水中绿洲”的绿岛公园,与姚江公园遥相呼应。辖区内有18家单位及居住区被评为花园式小区、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其中7个居住小区被评为宁波市环保模范小区,繁景社区被评为浙江省绿色环保先进社区,大闸、育才社区获“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称号,街道于2005年也被评为江北区首批宁波市二星级卫生街道。至2005年底,文教街道文明社区创建率已达100%,双东坊社区获得“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称号,范江岸、大闸、双东坊、育才社区先后被授予“浙江省文明社区”称号。
  社区医疗卫生 辖区内的医疗单位有:宁波市肝病医院,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北区卫生监督所,江北区人民医院,设在双东坊、育才、大闸社区的3家卫生服务站,民营的江北韩城协和医疗美容门诊部。
  社区综合治理 社区设有综治警务室,以民主法制社区、无毒社区、平安校区、平安厂区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实行群防群治,建立由社区党员干部、巡防队员、社区保安、新市民组成的治安防范网络、巡逻队,在老小区安装电控防盗门,各小区安装红外线探头,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展开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如翠东社区举办的禁毒宣传图片展,双东坊社区举行的安全承诺签字仪式,以及各社区的法制宣传黑板报、法律咨询会、关于高速公路行车注意事项的告示牌等。开展综合治理进民企、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地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协调维护辖区单位的生产安全。大闸、育才、范江岸3个社区被评为四星级民主法治达标社区,双东坊、翠东、繁景、北岸琴森4个社区被评为三星级民主法治达标社区。街道现有7个社区均被评为平安社区,由此,街道被评为平安街道。
  第二节 社区特色
  繁景社区 繁景社区位于江北区与海曙区的交界处,与高塘四村隔河相望。花园式的社区,是繁景社区的第一个特色。社区现有总面积25.8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就达10.5万平方米(包括公共绿地、每户庭前的小花园),居民(包括外籍住户)有在自家院子的绿地里种花栽草的,也有认养公共绿地的,在认养地里种上各种花卉。社区以创建花园社区为抓手,设立绿化员、保洁员,定人、定岗,还成立义务护绿队,共同做好绿地的养护工作。社区还积极开展春季义务植树,举办各种“家庭花卉展”、“金秋菊展”开展绿化先进个人、星级绿化家庭评比活动,促进社区、家庭的绿化、美化。2004年4月被评为浙江,省绿色环保先进社区。1989年,由甬港合资的宁波市第一个花园式高级别墅小区——“繁景花园(一期)”在繁景社区落成。之后,“国际村”、宁大高知楼、“繁景花园二期”、“繁景花园三期”、“丽晶国际”、“康桥风尚”等别墅和高档住宅楼群纷纷在这里涌现,现社区内共有别墅275幢,公寓楼16幢,多层住宅楼3幢。居民以“三老”(老板、老师、老外)为主,其中来自法国、澳大利亚、苏丹、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住户共计42户98人。辖区内共有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近百家。高档住宅楼密集和涉外人口众多成为繁景社区的第二个特色。2008年10月15日,宁波市率先在繁景社区启动“侨务、侨法进社区”活动。
  双东坊社区 双东坊社区是宁波市最大的社区之一,辖区内的住宅系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配套设施陈旧,居民的特点是“六多一少”即老年、残疾、失业、低保、归正、青少年六类人员多,而经济条件好的人少,是一个典型的弱势群体,居多的老社区。针对这一特点,社区成功地推出了各项有效措施,努力打造关爱社区。如建立“社区便民热线”、“关爱卡”、“关爱服务网点”;率先在文教街道创办了社区老年服务活动中心——聚福园,建起了6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600平方米的社区教育中心、4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0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所;组织“关爱服务社”并以此为核心,组成550人的志愿者队伍,凭借16家服务网点,开设42个服务项目,构建10分钟,服务圈,规定每月的10日为关爱服务日。这一天,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在社区关爱一条街上免费为居民服务。由此,双东坊社区一跃进入省级文明社区行列,先后获“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获得浙江省党建工作、调解工作、老龄工作、青年文明工作、科普工作、关爱服务、助残志愿者等先进集体荣誉7项,获得市先进集体荣誉9项,区先进集体荣誉19项。2003年9月,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美芳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2007年5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第四章 孔浦街道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况
  2001年7月,根据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市、区的要求,孔浦街道在原有15个居民委员会的基础上划分地段,建立了一村、二村、绿梅、红梅、怡江、白杨、文竹、百合8个社区。
  表37-4-1孔浦街道社区一览表
  社区组织 社区建成后,按规定定期进行改选,2004年、2007年两次直选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班子。在健全领导班子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党的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孔浦街道中,建立党委的社区有一村、二村、绿梅、红梅社区,建立党总支的社区有文竹、百合社区,建立党支部的社区有怡江、白杨社区,共有党员796人。
  社区教育 街道辖区内有宁波大学、孔浦中学、宁镇路小学、红梅小学、怡江小学、江北第二实验小学、红梅民工子弟小学。另有幼儿园4所:绿梅幼儿园、红梅幼儿园、宁愉幼儿园、怡江幼儿园。群众性教育方面,社区教育设施配套完善,建有阅览室、图书室、活动室(棋、牌、健身房)、健身活动房场地,共有活动健身房9处,健身场地19处,健身路径14条。社区党员教育以参加大型报告会、上党课、参加各社区支部大会、例会的形式进行。此外,还根据社区内居民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形势报告会,保健、卫生知识课,常用法律知识课,安全知识教育课(防空、防火、防交通事故),文明礼仪培训,学生暑期教育等等。
  社区文化 每逢传统节日和“五一”、“七一”、“八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社区组织居民开展文化活动,自1991年以来从未间断,具体形式有校居共建、军警民共建、企居共建,还有个人和群体出资共同推出,或由街道组织、居委会组织人员参与,或一居组织、多居参与等,活动内容有文艺
