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92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文学
分类号: I209.955
页数: 3
页码: 1380-1382
摘要: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诗歌、小说、散文、文学剧本及民间文学等文学作品情况。
关键词: 江北区 文化艺术 文学

内容

第一节 诗歌
  古代的江北诗人,最早当推南宋的王庭秀,所著《磨衲集》,以铺陈藻绘见长,与舒亶共同造成甬上文坛的空前盛况。此后,杨简著《慈湖诗集》入国史经籍志。刘应时擅作绝句,且多怡情山水、摅发思心之作,风格近孟郊、贾岛,其诗选入文渊阁,现存《颐庵居士集》诗102首。元时,赵偕的《宝峰先生遗集》入《辽金元艺文志补》。乌斯道的《春草集》入《明史艺文志》和《四库总目》,现存诗305首。明代,桂彦良的《清节集》、《清溪集》和《春和咏言》入《全浙诗话》。陈敬宗的《澹然集》入《明史艺文志》。郑满的《诗经讲义》入《浙江通志》。姚汀的《谪所吟稿》入《浙江通志》。冯能成的《三垣疏草》入《浙江通志》。杨守勤的《宁澹齐诗集》入《明艺文志》。刘振之的《鸥吟》、《画溪近草》入《全浙诗话》。魏耕的《息贤堂集》入《全浙诗话》。清代,郑梁以《晚村》诗得名,其诗集《见黄稿》、《五丁集》、《安庸集》、《还朝诗存》、《高州诗集》、《半生亭诗文集》和《息尚编诗文》均被选入《四库总目》;其子郑性与李暾、万承勋、谢绪章合刊有《四明四友诗集》。姜宸英在清代的四明诗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所著《诗笺别疑》、《杜诗拾注》和《苇间诗集》皆入《浙江通志》。其弟姜宸萼有《望云诗稿》入《四明志征》。王治本在日本以诗会友、享有大名。尹元炜将慈城诗人编辑成《溪上诗辑》十四卷续二卷补一卷。清末民初,有严恒《听月楼诗钞》、杨泰亨《饮碧轩诗刊》、严廷桢《延秋室诗稿》等。
  五四运动后,设立在江北岸的报纸开始刊登白话新诗。民国9年(1920)11月9日《时事公报》纪念增刊发表新诗《二十世纪的中国》,同期的《宁波商报》等媒体均有诗歌发表。应修,人在民国9年(1920)开始发表诗作,民国11年(1922)与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在杭州组织“湖畔诗社”,并出版四人诗歌合集《湖畔》,次年又有《春的歌集》。其后还有张汝钊的《绿天簃词集》、《蕉园三十征诗集》,张鲁庵辑《四明春风诗社诗草》,魏友枋撰《端夷阁近三年诗词》,冯都良著《宋词面目》,应启墀、姚寿祁撰《悔复堂诗》附《寥阳馆诗草》,冯开的《回风堂诗文集》,俞因的《妇学斋词》等。铅印或石印的诗集有冯可镛的《浮碧山馆骈文》、梅调鼎的《注韩室诗存》、盛钟襄的《溪上寄庐韵存》、王筠仙的《绿天庵诗集》等。
  新中国成立后,本土鲜有诗人诗作。旅外江北籍作家有徐訏的《四十诗综》、《灯笼集》、《借火集》、《进香集》、《待绿集》、《鞭痕集》、《轮回》、《时间的去处》、《原野的呼声》等诗集,桂兴华的《跨世纪的毛泽东》、《邓小平之歌》、《中国豪情》、《祝福浦东》、《永远的阳光》、《青春宣言》、《智慧的种子——长江抒怀》、《又一次起航》和《城市的心跳》等长诗。进入21世纪,本土有王永嘉的《壶斋诗文选》,成风的《成风诗选》,林大明的《为名乐对偶木居》,以及其他诗人发表在报刊上的单篇诗歌。
  第二节 小说
  民国9年(1920)11月,《时事公报》纪念增刊刊登小说《好哭的孩子》,同时的《时事公报》“碎锦录”副刊随时登载小说。民国13年(1924),在慈城普迪小学任教的柔石完成小说集《疯人》,翌年初自费出版,内收短篇《病人》、《他俩的前途》、《无聊的谈话》、《船中》、《爱的隔膜》和《一线的爱呀》。此后,旅外的江北籍作家开始崭露头角。穆时英有小说集《南北极》、《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被誉为“新感觉派圣手”。徐訏的中篇小说《鬼恋》与长篇小说《风萧萧》均轰动一时。冯玉奇自民国26年(1937)发表处女作《劫泪缘》至1949年,出版小说约200部,是与张恨水齐名的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邵荃麟则侧重于小说的研究与评论,后来有《邵荃麟评论文集》。
  解放后,移居香港的徐訏撰长篇小说《江湖行》,再次轰动文坛。冯玉奇在香港与台湾(署名“金杏枝”)继续大量生产长篇小说,超过200部。旅居天津的冯骥才自1974年与人合著长篇小说《义和拳》始,有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啊!》、《神鞭》,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雕花烟斗》、《啊!》与《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本土小说家至20世纪80年代始有作品,有王官珑的长篇小说《晚清第一奇案》与裘雪亭的长篇小说《紫电青霜》,夏真的《残酷的罗曼史》、《一个男人的忧郁》、《最后一曲蓝调》、《第三种选择》,中短篇小说集《并蒂的矢车菊》、《一个女子的征婚启事》、《第十九层地狱》。
