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98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学宫
分类号: G527.55
页数: 2
页码: 1475-147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的各个教育机构的情况。
关键词: 地方教育 教育事业 慈城

内容

学宫统称孔庙,亦称文庙,因庙与学并建,且由政府出资,故亦称县学。慈城的学宫始建于宋朝雍熙元年(984),由县令李昭文兴建。庆历八年(1048),慈溪县令林肇重建,鄞县县令王安石撰《慈溪县学记》碑记,此碑现存于孔庙大成门东侧墙中。元朝以降,学宫曾有近百次规模较大的修葺、重建、增建及御书额悬置换等。学宫占地16亩,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共有祠、阁等房屋128间,布局完整,气势宏大。据记载,历代学官共有228人,其中宋朝教谕2人;元朝教谕10人、训导3人;明朝教谕46人、训导62人;清朝教谕54人、训导51人。
  学宫外墙上有“宫墙万仞”四个字,寓意才学之高。左右还有两块石碑,叫“下马碑”,要求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进入学宫。学宫正门,叫棂星门。棂星,人才辈出的意思。棂星门祭祀时才开,平时学生从旁边儒学门进出。
  学宫的中轴线上,进入大门是“泮池”,池上有三座桥,中间“状元桥”,两旁为“榜眼桥”与“探花桥”。然后是大成门,与前面三座桥相对应,所以也称状元门、榜眼门、探花门,平时不开,只有祭孔时才开。大成殿,南向五间。两庑各三间,翼庙庭。东西庑之北廊屋各一间,后有门,北达明伦堂前。庭东曰“天衢”,庭西曰“云路”。大成殿供奉孔子,屋顶雕有“螭吻”,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有降雨、镇邪作用。屋顶中间是“福禄寿”三星图,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学宫由众多建筑构成,其中堂、阁、祠、亭、门、甬道等都具有独自的功能和特色。如崇圣祠、梯云亭、文昌阁、明伦堂、通衢左右的两座牌坊、儒学门等。宫内西面的一群祠庙计有:文昌祠、魁星阁、土地祠、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悌祠、节孝祠、广文祠等。另有存放专供祭祀所用食物、五谷的飨房;祭祀时准备供奉的牲口的宰牲所;学宫专门储放藏书的尊经阁,内有御制、圣谕、钦定、圣训等,四书五经,通礼学政,礼乐祭器。
  学宫的财经来源主要依靠学田。宋代有田392亩1角22步,地28亩2角4步,山6亩2角6步。元代学田462亩28步,地46亩30步,山地19亩2角20步,海涂田地599亩2角35步,鱼池124口。明代学田在洪武初并入官,洪武十五年(1382)拨赐学粮600石,无学田。万历十九年(1591),邑人布政冯叔吉始创义捐田27亩零,自后经中丞刘一焜、鹾院胡继升等人增置,共有田149.99亩,计租282石零。清代学田140.9亩。雍正五年(1727)奉文归县,征收额租银21两8钱2分,解司转院给赈贫生。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