  演出、娱乐竞赛、卡拉()K赛、家庭才艺展、花卉展、书画展、烹饪赛、法律知识竞赛、棋牌赛及腰鼓、木兰拳、太极拳、舞蹈等赛事。截至2008年底,社区共有注册文艺队伍25支,业余文艺骨干215人,在他们的带动下,文化活动已成为孔浦街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时拉得出、打得响。2000年,红梅腰鼓队获得“宁波市十佳优秀团队”称号。2007年,红梅排舞队也获得“宁波市优秀团队”称号。孔浦街道也于2005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社区服务 2003年,孔浦街道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开展“让我们靠得更近”、“展巾帼风采、让百姓微笑”的承诺,设立了政策咨询、社会服务、就业培训等15个服务窗口。各社区也相应成立了服务站,下设警务室、计生服务站、医疗服务站、就业服务站(调查就业、失业情况、用工信息搜集)、社保服务站(扶贫帮困、助残)、法律援助站、文化活动室、谈心室、居家养老协会,以“立足大众、服务居民、方便群众”为宗旨,开展一站式、直通式服务,建立了社区二级信息网络,实施网络化、规范化管理。孔浦街道还成立了物业公司,由其统一管理社区物业,对街道、居委会两级居民服务作了有益的拓展和补充。2000年前后,市属企业改制,大量的企业人变为社会人,各社区
  服务站根据这一新情况,进行了大规模深入细致调查,摸清了社区内下岗失业的人数、家庭收入、就业、困难程度等情况,根据市、区出台的有关政策分别予以帮助。据2001—2008年统计,社区共组织各类企业推出就业岗位12664个,登记要求就业人数7284人,介绍就业成功4657人;公益性岗位安排444人,累计拨款14043600元;男50岁以上、女40岁以上再就业援助1720人次,累计拨款1805200元;用工补助6431人次,累计拨款12410204元;灵活就业人员补助658人次,累计拨款1013477元;自谋职业三轮车从业人员补助62人次,累计拨款72600元;助困、助医、助学补助1175人次,累计拨款1476459元;临时困难救济506人次,累计拨款328465元;低保户、低保金发放962户、1875人次,累计拨款3897544元;春节慰问3173户次,累计拨款2103900元。还积极联系上级单位、企业和干部个人,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自2004年起,各社区开展了“温馨工程”建设,除对组织关系在街道范围内的全体党员进行生日慰问外,还对低保户、五保户、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街道干部、居委会干部、社区居委会兼职委员、墙门小组长、共建理事会成员、有特殊贡献人员10类人员进行生日上门慰问。此外,社区内无论哪家居民家中有婚、丧、出生、生病住院、军人复归,街道和社区也会上门慰问。
  社区环境 由街道城管办牵头,协调城管中队、下水道工作站、环卫站、物业、卫生院、辖区单位、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公益性岗位等多支队伍,全方位、全覆盖地维持社区每天16小时动态保洁。自1989年起,每逢四月份爱国卫生宣传月,各社区还利用墙报、黑板报和会议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居民开展爱国卫生清扫活动,动员居民参加街道组织的绿化展评。社区的卫生和绿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除二村、百合社区部分农居混居外,社区内道路平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从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景发展到四季有绿、四季有花、处处可见晨练的人群。文竹社区的绿化已和宁波大学的绿岛相连。绿梅社区是最早绿化达标的社区,每年都被评为宁波市、江北区绿化先进单位。红梅、怡江社区也先后进入江北区绿化先进单位行列。现孔浦街道8个社区全部进入宁波市文明社区行列,绿梅、红梅、怡江3个社区获得“浙江省示范社区”称号,绿梅社区还获得“浙江省百佳社区”荣誉称号。
  社区医疗卫生 辖区内有孔浦医院、康宁医院门诊部,及民营的华山医院、品康肝病专科门诊(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宁波临床基地),绿梅、红梅、怡江、文竹均有医疗站点。
  社区综合治理 以创建民主法治社区、无毒社区、平安校区、平安厂区等活动为载体,开展综合治理进学校、进社区、进民企、进工地活动,使社区从面到点都进入了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了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网络体系,治安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绿梅、红梅、怡江、白杨4个社区被评为四星级民主法治达标社区,一村、二村、文竹、百合4个社区被评为三星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孔浦街道现有8个社区全部被评为平安社区。
  第二节 社区特色
  绿梅社区 绿梅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型社区”,由原绿梅居委会、文汇居委会、钢丝绳厂宿舍及莲荷花园合并而成,社区总面积7.1万平方米,共有住宅47幢,墙门79个,常住居民1291户、3800人,暂住户329户、712人。社区建立之前,绿梅作为清一色新住宅的居委会,在环境、绿化卫生、文化活动、治安等方面工作都是孔浦街道的一面旗帜,获得了很多的荣誉称号,省内外、市内外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2001年7月,绿梅社区成立后,又先后获得“宁波市文明社区”、“浙江省文明社区”、“浙江省示范社区”和“浙江省百佳社区”等称号。
  自社区成立以来,绿梅社区围绕文明创建,把社区文化活动作为重要载体,紧紧以“四化”为抓手,即社区文化主题化,文化活动特色化,活动基地网络化,文化教育全民化,以构建“15分钟文化活动圈,人人享受现代文明”为目标,定方案、借外力、找亮点、创特色,贴近群众,以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为手段,创造出浓郁的社区文化氛围,凸显出绿梅社区“文化型社区”的特点,既有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有新的道德礼仪的涌现。丰富的文化建设内涵已成为绿梅社区的品牌和形象。
