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构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00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机构设施
分类号: R197
页数: 10
页码: 1583-1592
摘要: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卫生机构设施的情况,包含了行政机构、疾控、监督、保健机构等。
关键词: 江北区 卫生 机构设施

内容

第一节 行政机构
  春秋末期,越国出台了有史可考的第一份医政令。越王勾践从吴国返国后的10多年中(前494—前484),鼓励人们生育,规定女子17岁不嫁,男子20岁不娶,父母罹罪受罚。反之,则给以奖励。
  唐贞观三年(629)各府州县置医药博士,官秩从九品下。开元元年(713)改医药博士为医学博士,官秩上升为从九,品上,主要负责用百药医治民疾,并执刀除病。同时设医,学助教,执掌本草验方的搜集撰写。医学生从事偏远贫困地区的巡回医疗。越州设医学博士1人、医学助教1人、医学生12人。
  南宋迁都临安,医政机构设置日益完善,在各府州县设立惠民药局等机构。宝庆三年(1227)鄞县知县胡榘创办制置使和剂药局,房屋7间,药剂精阖。沿海制置使吴潜改建于海晏楼,有房屋,10余楹,器具齐备,规模颇大。嘉熙三年(1239),定海知县余桂在城内设惠民药局,督医施药。
  元至元二1五年(1288),鄞县设立官医提领所,设官3人。大德三年(1299),庆元路依旧例置惠民药局。
  明代,慈溪县设置惠民药局,局设官医提领,在医户内选拔,内外各1员。慈溪县药局在县城平政桥。正统三年(1438)置医学署于惠民药局内,慈溪县设医学训科1人。清代,惠民药局凋敝锐减,然医学训科设置较为普遍。
  中华民国成立后,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初露端倪。民国29年(1940),慈溪县卫生院建成,兼管药政,多次饬命药商登记经营。民国34年(1945),鄞县卫生院建立。各县医疗卫生事业改由院方管理。
  新中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前,江北城区的卫生行政工作由宁波市卫生局为主管理;郊区的卫生行政工作相继或同时由慈溪县、余姚县、镇海县、宁波市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理。1951年,原江北区人民政府成立,设有卫生干事。1953年改设卫生督导员。1954年设卫生股。1959年建立江北(城市)人民公社,卫生行政工作由人民公社领导。1978年,原江北区升格为县级行政建制,设文卫办公室。
  1957年,郊区办事处设有文卫岗位。郊区办事处撤销后,卫生行政工作直隶市卫生局。1978年,郊区办事处恢复,设文卫办公室。1984年6月,江北区设立卫生局,主管全区卫生行政工作。核定行政编制6人,设局长、副局长各1人,内部不设科室。1996年9月,行政编制核定为9人,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正副科长4人,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科、业务科(爱卫办)3个科室。2002年4月,行政编制核减为7人,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正副科长4人。到2007年底,区卫生局设办公室、计财与发展科、医政科、卫监疾控科等科室,并受托管理爱卫办、献血办。
  2006年12月,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北分局成立,设药品监督员2人,联合区卫生局组建区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构建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2007年建立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药品监管网络。
  第二节 疾控 监督 保健机构
  疾病防治控制机构
  卫生防疫站 1981年6月,原江北区设立卫生防疫站,地址在钱园巷5号(原中马卫生院内),编制10人,在职职工4人。1982年在职职工增至8人。1984年7月,江北区卫生防疫站在职职工增至13人。1985年4月设食品卫生监督科。1986年5月站址迁至人民路375号(原白沙卫生院内),增设防疫科、卫生科、检验科、办公室。1989年7月,食品卫生监督科和卫生科合并为卫生监督科,人员编制核定为30人。1993年设健康教育科。1998年10月,卫生防疫站新大楼落成,地址双东路19号,占地面积3674平方米,建筑面积4054平方米,站址即迁至新大楼。2002年4月,在编人员增至38人。同月,卫生防疫站撤销,分别组建区卫生监督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2年4月15日组建,为辖区内承担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专业机构,为区卫生局属国有事业单位,经费全额拨款。2004年4月,区编委核定“中心”编制为20人,实有人员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1人,设有办公室、疾病控制科、卫生科、健康教育与促进科、检验科。2008年12月,编制增至22人。实验室配有进口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建有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等经过省卫生行政部门评审的专业实验室,是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检测项目94个,向社会提供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方面的技术咨询、检验检测和卫生评价等服务。