  第三节 散文
  宋时,王庭秀有《航海记》、《阅世录》等。杨简《慈湖遗书》中散文《石鱼家记》、《石鱼偶记》等流传至今。孙因的《越问》是最早反映越地人文历史积淀的散文,《蝗虫辞》开创了四明寓言形式讽喻文的先河。桂锡荣有《日录遗稿》、《芳所集》。姚獬孙有《双峰集》。孙福翁有《野史》、《墨兵》、《繁露》等。元时有柳鹏的《闻见日钞》、赵偕的《宝云堂文艺》。元末明初,有乌斯道的传纪类散文《丁孝子传》、《乐枅传》等。桂彦良著《太平十二策》入《明史本传》。明代,姚堂的《润州先贤事迹》、郑满的《勉齐遗稿》、张铁的《郊外农谈》、赵文华的《嘉兴府图记》入《四库总目》。姚涞的《驱除录》、王交的《保槐堂稿》入《明艺文志》。姚镆的《东泉文集》、冯叔吉的《布政文集》、颜鲸的《慈湖定性规》等入《两浙名贤录》。桂时中的《桂氏家乘》、冯忠的《松崖集》、姚汀的《东桥漫稿》、冯能成的《澧阳问答录》等入《浙江通志》。还有很多作品被选入宁波府和慈溪县等地方志。清代,郑梁的《读书杂记》、《香眉焚余集》、《初变集》、《玉堂集》、《宝善堂集》、《白云轩集》、《南行杂录》和《寒村杂录》入《四库总目》。裘琏的《经史勺》入《国史列传》。周应垣的《青峒古文集》入《两浙輶轩录》。陈吴狱的《闲窗小草》、姚廷信的《拾余录》、冯彦珽的《孝溪旧闻》、冯全修的《木屑集》、《寄寄齐集》和《文济堂集》、王武的《游游录》、裘巨源的《逸叟情寄草》、裘开学的《融经集》、裘椿的《晚园文钞》入《徵文录》。清末民初,石印或铅印反映江北人文的散文集有:冯一梅的《述古堂经说》、张翊俊的《茗香馆遗稿》和《菱舟杂录》、柴萼(柴小梵)的《梵天庐丛录》和赵元礼的《蟑香馆别记》等。
  白话文兴起后,清宣统二年(1910)6月创办的《四明日报》设有“机关枪”副刊,开始发表白话散文。《时事公报》等媒体均设有副刊并刊出散文。在20世纪,徐訏有《春韭集》、《海外的情调》、《蛇衣集》、《成人的童话》、《西流集》、《传杯集》和《传薪集》等。唐弢有《推背集》、《海天集》、《摄影集》、《短长书》、《劳薪辑》、《识小录》、《繁弦集》、《春涛集》、《晦庵书话》、《晦庵序跋》和《唐弢杂文集》等。江北籍旅美作家董鼎山有《第三科读书》、《西洋镜背后》、《温馨上海悲情纽约》、《美国梦的另一面》、《西边书窗》等,其弟董乐山有《译余度墨》、《译人视界》、《边缘人语》、《文化的休闲》、《文化的误读》。进入21世纪,本土散文创作渐趋活跃,编著出版的有王静的《城北山水城北人》、《留住慈城》,张良鸿的《故乡异乡》,朱步兴的《岁月回放》,马福年的《今日洪塘》,列入《新江北人文丛书》的《樟河留影》、《城市记忆》和《唐弢故里》。
  第四节 其他
  文学剧本 民国15年(1926),在苏联东方大学学习的应修人创作了话剧《佃农》,并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的晚会上演出。民国22年(1933),旅沪江北籍戏剧家应云卫组织并导演话剧《怒吼吧,中国!》;次年导演电影《桃李劫》;抗日战争期间执导《保卫卢沟桥》、《放下你的鞭子》、《八百壮士》、《塞上风云》等抗日战争名剧,组织演出《屈原》、《棠棣之花》、《法西斯细菌》等话剧。江北籍电影文学家林杉在解放后改编小说《吕梁英雄传》为电影剧本,创作了《刘胡兰》、《丰收》(与孙谦合作)、《上甘岭》(与曹欣等合作)、《复试》、《党的女儿》、《冬梅》、《在三年的日子里》、《两家人》等电影文学剧本,拍摄成电影有11部,其中《上甘岭》与《党的女儿》成为新中国的红色经典影片。1994年,李建锋的电影文学剧本《缉毒先锋》拍摄电影。
  纪实文学 冯骥才有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夏真的报告文学《生命之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第二届鲁迅文艺奖,《世界五百分之三的希望》获浙江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另有报告文学《父老兄弟》、《今日父老兄弟》、《桃花盛开的地方》、《红门》等。戴光中的传记文学《胡风传》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另有传记文学《赵树理传》、《张济民传》、《张敏钰传》、《马临传》、《翁文灏传》、《翁心植传》、《天一阁主——范钦传》等。
  民间文学 民国6年(1917),严恒、严信厚父子编辑的《听月山房七巧书谱》(上下册)刊印。1989年,《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江北卷》汇编出版,内收民间故事99个、歌谣59首和400余条谚语,其中《七房媳妇》等入选《宁波市歌谣谚语卷》。进入21世纪,有张寅的《慈城的传说》和王静的《中国的吉卜赛人:慈城堕民田野调查》获宁波市“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之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一等奖。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