  社区文化主题化,表现为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一条主线贯穿全年社区文化活动。如2003年,绿梅社区结合“非典”预防工作,组织开展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系列文化教育活动。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便溺”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等最基础的生活习惯做起,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大搞墙门卫生,清除卫生死角。社区居民自发地组织起来清洗墙门、楼道、信箱,真正做到了“全民动员,上下一心”。与此同时,大力提倡全民健身,通过“呼啦圈转起来”、“墙门拔河赛”、“母子接力赛”等活动的开展,将社区居民的强身意识调动起来。每天清晨和傍晚,社区的扇子舞队、腰鼓队、秧歌舞队、太极拳队等活跃在每个角落,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化活动特色化,表现为社区现已形成了楼群文化、楼道文化、墙门文化等颇具特色的文化。楼群文化,绿梅社区根据四季周期变化的特点,精心设计社区文化的载体和内容,塑造了“四季”社区楼群文化品牌,即“春之声”、“夏之乐”、“秋之实”、“冬之景”文化系列活动。楼道文化,即指社区文化教育的触角已延伸至楼道,着重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向社区居民征集公德用语,用通俗的话语去规范居民的行为,共计征集到话语170余条,许多话语简洁易懂,朗朗上口,如“锅碗瓢盆洗干净,身体健康最要紧”、“邻里处得好,犹如拣块宝”,共做成300余块楼道宣传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的行为。墙门文化,表现为评比特色墙门,共计推出了12个特色墙门。
  活动基地网络化,集中表现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一街”、“一校”、“一中心”、“两场”、“两室”、“两长廊”为主体的文化教育活动网络基地。“一街”,是公民道德一条街;“一校”,是社区市民文明学校;“一中心”,是社区文化教育中心;“两场”,指露天健身场、室内健身场;“两室”,指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两长廊”,指18米长的文化长廊、18米长的宣传长廊。
  文化教育全民化,表现为根据社区内居民的不同特点,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人人能够参与其中。如针对社区党员,开展了联络党员“三张卡”(聘请卡、联系卡、感谢卡)、党员模范行动“四个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文明新风的示范员、社区建设的战斗员)、党员志愿奉献“七个岗”(义务巡逻岗、结对帮教岗、义务服务岗、宣传教育岗、卫生绿化岗、责任岗、扶贫帮困岗)活动;针对社区学生,组织开展了政治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系列活动,暑期夏令营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针对老年人,则组织了老年人腰鼓队和老年人扇子舞队,定期开展老年人运动、健身、休闲类的活动,举办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专场咨询和讲座,还邀请宁波大学的退休教师进社区为老年人上课,把老年大学开进社区。
  第五章 甬江街道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况
  1992年5月,撤乡建镇,原北郊乡与原湾头乡合并建立甬江镇。2004年7月,撤镇建街,撤销甬江镇,建立甬江街道,下辖河东、河西、夏家、外漕、畈里塘、压赛、孔浦、路林、联成、双桥、永红、包家、姚江、甄隘、下江等15个行政村和北郊、湾头两个居委会。
  2006年9月,建立梅堰社区。梅堰社区地处甬江街道北部,东南与河东村蔡家相连,南与唐弢学校相接,西与河西村庙跟接壤,北与夏家村夏家接壤,是一个纯粹的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共有暂住户936户、2018人。社区居委会设在梅堰路526号。
  社区组织 2007年9月,梅堰社区进行换届,经直选产生社区领导班子。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3名成员中,一名是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共有工作人员4人。同时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为抓手,先后建立了社区党支部和工青妇组织,2008年6月22日,还和白沙街道桃源社区联合成立了江北区首家“城乡统筹党员互助合作社”,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社区教育 辖区内有浙江纺织学院、甬江中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唐弢学校、甬城中心小学、士康民工子弟小学、压赛民工子弟小学、湾头民工子弟小学,以及下江、聪聪、欢乐、小太阳、青青、畈里塘、红梅、河东河西、路林、月红、甬城艺术、外漕、甬江幼托、娃哈哈、知青、乌隘共16所幼儿园。群众性教育方面,梅堰社区教育配套设施完善,影视室、党史陈列室、图书室、活动室、阅览室、教室、远程教育等一应俱全,建立了党员活动服务中心、青年中心和法制夜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劳动技能培训、文化生活知识等多种培训,如“外来妇女与法同行”、“求职与创业”、“四进”社区等。2007年7月,与江北区司法局、宁波大学法学院合作开办了“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夜校”至今已开办7期。2007年3月,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在梅堰社区建立了,“宁波社科论坛”授课点,至今已开课6期。2008年9月,梅堰社区又与江北区社区教育学院联合开办了成人中专学历班——“新市民求知学历班”,首批学员42人,开设会计专业,利用夜间或双休日授课,每周3个课时,学制两年,经考核合格,发给中专学历毕业文凭。
  社区文化 梅堰社区组建了“梅韵艺术团”,下设秧歌队、健美操队、篮球队、腰鼓队、长跑队和合唱队,经常性地开展自娱自乐活动。还积极组织区和街道领导与社区新市民同吃年夜饭、新春联欢会、闹元宵灯谜会、新宁波人学宁波话、家乡菜烹饪等传统节庆活动,努力营造“第一故乡第二故乡同为创业之乡”的良好氛围,激发新市民的内在活力,提高新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素质。大型广场文艺汇演、周末电影夜市、读书知识竞赛、社区文化周等各种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开展得也很活跃,尤其是与宁波大学法学院结对,举行大型校居文化周活动,内容包括法律大篷车、模拟法庭、法律知识讲座等,展示了“校居文化”的独特魅力。社区居民的业余文体生活较为丰富。辖区内有压赛、路林、永红、畈里塘、夏家、外漕6个村落文化宫和江北区文化馆等文化机构和设施。
  社区服务 梅堰社区建立了互联网,实行数字化管理,推行“公寓式居住、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管理服务模式,并让企业、居民参与社区管理。设立综合服务室,办理房屋、水电收费及综合事务;设立人民调解、综治警务、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等专门的服务室,实行窗口式办公;发挥劳动保障与救助服务室的中介功能和服务职能,为新市民提供就业信息,扩大就业机会;创办“新市民兴业社”,承接企业简单的外发业务,供妇女在家门门干活,灵活就业;组建“青年文明新风护卫队”、“义务治安巡逻队”、“梅堰小主人环保小分队”和“计生协会会员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协助社会综合治理、卫生、计生等管理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平时进楼入户,同居民拉家常、召开座谈会等,及时掌握了解居民的思想动态,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平台。此外,梅堰社区还根据其为纯粹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的特点,建立了计划生育档案,积极探索“一证式”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对社区新市民育龄妇女设立了“一袋一卡”,使育龄妇女凭卡享受免费手术、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免费为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和计生教育等多方位服务。