  卫生监督所
  2002年4月成立,核定编制26人。该所是受江北区卫生局委托在辖区内依法行使卫生监督职责的执行机构,局属国有事业单位,经费全额拨款,主要职责为依法监督管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化妆品卫生等。是年12月26日,江北区行政服务中心成立,卫生监督所承担的卫生许可证受理、登记、发证工作移交区行政服务中心。2004年8月,编制增至36人。是年12月28日,下设5个基层分所,江北城乡一体两级垂直管理卫生监督体系正式运作。2007年6月,增编至40人,同月迁址至江北区环城北路西段746号。至是年底,共有在编人员40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0人。
  2005年4月,江北区召开城乡一体两级垂直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研讨会,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地市级卫生监督所和大专院校领导专家共30余人出席会议并实地考察。2006年10月,全省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现场会在江北区召开。浙江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和浙江省各地级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领导和各市分管局长、卫生监督所所长以及宁波市各县(市、区)分管局长等110余名代表现场观摩了江北区卫生监督所一分所、五分所的标准化分所建设和餐饮卫生“五常法”管理示范单位。江北区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经验得到首肯,并在全省推广。2006年10月27日,《浙江日报》第10版,全版刊登了题为“到农村去:构筑公共卫生新防线”的专题报道。
  2003年4月,江北区卫生监督所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08年9月获“宁波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是年,全省卫生监督工作考核,江北区卫生监督所位列县(区)级第一名。
  妇幼保健院
  妇幼保健院为辖区内承担妇女卫生保健、儿童卫生保健和妇幼卫生技术管理与公益性服务的专业性机构,局属国有事业单位,经费全额拨款。其前身为原江北区妇幼保健站,组建于1981年6月,地址在钱园巷5号(中马卫生院内),人员编制核定为4人。1986年8月,改为妇幼保健所,迁至人民路375号白沙医院内,在职职工增至8人。1988年5月,所址又迁至生宝路2号,与卫生防疫站合用一楼办公、门诊。1989年7月,人员编制增至15人,内设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婚检科3个科室。1998年10月,卫生防疫站迁至双东路19号新大楼后,生宝路2号工作用房全部归妇保所使用,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2000年12月更今名。2004年4月,人员编制增至20人,内设办公室、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后勤辅助科等科室。至2007年底,共有在职职工33人。
  2008年,区妇保院按照《浙江省妇幼保健机构孕产妇保健规范门诊评估标准》和《浙江省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规范门诊评估标准》要求,对门诊科室进行了合理化、区域化布局,开展了妇女营养保健、心理保健门诊,儿童营养保健、心理保健、儿童口腔保健和五官保健门诊等特色服务。10月底,省检查组对妇保院妇儿保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并顺利通过省级规范保健门诊评估验收。
  1990年12月,区妇幼保健所获省级“文明妇幼保健所”称号;1993年5月被授予浙江省“三八红旗先进集体”称号;2004年12月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1月被授予省级“巾帼文明岗”称号。
  第三节 医疗机构
  区属医疗机构
  区人民医院 是差额拨款的区属国有事业单位。其前身为宁波市第六联合诊所。1952年9月由个体医生联合组成,工作人员13人,所址在扬善路18号。1954年5月更名为泗州联合诊所,工作人员18人,迁至人民路175号。1958年8月改名为中马联合卫生所,工作人员20多人。1959年改名为江北联合门诊部,迁至钱园巷5号。1961年再次改名为中马联合诊所。1962年改名江北卫生院,院址迁玛瑙路19号。1965年更名中马卫生院,再次迁回钱园巷5号。1986年改名为江北区中心卫生院。1994年11月改名为江北区人民医院。
  1993年10月,在原址(人民路195号、钱园巷5号)扩建住院门诊综合楼,1995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连同原有用房共计占地面积1796平方米,建筑面积5576平方米,设床位150张。至2007年底,已形成以骨科、肛肠外科为特色的特色诊疗,门诊设骨科、外科、内科、中医科、儿科、五官科、妇产科、理疗科等12个科室以及放射、B超、检验、心电图等辅助科室,住院部设骨科、肛肠外科、内科等,共有在编人员143人,其中卫技人员125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8人。2007年9月,原址拆迁,暂迁至双东路19号(区卫生监督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楼)作为临时过渡用房。是年12月,位于洪塘街道孙家地块的区人民医院新大楼开工建设。
