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建筑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98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建筑文化
分类号: G03
页数: 2
页码: 1473-147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的建筑文化的特点、规模、种类等。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慈城 宁波市江北区

内容

慈城古建筑的特点是建筑精巧、类别多、数量众、规模宏大,特别是古民居规模宏大又独具风格。据初步统计,慈城的古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堪称明代建筑典范的有桂花厅、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刘家祠堂等。清乾隆以前的大型建筑就有100多处。特别是金家井巷和民族路东段,有6处是被定为全国和省重点文保单位的大型明代古建筑群。
  慈城古民居的总体风貌,是随宅第主人的身份和宅基所在位置、大小而确定建筑规模和格局。基本形式是由大门、前厅、后楼和两厢房组合成三合院或四合院,成为一个封闭式的大家庭。大门和照壁朝向的巧妙布置,使宅院主入口空间序列产生强烈的变化,又具有良好的隐秘性。其个性特色主要有:为了克服人字坡屋面呆板沉闷的格调,有利于通风、采光,采用大反翘屋面,屋脊用板瓦竖叠成中间低两头翘起的弧形鸱尾脊,使曲线和曲面有机结合。翼楼往往有重檐和转角出挑,轻盈别致,使整个屋顶产生动感美。梁架结构的组合有抬梁式、混合式,有时为了使厅堂明间与次间的空间组合有更大的灵活性,采用偷柱造法,把前金柱变为童柱,横梁下置四扇平板门,需要时可移去,以扩大明间空间。这些结构一般是通过梁、柱、檩和过渡性构件斗拱的组合实现的,而很少用串枋。
  慈城的大型砖雕,以方家砖刻台门、缪家砖刻台门、太平天国公馆砖刻、应氏照壁砖雕最为可观。艺术价值最高的砖雕当属黄山大夫第16块大型砖刻屏风。木雕多为大型建筑中的构件和装饰,如牛腿等,现存的以冯宅保存较为完整。而最珍贵的是清道观木雕,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品种之丰,雕刻之精令人叹为观止。慈城古建筑中还有大量石窗,而且风格各异,或简练抽象,或繁复生动,雕刻手法或精巧或粗放。特别是朱贵祠的两个石窗龙飞凤舞,且凤在龙上。
  慈城瓦爿墙始于晚清,主要分布在井弄、河头弄、朝北门头郑家、后弄等处。瓦爿墙是指整个墙体都是用大小不一的碎砖瓦而非规格统一的成品砖砌起来的墙。晚清时局动荡,外夷入侵,兵火连绵。慈城留下了几十处面积达数百亩的火烧滩。官宦商贾多已家道中落,无力重建大规模的宅屋。只能盖一些低矮的平屋、厢房、偏间。泥水匠便就地取材,从火烧场的断壁残垣中获取瓦爿以砌墙建屋,不仅用作院落围墙,也有做正屋的后墙、山墙的。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