  社区环境 以创建文明社区为目标,在切实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社区和物业齐抓共管,社区环境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保洁员对环境卫生进行全日制保洁,基本实现了社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的建设要求。社区居民宿舍前都种上了常绿树,社区绿化总面积达6.8万平方米。还建有2000平方米和2400平方米的水泥广场,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成为新市民文化娱乐、健身锻炼、休闲的好去处。
  社区卫生医疗 辖区内有设在梅堰路的孔浦医院分院,并有孔浦医院、姚江医院可作依托。
  社区综合治理 梅堰社区建立了正规的警务室和物业保安管理网络,实行24小时的治安巡逻。坚持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治的原则,以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社区、无毒社区、平安社区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建立由社区党员干部、社区保安、巡防队员、新市民志愿者组成的治安防范网络体系,社会治安环境日益改善,新市民满意度日益提高。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五进”社区活动,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和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发挥“调解、信访、综治”三位一体的优势,切实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已通过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小区和江北区平安小区的考核。
  第二节 社区特色
  梅堰社区 梅堰社区是甬江街道唯一的一个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社区四周分别是河东、河西、夏家村,是一个典型的“村中城”社区。同时又是一个纯粹的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共居住着936户、2018名新市民,是宁波市城区集中居住外来人口最多的一个社区。这些新市民来自四川、江西、安徽、山东、福建、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西、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浙江、陕西、广东18个省,大多是中青年和少年儿童,均来自经济贫困地区,普遍的特点是受教育少、文化素质较低、劳动技能较差、水平低,流动性又大,来到社区后又想急于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针对这些特点,社区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素质、打造外来务工人员温馨大家园为宗旨,以教育、服务为手段,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效教育相结合,依托民工法制夜校、社科讲坛授课点、新市民求知学历班等载体,不定期地开展各类健康、法制、文明礼仪和学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还积极创建关爱社区,设立“关爱服务网点”,开展创建星级家庭评比、知识竞赛、厨艺大赛、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社区干部中有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实行外来务工人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梅堰社区先后被评为宁波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先进社区”、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宁波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宁波市“道路交通安全‘五进’社区先进单位”、宁波市“科普示范社区”,获得江北区“先进社区”、江北区“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江北区“青少年暑期社区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第六章 庄桥街道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况
  庄桥街道是江北区的涉农街道。2003年12月,在庄桥街道原镇区成立河东社区,是为庄桥街道成立的第一个社区。截至2008年12月,庄桥街道下辖7个社区:河东、河西、广厦、广庭、费市、天水、天合;25个行政村:孔家、葛家、马径、西卫桥、童家、姚家、李家、冯家、邵家、颜家、东邵、西邵、袁陈、谢家、上邵、邵余、应家、费市、苏冯、胡家、灵山、居陆、联群、塘民、洪家;5个居委会:镇南、镇北、上邵、袁陈、马径;1个农牧场;3个渔业队:庄桥、灵桥、姚江第四水产养殖场。
  社区组织 社区按规定定期举行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其中,河东、河西、广厦、天水社区2007年均通过直选产生了社区居委会班子,广庭社区于2007年10月采用代表选举的方式选举了社区居委会班子。同时建立、健全各社区的党组织网络,至2008年底已形成一个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和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先进党建格局,河东、河西、广厦、广庭、费市、天水、天合7个社区均成立了社区党支部。
  社区教育 街道辖区内的学校有宁波技师学院、庄桥中心小学、费市小学、广厦小学、惠贞书院天水小学部、庄桥中学、民办的采文民工子弟小学。幼儿园有庄桥中心幼儿园。群众性教育方面,各社区均建有社区教育基地,基地内设市民学校、人口学校、科普学校、商业学校等,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庄桥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街道党员服务中心、文化站、劳动服务站等构成了一个集教育、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庞大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