  白沙医院 是一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为重点的综合医院,属集体性质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其前身为泗州联合诊所,创办于1952年9月。到1958年3月,工作人员增至14人。1964年4月改名为白沙联合诊所,院址在生宝路1号,工作用房约200平方米,设有西医内科、中医内科、中医伤科、中医针灸科。1972年5月改名为白沙卫生防治所。1982年改名为白沙卫生院。1986年4月,院址迁至人民路317号,在职职工增至50人。1989年自筹资金购置体外碎石机,建立碎石专科,成为宁波市首家碎石专科。1993年1月,在原址(人民路317号)扩建门诊辅助楼384平方米。是年7月,更名为白沙医院。1996年引进激光治疗仪、前列腺治疗仪等仪器设备,新增整形美容科、皮肤科,形成新的诊疗特色专科。1998年建立前列腺专科。2004年10月,区人民医院面临搬迁,其小儿科整体并入白沙医院,成为白沙医院重点特色专科。至2007年底,医院设儿科、内科、外科、妇产科、皮肤科、碎石科、中医科、理疗科、口腔科、药剂科、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科室,设床位37张,共有职工108人,其中在编60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3人。
  孔浦医院 是一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为重点的综合医院,属集体性质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其前身为宁波市郊区第四卫生站,组建于1954年1月,站址在白沙路277号,共计职工8人,其中卫技人员6人,行政人员1人,助杂人员1人。1961年1月改名为下白沙卫生防治所,职工增至10人,其中卫技人员8人,财会、助杂人员2人。1978年改名为江北公社卫生院。1984年8月更名为孔浦卫生院。1993年12月,北郊乡卫生院并入。1995年9月改为孔浦医院。1990年12月在孔浦街道大庆北路55号新建门诊住院综合楼1788平方米,1994年3月竣工投入使用,连同分院共计占地面积2689.6平方米,工作用房3010平方米。1993年起,与慈溪、鄞县两个皮肤病防治站合作成立了医疗联合体——健美皮肤病医院,皮肤病专科成为该院的主要特色。至2007年底,内设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皮肤科、口腔科、五官科、中医科、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科室,设床位30张,共有职工96人,其中在编52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3人。
  祥星医院 是一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为重点的综合医院,属国有事业单位,差额拨款。其前身为庄桥镇卫生所。始建于1952年4月,时属慈溪县管理,所址在庄桥镇金葛巷10号,有4名工作人员。1954年增至6人。1955年划归宁波市卫生局管辖,医务人员增至16人。1961年改名为庄桥镇卫生院。1967年新分配5名医科大学毕业生,市政府拨款新建医疗用房2000平方米,设有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检验室、X线室,开展了下腹部手术及妇产科绝育手术。1984年、1993年,庄桥乡卫生所、费市卫生院相继并入。1995年12月,庄桥籍港胞姚祥兴、邹星缘捐资100万元人民币,自筹资金200万元,在庄桥外环东路10号建造占地面积3868.6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的门诊住院综合楼,1997年7月落成开业,并更名为祥星医院。至2007年底,医院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科室,设床位30张,配有进口彩超、心电图机、500毫安X线机、生化仪、血球计数仪、电解质分析仪、牵引仪、呼吸机等医疗仪器,在编职工51人。
  洪塘卫生院 是一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为重点的医疗机构,属集体性质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其前身为洪塘联合诊所,始建于1956年11月,所址在洪塘买柴弄25号,时属余姚县管辖。1962年划归宁波市卫生局管理,改名为洪塘卫生所,迁至洪塘方漕路后新屋9号,医疗用房200平方米。1973年改名为洪塘卫生防治院。1979年9月改名为洪塘卫生院。1979年7月在洪塘西路25号动工新建两层门诊楼,1980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1990年10月、1993年12月,洋市、裘市卫生院相继并入。至2007年底,医院设有全科、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儿科、中医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等科室,设床位22张,在编人员35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7人。
