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98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书院
分类号: G527.55
页数: 1
页码: 147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的各个书院的历史发展情况。
关键词: 地方教育 教育事业 慈城

内容

慈城的书院起源于唐代,发达于宋代,至清代达到顶峰,光绪二十七年(1901)后改制为学堂。书院为私人创立,与官学相对应。古慈城书院林立,讲学风气盛行,学风浓厚,其中以德润书院、慈湖书院、宝峰书院最为著名。还有石坡书院、西溪书院、石峰书院、冬泉书院、阚湖书院、宝阴书院、崧生书院、山后峰书院、屿湖书院、慈湖精舍、长冈书院等。
  德润书院始建于宋,书院前的四株银杏树至今仍在,宋代王安石曾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的诗句赞叹其风骨。清雍正初,知县张淑郿设为义塾;邑人郑性捐田39亩以资掌教薪水。乾隆十六年(1751),知县陈朝栋就尊经阁下为学舍,额曰“德润书院”。嘉庆二十年(1815)知县黄兆台暨邑人冯璟徙建于东门内,中为讲堂,翼以两庑。道光六年(1826)学政朱士彦以慈湖,书院旧管北乡沙地900亩拨入,以补掌教薪水。道光十二年(1832),邑人冯云,濠、叶维新建先觉堂于讲堂后,祀虞翻、阚泽、虞喜、虞预、杨适、杜醇、杨简、黄震,旁建祠以祀姜宸英。道光二十三年(1843)知县赖晋捐资建魁星阁于讲堂前。咸丰十一年(1861)毁。光绪三年(1877)邑人冯全琛、冯伟才重,建讲堂、先觉堂。光绪五年(1879),知县施振成拨入籍没官田55.3亩。光,绪九年(1883),知县赵煦与掌教冯可镛暨邑人陈锦荣、童春、赵家薰、周晋镳劝捐集资拓地建东西两庑并门房、庖福、缭以垣墙。瞿鸿禝写碑记“重建德润书院”。
  慈湖书院在慈湖之滨,宋宝庆年间(1225—1227)杨简创办,亦称谈妙书屋。杨简是陆王心学体系中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上承陆象山,下启王阳明,从者如云,建立起以其居地为名的哲学流派——慈湖学派。慈湖书院是当时浙东心学的中心。元代普济寺僧曾恃权势侵夺其地,毁祠像,诸生诉于官,后旧宅遗址复建礼殿、祠宇。明正统四年(1439),书院又毁。景泰、天顺年间(1450—1464)重建。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县刘逢恺修祠,请复春秋二祠,载在祀典,以至于书院之前泮池、照池各一所,共4亩30步。万历,二年(1574)提学滕伯轮发官帑增置学田。宁波府推官周光镐复推广之,颜鲸写记,知县戴洪恩立石。清道光六,年(1826),知县黄锡祚以书院久废,创议建复,建屋三层,前为堂,中为楼。
  宝峰书院由元代学者赵偕所建,赵偕为宋宗室,号宝峰,他入元不仕,学宗杨简,在大宝山设院授徒,著名的弟子有高则诚、乌斯道等。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