  社区文化 庄桥街道社区现有腰鼓、舞蹈、太极拳、老年模特、广场舞、球类等110余个文体团队,活跃在各社区之间。其中,广场舞每晚都有组织,文化气息浓厚。广厦社区推出了科普系列活动科普墙门评选,截至2007年共评选出10个科普墙门。广庭社区则以“文艺之星”俱乐部为活动载体,组建了排舞队、腰鼓队、扇子舞队等文艺团队,还创建了婚育文化宣传队、夜光巡逻队、卫生监督队等公益性队伍,促进了社区居民相互之间的融洽。2007年6月,联群村与浙江省报业集团联合,在村晒谷场举办浙江省农民“种文化”百村赛精品展示活动,中央十大新闻媒体到现场采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予以报道。2007年11月,联群村姑娘到杭州参加演出,获得“浙江省农民种文化双十佳村”称号。2007年,天水社区居委会和江北区体育局联合举办了首届“天水杯”篮球赛,天水家园代表队获第一名。是年,天水家园代表队还参加了宁波市网球协会举办的首届网球团体赛,获第三名。
  社区服务
  各社区纷纷建立社会救助和劳动保障服务室,借助街道社会救助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等机构建立惠民信息库,及时开展传递政策、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扶贫帮困、拥军优属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工作,体现“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的服务意识。其中,广厦、广庭、河东、天
  续表
  水社区被评为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社区、江北区充分就业社区,广厦社区被评为浙江省文明社区,广庭社区被评为宁波市文明社区、宁波市和谐社区。
  社区环境 2003年,社区、村垃圾桶装化率即达到100%。2004年起,各社区、村建起综合性休闲小广场,河道垃圾采取“日保洁”措施。据统计,广庭社区绿化率达到35%,天水社区达到36%,天合社区达到39%,费市社区达到20%,广厦、天水社区获得“宁波市卫生先进单位”称号,河东、河西、广庭社区获得“江北区卫生先进单位”称号,天水、天合社区被评为宁波市绿色景观小区和园林式居住小区。2004年,李家村被评为宁波市卫生村,2006年又被评为浙江省卫生村、江北区首批“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村。同年,庄桥街道被评为江北区卫生村先进单位。
  社区医疗卫生 辖区内的医疗单位有祥星医院及设在河西、广厦、广庭、费市、天水社区的卫生服务站。
  社区综合治理 2005年,庄桥街道为创建平安社区,与各社区、辖区单位签订综合治理工作责任状,各社区设立了综治警务室、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了社会治安义务巡逻队。2006年,庄桥街道被评为宁波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广厦、广庭、天水、天合社区被评为三星级民主法治达标社区,庄桥街道所辖7个社区全部被评为平安社区,庄桥街道也由此被评为平安街道。
  第二节 社区特色
  广厦、广庭社区 经济适用房小区是广厦、广庭社区最大的特色。广厦社区成立于2004年8月,是江北区第一个经济适用房社区,总占地面积17.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住房2620套,居民以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老三区拆迁户为主。广庭社区成立于2006年6月,与广厦社区一样,均系宁波市人民政府重点实事工程之一,由春晖佳苑、三和嘉园、宁馨园3个经济适用房小区组成,总占地面积19.99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1872万平方米,住房3396套,居住对象为低收入购房户(特困、低保、扶助)、大龄无房户、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8平方米的购房户、拆迁安置户、大中专毕业生无房户、限价商品房购房户。根据经济适用房小区这一特点,广厦、广庭社区始终把为社区群众服务、关爱弱势群体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广庭社区先后为社区内的困难家庭办理最低生活保障、扶助证60余次,慰问困难家庭200多人次;为15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牵线搭桥寻找到再就业机会;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为近千名妇女发放了亲情卡,上门慰问产妇179人次,为166名无医保的居民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近700名儿童发放了疫苗接种单,为社区1000多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重阳节,组织社区内的退休工人召开茶话会,丰富退休职工的业余生活。此外,广庭社区还组织开展了5次大型广场服务活动,其中技师学院蓝鸟志愿者服务队、美德信药房志愿者服务队、美场发型志愿者服务队等为居民义务维修小家电,宣传环保知识,免费理发,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目前这几支志愿者队伍已定期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服务,让居民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各种优质的服务。广厦社区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社区”、“浙江省科普示范社区”、“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宁波市文明社区”、“宁波市科普示范社区”、“江北区四星级温馨社区”、“江北区充分就业社区”等荣誉称号;广庭社区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普示范社区”、“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宁波市文明社区”、“宁波市和谐社区”、“宁波市科普示范社区”、“江北区温馨社区”、“江北区充分就业社区”等荣誉称号。
  第七章 洪塘街道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况
  1992年5月,裘市镇与洪塘镇合并后成立新的洪塘镇,时有28个行政村、1个农牧场、3个居委会。2004年1月,合并洪塘和振兴两个居委会,成立了洪塘社区,时洪塘镇有1个社区和2个居委会。2005年5月,新成立了姚江社区(由14个行政村的拆迁安置农户组建而成)。2007年9月13日批准撤销方界、刘马湖、荐江3个村建制,并入姚江社区居委会建制。2008年1月,新成立宁沁、洪,都、亲亲3个社区(其中宁沁为行政村拆迁农户组成的新型农户安置社区)。截至2008年底,洪塘街道下辖5个社区:洪塘、姚江、宁沁、洪都、亲亲;23个行政村:洪塘、下沈、赵家、叶家斗、前后潘、林家、洋市、孙家、上宅、旧宅徐、荪湖、鞍山、周陈、上沈、旧宅、后张、裘市、大郎家、横山、西江、西洪、朱界、邵家渡;2个居委会:洋市、裘市;1个农牧场。