  慈城镇医院 是一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为重点的医疗机构,属集体性质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由6个乡镇(公社)的卫生所(院)合并而成。其中慈城联合诊所、半浦卫生所、乍山保健所于1956年组建,妙山保健所、云湖保健所、慈东保健所分别在1957年、1960年、1961年组建,组建初期工作人员2~10名不等,工作用房20~120平方米不等。1963年,各单位均更名为卫生所。1965年统一更名为卫生防治所。1977年统一更名为公社卫生院。1984年,慈东卫生院并入慈城镇卫生院。1993年,云湖、妙山两卫生院并入慈城镇卫生院。1993年6月,慈城镇卫生院更名为慈城镇医院。1993年12月,乍山、半浦两卫生院合并为乍浦卫生院,并于2002年5月并入慈城镇医院。1962年,半浦卫生所的宋氏中医妇科在当地较有名气;1972—1984年,慈东卫生院的妇产科也在当地有较高的声誉;1974—1977年,妙山卫生院设立内、外科住院部,开展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大隐静脉结扎等手术。1991年11月,在慈城镇竺巷东路34号新建慈城镇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2349平方米,1993年1月竣工投入使用。至2007年底,医院设床位29张,在编职工58人,其中中级职称21人。
  光明眼病医院 是一所以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为特色的专科医院,创办于1952年9月,由个体医生联合组建。创办初期为市第五联合诊所,位于扬善路18号,工作用房200平方米,中医内科由名医钟一棠坐诊。1956年更名为槐树联合诊所。1957年迁至和栈街5号(今金港饭店后门),工作用房300平方米。1958年,与动力机厂医务保健所合并为槐树卫生所,位于槐树路(今槐树公园),工作用房300平方米。1962年迁至槐树路52号,市级中医眼科名医徐曾祥参加门诊。1970年更名为槐树卫生防治所。1981年更名为槐树卫生院,医疗用房400平方米,眼科专科在浙东一带有一定声誉。1984年开设中医眼科专家门诊。1987年在全市率先购置眼科手术显微镜和显微手术器械,并与上海眼病中心建立联合体,开展眼科各项显微手术和高难度手术,走在全市同行的前列,医院声誉鹊起。1989年4月更名为光明眼病医院。1991年,在原址拆建八层住院门诊综合楼2636平方米,1992年1月竣工投入使用。2002年9月,原牙病防治所并入光明眼病医院。2002年9月1日起,光明眼病医院整体委托外方管理。2004年10月,医院在大庆南路江北公园租赁房开设分院,内设眼视光中心及口腔防治中心。2006年底,因原址属拆迁范围,在人民路(人民路658弄2号)规划用地建造临时过渡房,于2007年3月15日迁入并投入使用。现设床位70张,在编人员49人,其中中级职称30人。
  姚江医院 是一所以高压氧舱治疗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1960年6月为湾头卫生站,1971年12月更名为湾头卫生防治所,1974年9月更名为姚江卫生防治所,1979年12月复更名为湾头卫生防治所,时有工作人员3人,均为卫生技术专业人员。1984年更名为湾头卫生院。1986年恢复“姚江”院名。1996年5月更名为姚江医院,并引进高压氧舱,开展特色治疗,填补了市、区级医院高压氧舱治疗的空白。2003年7月,分院的资产、人员及总院的防保人员和设施并入区人民医院。2007年8月整体并入区人民医院。现有过渡医疗用房2500平方米,位于大闸北路30—1号,设床位30张。
  市属医疗机构
  市保黎医院 是宁波市卫生局直属的以肺科为特色专科的综合性医院,宁波市肺结核归口定点医疗单位。其前身为慈溪县私立保黎医院,清宣统二年(1910)三月由当地士绅陈谦夫等筹建,名保黎医院,寓“保我黎民”之意,吴莲艇任院长,有医生2人,病床10张。民国元年(1912),秦润卿等捐银圆8000元,建造楼房8幢;4年花费1万银圆建手术室;8年以4269银圆购置美国X线机1台,为国内最早使用X线机诊断的医院之一,也是省内国人自办最早、设备和技术较好的一所医院。清宣统二年至民国9年(1910—1920)治愈病人共17万余人次。1951年1月,实行民办公助。1953年4月,慈溪县人民政府接办,有病床60张,改名为慈溪县人民政府卫生院诊疗部。1954年划归余姚县,改名为余姚县第二人民医院。1960年划归宁波市,改名为宁波市慈城医院,有病床160张。1974年8月改名为宁波市第四医院,有病床200张。1982年4月恢复宁波市保黎医院名称。1990年,医院占地面积19094平方米,建筑面积16757平方米,病床200张,设有内、外、肺、妇产、中医、口腔、五官等临床科室及放射、检验、理疗、特检等医技科室,拥有全身CT、CR成像系统、全自动肺功能测定仪、纤维支气管镜、纤维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多功能呼吸机、多功能麻醉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等先进医疗仪器,年门诊155660人次,日均门诊410人次,年住院3786人,年住院手术807人。1997年7月17日,甬籍台湾实业家应昌期捐资1200万元人民币,市政府配套资金800万元,扩建医院。2000年5月5日,医院扩建工程全面竣工。
  1999年与李惠利医院联合办院。2001年与上海市肺科医院达成合作协议,挂牌“上海市肺科医院宁波联合医院”。截至2008年底,保黎医院共有职工245人,其中卫技人员217人,中高级职称人员98人。开设床位200张,设3个肺科病区及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骨伤科、五官科、口腔科、针灸理疗科等临床科室和检验、放射、药剂、病理、肺功能鉴定、内窥镜、超声、心电、脑电图等医技科室,是年门诊160843人次;住院55213床日。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是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单位,其前身为市工人诊疗所,1951年5月成立,地址在药行街,设内、外、妇产等科,病床70张。1952年改名为市工人医院。1953年改名为市工人保健院,病床110张。