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科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98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科举
分类号: G527.55
页数: 2
页码: 1477-1478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在历史上作为慈溪县的县治所在地,在科举中只进行院试。院试是科举最基础的考试,院试前还须经过两次预备性考试县试和府试。学子们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县试。参加县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一般学子不论年龄大小,凡未取得秀才资格前都统称为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直接进入县学,称为学宫。
关键词: 地方教育 教育事业 慈城

内容

慈城在历史上作为慈溪县的县治所在地,在科举中只进行院试。院试是科举最基础的考试,院试前还须经过两次预备性考试—县试和府试。学子们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县试。参加县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一般学子不论年龄大小,凡未取得秀才资格前都统称为“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直接进入县学(孔庙),称为学宫。
  自唐至清,慈城进士辈出,数以百计,举人无数。其中状元2人,分别是明代的姚涞与杨守勤;榜眼与探花各1人,为清代的杨九畹与姜宸英。
  元代尽管民族歧视相当严重,慈城也出了2名进士,5名乡举,最为突出的有桂彦良等。桂彦良名德偶,号清溪。元乡贡、进士。当朱元璋正在南征北战之时。为包山书院山长,因而以满腹经纶,名闻天下。当张士诚和方国珍等人聘其人幕府时,遭其拒绝。明立国后,他才出山入仕,以“有所咨问,对必以正”而著称。改平江路教授,罢归。洪武年间(1368—1398)被征为公车,授太子正字。洪武帝经常出御诗叫他对诗,他每一次都能对得很工整。后来被升迁为晋王府左傅,帝曰:“江南大儒,唯卿一人。”于是改升为左长史,曾经上书《万世太平十二策》,帝又称他为通儒。后告老还乡,潜心著作,死后被追溢为文裕。著有《清溪》、《清节》、《山西》、《老拙》等作品。
  明清两代慈城人才又步入一个兴盛时期,其中著名人物有姚涞、杨守勤、刘安、刘世龙、冯元飙、陈敬宗、赵文华、姜宸英等。姚涞,字维东,号明山。姚镆之子,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状元。授翰林修撰时,朝廷争“大礼”,姚据理力争,而被廷杖。又议郊祀合祀,不当轻易。召修《明伦大典》,恳辞不与,累官侍读学士。杨守勤(1566—1630)字克之,号昆阜,慈城人。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甲辰科状元。父亲杨世思是饮誉乡里的清贫,塾师。杨守勤从小聪慧,后连中会元、状元。此前,万历二十五年(1597)浙江乡试时,他已考中经元。三元及第后,杨守勤先在翰林院任修撰,数年后,被万历皇帝选中,擢升两级,担任左谕德,专职做东宫太子朱常洛即未来的泰昌皇帝的老师。据雍正《宁波府志》记载,20多岁的太子殿下对这位学识渊博、仪表非凡,人称“杨三元”的老师非常尊敬。每逢杨守勤讲解《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史书时,朱常洛总是饶有兴致地恭恭敬敬“竦听”。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慈城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年七十始举进士,授编修,后因科场案牵,连,死于狱中。平生喜读书,经史子集无不精研,诗文、书画、鉴赏样样精通。其书画名重当时,草书作品《语摘》自然流畅,清新爽利,为其佳作之一。曾参与《明史》纂修,所作《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所著有《湛园未定稿》、《苇间诗集》等。
  这些人都是古城历代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他们都对中国文明的进程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众多品位高、影响大的名人,为慈城积淀了名人文化的独特底蕴。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