  社区组织 社区成立以来按规定定期进行改选,洪塘社区和姚江社区于2007年直选社区居委会班子,每个社区设居委会主任1人、委员4人,专职工作人员8人,分设卫生老龄、妇联计生、文体宣传、残联保障、综合治理等岗位,为住户提供服务。同时在健全领导班子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党的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洪塘社区和姚江社区设2个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57人。
  社区教育 街道辖区内现有各类学校7所:宁波市绿色学校、洪塘中心小学、洪塘中学、求知学校、宁波至诚学校、宁波技师学院、宁波公交技校;幼儿园4所:博雅幼儿园、裘市幼儿园、洪塘中心幼儿园、文体路幼儿园。
  群众性教育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对以失地农民为主的社区居民进行“市民化”教育。2006年4月4日,由江北区民政局、洪塘街道与宁波大学合作的“农民市民化”课题研究项目正式签约。是日在姚江社区挂牌成立了“江北农村社区居民心理咨询与教育服务中心”安排宁波大学的专业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和教育服务。此外,姚江社区还开办了独具特,色的市民学校,每个月聘请专家学者来讲课,举行“夕阳别样红”之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讲座,转变他们在农村的不良卫生习惯,解决村改居以后从农民到居民身份转变后的困惑和不适等。还联合洪塘社区就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开展一系列其他讲座,其中有针对父母的“今天我们怎样当家长”、“怎样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幼儿教育等讲座,也有针对大众的怎样安全使用煤气、如何防止火灾等居家安全知识讲座和怎样建设和谐人际关系、倡导文明礼貌等讲座。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也是洪塘街道社区群众性教育的亮点之一。姚江社区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载体,在各阶段、各时期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和学习活动。教育形式以参加大型报告会、上党课、参加各支部大会、例会的形式进行。2007年,姚江社区远程教育被评为宁波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点;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点。
  社区文化 每逢传统节日和“五一”、“七一”、“八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社区组织居民开展文化活动,自2005年以来从未间断,具体形式有园居共建、军警民共建、个人或群体出资、街道组织、居委会组织等,内容包括文艺演出,各类知识娱乐竞赛,卡拉OK、乒乓球、象棋、围棋、拔河、画画、作文、腰鼓、功夫扇、太极拳、舞蹈等比赛。各社区还专门聘请了业余指导老师,根据社区居民的爱好和特点,逐步建立了舞蹈队、太极拳队、腰鼓队、演唱队、功夫扇队、马灯队、秧歌队、篮球队、排舞队等10余支队伍,参与人数达300多人,每天早晨和傍晚训练时,社区文化广场人山人海,热闹的音乐吸引了大批锻炼的人们。2006年,姚江社区太极拳队参加青岛“巴龙杯”国际杨式太极拳邀请赛获得金奖,篮球队参加宁波市裘市村“丰华杯”农民篮球比赛摘取桂冠,秧歌队、马灯队参加了第十届宁波国际服装节“流动霓裳”社区文化展演。2007年,姚江社区太极拳队参加了浙江省国际六式太极拳比赛获得冠军,排舞队参加了宁波市“骨青春”排舞比赛。文化活动业已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村与村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村的意识慢慢淡化,居民开始融入社区大家庭。姚江社区于2002—2007年,年年被评为宁波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6年又被评为宁波市体育设施建设示范小区。
  社区服务 2005年成立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下设综治室、计生服务站、康复室、就业服务站(调查就业、失业情况、用工信息搜集)、社保服务站(扶贫帮困、助残)、法律援助站、文化活动室、党员谈心室、居家养老及老年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以“立足大众、服务居民、方便群众”为宗旨,开展一站式、直通式服务,以“民之所需、我之所为”的要求,拓展和改善为民服务的内容形式,实施规范化管理,不断改善和完善为民服务工作。姚江社区被评为2008年江北区四星级“温馨社区”、宁波市文明社区;洪塘社区被评为2006年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2007—2008年度江北区充分就业社区。
  社区环境 姚江社区和洪塘社区精心组织实施环境建设工程,坚持每月开展全民动手日活动,全面治理环境卫生,并在卫生基础上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小区,落实环境卫生保洁制度,组建党员和青少年环卫监督岗和社区保洁队伍,全天候巡视保洁。姚江社区绿化率达到了40%以上,洪塘社区的绿化率则达到60%。2006年,洪塘社区被评为江北区卫生先进单位。2007年,姚江社区被评为宁波市卫生先进单位。
  社区医疗卫生 辖区内的医疗单位有:洪塘卫生院,设在姚江社区、宅前张的两个卫生服务站,慈济门诊,仁爱堂、恒辰堂两个大药房。
  社区综合治理 姚江社区和洪塘社区都成立了健全维稳队伍、夜巡队伍,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安全防范工作,其中,姚江社区还积极与小区物业公司联系,完善小区防控装置,加强保安队伍的管理,定岗、定位、定时巡逻,现有专职保安30多人。此外,两个社区还建立了群防群治网络,成立了治安巡逻队伍、消防志愿者队伍、不稳定因素信息员等;成立了调委会,设有调解员,建立调解机制。这些组织的运作有效地保障了小区的安定、团结。据洪塘街道派出所统计,两个社区的发案率明显下降,治安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的满意度提高,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社区特色
  姚江社区 姚江社区是由原方界村、刘马湖村、小郎家村、大郎家村、上宅村、叶家斗村、宅前张村等14个行政村农民拆迁户组成的一个新型农民安置社区。现已居住1269户、3725人,其中有外来务工人员550户、1958人。