1959年迁至江北区人民路封仁桥巷9号(即今址,人民路247号),更名市江北医院。1974年8月改名为市第三医院。2000年11月更名为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90年,医院占地面积达5328平方米,病床330张,内设中西医结合专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ICU等,开设22项专家门诊,设专科病床39张及活血化瘀、放射免疫实验室等,拥有全身CT机、扇超、B超、多功能扫描仪、胃胆和结肠纤维内窥镜、多功能心脏监护仪、人工肾、血气分析仪、自动生化仪、全自动人工呼吸机等医疗设备。是年,门诊36万人次,日均门诊1177人次;次年,住院5541人次,年住院手术1897人次。是年,全院职工454人,其中卫技人员370人,内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5人、主治医师75人。1990年,港商陈廷骅捐助300万元人民币,其余自筹,新建住院楼,1994年10月30日竣工,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43平方米。2002年,又由港商汤于翰捐助1000万元人民币,市财政配套1000万元,其余自筹,新建汤于翰医疗中心,2004年11月28日竣工,占地而积4808.9平方米,建筑面积48297.2平方米。至2006年12月底,医院总占地面积21048平方米,建筑面积61927平方米。1993—2007年,共购置大型仪器设备118台(套件)。1991—2006年,开展领先的新技术新项目183项,其中国内领先、华东地区领先、省内领先的共计77项,市内领先的106项,全市首例1项。至2007年底,医院职工总数874人,其中卫技人员769人,内有正高级职称41人、副高级职称94人、中级职称233人。设床位800张,年门诊613127人次,日均门诊1680人次,年住院19426人次。
  市传染病医院 其前身为宁波时疫医院,民国36年(1947)2月5日建成开诊,以孝闻街214号育婴堂为院舍,设普通病床、隔离病床共30张,霍乱流行时加床收治,职工18人。1949年5月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宁波市传染病医院。1981年迁北郊路125号(今永丰北路175号),新建7500平方米院舍,建污水处理站,次年有病床150张。1986年新建住院大楼。是年,原设在奉化溪口的宁波肝病医院并入。1990年,医院有床位310张,拥有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γ—计数仪、呼吸机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全院职工302人,其中卫技人员226人,内有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53人。近几年来,医院添置X射线遥控摄影/透视床1台、螺旋CT1台。至2007年底,医院内设传染科、预防保健科、肝炎科、其他感染疾病科、性传播疾病科、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等科室,设床位350张,年住院3763人次,年门诊167248人次,日均门诊490人次。全院职工总数351人,其中卫技人员247人,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111人。2001年,唐锡尔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株的检测与临床意义》一文获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2006年,徐长风参与的《外周血中微量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分析》一文获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一等奖。
  市康宁医院 其前身为镇海同义医院,创建于民国8年(1919)1972年3月改制建成宁波地区精神病专科医院(公立)。1985年5月更名为宁波市康宁医院。2005年1月同时挂牌宁波市精神卫生中心。宁波市医学心理研究所、市心理卫生协会、市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市精神卫生办公室均设在康宁医院。医院由坐落于市高教园区北区的庄市街道医院本部、孔浦门诊部和高塘路心理咨询门诊部3个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1300平方米。其开设的心理咨询门诊部、心身障碍科、医学康复科、儿童感觉统合矫治、老年康复护理中心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颇具影响。拥有进口免疫发光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T、CR、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血细胞分析仪、脑诱发电位仪、脑地形图机、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设备,具有省内规模较大的心理测试室、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室、行为治疗中心等。2007年开放病床440张,设8个病区,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住院病人近2000人次。全院职工352人,其中卫技人员223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75人。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