  姚江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社区,社区住户以失地农民为主,他们仍然保持着以前的村级行政管理体制,同时也正受着现代都市文化氛围的熏陶,处于社会体制转变的过渡期,既对新潮的东西表现出非常开放与欢迎的态度,但也存在着许多劣俗、陋习,心理起伏波动较大。如何安抚和帮助失地农民,时刻关注他们在市民化进程中的心理变化,成为姚江社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6年4月4日,由江北区民政局、洪塘街道与宁波大学联合成立的“江北农村社区居民心理咨询与教育服务中心”在姚江社区挂牌成立,推出了“三步走”的工作思路:第一步:面对面授课,每周三下午安排宁波大学的专业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第二步:走访调查,不定期地深入居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针对特殊个体提供上门服务;第三步:跟踪服务,根据需要策划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如为社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心理辅导,为中年居民提供工作压力疏导、人际关系、子女教育、消费观念转变等心理咨询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谈心服务,针对老年人的社区生活适应、孤独感、与晚辈沟通、隔代教育、婆媳关系、心理健康保健等提供咨询和心理疏导。姚江社区的市民学校也举办类似“夕阳别样红”之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讲座,转变他们在农村的不良卫生习惯,解决村改居以后从农民到居民身份转变后的困惑和不适等,从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上帮助新居民成功转型,适应市民生活。
  失地农民再就业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他们年龄大、学历低、劳动技能单一、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过高,制约着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姚江社区在思索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问题上独辟蹊径,创办了“女子创业坊”和“心连心就业合作社”。针对中老年妇女人数多,自身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掌握少,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还要承担照顾家庭的主要责任,无法在规定时间内上下班,而现代企业也由以往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适合中年妇女的工作少之又少的就业困顿,2006年3月,在区妇联的指导下,社区居民郎月琴牵头组织起一个占地400多平方米的“女子创业坊”,专门为失地农妇提供培训,掌握来料加工制作手艺,并主动与周边服装、编织物、工艺品等生产企业互通信息,承接相关加工业务。不仅如此,还根据失地农妇的实际情况,创新了“不限制学历、不限制年龄、不限制时间、不限制场所、不限制身体”“五个不限制”的灵活就业模式,让妇女能够随意选择工作场所或工作时间。家里房屋面积小的,可在“创业坊”内工作;要照顾家庭或腿脚不方便的,可将原材料领回家加工。“女子创业坊”创办至今,已经发展到600多人,人均月收入近800元,有效地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和周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用工荒”的困难,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2006年11月1日的《宁波日报》“致富新说”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推广姚江社区“女子创业坊”的经验。而成立于2008年2月的“心连心就业合作社”则是针对社区内“三多”(失地农民多,男50岁以上、女40岁以上人口多,外来务工人员多)的难点,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及用工、培训信息,使社区居民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劳动就业、培训、政策法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适应市场,自强不息、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还组织开展了插花、服装、电工、保管员等技能培训,专门针对失地农民不定期地举办“百家企业劳动力人才招聘会”方便有需要的农民就近选择合适的岗位,截至2008年底,通过这样的招聘会已帮助约400名社,区居民找到了工作。
  第八章 慈城镇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况
  2001年9月12日,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江北区撤乍浦乡,并入慈城镇。慈城镇下辖东镇村、北门村、慈湖村、上岙村、毛力村、毛岙村、东山村、东门村、白米湾村、山东村、观庄村、湖心村、新联村、南门村、山西村、国庆村、勤丰村、新华村、半浦村、前洋村、后洋村、虹星村、黄山村、洪陈村、龚冯村、双顶山村、杨陈村、王家坝村、三勤村、五湖村、民丰村、八字村、妙山村、五星村、三联村、向上村、浦丰村、金沙村、公有村、五联村、南联村41个行政村,城区由和平、东街、得胜、支援、北门、尚志、新民、新生、解放、中山10个居委会组成。
  2003年9月,根据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撤销城区和平、东街、得胜、支援、北门、尚志、新民、新生、解放、中山10个居委会,成立了古巷、景明、浮碧、望京4个社区。和平、东街居委会合并为古巷社区,得胜、支援居委会合并为景明社区,北门、尚志、新民居委会合并为浮碧社区,新生、解放、中山居委会合并为望京社区。随着慈城镇城乡建设的发展,2005年4月,由后洋村和新联村部分村址拆迁合并成立慈湖人家社区,2008年6月,由原来的国庆村成立西门社区。
  社区组织 社区组建后,按规定定期进行改选,2004年和2007年,社区居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两次选举产生了社区居委会主任和委员。同时建立、健全各社区的党组织网络,积极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2004年7月成立古巷、景明、浮碧、望京4个社区党支部。2007年5月成立慈湖人家社区党总支。2008年6月成立西门社区(2009年改名为宝峰社区)党支部。社区现有党员500多人,其中女党员100多人。
  社区教育 境内现有学校6所,分别是慈湖中学、觉民学校、慈湖书院、慈城成人学校、慈城中心小学、中城小学。群众性教育方面,镇、社区两级社区教育机构健全,针对社区居民多为拆迁农民这一现象,社区采取了“请进来”的方式,不定期地邀请高校教师进社区作讲座,筹划、组织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如“食品安全进社区”、“浓浓爱心献灾区”、“保健知识讲座”、“奏响安全旋律,心系新小市民”等,适应了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提升了居民的整体素质。望京社区、古巷社区先后获得“江北区学习型社区”、“江北区暑期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慈湖人家社区暑假期间还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暑期活动,学习科普知识,2006年被评为区级青少年先进集体。党员教育也有特色,望京社区定期开设了“百家讲坛”古巷社区分设3个党小组和1个流动党员管理站,按考察对象、失业党员、退休党员实行分类管理,,按能力定岗位、定奉献内容。古巷、浮碧社区党支部先后获“江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社区文化 在社区文化方面,慈城镇各社区已基本形成小活动不断、大活动求新的良好格局,文艺队、健身队、合唱队、舞蹈队等文体团队常年活跃在社区文艺舞台,“邻里一家亲、运动促和谐游园活动”、“和谐共叙迎新春”、“老少同书迎奥运”、茶话会、书画展、粽子宴等形式各具的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活跃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尤其是古巷社区于2006年精心打造的古巷驿站,下设清扬读书会、清韵文宣团、广播台、驿站谈心室、清风书画轩,已成为慈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浮碧社区2004年成立的“社区书画活动室”,每周定期开展书画创作学习,每年定期开展“老少书画展”,形成了良好的书画学习氛围,宁波电视台“看看看”、“来发讲啥西”栏目曾作过报道,并被摄制录入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2007年,浮碧社区、慈湖人家社区被评为宁波市科普示范社区。2008年,望京社区也被评为江北区科普示范社区。辖区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古县衙、校士馆、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布政房、驸马第、符卿第、俞宅、保善堂、尚书第等明清历史古迹。
  社区服务 针对社区内“空巢老人家庭”多、失业职工多、困难群体多的实际情况,社区广泛开展“墙门之约”、“评选好邻居”、“志愿者爱心接力棒”、为失业人员“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活动、“创业小老板”培训活动,扶持其自主创业,安排参加非正规就业,形成优抚、救助、服务三结合的“知心帮扶”机制,失业人员大多实现了就业、再就业。每逢节假日还组织志愿者看望慰问辖区内的孤寡老人,开展送温暖活动,实施老龄工作“3587”工程(即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在社区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老年人协会、助老志愿者队伍3个组织,健全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文化教育、权益保护5个为老服务网络体系,按照8项工作任务和7条工作标准开展老龄工作)。望京社区2005年3月成立的“爱心银行”尤其有特色,它不是一家银行,所存的也不是金钱,而是社区志愿者的“服务币”,志愿者通过提供服务,由“爱心银行”将他们的义务劳动时间、内容相应地折合成“服务币”,输入“储蓄卡”进行登记,日后该储户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就可通过“银行”提取相应的“储蓄”,获得其他志愿者的服务。截至2008年底,望京社区“爱心银行”的近两百本“储蓄卡”中,“储户”们都是“只存不取”,其中“最富有”的楼金凤大妈已有4250元的“存款”。望京社区先后荣获“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宁波市文明社区”、“宁波市文明楼群”、“江北区‘六好’关工委先进集体”、“宁波市充分就业社区”等称号;浮碧社区2008年被评为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和宁波市文明社区;慈湖人家社区2006年被评为省老龄规范化社区,2007年被评为市文明社区和充分就业社区;景明社区2007年被授予江北区充分就业社区,2007年1月29日,景明社区的张芝英获江北区“我身边的文明之星”称号。
  社区环境 为保持社区内良好的古镇风貌和优美环境,社区专职的保洁队伍实行8小时动态保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义务的卫生监督小分队定期、不定期地对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保洁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社区还定期对辖区内突出的卫生问题联合共建单位进行集中整治,使社区内道路畅通、路面平整、垃圾箱布局合理,路灯亮化率达到100%。望京社区2006年先后被评为区卫生社区和市卫生社区。古巷社区、浮碧社区、慈湖人家社区也于2008年被评为区卫生社区。慈湖人家社区还在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宁波市城区绿化委员会评为园林式居住区。
  社区医疗卫生 辖区内的医疗单位有宁波市保黎医院、镇卫生服务中心(均设在古巷社区)。除古巷社区之外的其他社区均设有卫生服务站。
  社区综合治理 以创建“无毒社区”、“无邪教社区”、“平安社区”等为切入点,加强社区信访、司法调解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镇综合治理中心和社区、辖区单位29个基层调解委员会、88个调解员的作用,推广社区“创新调解方法,化解邻里矛盾”和社区“阳光法律维权小组”的经验,完善信息预警机制、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工作机制和工作预案,打防结合。慈湖人家社区开设了“知心坊”与居民、帮教人员、吸毒人员等谈心,及时化解邻里矛盾、心理问题。2004—2006年,望京社区连续,3年获得江北区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第二节 社区特色
  浮碧社区 慈城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镇,浮碧社区位于慈城镇城区的东北角,是保存古镇文化精华最多的一个社区,可以说代表着古镇的风貌。辖区范围内明清建筑群比较多,保存完整,且现在大都已经得到较好的开发,有慈孝馆、甲第世家、贞节牌坊、母亲艺术展、校士馆、福字门头、布政房、驸马第、符卿第、俞宅、保善堂、尚书第等众多历史古迹,每天吸引着中外游客流连忘返。通过旅游这个平台,浮碧社区展示了社区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
  辖区内有中国人民解放军92602部队某连队,社区的双拥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端午进军营包粽子、开展国防知识讲座、军民篮球赛、书画进军营等活动,已成为巩固发展军民鱼水情、营造浓厚双拥氛围的传统项目。2005年被授予区”双拥”社区。2008年被授予区“双拥”结对先进单位。
  慈湖人家社区 慈湖人家社区是慈城镇首个安置型社区,社区居民大多由原新联村、后洋村拆迁村民组成,是典型的农村社区。它又是慈城镇首个拥有物业的社区,自成立以来,社区积极与物业联合做好居民“楼里楼外”的卫生清洁工作,每年联合城管、物业及部分居民代表对楼道内外进行一次卫生大清除,整顿社区环境,还组建了业主委员会,对物业和社区进行监督,规范物业和社区的日常工作,从本质上改变了农民卫生习惯差的陋习,营造了一个理想的温馨家园。社区还为辖区内的失地农民开设了就业服务平台,及时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2005—2006年,慈湖人家社区连续两年被宁波市城区绿化委员会评为园林式居住区;2006年被评为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2007年被评为市文明社区和充分就业社区。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